第一回
  係紅繩月下聯姻 折黃旗風前別友

  詩曰:
  光陰遞嬗似輕雲,不朽還須建大勛。
  壯略欲扶天日墜,雄心豈入弩駘群。
  卻緣否運姑埋跡,會遇昌期早致君。
  為是史書收不盡,故將彩筆譜奇文。
  從來國家治亂,祇有忠佞兩途。盡忠的為公忘私為國忘家,常存個致君的念頭,那富貴功名總置之度外。及至勢阻時艱,仍能守經行權,把別人弄壞的局面從新整頓一番,依舊是喜起明良,家齊國治。這纔是報國的良臣,克家的令子。惟有那奸險小人,他祇圖權震一時,不顧罵名千載。卒之天人交怒身敗名裂﹔回首繁華,已如春夢,此時即天良發現已悔不可追,從古到今,不知凡幾。
  如今且說大唐一段故事出在乾德年間,其時國君有道,四海升平,那一班興唐世襲的公侯,有在朝為官的,有退歸林下的,這都不必細表。單言長安有位公爺,乃是越國公羅成之後。這公爺名喚羅增,字世瑞,夫人秦氏所生兩位公子:長名喚羅燦,年一十八歲,生得身長九尺,臂闊三停,眉清目秀,齒白脣紅,有萬夫不當之勇,那長安百姓見他生得一表非凡,替他取個綽號,叫做粉面金剛羅燦﹔次名羅焜,生得虎背熊腰,龍眉鳳目,面如敷粉,脣若涂硃,文武雙全,英雄蓋世,這些人也替他起個綽號,叫做笑面虎羅焜,他二人每日裏操演弓馬,熟讀兵書,時刻不離羅爺的左右,正是:
  一雙玉樹階前秀,兩顆驪珠頷下添。
  話說羅爺見兩位公子生得人才出眾,心中也自歡喜,不在話下。祇因羅爺在朝為官清正,不詢私情,卻同一個奸相不睦,這入姓沈名謙,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左丞相之職,他平日在朝專一賣官鬻爵,好利貪財,把柄專權無惡不作﹔滿朝文武,多是他的門生,故此無一個不懼他的威勢。祇有羅爺秉性耿直,就是太師有甚麼事犯在羅爺手中,卻絲毫不得過去,因此他二人結下讎怨。沈謙日日思想要害羅爺的性命,怎奈羅爺為官清正,無法可施,祇得姑且忍耐。也是合當有事,那一日,沈太師正朝罷歸來,忽見眾軍官傳上邊報。太師展開一看,原來邊頭關韃靼造反,興兵入寇,十分緊急,守邊將士申文求救。太師看完邊報,心中大喜道:「有了!要害羅增就在此事!」
  次日早朝會同六部,上了一本,就保奏羅增去鎮守邊頭關,征剿韃靼。聖上準本,即刻降旨,封羅增為鎮邊元帥,限十日內起行。羅爺領旨回家,與秦氏夫人說道:「可恨奸相沈謙,保奏我去鎮守邊關,征剿韃靼。但是盡忠報國,也是為臣分內之事,祇是我萬里孤征,不知何時還家,你們在京,我有二件事放心不下。」太太道:「有那兩件事,這般懮慮?」羅爺道:「頭一件事,奸臣當道,是是非非﹔我去之後,怕的是兩個孩兒出去生事闖禍。第二件,祇為大孩兒已定下雲南貴州府定國公馬成龍之女,尚未完姻,二孩兒尚且未曾定親。我去不知何時可回,因此放心不下。」夫人道:「老爺言之差矣,自古道:兒孫自有兒孫福,莫替兒孫作馬牛。但願老爺此去,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早早歸來。那時再替他完姻也未為晚。若論他二人在家,怕他出去招災惹禍,自有妾身拘管。何必過慮!」當下夫妻二人說說談談,一宿晚景已過。
  次日清晨,早有滿朝文武並眾位公爺都來送行。一連忙了三日,到第四日上,羅爺想著家眷在京,必須托幾位相好同僚好友照應照應。想了一會,忙叫家將去請三位到來。看官你道他請的那三位,頭一位乃是興唐護國公秦瓊之後,名喚秦雙,同羅增是嫡親的姊舅﹔第二位乃是興唐衛國公李靖之後,名喚李逢春,現任禮部大堂之職﹔第三位乃陝西西安府都指揮使,姓柏名文連,這位乃是淮安府人氏,與李逢春同鄉,與羅增等四人最是相好,當下三位爺聞羅爺相請,不一時都到越國公府前,一同下馬。早有家將進內稟報,羅爺慌忙出來迎接,接進廳上,行禮已畢,分賓主坐下。
  茶罷,衛國公李爺道:「前日多多相擾,今日又蒙見召,不知有何吩咐。」羅爺道:「豈敢,前日多多怠慢。今日請三位仁兄到此,別無他事。祇因小弟奉旨征討,為國忘家,理所當然,祇是小弟去後,舍下無人,兩個小兒年輕,且住在這長安城中,怕他們招災惹禍。因此備辦水酒,拜托三位仁兄照應照應。」三人齊聲道:「這個自然,何勞吩咐!」
  當下四位老爺談了些國家大事,早已夕陽西下,月上東山,羅爺吩咐家將,就在後園擺酒,不一時,酒席擺完,敘坐入席,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忽見安童稟道:「二位公子射獵回來,特來稟見。」羅爺道:「快叫他們前來見三位老爺!」祇見二人進來,一一拜見,垂手侍立。李爺與柏爺讚道:「公郎器宇不凡,日後必成大器。老夫輩與有榮施矣!」羅爺稱謝。秦爺命童兒另安杯箸,請二位少爺入席。羅爺道:「尊長在此,小子理應侍立,豈可混坐!」李爺與柏爺道:「正要請教令郎胸中韜略,何妨入座快談?」羅爺許之,命二人告罪入席,在橫頭坐下。那柏文連見兩位公子生得相貌堂堂,十分愛惜。原來柏爺無子,祇有原配李氏夫人所生一女,名喚玉霜小姐,愛惜猶如掌上珍珠,李氏夫人早已去世,後娶繼配侯氏夫人,也未生子。故此,柏爺見了別人的兒女,最是愛惜的。當下見了二位公子,便問羅爺道:「不知二位賢郎青春多少,可曾恭喜?」羅爺道:「正為此焦心,大孩兒已定下雲南馬親家之女,尚未完姻,二孩兒未曾匹配。我此去,不知何日得回來與他們完娶。」柏文連道:「小弟所生一女,意欲結姻,祇恐高攀不起。」羅爺大喜道:「既蒙大人不嫌小兒,如此甚妙!」遂向李逢春道:「拜托老兄執柯!自當後謝。」正是:
  一雙跨鳳乘鸞客,卻是牽牛織女星。
  李逢春道:「柏兄既是同鄉,羅兄又是交好,理當作伐。祇是羅兄王旨在身,後日就要起馬,柏兄不久也要往陝西赴任,此會之後,不知何時再會,自古道:揀日不如撞日。就是今日,求柏兄一紙庚帖,豈不更妙!」羅爺大喜,忙向身邊解下一付玉環,雙手奉上,道:「權為聘禮,伏乞笑留!」柏爺收此玉環,便取三尺紅綾,寫了玉霜小姐年庚與李爺,李爺轉送羅爺,道:「百年和合,千載團圓恭喜!」羅爺謝之下盡,收了庚帖,連秦爺也自歡喜,一而命公子拜謝,一面重斟金斛,再展玉樽,四位老爺祇飲得兔魄西沉,方纔各自回府。
  羅爺自從同柏爺結為親家之後,收拾家務,過了兩天。這日奉旨動身,五更起馬,頂盔貫甲,裝束齊整,入朝辭過聖上﹔然後回府拜別家堂祖宗,別了全家人,有兩位公子跟隨,出了越國公府門。放炮動身,來到教場點齊三萬人。大小擺齊隊伍,三軍祭過帥旗,調開大隊,出了長安,吶喊搖旗,一個個盔明甲亮隊隊人馬高強。正是號令嚴明,鬼神驚怕!怎見得他十分威武,有詩為證:
  大將承恩破虜臣,貔貅十萬出都門。
  捷書奏罷還朝日,麟閣應標第一人。
話說羅爺整齊隊伍,調開大兵,出了長安前行。有藍旗小校報道:「啟元帥今有文武各位老爺,奉旨在十里長亭餞別,請令施行!」羅爺聞言,傳令大小三軍紮下行營,謝過聖恩。一聲令下,祇聽得三聲大炮,安下行營羅爺同二位公子勒馬出營,祇見文武兩班一齊迎接道:「下官等奉旨在此餞行,來得遠接。望元帥恕罪!」羅爺慌忙下馬,步上長亭,與眾官見禮。慰勞一番,分賓主坐下,早有當職的官員擺上了皇封御酒、美味珍餚。羅爺起身向北謝恩,然後與眾官員序坐。
  酒過三巡,食供九獻,羅爺向柏爺道:「弟去之後,姻兄幾時榮行?」柏爺道「多則十日,總要去了。」羅爺道:「此別不知何時能相會?」柏爺道:「吉人天相,自有會期。」羅爺又向秦爺指著二位公子道:「弟去之後,兩個孩兒全仗舅兄教訓!」秦爺道:「這個自然,何勞吩咐!但是妹丈此去放開心事,莫要煩愁此事。羅爺又向眾人道:「老夫去後,國家大事全望諸位維持!」眾人領命。羅爺方纔起身向眾人道:「王命在身,不能久陪了。」隨即上馬,眾人送出亭來。
  一聲炮響,正要動身,祇見西南巽地上刮起一陣狂風,飛沙走石,忽聽得一聲響亮,陡將中軍帥旗折為兩段。羅爺見狀心中不悅,眾官一齊失色。
  欲知吉兇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