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說明
天順日錄
版本:
明成化刻古穰文集本,參校其他版本。三卷。
作者:
李賢(1408~1466),字原德,鄧州(今河南鄧州市)人。明宣宗宣德八(癸丑,1433)年中進士,後授吏部驗封主事。明英宗正統十四(己巳,1449)年"土木之變"英宗被擄,李賢脫難回京。景帝景泰二(辛未,1451)年,上正本十策,代宗視為座右銘。又論述戰車火器好處,被提升為兵部右侍郎,轉戶部侍郎,次年又遷吏部右侍郎。李賢博采古代君王治政經驗,編為《鑒古錄》,給代宗作為施政參考。
天順元(丁丑,1457)年英宗復辟,遷賢為翰林學士,入直文淵閣,預機務,未幾進尚書。天順五年,加太子太保。李賢舉賢任能,以惜人才開言路為急務,為人耿介忠直,英宗遇事必召李賢,李賢意見多被採納。天順八年,英宗病重,召李賢委以托孤重任。
成化元(乙酉,1465)年,憲宗即位,晉賢為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知經筵事。李賢經常規勸憲宗,要親賢遠奸,勤政愛民。次年五月染病不起,十二月病故。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諡號文達。
所著《鑒古錄》、《體驗錄》等均已不存。除本書外,尚有《古穰文集》收入《四庫全書》留傳於世。傳見《明史》卷一七六。
內容:
為作者隨手之筆記,於明英宗天順年間時事,記載頗為詳細,特別是關於“土木之變”的記載,為史料筆記中最為詳真者。
又《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本書關於明景帝之記載,“毀詆頗為失實”;關於“學士王文與太監王誠謀取襄王子為東宮;昌平侯楊洪不急君父之難,當寇薄宣府,驚惶無措,閉門不出”之記載,“頗與正史不合。至於葉盛、岳正、羅倫諸人之事,諱而不言,其他事亦概未紀及,皆未免愛憎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