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兄逼弟當筵結恨 甥殺舅登台焚身

  卻說劉綎帶有一萬兵士,個個都是強壯精悍。只因山河跋涉,飽受風塵,十停中倒有五停鬧起病來。如今所說杜將軍得了興京,派兵來迎接進城去休息幾天。兵士們聽了,便個個喜笑顏開,把兵器收藏起來。身上穿著軟甲,談笑歌唱著渡過江去。先前來報信的二百名浙江兵士,走在前面領路。看看走了二十多里路,後面忽然金鼓大震,一支人馬殺來。正是三貝勒統領的人馬。劉綎十分慌張。再看那領路的浙江兵,已是去得無影無蹤。幸而劉綎有五百名親兵,還不曾卸甲,便掉轉身來,列成陣勢。自己拍馬當先,和三貝勒廝殺。無奈那建州兵馬越來越多,他後面的兵士又來不及穿甲。劉綎知道前去有一座阿佈達裡岡,可以駐得兵馬。便傳令兵士速速後退,到阿佈達裡岡上守住山頂,再與敵人廝殺。劉綎親自押後,且戰且退。看看到了阿佈達裡岡,明兵便搶著上山去。才走到山腰裡,忽聽得山頂上一聲號炮響,四貝勒領著一支人馬,大喊衝殺下來。明朝兵士,手無寸鐵,又是身披軟甲,只見山頂上箭如驟雨,打得明軍馬仰人翻,那屍身填滿了山谷。劉綎手下人馬,折去大半。這時前無去路,後有追兵,他便帶著人馬向西逃去。
  前面有一座山峽,雙峰對峙,中間只露出一條羊腸鳥道。劉綎把兵馬排成一營直線,親自押後,慢慢的行去。才有小半人馬走出山谷,忽然西南兩支人馬殺出。左有大貝勒代善,右有扈爾漢,把明朝人馬切做兩段。大貝勒親自來戰劉綎。劉綎見了,眼中冒火,擎著大刀奮力殺去。兩人在山峽下一來一往,殺了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大貝勒撇下劉綎,向山峽外走去。劉綎拍馬追去,卻被建州兵四下裡圍住。劉綎東衝西突,往來馳騁,總逃不出這個圈子。看看自己手下兵士,被建州兵殺得只剩五六十人。那箭鋒四下裡和飛蝗一般射來,劉綎拿刀背撥開,只是四下裡找路走。忽然一枝箭飛來,射中馬眼﹔那馬受痛,和人一般直立起來,一翻身把劉綎掀下地來。建州兵一擁上前來捉他。劉綎手快,急拔下佩刀自刎死了。大貝勒上去割下他的首級來,轉過馬頭來,帶著本部兵馬,向富察趕去。
  話說代善已打聽得明海介道康應乾帶著朝鮮一萬兵士,從富察南路走來。那朝鮮兵都是身披紙甲,頭帶柳條盔。於是,心生一計。待到半夜時,他親自帶一千騎兵,各各帶著火種,衝進朝鮮營去。前門廝殺,後門放起火來。這時東南風大作,那火頭撲入前營,頓時燒得滿天通紅。朝鮮兵士身上紙甲藤盔著了火,一時脫不得身,立刻燒死了一大半。那燒得焦頭爛額逃出營來的,都被大貝勒四下的伏兵捉住。這時三貝勒、四貝勒、扈爾漢的兵馬,都已趕到。四面圍定,一齊放箭。從半夜殺起,直殺到第二天午時。那一萬兵馬,不死於火,便死於箭。只有康應乾卻被他逃跑了。這一場惡戰,建州兵又擄得馬匹器械無數。
  扈爾漢領了得勝兵士先走在路上,又遇到明朝游擊喬一琦一小隊兵馬。扈爾漢和他戰,一琦敗走,扈爾漢追上去。看看追到固拉庫崖下,忽見崖上紮著一個營盤,風吹著露出朝鮮的旗幟來。扈爾漢心下狐疑,認做喬一琦是誘敵之計。便把馬頭勒住,不敢前進﹔一面遣報馬去報與大貝勒三貝勒知道。不多時候,那大貝勒三貝勒四貝勒,帶著全部人馬趕到。
  那朝鮮都元帥姜宏立,打聽得明兵大敗,便偃旗息鼓,打發通事官到建州營裡來投誠。說道幫助明朝,原不是我國王的本意,只因從前日本兵打進我國裡來,霸佔住我們城池,那時多虧明朝派兵來幫助我們打退日本兵。如今明朝又送文書來叫我們出軍到寬甸,我們義不容辭,分派一萬人馬,在富察地方駐紮﹔我們原不知道和什麼人開戰,如今既是你們建州人馬,我們也不敢冒犯上國。況且那一萬兵士,已蒙上國殺死,如今我們元帥願修兩國之好,立刻停戰。大貝勒聽了這番話,便和扈爾漢商議。四貝勒便立刻有了主意。打發通事官跟著來人到固拉庫崖朝鮮營裡去回話。說:「你們既有誠意投誠,便當把所有明朝人馬殺死,都元帥姜宏立,親自到我們營中來投降。我們看天有好生之德,才肯赦他的罪孽。」那姜宏立聽了這番話,無法可想,便把明朝游擊官捉住,連他的兵士都從山頂上拋下去。可憐這五百多明兵,個個跌得斷腰折腿,腦破血流,死在山下﹔建州兵就山下割了喬一琦的首級,帶著朝鮮國的都元帥和副元帥兩人,回到興京去。那姜宏立見了英明皇帝,嚇得只是爬在地下磕頭。英明皇帝叫人扶起,在偏殿裡賞賜酒肉﹔一面又備辦慶功酒席,請大小從征官員,在御花園吃酒。
  英明皇帝又在官裡召集各妃子太子公主福晉們,開一個家庭筵宴。當附妃子們有富察氏、覺羅氏、和庶妃等。太子們有次子代善,三子阿拜,四子湯古岱,五子莽古爾泰,六子塔拜,七子阿巴泰,八子皇太極,九子巴布泰,十子德格類,十一子巴布海,十二子阿濟格,十三子賴慕布,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十六子費揚古。都團團圓圓陪著父皇坐在一桌。這時英明皇帝,一壁吃著酒,一壁聽大貝勒、三貝勒、四貝勒三人鋪敘戰功,心中好不快樂。皇帝心中最歡喜的是十四子多爾袞,看他面貌又長得清秀,腦子又聰明,性情又和順,宮中各妃子福晉們,沒有一個不喜歡他的。多爾袞在酒席上,也和穿花蛺蝶似的,跑來跑去。不是在這位妃子懷裡坐一回,便是在那位福晉膝前靠一回。皇帝吃到高興的時候,也把多爾袞拉過來,摟在懷裡﹔一手摸著他的脖子問道:「這幾天可拉弓嗎?」多爾袞忙回說:「這幾天,天天五更起來拉弓。師傅說孩兒有勁,明日打算添上一個力呢。」皇帝微笑說道:「不添也好,省得拉狠了,乏了力。」父子兩人正說著話,烏拉氏見他兒子得了光彩,心中也說不出的歡喜,忙離席出來,擺著腰走到皇帝跟前,笑說道:「陛下莫看他一個十歲的小孩子,他已跟著師傅學上中國的詩了。」皇帝聽了,伸著一個大拇指,說一聲:「好兒子!」當下多爾袞要賣弄自己的才學,便討來筆硯來,上面先寫著「西郊試箭」四個字,接著寫了一首七言絕句道:
  繡旗隊隊出西林, 箭腰弓在柳蔭﹔
  眾裡一支飛電過,誰能巧射比穿針?
  他略加思索的寫成了詩,忙捧著去獻給父皇。英明皇帝接紙在手,哈哈大笑。說道:「你父親枉做了一朝天子,這中國字我卻一個不認識。好孩子,你快譯給我聽聽!」多爾痛便把詩裡的意思,仔仔細細的譯了出來。滿殿的人聽了說好。這時,獨有富察氏見烏拉氏太得意了,心中酸溜溜的,有說不出的一種難受,便悄悄的向自己兩個兒子丟了一個眼色。那莽古爾泰因父親封他做了三貝勒,心中感激父親,卻不敢十分放肆。獨有德格類,因父皇不肯封他貝勒,心中久懷怨恨。如今見有母親壯他的膽,便想借此出出氣。但是,一個人也不敢說話,他一向知道四貝勒皇太極是不滿意多爾袞的,便暗暗去拉著四貝勒的袖子,向他擠擠眼。皇太極心下明白。
  講到皇太極,是太妃的兒子,又是一身好武藝,面貌也長得英俊,但是總比不上多爾袞長得秀美,因此宮裡的妃子,總是喜歡多爾袞的多。皇太極這一點醋氣,也捺在肚子里長久了,如今見他大要過面子去,便不覺心中勃然大怒,明仗著自己新有戰功,父皇決不奈何他的,當下他便在鼻管中冷笑一聲,說道:「這些都是書呆子鬧著玩的事情!我大金國以馬上得天下,我們現在用不著這個!」這幾句話,雖然說得正大光明﹔但是聽在英明皇帝耳朵裡,明明知道他弟兄兩人在那裡吃醋。心想,這弟兄嫉妒,不是好事體,很想說幾句話責備他,無奈這皇太極也是自己十分寵愛的,文武百官又都各他好,他新近又立了戰功,便不好意思去說他。誰知這裡皇太極才說完話,那邊德格類又發話了。他冷笑著說道:「這些句子,聽在耳朵裡怪熟的,我師父也曾教過我,莫不是在什麼書上直抄下來,哄著父皇的嗎?」
  這多爾袞到底是小孩子,聽兩個哥哥這樣奚落,他便把小嘴兒一扁,「哇」的一聲哭了。烏拉氏忙上來拉過去,英明皇帝氣得雙眉倒豎,喝著德格類說道:「你弟兄兩人欺侮他年紀小,這一點點小過節兒便氣他不過,將來會怎麼呢?」一句話罵得滿殿的太子啞口無言。英明皇帝便傳旨,把德格類逐出宮去,從此不奉宣召,不得進宮。旁的太子也覺得臉上沒有光彩,怏怏地退出宮來。獨有皇太極心中不服,卻暗暗的在外面買服文武百官,結黨營私。這且不在話下。
  卻說明經略使楊鎬,在沈陽城中,一次一次得到三路兵隊全軍覆沒的報告,嚇得他神魂顛倒,手足無措。他一面寫奏章報與神宗皇帝,一面立刻傳出軍令去,令清河城一路總兵李如柏的軍隊,趕速退回沈陽,保護城池。這次薩爾滸山戰役,明朝共陣亡兵士八萬八千五百九十餘名,將領陣亡三百十餘名,燒死朝鮮兵士一萬餘名。楊鎬這時心中最掛念的,是他盟弟劉綎的屍首,便派了五十名兵士,悄悄地到阿佈達裡岡下去,覓得劉將軍的屍首來,用香木雕刻一個人頭,裝在死人的頸子上,又買了一具上等棺木,把他裝下了,親自送回北京去。劉綎的妻子見了丈夫的棺木,哭得死去活來。虧得楊夫人和她好,打疊起千言萬語安慰她。從此劉綎的兒子,便在楊府中養大。楊夫人便把女兒許配給劉公子,兩家便成了眷屬,劉夫人也得一個靠傍。
  明朝自從吃了這個大虧,便牢守關隘,不敢問關外的事。那建州皇帝,便趁此機會取了開源城,又打破鐵嶺城:打敗蒙古喀爾喀
  的軍隊,活捉酋長宰賽。扈爾漢又對英明皇帝說:「那葉赫部主,從前賴我婚姻,如今又幫助明朝前來攻我,這個仇恨不可不報,願陛下下令征之。」英明皇帝說道:「朕並非忘葉赫之仇,只因那葉赫部主和我四貝勒,有甥舅的名分,如今出兵打他,怕於親戚面上不好看。這時大貝勒站在一旁,跳起來說道:「從來說的,大義滅親,俺們要成大事的人,顧慮不得這許多。」英明皇帝聽了,點點頭說道:「這個話卻也不錯,」四貝勒便向父皇求得先鋒元帥,帶一萬人馬先行。英明皇帝親自帶了二萬人馬,隨後行去。諸貝勒大臣,也隨營聽用。
  卻說那葉赫部主弟兄兩人:一名金台石,住在東城,一名布揚古,住在西城。他弟兄兩人,自從明兵大敗以後,便帶著兵馬逃回本部,刻刻防備建州兵來攻打他。到這時建州兵果然來了,英明皇帝親自攻打東城,卻令貝勒攻打西城。英明皇帝攻到第三天上,打破了東城的外郭:心中還念郎舅之情,便令兵士大呼道:「金台石快快出降,饒爾一死!」那金台石站在城樓上說道:「努爾哈赤,你莫說這個話,我不是明朝人可比。我和你在滿洲地方,一般是雄主,豈肯束手歸順?與其降汝,毋寧戰死也!」說罷城上飛石滾木一齊下來,打得建州兵頭破血流,倒在地下死去的卻也不少。英明皇帝看著大怒,自己搖著令箭拍馬跳上去,後面軍士張著藤牌,冒死猛攻。大喊一聲,城牆坍了。建州兵一齊搶進城來,葉赫兵在城裡,還是拼死抵敵,金台石一手拉著他的福晉,一手抱著他的小兒子,在高台上躲避,建州兵四下裡把高台圍住,口中連喊道:金台石快快投降!金台石在上面說道:「你家四貝勒是我的外甥,若要我降,請你四貝勒上台來一見,我便下台投降。」當下英明皇帝聽了,便約退兵馬一箭之地,又差人到西城去把四貝勒皇太極喚來。
  那四貝勒到了台下,口稱『舅父』。金台石招手,喚四貝勒上台去。四貝勒正要上去,一個侍衛站在一旁冷眼看出金台石的臉上露出兇惡的神氣,忙去向四貝勒耳旁悄悄的說道:「貝勒莫上去,可看見他臉上的神氣麼?他心中一定不懷好意呢。」四貝勒給他一句話點醒了,忙站住了﹔一面對他舅父說道:「我已在此,舅父快快下台來!」金台石冷笑說道:「你既不肯上來,我也不曾和你見過面﹔你是不是我那真的外甥,叫我也難信,我如何肯輕易下台來呢?」這時大臣費英東、額駙達爾哈在一旁大聲喝道:「你看平常人裡面可有像我見貝勒這樣英俊魁武的人嗎?你下來便下來,不下來時,我們便放火燒台了。」金台石又說道:「我兒子德爾格勒,聽說他受傷在家,你何不喚他來,俺父子見一見面,再商量下台的事。」停了一會,德爾格勒上台來,見了他父親說道:「事到如今,守住在台上也無用了,俺父子兩人快快下台去,見了英明皇帝,或者他看在親戚面上,饒恕我們,也未可知。」金台石聽兒子勸他投降,不覺大怒,拔下佩刀來,向他兒子砍去。他福晉見了,忙上去抱住了。德爾格勒看他父親不肯投降,只得抹著眼淚,走下台來。他福晉見丈夫固執不肯下台,便也抱著幼子,走下台去。他母子三人,走到英明皇帝跟前,磕著頭,大哭起來。英明皇帝用好話勸慰著,又賞他母子酒飯,叫四貝勒陪著一塊兒吃。說道:「他是你的哥哥弟弟和舅母,從此以後,你須好眼相看。」費英東看著金台石到底不肯下台,便喝聲:「殺上去!」建州兵便一齊拿起斧子,砍那台柱子。金台石在台上,放起一把火來。頓時轟轟烈烈,燒得滿台通紅。建州兵在四下圍著看著,那台燒到一半,便震天階一聲響亮,台腳坍了,金台石還不曾燒死,從台上直翻下來。建州兵上去捉住了,拿繩子把他活活勒死。報與英明皇帝那裡,聖旨下來了,好好的棺斂埋葬。
  這時西城正被建州兵圍得緊急。布揚古聽說東城已破,心中十分害怕,和他兄弟希爾杭古商量投降,又怕建州皇帝不准。他母親聽得了,便說:「待我先出城去和大貝勒說妥了,你弟兄再投降未遲。」當下他母親出城來見大貝勒。大貝勒見他外祖母來了,便迎接進帳,十分恭敬。他外祖母說:「你兩個舅舅極願投降,又怕你父皇不許,特求俺來問你。」大貝勒聽了,立刻拿起桌上一杯酒來,喝下半杯,剩下的半杯,叫人送去給布揚古吃下。拍著胸脯說道:「我外甥保舅舅的性命如何?」布揚古吃下半杯酒,吩咐開城,把大貝勒迎進城來,擺上酒席,他兩人對酌起來。說起親戚的情分,布揚古不住掉下眼淚來。大貝勒一面催促他快投降去。布揚古便站起身來,走到後院去,和他妻子告別。那福晉拉著布揚古的手,哭著說道:「聽說金台石已被建州兵逼死,丈夫此去須得處處小心﹔那努爾哈赤十分陰險,怕他不懷好意。」布揚古便揮淚而別,走到前院,和他弟弟布爾杭古一同跟著大貝勒到大營裡去見英明皇帝。
  布揚古肚子裡記著他妻子囑咐的兩句話,刻刻提防。他跨著馬,走到營門口,不見有人出來迎接,心下便懷疑起來。勒定了馬,不敢下來。大貝勒見了忙搶上前來,拉住他的馬韁說道:「你不是一個好漢!話既說定,還有什麼疑心呢?」布揚古勉強下得馬來,走進帳去,見英明皇帝鐵板著臉兒,坐在上面,兩旁站著許多侍衛,各掛上腰刀,眼睜睜的看定他,靜悄悄的,真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布揚古心裡越發害怕,便屈著一條腿跪下去,心想他們倘要殺我,我一條腿不曾跪下,也可以逃得快些。半晌只聽得上面吩咐:「賞酒!」便有侍衛捧著金酒杯,滿滿的盛著一杯酒送到布揚古面前。布揚古看了這一杯酒,心頭止不住亂跳起來。他心想:「這一定是杯毒酒,我可不能吃的。」他便接過酒來,送到唇邊去,一手擎起袖子來遮住,悄悄的把一杯酒倒在地下,也不拜謝也不磕頭,便站了起來。只聽得英明皇帝冷笑一聲,吩咐大貝勒說道:「領你哥哥回西城去!」布揚古、布爾杭古兩人急急退了出來,回到西城去。
  那布揚古的福晉正盼望著,見丈夫平安回來,便笑逐顏開。夫妻兩人在內院重整筵席,淺斟低酌起來。吃到更深時候,便雙雙攜手入幃上炕,做他的好夢去。正甜蜜的時候,忽然窗戶外面跳進兩個大漢來,手拿一條粗繩,上來套住布揚古的頸子。見聽得布揚古大喊一聲,可憐活活的勒死了。他福晉從睡夢中驚醒過來,見了這情形,哭得死去活來。這時布揚古手下的侍衛已走得乾乾淨淨,還有誰來理會她呢?那兩個大漢看看人已死了,便一縱身跳出窗檻去了。原來這兩個大漢是英明皇帝差遣來的,他見布揚古那種桀驁不馴的樣子,怕他還有反意,因此打發這兩個刺客來勒死了他,為斬草除根之計。那布爾杭古和大貝勒有郎舅之親,便饒恕了他。這時葉赫全部,都投降了建州。
  英明皇帝在東城住了三天,便班師回國去。人馬趕到半路,忽然探馬來報說:「前面有一小隊兵馬,打著蒙古旗號,攔住去路。還有一位將軍,口口聲聲說,奉了林丹汗之命,捧有國書在此,要見你建州皇帝。」英明皇帝聽了,心想:「蒙古是西北大國,林丹汗又是蒙古王部的盟主,今既有使臣到來,不可怠慢了他。」忙吩咐扎住人馬,傳來使進帳。當下見營門外走進一個大將來,手捧國書,口稱:林丹汗使臣康喀爾拜虎請英明皇帝安。說著,行下禮去。這時大貝勒、四貝勒都站在一旁:四貝勒過去,接過國書來,送與他父皇。打開國書看時,見上面寫道:
  統四十萬蒙古國主巴圖魯成吉思汗,問水濱三萬人滿洲國主英明皇帝安寧無恙耶?明與吾兩國,仇敵也,聞自戊午年來,汝數苦明國。今年夏,我已親往明之廣寧招撫其城,收其貢賦,倘汝兵往廣寧,吾將牽制汝。吾二人非有釁端也,但以吾已服之城為汝所得,吾名安在?若不從吾言,則我二人是非,天必鑒之。先是,二國使者,常相往來,因汝使臣謂不以禮相遇,抅吾兩人,遂不復聘問。如以吾言為是,汝其令前使來,復至我國。
  英明皇帝看了國書一言不發,便把國書遞給大貝勒。許多貝勒大臣,一齊圍上來,一邊看著,一邊連說:「豈有此理!」就中四貝勒忍耐不住,搶上前去,一把揪住了那拜虎,拔下佩刀來,要割去他的鼻子。英明皇帝見了,忙搖著手止住他。一面喚人把拜虎領出去,拿酒肉好好看待﹔一面在帳中召集了一班貝勒大臣,商量回答國書的事件。有的說把拜虎殺了,莫去理他﹔有的說,把蒙古營裡的兵都捉來,割去耳朵,放他回去,也叫他們知道我們的厲害。英明皇帝聽了,連連搖著頭說:「不妥!不妥!」
  這時,十四皇子多爾袞,年紀雖小,也跟著他父親在營帳裡。當下他卻站起來說道:「蒙古有兵四十萬。我們如今正要奪明朝的天下,何妨暫時利用蒙古的兵力和他結盟,合力攻打明朝?得了明朝的天下,那時我們路近,他們路遠,不怕明朝的天下不歸我們掌握。」多爾袞說到這裡,英明皇帝拍著他的頸子,說道:「小孩子,主意倒不差!」到了第二天,把拜虎宜進帳來,便拿兩國結盟合力攻打明朝的話對他說了。拜虎連聲說:「好,好!」當便斬倒一頭白馬,一頭烏牛,對天立誓道:
  今滿洲八旗執政貝勒與蒙古國王部落執政貝勒,蒙天地眷佑,俾合謀並力與明修怨﹔如其與明釋舊憾,結和好,亦必合謀然後許之。若滿洲渝盟,不偕喀爾喀貝勒合謀,先與明和好,皇天后土,其降之罰﹔若明欲與喀爾喀貝勒和好,密遣離間,貝勒等不以其言告我滿洲英明皇帝者,皇天后土,亦降之罰。吾二國同踐盟言天地佑之。其飲是酒﹔食是肉。二國執政貝勒,尚克永命,子孫百世及千萬年。二國如一,共享太平。
  要知蒙古和滿洲兩國如何合力攻打明朝,且聽下回分解。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