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陳英王平定江西地 劉麗川計取上海城
話說陳玉成在饒州,得天王既下九江之信,便會合南康各軍,來攻南昌。是時清國南昌守將巡撫嚴樹森,臬司李續宜,聽得陳玉成兵到,即會議籌御之策。嚴樹森道:「城內湘、贑各軍,只有二萬,戰恐未必能勝。不如固守城池。一面飛報湘鄂各省,催兵援救﹔再求曾帥回軍,攻九江,以邀陳玉成之後,彼不能不退矣。」李續宜道:「中丞此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陳王成之軍,旦暮薄城而進,此時求救,必無及矣。且九江為洪秀全駐紮,必為精銳所聚。以秀全親自領兵於九江,恐曾國藩攻之亦未必能勝。今陳玉成之攻南昌,並未勞及九江兵力。故攻九江,亦不足以邀陳玉成之後也。」嚴樹森道:「聞陳玉成軍約近四萬,眾寡既已不敵,戰必無功﹔若戰敗,南昌難以保守,厥罪非輕。」李續宜道:「此言雖是有理,但中丞之失機,全在事前不甚留意。今則戰守均難制勝矣!然與其均敗,則不如一戰:吾可以聲東擊西,以求其當。若坐守此城,則吾已無勝之之理﹔彼得勝則奪我南昌,不勝亦可從容而退,實於彼無損。昔彭玉麟、李元度,以全軍集於城內而致失九江,此可為前車之鑒。願中丞思之!」嚴樹森道:「足下之言,實屬至理。但某所慮者:勢不敵耳。」李續宜又道:「南昌城垣堅固,未必便破﹔不如領軍在外接戰,另留軍五千人守城,休令敵人近境,方是長策。」嚴樹森半信半疑,終以眾寡不敵為慮,沉思了一會,說道:「既足下如此同意,請足下領軍一萬,出城接戰,由某自行守城,以為犄角之勢﹔則敵人攻城,亦不能盡其力也。」李續宜大為不然,復爭道:「以區區萬人接戰,而將士又不敷用,實置之死地耳。某以為欲戰則盡率精銳,以求一勝。否則當合力以固守南昌,較為穩便。若分軍一半出城屯紮,在於不戰不守之間,雖孫、吳不能為謀也。」嚴樹森聽罷,終不以此為然。只令李續宜領軍一萬名,使高城數裡駐紮,以候陳玉成之軍,嚴樹森卻領軍兵守城。自己親自晝夜巡城督視。李續宜因嚴樹森是上司,不敢不從。只撥一萬人馬,斷不能與敵人對敵,便悻悻出城。先布了營寨,以本軍分為三隊,勢若長蛇,傳令如陳玉成軍到時,互相接戰,不在話下。
且說天國英王陳玉成,領大軍到南昌地面,聽得按察使李續宜駐軍城外,先令人打聽他人馬多少,然後計算。忽見探子回報道:「李續宜一軍共分三隊人馬,為長蛇之勢,志在首尾相援,計兵不過萬人上下。且右軍一隊,略欠整齊,可攻而破也。」陳玉成聽得,微服改裝,親往審看回來,即謂左右道:「李續宜亦頗能軍。可惜人馬不多,不敷分佈﹔右路統領失人,絕無能戰之狀。我如乘其懈而擊之,必獲全勝。李續宜一敗,南昌必為我有。可笑對嚴樹森無謀,以為擁兵在城,可以困守,此直呆子耳。」便令大將洪春魁、陳仁瑞,領軍一萬,攻南昌省城,以防嚴樹森衝出。又令部將指揮使韋昌祚領軍三千,偷過城後的小山,暗襲南昌城。各將得令既去,陳玉成自統兵來攻李續宜。
續宜聽得陳軍已至,督兵而進。傳令軍中:攻左則右應,攻右則左應,攻中則左右皆應。一面堅嚴壁壘,以待玉成。
當下玉成兵至,先令左翼統領大將孫寅三,領部將十員,轉攻清兵右路。並囑道:「清兵右路殊欠整齊,必不能戰﹔如既勝之,休便追趕,即轉擊李續宜中軍。吾自有兵可以破之。」孫寅三領兵而去。又電部將指揮使張祖元,如此如此﹔又喚都檢使雷煥如此如此。分撥既定,孫寅三由左轉右先進。清兵右路統領、總兵何鳳林督兵接戰。自巳至午,正在酣戰之際,忽孫寅三率親軍直衝過來。何鳳林看看抵敵不住,李續宜忙調右路接應,忽陳玉成領大隊人馬衝來。李續宜急下令道:「彼軍擊吾左右兩軍,欲使吾中軍受其牽制也。右軍既敗,由他進兵﹔只奮勇前進,反攻陳玉成一軍。」不提防孫寅三領軍不趕何鳳林,反望李續宜擊來。李續宜左右不能相顧,忽流星馬飛報:天國指揮使張祖元,都檢使雷煥,已攻後營去了。李續宜此時縱有七頭八臂,實無分身之術,只得撥軍而回。
那時四面八方,皆是天國軍兵,把李續宜困在核心,不能得脫,但見槍彈如雨而下。李續宜欲奮力殺出重圍,奈天國人馬紛向李續宜攻擊。續宜正在急危,忽一枝救兵殺入:乃左路統領官提督李雲林也。續宜乘勢與李雲林會合,望南昌城殺回。忽然陳玉成領軍趕到,將清兵截為兩段,右路何鳳林不能得脫﹔少時孫寅三亦領軍追至。槍聲響處,何鳳林中槍落馬。孫寅三盡降其眾,與陳玉成合兵趕來,李續宜、李雲林,不能顧得後路,只顧奔逃。誰想一支人馬攔住去路,左有雷煥,右有張祖元,分作兩路殺來。李續宜不能逃回南昌,只得領數百騎落荒而走。陳玉成便令雷煥迫李續宜﹔張祖元追趕李雲林﹔自與孫寅三領軍乘勝攻擊南昌。
是時南昌城內聽得李續宜兵敗,皆料南昌不能久守,人心惶惶。嚴樹森不分晝夜,親自督兵防守。無奈李續宜兵敗後,天國又加增陳玉成、孫寅三兩路分攻東西兩門,嚴樹森漸漸不能抵禦。韋昌祚那支人馬,在南昌城後山上用炮轟擊城中,一連兩顆炮彈子,把那巡撫衙門擊作粉碎。城內軍心一時嘩潰。陳玉成乘勢攻破北門。洪春魁一馬當先,領軍先衝進去。槍聲亂發,清兵不能當,望後而退。時城中紛紛傳說:天國人馬已進北門,皆無鬥志,左逃右竄。孫寅三、陳仁瑞,相繼攻進城來。嚴樹森無法,急喬裝雜在民房。還虧嚴樹森平日治民,頗無苛政,故民間亦樂收藏之,始得逃去。那玉成見南昌已破,傳令不再誅求,凡無論官民軍士人等,概令降者免殺,並出示安慰人心。計點倉庫:得白銀八十餘萬兩﹔另倉米三千餘石,穀四千餘石。陳玉成以南昌附近,連日遭兵,農民失業,令撥倉中穀米,分賑農民,人心大悅。一面使人打聽雷煥及張祖元兩路消息。
原來李續宜已同李雲林領軍逃至瑞州。雷、張二將便收兵回來。陳玉成見南昌既定,大犒三軍,復傳檄招撫各郡縣。有不服的,都派兵征伐。以故附近州縣,都畏威懷德,紛紛降附,徐奏報洪天王。洪天王聽得南昌既下,即封陳玉成為英王。令以洪春魁、韋昌祚、雷煥、張祖元共守南昌,兼分撫各郡。使陳玉成、孫寅三回九江會同北上,按下慢表。
且說當日上海地方,為中西人文會萃之地。無王屢欲用兵。惟李秀成之意,以為上海商務繁盛,半多西人經商﹔若一旦以大兵臨之,最易震動商場,反被外人藉口。使清人更得以藉此為名,擁借外力,實為不便。故主計取,不主力敵。便分佈黨羽於上海,鼓動華商,從中舉事﹔若得上海,固不必說,即稍有失利,亦無與天國人馬之事,西人亦不能責言。時奉令往上海:一為粵人劉麗川,一為閩人陳連。那兩人向在上海經商,情形熟悉。且當日上海華人經商的,尤以閩、粵為眾。那些人在租界地方,沾染歐人習氣,多知亡國的可恥,故這時聽得洪天王得了金陵,自然日望天王兵至。偏這會來了那劉麗川及陳連兩人,說起謀襲上海,然後歸附天王的說話,自然沒有不從。當下一傳十,十傳百,凡在上海經商的華人,都附和成一片,要謀襲上海城。只那時洪天王正在當盛,凡是中國的人,都當攻城襲地,是一件得意的事,並不畏懼,自然不至隱秘,紛紛傳說出來。因此事未成,倒被清官得知。爭奈那些人多在租界,清官實在捉他不得。況且西人亦知洪天王是個有法度的,與盜賊擾亂的不同,所以任華人在上海怎麼說話,都不甚拘管,清官好不憂慮。沒奈何惟有出一張告示:勸人不得亂動而已。那張告示又出得十分利害,不是說殺,就是說拿,又說什麼如有聽信浮言,妄行舉動,即從重嚴辦這等話。只道這些話,就能夠把人嚇退了。誰知那張告示一出,卻是兩江總督何桂清領銜的,當時華人正洋洋得意,那裡識得個總督來?當下見了那張告示,就滿城門鬧起來,把他的告示紛紛將來扯去﹔並有些人寫了一封密函,交過何桂清﹔又寫一封交過上海道吳建章,叫他休要亂說。如再有這等告示,定然要取他的人頭。故江督何桂清,及上海道吳建章,見了兩通書函,反不勝憂懼,急的向劉麗川及陳連兩人謝罪。
這時劉、陳兩人越加得意。惟何桂清與吳建章雖然如此謝罪,究竟慮商人真正發作﹔便在暗地具一張照會,送過上海西官,請西官彈壓商民。因此西官也循例出一張告示:勸商民休得在租界亂動。不想那張告示卻又提明,是接得清官照會的。所以劉麗川一干人,更加憤怒起來。又復具函,責罵何桂清以詐術欺人,對我們商家沒點信義。那時何桂清更加恐懼。因當時美國既與天國通商,且西人又見洪天王確有文明平等的制度,故循例出過那張告示之後,卻實在不甚打理。
劉麗川這時既受李秀成所囑之托,又憤怒清官,便立意舉事。可巧那年八月二十六日,城中孔廟正有祭典,劉麗川料得是日清官必聚集孔廟,便約齊黨羽,到這時圍攻孔廟,要殺盡清官。統共約七八百人,各扮商人模樣,先一日暗運軍械在城裡密藏。將近夜分,就在城裡暗伏。次早天未黎明,清國各官確畏懼亂事,但究竟清廷向以祭祀為重典,何桂清等卻不敢不往。先由上海縣袁梓材先到,其次陸續都到了。最後江督何桂清,約有清兵護送數百人,直至孔廟。劉麗川先分撥數百人對敵江督親兵,自與各人雜在孔廟中,作為觀禮的。正值行禮的時候,劉麗川用暗號傳示各人,一齊擁上。何桂清初時見人多擁塞孔廟,懷了疑心,故以上海道吳建章代主祭典。這會見人眾欲動,先自逃了去。上海縣袁梓材,見江督先自逃去,亦知有變,急的相繼逃遁。餘外各官都如喪家之狗。劉麗川黨人先攻未逃散的親兵。麗川即領數十人,上前拿住吳建章。建章知劉黨人眾,不敢與較,惟有俯首就縛。
劉麗川見拿不得何桂清,隨領數百人,擁至上海縣衙門,迫令袁梓材獻印。袁梓材罵道:「我十年窗下,乃得進身任這上海縣,實是不易。安能把印綬給與別人?」劉麗川聽罷大怒,便謂眾人道:」快殺漢賊。」於是眾人一齊動手,取了袁梓材的首級,計得官家金銀無算。然後會議殺吳建章與否:或云殺,或云不殺,竟不能決。適美領事馬邏氏與吳建章有交誼,為之說情,使免其一死。劉麗川不許,馬遐氏便設法使人誘吳建章至西門,喬裝逃出城外,匿於馬邏氏之住所。吳建章因此得保性命。
這時劉麗川聽得此事,不覺大怒,有攻屠留地之勢,先馳書責美領事道:「我們起事,皆遵守法則,未嘗損及居留地分毫。今忽然干涉我們戰事。我所拿獲之敵人,亦誘之逃去,與劫獄何異?且貴國自與我天國通商以來,實相和好,則貴國對天國與對清國,實不宜有所們倚也。祈即將吳建章交回,否則斷不能為貴領事原諒矣。」書內這等話,即馬遐氏領事看得這封書,亦覺得此言有理,便欲把吳建章交還﹔因恐不交回時,怕動了劉而川之怒,居留地反有不妥,自不敢再庇吳建章。時馬遐氏止與署內人員相議,被吳建章知道,即賄左右,私自逃去。馬遐氏無奈,只得照復劉麗川。劉麗川大怒,便欲攻取租界。西人大懼,嚴籌防備。恰好蘇州天國守將汪大成,馳書與劉麗川,勸他不可誤犯上海租界。劉麗川因此中止,便提眾先奪上海城。管教:義勇齊興,取上海易如反掌﹔雄兵再舉,降桐城共許歸心。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