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回東土唐帝敕封 免災厄天女散花
話說天女、唐僧、孫悟空、豬悟能等在途中看見凡人許多迷信俗務,互相談論世事。又走了多日,天女心中不知到何處始可散放天花,因問唐僧道:「我們在途中已有數年,想誦壇佛從前所說須到長安方可散花,如今不知何時可到?」唐僧道:「無奈天地自東至西長有九十一萬里,由西天佛國到長安境內實五十幾萬里。若是凡人步行,終生決無行到地點的。自此而去,不到個月之間,可以到得長安了。」
此時眾神仙一心要趕到長安,並不在途中耽擱,日夜兼行,即使看見有什麼細小事故,只得一目了然﹔惟有妖孽大事,方停足鋤平。究竟神仙行走,凡人萬不能比及,哪怕萬里之遙,只在頃刻之間。這日已到長安境內,見此地比較沿途荒村野嶺有天壤之別,經過之處,即有漁樵耕種之正事,又有士農工商之類別。一路上觀察,不覺來到長安城。只見城頭上許多兵士牧飼戰馬。城下並無兵士把守,任憑行人往來無忌。此種情形可表唐朝天下太平,天女心中頗為喜悅,當即走進城門,來到街市。只見商店林立,人煙繁盛,實與尋常地點大不相同。唐僧道:「刻下已到了長安,當先進謁唐君,面奏散花情事,必蒙唐君准奏,然後奉旨覓一正當處所,施行便了。」天女道:「這是極好了,就依誦壇佛之言而行。」孫悟空道:「師父與天女可以見君,但是我師兄弟二人品貌怪異,深恐唐君驚懼。」唐僧道:「這有何妨,兩徒兒沿途保護有功,赤膽忠心。為人只要心田良善,哪論品貌妍媸呢?可隨我們進朝門去便了。」說著已到午朝門外,唐僧便對皇門官聲明欲見帝君情事。
皇門官當即轉身來到金鑾殿上,看見唐太宗早朝未退,即俯伏三呼畢。唐太宗道:「卿家有事只管奏來,君臣可以共同商議。」皇門官即立起身來,奏道:「今有昔年往西天取經的唐三藏和尚,帶領天女、仙娥、孫悟空、豬悟能等,在午朝門外求見我王,有事面奏。」唐太宗道:「卿家可宣彼等上殿便了。」皇門官聞太宗降旨宣進,即轉身出來,宣唐僧、天女等一同上殿。
天女來至金鑾殿階前,放眼一看,只見唐太宗坐在龍亭內,前有龍案﹔兩旁有文武大臣排立,有執殿將軍保護,有內監伺衛。天女心中頗為慕羨,暗暗贊道:「凡間帝君有如此威勢,有這樣的尊嚴!」
唐太宗看見唐僧、天女等進來,即忙下了龍位,前來迎接。唐僧上前施禮,請唐太宗仍入龍位。唐太宗只得賜與唐僧、天女等兩旁坐下。唐太宗便問彼等來此何事。唐僧奏道:「今因天女到此散花免災,欲在小僧出跡之天林寺中遊歷一番,然後實行散花。待天女上天之時,在天宮五帝駕前保奏一本,自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唐太宗大喜道:「既然天女到此有散花免災之事,此時可在天林寺稍住幾日,待朕傳旨搭起高花台一座,一面發出皇榜,宣告軍民人等前來觀看﹔一面令天林寺中全體和尚,在花台下面大做道場,天女方可散花免災,勸化世人。」唐僧、天女等領旨,到天林寺安住去了。唐太宗一面命戶部貼出皇榜,宣示人民,如期到場觀看﹔一面命工部搭起散花高台﹔一面派侍臣通知天林寺方丈,著全體和尚到場誦經拜佛。各旨宣諭畢,均各遵旨而行。
再說唐僧帶領天女到天林寺中,那些和尚見老祖師到來。皆大歡喜,上前迎接,稟告後面方丈。方丈就出來,接談別後情形。此方丈乃是唐僧之徒,唐僧到來,自然恭敬款待。唐僧即以天女散花之事告知。正談之間,聖旨到來,宣諭散花誦經之事,該方丈接旨遵行。
唐僧、天女等在天林寺住下。天女欲遊歷一番,唐僧便帶領天女前後遊覽一遍。天女覺得與別廟大不相同,房屋廣闊,佈置精奇,前後共有五百餘僧人,雖然天女有天姿美色,眾僧見之若無所見,毫不以為動心悅目。天女知之,不勝歡喜。過了數日,有人來寺,報請天女上台散花﹔一面報告方丈,著派全體和尚出寺,到場誦經。
於是唐僧、天女、仙娥、孫悟空、豬悟能等一同出寺,上了散花台。四面一看,只見台前觀看之人人山人海,不計其數﹔周圍數里之遙,無方寸之空地﹔前面及左右皆是和尚誦經拜懺。高台上,天女立在中間,兩旁有仙娥排立,唐僧坐於後面,孫悟空、豬悟能立於左右。天女此時開口以散花之事勸化世人,曰:「爾等眾人民當知天有好生之德,不肯枉降災晦於人﹔人當敬重天地,孝順父母,時行方便,廣積陰功,去除惡念,常存善心,自然人人均可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之幸福。」說到此時,人人拱手叩謝。
天女即命仙娥取出花籃,將十萬八千朵仙花,天女以手散放。一時間,仙花飛散半空,眾人民各爭收受。自早至晚,那十萬八千朵仙花完全散出。天女又向天拜了三拜,然後下台,帶仙娥及唐僧等,仍至朝門見唐君,奏明辭別,出了長安,仍回西天。此時眾神仙駕雲飛行,一路上並無耽擱,不日回到了西天佛國雷音寺。
天女、唐僧等一同進見如來佛,稟明來去散花遇妖情形。如來佛甚為獎勵。遂一同至天宮通明殿,奏明玉帝,應分別降災降福,均將地點方向-一奏知。玉帝准奏,遣天女回瑤池天女宮,如來佛同唐僧等仍回西天雷音寺。自此,凡界有水旱災,有苗而不秀、秀而不實之事,這是風雨不調之故,可見世道衰微,人心不古之預兆。本書自此告終,留為勸化世人,勿負著作者一片忠告之心也。
詩曰:
人生善惡自分明,報應昭彰不念情。
天女散花因勸世,人心可否順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