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唐儉奉詔選秀女 西遼遣使下戰書

  當時太宗跌下橋來,忙叫道:「跌死我也,跌死我也。」開眼一看,見太子、嬪妃都在旁伺候。太子忙傳魏徵等。魏徵走近御牀道:「好了,陛下回陽了。」太醫就進「定心湯」。太宗吃了,站起身來。魏徵問道:「陛下到陰司,可曾會見崔珏麼?」太宗道:「虧他護持。」便將幽夢所見細細述與眾人聽。
  眾人拜賀而出。太宗即傳旨,宣隱靈山法師唐三藏到京。天使領旨去了。四五天,唐三藏就隨天使到京,建水陸道場,超度幽魂。又命以金銀一庫還尉遲恭,恭辭不受,太宗再三勉諭,恭方拜受而出。太宗在宮中調攝了五六天,御體比前愈覺強劍不期被火焚了大盈庫。魏徵道:「天災流行,皆由宮中陰氣抑鬱所致,乞將先帝所御嬪妃盡行放出。」太宗見說,深以為是,即將先帝時宮女盡數放出,復有三千餘人,宮禁為之一空。遂差唐儉往民間點選良家秀女,年十四五歲者,止許百名,入宮使用。唐儉領旨去了。
  卻說荊州府有一鄉宦,姓武名士蒦,字行之,曾任都督之職。因天性恬淡,為宦途所鄙,遂棄官回家。妻子楊氏,甚是賢能。年過四十無子,楊氏替他娶一鄰家之女張氏為妾。月餘之後,張氏睡著了,覺得身上甚重,下邊陰戶裡有個物放進來,張氏只道是武行之,憑他抽弄,朦朧開眼,卻是一隻玉面狐狸。
  張氏大驚,舉手一推,卻把自己推醒。自此成了娠孕,到了十月時,將分娩,行之夢見李密特來拜訪,云:「欲借住十餘年,幸好生撫視,後當相報。」醒來卻是一夢。恰好張氏生下一女。
  那張氏因產中犯了怯症,隨即身亡。武行之夫婦把這女兒萬分愛護。到了七歲,就請先生教她讀書。先生見她面貌端麗,叫做媚娘。及至十二三歲,越覺嬌豔異常,便與同學讀書的相通,十分綢繆。又過年餘,是她運到,適唐儉到荊州點選秀女,就把媚娘點選入宮。太宗見了大喜,敕賜媚娘為才人。媚娘性格聰敏,凡諸音樂,一習便能,敢作敢為,並不知宮中忌憚。太宗行幸之時,好像與家中知己一般,才動手,就叫他摟她親她媚她。太宗從沒有經過這般光景,愈久愈覺魂消。因此,時刻也少她不得。
  如今且說太子承乾,是長孫皇后所生,少有躄疾,喜聲色及畋獵。魏王名泰,太子之弟,乃妃所生,多才能。見皇后已崩,潛有奪嫡之志,折節下士,以求聲譽,密結朋黨為腹心。
  太子知覺,正欲謀害魏王。時吏部尚書侯君集怨恨朝廷,見太子暗劣,欲乘釁圖之,因勸太子謀反。太子從之,遂將金寶厚賂中郎將李安儼等,使為內應。不意被太宗聞知,便把太子承乾廢為庶人,侯君集等俱罪與刑。又知魏王兇險,有奪嫡之謀,一時大怒,退入後宮。徐惠妃問道:「陛下今日為何面帶怒色?」太宗把太子與魏王之事說了一遍:「如今不知當立何人為嗣?」武才人道:「不肖者已廢之,圖謀者亦未妥,何不將此蛤蚌,盡付漁人之利。晉王亦皇后所生,立之未為不可。」徐惠妃道:「晉王仁孝,立之為嗣可保無虞。」太宗聞言甚悅,即御太極殿,召群臣問曰:「承乾悖逆,泰亦兇險,諸子誰可立者?」群臣奏曰:「晉王仁孝,當為嗣。」太宗遂立晉王治為皇太子,時年十六。太宗謂群臣道:「我若立泰,則是太子之位可經營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窺伺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永為世法。」晉王既立,極盡孝敬,上下相安。
  卻說西遼華於國迷王一日升殿,文武朝罷,迷王謂眾臣曰:「朕處遼西一隅小國,風霜寒冷,土薄財稀,不如中華大唐天子坐居長安,地廣人稠,財物殷阜。我欲興兵前去奪取唐朝天下,撫有中外,吾願足矣!」左丞相哈律曰﹔「長安兵多將眾,不可輕視。陛下若欲進取,須當招軍買馬,積聚糧草,方可行師出征。」乃遣行兵都督胡文耶出榜招軍。
  有遼東蘇保童,原是高麗國王丞相蓋蘇文之子。因唐王征取遼東,殺了蘇文,留下此子,曾在青雲老子門下學得一身武藝,有九口飛刀,聞說西遼迷王招軍,即來投入。迷王見他武藝高強,招為駙馬。聽說迷王要取長安,乃跪下奏曰:「陛下若欲奪取唐朝天下,臣雖不才,願領兵為前部。」迷王聞奏大喜,即召丞相哈律曰:「兵馬已足,可擇日進發。」封蘇保童為征唐大都督,張文為先鋒,輞文耶為管兵總管。大兵六十萬,望長安進發。乃先遣番兵齎戰書一道,不分星夜,來到長安驛中住下。次日早朝,太宗升殿,文武拜舞畢,有黃門跪下奏曰:「今有遼西番兵,捧著一道表章,叩奏天庭。」太宗聞奏,忙宣番兵上殿,番兵將戰書呈上。太宗拆開觀看,見上面寫著:
    遼西華於國迷王,致書於唐王世民。你為皇帝,多行不道,殺死同胞兄弟,敗了天倫,何以正中國,統治萬民?可將江山速獻於我,免動刀兵。不然,大將臨城,反悔不及。
  太宗看了大怒。遂命武士將下書番兵囚入天牢,等待擒了迷王,一同處斬。武士領命,即將番兵押入天牢去了。太宗遂召軍師徐績商議曰:「遼西小丑無禮忒甚,表章語言甚是不恭,朕今意欲進兵征討遼西,擒了迷王,捉住保童,方消吾恨。但未知吉凶之事何如,請軍師判之。」徐績曰:「臣昨夜仰觀天象,見紫薇星出現西方,我主福德正旺,若要行兵,萬無一失。」太宗聽說大喜,就問:「誰可為將?」徐績曰:「文臣武將,不計其數,但欲文武雙全,可為元帥者,還是平遼薛國公。」太宗准奏,就命徐績齎聖旨到薛府,宣召仁貴拜為元帥,出征遼西。
  徐績領了聖旨,即日起程,離了長安。不數日,來到龍門縣,報入薛府,說聖旨已到。仁貴忙整朝衣,安排香案,出門迎接聖旨,到堂上跪聽宣讀。皇帝詔曰:朕觀自古以來,夷狄最為中國之患。向日,遼東蓋蘇文,賴卿活捉剿除,風煙滅息,國泰民安。今蘇文之子蘇保童投入遼西華於國。迷王見他武藝高強,招為駙馬,統領番兵,前來犯我邊疆。朕思將軍勇略蓋世,今遣軍師徐績前來,封卿為征西總督大元帥,前去剿除番寇。凱旋之日,再加封賜。旨意到日,即便起程,慰養夙心,尚其欽哉!
  開讀已畢,接了聖旨,與軍師相見,仁貴曰:「今蒙聖旨要下官征西。只是下官難去。遼西不比遼東,煩軍師大人回奏聖上,別選良將。下官年老力衰,難以領兵專權。」徐績聽了,心中暗想:「他不出征,此事如何是好,不免將幾句言語激他,看他如何。」乃言曰:「將軍果是力衰,下官不敢相逼。聞說蘇保童武藝高強,能敵千員大將,說中國只有薛仁貴,如今年老,怎當我年少勇猛,中國更無人可對敵。」仁貴怒曰:「這賊敢如此欺吾,我年雖老,胸中精力尚然強壯,蕩掃腥羶,有何難哉!諒一保童,有何介意。我即入朝掛印,前去征討,不殺此賊誓不回兵。」徐績大喜曰:「足見將軍赤心報國,凱旋之日,功垂竹帛,名著禹彝,萬世有光。」仁貴遂入內,謂夫人、小姐曰:「適蒙聖旨宣召征遼,明日就要起程。」夫人、小姐曰:「荷蒙朝廷厚恩,封為國公,今國家有事,合宜前去征討,以盡為臣之職,可即起程。」到了明日,夫妻子母相別而行。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