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概念應用

漢字之理解及獨體字

  何謂理解?定義:
    一主觀系統,對某一客觀現象,以理性解析所得之認知。
  要理解漢字,若知漢字產生之動機與目的,進而按圖索驥,必有所獲。然而,對一般人而言,漢字不過是一種符號訊息,能知能用即可,無意詳究其實。久而久之,塵堆垢積,作為一種符號,不過為了學習工作,等因奉此。再拿漢字與英文相比,幾萬個方塊字、與26個簡單的字母一字排開,就不然而然地敗下陣來。
  本文只談理解,不提漢字中所蘊含的「信息量」,更無意討論文化之優越性,因為這一切不久自有明證,多言無益。即令是談「理解」,也非局限於「中國人」或「人」,而是指任何一種有此「需求」之系統。在以往時機不成熟之時代,「神話」是人不能懂的怪談,但在今日,電腦堂堂問世,神話即將跨入科學殿堂。

  何謂「漢字理解」?定義:
    漢字=一種供人類溝通對宇宙人生認知信息之載具。
    理解=以理性分解之
    漢字理解=用理性分解出、漢字這種溝通載具所載之信息。

  註:許慎著《說文解字》,表示,漢字係「約定俗成」者。意謂:漢字之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在於無「權威」之干預,而係有人建議、經過使用者一再「共識」後,所流傳之概念。不幸「標準介入」,漢字遂喪失其「約定俗成」之生命,而成為「專家管見」矣!

  然而千百年來,人類文明由無而有,其中點點滴滴,莫非建立在前人的經驗上。英國哲學家洛克,寫了一本「人類理解論」,他承認理解源自「感官經驗」。正因為有了這種思維,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日各國傾全國之力,擬開發「人工智能」未果。因為電腦不具備「感官經驗」,而人也不瞭解感官,兼以英文本與「概念」無關,是以與感官經驗宛似「隔著大西洋喊話」,誰也不知道誰聽懂什麼。
  假如把理解視作:理性解析所得之認知,則只要電腦能正確地執行「認知結果」就大功告成。正因如此,老朽設計了「圖文系統」,於該系統中,電腦程式能將「文字轉換成經過理解後之圖形」。如果旁觀者認為「執行正確」,那麼,就可證明:「電腦能理解人類語言(漢字)」。

  說來簡單,電腦程式如何將文字換成圖形呢?由於今日適在「智慧啟蒙時期」,人類尚自沉湎在「物慾的晚霞」中,時眼花撩亂,還未具備智慧的基礎認知。老朽在本網已發表了約千萬言,就算撈到了若干覺者,可惜入網太晚,「少林童子功」太挑剔,「說文」未弄清楚,「玩武」氣力難繼也!
  漢字基因所提供之資料,是根據《易經》分類而得,老朽公佈已久,但今人連易經都不識,遑論易理分類?老朽若從易經教起,怕過不多久,四處旌旗林立,「算命仙」蜂擁呼囂,人人不問理解問鬼神矣!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