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吳子銘一怒懲劣幕 宣蘭生竭力救同鄉

  且說吳子銘看守瞭台,錯放了一聲警炮,榮經略把他提到大營,問他為什麼這般冒失。吳子銘一時說不上來,只說了一句睡夢裡頭,糊裡糊塗的鬧錯了。榮經略聽了,更加大怒,厲聲喝道:「你犯了軍規,還說這般夢話,像你這樣的人,要你在營何用?」說著在案上拔了一枝令箭,叫一聲「來」,就有中軍官站在旁邊,答應了一聲「有」。榮經略雙眉一豎,只喝一聲:「綁出去!」兩旁的親兵,轟雷一般的答應一聲,鷹拿燕雀的把吳子銘拿住,撕了上身衣服,摔了帽子,把他兩手捺在背後,登時就綁起來。此時吳子銘的魂魄也不知飛到什麼地方去了,眼睜睜的看著中軍官接了令箭,就要押他出帳。正在著急萬分的時候,忽然又聽得瞭台上哄的一聲,放了一聲警炮,遠遠的似有槍炮的聲音,曉得這回真是賊人的全隊來了。連忙傳令,把吳子銘暫交營務處看管,一面吹起角來整備出隊。那知賊隊原是潛蹤而至,一霎時疾如風雨,直衝過來,槍子就如雨點一般,直望營內打去。官軍見賊隊來得這般迅速,一個個相顧失色,甚事膽寒。幸虧榮經略向來紀律嚴明,倉卒之間,不致一時潰散,又被吳子銘錯放了一聲警炮,滿營軍將都已預先防備,所以雖然兵士張皇,還勉強鎮定得祝當下榮經略傳令出隊,只聽得一聲號炮,營門大開,官軍一擁而出。榮經略竟是一馬衝出陣前,指揮衝突。一班營官哨弁,看見經略這般奮勇,一個個馳馬爭先,直衝入賊兵隊裡,背後的官兵跟著,就如排山倒峽一般,把賊陣衝作兩段,彼此混戰了一常賊隊立腳不住,且戰且走,一路退了下去。榮經略見已經得勝,便也鳴金收隊,回到大營。這一場大戰,幸虧預先有了防備,打了一個勝仗,論起功勞來,還是吳子銘錯放了一聲警炮,驚動全營,總算是他的功績。榮經略便記了他一次大功,又賞加了一個千總。吳子銘見非但沒有砍他的腦袋,並且還升他的官,心上如何不喜。自此以後,榮經略說他是個福將,時常叫他帶兵出去,和賊人開仗。果然吳子銘所到之處,賊隊聞風膽裂,望影心驚,也不知立了多少功勞,打了許多勝仗,一直保舉到提督軍門。後來北捻猖狂,又把吳子銘調剿捻匪,便從提督上改了布政司。捻匪肅清之後,又升了福建巡撫。那時台灣的匪亂初定,朝議要派一個素有威望的大員去做台灣巡撫,以資鎮懾。
  一班軍機處王大臣,就舉了吳子銘。不日朝命下來,就把吳子銘調補了台灣巡撫。吳子銘到了台灣,訓練新軍,整飭吏治,漸漸兵亂之後,有些起色。你想吳子銘一個市井無賴,居然立了無數戰功,做到這般地位,也就不容易了。大抵中國的名將,一半都是行伍出身,一半都是書生投筆,若要在那膏粱子弟裡頭,揀什麼名臣戰將,這卻是守株待兔,緣木求魚,一輩子也不會有的。為什麼呢?從來讀書的人,最是膽小,將就些兒的人,見了督撫閱兵,放著那空槍空炮,尚且有些膽戰心驚,那裡有這般大膽,去從軍殺賊?若真個讀書人,有了這般大膽,必定平日之間,有些用兵的經濟,不是那空說大話的一流人物,只曉得講些迂闊之談,這便是書生的作用。至於那一班行伍出身的將士,一個個都是無家無室的人,他想著不是戰死,便是餓死,同是一樣的死,不如還是死在戰陣上的好些。萬一幸而不死,還好希冀將來的富貴,所以臨陣的時候,一個個奮勇當先,衝堅陷陣,有進無退,無死無生,十次裡頭倒有九次勝仗,這是他們本來沒有身家,毫不怕死的緣故。盡有那些中興名將,後來打起仗來,怕死貪生,十分不濟,當初是沒有身家,如今是貪戀富貴,就和那一班紈絝出身的子弟犯的都是一樣的毛病兒。如今閒話休提,書歸正傳。
  只說江穎甫帶了劉省吾的一封薦信,坐了海輪,竟到台灣。
  到了撫台衙門,投進手本,並和巡捕官說明,有都察院劉大人的信,要當面投遞。巡捕官照著他的說話,回了上去。不多時,把江穎甫請到官廳,吳中丞出來相見。因是老師差來的人,甚是客氣,讓他坐了客位,家人送上茶來。吳中丞問了幾句路上的話,江穎甫便站起來,在靴統裡頭,取出劉省吾的親筆薦信,兩手高高捧著,躬著腰,遞了過去,隨著又打了一恭。吳中丞接過信來,拆開看了,方曉得是老師薦人,然而沒有推托的道理,就一口答應,叫江穎甫先把行李搬進衙門,住著再看機會。
  江穎甫大喜,便又請一個安謝了。又談了幾句,吳中丞端茶送客,卻派了一個差官,帶子兩名親兵,跟著江穎甫出去,把他的行李搬進衙中,打掃一間書房,叫他住下。隔了幾天,吳中丞便下了一個札子,把江穎甫委了個撫轅文案,每月五十兩銀子的薪水--吳中丞的意思,原想要看看他的才具。江穎甫本來有些小小的才情。又且為人機警,他見吳中丞的意思還好,便竭力的巴結他,又有心在吳中丞面前,賣弄他的才情,吳中丞有時在簽押房發下來的稿子,不上半個時辰,已經把稿子擬得齊齊整整的送到吳中丞那裡畫行。如此一連幾次,吳中丞見他十分敏捷,心上就有了這個人,時常傳他進見,和他議論。
  吳中丞本來是個武夫,心腸直率,沒有什麼城府,禁不起江穎甫拼命拍他的馬屁,奉承得這位吳中丞滿心歡喜,不到兩個月,竟二十四分的信任起來。江穎甫說的說話,上的條陳,沒有一句不聽,又為他懂些英文,派了他一個洋務委員。這個時候的江穎甫,高車駟馬,得意揚揚,與初來的時候,大相懸絕,竟是換了一個人的一般。每到見客的時候,仰著一個臉兒,橫著一雙白眼,任你是誰也不在他的心上,連兩司都不放在眼中。
  省中的候補官兒都管著他叫小撫台,還有一班無恥的候補州縣,老著面皮,去走江穎甫的門路,不是想署肥缺,便是想委優差,也有送金銀的,也有送古董珠寶的,更有備了贄敬,硬要拜他做老師的人。江穎甫竟把他們送來的禮物,一概全收,受了他們的禮物,卻去對吳中丞說,某令怎樣的精明,好補某缺,某牧如何的幹練,好委某差。吳中丞聽他的說話有理,還認著他是舉薦人才,一一的依著他掛牌下札。江穎甫的名氣,越鬧越大,一天到晚,都有人來尋他關說,台灣一省,鬧得沸沸揚揚,無人不曉,只瞞著吳中丞一個罷了。事有湊巧,江穎甫合當倒運,偏偏的鬧出一件事來。那時的北洋大臣正在創辦海軍,台灣的形勢,孤立海中,沒有通到別省的旱路,吳中丞也想要到英國船廠,定造兩隻兵輪,因為台灣一省沒有通曉洋務的人,就把這件差使委了江穎甫去辦。江穎甫得了這個意外的優差,歡喜自不消說,便和英國的威柏廉船廠立於合同,說明價值造了兩隻鐵甲兵輪,卻暗中浮報了十多萬銀子。吳中丞那裡知道,並不疑心。那知隔了年餘,兵輪造好了,放到台灣來。吳中丞親身上船,試驗工料,看那船身的樣式,卻並不是什麼兵輪,竟同搭客的商船一般款式,三層洋樓,官艙大菜間,造得十分精緻,載不下許多兵士,又沒有安放炮位的地方。吳中丞見了大怒,連忙傳了江穎甫來問他,江穎甫還支吾著說,卑職和他合同打得好好的,卻不曉得他為什麼造成這個樣兒?
  指東話西的,搪塞了一回。吳中丞便把他申飭了一頓,叫他立刻去和船廠的人說話,要把那未付的船價,減給十分之三。江穎甫還倚著吳中丞向來器重,不很把這件事兒放在心上,只是左一天右一天的和他遷延日子。吳中丞見江穎甫只是支吾,便疑惑起來,暗暗的另派了一個幹員,打聽這件事兒的細底。這個委員,向來又和江穎甫有些仇恨,細細的打聽了一個月,居然被他打聽了出來,便一五一十的告訴吳中丞。把個性急如火的中丞公,氣得咬牙切齒,立刻把江穎甫提到衙門裡頭,自己親坐大堂追問。江穎甫還想抵賴不招,當不得這個打聽信息的委員站在一旁,和他質對,都是有憑有據的事情,江穎甫抵賴不來,只得招了。吳中丞恨得雙眉倒堅,兩眼圓睜,當時便要請王命殺他,卻被那委員上前密稟道:「大帥若殺了他,這侵吞的銀子到那裡去追繳?十多萬銀子的事情,不是什麼小事,可以設法彌補的。依卑職的愚見不如把他暫且收監,俟追了這筆公款出來,再辦他的罪,不知大帥的憲意怎麼樣?」吳中丞被他一句話兒提醒了,連連點頭,便把江穎甫發交首縣,看押起來,嚴追他的公款。江穎甫初時聽得吳中丞要請王命殺他,嚇得魂不附體,幸而吳中丞聽了那委員的話,把他放了回來,叫首縣追他的虧空。此時江穎甫是嚇怕了的人,恐怕公款交不出來,又要斬首,只得把那侵蝕的公項,全數繳了出來,連了衙門的使費,上兑的扣頭,非但把公款一齊嘔出,還把歷年受了人的賄賂,積聚起來的造孽錢,擠得一個乾乾淨淨。如此得來如此去,依舊是一雙赤手兩隻空拳。吳中丞雖然把公款迫齊,心上卻把江穎甫痛恨入骨,屢次想殺他,都被別人勸住,他卻氣憤憤的,對著人說道:「你們都不曉得我恨他的意思,你想我這樣的待他,他還要這般的偷天換日,這個人的心術,還可問麼?我總想把他殺了,也好替世界之上除了一個大害,若是如今把他留了下來,將來必定有人受他的害。」大家聽了也不敢多說,只好答應幾聲。
  江穎甫一直押了一年有餘,方才有一個同鄉叫做宣蘭生,現任津海關道,和江念祖向來認得,並且還有些世誼,聽得江念祖被吳中丞監了起來,不肯釋放,宣蘭生忽然仗義起來,便轉求了一封木中堂的信,和他說情。那時的木中堂是兩朝元老,威望素孚,朝廷甚是倚重,差不多無論什麼人見於木中堂的來信,也不好不依。這位吳中丞更是他平捻時的舊部,更加不好意思,接了木中堂的來信,只得把江穎甫釋放出來。江穎甫得釋之後,台灣地方存身不住,想要迳轉常州,又有些怕見江東父老,倒覺得進退兩難起來。忽想起前回在京城裡頭,有些同鄉京官,待我的意思甚好,何不進京去略住幾時,再作道理?
  定了主意,便搭了輪船,一路進京,到了天津,在紫竹林客棧裡頭,住了幾日,想著宣蘭生現在這裡做津海關道,何不去拜他一拜,好打一個抽豐。原來江穎甫放出來的時候,並不曉得宣蘭生為他出力,求了木中堂的信,替他說情,只糊糊塗涂的,把他放了出來,又沒有人肯告訴他,他那裡會知道。這邊的宣蘭生卻又一毫不曉,見門上傳了江念祖的名帖進來,只認江穎甫曉得了這件事情,來謝他的高誼,便欣然叫請在花廳相見。
  宣蘭生隨後踱了出來,彼此相見,敘了幾句寒溫,便提起這件官事來。宣蘭生竭力替他抱屈,又著實安慰了他一番。宣蘭生的心上,以為江穎甫不知怎樣的感激他,不料江穎甫不過說些閒話,竟沒有一句謝他的話兒。宣蘭生忍不住便用幾句隱語,有心試探著他。江穎甫聽了茫然,摸不著一些頭腦。宣蘭生暗暗詫異,暗想難道他竟是不曉得這件事情,所以這般大意?不然,天下那有這樣不知好歹的人!這一來有分教:楚國之全軍皆墨,夜豎降旗;將軍之戰馬何存,朝飛碧血。不知後事如何?
  且看下回分解。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