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哪咭回國換奸臣 素娟讓功拜義父

  話說倭王俺達命上將赤猛克解趙全到官軍營中,周元聞禍事發作,自知性命難保,遂自刎而亡。俺達命割取首級一齊來獻。王崇古大喜,即把哪咭及阿力哥交與赤猛克帶回。又命裨將康綸奉送王孫回國。哪咭與阿力哥泣別而去,臨行巡撫方金湖致囑赤猛克勸倭王不可傷害阿力哥性命。卻說哪咭回至大營,與俺達相見,祖孫二人抱頭大哭,感謝天朝不殺之恩,仝向北拜了五拜。俺達差行人噠兒漢等齎謝表到來。表內言:天朝赦我承重嫡孫回國,得他接承國嗣,真是莫大功德。懇天朝大皇帝恩准和好,願年年貢獻土產作為外臣,並懇遍諭邊省軍民人等,依舊與我國貿易,誓無反叛,皇天后土,是鑒此心。
  總督王崇古遂帶噠兒漢進京朝見,並將張居正前後策書情節一一奏聞。神宗皇帝大喜,替張居正道:「張太師真正有王佐之術,能令日本倭王稱臣歸服,昔年與日本議和,因開馬市兩相交易。後來屢被倭人殺傷我中國百姓,兩國遂起爭端,兵連禍結,致令干戈不息。群臣見前朝南宋懦弱,其禍皆由與大金國和議,是以屢被外國欺凌。因此共勸孤家征剿立威,不與倭和。
  今張卿獨主和議,乃得倭人臣服,太平無事,真莫大之功。」
  張居正奏道:「昔者馬市起釁,滿朝文武都話禍因中國與敵和好,失威示弱,致啟兵端。殊不知今日之和與前朝之和大不相同,如漢朝把昭君送出塞外,宋朝將金帛獻與大金國,都是外國強盛中國懇求他和好,本非他情願。故賈誼有倒懸之譬喻寇準不主和議。今日乃外國懇和,自願稱臣乞封,是制和者權操在中國,不是權操在外夷,比漢宋懦弱求和,萬萬不同。昔年奏聞,馬市倭人帶兵入境,恃強轄買,把無用的瘦馬要求數倍之利,故貿易未久,遂致搶奪相殺。故先帝遂禁馬市,不許交易。今日則因他到來進貢,官開墟市,令他與邊地百姓貿易,或三日一墟,或兩日一市,設兵彈壓,毫無爭鬥,與前時馬市不同。至於緊守邊關,講究武備,乃治國的常規。不因他朝貢不朝貢,然後增減。若話倭人無信,反覆不常,試看我中國父子兄弟骨肉相約,都不能包管有始有終,何況夷狄之人,怎得萬年和好,只要在我有鉗制之法,應如此舉行就行。無識之臣,動輒話夷狄之人最無信義,與他和好必有背盟之禍。難道近來數十年屢被他攻劫,都因背盟之故麼?即將來背盟之禍至甚,亦不過如此。朝臣動輒以殺戮貪功,不顧生民塗炭,只圖私利,不計公害。外國願和,卻不肯和,遂失此機會。此等臣子不獨不忠,兼之不智。」神宗皇聞奏大喜,遂冊封俺達為順義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又准他與邊民貿易。行人叩謝領旨,歡喜回國。於是神宗皇帝設下太平宴,君臣慶飲,盡歡而退。張居正蒙皇上賞賜許多金銀寶物,大喜回府,對素娟道:「日本息兵歸順,今日宴飲太平,蒙皇上優旨褒賞。這場功勞是出自你暗中擺佈的,待我明日上朝將此情節奏明,以免屈你之功。」
  素娟道:「倭人歸順,皆賴天地泰運之興君相燮理之德。奴家怎敢冒功,若將此事牘奏天庭,則堂堂宰相計謀出自閨中,在奴家雖是甚榮,在相爺頗覺為辱。奴家前蒙相爺活命之恩,雖粉骨碎身未足云報。今略施小計以相幫,未足答鴻恩於萬一,願相爺將此事寢擱罷了。」張居正大喜道:「你立此大功不矜不伐,不獨有才,兼且有德。你既肯將這場大功相讓,不願奏明,待我明日上朝單把鐵威害你之事,入奏請旨,拿京問罪罷了。」
  素娟道:「民間之事,自有地方官所理,不經該縣先稟大員,依例尚有越訴之罪,況敢驚動君相。所以當日漢相丙吉路見殺人命案,過而不問,以存宰相體統。況鐵威雖陷害奴家,奴家現未曾死,又得與相爺相聚,若非鐵威之力,奴家怎得到此以受相爺知遇之恩。鐵威雖有大罪,實有大功。況天網恢恢,小人必無倖免之理。不須出自我手,吾願相爺不必把民間一件私事牘奏天庭。」誰知素娟說出這段議論不願收除鐵威,不是蒙恥忘仇,實有一段深意。自思婚姻乃終身一件大事,怎可誤配愚夫,若屈處家鄉必真才難得。父母為我擇婿屢不合意,目中只有一個朱能。京師乃聚才之地,宰相有掄才之權,我幸依附相門,或可藉此以擇佳配。再得一個如朱能這樣才貌者亦未可知。若把鐵威這宗冤仇奏明,例必委一欽差前去,必把我帶回原藉與鐵威對質。雖把仇人定罪,何益自己終身。況他圖奸未成,謀殺未遂,不比朱能。這個不共戴天之仇,何妨容忍於他,以待天誅。此是素娟的機權作用,張居正那裡得知,只贊他有滄海之量,可稱得做世間生佛,女中丈夫。「我意欲收你為乾女暫居我膝下,替你擇一賢貴佳婿,得以後日衣錦還鄉,歸謁父母,你意下如何?」素娟道:「若得如此栽培,真是恩深罔極了!乾爹請上受乾女八拜。」張居正大喜,笑吟吟端坐,受了素娟八拜,自後父女相稱。相府家人改口稱素娟做小姐,小姐即寫家書,對乾父說知,差一個家人帶到家中報喜。張居正又自己加一封書,書內大約言:令愛素娟有功於我,我已經收他為乾女,替他權作主婚,選擇佳婿。差官去後,卻說張氏接得素娟之書,見她未死又做了丞相干女,滿懷歡喜,即修書回轉,張居正得接回書,遂擇定正月十五日午時,高搭彩樓拋球招婿。
  後來不知招得誰人為婿,且聽下回分解。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