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天馬峰殲除虎患 琉璃城路得光明
話說妙善大師見這裡好好一個地方,卻是不產米穀,就動了慈悲之心,便向盧芸說道:「員外呀,你們這裡,很好一個地方,卻不料不生米穀只有麥菽,真是一件大大的缺憾!現在貧尼囊中,還有幾升穀,裡邊粳糯都有,倒不如送給你們做了種子,彌了這缺憾吧!」
盧芸等一班人聽了此話,都樂得手舞足蹈,謝天謝地。當下妙善大師便叫保姆將貯穀的布袋解下,交給盧芸,又將粳糯穀的分當和蒔種灌溉的方法,一起詳詳細細地告訴了他們。盧芸拜謝受領了,真是感激不盡,夜深時便各去安息不提。
次日清晨,洗盥過後,大家在廳上相見,大師問起小官兒的病情,果真如那老醫所說,已經神志清楚,瀉泄停止了,三眾也兀自替他家歡喜。用過早齋,妙善大師便向盧芸告辭,盧芸哪裡肯放?並且說道:「三位此去須彌,一定要從天馬峰經過。不料半年前來了四頭猛虎,專門傷食人畜,因此這條路就無人敢走。三位又是孱弱之人,如何去得?倒不如權且在敝莊小住,待盧芸懸賞徵求獵戶,入山除了猛虎,那時再送三位過山。一則除了虎患,二來也略報三位的大德,此時卻萬萬不可前往!」
妙善大師笑道:「不妨,不妨。猛虎是佛家的巡山夜叉,我們既皈依佛祖,它絕不至於傷害我等,請員外只管放心。我等往朝須彌要緊,不敢在此多留。員外的盛意,我等心領了。」
盧芸還是不敢放行,兩下爭持了好一會,盧芸說道:「既然三位一定要走的話,那麼卑人挑選一隊精壯莊丁,各帶武器護送三位過此天馬峰,以免意外。」
妙善大師推辭不得,只索由他去挑選。片刻之間,已挑選得三十二位精壯力健之人,各各執著刀矛叉棍,齊集莊外。至此,妙善大師方才告別了盧芸,同著保姆等二人,出了莊門,坐上白象,一直向天馬峰大路而行。盧芸與合莊老少又送了一程,才止了步,望著三眾由一隊壯丁護送而去。
由此上天馬峰,本來有東西兩條路徑,西路比較險峻,林木也多,野獸容易匿跡;東路比較平坦,樹林也少,似平安一點。故當下一班壯丁,因欲避免與猛虎相遇,直趨東谷而來。
不料天下的事情,自有出人意外的,你要避時,卻撞個正著。此時若走西谷,倒是平安無事;如今走入東谷,卻免不了一場虛驚!
眾人入谷,一路迤邐而上,走到半山腰裡,卻是一道石樑,四周亂石縱橫,林莽叢雜。有一個老於走山路的人,關照大家道:「留心著啊!生怕那傢伙藏匿在亂草之中,兄弟們!手中的兵器預備著啊!」
大家哄然地答應了一聲。
不料只這一聲答應,就驚動了那山中的猛虎,原來,有兩隻猛虎夜間由西山出洞覓食,直抄到東山,一點東西也沒有尋著。天色已經大明,它們也疲倦了,就在叢莽之中伏著打盹。忽然聽得人聲,正是饑不擇食,狂嘯一聲,分左右直竄出來,撲向人叢裡去。
妙善大師吃驚非常,口中只得叫一聲苦也,已翻身跌下象背,永蓮等二人也都跌倒在地,休想爬得起身,那些壯丁,各執傢伙,向四下裡散開,圍攻猛虎。
那猛虎煞也乖覺,見有人跌在地上,便捨了壯丁,爭著去撲三眾。壯丁抵死救護,只擋住了一隻,另一隻已撲到妙善大師相近,說時遲,彼時快,看看已不及相救。
忽見那頭白象,將身一橫,障住三眾,待虎切近時,它猛地用鼻子將虎腰卷住,狠命地就是一摔,將那隻猛虎摔到數丈之外,摜在巨石之上,跌斷脊梁,再也蹲不起來。那班壯丁見白象殺了一虎,頓時膽壯,叉矛齊舉,把另一隻猛虎也結果了。
在兩下爭持的時候,鬧出一片狂嘶亂喊之聲,在山中更覺宏大,山鳴谷應,把睡在西峰洞裡的兩頭猛虎也驚醒了。它們一聽人聲鼎沸,又不見了兩個同伴,情知在那裡爭鬥,便一同出洞,聽了聽聲音的方向,各騰起虎跳,一陣風卷去,飛沙走石,一對大蟲便翻山越嶺,直奔喧鬧之處而來。
這邊一班壯丁,見撲殺了兩頭猛虎,正想扶持三眾前行,不料狂風過處,腥氣觸鼻,齊聲說:「不好!又有大蟲來了!」
於是各操兵刃預備迎敵。那頭白象也迎風衝上前去,待得猛虎來到切近,它又是把鼻子一卷一摔,早將一頭猛虎摜在塵埃,眾壯丁一擁上前,刀棍齊下,又刺死了一隻。
餘下的一隻,見三個同伴被殺,不覺大怒,磨牙奮爪來鬥白象。白象畢竟只有一個鼻子作用,其勢有些難敵,幸得它皮粗肉厚,雖被抓傷咬傷,它卻滿不在乎,依舊撩著大鼻子苦鬥。
那一班壯丁見四頭猛虎,已殺了三頭,明知這一頭盡是兇猛,也不濟事,於是便助著白象環攻。那頭猛虎直鬥到筋疲力盡,方撲倒在地,被眾所殺,卻還被它抓傷了好幾個人。
天馬峰的虎患,總算由此除去。那四頭死虎,回頭自有壯丁抬回盧家莊上,我算一言表過。
再說妙善大師算等受了一場虛驚,如今見已沒事,便定了心從地上起,重新上了象背,向前進發。壯丁直送她們過了天馬峰的北麓,方才告辭回去。
妙善大師等三人謝過壯丁,一路向琉璃城大路而來。一過了這座山頭,景象就大不相同,一路上村鎮市集,到處都有,不似那邊的荒涼寂寞。三眾行了兩日,才到城中,一樣的沒有官府,驛館賓舍。妙善大師當時便取出路引,親到府中呈驗,加蓋了印鑒,就有人引她們到驛館中安歇,供應了齋飯,次日便離了琉璃城,向東取路往須彌山進發。
這才是上須彌山的正路。她們三人只因當時一個錯誤,出了南谷,多走了三百來里路還不算,路上又著實多受許多磨難與虛驚,好容易才得此一條光明之路。
她三人自此一路上曉行夜宿,非止一日,遠遠已望見了須彌山頂。大家的希望,漸漸地接近了,勇氣也越發增加,行程也越發迅速。平常每日走五十里的,現在竟能走到七十里還不覺疲倦。
行行重行行,已到得須彌山下。可是這座須彌山,非但高峻接天,並且又十分廣袤,大小山峰共有七十二座,峰峰連接,起伏不斷,宛如游龍一般。妙善大師一行三眾,雖然到了山下,卻不知哪一座是雪蓮峰。若要遍朝列峰,未免太無意識,一旦不遇雪蓮時,仍舊不會知道此峰的著落,徒然多此一行。那山峰左近數十里之間,又沒有村落居民可以探問。這一來可把她難住,躊躇委決不下。
商量了一下,永蓮忽發奇想地說道:「這座雪蓮峰,既然是須彌山的著名主峰,一定是又高又大,比眾不同。我們且不必管它是否,只揀高大的山峰往朝。就算走錯了,萬一精誠所至,那雪蓮受了感應,也自會出現引導我們的。」
大家在沒有辦法之中,也只得依她的主意。於是,把群峰的高低大小,逐一比並,只有居中偏左的第三峰最為高大,就認做目標,一同向那座山峰前行。到得山麓,又好容易尋覓了一條上山的小徑,永蓮便驅著白象,想逕從此上去。
不料,那一向馴善的白象,今天卻發起性來,犟住了一定不肯走。正是:
蓮峰究何處,白象暗中知。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