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攻乍浦守將盡忠 犯吳淞總兵逃命
卻說那時京中有一位宰相,姓王官名叫鼎,是一個正直無私的大臣,無奈朝中都同他不對。此番洋船開戰,王宰相所上的奏本,卻被朝中奸臣阻止不行。
那時黃河決口,林則徐在河工上當差,京中多少奸臣,趁此便把林則徐參了幾本。因此,天子下旨:「著林則徐出口到新疆效力贖罪。欽此!」王宰相見時勢如此,好人又都遭禍,便發憤恨極,一氣死了。自此朝中又少一位好大臣,只剩那些要錢的要命的一班兒,同樣一種不開口的木頭官混在朝堂,所以天下時勢愈弄愈壞了。
閒話休提。且說那洋將義律,並不要奪中國的城池,不過借此吵鬧,要想中國准他通商就是了。
這年三月念七日,洋將向寧波紳士逼出賞兵費二十萬元,便撇了寧波,帶了洋船,向乍浦一帶來了。四月初九日,洋兵到乍浦開炮攻打,官兵也就開炮還打。起初打傷洋兵不少。後來洋船專打南門,城內有一種裁下的游兵,一哄而起,大開城門,放洋兵進來。
那時乍浦駐防都統官名叫做長喜,乍浦同知官名叫做韋逢甲,這兩位很有義氣,當場便奮勇當先,死在亂軍之中。還有一個兵備道,姓宋官名叫做國經,便逃到嘉興去了。
那時奕將軍等方才趁著洋兵撇去寧波,便奏了一本,說道:「寧波洋兵已被我兵殺退,寧波城池也克復了。」正在盼望皇上恩旨到來,不料乍浦告急的信息又到了。那時乍浦既破,皇上下旨,著奕將軍移營到嘉興駐紮。
新派的一位耆欽差方才出京,到嘉興地方,京城內又起了謠言,說道:「英國所屬的印度地方,被廓爾喀國攻打,因此英國兵船都要回去了。」那時皇上便派耆欽差到廣東去料理一切。耆欽差正要動身,又接到聖旨,著他留在江浙兩省地方駐紮。
那時浙江杭嘉湖三府,都是信息極緊,各位大帥鬧得全無主意,和也不和,戰也不戰。那劉撫台專門拍洋人馬屁,把前番在寧波捉住的洋人送回洋船。豈知送到乍浦,洋兵業已撇了乍浦,把洋船開到江蘇一帶去了,劉撫台又把洋人送到鎮海,鎮海洋將也不理他,送來便受了。原來外國的國法,將帥兵丁,被敵人捉去,便送回,他也算沒臉的,因此洋將受了送還洋人,並不在意。可笑劉撫台空拍了一個馬屁,毫無好處。
那時鎮海定海雖被洋兵占住,洋將留兵不多,大隊洋船都向江蘇地方去了。可恨劉撫台、奕將軍、文參贊、伊大臣、耆欽差這許多大員,駐在浙江並無一點兒調度,只顧拜天拜地求個議和了事,不肯趁此進兵,收復城池,真是可歎!
這年正月初三日,洋船開到吳淞口。兩江總督牛制台官名一個字叫鑒,到了吳淞口,寶山縣週知縣獻了一個計策,請他精兵伏在口內,誘洋兵進口,四面圍殺。牛制台不聽,偏偏派了一個怕死的王總兵,帶了前月招寶山的敗兵五百個,守住小沙背要害地方。那王總兵又是怕死,又是要錢,到了小沙背地方,向鄉下人勒索供給,任意擄掠。週知縣見了這個情形,便稟請牛制台另派一個總兵來到小沙背駐紮,牛制台不理他。
這月初八日,吳淞開炮,同洋船對打,起初也打壞洋船二隻,後來炮台統領陳提台中炮身死,洋兵便從小沙背地方登岸。
這王部兵一見洋兵,便撥轉馬頭,當先逃走。因此手下一千多名兵丁,大家一哄而散。
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