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奏凱歌苦祭昭君 還天朝大封功臣
詩曰:
日日龍樓生瑞彩,層層鳳閣吐金輝,
皇家富貴真無比,共頌嵩山拜紫微。
話說漢王見李氏母子過來跪下請旨,便道:「爾夫李陵,為國盡忠,名留海外,加封為一等忠勇伯,世受此地香煙。」李氏母子謝恩退下。又叫聲:「番王聽旨:爾妹全節而死,令人可憐,封為貞烈仙姑。」番王謝恩而退。漢王又命李氏母子進廟祭奠一番,御筆親賜「忠貞廟」三字匾額,撥軍中帑銀三千兩,交與番王,留為廟內修理之用。李氏母子同番王謝恩已畢,漢王方同娘娘上輦回駕,一路進了番城,到得長朝殿下輦,番王在殿上擺宴,款待皇爺、皇后,直到更深,方回宮安寢。
次日起來,漢王旨下,發兵回朝,番王忙將傾國寶貝,裝了幾百車子,並降書降表報上。漢王一一收下,吩咐番王:「從此休生異心,以安臣職。」番王領旨,只得率領滿朝文武、在宮嬪妃、滿城百姓,滿鬥焚香相送漢王。只聽三聲大炮,漢王上輦起駕,娘娘上馬,率領大小三軍,一路出了番城。到得十里長亭,漢王吩咐番王等回國,番王領旨,灑淚而別。從此年年進貢,不敢犯邊不表。
且言漢王的大兵奏凱而回,一個個歸心似箭,恨不得插翅飛到家鄉。在路歡聲震地,穿山過嶺,不覺其勞。那日到了雁門關,守關軍士飛報李元帥道:「天子同娘娘奏凱還朝,請元帥速速迎接。」元帥聞報,即吩咐關中大小三軍、百姓俱擺香花,跪接聖駕,一聲令下,誰敢不遵?霎時開關,家家結彩,戶戶焚香,伺候迎駕。李元帥不用戎裝,只穿朝服,大開關門,迎接漢王。漢王駕到雁門,三聲大炮,進了關門。漢王在輦上見百姓香花跪接,心中好不暢快。到了行宮下輦,娘娘下馬,一齊入內坐定,李廣朝參已畢,漢王吩咐兵紮教場。李廣領旨,一面擺宴為天子與娘姐洗塵,一面殺牛宰馬,犒賞三軍。娘娘在酒席筵前對漢王道:「關中軍民屢遭番人兵火,受困多年,不可不加矜恤;隨軍士卒,吃辛苦舍死忘身,總為漢家出力,今大功已成,不可不加獎賞。」漢王道:「梓童之言是也,可將番邦貢物,分作三股,一股交與李廣,派分關中軍民,一股分給隨徵士卒,一股帶回朝中,分給有功之臣,優恤陣亡之將。」娘娘聽說,點頭稱善,當時在席前,就命將貢物取來打開,派作三股,照旨而行。分派已畢,在關歇馬三日,到了第四日,又放炮起身。皇爺與娘娘才出行宮,軍民及隨征將士,俱叩頭謝恩,齊呼萬歲三聲,又呼千歲三聲,正是:
百姓不貧君亦富,一人有慶萬民歡。
漢王起駕,大兵隨後,李廣送出雁門方回。此刻兵離雁門,到了南方,一路緩緩而行,也是曉行夜宿,渴飲饑餐,大兵經過地方,少不得有文武官員接送。漢王旨下,不許騷擾地方,官兵遵旨,秋毫無犯,在路行程非止一日。那日漢王在輦上問兩旁軍士:「前面一座高嶺,樹木森森,這是哪裡?」軍士忙稟道:「前面已是芙蓉嶺了。」漢王聽說,知道昭君墓不遠了,由不得苦上心頭,便叫聲:「梓童,孤今已到令姐姐墳前不遠,現在大兵奏凱回來,孤同樣童前去祭奠一番,以慰芳魂。」娘娘道:「陛下言之有理,妾當奉陪。」漢王傳旨:「各營軍兵到芙蓉嶺上,暫立營寨,待祭過娘娘之後,再行起馬。」一聲旨下,大小三軍赴到芙蓉嶺上,大炮連聲,紮下營盤。漢王吩咐備了祭禮,同娘娘並將官,來到昭君娘娘墳前,漢王親斟美酒,娘娘相陪上香,祭奠芳魂,一齊放聲大哭道:「今日代你報仇泄恨,奏凱回朝,總賴陰靈保佑,一洗國家之恥,二慰地下之靈。今日又到墳前,特來祭你,不知芳魂在天,可來領受麼?」說罷又哭,漢王哭得雙眼通紅,娘娘哭得心如刀割,拜了四拜,方才止淚,灑灑化紙,祭奠已畢。
漢王又吩咐拔寨起營,眾軍士答應,只見人馬前進,一路也無心觀景,不幾日到了皇城。有探子飛報進城,各位王公及文武大臣,俱知天子、皇后得勝回朝,一齊出城跪接。漢王與娘娘率領大兵進城,吩咐大小三軍,各歸隊伍,另日犒賞;文武各歸衙門,另日加封。一聲旨下,紛紛而去。漢王與娘娘到了午門外,一個下輦,一個下馬,進了正宮,多少內侍嬪妃跪接,漢王吩咐一概免參,眾人領旨退下。
娘娘進宮,換去戎裝,穿了宮袍,相陪漢王坐定,早有宮娥獻茶。茶畢,漢王吩咐擺宴,款待娘娘,以酬鞍馬之勞,娘娘道:「妾乃為國馳驅,何敢言勞?」漢王道:「說哪裡話來?」不一時,酒筵擺下,漢王與娘娘並肩而坐。酒至三巡,漢王親斟一杯酒,相敬娘娘道:「仗梓童虎威,救了許多生靈塗炭,孤當恭敬一杯。」娘娘出席接杯道:「非妾之能,皆仗吾主洪福,方得成功。」說畢,將酒飲乾,也回敬漢王一杯,只吃得盡歡而散。
過宿一宵,次日五鼓,漢王登殿,受文武朝賀。先宣召皇親上殿,一旁賜坐,又賜香茗,便叫聲:「老皇親,漢室危而復安,全賴二令媛的大力,賽過滿朝文武,如今大令媛的宿仇已報,大功告成,一十二邦進貢,七十四國投誠,皆是老皇親親生的好女兒,使番邦欽仰,畏威懷德,令媛功勞不小,真乃漢朝擎天玉柱,加封老國丈騎馬進朝,上朝不拜,加升三級;妻姚氏加封郡君,又賜宮娥十六名,伺候郡君;御書『功臣府第』四字,立為大門匾額,不拘大小文武官員,俱要下馬而過,如不遵旨,即以違旨問罪。」老皇親聽得許多恩典,叩首謝恩,口呼:「萬歲,老臣一家多蒙皇恩浩蕩,雖碎骨粉身,難以報答,只願主上早生太子,以立儲君,使老臣得見一面,老臣之幸也!」漢王聽說大喜,吩咐內侍將國丈送回府第,內侍領旨,挽著老皇親下殿不表。
且言漢王,又在龍案上親提御筆,寫了一道旨意,大封功臣,令宣讀官宣讀。未知加封什麼臣子,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