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回
  劉裕以兵攻廣固

  劉裕既用參軍胡藩計,克臨朐,始令鳴金收軍入城安屯,犒賞諸軍,即分兵安守其城。忙傳令乘勝連日帶夜,趕捉燕王超。時諸將得令,不敢停留,各自引兵即行。行至廣固,前部部將景子趕著慕容超,超見追兵至,慌忙收軍,入廣固未及,景子躍馬持刀,當先殺入。將士見其身先,諸部齊心皆殺入廣固。燕王見晉兵混入,不敢久戀,領兵開西門,引家小走保小城去了。因此劉裕後軍殺入,得屯廣固大城,賞勞諸將。
  卻說燕王超領諸將五樓,同走入廣固小城。五樓傳令諸將,設長圍守之。裕既克廣固大城,乃傳令諸軍,來攻小城。諸將得令,各引兵前抵小城,兵已近城下。裕令三軍繞城,皆築土山,掘地道以攻之。五樓傳令堅守甚嚴,守東門將馬禮貪酒,有誤巡哨,五樓發怒,拿下脊杖四十,馬禮恨之,開門投降劉裕。裕問攻城之策,馬禮曰:「突門內土厚,可掘地道而入,放火燒城,可拔也。」裕令馬禮引五百壯兵,連夜掘地道而入。
  五樓至夜上城,點視軍馬,不見馬禮,是夜又見突門角上城外無燈火。五樓曰:「馬禮必然恨吾而降晉,必引兵從地道而入也。」急喚精兵,運石擊落中柵門。門閉,馬禮及五百壯兵皆死於其內。
  裕因此折了這五百兵,乃罷地道之計,只是繞城圍之,堅守相拒七月。超見城內糧少,與五樓商議計策退之。五樓曰:「大王憂兵少糧乏,懼晉兵率眾而來,久則成不敵之勢,其理然也。臣聞姚興部下,有雄兵百萬,猛將千員,依臣愚見,可專人備禮,求救於秦王姚興。姚興必先攻臨朐,劉裕聞知必還救之,大王引兵追之,兩下夾攻,裕可擒矣。」超曰:「其計甚善。」王鎮曰:「百姓之心,係於一人。今陛下親董六師,奔敗而還,士民喪氣,聞秦有內患,恐不暇救人。今散卒尚有百萬,宜悉出金帛以餌之,再決一死戰,若天命助我,必能破敵;如其不然,死亦為美樂。」王惠曰:「晉軍氣勢百倍,我以敗卒當之,不亦難乎?秦與我如唇齒也,安得不相救乎?」
  超從之,遣張綱去秦國。張綱聞言,忙出領命,欣然肯往。超備禮修書,又與綱使一千兵,連夜送綱殺出重圍,使來西羌。
  見姚興敘禮畢,將書呈上。
  興披書讀訖,即回書與張綱歸去,說他隨後動兵來。綱去了,興即召諸將,集議其事。部將李榮上言曰:「今燕王被晉兵攻擊太急,不得已使張尚書來求救於我,將兵雖勇,未可遠離,只可守著自己城池。不如遣使往裕處,虛聲張言,說『我將兵十萬,涉淮出屯洛陽,晉兵不退,長驅而進矣。』裕聞知必勒兵而還,可退晉兵,亦保燕地無危。」興聞說,即使人往裕處虛張,說「秦王以兵十萬,出屯洛陽,將下江南。」使人去了。卻說燕之使臣張綱,得秦王姚興回書,即忙還燕。行至泰山路上,撞見一簇人馬,擁著一個官人,乃是泰山太守申宣。
  綱行狹路,無處迴避,只得迎立。被申宣覷見面生,喚左右盤問,綱戰慄回答不來,被左右搜身上,搜出一封回信,送與申宣。申宣開讀,始知是燕王超求救於姚興,申宣不問情由,令軍人將綱解來廣固見劉裕。裕大喜曰:「吾思綱久矣,今幸得見。」即令人誘其投降,綱無奈,只得請降。於是裕大笑,慌忙喝退左右,親解其縛,取衣衣之,握手請起同立,便言:「適來左右不識尚書,言語冒瀆威容,幸勿見責!吾素知老尚書,乃世之真大丈夫也!」言訖,令手下便進酒壓驚,以上賓禮待之。因謂綱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卿有王佐之才,何事偽燕耶?」綱答曰:「生當其土,不得不為其用耳!」
   於是張綱乃感其恩義,安身無有異志。
  時劉裕請問取城之策。綱曰:「小臣深蒙厚愛,無可以報,願施犬馬之勞,奪取此城,少酬萬一。」劉裕拱手稱謝:「以求取城之策,應是何如?」劉裕敬綱因有巧思妙策,諸人不及。
  先是裕每修攻城之具,攻廣固小城,皆被綱用計破之,不能攻取,及晉軍攻城,城上燕兵皆笑曰:「汝不得張綱,何能為也?」今綱被捉來降,如何不敬之也!當綱獻計曰:「其城雖固,可命匠造飛樓車,懸雲梯,車上施幔木板屋,即以造定,遮護伏兵於內,推至城下,以箭射守城軍人,令壯兵從雲梯上去,必得城也。」裕聽罷,稱贊不已,即令綱領軍匠造。車未及完備,推至城下示之,城上軍民莫不失色。是日為始,北方之民,執兵負糧歸者日以千數,裕皆安撫慰之。
  卻說慕容超知張綱業已被擄,乃商議遣人詣劉裕營中,求稱藩臣,割大峴為界,獻馬千匹,永不敢侵。裕不許,超愈大驚。
  時姚興使人來見劉裕,說晉兵不退,秦王以兵十萬,出屯洛陽,欲下江南。劉裕與使曰:「爾報姚興,我定青州,將過函谷,虜能自送,令其速來耳。」使人去了,錄事參軍劉穆之遽入言曰:「此語不足威敵,適足以怒之!若廣固末拔,羌寇奄至,公何以待之?」裕笑曰:「此正是兵機,非卿所解。夫兵貴神速,彼若真能赴救,必畏我知,寧敢先遣使命逆說此言,是自張大之辭!羌見吾伐燕,將內懼自保不暇,何能救人也!」
  劉穆之默然。於是相拒至十月,城未下。會劉毅使上黨太守趙恢領五千人來救援,即令別屯待之。
  十二月丁亥,晉兵添十倍軍士,並力攻城。燕王因城中困極,宰馬而食,軍士饑倒,不能把守。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