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通明殿玉帝宣綸旨 戲織女金童遭天譴
詩曰:
七夕牛郎逢織女,恩情千載不更移。
三生有幸團圓日,化樂天宮豈忍離?
為貪歡娛致坎坷,貶下凡塵受折磨。
感得玉皇補遺恨,鵲橋相會勝如初。
無論古今,男女總難逃脫一個「情」字。情之所種,有愛情,有怨情,有豔情,有癡情。情到最密之處,便是大羅天八洞神仙呂祖師,尚有「三戲白牡丹」故事,至今小說膾炙人口。在下這部小說,卻是天河配、鵲橋相會的歷史。但這樁古典,都是太虛幻境中之樓台亭閣,內中情節奇奇怪怪,變化莫測,好似舞台之燈彩戲一般。然立言旨趣,卻是齊諧志異,寓意勸懲。正所謂:
古寺鐘聲清夜響,喚醒世間迷途人。
牛郎織女的歷史,在下不得不表明,在前既稱夫婦,何以有七夕一相逢之說?考之世說,原來天河之東有織女,乃天帝之孫女,勤習女工,容貌不甚修理。後奉天帝之命,許嫁於河西牽牛郎。嫁後,竟廢女工,天帝大怒,令織女仍歸河東。那牽牛郎在河西思之不已,於是有鵲橋重會,每年僅七夕始得一圓滿時日。這便是二位大仙的來歷。在下要鋪張小說,必須表明在先,免得閱書人駁我荒唐。本意已明,書歸正文。正是:
原將天河古來事,留與今人作話傳。
話說玄穹彼蒼,玉皇大帝坐鎮三十三天,統率九曜二十八宿,掌管日月星辰七政,至尊無極,功德巍巍天尊。正當下界漢室中興時代,天下太平。新正元旦之期,神仙朝天,奏請玉帝臨朝,登通明殿。但見文武星神,分班朝賀,仙風吹動,香煙圍繞,殿上笙簫笛管。有唐詩為證,詩曰:
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御爐香。
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雲捧玉皇。
殿前當駕傳宣星君,啟簾宣道:「有事出班啟奏,無事請駕回宮!」但見國師太上老君,領著左右二相、福祿壽三位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正乙玄壇星君、九天雷部星君、太白星君、五穀星君、四方觀音大士、四土金剛、九曜二十八宿,還有每逢歲底朝見的灶王星君,一齊分班朝賀,山呼:「萬歲!聖壽無疆!」玉帝宣旨道:「眾卿平身!下界漢室重建,歲時如何?生靈善惡如何?監察神速即奏來。」只見五穀星君高擎牙笏,出班奏道:「萬歲洪恩,下界漢室重興,王莽授首,君明臣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海不揚波。生靈之幸福,誠乃萬歲之賜也!」玉帝道:「下界光武乃應運之主,救民於水火之中,既能定國安民,當再佑以國祚綿長,以免生靈之劫數。」眾星君皆俯伏謝恩。太上老君奏道:「新正初六日,為陛下千秋聖誕,臣已在兜率宮設下蟠桃大會,約會諸大神仙與陛下上壽,乞降旨恩准!」玉帝道:「往年蟠桃大會,被孫猴兒鬧翻了全局,今又躬逢盛典,不可不賞,准卿所奏。」老君謝恩畢,又奏道:「此次萬壽盛典,乃五百年之一大週期,與往年不同,筵上應用百寶俱全,但缺至尊所御用之珊瑚八寶溫涼玉杯,必須瑤池西王母處借來,方可以壯觀瞻。」玉帝道:「這容易。」便傳隨身伴第十二位金童,至御前諭道:「爾可往瑤池西聖母處,傳朕旨意,借取溫涼玉杯,不可有誤。」金童領旨出朝,駕起神雲,竟往瑤池而去。玉帝降旨退朝,諸仙告散。
且說這第十二位金童,久慕瑤池仙宮之豔名,每思拜謁,恨無機會。今日卻逢際遇,欣欣然駕著一朵祥雲,直上高山斗牛宮前。始下雲頭,即有紅紼仙女接著,問道:「上仙到此何事?」金童道:「奉旨而來,要見聖母。」紅紼仙女道:「既奉旨來,請進去。」金童進了斗牛宮,但見萬花齊放,蕊香撲鼻。正是:
天上第一神仙府,勝似凡間帝王家。
一路仙家妙境,金童無心玩賞,逕進宮門。宮門中有幾個仙童,因係奉旨,故不阻攔,故而金童放膽直至瑤池。忽聞一陣香風,遇見一位仙女,髩插一枝梅花,正坐在望月閣下織機。這位就是斗牛宮中第七位仙女,係玉帝之婿張天君所生,俗呼做張七姐,玉帝之外孫女,故又稱天孫織女。生得容貌絕世,他卻不喜修飾,不搽脂粉,時常淡裝素服,禁步珊瑚,飄飄然一個無上的仙女。
金童不見猶可,見了之時,頓起凡心。上前深深一揖道:「天孫姐姐安好!」織女吃了一驚,連忙還禮道:「上仙乃玉皇駕前之金童,到此何干?」金童道:「奉玉旨見聖母,乞取溫涼玉杯。」織女道:「聖母在聚仙台上,方與東方朔大仙下棋。上仙奉旨,待我與你傳達。」金童聽說,一發放心,便笑逐顏開道:「聖母方在下棋,且慢驚動。小仙慕天孫姐姐的芳名,恨未一見;今日僥倖得遇,平生願足!」說罷,又是一揖。織女見他眼角傳情,又是一個青年秀美男子,禁不住微微嫣然一笑。
這一笑,金童卻弄錯了,以為織女有意,更近前一步,又恭恭敬敬一揖,帶笑的說道:「倘蒙見憐,尚望慰我渴情,則感激不盡!」織女怒道:「你既奉旨而來,何得與我多瀆,還不速退!倘被聖母知道,負罪不淺!」金童笑道:「任你發怒,罪有我當!你既不肯見憐,我卻至誠老實,毫沒二心。今日奉旨,不便晤敘,尚望姐姐格外見憐,贈我一件表記,以便後會有期。」說著,便用手將織女髩上一朵梅花,摘了就走。織女欲想奪回。
正嚷之間,只見四個值宮仙女執紼過來,宣諭道:「奉聖母之命,速傳天孫入見。」把個金童嚇得魂不在身,織女趁勢便道:「好,好,好,我同你見聖母去!」當即一擁進宮。
只見西王母頭帶九雲冠,身穿百雉仙衣,腰圍玉帶,手秉如意,端坐殿上。兩旁眾仙女站班,下面立著許多黃巾力士。織女首先跪下,哭奏道:「十二金童無禮,乞聖母作主!」聖母道:「吾正同東方朔大仙下棋已畢,忽然心血來潮,已知宮中有凡心之事,故而別了大仙,立即回宮。爾等究是何人起意?照直奏來!」織女便全推在金童身上,又指金童手中的梅花作證。那金童只得低頭默無一言。聖母道:「雖由金童起意,但爾不宜一笑留情,情之所繫,雖萬劫不能挽回。天孫亦有不是。」說的織女面赤,俯首請罪。聖母道:「爾等既有凡心,已犯天律,不能不懲,以儆效尤!」便傳紅紼仙女將天孫帶去看管,紅紼仙女領旨,先把織女帶下階去。聖母道:「十二金童奉旨而來,動了凡心,溫涼玉杯不能污爾之手,我即親自呈獻玉帝。既犯天律,自然照例嚴懲。」即命黃巾力士將金童看住,命守珍仙女帶了溫涼玉杯,登時乘了六雲車,帶了十二對仙童仙女,黃巾力士押了十二金童,駕起彩雲。在天宮過了靈霄殿,到玉清宮下車。當有守宮仙官轉奏內庭玉帝,就在便殿接見。
聖母見駕朝賀已畢,奏:「珊瑚八寶溫涼玉杯,臣已親自帶呈,望乞驗明。予祝聖壽無疆!」即命守珍仙女跪呈御前。玉帝道:「承借玉杯乃小事,致卿家跋涉仙步,朕心不安。想十二金童必有負罪之處?」原來玉帝因不見金童復旨,又見聖母面有不豫之色,料必有事,故發此言。聖母奏道:「聖上明鑒,十二金童戲侮天孫織女,藐視天律,委實有罪。織女臣已將其看守,金童亦帶在階下,請陛下發落。」玉帝怒道:「朕向以十二金童謹慎,故而略加寵愛,今遽戲朕之外孫女,不得不付之天律!」命黃巾力士押金童至殿前跪下,責問道:「淆亂仙宮,輕圖玉旨,該當何罪?」金童伏地,自稱萬死,玉帝道:「天律條法,不能為汝一人寬容!」命傳刑曹星官,帶同黃巾力士,押了十二金童直往斬仙台,用誅仙劍梟首。此時金童悔之不及,淚如雨下。兩旁黃巾力士正擁出宮門,刑曹星官剛接了玉旨,只見宮門外一朵祥雲,一位仙長翩然而下,大呼:「且慢動刑,待老臣見駕,自有挽救!」眾神一看,正是太上老君。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