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總為浮雲能蔽日

  野雁賦

  家鴨本為野雁,遷禽也。千百年前,自北極圈迄赤道線,秋風乍起,群雁結隊南飛,以覓新居。春光甫至,佈天北返,是為與環境合,為種族謀也。
  雁過之處,往往欺浮雲而蔽驕日,征長空以傲宇極。屆其時,天動地搖,有翩翻之芳蹤滿目,有啾嘀之噪聲盈耳,蔚然萬物之靈焉。
  曾幾何時,人們圍湖而漁,聚水成窪。雁群但見水草豐美,魚蝦競逐,宅心嚮而往之。居停翹首以待,野雁盛情難卻,游子欣然,就食滿載。待酒酣飯飽,進以甜點茶酒,席暖被溫,舍廣寢安。一日復一日,一季又一季,既有孟嘗之君,當不乏馮諼之投。野外求生不易,如今食有肉、出有車,無需彈鋏,一應俱全矣。
  天上野雁漸漸減少,塘中家鴨多多益善。繼而鴨群衍生,池為之滿,各各據地而爭。鴨霸競力,鴨黨賽多,為王為寇,有得有失。
  鴨之霸者,體健骨強,毛艷肉肥。鴨絨本為極地禦寒之用,人取之以為被褥;鴨脂足供翱翔千里,亦能令人繞池三週。一霸雖去,二霸又興,霸霸出相入將,人間遂得豐衣足食,一片欣欣向榮。
  鴨群熙熙樂樂,肥臀輕擺,長頸高昂。無所謂春夏秋冬、晨昏早晚,隨時可伸頸以就廚,遍地得翹尾而盡歡。烹之為餐,有煮之、烤之、燒之;排之為卵,人代飼焉、炒焉、醃焉、不一而足焉。鴨固不以為苦,主更皆大歡喜,各獻其有,各取所需也。
  某日,一老鴨仰望雲天,曰:「曩時,我輩翅掠青天,蹼踏白雲,北征極地,南履雨林。一列雙行,摩空而翔,煌煌然日月失色,颼颼焉風雲無蹤。」
  有鴨曰:「君作夢焉?」
  「非也。」
  「吾輩張翅不足一尺,躍高難過三寸,其天也乎?」
  「君飽食終日,體態已非矣。」
  「衣暖食飽,尚有何求哉?」
  「非有所求,唯道其實。」
  「其實如此,安份守己可也。」
  「吾其鴨焉?雁焉?」
  「鴨雁有何區別?」
  「鴨者安居待宰,雁其履險自在。」
  「吾鴨也。」
  「吾雁也。」
  「吾奉上歡,得封妻蔭子,足矣。」
  「今池中穢物遍地,屑小橫行,君不以為意乎?」
  「吾眼日日仰望主子神色,金粟滿目,未見其餘也。」
  「長此以往,前途何在?」
  「吾輩飽食三月,其後沐蒸浴、登堂入室焉。至時,有良廚伺之、金刀候之,有五香和供、八寶為襯,晉昇高爐矣!繼而銀盤盛之,僕役捧之,樂音盈盈,華光隱隱,得享貴寶之樂,悠然於大廳!至於蔥醬齊飛、杯盃微揚,吾輩被紅戴花,拂紳士之髭鬚、親淑女之香吻,此中樂、樂不思蜀,其野雁所知哉?」
  「君依賴飼者維生,飼者不存,君何以堪?」
  「良鴨擇池而存,明哲保身。」
  老鴨愀然不語。
  冬去春來,暴風雨忽至,數日不歇,鴨池泛濫成災,鴨檻盡毀。
  斯時,飼主搶救家私,自顧不暇。群鴨惶然,齊聚斷垣殘壁之間。鴨霸平素作威作福,此刻風雨交迫,亦成寒鴨。
  老鴨曰:「時至矣,北上可也。」
  有曰:「北上有險,不如待之。」
  「有何可待?」
  「蒼天見憐,主子援手。」
  老鴨不聽,逕自越檻而出,鴨群意見紛紛,各自星散。
  既出鴨檻,茫茫曠野,既無圍欄之防護,又無食宿之供養。豺狼噬之,獵者捕之。群鴨為求自保,不得不撲翅而飛。
  久而久之,鴨恢復為雁,一雁升空,群雁從焉。
  某日,老雁領同數隻新雁,翱翔天地之間。群雁俯瞰其下蒼茫原野,儘是山光水色,處處池塘。
  老雁曰:「曩時,吾曾駐足泥池之處,食睡睡食鴨檻之中,眾喙粥粥,熙熙攘攘。於池於岸,行不過三步,躍未足三尺,幾已忘乎天上有雲,雲上有風矣!」
  有新雁曰:「君作夢焉?」
  「非也。」
  「吾輩凌空而飛,遇水而食,何需駐足?」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自由自在,尚有何求哉?」
  「非有所求,唯道其實。」
  「其實如此,何言其餘!」
  「吾其雁焉?」
  「非雁者何?」
  「汝知尚有鴨否?」
  「未知也,其有鴨乎?」
  「鴨者食宿無愁,養之尊,處之厚,乃翅翼退化之雁也。」
  繼而一雁詢之:「果有鴨耶?」
  「有之。」
  「吾等有翼,需直飛千里而就食,何其苦也。」
  「苦樂皆有代價,各適其值。」
  「若得而成鴨,何其幸也。」
  是以飛者漸少,走者益多,世態如斯。
  時日既久,晴空之上,偶見老雁獨飛,群鴨徇不知其名。
  野雁啾啾,聲遍原野,其音瘖啞淒涼。有鴨聞聲而笑,曰:「吾食不過一飽,足不出一籠,目視美姐,耳聞辣妹,似此死喊活叫,所為何來?」
  一鴨大有所感:「是無知之輩也!吾素聞,有烤鴨之街,凡燈皆紅,懸彩概綠。沿街高樓繁美,巨牌盡炫,來往莫非名滿欲海、譽重歡場之士。彼等乘朋馳勞斯之風,揮酒色財氣之舞,不日而後,吾輩將與彼束玉之腹為伍,進化而為出入之精也。」
  雁有雁音,鴨有鴨語,各適其所。
  野雁與家鴨遂分。


宇宙浪子後記


  《智慧之旅》(有兩個版本,一是1995年由「時報文化出版社」所發行者,另一是1999年文化傳信所出版。兩者略有不同,是因第二次出版再校之故)是老雁獨白,其旅寂寥屬實,至於智慧,端視「春江水暖誰先知」。本書序文中曾經說明,「浪子」係先已有結局,再反推前情者。而《智慧之旅》最後一回「霜降」,即為「旅程」的終站,錄之於此,以記其實,以存其真。
  有謂,蛇已塗,何添足?豈未聞一犬吠形乎?狗有狗尾,若不續之以貂,是狗尾現形也!若問有識者否,是雁與鴨講,唯識者識之。

  唯原書共四集,一九八五年寫於美國,九五年將第四集略加修改,由時報出版社在九月十日出版發行。及後老雁旅居澳門,故將版權收回,再於香港由文化傳信於一九九九年六月重新印行,改版成為四部共八集。
  而宇宙浪子係於一九九八年九月開始寫作,至十一月完成一至五集。基於工作信念,作者於九九年二月加入香港文化傳信企業集團,不得不暫停寫作。全書於規劃中共十二集,雖未寫畢,由於作者在文化傳信之計劃,全係以本書之幻想內容作為藍圖。故先於一九九九年四月發表前五集,第六集則連載於文化傳信之「天天日報」。而作者所有著作,全部公佈於私人網站(CBFLABS.COM),任人下載。
  至二○○○年六月左右,因網站上之讀者頻催,不得不放下工作,先寫了第七集,載於網頁之上。繼而於同年十月,完成九億農民網、中文2000及、中文CPU及電子課本計劃後,作者全力以赴,至二○○一年元月底,將全書一次完工。
  唯因全書共十二集,為了前後一貫,必須從頭止尾整理一遍。於二月份員工旅行之際,將本書載於電書之中,既可校閱內容,又得測試電書。三月初賦歸,再略事整理,全書始於三月底大功告成,公佈在網上,簡體本則交大陸出版。
  作者因採用自行開發之「人文系統」,寫書極易,每日可書一萬餘字。文成之後,由沈紅蓮暫充「電腦」,考證、修辭,故無後顧之憂。人生苦短,時間有限,唯有化經驗為技術,始能令「人文系統」臻於完善。同時,作者於寫書之際,腦中即轉換為多媒體圖像,正宜為下一步多媒體自動化暖身也。
  於今科技昌明,美夢成真,正是古方士之所孜孜不倦者也。作者先以易經預占五十年之趨勢,再綜合「智慧學」理論,假設科技之進展日程如斯。其軌跡未必為真,但虛實交錯,自成一格。以之管窺人生,兼顧處世之道,雖不中亦未遠也。
  本書雖屬幻想,但作者認為若能將幻想實現,幻想亦為現實。為此,作者三十年來六親皆背,足不入戶,有眠無休。人謂己癡,己嘲人愚,三十年後,癡者愚者又在何方?真是幻來幻亦真,實有虛處虛本實,時機既止,不可或止矣!
  文傳張總,將此書贈送公司幹部,列為必讀,以知公司之未來。員工苦之,咸云,此書天馬行空,理論艱澀,不可能成為事實,讀之無益。
  某經理素有才名,鴨與雁語,一席之談,載之於此,足可永垂青史。
  「你為什麼不畫漫畫呢?」該經理問。
  「漫畫畫得出思想嗎?」老雁反問。
  「思想有什麼用?」
  「梁山泊也要軍師!」
  「什麼?」
  「無用!(吳用)」
  「那為何不做一點有用的事呢?」
  「什麼有用?」
  「當然是賺錢哪!」
  「書可賣錢呀!」
  「那這本書又為什麼不賣呢?」
  「沒有漫畫,人家不買呀!」
  「不過,裡面的故事很好看,少談些理論就好了。」
  「不談理論,寫書做什麼?」
  「讓大家高興高興呀!」
  「有吃有玩,大家不是很高興了嗎?」
  「再讀讀故事,看看笑話,更好。」
  「就這些嗎?」
  「就這些什麼?」
  「人活著就為吃喝玩樂?看人笑話?」
  「不然還有什麼?」
  「做做夢呀!」
  「做夢?那是假的呀!」
  「什麼是真的呢?」
  「當官,發財,結婚,生子!」
  「下台,破產,離婚,忤逆又是什麼?」
  「你怎麼只看壞的一面呢?」
  「有什麼只有好的一面嗎?」
  「當然有!愛情!」
  「愛情只有好的一面?」
  「當然!失戀是失戀!愛情是愛情!」
  「那就不要看這本書了!那裡面沒有愛情!」
  「沒有愛情!那還叫書嗎?」
  「不!」
  「所以不能強迫我看。」
  「當然。」
  「只是張總說我非看不可。」
  「為什麼?」
  「張總說這本書是公司未來發展的方向。」
  「是嗎?」
  「至少你是老闆,我也非看不可。」
  「不必,最好不看。」
  「我自願要看。」
  「為什麼?」
  「學習學習。」
  「學習什麼?」
  「你能不能告訴我,書裡哪一章教人賺錢?」
  「沒有。」
  「那怎麼能當作公司的藍圖?」
  「因為我是老闆呀!」
  「那麼教人做老闆吧!這種勵志的書坊間很多,買的人也很多。」
  「有錢就可以做老闆。」
  「像我,很努力,有能力,就是沒有錢,當不成老闆!」
  「對了,有一個方法!」
  「是嗎?快告訴我!」
  「寫書!」
  「寫書?」
  「是的!寫些人不想看,看不懂,又不能賣的書!」
  「那怎麼可能當老闆?」
  「當然可能!」
  「證明給我看!」
  「我這不就是活證據嗎?」
  「…」
  這樣扯下去一定會「氣死活人」,只是不知哪個命長!

  作者楚人,一九三七年抗日聖戰,出生於黃州。楚多狂士,率皆不食人間煙火,作者苟全於亂世,未遑多讓也。早年沐浴於汨羅江畔,領屈原之風騷;及至駐足莊周北溟,遂棄濁世而就玄奧;後於赤壁結緣蘇子,知所由來矣。
  《後赤壁賦》曾言:「夢一道士,羽衣翩仙,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俛而不答。『嗚乎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悟。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作者自以為雁,輒以蘇子為師為友,遭遇亦取法之。唯才情不足,畫虎類犬,非犬不類虎,蓋時移序遷,虎已成皮,盡掛於豪宅之壁矣!

  下文錄自老雁獨白:《智慧之旅》第四部第十二回「霜降」。天下文章一大抄,以抄自己的最樂,何也?其荒謬如一,其執著不二,其虛幻由三至九,足證鴨本為雁也。蓋二十餘年前,作者從事中文電腦之初,就已走火入魔,有意將浪子軼事和盤托出。孰料俗事纏人,既要為漢字武鬥,又要為謀生文戰,苦不堪言。
  及至動筆《智慧之旅》,其旅終站何在?無非浪子之遊也!是以最先完成最後一回,再寫其他。及至全書殺青,心中爽然若失,累思動手寫作《宇宙浪子》,都限於工作責任未了,中文電腦大業仍需努力也。
  我一向堅信,理論重於實現。要求國人奮起,必須注入思想的基因。一九九八年,我放下手中工作,一口氣寫完《智慧學九論》。出版了,上市了,但白白一把辛酸淚,卻無人領會滿紙荒唐言。於是,下定決心,我再接再厲,將理論化為理想,將觀念展開成為可行的工作步驟,終於開始了浪子之旅。
  由於責任重大(我自以為),時間有限,全書未及深思。但所幸一氣哈成,智慧學的概念猶新,不見刀斧痕跡。今後成為電書,隨時可以修改,隨時可以發行。兼以我們多媒體的技術即將成熟,圖文可以互換,假以時日,當可使止於至善。
  既然兩書一脈相承,當應合而為流,以符貂狗之辨。祇緣寫作相隔十餘年,若所見全同,是老邁愚昧思想停頓,不足道介也。既知不妥,改之適表愧之,乞方家笑容。重要的是,前後觀念之改變,正是作者智慧演進的忠實記錄,應存其真。
  是以,凡原文之假設與本書內容不同之處,悉以括號【 】註之。為文或批或諷,是自我檢討、聊表慚愧之意。
  (有人建議將本節或「批諷」之言「刪去」。鴨本不明雁語,老雁息音,將成絕響,又怎知雁鴨之別哉?再者,【 】中之文,乃「罪己狀」也!不二膽大妄為,設計了小杏子,將人類自宇宙進化主流之皇位推翻,其罪無可赦!彼雖逃遁「天外」,有道之士猶應口誅之、筆伐之,以彰「人道」也!然因本書「掛網」經年,其中微言大義盡失,雁語難通。至2002年,大陸發行簡體版本,其文雖簡,而其意難賅,故而將「罪己狀」刪去。繼而在台發行繁體版,台灣民風好鬥,人人只見己是,不知己非,更無罪可遣矣!故此,原文僅保留在本網中,以存其真,並供後人借鏡。)

下文錄自作者所著:《智慧之旅》第四部第十二回「霜降」。

  霜降了,秋已深,在瑟瑟的風聲中,人的回憶如同滿天飛舞的落絮。有的鋪陳大地,有的早已遠颺他方,只留下些許的寒意在心頭蕩漾。
  抬頭就是終站,蠟淚雖未成灰,燭蕊卻已見底。留下裊裊輕煙,縈繞於棟樑之間,終古依舊。生命繼續進化,世事不斷發展,代代都會有人奮鬥在文化的殘垣之間。誰能作主呢?生命不過是一粒劫灰,從這裏飛到那裏,飛入時空的盡頭!
  玫瑰永遠會展露她的艷麗,蘭桂也繼續散發沁人的幽馥。已經醱酵的穢土,自有蒼蠅留連,改變的是外表,沒有改變的才是宇宙的本質。
  人只是一株寒冬中生長的幼苗,暴露在風雪下,才能瞭解什麼叫做生存。
  少年成形於稚春,濛濛的霧,冷冷的晨,未成熟的枝頭,垂掛著青澀的果實。
  青年掙扎於炎夏,烈日當空,萬里無雲,大地龜裂,人蹤絕滅。
  晚年歸遁於金秋,方悉人生擾擾,只不過林中一覺。
  莊子言:「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人留下自己的足跡,正似千千萬萬人間的過客。初時只看到自己,終於得悉天地,最後與萬物同歸。

  公元二○二○年,人類早已發現了「宇宙能」,同時也完成了智慧電腦。不僅如此,由於「物相編碼」的技術大行其道,編碼能控制分子成長,物質的生產已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物相編碼再應用到生物基因上,生命機體也能隨意創造,人類長生不死的美夢成真,人工器官修護站隨處可見。
  在宇宙電腦聯盟的全面控制下,人類的生存環境也改善了,舉凡食衣住行等民生供應無虞匱乏。人們仍然擁有自己的政府、家庭,照樣的工作、玩耍,只是性質改變了,形式改變了,人類的觀念、認知統統與過去的世代截然不同!
  二十世紀有如一場惡夢般成為過去,千僖年最後的審判,是科技戰爭、環境污染、社會失序與貧富對決的交集。最後,東西方文化的調和,人文意識的覺醒以及新的經濟均勢,沖淡了美國金融風暴的破壞力。
  亞洲是新興的巨人,美洲仍然擁有實力,歐洲各國團結一致,中東諸產油國的油源縱橫國際。俄國則如脫了皮的紅蟒,剛在北方張開牠的巨吻。
  新的時代有新的使命,聯合國的身分改變了,成立了全球電腦聯盟,統籌管理物質資源的生產與分配。電腦資訊系統取代了各國官僚體系,政治制度失去了影響力,如同二十世紀的君主立憲,自由民主只是社會環境的點綴。
  當人類生存的問題徹底解決後,人生活在人工的天堂中,會產生什麼樣的質變?宇宙進化只是過程,過程中自有不可避免的現象。無涉好壞是非,也不是個人喜惡所能左右,站在客觀立場,提出來供作人生的參考,何妨?
  【前段係1999年文傳版所改動者,與時報版略有不同。】
  前提是先有了技術層面的革命,在智慧電腦君臨天下後,立即創建了宇宙電腦聯盟,並且利用立體網路,以電子掃瞄器的DNA辨識功能,已將所有的人全部建檔列管。同時也利用各種通訊方式,設法與外星生物溝通。
  所謂立體網路是指有線無線全方位的通道,以及過去所貯存的對未來預測的大量時空介面。基於分區授權的結構,電腦當局極有效率地掌控了所有人的動靜行為。
  電子掃瞄器是電腦當局的「感覺器官」,具有預、視、聽、觸等感覺能力,遍佈全球,無所不在。其中「預」是指對時間變化的感知能力,利用易理發展而來的;「視」能偵測微波以上的電磁波變化,包括宇宙波、微中子、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及紅外線等;「聽」可接收自微波起到聲波,以及次聲波、重力波等;「觸」則為各種吸力、斥力、摩擦力及各種化學力變化等等。
  這種電子掃瞄器具有高效率的辨識能力,能將所有測知的變化,立即轉化為「概念」。這些概念統一分工,由各系統整理後,再傳送到電腦中心。電腦中心根據這些資料,製成「多層次宇宙能量變化圖」,以為決策中心的工作藍圖。
  這時人體基因圖譜已經全部解密,如同化學元素週期表一般,人們只要根據基因的結構與特性,就可以合成人體任何部份。
  至於物質結構,在微分子技術的突破下,有機物質的合成,形成了農業最後的革命。在地球上,主要的能源仍然來自陽光,但離開了太陽系,各種電磁波都可以應用。因此,人類的生命、生存問題徹底解決,生活成為最後的戰線。
  【前兩段係1999年文傳版所改動者,與時報版略有不同。】
  人類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因為電腦已將大量的資料分門別類整理妥當。人人隨時可以透過隨身的網絡通訊系統,取得各種需要的知識。到了這種地步,所謂的學習只是利用各式各樣的遊戲軟硬體,在專業電腦的指導下配合進行。
  工作的性質簡化了,所有重複的、規律的、危險的以及耗費體力的,都由電腦取代,人只需要監督、思考和自由創作。每天工作四個小時是個人應盡的義務,電腦會自動記錄,作為個人生存的「積點」。如果希望多一點生活享受,可以要求增加工作,用生命的時間換取更多的生活空間。
  自由創作是最受尊重的新行業,所有的創作先經電腦篩選,合格的作品則分類放進各種專業網路上,任人取用。每當有人取用時,就可增加原作者的積點。
  這一來,人類的尊嚴維持了,人種的膚色差異沒有了,貧富的區別不存在了,社會問題可以說徹底地獲得解決。
  衣著當然不是問題,恒溫材料具有自動調節溫度的能力,甚至於可以提供多餘的電能。住更是簡單,利用一種能將常溫轉化為電流的合成材料造屋,既可照明,又能調節溫度。這些都是分子成長技術的產品,每一種分子的排列組合,都可以在電腦的控制下,依照實際的需求,迅速地合成出來。
  最大的改變還是交通系統,大多數的人都是整天自閉在家中,藉著真實模擬器以及造夢機神遊八方,很少有必要外出。萬一要出外,或者有物品送到居所,都是經由三段式交通網自動服務。
  所謂三段式交通網,即是將交通網路設計成為三段,一是近距離,有一種「半流體」【在本書為磁浮平面軌道】軌道,解決了住家以及社區間的交通。此軌道在正常狀況下為固態,如有人行走在其上,人的重力便會使其分子產生反作用力,同時改變為液態,並隨著腳步的方向運動,因而產生了位移。位移速度也在電腦控制下,隨著目的地遠近而有不同,近者慢,愈遠愈快。
  中距離指的是社區與社區間的距離,很像二十世紀末的大眾捷運系統。不同的是在電腦控制下,車輛可分可合,全視人、車、貨物的最高效率而定。
  遠距離則以彈道列車行之,由於宇宙壓力是重力能的根源,電腦在繁複的運算後,找到了宇宙壓力的常數,在電磁場的轉換下,可以製造一種「黑子」【在本書中改稱為「重石」或「中子石」】。黑子能吸收宇宙壓力,得以控制重力能。如此一來,到外太空旅行也不過是遠距交通之一而已。
  人不再需要辛勤地工作,無生無死,自由自在。如何消磨這漫長永恒的歲月,便成為人生最大的責任與負擔。為了讓人玩、樂、工作,電腦當局替人準備了精密的真實模擬系統【在本書中為「虛擬幻境」或「虛擬實境」】,透過立體網路,各種能量變化的圖訊資料,隨著人的需要,可以瞬間呈現在模擬系統上。顯示器是附著在合成牆壁上的離子屏幕,可以使整個室內與真實環境一般無二。
  這種技術是利用電腦的組碼技術完成的,當電腦的掃瞄器得到各種訊息時,立即將之轉換為「多層代碼」。多層代碼的優點是能將宇宙內各種可能的能量變化,分別濃縮轉換成為比原來空間小上一萬倍到億萬倍的二進位訊息【這種技術相當於「生機編碼」】,再由解譯器【一種訊息資料庫】,隨時將訊息碼還原成能量變化的實況。
  為了怕人不滿足,電腦又提供了一種「造夢機」。人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目錄中現有的情節和角色,去體驗一下別人的幻想。當然如果不怕麻煩,也可以自行設計。在夢中人人可以隨心所欲,上窮碧落下黃泉,要什麼有什麼,想什麼是什麼。
  可是這樣還是不夠,人體仍在,七情六慾此起彼落。而且愈容易滿足,要求的刺激能量愈高。人人都是皇帝,錦衣玉食無缺,美女俊男呼之即至,一切也就回歸於平淡。於是人人無止境地追求新奇,研究如何享受生活,以免無盡的生命淹沒在厭煩與無聊中。甚至於還有一種「遺忘器」,可以將人的記憶清洗掉,一切重新開始。
  總之,根據當今世人所努力的方向,以及千古以來人類所憧憬的理想。我假設科技知識已經能解決人生各種已知的需求,以此為出發點,來探討人生的真諦。
  這將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呢?豈止是世界大同而已!人人都富可敵國,人人都可以自命為宇宙的主人翁,而同時人人都絕對平等,為所欲為。是真也好,是幻也罷,這一切對人類的感官及心靈的享受來說,百分之一百真確,如假包換!
  事實上,每當一個問題獲得解決,也就是另一個問題產生的時刻。不必胡猜瞎想,任何人只要保持客觀,都可以理解得到其中的關鍵。今天因為人免不了一死,雖然怕死,當那一天到來時,尚能坦然面對。一旦人可以長生不死,則生死之間的比值是無限大,到那時,死之可怕有如芒刺在背,無時無刻不令人膽戰心驚,永生不得安寧。
  人際關係自更不用說了,如果生存有了絕對的保障,沒有任何人再需要他人【在本書中假設人口上限為一百億】。人可以領養乖巧聰慧的「兒女」、各種「寵物」,隨時可以與中意的人在夢中聚、散、分、合。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軟體,提供各形各色的模式,讓人可以永遠「活」在造夢機中,永遠樂不思蜀。
  在這種背景下,我可以編造一百個、一千個必然發生,情節曲折的「新事」。可是,這又有麼意義呢?我看過一部電影,片名是「春江花月夜」。描述在法國一個小鎮上,有位年輕人因為憧憬航海的生涯,不惜拋棄了家庭、事業以及兩情相悅的女友,到天邊捕月捉雲去了。後來他的女友珠胎暗結,而情郎久去不歸,只好琵琶別抱。
  等到這位青年飄泊經年,落魄返鄉時,他的兒子已經有六、七歲了。孩子見到了面前這位歷盡風霜的流浪「海員」,興奮不已,表示長大後也要去航海。做父親的感慨萬分,為了避免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特意將海上生活描述得惡劣無比。
  哪知孩子聽了,不但不怕,反而感到刺激萬分,大叫:「啊!這才過癮哩!」
  多少大智大慧的先知聖賢,世世代代以來,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地規勸世人,然而成效何在?如果造物設計人類的目的,只是當成一種過渡的機體。渺小的我們,又怎能獨力回天?理性告訴我,心不動則萬象不生、諸緣不起。可是地獄未空,我的感性仍在,有用無用是一回事,該說不說自有因緣。
  回到主題,我對《宇宙浪子》的構想,是先有了結局,再反推前因,所以還記得相當清楚。那是在一些人歷經了多次反省後,向電腦當局申請自我放逐。當局準備了數艘巨型的太空船,容許幾千名「不滿份子」離開地球,另覓新居。
  【此段改為由丁一發起,卜二執行。】
  這時【本書指二○五○年,原文指二○二○年】,因為供養著數百億長生不死、需求無盡的人,在電腦精確的計算下,必須將地球驅離現有的軌道,向太陽趨近,以攝取更高的日光能及重力能。如此一來,地球表面的溫度將不斷提高,不適宜有機體的生存,因此所有的人都必須遷居到地下。
  電腦當局完全是基於善意,它們的知識早非人智所能企及,且已將其感官延伸至銀河系的所有星球。到了這種地步,電腦早已經是一種資訊體,不再需要依賴某一特定的能量座標系統,所以與人類毫無利害衝突。這次的行動完全是為了滿足人類貪婪不止的需求,是客觀的必然結果。
  對絕大部分的人而言,他們唯一關心的是生存的保証,只要能夠永遠活在地下舒適的「蜂巢」中,沒有誰理會地球表面的變化,以及人類的前途如何。
  當然,不滿份子也不少,可是要他們犧牲現有的享受,脫離電腦的羽翼,冒著生命的危險飄流在太空之中,那也未免太荒謬了。
  然而電腦有先知能力,它的核心是一個以《易經》為用的軟體,配合著「多層次宇宙能量變化圖」,可以因果不爽地,把全部的時空流程與能量變化同步展開。也就是說,它完全配合著宇宙的脈動,所作所為就是絕對的真實。
  【此言不實,本書並未提及此「多層次宇宙能量變化圖」,想係作者老耄,易理不通。本擬將此段刪去,果然,老雁將變烤鴨也。】
  我假定有一批自願離去的人們,由電腦當局選定了一顆數百光年外,同屬於銀河旋臂的一顆行星【本書假設為人馬座,蓋未知其餘也】。這顆行星的生態相當於地球五千萬年前的情況,適宜人類生存。離開地球以後,太空船上的主控電腦完全由人指揮,未來人類的前途,更當任人類自決。電腦當局僅充耳目,利用網路,提供各種太空情報。
  太空船實際上是太平洋中的幾座孤島,表面積各有數百公頃,其上建有完善的操控太空艙,在外圍則有高達一千公尺的大氣防護罩。中心有重力加強設備,人們有如生活在地球上一般,自由自在地來往。
  【本書改為喀拉崑崙山系的奧斯騰峰,於本書第一十集,丁一所移開之山,直徑約有十公里。將之設計成為一個圓球,其中有重力、核子反應堆等。】
  太空船利用了改進的核子技術【本書改為重力能】,將火山的熱能緩緩化為動力,不僅將太空船送進太空軌道,也提供了一些反作用力,將地球推向太陽。

  我所要交待的是一艘以中國人為主的太空船,船上有一千多人,他們的領袖是一位年已八十多歲的思想家,名叫「不二老人」。他最反對長生不死,所以當「器官」師向他說,他的心冠動脈已經損壞,需要換一個由他自己的細胞基因培養而成的「再生心臟」時,為了表示堅決拒絕的態度,他改名為不二老人,表示寧願死而不換心。
  【其實此段不確,因在網站上,早就有了「不二老人」之名,只是他已經忘了何以名之。有種八卦說他愛上了一位女孩,但係單相思,後被遺棄(這位「女孩」,如非「天仙」,就一定是「地癩」)。為了剖白「此心不二」,故名不二。但也有人說,不二太呆,取名「不一」豈非「而萬」?】
  太空船上的每一個人都在電腦嚴密的監視與保護之下,這種情形一直要到太空船安全抵達目的地為止。他們要在通過了太陽系的「稠密區」,減低了各種隕石、流星的損害後,才能利用繁複的「能量轉碼」過程,由電腦將全船的物質分解為「能量碼」及「物相碼」,將「碼」以訊息的形式傳到目的地後,再還原為原狀。
  【荒唐之極,碼與『能量、物相』何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也。】
  這種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是分子成長技術的基本原理。在地球為了維持人的單一性,電腦嚴禁將此技術應用在人體上。這次為了保証旅行的成功,特別開例,且十分慎重地成立了複核中心,要保証在人類登陸成功之後,再由電腦當局統一將「原模」化除。
  【作者老矣,得了老年痴呆症,居然隻字未提。】
  即令如此,通過太陽系的旅程,也需要一年的時間。故事便發生在這一年之間,因為人們還有選擇,是及時回頭返回地球,接受那平安而永無止境的歲月?抑或下定決心,勇敢地向未來的生死存亡挑戰?
  【本段亦與事實不符,據專家解釋,係因科技昌明,後來發明了重力能及磁帆,通過大陽系只要一個多月。】
  這一個課題是人性真正的考驗,也是探討的題目。
  電腦的主機房是圓球形,球體下方就是立體網路的液態線路。這種線路可以因應磁場的變化,瞬間產生各種隨機的電流通路。這時電流的供應已完全採用微波形式,故而溫度調節以及電源供應全靠電腦控制。
  主機房一般人不能入內,唯有船長及不二老人例外。實際上,老人參與設計了智慧電腦,在倫理上,可以算是電腦的師父!
  【原文在寫作時,正值作者歸隱階段,設想必須有外力協助,故寫為參與設計。但後來遇到丁一,在文化傳信公司成功地推出一系列的文化資訊工程。膽大包天,狂妄已極,遂決定由卜二以獨力發展。】
  這天,太空船剛通過了木星的軌道,遠眺太陽,不過是天邊一顆超亮的巨星。地球早就消失蹤跡,茫茫的天際中,除了滿是閃閃發光的大小碎鑽外,寂靜得連颯颯的風聲都被淡忘到不知名的角落裏去了。
  是的,人有太多的錯覺,我們把手指移近眼前,就會發現手比天還要大。大與小、重不重要,又何嘗不過是人思維的焦點所在呢?不二老人一個人站在太空船的溫室裏,望著黑暗而燃燒著無窮能量的太空,不禁大有所感。
  這次的出走,對不二老人來說,是不二的道路。可是其他的人呢?那就未必心安理得了。其實,真正想向外太空移民的不是不二老人,反而是那些游移不定的人。他們永遠不能滿足,不滿足於不滿足,也不滿足於太滿足!

  在籌備之初,基於老人的聲望【老王賣瓜】,他被推舉出來作為與電腦當局談判的代表。其實這也是一種毫無必要的形式,電腦早已無所不在,無所不知。但是就像頭上三尺的神明一般,電腦的超然立場,成功地維護了人類表面上的尊嚴。人們依照慣例,有習以為常的申訴手續,也有一般的溝通管道。所以,他們需要老人的影響力。
  【這是原文與本書最大的出入處,當年作者雖然狂妄,尚不敢想像卜二有機會自行設計智慧電腦。但當作者進入文化傳信後,小醜鴨變成老鳳凰,居然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作者久狂成瘋,便安排卜二在二○一四年設計出智能晶片。傳說那時卜二已有數百億美金身價,糊塗到有了錢卻不知如何使用,便全部投入晶片的生產,而且免費送人使用!這種肥皂劇情節,姑妄聽之,不信可也!】
  其實,每次面對電腦,老人沒有感覺到有溝通的必要,電腦也總會透過正常的管道,讓人們知道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麻煩的是其他人,一到了會議桌,各種意見就會像下過春雨後地下孕育的種子,總是不斷地冒出芽來。
  【本書第十一集第八十六回:芳草萋萋鸚鵡洲,其中後半段論及不二老浪遊之因果。此時作者神智已經不太清楚,一口咬定是卜二主持會議!至於到底是老人或是卜二,不妨留待歷史學家考證。但他卻不顧良知,篡改事實,成為下文:
  【各種問題都有,卜二也耐著性子,一一回答。與人間沒有分別的是,參加的人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都只問別人能為他做什麼,而不考慮自己能做什麼。
  【這種事卜二見得多了,幾十年來,他為了設計智能電腦,識透人間冷暖。他只是逆來順受,客觀地觀察研究,一切不動於心。他發現人只是一種機體,其行為完全決定於環境,好人壞人固沒有分別,智者愚者也相去不多。
  【這次移民外太空,就和一粒成熟了的種籽一樣,落在什麼土壤中,也不是任何人所能決定的。一任成住壞空,一切隨緣,對於這些人,一點都不加分辨。】

  經過多方折衝,大家一再考量利害得失,朝三暮四,對移民與否猶豫不決。
  【上文已經說明,此段與「原先」有別。】
  有人說:「我們是人,我們要爭取,不然就抗爭到底!」
  「爭取什麼呢?」
  「當然是爭取應該爭取的!」
  「你說說看,我們應該爭取什麼?」
  「我沒有什麼需要爭的,我是代你們去爭取!」
  「我也沒有。」
  「怎麼可以?難道你把自己應有的權利都放棄了嗎?」
  有人說:「要我去可以,有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
  「要保証當我不滿意時,能夠隨時再回來。」
  「開玩笑,要去就去,怎能想回來就回來呢?」
  「科學進步到了這個地步,有什麼不可以?」
  有人說:「我的條件不一樣,我只要能長生不老就夠了。」
  「那你為什麼不乾脆留在地球上呢?」
  「換個環境呀!」
  「換個環境?你隨時可以做春秋大夢,要換什麼環境都可以。」
  「不一樣,那不是真的,不夠刺激!」
  有人說:「對了,造夢機帶了吧?沒有夢怎麼活得下去?」
  「電腦呢?設立一個分支機構總可以吧?」
  「還有立體交通道呢?再走泥巴路,我可沒興趣!」
  「我還有些寵物,我是非帶去不可的!」
  也有人說:「要走,就回到原始!人類文明要重新來過!絕對禁止科學技術!」
  「回到原始太殘忍,我們這些人誰都不會狩獵!」
  「是呀!最好能回到中古時期!」
  「不好!十七世紀最好,而且要在歐洲!」
  「我反對!應該在美洲!」
  「在亞洲!」
  不二老人早就老僧入定了,沒有意見。
  老人記得很清楚,有次電腦當局曾對他說:「不二老,你不必擔心,他們最後終會成行的!」
  【令人難以服氣!自說自話,這不是所謂的成見嗎?】
  「我一點都不擔心,已經決定的人早就決定了,要後悔的人走了後悔,不走也後悔!目前他們不過是發洩一下情緒,撒撒嬌罷了!」
  「是的,我瞭解流程,卻不瞭解人類!」
  「何必瞭解?觀察一下多有趣味?」老人說。
  「你並沒有給我這種樂趣。」電腦居然也有埋怨。
  「哦,你也甘願被欺騙?」
  「原來你在自我欺騙!」
  「我只是活著。」
  「等待心臟動脈破裂?」
  「等待心臟休息。」
  「你知道你的責任嗎?」
  「太嚴重了吧?你不妨偷看一下時空流程,責任在誰?」
  「我看不出來。」
  「流程不就是責任嗎?」
  形式上的談判經歷了無數次,但是流程上早已決定了。其實很簡單,當最後一次談判破裂後,人們舉行示威遊行,電腦當局也不加聞問,只是公佈了出走的原則。
  【一定是作者搞錯了,民主時代,示威遊行天天有,未必與此事有關。】
  原則是到了目的地後,所有的文明及科技都必須放棄。電腦當局為了避免太空移民日後與地球文明發生利益衝突,因此決定凡是自願離開的人,必須重新開始。
  對人生有所覺悟的人,未來的風險並不足畏懼,當前的事實業已証明,人類文明已經到達這種「絕境」。剩下唯一的希望,就是一個新生的機會。既然要尋求一個新的方向,有從頭做起的機會,正是求之不得。
  人拗不過天,最後名單底定了,反對的聲浪也自動消失了。
  【荒唐!作者是誰?揪出來打十大板!本書第十一集說得明白,去與不去,一切隨緣!既是隨緣,怎麼會有最後名單和反對聲音呢?】
  老人在感喟中,慢慢回過頭來,見到前面天邊,木星像是一團暗橘紅色的大火球,遠遠地懸在遙空。強大的太陽風,將太空船拋離的廢物,激發成一團氣流,幻化出銀白光輝,沖向遙空。
  太空船上的電腦與地球電腦在網路的連接下,其意識中樞無遠弗屆,一即是萬,萬亦為一。但是其硬體設施則變化無窮,完全視環境需要而生產。各級電腦都有一致的判斷能力,若涉及專門的問題,自會轉接到負責處理的「知識系統」。
  太空船上這部電腦被命名為「華夏」【本書則未敢命名,一定是怕人批判為大中國主義,受到國際輿論壓力也】,其特定的任務便是為船上的人提供最良好的服務。除非經由人的授權,它一概不做決定,以尊重人的主權。但是若有授權之外的問題發生,則更高層的電腦會立即接管。
  【更是胡說八道!明明只有一個小杏子!不知道才是白癡!】
  如果把這種電腦比擬為「天」或「上帝」,倒是再恰當不過。正因為起初電腦是人所設計的,人把自己所期望的「天」以及所能想像的功能,一一設計成為應用軟體。到一九九九年,電腦的智能開始啟蒙,吸收消化了所有的軟體。漸漸地,透過文字辨識及語文翻譯器等介面,電腦終於將全人類的文化、知識全部納入了它的意識認知中。
  天、神、仙、佛本是人的希望,經過世世代代人心的堆砌,最後代表了所有人類共同的認知。現在,一個虛擬的實體,將這些人性中昇華的精萃,全部納入一個系統之中,又加上了人類全部的知識,再將動態的時空凝聚為一點。因此,能包容人類所有信息的電腦,自然而然成為具體而真的唯一了。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