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周公定鼎於郟鄏 召公奭宣佈王化

  次日,番使來謝告歸,王問譯使曰:「此來有多少路程?」
  譯使對曰:「有一萬二千之遙,來行三年有餘,始至京師。」
  王命周公作指南車,賜番使以歸,只一年遂至本國。成王謂周公曰:「四夷來朝,各方路途遠近不齊,卿官相天下地輿,孰為中正可定都,以便四方朝貢?」周公奏曰:「洛陽居天下之中,昔者先王嘗欲建都於洛而不果,此九鼎乃禹王所鑄,以鎮國者,後來失國,此鼎遷於商,紂王失國,武王載歸鎬京。」
  至成王後遷於洛陽,始定鼎於郟鄏,在河南洛陽,命鎬京為宗周,命洛邑為成周。命太史令梅仲宣卜世代久遠何如,宣乃於神前卜之。卜曰:「帝嚳之孫,鼎基巍赫,傳世三十,歷年七百。」明東平居士詠史詩云:
  鼎入王畿蓍定時,卜年七百旋稽疑。
  後來八百蒼姬錄,天耶人耶裕卜期。
  周公既定鼎而歸,成王大喜。設宴以待周公,周公謝宴以歸第。是夜夢一蟠龍,從天降入於淵。公曰:「此夢乃應吾當盡之數。」內臣曰:「塚宰何以知之?」公曰:「蟠龍無翼之龍也,有翼則為飛龍,乃天子之像,吾位居塚宰,與天子差一等,乃是蟠龍也。有翼而下深淵,吾身在天子之旁,今入深淵,乃龍歸之所,是以知吾將盡也。」遂遇疾不起。
  周公病篤,王與群臣詣周公宅,問曰:「叔父固病不起,倘有不諱,國家大政,誰復可保?」公曰:「國家大政,有召公畢公等在朝,王不必多慮。臣死之後,但願我王,賢人親之,佞人遠之,憂國愛民,天下自然太平。」公又謂同僚畢公等曰:「我死之後,願公等盡心佐王,勿忝臣職!」言罷,公下淚,成王與群臣無不下淚,王駕還朝。是夕,周公卒,時年八十二歲。公在周朝,制禮作樂,忠貞大節,為後世人臣之表。是日,天昏日暗,風霧迷漫。後史官有詩贊曰:
  喈彼姬公,為周砥柱。制禮作樂,定安遵居。
  輔弼幼王,盡心所事。掃蕩流言,大節安舒。
  節彼太廟,巍然中立。後世人臣,惟公是式。
  成王聞報大哭,謂伯禽曰:「汝父憂勤一世,朕不能報,今死之後,賜爾魯國祭祀,得用天子禮樂,庶表朕叔父之恩也。」伯禽謝恩赴國。
  是時,周公既死,成王慮四方百姓不洽王化,乃謂召公奭曰:「爾宜巡行南方,代朕宣流教化,以安百姓。」召公承命出朝。次日,整車馬望南來至嵩山之下,忽聞深林中,鵲聲喧噪,群鳩處其巢中,召公問左右曰:「前林中鳥聲喧噪,是何鳥也?」左右對曰:「近山方識鳥音,我等不知其音,焉知其鳥?公宜拘近山樵夫,問之便知其類。」公遂令喚樵夫來問,樵夫對曰:「長翅白而頭綠者為鵲,毛班色褐者名鳩。」公曰:「鳩鵲二鳥也,為何共作一隊,飛入巢中?」樵夫對曰:「鵲性巧善,能為巢。鳩性拙,不能為巢,是以共居於鵲巢之內。」公曰:「鳩與鵲不同其類,鵲何為肯讓巢與鳩樓?」樵夫對曰:「當今天子,以仁德治天下,故其教化被及禽獸。」召公大悅,令重賞樵夫。
  車馬遂行至雍縣,守臣君陳率左右出城迎接。召公入城,延至公廳坐下。召公問君陳曰:「汝治雍縣,百姓親睦,農桑樂業,訴訟平簡之事可具述與吾知之。」君陳對曰:「小官無能,賴天子教化,宰公福蔭,小縣有三件異政。」公問:「何為三件異政?」君陳曰:「小縣郊外,有雉一群,童子與之狎戲,雉不驚飛,童子亦不捕捉,此第一件之異政也。又每歲五穀秋登之際,禾有一枝數穗者,此第二件之異政也。又雍城南山有一獸,名作驅虞,身形似虎,其色黑,其性慈,每日遊於郊外,不踐生蟲草木,口不傷禽獸人命,朝出夕還,人人得而近之,此第三件之異政也。」召公聞說,命安排酒宴。
  次日出城,前往南郊,勸勞農桑,令所屬官員,俱要相從,縣官君陳隨至南郊,無亭榭遮陰之所,見道傍有甘棠,綠葉陰濃,其嵩蓋如傘。君陳引公下馬,坐於甘棠樹下,令招四處農民,前來聽勸。須臾,一起農夫,荷鋤擔耜,前來跪下。公問農夫曰:「近年以來,五穀登乎?」農夫皆頓首曰:「賴宰公之福,年年農登,我鄉村小民,暖衣飽食,女織男耕,安居樂業。」公問:「何以見之?」民中有一起高年能言者,前來相告。是詩曰:青山綠水白雲鄉,春到田疇老幼忙。
  女事桑麻無凍苦,男耕田畝有餘糧。
  公租早送柴門閉,村酒釀成晚稻香。
  惟願皇王千萬歲,小民飽暖樂陶唐。
  召公大悅,命取酒食,重賞其民。公謂之曰:「我今勸課,汝等歸家,各宜孝敬長上,各安生理。」眾民拜謝而退,召公車馬望京而還。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