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藻第九
1汝南陳仲舉,潁川李元禮二人,共論其功德,不能定先後。蔡伯喈評之曰:「陳仲舉彊於犯上,李元禮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仲舉遂在三君之下,元禮居八俊之上。
2龐士元至吳,吳人並友之。見陸績、顧劭、全琮,而為之目曰:「陸子所謂駑馬有逸足之用,顧子所謂駑牛可以負重致遠。」或問:「如所目,陸為勝邪?」曰:「駑馬雖精速,能致一人耳。駑牛一日行百里,所致豈一人哉?」吳人無以難。「全子好聲名,似汝南樊子昭。」
3顧劭嘗與龐士元宿語,問曰:「聞子名知人,吾與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與時浮沉,吾不如子;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劭亦安其言。
4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于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5司馬文王問武陔:「陳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任者,不如也;明練簡至,立功立事,過之。」
6正始中,人士比論,以五荀方五陳:荀淑方陳寔,荀靖方陳諶,荀爽方陳紀,荀彧方陳群,荀顗方陳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綏,裴綽方王澄,裴瓚方王敦,裴遐方王導,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7冀州刺史楊準二子喬與髦,俱總角為成器。準與裴頠、樂廣友善,遣見之。頠性弘方,愛喬之有高韻,謂準曰:「喬當及卿,髦小減也。」廣性清淳,愛髦之有神檢,謂準曰:「喬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兒之優劣,乃裴、樂之優劣。」論者評之,以為喬雖高韻,而檢不匝;樂言為得。然並為後出之雋。
8劉令言始入洛,見諸名士而歎曰:「王夷甫太解明,樂彥輔我所敬,張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於用短,杜方叔拙於用長。」
9王夷甫云:「閭丘沖優於滿奮、郝隆。此三人並是高才,沖最先達。」
10王夷甫以王東海比樂令,故王中郎作碑云:「當時標榜,為樂廣之儷。」
11庾中郎與王平子雁行。
12王大將軍在西朝時,見周侯,輒扇障面不得住。後度江左,不能復爾,王歎曰:「不知我進,伯仁退?」
13會稽虞
,元皇時與桓宣武同俠,其人有才理勝望。王丞相嘗謂
曰:「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未達而喪。
14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郗鑒?」周曰:「鑒方臣,如有功夫。」復問郗,郗曰:「周顗比臣,有國士門風。」
15王大將軍下,庾公問:「聞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彥國。阿平故當最劣。」庾曰:「似未肯劣。」庾又問:「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問:「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左右躡公,公乃止。
16人問王丞相:「周侯何如和嶠?」答曰:「長輿嵯
。」
17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18王丞相二弟不過江,曰潁、曰敞。時論以潁比鄧伯道,敞比溫忠武,議郎、祭酒者也。
19明帝問周侯:「論者以卿比郗鑒,云何?」周曰:「陛下不須牽顗比。」
20王丞相云:「頃下論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21宋褘曾為王大將軍妾,後屬謝鎮西。鎮西問褘:「我何如王?」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貴人耳。」鎮西妖冶故也。
22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庾元規?」對曰:「蕭條方外,亮不如臣;從容廊廟,臣不如亮。」
23王丞相辟王藍田為掾,庾公問丞相:「藍田何似?」王曰:「真獨簡貴,不減父祖,然曠澹處,故當不如爾。」
24卞望之云:「郗公體中有三反,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修計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
25世論溫太真是過江第二流之高者。時名輩共說人物,第一將盡之間,溫常失色。
26王丞相云:「見謝仁祖,恒令人得上。」與何次道語,唯舉手指地曰:「正自爾馨。」
27何次道為宰相,人有譏其信任不得其人。阮思曠慨然曰:「次道自不至此。但布衣超居宰相之位,可恨!唯此一條而已。」
28王右軍少時,丞相云:「逸少何緣復減萬安邪?」
29郗司空家有傖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王右軍向劉尹稱之。劉問:「何如方回?」問曰:「此正小人有意向耳,何得便比方回?」劉曰:「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
30時人道阮思曠:「骨氣不及右軍,簡秀不如真長,韶潤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淵源,而兼有諸人之美。」
31簡文云:「何平叔巧累於理,嵇叔夜雋傷其道。」
32時人共論晉武帝出齊王之與立惠帝,其失孰多?多謂立惠帝為重。桓溫曰:「不然,使子繼父業,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33人問殷淵源:「當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云何?」殷曰:「故當以識通暗處。」
34撫軍問殷浩:「卿定何如裴逸民?」良久答曰:「故當勝耳。」
35桓公少於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36撫軍問孫興公:「劉真長何如?」曰:「清蔚簡令。」「王仲祖何如?」曰:「溫潤恬和。」「桓溫何如?」曰:「高爽邁出。」「謝仁祖何如?」曰:「清易令達。」「阮思曠何如?」曰:「弘潤通長。」「袁羊何如?」曰:「洮洮清便。」「殷洪遠何如?」曰:「遠有致思。」「卿自謂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經,悉不如諸賢;至於斟酌時宜,籠罩當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老、莊,蕭條高寄,不與時務經懷,自謂此心無所與讓也。」
37桓大司馬下都,問真長曰:「聞會稽王語奇進,爾邪?」劉曰:「極進,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復是誰?」劉曰:「正是我輩耳!」
38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
39人問撫軍:「殷浩談竟何如?」答曰:「不能勝人,差可獻酬群心。」
40簡文云:「謝安南清令不如其弟,學義不及孔嚴,居然自勝。」
41未廢海西公時,王元琳問桓元子:「箕子、比干跡異心同,不審明公孰是孰非?」曰:「仁稱不異,寧為管仲。」
42劉丹陽、王長史在瓦官寺集,桓護軍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或問:「杜弘治何如衛虎?」桓答曰:「弘治膚清,衛虎奕奕神令。」王、劉善其言。
43劉尹撫王長史背曰:「阿奴比丞相,但有都長。」
44劉尹、王長史同坐,長史酒酣起舞。劉尹曰:「阿奴今日不復減向子期。」
45桓公問孔西陽:「安石何如仲文?」孔思未對,反問公曰:「何如?」答曰:「安石居然不可陵踐其處,故乃勝也。」
46謝公與時賢共賞說,遏、胡兒並在坐,公問李弘度曰:「卿家平陽何如樂令?」於是李潸然流涕曰:「趙王篡逆,樂令親授璽綬。亡伯雅正,恥處亂朝,遂至仰藥,恐難以相比!此自顯於事實,非私親之言。」謝公語胡兒曰:「有識者果不異人意。」
47王修齡問王長史:「我家臨川,何如卿家宛陵?」長史未答,修齡曰:「臨川譽貴。」長史曰:「宛陵未為不貴。」
48劉尹至王長史許清言,時苟子年十三,倚牀邊聽。既去,問父曰:「劉尹語何如尊?」長史曰:「韶音令辭,不如我,往輒破的,勝我。」
49謝萬壽春敗後,簡文問郗超:「萬自可敗,那得乃爾失士卒情?」超曰:「伊以率任之性,欲區別智勇。」
50劉尹謂謝仁祖曰:「自吾有四友,門人加親。」謂許玄度曰:「自吾有由,惡言不及於耳。」二人皆受而不恨。
51世目殷中軍:「思緯淹通,比羊叔子。」
52有人問謝安石、王坦之優劣於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傳人語,不能複語卿。」
53王中郎嘗問劉長沙曰:「我何如苟子?」劉答曰:「卿才乃當不勝苟子,然會名處多。」王笑曰:「癡!」
54支道林問孫興公:「君何如許掾?」孫曰:「高情遠致,弟子早已服膺;一吟一詠,許將北面。」
55王右軍問許玄度:「卿自言何如安石?」許未答,王因曰:「安石故相為雄,阿萬當裂眼爭邪?」
56劉尹云:「人言江虨田舍,江乃自田宅屯。」
57謝公云:「金谷中蘇紹最勝。」紹是石崇姊夫,蘇則孫,愉子也。
58劉尹目庾中郎:「雖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擬道。」
59孫承公云:「謝公清於無奕,潤於林道。」
60或問林公:「司州何如二謝?」林公曰:「故當攀安提萬。」
61孫興公、許玄度皆一時名流。或重許高情,則鄙孫穢行,或愛孫才藻,而無取於許。
62郗嘉賓道謝公:「造膝雖不深徹,而纏綿綸至。」又曰:「右軍詣嘉賓。」嘉賓聞之曰:「不得稱詣,政得謂之朋耳。」謝公以嘉賓言為得。
63庾道季云:「思理倫和,吾愧康伯;志力彊正,吾愧文度。自此已還,吾皆百之。」
64王僧恩輕林公,藍田曰:「勿學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65簡文問孫興公:「袁羊何似?」答曰:「不知者不負其才,知之者無取其體。」
66蔡叔子云:「韓康伯雖無骨榦,然亦膚立。」
67郗嘉賓問謝太傅曰:「林公談何如嵇公?」謝云:「嵇公勤著腳,裁可得去耳。」又問:「殷何如支?」謝曰:「正爾有超拔,支乃過殷;然亹亹論辯,恐殷欲制支。」
68庾道季云:「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恒如有生氣;曹蜍、李志雖見在,厭厭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結繩而治,但恐狐狸狢猯啖盡。」
69衛君長是蕭祖周婦兄,謝公問孫僧奴:「君家道衛君長云何?」孫曰:「云是世業人。」謝哀歎:「殊不爾,衛自是理義人。」於時以比殷洪遠。
70王子敬問謝公:「林公何如庾公?」謝殊不受,答曰:「先輩初無論,庾公自足沒林公。」
71謝遏諸人共道「竹林」優劣,謝公曰:「先輩初不臧貶『七賢』。」
72有人以王中郎比車騎,車騎聞之曰:「伊窟窟成就。」
73謝太傅謂王孝伯:「劉尹亦奇自知,然不言勝長史。」
74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推此知之。」
75謝公問王子敬:「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公曰:「外人論殊不爾。」王曰:「外人那得知。」
76王孝伯問謝太傅:「林公何如長史?」太傅曰:「長史韶興。」問:「何如劉尹?」謝曰:「噫!劉尹秀。」王曰:「若如公言,並不如此二人邪?」謝云:「身意正爾也。」
77人有問太傅:「子敬可是先輩誰比?」謝曰:「阿敬近撮王、劉之標。」
78謝公語孝伯:「君祖比劉尹,故為得逮。」孝伯云:「劉尹非不能逮,直不逮。」
79袁彥伯為吏部郎,子敬與郗嘉賓書曰:「彥伯已入,殊足頓興往之氣。故知捶撻自難為人,冀小卻,當復差耳。」
80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賞高士傳人及贊,子敬賞井丹高潔。子猷云:「未若長卿慢世。」
81有人問袁侍中曰:「殷中堪何如韓康伯?」答曰:「理義所得,優劣乃復未辨;然門庭蕭寂,居然有名士風流,殷不及韓。」故殷作誄云:「荊門晝掩,閒庭晏然。」
82王子敬問謝公:「嘉賓何如道季?」答曰:「道季誠復鈔撮清悟,嘉賓故自上。」
83王珣疾,臨困,問王武岡曰:「世論以我家領軍比誰?」武岡曰:「世以比王北中郎。」東亭轉臥向壁,歎曰:「人固不可以無年!」
84王孝伯道謝公濃至。又曰:「長史虛,劉尹秀,謝公融。」
85王孝伯問謝公:「林公何如右軍?」謝曰:「右軍勝林公,林公在司州前亦貴徹。」
86桓玄為太傅,大會,朝臣畢集,坐裁竟,問王楨之曰:「我何如卿第七叔?」於時賓客為之咽氣。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時之標,公是千載之英。」一坐歡然。
87桓玄問劉太常曰:「我何如謝太傅?」劉答曰:「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賢舅子敬?」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
88舊以桓謙比殷仲文。桓玄時,仲文入,桓於庭中望見之,謂同坐曰:「我家中軍那得及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