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悔前非楊滔解過 送骨柩張忠往遼
詩曰:
害人反害女兒身,作惡難逃把罪刑。
不是龐妃謀救父,楊滔早已喪幽魂。
再說楊滔見了女兒壁上詩詞,登時氣死在地,嚇得夫人魂不附體,帶淚連叫數聲:「相公甦醒來!」丫鬟急拿薑湯灌他喉內。此刻楊爺漸漸甦醒過來,叫聲:「女兒,為父自家不好,誰人埋怨你?你卻尋此短見,好令為父痛心也!」夫人也悲哀大哭說:「女兒,你今日身亡,乃是你爹爹害了你。養虎傷身之言,明明恐你父親恨著你了。」楊爺說:「兒呀,為父今日死裡逃生,皆蒙聖上洪恩。想起從前作過之事,已悔之不及了。正要思量做個好人,立定主意不再歸龐黨,要報答君恩。豈知女兒先到了黃泉。叫我爹爹何處覓你的!要見除非夢裡相逢。」夫妻痛哭一場,楊爺免不得吩咐家人備了棺柩,盛殮女兒。過了兩天,盛殮已畢。
自此時候,楊滔把龐洪冷淡了,不去依附他。忽一日叫聲:「夫人,下官如今想來,如若淡疏了龐洪,猶恐他怪我,倘或謀害起來,禍患不免。並且做下此事,實情羞見同僚。意欲返歸林下,以終天年,夫人意下如何?」夫人說聲:「相公,這句話說得有理。猶恐萬歲不准依,徒然費想的。」楊爺說:「夫人,且待下官明日上朝,謝過主思,奏過天顏。若是君王准奏,退守林間,做個逍遙人,無拘無礙,可省得多少思虞。」是夜不題。
次日揚滔上朝,謝過王恩,奏道:「臣今得活微軀,皆叨聖德。楊滔欲意返歸林下,念佛吃齋,清閒度歲,以改前非。伏乞聖上垂鑒准臣致仕歸林,感恩如海矣!」天子一想:「量他無顏在朝,故有此奏。留他在此,總是國家之患,不免准他回去罷。」此時聖上准奏,楊滔謝恩,退歸行內收拾。夫妻商量,選了吉期,別過同僚,所有內堂物件,多已收藏好。與使女家丁帶小姐棺柩同歸故土埋葬。一路回轉江西暫且不表。
此時朝內平安無事已有一月。忽一日天子臨朝,百官無事啟奏,嘉祐王說:「眾卿聽著,孤思西遼己經征服,何故飛龍私進中原要害功臣?孤思推算,莫非其中有甚詳意?其中必有緣故。眾卿與孤議來。」當時文彥博等一眾文臣,呼延贊等一班武職同聲奏道:「西遼王已有降書投送,貢獻出珍珠旗,諒無詐意了。飛龍私進中原,無非要害狄青,與夫報仇之故,決無詐意。陛下勿費龍心。」天子又說:「飛龍私進中國,遼王不行勸阻,其所作為,亦屬不該。孤若興兵問罪,又覺國法過嚴。今欲差人將飛龍骨柩送還遼邦,降旨宣諭番君,使其方知天朝文如秋水,武比細君,不能絲毫作弊。卿等以為何如?」眾臣奏道:「聖上如此仰見高明,臣等焉敢道命?」天子向武班中說聲:「狄卿家,你與眾將前日曾到西遼,今當著一將前往。」狄爺一想,劉慶、孟定國、焦廷貴多是莽夫,不如保舉張忠前往罷,即奏道:「臣部下幾員將內有張忠,為人極有酌量,可差前往。」天子說:「依卿所奏。傳命張忠攜帶骨柩,前往西遼。還朝之日,加升爵祿,以賞卿勞。」狄王領旨,歸王府說知張忠。張將軍說道:「聖上所命,可敢不依。」狄爺又差家丁將飛龍棺木焚燒,用淨桶裝了,密密封固已畢。張忠次日進內拜辭太太,別過眾兄弟,帶了八員家將跟隨。乘上高頭馬匹,離了汴京,一路洋洋得意而去。想道:「從前幾載在山落草為寇,今日做了欽差奉旨之臣。昔時,想不到有此榮華。如今只因跟隨了狄大哥哥,祖宗有幸,故有今日之榮。」不表英雄一路之言。趕路二十餘天,到了三關,見過孫秀。這奸臣方知這段情由,暗想:「岳父害不成狄青,卻反加威顯。這冤家不死,好不恨煞人也。」當時張忠出了三關,別過孫、范、楊三人,一路去了,按下休題。
再說汴梁城狄千歲,自從為著飛龍之事,時時忌著龐洪算計,意欲與母告駕歸鄉,君王不准,正在進退兩難。一日,母子正在言談,忽報聖旨到來。狄爺吩咐開中門,排香案,衣冠跪接,天使讀宣完,辭別抽身。狄爺送出府門,仍回見母。太太說:「兒啊,聖旨到來何干?」狄爺說:「母親,只為主上隆恩,說孩兒既在單單國招親,並且公主幫助平西亦屬有功。憐我一月夫妻即分散。今喜太平,聖上不忍使兒夫婦分開,為此降旨一道,著兒即日差使能人,前往單單國接取公主,歸宋團圓。仰見君恩浩蕩,帝德汪洋也。」太君聽了,微微含笑說:「兒啊,君心正合著娘意。趁著天氣和暖,正該挑選何人,前往單單接取賢媳來家,與為娘婆媳相依。」狄爺應諾,即日喚劉慶、李義說知,交了聖旨。二人即別過太太母子與石將軍,一同上馬。跟隨家將二十名,帶了路費銀兩,行程非只一日,不必細表。
再說張忠到了西遼國,一連幾日過了幾道關津,直至碧霞關。段威開關接進,分賓主坐下,各敘寒暖。遞茶畢,張將軍說知其故。段威聽了說:「張將軍且宿一宵,來日小將差人送你進城。」張忠稱謝,段威是晚排下酒宴相待,不表。
卻說來朝遼國眾臣多多聞知,原來公主自送了性命,急忙報達狼主。遼王聽了大驚,悔惜女兒,更有番后得知,傷心痛哭,苦楚不堪說:「女兒啊,你立心為夫報仇,豈知又害在仇人手。今朝只得白骨還鄉,不見姣兒之面,為娘好不傷心。」不表番后痛心。
是日番主迎過聖旨,收拾飛龍骨殖埋葬了,送張忠在榮陽驛備酒款待。番王又密召眾臣商議:「從前假造珍珠旗貢獻出宋王,不過是緩兵之計。所以又往各國借兵,只待等公主除了狄青,那時還好興兵奪取中原。豈知公主反死在狄青之手。如今宋王將屍骨送回,把孤國君臣面光掃盡。今日冤家越結越深。如今各國雄兵猛將,將次到了。狄青尚在,如之奈何?眾卿可有良計否?」忽班首閃出一人說:「狼主,臣有一計。」番王說:「丞相有何妙計?」度羅空說:「狼主,只消如此如此,狄青必然死了。公主之仇已報,然後發兵進攻中原,佔奪宋室江山,易如反掌。」番王聽了大悅,說:「丞相果然妙計。」連忙修了謝罪本章。張將軍即帶了本章別過遼國君臣,回轉中原去了。此時番王依了度羅空之計,備了幾件寶貝,復修本章一道,差得勝將軍禿狼牙細細叮囑一番。明則入貢天朝,暗則圖殺狄青。禿狼牙領旨而去。
先說張忠一路饑餐渴飲,夜宿曉行,非止一日。這一天到了雄關,出關又趕路回京而去。這張忠本是慣為趕路,所以早進三關。禿狼牙又遲走三天,又緩緩而行,所以遲了十天來到三關。傳上守關軍士報與孫秀,孫秀想:「張忠奉旨還骨柩,番王已有謝罪本章,附達天朝。今日因何又要差臣到來貢獻,這是什麼緣故?」孫秀猜疑一會說:「莫非又是蹈飛龍前轍,企圖混進我中原,所以詐稱入貢不成?待本官查明緣故才好。」若問三關之稱,原有三座關口,一座名雄關,一座名雁門關,一座壓門關,孫秀主受的乃是雄關。這三關乃是重要之地,關外七百里屬番地,七百里內中原該管,所以遼兵一至直抵雄關。閒話休題。
此時孫兵部滿心疑惑。此時范仲淹、楊青何不見?只因孫秀在此關時,比不得楊宗保、狄青在此鎮守,多是情投意合,所以天天敘會。如今孫秀管了此關,二人多不投機,所以管民情國務,三人敘說大疏。此日二人不在,孫秀想一會,只得吩咐放他進關。但見番使有兩個跟隨,禿狼牙上堂與兵部見禮。孫秀看這番官不甚威武,只是形容醜陋,便問他官居何品,因甚要進中原?禿狼牙說道:「孫大人,小將乃西遼國得勝將軍,不是官卑職小,只因狼主犯罪天朝,所以差俺拿這寶貝貢獻朝廷。伏乞大人開關放行。」孫秀說:「前日上邦天使來你邦,狼主已有謝罪本章,附呈欽差,因何今日又差你貢獻禮物?既有貢獻,何不前日一併付交上邦天使帶回?必然不是真情。下官領守此關,總要稽查。說得分明,才放你出關。不然休得妄想。」不知番使出得三關如何,下文分解。正是:
遼國今朝施巧計,英雄此日受災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