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  至  第二〇

11**時間: 地點:
    (須臾,吏引鴻漸入詣廳事,案後有五色浮圖,高三四尺,迴旋轉動。)
    (未及考問,僧已入門,浮圖變成美丈夫,年三十許,雲是降階接僧)
中 丞:和尚何以復來?
婦 人:(僧云)劉鴻漸是己弟子,持《金剛經》,功力甚至。其算又未盡,宜見釋也。
    
中 丞:(王曰)若持《金剛經》,當願聞耳。
    (因令跪誦,鴻漸誦兩紙訖,忽然遺忘。)
    (廳西有人,手持金鉤龍頭幡,幡上碧字,書《金剛經》,布於鴻漸前。)
    (令分明誦經畢,都不見人,但餘堂宇闃寂。)
    (因爾出門,唯見追吏。)
    (忽有物狀如兩日,來擊鴻漸。)
    (鴻漸惶懼奔走,忽見道傍有水,鴻漸欲止而飲之,追吏云)
書 生:此是人膏,澄久上清耳,其下悉是餘皮爛肉,飲之不得還矣。
    
    
12**時間: 地點:
    (須臾至舍,見骸形臥在牀上,心頗惆悵。)
    (鬼自後推之,冥然如入房戶,遂活。)
    (鬼得錢乃去也。)
    (○張喜猷)
    (廣陵張嘉猷者,唐寶應初為明州司馬,遇疾卒。)
    (載喪還家,葬於廣陵南郭門外。)
    (永泰初,其故人有勞氏者,行至郭南,坐浮圖下,忽見猷乘白馬自南來,見勞
    (下馬,相慰如平生,然不脫席帽,低頭而語。)
書 生:(勞問冥中有何罪福,猷云)罪福昭然,莫不隨所為而得。但我素持《金剛經》
    ,今得無累,亦當別有所適,在旬月間耳。卿還,為白家兄,令為轉《金剛經》
    一千遍,何故將我香爐盛諸惡物卿家亦有兩卷經,幸為轉誦,增己之福。
    (言訖,遂訣而去。)
    (勞昏昧,久之方寤去。)
    (○魏恂)
    (唐魏恂,左庶子尚德之子,持《金剛經》。)
    (神功初,為監門衛大將軍。)
    (時京有蔡策者,暴亡,數日方蘇。)
    (自雲初至,冥司怪以追人不得,將撻其使者。)
使 者:將軍魏恂持《金剛經》善神擁護,追之不得。
    (即別遣使覆追,須臾,還報並同。)
使 者:(冥官曰)且罷追。
    (恂聞,尤加精進。)
    (○杜思訥)
    (唐潞州銅鍉縣人杜思訥,以持《金剛經》力,疾病得愈。)
    (每至持經之日,必覿神光。)
    (○龍興寺主)
    (唐原州龍興寺,因大齋會,寺主會僧夏臘既高,是為宿德,坐麗賓頭之下。)
    
    (有小?僧者,自外後至,以無坐所,唯寺主下曠一位,小?僧欲坐,寺主輒叱
    (之。)
    (如是數次,小?僧恐齋失時,竟來就坐。)
    (寺主怒甚,倚柱而坐,以掌摑之。)
    (方欲舉手,大袖為柱所壓,不得下,合掌驚駭。)
    (小僧慚沮,不齋而還房。)
    (眾議恐是小?僧道德所致。)
    (寺主遂與寺眾同往禮敬,小?僧惶懼,自言)
因 大:初無道行,不敢濫受大德禮數。
    (逡巡走去。)
因 大:(因問平生作何行業)二十年唯持《金剛經》。
    (眾皆贊歎,謂是金剛護持之力。)
因 大:(便於柱所焚香頂禮,咒云)若是金剛神力,當還此衣。
    (於是隨手而出也。)
    (○陳哲)
    (唐臨安陳哲者,家住餘杭,精一練行,持《金剛經》。)
    (廣德初,武康草賊朱潭寇餘杭。)
    (哲富於財,將搬移產避之。)
    (尋而賊至,哲謂是官軍,問賊今近遠。)
因 大:(群賊大怒曰)何物老狗,敢辱我!
    (爭以劍刺之。)
    (每下一劍,則有五色圓光逕五六尺以蔽哲身。)
    (刺不能中,賊驚歎,謂是聖人。)
    (莫不慚悔,舍之而去。)
    (○僧道憲)
    (唐聖善寺僧道憲,俗姓元氏-元中,住持於江州大雲寺,法侶稱之。)
    (時刺史元某欲谷畫觀世音七鋪,以憲練行,委之勾當。)
    (憲令畫工持齋潔己,諸彩色悉以乳頭香代膠,備極清淨,元深嘉之。)
    (事畢,往預寧斲排,造文殊堂。)
    (排成將還,忽然墮水,江流湍急,同侶求拯無由。)
    (憲墮水之際,便思念觀世音,見水底有異光,久而視之,見所畫七立在左右,
    (謂憲曰)
菩 薩:爾但念南無菩薩。
    (憲行李如晝。)
菩 薩:(猶知在水底,懼未免死,乃思計云)念阿彌陀佛。
    (又念阿彌佛,其七菩薩並未捧足。)
    (將至水上,衣服無所污染,與排相隨,俱行四十餘里。)
    (憲天寶初滅度。)
    (今江州大雲寺七菩薩見在,兼畫落水事云耳。)
    (○成)
    (成者,唐天寶初,為長沙尉。)
    (部送河南橋木,始至揚州,累遭風水,遺失差眾。)
    (揚州所司謂盜賣其木,拷掠行夫。)
    (不勝楚痛,妄雲破用。)
    (揚州轉帖潭府,時班景倩為潭府嚴察之吏也,長沙府別將錢堂楊覲利其使,與
    (景倩左右構成。)
    (景倩使覲來收等,覲至揚州,以小枷枷。)
    (陸路遞行,至寧江。)
    (方入船,乃以連钅巢钅巢枷,附於船梁,四面悉皆釘塞,唯開小孔,出入飯食
    (等。)
    (意若至潭府必死,發揚州,便心念救苦觀世音菩薩。)
    (恒一日一食,或時不食,但飲水清齋。)
    (經十餘日,至滁口。)
    (夕墓之際,念誦懇至,其枷及钅巢,忽然開解。)
    (形體蕭然,無所累著。)
    (伺夜深,舟人盡臥,乃拆所釘,拔除出船背。)
    (至覲房上,呼曰)
菩 薩:楊覲,汝如我何?
    (覲初驚起,問何得至此。)
菩 薩:(曰)當葬江魚腹中,豈與汝輩成功耶!
    (因決意赴水。)
    (初至潭底,須臾遇一浮木,中有豎枝,騎木抱,得至水面。)
    (中夜黑暗,四顧茫然,木既至潭底,又復浮出。)
    (意至心念觀世音,乃漂然忽爾翻轉,隨水中木而行。)
    (知已至岸,使蘆中潛伏。)
    (又江邊多猛獸,往來顧視,亦不相害。)
    (至明,投近村。)
    (村中為裝束,送至滁州。)
    (州官寮歎美,為市驢馬糧食等。)
    (便入京,於御史台申理。)
    (初,楊覲既失,一時潰散。)
    (覲因此亦出家焉。)
    (二)
    (○王琦)
    (唐王琦,太原人也。)
    (居滎陽,自童孺不茹葷血。)
    (大歷初,為衢州司戶。)
    (性好常持誦《觀音經》。)
    (自少及長,數患重病,其於念誦,無不差愈。)
    (念誦之時,必有異類譎詭之狀,來相觸惱,以琦心正不能乾。)
    (初,琦年九歲時,患病五六日,因不能言。)
一 人:(忽聞門外呼名云)我來追汝。
    (因便隨去。)
    (行五十里許。)
    (至一府舍。)
一 人:(舍中官長大驚云)何以誤將此小兒來即宜遣還!
菩 薩:(旁人云)凡召人來,不合放去,當合作使,方可去爾。
一 人:(官云)有狗合死。
    (令琦取狗。)
    (訴幼小不任獨行,官令與使者同去。)
    (中路,使者授一丸與琦,狀如球子,令琦擊狗家門。)
    (狗出,乃以擲之,狗吞丸立死。)
使 者:(官云)使畢可還。
    (後又遇病,忽覺四支內有八十二人,眉眼口鼻,各有所守。)
    (其在臂腳內者,往來攻其血肉,每至腕節之間,必有相衝擊,病悶不可忍。)
    
使 者:(琦問)汝輩欲殺我耶?
一 人:為君理病。何殺之有?
使 者:(琦言)若理病,當致盛饌哺爾。
    (鬼等大喜叫肉中。)
    (翌日,為設食,食畢皆去,所病亦愈。)
    (琦先畜一淨刀子,長尺餘,每念誦即持之。)
    (及患天行,恒置刀牀頭,以自衛護。)
    (後疾甚,暗中乃力起,念觀世音菩薩。)
    (暗忽如晝,見刀刃向上。)
    (有僧來,與琦偶坐,問琦此是何刀,琦云)
菩 薩:是殺魔刀。
    (僧遂奄滅。)
    (俄有鐵錘空中下,擊刀。)
    (累擊二百餘下,錘悉破碎,而刀不損。)
    (又見大鐵鍱水罐,可受二百餘石,覆向下。)
    (有二大人執杵旁。)
菩 薩:(問琦)君識此否?
使 者:(琦答云)不識。
一 人:此鐵鍱獄也。
使 者:(琦云)正要此獄禁魔鬼。
    (言畢並滅。)
    (又見牀舁珍饌,可百牀,從門而出。)
    (又見數百人,皆炫服,列在宅中。)
使 者:(因見其亡父,手持一刀,怒云)無屋處汝。
    (其人一時潰散,頃之疾愈。)
    (乾元中,在江陵,又疾篤,復至心念觀音。)
    (遙見數百鬼,乘船而至。)
    (遠來饑餓,就琦求食。)
    (遂令家人造食施於庭中,群鬼列坐。)
    (琦口中有二鬼躍出,就坐食訖,初云)
家 人:未了。
使 者:(琦云)非要衣耶?
家 人:(鬼言)正爾。
    (乃令家人造紙衣數十對,又為緋綠等衫,庭中焚之。)
    (鬼著而散,疾亦尋愈。)
    (永泰中,又病篤,乃於燈下,澄心誦《多心經》。)
    (忽有一聲如鳥飛,從坐處肉中浸淫向上,因爾口呿不得合。)
    (心念此必有魔相惱,乃益澄定,須臾如故。)
    (復見牀前死屍脹,有蛇大如甕,兼諸鬼,多是先識死人,撩亂爍己。)
    (琦閉目,至心誦經二十四遍,寂然而滅。)
    (至三十九遍,懈而獲寐,翌日復愈。)
    (又其妻李氏,曾遇疾疫癘,琦燈下至心為誦多心經,得四五句。)
    (忽見燈下有三人頭,中間一頭,是李氏近死之婢。)
    (便聞李氏口中作噫聲,因自扶坐。)
    (李瞪目不能言,但以手指東西及上下,狀如見物。)
    (琦令奴以長刀,隨李所指斬之。)
李 氏:(久乃寤)王三郎耶?
    (蓋以弟呼琦。)
李 氏:(琦問所指云何)見窗中一人,鼻長數尺,復見牀前二物,狀如駱駝。又見屋上
    悉張朱簾幕,皆被奴刀斲獲斷破,一時消散。
    (琦卻誦經四十九遍,李氏尋愈也。)
    (○張御史)
    (張某,唐天寶中為御史判官,奉使淮南推覆,將渡淮。)
    (有黃衫人自後奔走來渡,謂有急事,特駐舟,洎至)
乃 謂:附載渡淮耳。
乃 謂:(御船者欲驅擊之,兼責讓)何以欲濟而輒停留判官?
李 氏:(某云)無擊。
乃 謂:(反責所由云)載一百姓渡淮,亦何苦也?
    (親以餘食哺之,其人甚愧恧。)
    (既濟,與某分路,須臾至前驛,已在門所。)
    (某意是囑請,心甚嫌之)
人 謂:吾適渡汝,何為復至可即遽去。
乃 謂:己實非人,欲與判官議事,非左右所聞。
    (因屏左右。)
乃 謂:(云)奉命取君,合淮中溺死。適承一饌,固不忘。已蒙厚恩,只可一日停留耳
    。
    (某求還至舍,有所遺囑。)
乃 謂:(鬼云)一日之外不敢違也。我雖為使,然在地下職類人間裡尹坊胥爾。
乃 謂:(某欲前請救,鬼云)人鬼異路,無宜相逼,恐不免耳。
乃 謂:(某遙拜,鬼云)能一日之內轉千卷《續命經》,當得延壽。
    (言訖,出去。)
人 謂:(至門又回)識《續命經》否?
    (某初未了知。)
人 謂:(鬼云)即人間《金剛經》也。
乃 謂:(某云)今日已晚,何由轉得千卷經?
人 謂:(鬼云)但是人轉則可。
    (某乃大呼傳舍中及他百姓等數十人同轉。)
    (至明日晚,終千遍訖。)
乃 謂:(鬼又至)判官已免,會須暫謁地府。
    (眾人皆見黃衫吏與某相隨出門。)
    (既見王,具言千遍《續命經》足,得延壽命。)
乃 謂:(取檢云)與所誦實同。
人 謂:(因合掌云)若爾,尤當更得十載壽。
    (便放重生。)
人 謂:(至門前,所追吏云)坐追判官遲回,今已遇捶。
    (乃袒示之,願乞少錢。)
人 謂:(某云)我貧士,且在逆旅,多恐不辦。
乃 謂:(鬼云)唯二百千。
人 謂:(某云)若是紙錢,當奉五百貫。
乃 謂:(鬼云)感君厚意,但我德素薄,何由受汝許錢,二百千正可。
人 謂:(某云)今我亦鬼耳,夜還逆旅,未易辦得。
乃 謂:(鬼云)判官但心念令妻子還,我自當得之。
乃 謂:(某遂心念甚至,鬼云)已領訖。
    
    
13**時間: 地點:
乃 謂:(須臾復至)夫人欲與,阿奶不肯。
乃 謂:(又令某心念阿奶,須臾曰)得矣。
    (某因冥然如落深坑,因此遂活。)
乃 謂:(求假還家,具說其事,妻云)是夕夢君已死,求二百千紙錢,欲便市造。阿奶
    故云:『夢中事何足信!』其夕,阿奶又夢。
    (因得十年後卒也。)
    (○李昕)
    (唐李昕者,善持《千手千眼咒》。)
    (有人患瘧鬼,昕乃咒之,其鬼見形)
謂 人:我本欲大困辱君,為懼李十四郎,不敢復往。
    (十四郎,即昕也。)
謂 人:(昕家在東郡,客游河南,其妹染疾死,數日蘇)初被數人領入墳墓間,復有數
    十人,欲相凌辱。其中一人忽云:『此李十四郎妹也,汝輩欲何之今李十四郎已
    還,不久至舍。彼善人也,如聞吾等取其妹,必以神咒相困辱,不如早送還之。
    』
    (乃相與送女至舍。)
    (女活後,昕亦到舍也。)
    (○李洽)
    (山人李洽。)
    (自都入京。)
謂 人:(行至灞上,逢吏持帖)追洽。
    (洽視帖,文字錯亂,不可復識。)
謂 人:(謂吏曰)帖書乃以狼籍。
乃 謂:(吏曰)此是閻羅王帖。
    (洽聞之悲泣,請吏暫還,與家人別。)
    (吏與偕行過市,見諸肆中饋饌,吏視之久,洽問)
家 人:君欲食乎?
乃 謂:然。
    (乃將錢一千,隨其所欲即買。)
    (止得一味。)
    (與吏食畢,甚悅。)
乃 謂:(謂洽曰)今可速寫《金光明經》,或當得免。
    (洽至家寫經畢,別家人,與吏去。)
    (行數十里,至城,壁宇峻嚴。)
    (因問此為何城,吏云)
家 人:安祿山作亂,成司恐賊越逸,故作此城以遏之。
家 人:(又問城主為誰)是鄔元昌。
    (洽素與城主有故,請為通之。)
    (元昌召人,相見悲喜。)
    
    
14**時間: 地點:
    (須臾,有兵馬數十萬至城而過,元昌留洽坐,出門迎候。)
    (乃回,洽問此兵云何)
久 之:閻羅王往西京大安國寺也。
    (既至寺,登百尺高座。)
久 之:(王將簿閱)此人新造金光明經,遂得延算,故未合死。
    (元昌歎羨良久,令人送回,因此得活。)
    (○王乙)
    (王乙者,自少恒持《如意輪咒》-元初,徒侶三人將適北河。)
久 之:(有船夫求載乙等,不甚論錢直)正爾自行,故不計價。
久 之:(乙初不欲去,謂其徒曰)彼賤其價,是誘我也。得非苞藏禍心乎?
乃 謂:(舡人云)所得資者,只以供酒肉之資,但因長者得不滯行李爾。
    (其徒信之,乃渡。)
    (仍市酒共飲,頻舉酒屬乙。)
乃 謂:(乙屢聞空中言)勿飲。
    (心愈驚駭。)
    (因是有所疑,酒雖入口者,亦潛吐出,由是獨得不醉。)
    (洎夜秉燭,其徒悉已大鼾。)
    (乙慮有非道,默坐念咒。)
    (忽見舡人,持一大斧,刀長五六寸,從水倉中入,斷二奴頭,又斬二伴。)
    (次當至乙,乙伏地受死,其燭忽爾遂滅,乙被砍三斧。)
    (背後有門,久已釘塞,忽有二人從門扶乙投水,岸下水深,又投於岸。)
    (血雖被體,而不甚痛。)
乃 謂:(行十餘里,至一草舍,揚聲云)被賊劫。
    (舍中人收乙入房,以為拒閉。)
    (及報縣,吏人引乙至劫所,見岸高數十丈,方知神咒之力。)
乃 謂:(後五六日,汴州獲賊,問所以)燭光忽暗,便失王乙,不知所之。
    (一瘡雖破,而不損骨,尋而平愈如故。)
    (此持《如意輪咒》之功也。)
    (○鉗耳含光)
    (竺山縣丞鉗耳含光者,其妻陸氏,死經半歲。)
    (含光秩滿,從家居竺山寺。)
    (有大墩,暇日登望,忽於墩側見陸氏。)
    (相見悲喜,問其死事,便爾北望,見一大城)
含 光:所居在此。
    (邀含光同去。)
    (入城,城中屋宇壯麗,與人間不殊。)
    (傍有一院,院內西行,有房數十間,陸氏處第三房。)
    (夫婦之情,不異平素,衣玩服具亦爾。)
    (日暮,謂含光曰)
久 之:地府嚴切,君宜且還,後日可領兒子等來,欲有所囑。明日不煩來也。
    (及翌日,含光又往。)
    (陸氏見之,驚愕曰)
含 光:戒卿勿來,何得復至?
    (頃之,有緋衣吏,侍從數十人,來入院。)
    (陸氏令含光入牀下,垂氈至地以障之,戒使勿視,恐主客有犯。)
    (俄聞外呼陸四娘,陸氏走出。)
    (含光初甚怖懼,後稍竊視,院中都有二十八婦人,緋衣各令解髻,兩兩結,投
    (釜中。)
    (冤楚之聲,聞乎數裡,火滅乃去。)
    (陸氏逕走入房,含光見人,接手牀上,良久悶絕。)
含 光:(既寤)平生齋菜,誦經念佛,何以更受此苦?
久 之:昔欲終時,有僧見詣,令寫《金光明經》,當時許之。病亟草草,遂忘遺囑,坐
    是受妄語報,罹此酷罰。所欲見兒子者,正為造《金光明經》,今君已見,無煩
    兒子也。
    (含光還家,乃具向諸子說其事,悲泣終夕。)
    (及明往視,已不復見,但荒草耳。)
    (遂貨家產,得五百千。)
    (刺史已下,各有資助,滿二千貫文。)
    (乃令長子載往五台寫經。)
    (至山中,遍歷諸台,未有定居。)
    (尋而又上台,山路之半,遇一老僧)
謂 之:寫經救母,何爾遲回!留錢於台,宜速還寫《金剛經》也。
    (言訖不見。)
    (其子知是文殊菩薩,留錢而還。)
    (乃至舍寫經畢,上墩,又見地獄,因爾直入。)
    (遇閉門,乃扣之,門內問)
菩 薩:是誰?
謂 之:(鉗耳贊府即云)是我。
久 之:(有婦人出)貴閤令相謝,寫經之力,已得托生人間,千萬珍重。
含 光:(乃問)夫人何故居此?
乃 謂:罪狀頗同,故復在此爾。
    (○席豫)
    (唐開元初,席豫以監察御史按覆河西。)
    (去河西兩驛,下食,求羊肝不得,撻主驛吏。)
    (外白肝至,見肝在盤中遙動不息,豫顰蹙良久,令持去,乃取一絹,為羊鑄佛
    (。)
乃 謂:(半日許,豫暴卒,隨吏見王,王曰)殺生有道,何故生取其肝,獨能忍乎?
含 光:(豫云)初雖求肝,肝至見動,實不敢食。
    (言訖,見一小佛從雲飛下,王起頂禮。)
含 光:(佛言)如豫所陳。
王 謂:(羊曰)他不食汝肝,今欲如何?
    (尋放豫還也。)
    (○蘇頲)
王 謂:(唐尚書蘇頲,少時有人相之)當至尚書,位終二品。
    (後至尚書三品。)
王 謂:(病亟,呼巫覡視之,巫云)公命盡,不可復起。
王 謂:(頲因復論相者之言,巫云)公初實然,由作桂府時殺二人,今此二人地下訴公
    ,所司減二年壽,以此不至二品。
    (頲夙蒞桂州,有二吏訴縣令,頲為令殺吏。)
    (乃嗟歎久之而死。)
    (○張縱)
    (唐泉州晉江縣尉張縱者,好啖。)
    (忽被病死,心上猶暖。)
王 謂:(後七日蘇,雲初有黃衫吏告云)王追。
    (縱隨行,尋見王。)
王 謂:(王問使)我追張縱,何故將張縱來,宜速遣去。
含 光:(旁有一吏白王曰)此人好啖膾,暫可罰為魚。
含 光:(王令縱去作魚)當還本身。
    (便被所白之吏引至河邊,推縱入水,化成小魚,長一寸許。)
    (日夕增長,至七日,長二尺餘。)
    (忽見罟師至河所下網,意中甚懼,不覺已入網中,為罟師所得,置之船中草下
    (。)
    
    
15**時間: 地點:
    (須臾,聞晉江王丞使人求魚為,罟師初以小魚與之,還被杖。)
    (復至網所搜索,乃於草下得鯉,持還王家至前堂,見丞夫人對鏡理妝,偏袒一
    (膊。)
    (至廚中,被膾人將刀削麟,初不覺痛,但覺鐵冷泓然。)
    (尋被剪頭,本身遂活。)
    (時殿下侍御史李萼左遷晉江尉,正在王家餐,聞縱活,遽往視之。)
含 光:(既入,縱迎接其手,謂萼曰)餐膾飽耶?
    (萼因問何以得知,縱具言始末,方知所餐之鱗,是縱本身焉。)
    (○杜暹)
    (杜暹幼時,曾自蒲津濟河,河流湍急。)
    (時入舟者眾,舟人已解纜,岸上有一呼)
老 人:杜秀才可下。
    (其言極苦。)
    (暹不得已往見,與語久之。)
    (船人待暹不至,棄補於岸,便發。)
    (暹與老人交言未盡,顧視船去,意甚恨恨。)
    (是日風急浪粗,忽見水中有數十手攀船沒,徒侶皆死,唯暹獲存。)
老 人:(謂暹曰)子卿業貴極,故來相救。
    (言終不見。)
    (暹後累遷至公卿。)
    (○皇甫氏)
    (唐僕射裴遵慶,母皇甫氏,少時常持經,經函中有小?珊瑚樹。)
    (異時,忽有小龍骨一具立於樹側,時人以為裴氏休祥。)
    (上元中,遵慶遂居宰輔云爾。)
    (○句容佐史)
    (句容縣佐史能啖至數十斤,恒食不飽。)
    (縣令聞其善啖,乃出百斤。)
    (史快食至盡,因覺氣悶,久之,吐出一物,狀如麻鞋底。)
    (縣令命洗出,安所,悉成水。)
    (累問醫人術士,莫能名之。)
    (令小吏持往楊州賣之,冀有識者。)
久 之:(誡之)若有買者,但高舉其價,看至幾錢。
    (其人至楊州,四五日,有胡求買,初起一千,累增其價,至三百貫文。)
    (胡輒還之,初無酬酢,胡曰)
人 謂:是句容縣令家物,君必買之,當相隨去。
    (胡因隨至句容。)
人 謂:(縣令問此是何物,胡云)此是銷魚之精,亦能銷人腹中塊病。人有患者,以一
    片如指端,繩係之置病所,其塊即銷。我本國太子少患此病,父求愈病者,賞之
    千金。君若見賣,當獲大利。
    (令竟賣半與之。)
    (○武勝之)
    (唐開元末,太原武勝之為宣州司士,知靜江事。)
    (忽於灘中見雷公踐微雲逐小黃蛇,盤繞灘上。)
    (靜江夫戲投以石,中蛇,鏗然作金聲,雷公乃飛去。)
    (使人往視,得一銅劍,上有篆「許旌陽斬蛟第三劍」云。)
    (○破山劍)
    (近世有士人耕地得劍,磨洗詣市。)
    (有胡人求買,初還一千,累上至百貫,士人不可。)
    (胡隨至其家,愛玩不捨,遂至百萬。)
    (已克,明日持直取劍。)
    (會夜佳月,與其妻持劍共視,笑云)
士 人:此亦何堪,至是貴價!
    (庭中有搗帛石,以劍指之,石即中斷。)
士 人:(及明,胡載錢至,取劍視之,歎曰)劍光已盡,何得如此?
    (不復買。)
    (詰之,胡曰)
士 人:此是破山劍,唯可一用,吾欲持之以破寶山。今光芒頓盡,疑有所觸。
    (士人夫妻悔恨,向胡說其事,胡以十千買之而去。)
    (○顧琮)
    (顧琮為補闕,嘗有罪係詔獄,當伏法。)
    (琮一夕憂愁,坐而假寐,忽夢見其母下體。)
    (琮愈懼,形於顏色。)
    (流輩問,琮以夢告之,自謂不祥之甚也。)
士 人:(時有善解者賀曰)子其免乎!
士 人:(問何以知之)太夫人下體,是足下生路也。重見生路,何吉如之!吾是以賀也
    。
    
    
16**時間: 地點:
    (明日,門下侍郎薛稷奏刑失人,竟得免。)
    (琮後至宰相。)
    (○玄宗)
    (玄宗嘗夢落殿,有孝子扶上。)
    (日以問高力士,力士云)
人 謂:孝子素衣,此是韋見素耳。
    (帝深然之。)
    (數日,自吏部侍郎拜相。)
    (○呂諲)
    (呂諲嘗晝夢地府所追,隨見判官。)
判 官:此人勛業甚高,當不為用。
人 謂:(諲便仰白)母老子幼,家無所主。
    (控告甚切。)
    (令將過王,尋聞左右白王)
判 官:此人已得一替。
判 官:(問替為誰)是蒯適。
王 謂:蒯適名士,職當其任。
    (遂放諲。)
    (諲時與妻兄顧況同宿,既覺,為況說之。)
    (後數十日,而適攝吳縣丞,甚無恙。)
    (而況數玩諲,以為歡笑。)
    (適月餘罷職,修第於吳之積善裡。)
王 謂:(忽有走卒衝入,謁云)丁侍御傳語,令參三郎。
判 官:(適云)初不聞有丁侍御,為誰?
王 謂:(卒曰)是仙芝。
判 官:(適曰)仙芝卒於餘杭,何名侍御?
王 謂:(卒曰)地下侍御耳。
王 謂:(適惡之)地下侍御,何意傳語生人。
判 官:(卒曰)兼令相追,不獨傳語。名籍已定,難可改移。
    (適求其白丁侍御,己未合死,乞為求代。)
判 官:(卒去復來)侍御不許,催令促裝。
    (因中疾,數日而死。)
    (○楚)
    (著作佐郎楚,大歷中,疫癘篤重,四十日低迷不知人。)
    (後一日,忽夢黃衣女道士至所)
謂 之:汝有官祿,初未合死。
判 官:(因呼)范政,將藥來。
    (忽見小兒持琉璃瓶,大角碗寫藥,飲皆便愈。)
    (及明,許叔冀令送藥來。)
    (疾久困,初不開目,見小兒及碗藥皆昨夜所見,因呼小兒為「范政」,問之信
    (然。)
    (其疾遂愈。)
    (○薛義)
    (秘省校書河東薛義,其妹夫崔秘者,為桐廬尉。)
    (義與叔母韋氏為客,在秘家。)
    (久之,遇痁疾,數月綿輟,幾死。)
    (韋氏深憂,夜夢神人,白衣冠袷單衣,韋氏因合掌致敬,求理義病。)
久 之:(神人曰)此久不治,便成勃瘧,則不可治矣。
    (因以二符兼咒授韋氏。)
久 之:(咒曰)勃瘧勃瘧,四山之神,使我來縛。六丁使者,五道將軍,收汝精氣,攝
    汝神鬼。速去速去,免逢此人。急急如律令。
    (但疾發,即誦之,及持符,其疾便愈。)
久 之:(是時,韋氏少女年七歲,亦患痁疾,旁見一物,狀如黑犬而蠔毛,神云)此正
    病汝者,可急擒殺之,汝疾必愈。不爾,汝家二小婢,亦當患瘧。
    (韋氏夢中殺犬。)
    (及覺,傳咒於義,義至心持之,疾遂愈。)
    (韋氏女子亦愈,皆如其言也。)
    (○召皎)
    (安祿山以討君側為名,歸罪楊氏,表陳其惡,乃牒東京送表。)
    (議者以其辭不利楊氏,難於傳送,又恐他日祿山見殛,及使大理主簿召皎送表
    (至京。)
    (玄宗覽之不悅,但傳詔言)
判 官:皎還。
判 官:(皎出中書,見國忠)送胡之表,無乃勞耶賴其不相罪狀,忽有惡言,亦當送之
    乎?
    (呵使速去。)
    (皎還至戲口驛,意甚忙忙,坐廳上繩牀,恍然如夢。)
    (忽覺繩牀去地數丈,仰視,見一人介冑中立,呵叱左右二十餘人令撲己。)
    (雖被拖拽,廳上復有短帽紫衣,來云)
一 人:此非蔣清,無宜殺也。
    (遂見釋放。)
    (皎數日還至洛。)
    (逆徒尋而亦至,皎與流輩數人守扃待命,悉被收縛。)
    (皎長大,有容止,而立居行首,往見賊將田乾貞。)
    (乾貞介冑而立,即前牀間所夢者也。)
一 人:(逆呵呼皎云)何物小人,敢抗王師!
    (命左右僕殺。)
一 人:(手力始至,嚴莊遽從廳下曰)此非蔣清,無宜加罪。
一 人:(乾貞方問其姓)姓召。
    (因而見釋。)
    (次至蔣,遂遇害也。)
    (○李捎雲)
    (隴西李捎雲,范陽盧若虛女婿也。)
    (性誕率輕肆,好縱酒聚飲。)
    (其妻一夜夢捕捎雲等輩十數人,雜以娼妓,悉被發肉袒,以長索係之,連驅而
    (去,號泣顧其妻別。)
    (驚覺,淚沾枕席,因為說之。)
    (而捎雲亦夢之,正相符會。)
    (因大畏惡,遂充斷葷血,持《金剛經》,數請僧齋,三年無他。)
    (後以夢滋不驗,稍自縱怠。)
    (因會中友人逼以酒炙,捎雲素無檢,遂縱酒肉如初。)
    (明年上巳,與李蒙、裴士南、梁褒等十餘人,泛舟曲江中,盛選長安名倡,大
    (縱歌妓。)
    (酒正酣,舟覆,盡皆溺死。)
    (○李叔霄)
    (監察御史李叔霽者,與兄仲去俱進士擢第,有名當代。)
    (大歷初,叔霽卒。)
    (經歲餘,其妹夫與仲雲同寢,忽夢叔霽,查見依依然。)
一 人:(語及仲雲,音容慘愴)幽明理絕,歡會無由,正當百年之後,方得聚耳。我有
    一詩,可為誦呈大兄。
判 官:(詩云)忽作無期別,沉冥恨有餘。長安雖不遠,無信可傳書。
    (後數年,仲雲亦卒。)
    (○盧彥緒)
    (許州司倉盧彥緒所居圂,夏雨暴至,水滿其中,須臾漏盡。)
    (彥緒使人觀之,見其下有古壙,中是瓦棺。)
    (有婦人,年二十餘,潔白凝淨,指爪長五六寸,頭插金釵十餘只。)
婦 人:(銘志云)是秦時人,千載後當為盧彥緒開,運數然也。閉之吉,啟之凶。
    (又有寶鏡一枚,背是金花,持以照日,花如金輪。)
    (彥緒取釵鏡等數十物,乃閉之。)
婦 人:(夕夢)何以取吾玩具?
    (有怒色。)
    (經一年而彥緒卒。)
    (○豆盧榮)
    (上元初,豆盧榮為溫州別駕,卒。)
    (榮之妻即金河公主女也。)
    (公主嘗下嫁辟葉,辟葉內屬,其王卒,公主歸來。)
    (榮出佐溫州,公主隨在州數年。)
    (寶應初,臨海山賊袁晁攻下台州,公主女夜夢一人,被發流血)
謂 之:溫州將亂,宜速去之。不然,必將受禍。
    (及覺,說其事。)
公 主:夢想顛倒,復何足信!
    
    
17**時間: 地點:
    (須臾而寢,女又夢見榮)
謂 之:知被發者,即是丈人,今為陰將。浙東將敗,欲使妻子去耳。宜遵承之,無徒戀
    財物。
    (女又白公主說之。)
    (時江東米貴,唯溫州米賤,公主令人置吳綾數千匹,故戀而不去。)
    (日,女夢其父云)
公 主:浙東州,袁晁所陷,汝母不早去,必罹艱辛。
    (言之且泣。)
    (公主乃移居栝州。)
    (栝州陷,輕身走出,竟如夢中所言也。)
    (○扶溝令)
    (扶溝令某霽者,失其姓,以大歷二年卒。)
公 主:(經半歲,其妻夢與霽遇,問其地下罪福,霽曰)吾生為進士,陷於輕薄,或毀
    詞賦,或詆呵人物,今被地下所由每日送兩蛇及三蜈蚣,出入七竊,受諸痛苦,
    不可堪忍。法當三百六十日受此罪,罪畢,方得托生。近以他事,為閻羅王所剝
    ,舊褌狼藉,為人所笑。可作一褌與我。
婦 人:無物可作。
公 主:(霽曰)前者萬年尉蓋又玄將二絹來,何得雲無?
    (兼求鑄像寫《法華經》,婦並許之,然後方去爾。)
    (○王方平)
    (太原王方平,性至孝。)
    (其父有疾危篤,方平侍奉藥餌,不解帶者逾月。)
    (其後侍疾疲極,偶於父牀邊坐睡,夢二鬼相語,欲入其父腹中。)
一 鬼:若何為入?
一 鬼:待食漿水粥,可隨粥而入。
    (既約,方平驚覺,作穿碗,以指承之,置小瓶於其下。)
    (候父啜,乃去承指。)
    (粥入瓶中,以物蓋上,於釜中煮之百沸-視,乃滿瓶是肉。)
    (父因疾愈,議者以為純孝所致也。)
    (○閻陟)
    (閻陟幼時,父任密州長史,陟隨父在任。)
    (嘗晝寢,忽夢見一女子,年十五六,容色妍麗,來與己會。)
    (如果者數月,寢輒夢之。)
一 鬼:(後一日,夢女來別,音容淒斷)己是前長史女,死殯在城東南角。明公不以幽
    滯卑微,用薦枕席。我兄明日來迎己喪,終天永別,豈不恨恨。今有錢百千相贈
    ,以伸允眷。
    (言訖,令婢送錢於寢牀下,乃去。)
    (陟覺,視牀下,果有百千紙錢也。)
    (○李進士)
    (有進士姓李,忘記名。)
    (嘗夢見數人來追,去至一城。)
    (入門有廳,室宇宏壯。)
    (初不見人,李逕升堂,側坐牀角。)
    (忽有持杖擊己,罵云)
一 人:何物新鬼,敢坐王牀!
    (李逕走出。)
一 人:(頃之,門內傳聲)王出。
    (因見紫衣人升坐。)
    (所由引領入,王問其何故盜妹夫錢,初不之悟)
王 謂:汝與他賣馬,合得二十七千,汝須更取三十千,此非盜耶!
    
    
18**時間: 地點:
王 謂:(須臾,見緋衣人至,為李陳謝)此人尚有命,未合即留住,但令送錢還耳。
    (王限十五日,計會不了,當更追對。)
    (李既覺,為夢是誕事,理不足信。)
    (後十餘日,有磨鏡人至其家,自行善占。)
    (家人使占,有驗,競以白李。)
家 人:(李親至其所)何物小人,誑惑諸下!
磨 鏡:(者怒云)賣馬竊資,王令計會。今限欲滿,不還一錢,王即追君,君何敢罵國
    士也!
    (李驚怪是夢中事,因拜謝之。)
磨 鏡:(問何由知此)昨朱衣相救者,是君曾祖■君更被追,所以令我相報。
李 氏:妹夫已死,錢無還所。
磨 鏡:但施貧丐,及散諸寺,云為亡妹夫施,則可矣。
    (如言散錢,亦不追也。)
    (○李播)
    (高宗將封東嶽,而天久霖雨,帝疑之,使問華山道士李播,為奏玉京天帝。)
    
    (播,淳風之父也。)
    (因遣僕射劉仁軌至華山,問播封禪事。)
磨 鏡:(播云)待問泰山府君。
    (遂令呼之。)
    (良久,府君至,拜謁庭下,禮甚恭。)
府 君:(播云)唐皇帝欲封禪,如何?
府 君:合封。後六十年,又合一封。
    (播揖之而去。)
    (時仁軌在播側立,見府君,屢顧之。)
府 君:(播又呼回曰)此是唐宰相,不識府君,無宜見怪。
府 君:(既出,謂仁軌曰)府君薄怪相公不拜,令左右彔此人名,恐累盛德,所以呼回
    處分耳。
    (仁軌惶汗久之。)
久 之:(播曰)處分了,當無苦也。
    (其後,帝遂封禪。)
    (三)
    (○狄仁杰)
    (高宗時,狄仁杰為監察御史,江嶺神祠,焚燒略盡。)
    (至端州,有蠻神,仁杰欲燒之,使人入廟者立死。)
    (仁杰募焚之者,賞錢百千。)
仁 杰:(時有二人出應募)往復何用?
家 人:願得敕牒。
    (仁杰以牒與之。)
    (其人持往,至廟,便雲有敕。)
    (因開牒以入,宣之,神不復動,遂焚毀之。)
    (其後還至汴州,遇見鬼者曰)
仁 杰:侍御後有一蠻神,雲被焚舍,常欲報復。
仁 杰:事竟如何?
家 人:(見鬼者云)侍御方須台輔,還有鬼神二十餘人隨從,彼亦何所能為!
    (久之,其神還嶺南矣。)
    (○王萬徹)
    (武太後墓年,宮人多死,一月之間,已數百人。)
    (太後乃召役鬼者王萬徹,使視官中。)
太 後:(徹奏曰)天皇以陛下久臨萬國,神靈不樂,以致是也。
太 後:可奈何?
家 人:(徹曰)臣能禳之。
    (乃施席於殿前,持刀噀水,四向而咒。)
家 人:(有頃曰)皇帝至。
太 後:(徹乃廷詰帝曰)天道有去就,時運有廢興。昔皇帝佐陛下,母臨四海,大弘姜
    、文母之化,遂見推戴,萬國歸心。此天意,非人事也。陛下聖靈在天,幽明理
    隔,何至不識機會,損害生人,若此之酷哉!
謂 之:(帝乃空中)殆非我意,此王皇后訴冤得申耳。何止後宮,將不利於汝君。
    (太後及左右了了聞之,太後默然改容,乃命撤席。)
    (明年而五王援立中宗,遷太後於上陽宮,以幽崩。)
    (○趙州參軍妻)
    (趙州盧參軍,新婚之任,其妻甚美。)
    (數年,罷官還都。)
    (五月五日,妻欲之市求續命物,上於舅姑。)
    (車已臨門,忽暴心痛,食頃而卒。)
謂 之:(盧生號哭畢,往見正諫大夫明崇儼,扣門甚急,宗儼驚曰)此端竿日,款關而
    厲,是必有急。
    (遂趨而出。)
    (盧氏再拜,具告其事。)
謂 之:(明云)此泰山三郎所為。
謂 之:(遂書三符以授盧)還家可速燒第一符,如人行十里,不活,更燒其次。若又不
    活,更燒第三符,橫死必當復生,不來真死矣。
    (盧還,如言累燒三符,其妻遂活,頃之能言。)
謂 之:(初云)被車載至泰山頂,別有宮室,見一年少,雲是三郎。令侍婢十餘人擁入
    別室,侍妝梳。三郎在堂前,與他少年雙陸,候妝梳畢,方擬宴會。婢等令速妝
    ,己緣眷戀故人,尚且悲淚。有頃,聞人款門云:『是上利功曹。適奉都使處分
    ,令問三郎,何以取盧家婦宜即遣還。』
太 後:(三郎怒云)自取他人之妻,預都使何事!
    (呵功曹令去。)
    (相與往復,其辭甚惡。)
    
    
19**時間: 地點:
太 後:(須臾,又聞款門云)是直符使者。都使令取盧家婦人。
    (對局勸之,不聽。)
太 後:(對局曰)非獨累君,當禍及我。
    (又不聽。)
    (尋有疾風,吹黑雲從崖頂來。)
太 後:(二使唱言)太一直符,今且至矣。
    (三郎有懼色。)
    (風忽卷宅,高百餘丈放之。)
    (人物糜碎,唯盧氏獲存。)
    (三使送還,至堂上,見身臥牀上,意甚淒恨。)
    (被推入形,遂活。)
    (○河東縣尉妻)
    (景雲中,河東南縣尉李某,妻王氏,有美色,著稱三輔。)
    (李朝趨府未歸,王妝梳向畢,焚香閒坐。)
    (忽見黃門數人,御犢車自雲中下至堂所。)
太 後:(王氏驚問所以)華山府君,使來奉迎。
    (辭不獲放。)
太 後:(倉卒欲去,謂家人曰)恨不得見李少府別。
    (揮淚而行,死於階側。)
    (俄而彩雲捧車浮空,冉冉遂滅。)
    (李自州還,既不見妻,撫屍號慟,絕而復甦者數四。)
    (少傾,有人詣門,自言能活夫人。)
    (李罄折拜謁,求見衛護。)
    (其人坐牀上,覓朱書符,朱未至,因書墨符飛之。)
    
    
20**時間: 地點:
    (須臾未至,又飛一符。)
太 後:(笑謂李曰)無苦,尋當得活。
    (有頃而王氏蘇。)
    (李拜謝數十,竭力贈遺。)
太 後:(人大笑曰)救災恤患,焉用物乎?
    (遂出門不見。)
太 後:(王氏既悟)初至華山,見王,王甚悅。列供帳於山椒,與其徒數人歡飲,宴樂
    畢,方申繾綣。適爾杯酌,忽見一人乘黑雲至,云:『太一令喚王夫人。』神猶
    從容,請俟畢會。尋又一人乘赤雲,大怒曰:『太一問華山何以輒取?生人婦不
    速送還,當有深譴!』神大惶懼,便令送至家。
    (○三衛)
    (開元初,有三衛自京還青州。)
太 後:(至華岳廟前,見青衣婢,衣服故惡,來白云)娘子欲見。
    (因引前行。)
    (遇見一年十六七,容色慘悴)
婦 人:己非人,華岳第三新婦,夫婿極惡。家在北海,三年無書信,以此尤為岳子所薄
    。聞君遠還,欲以尺書仰累,若能為達,家君當有厚報。
    (遂以書付之。)
其 人:(亦信士也)北海於何所送之?
婦 人:海池上第二樹,但扣之,當有應者。
    (言訖訣去。)
    (及至北海,如言送書■樹畢,忽見朱門在樹下,有人從門中受事。)
    (人以書付之,入。)
婦 人:(頃之,出云)大王請客人。
    (隨行百餘步,後入一門,有朱衣人,長丈餘,左右侍女數千百人。)
    (坐畢,乃曰)
朱 衣:三年不得女書。
朱 衣:(讀書大怒)奴輩敢爾。
    (乃傳教召左右虞候。)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