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一 至 第二〇七

201**時間: 地點:
    (話說唐半偈師徒四人並龍馬五眾,自到靈山見了如來,得了真解,便都身體輕
    (鬆,一霎時駕雲而起,大家歡歡喜喜,保護著真解竟往東來。)
    (豬一戒見游行無礙,十分快活,笑著說道)
豬一戒:師父,前日在雲渡山說要步步實地,怎今日也走到空裏來?
小行者:賢弟,你已承佛誨,怎還說此呆話?前未成佛,步步實地還慮空虛;今已成佛,
    游行空中盡皆實地。
豬一戒:(豬一戒方醒悟道)有理,有理!
    
    
202**時間: 地點:
    (自此歸並一心,不生亂念,竟回東土不題。)
    
    
203**時間: 地點:
    (卻說唐憲宗,自元和十四年唐玄奘佛師顯聖封經,特遣大顛詣西天求解後,生
    (有和尚雖承恩寵,然無經可講,也覺漸漸淡了,各寺院的佛事也漸漸滅了,四
    (方的施捨也漸漸少了。)
    (生有法師原是個熱鬧中人,一旦冷落,滿心只懷恨大顛,又恐怕他求解成功,
    (朝廷寵幸,欲要痛加毀謗,又因憲宗親見封經顯靈,浮言不入,熬煎了幾時就
    (抑鬱死了。)
    (憲宗皇帝既沒了生有,又望大顛不來,無人議論佛法,就被一個方士叫做柳泌
    (誘哄他好仙,一旦服了金丹,忽然暴崩在中和殿上。)
    (穆宗嗣位,改元長慶,將這方士柳泌杖了四十處死。)
    
    
204**時間: 地點:
    (自此之後,佛法與方士互為煽惑不題。)
    
    
205**時間: 地點:
    (卻說唐半偈師徒四眾,雲行快,不數日便到了長安大國,不敢露出真相,仍照
    (舊叫龍馬馱解,沙彌挑擔,自領著小行者、豬一戒同步入長安城來。)
    (行到熱鬧之處,有人看見小行者尖嘴縮腮象個猴子,豬一戒長嘴大耳是個豬形
    (,沙彌的臉晦晦氣氣,都驚異道)
小行者:哪裏來了這三個怪物?
    (都打團團圍上來趕著看。)
    (豬一戒見人多不好走,便伸出長嘴,將兩只蒲扇耳朵一頓搖,嚇得那些人跌跌
    (倒倒,唐半偈恐怕惹事,只叫斯文些。)
    (一霎時,遍城亂傳,也有說妖怪的,也有說番僧的,也有說外國進貢的。)
有幾個:(有幾個認得的方說道)這是那年求解的師父回來了。
    (不一時,走到朝門,正值早朝未散,唐半偈只認做還是昔年光景,有人認得,
    (奏一聲便可直入九重;不意纔到朝門,早有多官攔住。)
    (唐半偈再細細訪問,方知憲宗皇帝已于元和十五年晏駕,今日乃是他長子穆宗
    (皇帝在位,已是長慶四年。)
    (唐半偈聞知,不勝感嘆,只得將昔年奉旨求解情由細細對傳宣使者說知,求他
    (轉奏。)
    (使者不敢怠慢,即時啟奏道)
只 得:朝門外有一個僧人,帶著三個奇形異貌的徒弟,稱是奉旨求解回來,要面聖繳旨
    。
    (穆宗天子聞奏,遂問宰臣道)
穆 宗:此事有無?
只 得:(宰臣回奏道)聞昔年唐玄奘佛師顯聖封經時,先帝曾遣僧求解,但未聞有奇異
    徒弟,乞陛下召見,即知端的。
    (穆宗聞奏,即降旨召見。)
    (唐半偈承旨,即帶著三個徒弟捧著真解,同進朝門。)
    (到了殿前,叫三人站在玉階之旁,自卻走到丹墀中,山呼萬歲畢,一面將昔年
    (所領通關文牒雙手獻上)
唐半偈:臣僧大顛,于元和十四年奉先帝憲宗欽差,往西域天竺國大雷音寺見我佛如來,
    拜求真解。幸蒙世尊慈意,不滅善緣,允從先帝之請,慨頒真解,以解真經。今
    因至闕下,理合奏聞。現有向日通關文牒,伏乞照驗定奪。
    (近侍接了,放在龍案之上,穆宗細細展看,見上面情由與來僧口奏相同,滿心
    (歡喜道)
滿 心:你去了幾時?歷了多少程途?今日求了多少真解回來?
唐半偈:臣僧去時是先帝元和十四年,今日歸來是陛下長慶四年,共計有五個年頭;自大
    唐長安至靈山佛地,共計有十萬八千里路;求來真解共三十五部,配合真經,但
    有真經即有真解,現在玉階,候呈御覽。
    (穆宗傳旨取看,唐半偈忙在豬一戒、沙彌手中親自捧近龍案,近侍接了上去。
    ()
    (穆宗御手打開,一卷一卷觀看,見那諸解都是金鑲玉裹,異錦裝成,內中皆龍
    (文梵字,雲漢之章。)
    (聖情大悅,即召唐半偈上殿,賜坐,賜茶,細細訪問,一路上是何來去?靈山
    (是何風景?如來是何行藏?唐半偈就將一路收了三個徒弟,如何降妖,如何伏
    (怪,如何見世尊,如何付真解,一一細陳。)
    (喜得個穆宗皇帝手舞足蹈,幾忘了天子之尊。)
    (即召小行者、豬一戒、沙彌當面,見果是奇形異貌,點頭)
點 頭:若不具此法身,如何得能降妖伏怪!
唐半偈:這真解果是如來所造麼?
唐半偈:言言微妙,非出佛口,誰能闡發?
穆 宗:既屬真詮,理當造樓珍供,今且敕洪福寺暫貯。
    (即召洪福寺住持僧請去。)
    (原來這洪福寺住持叫做不空,就是生有和尚徒弟,知道師父懷恨大顛抑鬱而死
    (,今見大顛求了解來,朝廷恩禮,心下嫉妒。)
    (因穆宗命他請解收貯,就乘間獻讒道)
穆 宗:昔年先帝差大顛到西天求解,原為要解真經,但思真經既講錯,為我佛封了,我
    佛又安肯將真解流傳?若說此解的係傳來,真經既封而不講,要此真解何用?此
    中恐有奸人偽造,伏乞陛下查究。
    (穆宗聽了,便沉吟不語,眼看唐半偈。)
唐半偈:陛下不必沉吟,此事臣僧曾啟請如來,已蒙如來金旨,敕臣僧揭去封皮,開經重
    講。
    (穆宗聽了,便回嗔作喜道)
穆 宗:果有此事麼?
唐半偈:臣僧焉敢假佛誑君?
穆 宗:顛師既奉佛旨,不知幾時可以開經?
唐半偈:開經日期,當聽聖恩選擇,臣僧焉敢擅主!但開經之日須令各寺仍置一臺,以使
    好揭封皮。
穆 宗:(穆宗大喜道)既是如此,天下望講經久矣!不可再遲。
    (即命欽天盟選擇了二月初八日上吉之期,仍命各寺置講經臺,以便好開。)
    (不空聽見說開經,便不敢再奏,即承旨將真解情到寺中暫貯。)
    (穆宗打發完了,方降旨顛師師徒四人著光祿寺賜齋,候開經日另加升賞。)
    (唐半偈吃了齋,謝恩辭出,依舊回到半偈庵來。)
    (懶雲和尚迎著,敘說前情,不勝歡喜,閑話中說到封經不講,便教邪魔也掃除
    (了一半。)
懶 雲:老師不知,一向經雖不講,至長慶三年,忽來了一個胡僧,生得渾身墨黑,自稱
    為烏漆禪師。知道封了經講不得,就另立一個教叫做宗門,與人談佛,只吐一言
    半語,要人參對。有人參對了,投著機便以為是,合不著意便以為非。今日東三
    ,明日西四,糊糊涂涂,到底不知參對了些什麼!爭奈東土的愚夫愚婦偏喜在他
    烏漆桶子裏討生活,他宗門一教又沸沸揚揚興于天下。
    (唐半偈聽了,又蹙著雙眉道)
唐半偈:何東土之不幸也!
懶 雲:(便問)這個烏漆禪師如今住在哪裏?待我去與他辨明大道,免他遺害。
懶 雲:他住無定處,大半在貴官長者之家,哪裏去尋?
唐半偈:縱尋不著,也可表我正道之心。
懶 雲:這也說得是。
    (次日,便向各寺各院去尋訪。)
    (原來那烏漆禪師已知唐半偈是個正人,不敢相見,故意東西遁去。)
    (唐半偈尋了數日不見,就將如來賜的木棒交付與懶雲,叫他留鎮在半偈庵中,
    (倘宗教盛行,流入野狐,可將此木棒鎮之。)
    (又聞得韓昌黎已升了侍郎,因王庭湊圍了深州,奉旨解圍,已不在京了。)
    (倏忽之間,已是二月初八日開經之期,那不空和尚見唐半偈許了開經,心下終
    (有些疑惑,暗暗與心腹商議道)
心 下:經封久矣,粘做一團,他一個凡僧怎能揭開?莫非是唐半偈的詐言?
懶 雲:(心腹道)若是詐言,到臨期揭不開,定然要走。我們須多埋伏些人,留心防范
    ,待他走時捉住了,以正其誑君之罪,便可與老師父報仇。
    (不空大喜。)
    (到了二月初八這日,已在大殿前搭起一座十餘丈的高臺,將揭不開的經文並求
    (來的真解,盡皆供在上面;又傳城裏城外各寺院,俱是如此。)
    (當日長安城中已傳遍洪福寺奉佛旨開經,都鬧轟轟來看,真是人山人海。)
    (不一時,天子御駕帶領著文武百官親幸寺中,坐在大殿之上。)
    (唐半偈忙上殿朝見。)
穆 宗:這三藏經文錮成一片,雖說佛封,又不見封識,不知聖僧怎生樣揭開?
唐半偈:佛法不可等閑思議,到開時自有神通。
    (穆宗聽了,欣然就令闔寺僧人鳴鐘擊鼓,請唐半偈上臺。)
    (唐半偈謝了聖恩,就命小行者、豬一戒、沙彌三人在臺下侍立,自身卻現一道
    (霞光飛坐于高臺之上,臺下觀看的人都歡喜贊嘆。)
    (只見唐半偈在臺上先將封錮經文捧在手中,向西默默祝贊了一回,然後放在經
    (桌上,高聲宣揚道)
唐半偈:我佛如來自無始以來,憫念南瞻部洲人心貪詐,是個口舌凶場,是非苦海,萬劫
    沉淪,不能度脫,故造此三藏真經,一藏談天,一藏說地,一藏度鬼。要流傳中
    國,超度群生。喜得大唐太宗皇帝一心好道,于貞觀十三年遣陳玄奘佛師求請歸
    來,信心流傳,不意流傳日久,漸入邪魔,陳玄奘恐違心禍世,復請佛旨封經,
    又幸憲宗皇帝一心好道,于元和十四年復遣臣僧大顛遠詣靈山,拜求真解,以解
    真經;又蒙我佛慈悲,慨頒真解;又敕臣僧大顛開經重講;又蒙當今聖上皇帝一
    心好道,樂行善事,擇日開經。今正當開經之日,臣僧大顛不敢怠緩,謹命弟子
    孫履真現身,將大唐國各寺封經俱一時開了,揭回封皮赴靈山繳旨。
    (小行者在臺下聽得師父叫他開經,忙將身一縱,跳到空中答應道)
小行者:謹領佛旨開經。
    (又將身在空中團團一轉,霎時間就現出百千億個小行者,都對著唐半偈答應道
    ()
小行者:謹領佛旨開經。
唐半偈:(唐半偈吩咐道)速去,速來!
    (忽一陣香風,眾小行者東西南北而去,就散了一天,正小行者方落近案前,將
    (封錮的經文上用手一揭,早不知不覺揭起一張金字封皮來,向空中一漾,然後
    (放在經座之上。)
    (纔放下,那些散去的小行者早都各手持金字封皮一條,紛紛嚷嚷的爭到唐半偈
    (座前交納。)
    (交納完,小行者將身團團一轉,霎時間仍合成一身,落下來在臺旁侍立。)
    (穆宗天子與文武百官大眾人等盡行看見,無不大喜神欽,都稱揚贊嘆道)
穆 宗:佛法果是無邊!
    (有許多好佛的,也不顧皇帝在前,盡倒身跪拜,口稱活佛。)
    (穆宗也歡喜不禁,傳下聖旨道)
穆 宗:既蒙佛恩開經,又值聖僧登座,且萬姓齊集,請略講一二義,指示群迷,也不負
    聖僧遠來之意。
    (唐半偈領旨,任手即在真經內取出一卷,卻是《金剛經》,又在真解中檢出《
    (金剛經解》來,同放在經案上,重爇擅煙,再添淨水,朗朗將如來妙義細細敷
    (陳。)
    (敷陳的是:
    (  甚深般若,無上菩提。)
    (三乘妙典,五蘊楞嚴。)
    (妙義如皎月一輪,精言如長天萬里。)
    (不即不離,非空非色。)
    (言言心上佛,字字性中天。)
    (唐半偈講到微妙之處,只見半空中瑞靄祥光一時罩滿,天子點頭贊美,大眾合
    (口稱揚。)
    
    
206**時間: 地點:
    (須臾,講完了《金剛經解》,穆宗著大眾迎下臺來,見他師徒各具神通,十分
    (尊禮,不空慌得只是磕頭。)
    (唐半偈下臺,即請命要回靈山繳旨,穆宗哪裏肯放,苦留著要他講完了三十五
    (部。)
    (唐半偈因我佛原有敷宣之旨,便不推辭。)
    (遂日登臺,一連講解了數日。)
    (只講得:
    (  一切有俱非有,一切無俱非無。)
    (一切色俱非色,一切空俱非空。)
    (一切心俱非心,一切佛俱非佛。)
    (又講了數日。)
    (只講得:
    (  不有中見有,不無中見無。)
    (不色中見色,不空中見空。)
    (無心中見心,無佛中見佛。)
    (這一日,正講到第三十五部《楞嚴經解》,講解得真是微妙。)
    (天子並文武大眾,一霎時俱悟大地靈明方是真佛,無不踴躍歡喜。)
    (唐半偈還要講解,忽人叢中閃出一個笑和尚來,看著臺上哈哈大笑道)
唐半偈:那和尚,講夠了去吧,莫只管在熱鬧處賣弄精神!
    (唐半偈定睛一看,見是笑和尚,吃了一驚,忙飛身下臺,上前拜謁道)
忙上前:弟子怎敢賣弄精神,因聖旨敕講,不敢不略宣大義也。
笑和尚:(笑和尚又笑哈哈的說道)你既會講經,須知這經是甚人求來的?
唐半偈:久知是唐玄奘佛師求來的。
笑和尚:(笑和尚又笑道)你認得我是誰?
唐半偈:實不認得,正要拜請佛號。
笑和尚:怎不認得?你且再細看看。
    (當有護駕官員看見笑和尚數說唐聖僧,忙上前喝道)
忙上前:唐聖僧奉旨講經,你是哪裏來的野和尚,敢胡言亂語的阻撓,取罪不小!
笑和尚:(笑和尚又笑哈哈說道)你說他會講麼?這經我也會講,待我講與你們聽,看比
    他講的何如?
    (一面說一面就飛上高臺端坐,一霎時現出古佛真容。)
    (唐半偈忙舉頭瞻仰,方知是陳玄奘旃檀功德佛顯化,忙連連拜謝道)
唐半偈:我說屢蒙示現,必有因緣,原來就是佛師始終成就,恩德無量!
連 連:(旃檀佛道)不是成就你,原是成就我。今經已開了,解已來了,講已明了,功
    已完了,快隨我去繳金旨。
唐半偈:弟子非敢久留,但慮求解不解,不如無求。
連 連:(旃檀佛道)慧根不斷,自有妙心。你一人一口一舌,能解得幾何?
    (二人正說未了,忽半空中又現出一位火眼金睛的菩薩來,亂招手道)
二 人:此何地只管留連?快來,快來!
    (旃檀佛聽得,便不顧眾人飛身而起。)
    (唐半偈雖急急要去,還打算要拜謝天子。)
    (小行者早已收拾了封皮,叫豬一戒、沙彌牽著龍馬)
沙 彌:兩佛已在空中,要去繳旨,遲不得了!
唐半偈:(唐半偈只叫得一聲)萬歲,臣僧去也!真經真解,萬惟珍重。
    (一霎時彩雲如綺,六聖俱投西去了。)
    (穆宗與眾文武臣宰,親眼看見佛法如此靈驗,俱各盡心敬信。)
    (天子又降旨,另造樓供貯真解,又選天下有道高僧精心講解,不許墮入邪魔,
    (一時佛法清淨至于不可思議。)
    (不期穆宗晏駕,敬宗即位,不知留心內典,就有不肖僧人附和著烏漆禪師高揚
    (宗教,敗壞言詮,雖間有智慧高僧講明性命,卻又隱遁深山,不關世俗,所以
    (漸流漸遠,漸失其真。)
    (這是後話不題。)
    
    
207**時間: 地點:
    (且說旃檀佛與鬥戰勝佛,率領著唐半偈師徒四眾西來繳旨。)
    (到了靈山,旃檀佛本是如來弟子,來往慣的,不須傳稟,竟一同進到大雄寶殿
    (上。)
    (旃檀佛先將前事細細稟明,唐半偈方捧了揭的封皮上前繳旨。)
    (世尊看見,滿心歡喜,將封皮收了道)
世 尊:求去真解,以解真經,或因經悟解,或緣解明經,這場功行卻也非輕;雖起于玄
    奘憫世慈心,也虧了大顛師徒遠來志力,今既成功,可前來受職。
    (唐半偈忙率了小行者、豬一戒、沙彌長跪佛前。)
世 尊:大顛汝原係凡胎,並非夙器。喜汝自能有悟,一味清修。聞佛骨之妄言,即上正
    教之表;見求賢之皇榜,遂任遠行之勞。寸心獨得,不暇旁求,誠常清常淨者也
    。即升汝為清淨喜佛。孫履真先為天獲罪,後除怪立功,立身行已,殊有祖風。
    然先天後天,總屬一體,不必異者,即仍升小鬥戰勝佛。豬守拙無父之夙業,有
    父之後功,未脫畜胎,皆緣種累,受其累宜食其報,亦授淨壇使者分應天下。沙
    致和原係金身羅漢侍者,代師立功,師之功即汝之功,亦宜證果金身。龍馬曾為
    伏羲獻瑞,久樹儒風;今雖立功西域,事近逃禪。若徑收為獅象,名實有乖。今
    升孜為在天飛龍,常隨在世帝王。各各受命精修,另有升賞。
    (唐半偈、小行者、沙彌聞升職時,俱歡歡喜喜拜謝佛恩,惟豬一戒不言語。)
世 尊:豬守拙不謝恩,莫非嫌淨壇職小?
豬一戒:職位大小于我何加?這倒不論,只是我父親曾說,淨壇乃受馨香之氣,恐充不得
    飢腸,故不願受。
世 尊:未成佛不知此味,成佛後,則馨香之氣勝似甘露醍醐,汝去享用自知。
    (豬一戒聽了,方歡歡喜喜拜謝佛恩。)
    (一時,法座下金剛、菩薩、羅漢、伽藍並旃檀佛、鬥戰勝佛,聞世尊論功升職
    (、善惡分明,俱大生歡喜,繞佛三匝,一齊合掌念佛道)
世 尊:南無燃燈上古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王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過去未來現在佛,
      南無智慧勝佛,
      南無毗盧尸佛,
      南無寶幢王佛,
      南無彌勒尊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無量壽佛,
      南無接引歸真佛,
      南無金剛不壞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精進喜佛,
      南無寶月光佛,
      南無現無愚佛,
      南無娑留那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功德華佛,
      南無纔功德佛,
      南無善游步佛,
      南無旃檀光佛,
      南無摩尼幢佛,
      南無慧炬照佛,
      南無海德光明佛,
      南無大慈光佛,
      南無慈力王佛,
      南無賢善首佛,
      南無廣莊嚴佛,
      南無金華光佛,
      南無纔光明佛,
      南無世靜光佛,
      南無日月光佛,
      南無日月珠光佛,
      南無慧幢勝王佛,
      南無妙音聲佛,
      南無常光幢佛,
      南無觀世燈佛,
      南無法勝王佛,
      南無須彌光佛,
      南五大慧力王佛,
      南無金海光佛,
      南無大通光佛,
      南無纔光佛,
      南無旃檀功德佛,
      南無鬥戰勝佛,
      南無清淨喜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文殊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南無西天極樂諸菩薩,
      南無三千揭諦大菩薩,
      南無五百阿羅大菩薩,
      南無比丘夷塞尼菩薩,
      南無無量無邊法菩薩,
      南無金剛大士聖菩薩,
      南無淨壇使者菩薩,
      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
      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諸佛念畢,忽世尊眉間放出一道白毫光,照得三千太平世界一時雪亮,觀見東
    (土沉淪俱歸極樂世界。)
    (正是:
    (  前西遊後後西遊,要見心修性也修)
    (過去再來須著眼,昔非今是願回頭。)
    (放開生死超生死,莫問緣由始自由)
    (嚼得靈文似冰雪,百千萬劫一時休。)
    
    
    
      《後西遊記》終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