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  至  第三〇

21**時間: 地點:
尊 者:(當時一徒名喚元湛)師父手中卻是數珠兒。
尊 者:(一徒名喚元同)師父手中卻是菩提子。
尊 者:(一徒名喚元空)師父手中卻是念頭兒。
元 通:(一徒名喚元通)師父手中卻是不忘佛。
    (尊者聽畢,乃令三徒侍奉香火,共守常住,只帶元通一人隨行。)
    (三徒不樂。)
尊 者:汝等三人不須懷慍,後有繼吾東度僧人,汝等因緣,終成再劫。
    (三徒各各惟命。)
    
    
22**時間: 地點:
    (至期良辰,乃辭朝及諸宰職並僧俗人等,出了國門,望東前進。)
    (後有五言八句贊歎尊者東度勝舉。)
    (詩曰:
    (  世俗染多迷,何獨東印度。)
    (各具明鏡台,苦被紅塵誤。)
    (尊者大慈悲,指引光明路。)
    (願佛一朝新,而無有恐怖。)
    (九九老人讀記,有七言八句贊功德。)
    (詩曰:
    (  莫言東度事荒唐,縛魅驅邪正五常。)
    (悖理亂倫歸孝悌,移風易俗樂羲皇。)
    (格心何用弓刀力,化善須知筆舌強。)
    (更有虔誠勤禮拜,敬天敬地敬君王。)
    
    
23**時間: 地點:
    (話說玄隱道士高臥北窗,忽然覺來,想起童鶴未歸,乃喚青鸞近前,囑咐道)
玄 隱:誤入蜃氛,固是道童;翱翔住翮,卻乃白鶴。你與他兩個同逍遙吾門,今他迷卻
    故鄉,你寧無拯救?
    (那青鸞聽得仙旨,即便六翮凌空,片時到地。)
    (在那海岸左眄右顧,白鶴杏無蹤跡。)
    (道童卻在惺惺庵。)
    (乃一翅飛來,直到庵前,未提防梵志已留幻法,道童久離庵門,偶然絆索飛來
    (,把個青鸞兩翅雙足,牢拴緊縛,掙扎不脫。)
    (那看守惺惺庵火居道人,忙將青鸞捉住,剪了翅兒,階前畜養。)
    (這正是:
    (  邪氛迷去千年鶴,幻法牢拴兩翅鸞。)
    (不是聖僧行普度,山中怎得好音傳?)
    
    
24**時間: 地點:
    (且說尊者與元通弟子自出東郭,望前行走,到得一村落人家。)
    (這村落,左環高山,右臨瀚海。)
尊 者:(尊者與元通見了)你看這村人家,樹木森森,風煙蕩蕩,山明水秀,犬吠雞鳴
    ,卻也好個村落!
元 通:果是好個村落。
    (怎見得?但見:
    (  蒼蒼山繞屋左,玉壁何殊;茫茫水演居右,銀河渾似。)
    (綠樹擁出,青煙縹緲,繩樞甕牖;碧波橫飛,白霧縈回,東岸西洋。)
    (鳥韻鏗鏘,應谷聲,和律呂;魚鱗閃爍,翻錦浪,鼓精神。)
    (樵子漁夫,東歌西唱;山光水色,朝變夕更。)
    (都鋪敘的滿村景致,足見的一境風光。)
    (且是逕通大道,往來何必問津;只見庵閉重門,清幽可堪寄旅。)
    (尊者與元通走到村口,不見居人,但深入林間,只見一座茅庵,門懸一匾,上
    (寫著「惺惺庵」。)
    (尊者乃令元通擊門。)
    (庵中忽應聲開戶,卻是一個火居道人。)
    (見了尊者師徒,便請人內堂裡坐。)
    (尊者瞻禮聖像,道人隨捧出清茶。)
    (尊者接茶在手,便問)
尊 者:此庵何人所建?何宅香火?
杯渡道:這庵昔有位道者,在這鄉村化緣進道,村間檀越發心,蓋造這庵,與他棲止。他
    居此日久心煩,日前辭了村裡眾檀越,往東去了。
尊 者:道者講的何道?
杯渡道:他隨人詢問,應對卻也不窮,只是法術果然高妙,神通真個不凡。他有呼風喚雨
    之能,倒海移山之術,不是那平常掛單僧人,豈同而今化緣道士。
    (尊者聽了,微微笑容)
尊 者:你這村間,卻是哪個檀越重僧?哪個善人庵主?小僧師徒路過此間,也要拜訪一
    二高賢。
    
    
25**時間: 地點:
    (正說間,只見庵外一叟走進門來。)
    (見了尊者,便施禮問道)
見 了:二位長老從何方來?要往何處去?哪寺院出家?甚姓名呼喚?
    (尊者不言。)
元 通:(元通乃答道)貧僧打從南印度國中而來,要往東印度國內而去。自幼本國出家
    ,名號不敢隱諱,偶造寶庵,不勝輕妄。請問老施主高姓大名?
老 叟:老夫姓卜名公平,這村間,只因往年來了一位道者,深有道術德行,在此化緣。
    我們幾個道友,蓋造此庵與他棲止。近來因他收留一個迷失道童,教習他些幻法
    ,被人識破,故此辭別這方,往東去了。
元 通:(元通笑道)適才道人甚誇他法術高妙,老叟因何說他幻法?
老 叟:(卜公平笑道)比如老夫產了一子,甚是頑鈍,他道能醫,日久不癒。乃設幻法
    把個雀兒變做孩子,哄誘我家。一時甚喜,及他離庵去遠,這孩子即露本相。又
    道久擾我輩,平地現出金銀,誘哄我們爭奪一番,也待他去遠,俱是些磚石。故
    此這道者,損了一去之名。若猶在此,有何面目?
    (尊者聽得不言,只是微微而笑。)
元 通:(元通乃向卜叟問道)叟!孩子如今卻如何?
老 叟:(卜叟答道)犬子只是渾渾沌沌,蒙然不曉。
元 通:醫此何難!
老 叟:(卜叟笑道)日前道者也是此話。師父你又來調謊。
元 通:本僧不敢欺詐。古人說得好:『大病用功,小病用藥。』若叟孩子這恙,可以不
    藥而愈。
    (卜叟聽說大喜,便留尊者師徒在庵居住。)
    (次日眾老齊來探望。)
    (卻好漁父在內,他認得尊者,乃道)
漁 父:原來是道場主壇的師父。且問治療孩子何方?
    (元通又把前話說出。)
尊 者:(尊者笑向元通說道)徒弟說差了。兩個小孩子,既不用藥,卻行何功?
元 通:藥既不用,功自有方。
    (乃向尊者面前,把胸上一摸,尊者點首。)
    (卻是何義,下回自曉。)
    (第三回 蒲草接翅放青鸞 槍棒化蛇降眾少)
    
    
26**時間: 地點:
    (話說元通手摸胸坎,尊者點首。)
眾 老:(眾老中一人問道)師父明白見教,功是何用?藥是何方?摸胸是何主意?
元 通:功乃出定人靜,孩提之童,襁褓之子,不識不知,況且渾沌,如何教行?藥固有
    方,難醫冤孽,如何得愈?摸胸之意,小僧愚見,要老叟自揣。此胸內曾有大聰
    明、過智計之處麼?
    (這老者聽了,把卜公平看了一眼,也點了點頭)
老 者:比如我這笑不老的孩子卻伶俐,奈何憔瘁瘦弱。
    (元通不能答。)
尊 者:這亦有因,何勞老施主過問。貧僧既有願行方普度,自有治療良法,異日當細與
    施主詳明。
    (眾老唯唯,各去商量齋供。)
    (尊者乃與元通尋個潔淨居室,方鋪下蒲團,只見一隻青鸞,被道人剪禿雙翅,
    (飛揚不起,在雲堂階廡行行走走,似有悽慘之狀。)
尊 者:(尊者見了)青鸞,你何事悽慘,必是冤枉在心。想你展翅雲霄,棲形海島,餐
    鬆飲泉,與鶴為侶,何等極樂。今日到此,豈是貪茫茫之苦海,戀擾擾之紅塵,
    苦被凡情羈留在此?
    (尊者一面說歎,一面把雙翅梳理,短處將蒲草接長,一口氣吹在鸞身,那鸞抖
    (一抖羽毛,展一層雙翅,騰空飛起,翱翔上下幾回,直向海南而去。)
    (忽地道人走來,見尊者放了青鸞,急得大驚小怪)
杯渡道:師父,你如何放飛了我豢養的青鸞?
    (尊者不答。)
    (那道人不住口的咕咕噥噥,瑣瑣啐啐。)
元 通:(元通乃說道)道人,你既入庵門,當宗釋教,我佛以慈悲為念,方便為門,只
    有開籠放雀,那有豢鳥為歡?且道人不知你我心情與飛禽何異,譬如人被羈囚,
    苦惱何狀,飛禽被縛,所以慘淒。
杯渡道:(道人笑道)禽鳥心情,師父緣何得知?縱有心情,蠢然時有時忘,非比人類。
元 通:(元通笑道)你可謂無慈悲矣。出家人第一功德在這兩字。你若見得透,參得明
    ,何必敲鐘擊鼓,焚香禮懺,以求超脫?若執迷不悟,一時便沉淪萬劫。
    (道人聽罷,便向元通稽首。)
    (後有感此警勸一律。)
    (詩曰:
    (  世間何事最行非,豢鳥籠禽事可悲。)
    (剪翅拔翎繩絆住,黏膠編竹鐵絲圍。)
    (為伊取樂消閒晝,害我同生性命虧。)
    (勸世三春休捉烏,巢中子望母飛歸!)
    (元通與道人正講完放鸞功果,卻好眾老捧著蔬食素饌,到庵來齋尊者師徒二人
    (。)
眾 老:(坐間便問)二位師父既往東,卻為化緣,還是訪道?
尊 者:化緣乃事,訪道亦心。只為小僧有願普度,故此東行。且問眾檀越,貴村喚惺惺
    ,這庵亦喚惺惺,其義小僧知矣。只是其間怎麼有些渾渾濁濁氣味?
眾 老:(眾老笑道)師父如何說此話?
尊 者:小僧望氣,欲要推情,不是居此庵者有物欲之染,便是構此庵的無正大之心。
一 老:(一老笑道)師父也說得有理,見得頗真。就如往日,那長爪梵志居此,釋非釋
    ,道非道,不聞他講道參禪,每見他收徒演法。居庵日久無驗,往東去了。
尊 者:不是,不是。常言道:『出家清淨,那有塵氛。』這濁氣另在別項情由。
一 老:這情由可礙甚事麼?
尊 者:礙事。比如濁濁就礙惺惺。
一 老:(一老笑道)是了,是了。
尊 者:(乃向卜公平說道)老友你莫怪,我說就你身上便可知矣。你為人平日行為少厚
    ,智計太深,難怪你生的卻是個懞懂之子。我常見人家,父若渾厚,生子必聰。
    父若刻薄,生子必魯。公平每日卻有些不公平。
    (卜老聽得,便向尊者問道)
卜 老:師父,我友此言,信有信無?
尊 者:寧可信有,不可信無。
卜 老:可更改得麼?
元 通:小僧摸胸,就乃此意。梵志師徒,未得醫此妙法,空費方書,徒施幻法不驗,毋
    怪其去。
卜 老:老夫便認這冤愆,望師父搭慈航、垂普度,但求先將孩子醫好,自然不忘功德。
元 通:欲醫孩子,當先醫父。欲療凡私,當行鎮定。老叟若肯效我小僧,行一片靜定工
    夫,把凡私動於昔年者,借這工夫一時掃盡。再悔卻昔年冤愆,急行些今朝的寬
    厚,這是欲茂枝葉,先沃本根。根本既沃,枝葉必榮。轉暗為明,這感召分毫不
    爽。
    (卜老贊歎信服,便拜跪庵堂,求師開度。)
卜 老:(只見那笑不老漁父近前說道)師父說家老是了。只是老夫也生一子,卻不鈍,
    但瘦怯多災,這是何因?
元 通:老來生子,必是你陰德所感,冥冥自有脫生主者,豈肯誤你?這老來精血,不比
    壯歲,瘦弱何妨!但把心術常端,自然孩壯。
    (漁老點頭。)
    (眾老吃罷素供,隨散。)
    (只有卜公平要求靜定工夫,他卻存後。)
    (尊者師徒也不拒他,便口傳定靜之訣。)
    (後有誇揚尊者師徒開度卜老洗心改厚八句五言。)
    (詩曰:
    (  刻薄生愚昧,因緣最不差。)
    (洗心由卜老,普度羨僧家。)
    (刻薄還忠厚,根修自好花。)
    (人能存善念,跨灶必由爺。)
    
    
27**時間: 地點:
    (話說卜老者得了師徒十之一二靜功口訣,回家倣效打坐。)
卜 老:(老婦問道)老官今日庵中回來,如何不睡?卻曲膝盤足,有何說話?
卜 老:庵中師父傳我坐功道理。
師 徒:(老婦道)這道理有何好處?
卜 老:那師父說,坐功便是修養,一則保命延年,一則消愆悔過。好處說不盡。
師 徒:(老婦道)如你這半夜不睡,坐得可有好處麼?
卜 老:有好處,有好處。比如我方才坐著,三年前人頭上欠我的本利,都想明白了。
師 徒:(老婦道)這果然有好處。
    (按下不提。)
    
    
28**時間: 地點:
    (且說梵志攜著道童,行到一村莊,名喚岐岐路。)
    (怎叫岐岐路?只因途逕繁多,路中有路,便立了我個名色。)
    (這地方路既多岐,人卻也稠密。)
    (村中聚著三五少年,閒遊浪蕩,弄棒舞槍,跌對走拳,正在那裡戲耍。)
    (卻遇著梵志到來,便問道)
梵 志:道者何處來的?要往何處行去?你這一個長指甲,又帶著一個小道童子,遊方化
    緣,若撞見不良之徒,如何抵對?
梵 志:不良之徒豈肯傷害我出家之人?
少 年:不良徒或有看你出家面上饒你,倘若山林曠野,忽然虎狼相遇,它卻不饒,如何
    行得?就如我們武藝精強,拳腳利便,思量要出外行走,也怕不良狼虎。
梵 志:貧道自有不怕手段、對敵行頭。莫說貧道,就是這小小道童也有來歷不怕。
    (只見一個少年聽得,變了面皮,笑道)
只見一:道人誇嘴,你兩個怎敵得當坊一村人眾!且莫說眾人,比如只我一個在此,你敢
    比較拳腳麼?
道 者:這怎敢與施主爭能,但貧道遠遊訪賢,也要收攬一兩個門徒,修行了道。
一 個:(只見又一個少年說道)道人,你既說小小道童也有來歷不怕,如今就與他比對
    個拳腳。
    (梵志猶上前謙讓,道童乃動嗔心)
梵 志:施主莫要輕視出家人。憑你誰為比對。
一 個:(一個少年乃近前一掌打來)我與你比對。
    (這道童不慌不忙,仲一隻右手去擋,那少年手掌蕩著道童右手膊上,就如鋼鐵
    (一般,擊得痛不可忍,縮了回去,便飛起腳來,踢著手膊,如前添一聲響,那
    (腳疼痛,站立不住,往地坐倒。)
    (眾少年見了,大怒道)
少 年:諒此小道童有何手段,打倒我們朋友。
笑將起:(齊執棍棒起來)道童,你能使棍棒麼?
道 童:請施主先使一看。
    (一少年忙掄起棍,左旋右轉,使個五路。)
    (道童也接過棍來,前花後攪,開個四門。)
    (少年中又一個拿過棒來,舞一回蛟龍出海,虎豹奔林。)
    (道童隨也舞一回泰山壓頂,枯樹盤根。)
    (眾皆喝采。)
    
    
29**時間: 地點:
    (此時喜壞了梵志,卻惱了眾人。)
    (一少年執過一桿明晃晃、鋒刺刺長槍,直向道童戳來。)
道 童:(道童一跳在高阜之處)善人如何動了嗔心惡意,卻莫怪我小道動粗魯了。
    (把手一揮,只見那槍棒盡變做長蛇,張牙吐舌,直去咬那眾少年。)
    (眾人慌怕起來,齊齊跪倒,只叫)
只見一:饒命。
    (越叫,那蛇越咬。)
    (梵志笑將起來,吩咐道童收了法術。)
    (道童依師之言,收了法術,這蛇依舊是槍棒,在少年手內。)
少 年:(眾少年互相計議道)這遊方僧道哪裡是武藝精通,都是障眼法術。我們雖學盡
    十八般武藝,怎敵得他這樣神通。不如拜入他門,做個徒弟,學幾件法術,卻也
    好遠走江湖。
少 年:(計議定了,便齊齊下拜)我們村野凡夫,不識聖人,請二位師父到我村裡閒宅
    靜居,少住幾時,胡亂齋供,休罪唐突褻慢。
    (梵志正欲再招一二門徒服侍,滿面笑容)
梵 志:貧道正欲借個草舍茅簷,靜居閒宅,修真講道,打坐參禪,便是招一二個門徒相
    共修行,這也是夙願。
    (乃隨眾少年人得村來,果有空閒草屋。)
    (師徒進屋,眾少年齊齊禮拜,要做門徒。)
梵 志:(梵志乃開口問道)吾門原要清淨,吾道本欲正修,只是你等立意何向?
    (眾少年開口,也有願學道成仙的,也有願參禪拜佛的,也有願習燒丹煉汞的,
    (也有願彩陰補陽的,也有願築基煉己的,也有願呼風喚雨的。)
也 有:(卻又有願演習幻法的)方才槍棍變蛇、手膊化鐵,這法兒甚妙,我若為弟子,
    先求傳授這兩種神通。
梵 志:(梵志笑道)我們中道理甚微,法術頗多,盡教你學。只是我卻容納不多。看你
    眾人修煉習學,待各相得手精妙時,再有進退去留之術。
    (眾少年唯唯各退,隨願去學。)
    (梵志與道童住在此空閒屋內,教習眾少年法術、諸家道理。)
    (後有譏旁門幻術非修道正務五言四句。)
    (詩曰:
    (  正道原當習,旁門未可由。)
    (清時有名教,何事不來投?)
    
    
30**時間: 地點:
    (話說尊者與元通住在惺惺庵,時常把定靜工夫教這村老。)
    (眾中也有得法能行的,也有魯鈍不能的,惟笑不老與卜公平兩個得了幾分傳授
    (。)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