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一 至 第四七〇

461**時間: 地點:
    (自此天恩日重,召對殿廷,必賜以坐,從容宴笑,與家人父子一樣。)
    (那時天下一統,獨有雲南為故元遺孽梁王把匝刺瓦爾密所據,恃著險遠,尚未
    (臣服。)
    (洪武爺要起兵征剿,念其險遠,遂遣王禕招諭道)
洪武爺:今天下一統,俱以臣服,獨雲南未奉正朔。今欲起兵征剿,念雲南百萬生靈,恐
    傷於鋒鏑。今遣卿至雲南,為朕作陸贄,說彼來降,免雲南生民塗炭可也。
王 禕:天命所在,誰敢抗違?臣奉陛下威德,示以利害,彼必俯首歸順。若倔強不從,
    興師未晚。
    (洪武爺遂命參政吳雲同往。)
    (王禕那時有子王紳,年方十三歲,穎敏過人,忠孝出於天性。)
宋景濂:(宋景濂一見便奇之)王子充有子矣。
    (王紳見父親奉使雲南,好生依依不捨,送父親出門,便放聲慟哭,數日不止,
    (旁人無不稱其至性。)
    
    
462**時間: 地點:
    (不說王紳思念父親,且說王禕奉著聖旨,同吳雲出使雲南。)
    (那吳雲是宜興人,字友雲,生性敏達,善於詞賦,與王禕同是赤膽忠心、鐵錚
    (錚不怕死的好漢。)
    (同著左右隨從人等,從湖廣一路而去,免不得饑餐渴飲,夜住曉行。)
    (不則一日,來於雲南地面,見了梁王,面諭道)
一 日:我皇上聰明神聖,隆辟大業,作君萬邦,皆天理人心之所歸。今天下一統,莫不
    臣服,惟爾有眾,僻在西南,久阻聲教,故遣使者來諭意。今能只若明命,亟奉
    版圖歸順,則尺地一民,安堵如故,高爵厚祿,身名俱全。奈何以一隅為中國抗
    哉?
    (王禕說罷,梁王不聽,送王禕於館驛安歇,禮意甚是疏簡。)
王 禕:(王禕對吳雲道)我等奉詔遠來,要掉三寸之舌,使彼歸順。今彼倔強,不肯聽
    從,我等亦何顏歸國!朝廷大事,在此一舉,明日須以力爭,便當致性命於度外
    矣。
    (二人計議已定。)
王 禕:(數日之後,復面諭梁王道)予等將命遠來,非為身謀。朝廷以雲南百萬生靈,
    不欲殲於鋒刃耳。曾不聞元綱解紐,陳友諒據於荊湖,張士誠據於吳會,陳友定
    據於閩廣,明玉珍據於全蜀,天兵下征,不四五年,悉膏鐵鉞。惟爾元君北走已
    死,擴廓帖木兒之屬或降或竄,曾無用武之地。不煩一刃,而天下大定。當是時
    ,先服者賞,後者戮及宗族。乃今自料勇悍強獷孰愈陳、張?土地甲兵孰愈中國
    ?度德量義孰愈天朝?天之所廢,誰能興之!不然,皇上命將,將龍驤百萬,會
    戰於昆明池,爾如魚游釜中,不亡何待?那時悔之晚矣。
    (王禕、吳雲這一席話,說得慷慨激烈,聲色俱厲。)
    (梁王君臣彼此面面廝覷,都有降順之意。)
    (遂遷王禕二人於別館,厚其禮貌,君臣計議,正思量為投順之事。)
    (適值元太子自立沙漠,遣使者脫脫到雲南來征糧,又欲連兵相為犄角之勢以拒
    (我。)
    (脫脫知梁王有歸順我國之意,要殺王禕二人以絕其念。)
    (梁王尚在兩可之間,遂把王禕、吳雲二人悄悄藏於民居。)
    (脫脫知道,大罵梁王,梁王不得已,請出王禕、吳雲與脫脫相見。)
    (脫脫左右俱帶刀侍立,欲屈王禕二人。)
    (二人知不免,遂大罵道)
王 禕:天絕汝元命,我朝應天順人,以代汝國。汝如爝火餘燼,安敢與我日月爭光耶!
    我將命遠來,豈為汝屈,有死而已!
一 日:(對梁王道)汝今殺我,大兵旦夕至,爾國為齏粉,那時悔之晚矣。
    (說罷,二人遂大罵而死,時洪武六年十二月也。)
    (史官有詩贊道:
    (    王禕忠心不可當,吳雲矢志赴雲陽。)
    (梁王倔強誠何益?看取天兵到即亡!)
    
    
463**時間: 地點:
    (話說王禕、吳雲罵賊而死,左右隨去之人,盡為刀下之鬼。)
    (只因路遠,中國不知信息。)
    (直至三年不還,洪武爺命人探訪,方知王禕、吳雲罵賊而死,不勝嗟歎。)
    (他兒子王紳時年十六歲,聞知父親死於雲南,哭得死而復生,從此以後,蔬食
    (長齋,更不茹葷血。)
    (洪武爺因梁王殺了我使臣,從此大怒,遂有下雲南之意。)
    (九年,因命穎川侯傅友德巡行川蜀、永寧、雅、播等處,修葺城池關梁,兵威
    (大振。)
    (於是金築、普定、中坪、乾溪等寨土夷都相率投降。)
    (至十四年九月,遂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沭英為征
    (南副將軍,列侯吳復、金朝興、仇成、張龍、王弼、都督張銓等率領精兵三十
    (萬往討雲南。)
洪武爺:(洪武爺面諭傅友德三將軍道)梁王倔強不臣,殺我使臣,深可痛恨。今命卿等
    往討其罪。但云南僻在遐方,行師之際,當知其山川險易,以窺進取。朕嘗覽輿
    地圖,咨詢眾人,得其扼塞。取之之計,當自永寧先遣驍將別將一軍以向烏撒,
    大軍繼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據要害,乃進兵曲靖;那曲靖乃云南之咽喉,彼必
    並力於此,以抗我師,審察形勢,出奇制勝,正在於此。攻破了曲靖,三將軍以
    一人提兵向烏撒應永寧之兵,大軍直搗雲南,彼此牽制,破之必矣。雲南既克,
    宜分兵逕趨大理,先聲已振,勢將瓦解,其餘部落,可遣人招諭也。
    (傅友德等頓首受命。)
    (洪武爺乃親灑宸翰賦詩寵贈道:
    (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懸秋水呂虔刀。)
    (雷鳴甲胃乾坤靜,風動旌旗日月高。)
    (世上麒麟真有種,穴中螻蟻竟何逃。)
    (大標銅柱歸來日,庭院春深聽伯勞。)
    (傅友德等謝恩而出。)
    (出師之日,洪武爺親到龍江關餞行,旌旗蔽江而上,好生雄壯。)
    (曾有古風一首贊道:
    (    大明天子降天兵,掃除胡虜萬國平。)
    (燕冀臣妾詎敢爭?秦豫荊蜀俯首迎)
    (若崩厥角褫冠纓。)
    (雲南僻遠妄崢嶸)
    (擅奮螳臂昧死生,殺我使臣只取烹。)
    (戈甲耀日爍旗旌,士飽馬騰軍聲轟)
    (貔貅虓虎雷霆驚。)
    (泰山壓卵問罪征)
    (滇南不日要欹傾。)
    
    
464**時間: 地點:
    (話說傅友德統領三十萬雄兵來征雲南,二十日到了湖廣,遂撥五萬精兵付與都
    (督胡海洋、郭英、陳桓等從四川永寧向烏撒,自領大軍浩浩蕩蕩從辰、沅、貴
    (州進發。)
    (十一月進攻普安,只一陣便擒了土酋安瓚羅鬼,那苗蠻仡佬等聞知天兵威武,
    (都望風投降。)
    (乘機攻破了普安,席捲而來,勢如風雨,直抵曲靖。)
    (那梁王把匝刺瓦密得知天兵一到,所向無敵,滿朝文武百官驚得面如土色,君
    (臣懊悔當日殺了二位使臣,致有此禍。)
洪武爺:(司徒平章達裡麻道)如今悔之無及,從來道:『水來土壓,兵至將迎』,且商
    議抵敵之計。
    (梁王只得差精兵十餘萬著達裡麻前來迎戰。)
    (達裡麻統了精兵屯於曲靖,西平侯沭英道)
只 得:他道我萬里遠來,不敢驟然深入。我出其不意,一戰可擒也。
    (傅友德遂叫三軍倍道而進,將到白石江,忽大霧四塞。)
    (傅友德乘霧而進直到江口,霎時間霧霽,則已兩軍相望矣。)
    (達裡麻見了大驚,以為神兵從天而下,身子不顫自搖,魂膽都怯。)
    (達裡麻列陣在南面,我兵列陣在北面。)
    (傅友德用沭英之謀,悄悄著一支兵從下流而渡,出其陣後,吹銅角、多張旗幟
    (為疑兵於山谷間,這邊故意搖旗吶喊,假作渡江之勢。)
    (達裡麻刀槍弓箭如林的一般列在江口,不提防陣後閃出一支兵來,旗幟遍滿山
    (谷,銅角亂鳴,達裡麻心下慌張,急撥陣後一支兵迎敵。)
    (軍心先亂,陣腳亂動,一時紮不住。)
    (傅友德命識水軍士手持長牌遮箭,乘機而渡,矢石炮銃齊發,喊聲震動天地。
    ()
    (友德自領敢死之士搗其中堅,殺得他大敗虧輸。)
    (達裡麻生擒活捉而來,死者不可勝計,屍橫十餘里,生擒二萬餘人。)
    (傅友德巧妙之極,把這二萬餘人盡數釋放回去,土夷見諸人回來,歡聲滿路,
    (自此之後,解甲拋戈,爭先投順。)
    (友德自領一支兵擊烏撒,分遣沭英領兵攻打雲南。)
    (梁王自達裡麻出兵之後,不知勝負如何,好生心焦,遂夜夜夢見王禕、吳雲二
    (人立在面前索命,心下甚是慌張之極。)
    (達裡麻敗報一到,梁王驚得手足無措,遂棄城而逃走到滇池島中,先把嬪妃縊
    (死,自飲毒藥,不死,只得又投水而死。)
    (滿城百姓爭先走到金馬山,焚香迎拜王師。)
    (沭英入城,秋毫無犯,斬了梁王首級,收梁王金印並官府符信圖籍,撫安居民
    (,時十二月二十四日也。)
    (自出師至此,只得百日而雲南平矣,真天兵也。)
    (有詩為證:
    (    殺我忠臣計甚憨,天兵洶湧下雲南。)
    (沭英友德輸奇計,百日功成定笑談。)
    
    
465**時間: 地點:
    (話說沭英、藍玉攻破了雲南,傅友德擊破烏撒,會同胡海洋、郭英、陳桓等擊
    (平東川烏蒙芒部,斬首三萬餘級,餘蠻威畏,盡數歸順,雲南悉平。)
    (捷書一到,洪武爺大喜。)
    (那時王禕兒子王紳,蜀王聞其賢,禮聘去教授蜀郡。)
    (王紳日日痛哭,父親骸骨未返丘隴,好生悽愴。)
    (今聞我兵平了雲南,斬了梁王首級,報了父親之仇,遂要到雲南去尋取父親骸
    (骨而回,啟請蜀王知道,自到雲南而去。)
    (見了傅友德,慟哭不止。)
    (傅友德訪問王禕屍骸當日埋於何處,左右道)
王 禕:埋在地藏寺北。
    (王紳遂一步一哭而去,哭到地藏寺,祭奠已畢,然後發掘,但見:
    (    茫茫衰草,泛泛黃沙。)
    (茫茫衰草,掩覆著一片忠魂,泛泛黃沙,蓋藏著多少白骨!老幼盡一荒野鬼,
    (八九年酒飯何澆?貴賤同作一坑塵,一生世英靈誰語?骷骸滿地,知他是何姓
    (何名)
    (腐骨交加,誰識得是彼是我。)
    (那王禕死後已經九個年頭,當日並隨行人等都死於此地,還有彼國亂骸成群堆
    (積,不知那一具屍骸是王禕的骨殖。)
    (王紳痛苦之極,無計可施,只得將指頭刺血而滴,日夜睡於其地,將滴過的移
    (在一處。)
    (十指刺盡,幾於無血可滴,身體羸瘦,有如鬼形,十分之中,不上滴得三分。
    ()
旁 人:(旁人都解勸道)若要都滴過,你身上有多少血?恐身體不可保,亦將埋於此地
    矣。
王 禕:(王紳執意不回道)吾死於此地,亦所甘心。父子一處死,吾之願也。
    (孝心虔誠之極。)
王 禕:(夜夢父親星冠霞帔,羽衣雲履,左右二童子執著幡節侍衛)上帝憐吾不辱君命
    ,盡忠罵賊而死,今隸在孝弟明王部下,位列仙官,吾之骨殖在大石塊之下。努
    力忠孝,則吾死之日,猶生之年,不必痛苦。
    (說畢而醒。)
    (次日尋至石塊下,果有骨殖一具,一毫無損,一滴就入。)
    (王紳捧了此骨,仰天一號,死而復生。)
    (雲南人無不稱其孝感,都稱為王孝子。)
    (有詩為證:
    (    萬里尋親覓亂骸,刺將指血漸排挨。)
    (忠臣孝子千秋事,試看遺編淚滿懷。)
    
    
466**時間: 地點:
    (話說王紳尋著了父親骸骨,用棺木盛了,每食必祭,從萬里而回,葬於墳墓之
    (上。)
    (每發聲一號,則山中百鳥為之助其淒惻,人人無不下淚。)
    (後為國子博士。)
    (建文元年,王紳上言父死節狀道:
    (  陛下首隆孝治,而明詔又有旌表節義之條,正微臣得展情事之時,先臣志
    (節獲旌之日也。)
    (遂下翰林定議,特贈王禕翰林院學士、奉節大夫,諡「文節」。)
    (開國以來,文臣有諡,自王禕始也。)
    (後又改諡「忠文」;吳雲贈刑部尚書,諡「忠節」,並立祠於雲南,皆王紳之
    (力也。)
    (王紳有子王稌,也是個孝子。)
    (王紳痛念父親,食不兼味,王稌遵父之志,子孫相承,數十年不變。)
    (父母沒,三年酒肉不入口。)
    (王稌從方孝孺讀書,靖難之後,嘗欲與方孝孺表姪鄭珣至聚寶門外,負其骸骨
    (歸葬不可得,係於獄中。)
    (永樂爺念王禕之忠,特宥其罪。)
    (且欲用王禕。)
    (王禕辭疾,終其身讀書青巖山下。)
    (三代忠孝,真前古之所難也。)
    (有詩為贊)
    (非忠無君,非孝無親。)
    (王禕子孫,能子能臣。)
    (凜如日月,千古不湮。)
    (山高水深,勖我後人。)
    (第三十二卷 薰蕕不同器)
    (漢朝博物東方朔,淹貫經書張茂先。)
    (第七車人知浴女,傒囊元緒恪知焉。)
    (從來我孔夫子極其博物,無所不知,次則鄭國子產,稱為博物君子。)
    (漢朝有東方朔,他原是神仙,所以奇奇怪怪之事無不知道。)
    (漢武帝之時,外國有獻獨足鶴者,東方朔)
方 朔:此非獨足鶴也,《山海經》之所謂『畢鸞』也。
    (武帝一日宴於未央宮,忽聞有人說話道)
一 日:老臣冒死自訴。
    (但聞其聲,不見其形,尋覓良久,樑上見一老翁長八九寸,面目頳皺,鬚髮皓
    (白,柱杖僂步,甚是老耄。)
一 日:(武帝道)叟何姓名,居於何處,有何病苦而來訴朕?
    (老翁緣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頭視殿,俯指帝足,忽然不見。)
    (帝召東方朔問之,方朔)
方 朔:此名為『藻廉』,乃水木之精也。夏巢幽林,冬潛深河,陛下頻年造宮殿,斬伐
    其居,故來訴耳。仰頭看殿而俯指陛下足者,足於此也。願陛下宮殿足於此也。
    (武帝因此停止工役,後幸匏子河,見前老翁及數人絳衣素帶,各執樂器,為帝
    (奏樂作歌。)
    (又獻帝一紫螺殼,其中有物,狀如牛脂。)
天 帝:此是何物?
方 朔:(老翁道)東方生知之。
天 帝:可更以珍異見貽。
    (老翁命取洞穴之寶,一人投於淵底,得一大珠,逕數寸,明耀絕世。)
    (老翁等遂隱,帝問方朔)
方 朔:紫螺殼中何物?
方 朔:是蛟龍之髓,以傅面,令人好顏色,又女人在孕,服之產之必易。
    (後果有難產者,試之立效;以塗面,果然悅澤。)
天 帝:此珠何以名洞穴?
方 朔:河底有一穴,深數百丈,中有赤蚌,蚌生珠,因名洞穴。
    (武帝幸甘泉宮,經過長平坂,見有蟲如盤覆於地,色如生肝,頭目口鼻皆具。
    ()
    (問於東方朔,方朔)
方 朔:此蟲之名為『怪哉』,昔時將無罪之人拘係,仰首歎恨道『怪哉怪哉』,是怨憤
    之氣感動上天所生也。此地必秦獄處。
    (即按地圖,果如其言。)
天 帝:何以消之?
方 朔:積憂者得酒而解,以酒數鬥浸之當消。
    (於是取蟲置於酒中,果然消化。)
    (晉朝尚書張華。)
    (字茂先,性好讀書,徙居之時,載書三十乘。)
    (博物洽聞,世無與比。)
    (武庫中封閉甚密,其中忽然有只雉雞,晉帝甚以為異。)
張 華:武庫之中安得有雉?此必蛇所化也。蛇能化雉。
    (試觀雉側,果有蛇蛻,方知是蛇所化。)
    (吳郡臨平山崩,出一石鼓,捶之無聲。)
    (帝以問張華,張華)
張 華:可取蜀中桐木刻為魚形,叩之則鳴矣。
    (於是如其言,果聲聞數里。)
    (陸機嘗餉張華以魚鮓,那時賓客滿座,張華髮器便道)
張 華:此龍肉也。
    (眾人都未之信。)
張 華:汝輩不信,試以苦酒濯之,必有奇異。
    (果澆以苦酒,便有五色光起。)
張 華:(陸機遂問鮓主)此魚何自而來?
方 朔:(鮓主道)此魚非從水中得來,園中茅積之下,忽然得一白魚,形質異常,因以
    做鮓,見其味美,遂以相獻。
    (眾人方知其果龍所化也。)
    (張華望見鬥牛之間嘗有紫氣,知是寶劍之精上達於天。)
    (察其氣在豫章之豐城獄中,遂補雷煥為豐城令。)
    (雷煥到豐城掘獄屋基,入地四丈,得一石函,光芒射人,中有雙劍,並刻題一
    (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鬥牛間氣遂不復見。)
    (雷煥留一劍自佩,以一劍送與張華。)
    (張華細看劍文,知有二劍,寫書與雷煥道)
    (詳觀劍文,乃乾將也,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複合。)
    (雷煥看書,方知張華之不可欺也。)
    (後張華死,兩劍都化為龍而飛去。)
    (有一種燃石,出瑞州高安縣,色黃白而疏理,水灌之則熱,置鼎於其上,可以
    (熱物。)
    (雷煥入洛,持以示張華,華道)
張 華:此燃石也。
    (晉惠帝時,有人得鳥毛,長三丈,以示張華。)
張 華:(張華慘然不樂道)此海鳧毛也,出則天下大亂。
    (洛下山上有一洞穴,其深無底,有一婦人要謀死丈夫,將丈夫推墮此穴之中。
    ()
    (其人自分必死,行走數里,漸漸明亮,其路漸大,別是一個洞天。)
    (見有宮殿人物,共是九處,其人如神仙之狀,身長數丈,衣羽衣,至最後所到
    (之處,見仙人在樹下奕棋。)
    (此人饑餓,告訴以仙人墮落之故,並說腹饑求食之意。)
    (仙人指庭中柏樹下一大羊,其羊大如人間之羊,令跪於地,捋羊之須,每一捋
    (得珠一顆,三捋共得三珠,教這人將這第三顆珠吃了,餘二珠仙人收取。)
    (這人服珠之後,便覺不饑,仙人另指一穴,命其尋穴而出,卻是交州地方。)
    (人問張華,華道)
張 華:此地仙九館仙人也,仙人為九館大夫。大羊非羊也,名為『癡龍』。第一珠食之
    壽與天齊,第二珠食之延年,第三珠食之不饑而已。
    (其博物如此。)
    (那知浴女的是張寬。)
    (漢武帝時,張寬為侍中,從漢武帝祀甘泉,行至渭橋。)
    (武帝見一女人浴於渭水之中,其乳長至七尺,武帝怪而問之。)
張 華:(女人道)後第七車中張侍中知我。
    (言畢不見。)
張 華:(那時張寬在第七車中)此天星主祭祀者,齋戒不潔,則女人星見。
    (武帝甚以為奇,而心服焉。)
    (那識傒囊的是吳國諸葛恪。)
    (諸葛恪同僚屬出獵於駒驪山,在句容縣東北,見有物如小兒,伸手引人。)
    (諸葛恪令人移去故地,即時而死。)
張 華:(僚屬問此是何物,恪道)此事在《白澤圖》,曰:『兩山之間,有精如小兒,
    名曰傒囊』也。
    (那時有人入山,見一大龜逕尺,其人擔之而歸,欲獻與吳王。)
    (夜宿於越裡,泊船於桑樹下,將龜縛於船頭之上。)
張 華:(夜半桑樹忽作人言,呼那龜的名號道)元緒元緒,你何為在此?
方 朔:(龜也口吐人言道)我被無知之人拿來拘係,方要獻與吳王,有烹煮之苦。雖然
    如此,就盡南山之薪,其如我何哉!
張 華:(桑樹道)你雖然如此,但諸葛恪博物,必致相苦,倘求與我一樣之徒來奈何你
    ,你卻怎生逃避?
方 朔:(龜也稱桑樹的名號道)子明子明,勿要多說,恐禍及於你也。
    (桑樹遂寂然而止。)
    (其人一一聽得,大驚,將龜獻於吳王。)
    (吳王果命煮之,焚柴萬車,龜活如故。)
方 朔:(吳王問諸葛恪,恪道)煮以老桑樹乃熟,須得千年之桑方可。
    (獻龜之人遂說夜間桑樹化作人言,與龜一對一答之故。)
    (吳王就叫獻龜之人砍那株說話的桑樹來,果然一煮便爛。)
    (至今烹龜必用桑樹,野人遂呼龜為「元緒」焉。)
    (所以當時道)
    (老龜煮不爛,貽禍於枯桑。)
    (看官,在下這一回怎生說這幾個博物君子起頭?只因唐朝兩個臣子都是杭州人
    (,都一般博物洽聞,與古人一樣。)
    (只是一個極忠,一個極佞;一個流芳百世,一個遺臭萬年;人品心術天地懸隔
    (,所以這一回說個「薰蕕不同器」。)
    (那薰是香草,蕕是臭草;薰比君子,蕕比小人。)
    (看官,你道那薰是何人?是褚遂良。)
    (蕕是何人?是許敬宗。)
    
    
467**時間: 地點:
    (先說褚遂良那位君子,他是杭州錢塘人,字登善。)
    (父親褚亮,與杜如晦等十八人並為學士,號「十八學士登瀛洲」者此也。)
    (官至散騎常侍,唐太宗甚是親倚,封陽翟縣侯,告老于家。)
    (遂良自少懷忠孝之心,博涉文史,工於隸楷,初學虞世南,晚造王羲之的妙處
    (,累遷起居郎侍書,唐太宗精於字學,常歎息)
歎 息:虞世南為字中之聖,今世南已死,無可與論書者。
方 朔:(魏征奏道)唯有褚遂良可與論書。
    (及見褚遂良之書,大加驚異,以為不減虞世南也,優待異常。)
    (唐太宗酷好王羲之的帖,千方百計購求得來,有的說真,有的說假,真假莫辨
    (。)
    (褚遂良細細看了,一緣二故論其所出,一毫無差。)
    (後遷諫議大夫。)
    (那時太宗遣大將李靖連那頡利可汗都擒了來,自陰山北至大漠,一望無人,九
    (夷八蠻無不歸順。)
    (太宗大喜,遂請上皇置酒未央宮,上皇命頡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蠻酋長馮智戴
    (詠詩,已而笑曰)
太 宗: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太宗奉觴上壽,因而賦詩道:
    (    雪恥酬百王,除凶報千古。)
    
    
468**時間: 地點:
    (自此之後,志得意滿,便要封禪泰山。)
    (適有星孛之變,褚遂良進諫道)
遂 良:此必天意有未合者,乞更緩之。
    (太宗悟而止。)
    (遷起居注,太宗)
太 宗:卿記起居,人主可得觀之乎?
遂 良:今之起居,即古之左右史也,善惡必記,庶幾人君不敢為非,未聞自取而觀之也
    。
太 宗:朕有不善,卿亦記之耶?
遂 良:臣職當載筆,不敢不記。
太 宗:(太宗一日又道)昔舜造漆器,諫者十餘人,此何足諫?
遂 良:奢侈者,危亡之本。漆器不已,將以金玉為之。忠臣愛君,必防其漸,若禍亂已
    成,無所復諫矣。
    (太宗深歎美之。)
    (十八年,太宗要親征高麗)
太 宗:蓋蘇文殺其君,殘虐其民,今又違詔命,朕當親討其罪。
遂 良:陛下指揮則中原清宴,顧盼則四夷讋服,威望大矣。今乃渡海遠征小夷,萬一蹉
    跌,傷威失望,更興忿兵,則安危難測矣。
    (乃上疏切諫,太宗不聽。)
    (因要遂良同在軍中議論,恐褚亮年老不捨其子,遂手詔褚亮道:
    (    疇日師旅,卿未嘗不在中。)
    (今朕薄伐、卿已老、俯仰歲月,我勞如何!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於朕耳。
    ()
    (善居加食。)
    (褚亮頓首而謝,太宗因同遂良而行,每每於軍中計議征伐大事,並論古今學問
    (。)
    (遂良胸中如傾江倒海而出,辯論不窮,太宗大喜。)
    (征遼而回,褚亮年老,因念子而死矣。)
    (遂良慟哭,太宗)
太 宗:此朕陷爾於不義也。
    (遂贈褚亮為太常卿,恩禮加等,敕陪葬於昭陵。)
    (遂良因父親念己而死,三年廬墓,不飲葷血,極其悲苦。)
太 宗:(太宗念其純孝)此孝子也,必忠臣哉。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朕安能捨之而復
    求忠臣乎?
    (服滿之日,授太子賓客,進黃門侍郎。)
    (時有飛雉數數集於宮中。)
太 宗:此是何祥也?
遂 良:昔秦文公時,有童子二人化為雌雄二雉,雌者鳴於陳倉,雄者鳴於南陽。一童子
    曰:『得雄者王,得雌者伯』。文公得其雌,遂伯諸侯,始為寶雞祠;漢光武得
    其雄,遂起南陽,廣有四海。陛下本封於秦,故雌雄並見,以告明德。
太 宗:(太宗大悅道)人之立身,不可以無學,遂良所謂多識君子哉!
    (後殿庭之中,忽見殘獐一腳,細視之,乃是獸食之餘。)
    (詢問宿衛之人,莫知所以來。)
    (太宗驚異,遂良)
遂 良:昨暮乃狼星值日耳,不足怪也。
    (太宗歎服。)
    (有人得鼠如豹文,熒熒光澤,太宗不識,以問臣,莫群能知者。)
遂 良:此鼮鼠也。
太 宗:何以知之?
遂 良:見《爾雅》。
    (試按秘書,果如其說。)
    (人無不稱其博學焉。)
    (那時太子承乾既廢,魏王泰侍於太宗之側,太宗許立為太子。)
    (次日,因謂大臣道)
太 宗:昨日泰投我懷中云:『臣今日始得為陛下子,此臣更生之日也。臣惟有一子,百
    年之後,臣當殺之而傳國與晉王。』朕聞其語甚憐之。
遂 良:陛下失言矣,安有為天下主而殺其愛子,以其國授晉王者乎?陛下昔以承乾為嗣
    ,復寵愛泰,嫡庶不明,故紛紛至此。若必立泰,非別置晉王不可。
太 宗:(太宗大悟泣下)我不能。
    (就詔國舅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與遂良等定策,立晉王為皇太子。)
    (一言之下,國本不搖,皆遂良之力也。)
    (拜褚遂良為中書令。)
    (太宗寢疾,召遂良、長孫無忌二人到御榻前吩咐道)
太 宗:漢武帝寄霍光,劉備托諸葛亮,朕佳兒佳婦,今委卿二人矣。太子仁孝,其盡誠
    輔之!
遂 良:(謂太子道)無忌、遂良在朝,汝不必憂也。
    (因命遂良草詔立晉王為帝,是為高宗。)
    (高宗即位,封遂良為河南縣公,進郡公。)
    (無忌與遂良在朝,同心輔政,高宗亦恭己以聽,政治頗好。)
    (怎當得一個惡人在朝攪亂世界。)
    (有分教:乾坤翻覆,變成濁亂之朝;陰陽錯行,化為污穢之地。)
    (女主作朝間道,唐室悚懼恐惶。)
    (把一個唐朝天下輕輕的斷送了。)
    (果是:
    (    善人一心為善,惡人只是作惡。)
    (同是父精母血,怎生這般差錯?)
    (這惡人是許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隋朝禮部尚書許善心之子。)
    (敬宗廣讀詩書,善於作文,只是心性有些古而怪之。)
    (怎生古怪?)
    (金木水火土,個個皆同;禮智信義仁,字字獨少。)
    (讀聖賢之書,精盜賊之事。)
    (開口處堯舜周孔,夢寐時共鯀苗驩。)
    (不孝不忠,從來性格造就;為奸為惡,一味天巧生成。)
    (筆尖頭能舞能飛,都是殺人的公案;眉毛上一操一縱,無非刺心的箭刀。)
    (暗地騰那,幾回要奪純陽劍,心中惡煞,終日思斲釋迦頭。)
    
    
469**時間: 地點:
    (話說那許敬宗的父親許善心,虞世南的哥哥虞世基,因隋朝之亂,同被李密拿
    (去,都要殺死。)
    (虞世南見哥哥要殺,情願以身代哥哥之死,許敬宗見父親要殺,他也不顧父親
    (,只是一味磕頭,自己求活而已。)
    (李密將二人殺死,虞世南不顧死活,一肩負了哥哥屍首將來埋葬,許敬宗棄了
    (父親屍首,竟自逃回。)
    (其不孝可恨如此。)
    
    
470**時間: 地點:
    (當時內史舍人封德彝在賊中親見二人之事,不勝歎息,所以做兩句口號道:
    (    世基被戮,世南匍匐以請代)
    (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
    (許敬宗聞之,遂恨封德彝切骨。)
    (太宗貞觀年間,除敬宗為著作郎兼修國史。)
    (敬宗是個不肖之人,做了著作郎,不勝欣幸之至,揚揚自得,腆起肚子,頭搖
    (尾擺的對人)
對 人:仕宦若不做著作郎,無以成立門戶。我心裡要做此官,這官便就隨我心願而來,
    可見有福之人事事如意,若是他人怎生能夠?
    (人無不笑之。)
    (太宗駐蹕破山賊,命敬宗馬前草詔,愛其文詞華麗,從此專掌誥令,一發揚揚
    (得意,將人看不在眼裡。)
    (高宗即位,遷禮部尚書。)
    (敬宗的第二個兒子娶尉遲敬德的孫女,許敬宗奉承敬德公無所不至。)
    (太宗嘗以《威風賦》賜長孫無忌,敬宗修國史便移在尉遲敬德身上,道帝以《
    (威風賦》賜尉遲敬德,其說謊如此。)
    (高宗幸長安城,按蹕徘徊,視故區處,問侍臣道)
高 宗:秦漢以來,幾君建都於此?
敬 宗:秦都咸陽,漢惠帝始城之。其後苻堅、姚萇、宇文周居之。
    (高宗復問漢武帝開昆明池實自何年,敬宗)
敬 宗:元狩三年,將伐昆明夷,故開此池以習戰耳。
    (高宗見其博學,遂詔敬宗為弘文館學士,討論古宮室故區,具條奏聞。)
    (高宗至東都,到於濮陽,問竇德玄道)
高 宗:濮陽謂之『帝丘』,何也?
    (德玄不知來歷,對答不出。)
敬 宗:(敬宗自後躍馬而前對道)臣能知之。昔帝顓頊始居此地以王天下,因顓頊所居
    ,故曰『帝丘』。
    (高宗稱善。)
敬 宗:(敬宗退而揚揚得意道)大臣不可無學問。竇德玄不能對,吾甚恥之。
    (其小器矜誇如此。)
    (性喜錢財,若見了那金銀珠寶,便不顧禮義廉恥,一味強要。)
    (若是個財主,就不論他高低貴賤,娼優隸卒,都如兄若弟的一般相待;若是至
    (親忽然貧窮,他便睬也不睬一睬,連飯也沒得一碗與他吃。)
    (只因貪財之極,連親生女兒也都不顧,嫁與蠻酋馮盎之子。)
    (馮盎下了千萬貫的聘禮,指望許敬宗的陪嫁。)
    (誰知敬宗只收聘禮,並無妝奩,女兒出嫁之時,只得隨身衣服,痛哭出門而已
    (。)
    (馮盎因此有言,遂為有司劾奏,說)
只 得:大臣不當與蠻夷結親,況婚姻論財,夷虜之道。今許敬宗多私所聘,為蠻夷所輕
    ,非懷遠之道。
    (許敬宗隨人談論,只是老著面皮並無羞恥之意,只當把這個女兒賣與外國便罷
    (。)
    (這是他第一個女兒了。)
    (第二個女兒又將來嫁與錢九隴的兒子。)
    (那錢九隴原是高宗牽馬隸奴,他也不論貴賤、門第、骨氣,只是收了百千萬貫
    (聘禮,又無陪嫁。)
    (其貪財不顧廉恥如此。)
    (有詩為證:
    (    見了金銀珠寶,不論貴賤高低。)
    (果然人中夷虜,隨他兒女號啕。)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