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 至 第一三〇

121**時間: 地點:
    (話說永明壽禪師感化得杭州人盡好放生,後來一個人喚做吳念橋得病而死,到
    (於陰府見閻羅殿前懸掛著一幅壽禪師像,花香燈燭,供奉齊整,閻王虔誠禮拜
    (。)
一個人:(吳念橋問兩旁的鬼判道)這是我杭州壽禪師之像,何故閻王如此至誠禮拜?
壽禪師:(那鬼判道)這祖師非同小可,勸化杭州人盡好放生,功德浩大,是救世大菩薩
    ,專修西方淨土。人死後都來此地,明日這位祖師死後竟生西方,不來此地,所
    以閻羅天子日日在此焚香禮拜。你若肯回去放生,便放你復轉陽世。
    (吳念橋合掌發願已畢,果然復轉陽世,到處將此事傳說,方知壽禪師之奇。)
    (後來吳念橋一心放生,也得享其長壽而終。)
    (道高德重,修行匪懈。)
    (師像高懸,閻王禮拜。)
    
    
122**時間: 地點:
    (話說壽禪師生平共念《法華經》一萬三千部,感得高麗國王遣使齎書敘弟子之
    (禮,奉金線袈裟、紫水晶數珠、金藻罐等,又差彼國僧三十六人來傳道法。)
    (那時杭州又有一個性真和尚,所到之處,蛇虎避路,百鳥銜花。)
    (生得兩耳甚長,共長九寸,上過於頂,可於項脖下打結,人稱他為長耳和尚。
    ()
    (小孩並愚婦人戲把他兩耳打結,他也並不惱怒,一味勸人作福可遮百丑。)
    (世上人都不曉得他是古佛下降。)
    (吳越王生日,遂於永明寺齋僧,那受齋者紛紛而來。)
吳越王:(吳越王問壽禪師道)寡人在此齋僧,可有真僧降否?
壽禪師:長耳和尚即定光佛化身也。
    (吳越王大驚,登時排駕參禮長耳和尚。)
和 尚:(那長耳和尚)此乃彌陀饒舌也。
    (霎時間就盤膝坐化而去,其狀如生,久之皮膚光澤,爪發時生,每月必三次淨
    (其爪發,時時有舍利子流出。)
    (後到宋朝末年,金兵入犯,見其怪異,一槍刺其身體,有白血流出。)
    (金兵畏懼而退。)
    (後人遂把漆來涂其身體,供在南山法相寺中,這是後話。)
    
    
123**時間: 地點:
    (當時長耳和尚說破了這一句,方知壽禪師是彌陀化身,所以海外九洲無不崇信
    (。)
    (到開寶八年坐化而去,那舍利子如魚鱗一般砌在身上。)
    (宋太宗敕賜壽寧禪院,追諡宗照大師。)
    
    
124**時間: 地點:
    (話說壽禪師雖然坐化而去,他卻心心念念要度脫眾生,仍舊轉身做個大智慧男
    (子,戴網兒的和尚,大闡佛門,輔佐聖天子江山。)
    (看官,你道他畢竟投托做什麼人?且聽下回分解。)
    (正是:
    (    要來就來,要棄就棄。)
    (投胎托舍,如同兒戲。)
    
    
125**時間: 地點:
    (話說壽禪師在西方極樂國端坐於九品蓮台之上,一坐七百餘年,觀見南贍部洲
    (正值元朝末年劫殺之運,紅巾賊起,殺人如麻。)
    (可憐中原百姓夫妻子母不能相保,就如釜中之魚、湯中之鱉一般,日夕愁苦,
    (呼天叫地。)
    (幸遇上帝好生,降下一位真人掃除暴亂,救濟生民。)
    (那壽禪師覷著這個方便,離了西方極樂世界,來到南贍部洲,投胎轉世,照見
    (金華浦江宋家,世積陰功,廣行善事,該出好子孫光大門戶,遂翻一個筋斗投
    (入母腹中。)
    (他母親陳氏懷孕之時,夢見西方一尊古佛,金童玉女擎著幢幡寶蓋,到于家庭
    (之間,天樂迎空,那尊古佛手執一部《華嚴經》對他母親道)
壽禪師:吾乃杭州永明寺延壽和尚,久在西方極樂國土,因見世界閻浮眾生盡遭兵刃之災
    ,好生苦惱,特持此一部《華嚴經》來到汝家,上以輔佐聖主,下以救濟生民,
    保佑汝家亦得九族昇天也。
    (說罷,母親即時懷孕。)
    (母親未曾懷孕之時,終日病苦纏身,到得懷孕之後,覺得身體輕快,真聖胎也
    (。)
    (懷孕七月而生,生產之時,母親並不痛苦,異香滿室,俱似旃檀之香,遂取名
    (宋壽。)
母 親:(後有人說道)前世因果之事,不可說破,不可重取。
    (遂改名宋濂,字景濂。)
    (自幼便好念佛,聲音清亮,又好盤膝而坐。)
    (六歲便能詩歌,父親試把《法華經》與他看,他一遍之後,便背誦得出。)
    (十歲之後,文章二字更不必說。)
    (性好放生,浦江有個姓鄭的人家,一門孝友,自宋朝建炎初年起直至元朝末年
    (,共二百五十餘年再不分居,浦江人都稱為「孝義鄭家」,府、縣官贈他牌匾
    (,名為「天下第一人家」。)
    (他家中廣有書籍,見宋景濂大有文才,請他去做先生教訓子弟。)
    (宋景濂在他家數年,把鄭家書籍盡數都讀,又讀佛書。)
    (有個宗泐和尚,字季潭,生於台州,同是西方會上一尊古佛,也為世遭劫運,
    (特特下來救世;又恐真人下降,不信佛法,滅除了這一教,故意下來闡揚佛法
    (,簸弄神通,共扶佛教,在逕山修行。)
    (遂到浦江來見宋景濂,果然一見如故,日日與他談論佛法。)
宗 泐:(宗泐和尚遂授宋景濂持七俱胝准提佛母咒之法道)若持之久久,其功德靈驗,
    不可勝言。
    (那准提咒法道:
    (    每日依法持誦。)
    (先須金剛正坐,以右腳壓左腳上,或隨意坐亦得手結大三昧印,二手仰掌展舒
    (,以右手加左手上,二大拇指甲相著安臍輪下。)
    (澄定身心,想頂上有一梵書卍萬字。)
    (此字遍有光明,猶如明珠,或如滿月。)
    (想此字已,復以左手結金剛拳印,右手持數珠,口誦淨法界真言二十一遍。)
    
    
126**時間: 地點:
    (話說宗泐和尚教宋景濂以持准提咒之法,宋景濂遂日日虔誠持誦。)
    (後「紅巾賊」起,劉福通以白蓮教燒香聚眾而起,方國珍占了浙東,張士誠占
    (了浙西,那時滿眼都是干戈,生民塗炭,不可勝言。)
    (宋景濂以持七俱胝佛母准提咒之故,雖然東奔西竄,父子一門骨肉都得完聚。
    ()
    (幸而洪武爺起兵取了滁、和、太平、徽、寧等州,進攻浙東,那時宋景濂文章
    (德行之名聞於天下,時浙江共有四人)
    (劉基青田人 宋濂浦江人 章溢龍泉人 葉琛麗水人)
    (大將胡大海聞此四人之名,如轟雷貫耳,即將此四人之名奏聞。)
    (洪武爺龍顏大喜,即著使臣孫炎齎了金銀彩幣到於浙江,徵聘四人到於金陵。
    ()
洪武爺:(洪武爺大喜道)吾為天下屈四先生,四位先生何以教我?
    (當下三人都各有所對,至宋濂)
宋 濂:當今豪傑爭雄,並無撥亂反正救生民之志,不過志在子女玉帛,多殺戮以行不道
    。今有意濟世安民,唯有『不嗜殺人』一語,足以安天下於股掌之上。
    (洪武爺大悅,遂創禮賢館以居四人:命劉基為國師,專主謀議之事;葉琛、章
    (溢為營田司僉事;遂命宋濂為江南等處儒學提舉,授太子經。)
    (你道一個草茅中窮酸之士,頃刻間做了太子的先生,可不是個非常之遇麼?洪
    (武爺時常召來講經:或與他講《春秋左氏》,或論黃石公《三略》,或講《大
    (學衍義》,或論治國大事。)
    (洪武爺大喜,真言無不合,似石投水也。)
    (後來洪武爺即了帝位,改元洪武,四海歸心,萬國臣服,凡是頒行天下詔誥,
    (賜與高麗、交趾、滿剌伽、占城等國詔書,俱是宋濂所作。)
    (四海九洲無不稱贊其文章之妙。)
    (洪武爺要修《元史》,知非宋濂不可,即命總其事,除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
    ()
    (宋景濂遂率領一班兒文學之士,開局於天界寺中,經七月而成。)
    (那時甘露降於宮中,洪武爺遂召宋景濂到於宮中,親將甘露傾於金鼎之中,金
    (勺攪勻,賜與宋景濂飲道)
洪武爺:此和氣所凝也,能愈疾延年,故與卿共之耳。
    (宋景濂生平不能飲酒。)
    (八月七日,洪武爺遣內臣召宋景濂飲以御酒。)
宋景濂:臣量淺不能飲,醉後恐失威儀。
洪武爺:但飲此一杯,雖醉何妨。
    (宋景濂舉起杯來,欲飲還住者數次。)
洪武爺:(洪武爺大笑道)大丈夫怎生退縮如此?
    (宋景濂只得一飲而盡,果然大醉,行步歪斜。)
    (洪武爺大喜,遂叫侍臣取過黃綾一方,飽磨御香龍墨,隨賦楚詞一章道:
    (    西風颯颯兮金張,會儒臣兮舉觴。)
    (目蒼柳兮嫋娜,閱澄江兮水洋洋。)
    (為斯悅而再酌,弄清波兮永光。)
    (玉海盈而馨透,浮瓊斝兮銀漿。)
    (宋生微飲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驟蹌蹌。)
    (美秋景兮共樂,但有益兮於彼何傷!)
    (洪武八年八月七日書。)
    (賦罷,命宋景濂自做一首。)
    (宋景濂大醉,下筆不能成字。)
洪武爺:(洪武爺遂以所書賜宋濂道)卿藏之以示子孫,非唯見朕寵愛卿,亦見一時君臣
    道合,共樂太平也。
    (宋景濂叩首以謝。)
洪武爺:(洪武爺遂敕侍臣《賦醉學士歌》以寵之)朕起布衣為天子,卿自草萊列侍從,
    為開國文人之首,世世與國同休,不亦美乎!
    (命太子選良馬賜與宋景濂,又為《良馬歌》以賜之。)
    (又命宋景濂集歷代奸臣事為《辨奸錄》,分賜太子、諸王。)
    (又命序祖訓纂《大明日曆》,又為《寶訓》五卷。)
洪武爺:(洪武爺大喜道)卿可為丞相,參輔朕之大政。
宋景濂:臣無他長,徒以文墨議論事上,但可潤飾太平,豈能為丞相參大政乎?
    (頓首力辭。)
    (那時有上萬言書者,洪武爺怪其繁多,要問他以違制之罪,問眾臣道)
洪武爺:此奏何如?
    (眾臣見洪武爺天顏不悅,都道)
洪武爺:此臣大不敬,宜坐以誹謗之律。
宋景濂:(轉問宋濂道)卿以為何如?
宋景濂:彼應詔上疏本效忠無他,不宜坐以誹謗之律。
    (洪武爺因此復覽其疏,亦有一二可採之處,即大悟,罵眾臣道)
洪武爺:汝等皆激吾怒。若非宋景濂,朕幾乎誤罪言官矣。
    (洪武爺常稱為「老宋」而不名。)
    (宋景濂博物多聞,世無與比。)
    (洪武爺即帝位之後,感眾神明效力,遂建造十廟於南京以報其功,卻不曾建立
    (關真君之廟。)
    (夜夢長髯赤面之神,身穿綠袍,手執大刀,跪於殿前奏道)
洪武爺:臣漢時關羽也。陛下立廟,何獨遺臣?
洪武爺:卿於國無功。
宋景濂:(關羽奏道)陛下鄱陽湖大戰之時,臣舉十萬陰兵為助,何得言無功耶?
    (洪武爺點頭應允,關真君叩謝而去。)
    (洪武爺感其英靈,遂特建英靈坊。)
宋景濂:諸神皆英靈,何獨關羽耶?
    (洪武爺因建於十廟中。)
    (那時急於建廟,其梁柱俱用柏木心為之,極其壯麗。)
洪武爺:關羽奇跡盛於何時?
宋景濂:臣讀天台智者禪師傳曰:隋開皇十二年,智禪師至當陽,上金龍池,月夜見二人
    威儀如王者,一人長而美髯豐厚,少者秀髮,前致辭曰:『予即關羽,漢末紛亂
    ,時事相違,有志不遂,死有餘烈,故王此山。聖師何以至此?』智禪師曰:『
    欲於此地建立道場。』神曰:『願哀憫我愚,特垂攝受。此去一舍,山如覆船,
    其土深厚,弟子當與吾子平建寺化供,護持佛法。願師安禪七日,以待其成。』
    師既出定,湫潭千丈,化為平陸。棟宇煥麗,巧奪人目。神即受師五戒。師乃致
    書晉王廣,上《玉泉伽藍圖》。晉王廣即具奏,賜名玉泉寺,遂塑關羽神像於其
    側,以為伽藍神。至今顯靈也。
洪武爺:『真君』之號封於何代?
宋景濂:封於宋崇寧年間。時蚩尤神壞鹽池,帝敕天師張虛靖召關羽戰而勝之,鹽池復故
    ,遂封羽為『真君』。今所傳畫壁,尚有戰蚩尤故事。陛下乃天授神明,關羽陰
    兵助戰,固其宜也。
    (洪武爺嘗至淮水,見大鐵索係於龜山,訪問左右,雲是縛水怪者。)
洪武爺:(因問道)水怪是何等形狀?還是何人所鎖?亦曾見古來經典否?
宋 濂:此事載在古《岳瀆經》,大禹治水,三至桐柏山,獲淮、渦水神,名曰無支祁,
    形猶獼猴,力逾九象,人不可視。禹乃攝召萬靈,遂命『庚 辰』之神制之。是
    時木魅、水靈、山妖、水怪奔號叢繞,幾以千數,『庚辰』悉持戟逐去,遂鎖無
    支祈於龜山之足,淮水乃安。
洪武爺:古來曾有見之者否?
宋 濂:昔一刺史不信此事,用百牛拽鎖而起,果形如獼猴,其大非常。雪牙金睛,目光
    如電,大吼一聲,響若雷霆,而百牛俱沉入於水矣。
洪武爺:(洪武爺大異道)朕試一見之,何如?
宋 濂:水神不宜見,見則恐損傷多人也。
    (洪武爺不聽宋濂之言,命軍士扯起鐵索,遂扯滿兩船,漸漸鐵索將盡,甚是沉
    (重,遂命千人拔之而起,果似獼猴之狀,相貌甚凶。)
    (其神開目,見了洪武爺,大吼一聲,聲如霹靂,水波洶湧,仍舊突入水底。)
    (軍士船隻,亦俱無恙。)
    (洪武爺急以羊豕祭之。)
    (後亦無他,蓋聖天子百靈呵護,水神自不敢放肆也。)
    (洪武爺方信宋景濂之言果然不誣,自此益敬信之焉。)
    (宋景濂曾患病,六日不進朝,洪武爺問左右道)
洪武爺:老宋怎生數日不見?
宋 濂:(左右道)有病。
洪武爺:(洪武爺甚是憂疑道)老宋純謹之士,不參以分毫人偽,侍予五年猶一日也。不
    知何故而有斯疾乎?
一 日:(隔一日)病勢曾減否?
洪武爺:(左右道)病勢未曾減。
洪武爺:(洪武爺惻然)爾往傳命,著他歸養金華山中,父子祖孫歡然同聚,疾必易愈。
    愈後便造朝,國家文翰,庶有賴哉!
    (遂敕黃門內官齎金銀束帛以賜之。)
    (皇太子亦遣內臣存問,賜以繒幣白金之類。)
    (那時都不許乘轎,連丞相也不容。)
    (特命中書造安車,給健丁六人以載宋景濂。)
    (此真千古寵遇之奇也。)
    (宋景濂歸到金華,果然父子祖孫相聚,病勢漸好,思量遍遊山水,以散心適意
    (,遂住於杭州南屏淨慈之慧日峰。)
    (那慧日峰原是他前生住居注《宗鏡錄》之處,到此甚是安適。)
    (一見了壽禪師之像,宛然見前生光景,遂作贊道:
    (    我聞智覺大導師,進修精明無與等。)
    (誦經群羊來跪聽,習定鳥巢衣褶中。)
    (一旦撥開光明藏,際天蟠地悉開朗。)
    (如揭日月照群迷,無有摘埴索涂者。)
    (諸法盡從緣生滅,此是佛語非我語,萬別千差咸照了。)
    (道高非特被真丹,海外之邦猶企豔。)
    (金絲伽黎及藻瓶,遣使來施不復吝。)
    (我與導師有宿因,般若光中無去來。)
    (今觀遺像重作禮,忽悟三世了如幻。)
    (靈山一會猶儼然,願證如如大圓智。)
    
    
127**時間: 地點:
    (話說宋景濂在西湖淨慈寺感前世放生功德,盡將家中錢財並洪武爺所賞賜之物
    (,都買飛禽之類、魚鱉之倫放生,與宗泐和尚並演福寺如玘和尚等終日講論佛
    (法。)
    (那時佛法之盛,殆不可言。)
    
    
128**時間: 地點:
    (一日到虎跑寺閒耍。)
    (那虎跑寺是唐朝元和十四年性空大師來游此山,見山色秀麗,遂結庵此地。)
    (後因無水,要遷居別處,忽然見數個金甲神人稟道)
一 日:自師父來此,我輩眾神都受大師之益。大師若去,我輩何所皈依?若是無水,不
    必憂慮。南嶽童子泉,我輩明日當遣二虎移此一股泉來也。
    (次日,果然二虎咆哮而來,以爪扒山,山泉湧出,甘洌異常,為南山第一泉。
    ()
    (性空大師因此留住,建立寺苑,名「廣福定慧禪院」,俗名虎跑寺。)
    (蘇東坡來做杭州知府之時,有「虎移泉眼趁行腳」之詩,蓋紀實也;又有詩題
    (於石碑之上。)
    
    
129**時間: 地點:
    (話說當時宋景濂來游虎跑,主僧定嚴戒是個有道之僧,聞得宋景濂前生是壽禪
    (師,與佛門大增光彩。)
    (見宋景濂來,遂號召眾僧都披了法衣,到泉邊念咒,那泉果然如珠一般洶湧而
    (出。)
    (宋景濂遂做銘一首以見其奇。)
    (有詩為證:
    (    泉因性空出,又因壽師湧。)
    (泉水本無心,蓮花兩足捧。)
    (後來洪武爺知宋景濂病癒召他入朝,龍顏大喜,日與講陳治道,凡郊廟山川、
    (社稷祠祭、律歷、國家大典禮,俱命宋景濂裁定,文名天下。)
    (日本國王奉黃金百金,要求宋景濂做一篇文章。)
    (宋景濂不肯做,封還原金。)
洪武爺:怎生不與日本國做文章?
宋景濂:堂堂天朝,受小夷之金,與他做文字,成何體統?
    (洪武爺大喜,把御手撫宋景濂之背道)
洪武爺:今四海華夷皆聞卿名,卿不可不自愛。
宋景濂:皆仰賴陛下之威靈耳。
    (洪武爺大笑,賜以御宴酒肴,歡飲而罷。)
    
    
130**時間: 地點:
    (自此恩寵無比。)
    (後來歸於金華山中,洪武爺御制詩二句以餞之,道:
    (    白下開樽話別離,知君此後跡應稀。)
    (宋景濂續吟二句,道:
    (    臣身願作衡陽雁,一度秋風一度歸。)
    (洪武爺大悅,賜白金錦幣文綺)
洪武爺:與汝作百歲衣也。
    (洪武爺始初不信佛法,又因浙西寺院諸僧廣有錢糧,不守戒律,飲酒食肉,姦
    (淫婦女,往往做出。)
    (洪武爺大怒,因南京造城工役,盡發僧人為役,死者甚多。)
洪武爺:(馬皇后諫道)度僧本為佛法。僧家不守戒律,自有報應。何苦強充役夫,害其
    性命?
    (洪武爺雖有幾分轉念,還不甚回心。)
    (後來又因金山寺和尚惠明奸計謀奪良家婦人之事,一發大怒,遂起鏟頭之令,
    (幾乎滅除了佛教。)
    (感得一位聖僧簸弄神通,鏟了一顆頭,又鑽出一顆頭來。)
    (如此三五次不止,方知佛法神奇,不可掃除。)
和 尚:(遂問宋景濂道)怎生佛門有如此奇特之事?
宋景濂:從來佛教不可除滅。昔日宋太祖定天下之後,想此一門,最為無益,有滅除佛教
    之意。一日出宮私行,見一醉僧睡於地,嘔吐狼藉,臭穢不堪,眾人皆繞而觀之
    ,人人厭穢。宋太祖大怒,便欲滅除佛門。醉僧驟然走起,從後追來,於僻靜之
    地,奏道:『陛下為天下生靈之主,怎生出宮私行,以賈患害?』宋太祖大驚失
    色,知是聖僧,急急進宮,命兩黃門召此醉僧進見,而醉僧已去,無可尋覓,但
    見地下所吐之物甚香。兩黃門官遂以手扒此土,掬而進之。宋太祖視之,則片片
    皆旃檀香也。方知果是聖僧顯化,遂起崇信三寶之心。從來有王法以治明、佛法
    以治幽,儒、釋、道三教不可偏廢。
洪武爺:然則佛經何經最佳?
宋景濂:《般若多心經》及《金剛》《楞伽》三經,發明心學,實迷途之日月、苦海之舟
    航。
    (洪武爺遂命取此三經來看。)
    (洪武爺天聰天明,宿世因緣,御目略略披覽,便已心領神悟)
洪武爺:此等實與儒家言語不異,更有何人可為注解,流布海內,使諸侯卿大夫,人咸知
    此義。縱未能上齊佛智,若能禁邪思、絕貪欲,亦可為賢人君子矣。
宋景濂:浙江逕山宗泐和尚與演福寺如玘和尚俱確守戒律,精通經典,可當此任。
    (洪武爺遂召此二位和尚到京,親見於奉天殿,問以佛法大意,奏對稱旨。)
    (遂命住居於天界寺中注此三經。)
    (冬十月起到明年秋七月,三經注完投進。)
    (那時洪武爺御西華樓,看了此注大悅道)
洪武爺:此經之注,誠為精確,可流布海內,使學者講習焉。
    (宗泐就將此經刊刻於天界寺中,宋景濂為之作序,流傳海內。)
    (洪武爺因元朝末年干戈四起,殺人多如麻,每到天陰雨濕之後,鬼哭神號,其
    (聲啾啾,甚是悽慘。)
    (洪武爺哀憫眾生,遂詔江南有道僧人十人,就於蔣山太平興國禪寺啟建道場,
    (普度眾生。)
    (洪武爺親自宿於齋宮,一月不食葷血,先教丞相汪廣洋等移書城隍之神。)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