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 至 第三〇
21**時間: 地點:
(話說袁世凱改裝附輪之後,直抵天津,求見李相。)
(時李相正因軍務棘手,滿胸積悶,忽門上傳上袁世凱名刺,心中正恨他不把軍
(情報告,方要傳見,好當面申飭他,便傳出一個「請」字。)
(袁世凱即昂然直進。)
AAA:(行禮之後,李相即厲聲道)你在朝鮮好清閒!卻把軍情不顧,誤國不少。
袁世凱:卑道正為接得尊電,蒙丞相責備,故千辛萬苦回來,要見中堂一面。卑道自問沒
一事不盡情報告,今蒙丞相責備,望中堂指示卑道的罪名。
李相道:你還說?日本調許多兵馬到了韓境,你如何不告我?
AAA:(袁世凱驚道)中堂甚麼話,那有一次不報告的?
(便把自己第一次是什麼報告,第二次是什麼報告,一概說出。)
李相道:難道老夫是不識字的,連電文也看不出不成?
袁世凱:既然如此,卑道發來的電文,中堂還有存下否?請賜回卑道一看。
(李相聽罷,此時仍不知是張佩綸作弄,即檢出擲至袁世凱面前,並道)
並 道:你且看!
(袁世凱接在手裡,一頭看,一頭汗如珠點。)
即 道:(看罷即道)奇極!卑道甚望中堂查究此事。
(說了,即在身上拿出自己發來的原電文,當面一對,隨又道)
又 道:卑道因為中堂見責,特檢原電回來,呈中堂一閱。今見中堂接得的電,與卑道原
發的不符。中堂一看,便知分曉。
(李相此時已放下幾分怒氣,即把袁世凱獻出的電文,對覽一會,滿面通紅,又
(露些慍怒之色。)
(然後低頭一想,不覺將案上一拍,一言不發,隨令左右,轉令文案員發札,傳
(電局總辦張佩綸到衙相見。)
(搖首歎息一會,謂袁世凱道)
袁世凱:若張某到時,你且暫避他。老夫盡可查悉此事。你見著那姓張的,也不必生氣。
(袁世凱謝過李相,心上盤算,仍恐張佩綸是中國人,又受中國薪俸,且為李相
(姻親,何至如此,難道他受了日人賄賂不成?只怕未必有此事,又不免疑朝鮮
(電局作弊。)
(正籌度間,忽報張佩綸已到,袁世凱便轉進後邊。)
(及張佩綸到了,袁世凱在裡邊細聽他翁婿有何說話。)
(再從門縫兒偷看,只見李相全無怒容,張佩綸見了,反覺驚慌。)
(坐猶未暖,李相卻道)
卻 道:你總辦電報局的事情,所有官電往來,可是自己經手,抑是統通委付他人?你快
說個詳細。
(張佩綸沉吟了一會,才道)
才 道:不知岳父問那一件?若是尋常電報,只由經理的人譯妥送交;若關於國家事件,
統由小婿過目的。
AAA:(李相到這時,發怒道)既是你過目的,自不能責備他人。你今已犯了殺身之罪
,誤盡軍情,負了國家,又陷了老夫,你知得不曾?
(張佩綸到這時,已知是朝鮮發來的電報,自己所塗改的已發作了;又不知袁世
(凱已經回來,只自忖)
自 忖:自己改了電文,也沒有對人說過,何李相便知得?
(心中捋上捋下,只得硬說道)
說 道:岳丈此話,從何說起?小婿有何罪名,總望實說也好。
AAA:(李相見他如此硬說,便再發狠向他說道)駐韓委員發來的電文,你盡把來竄改
了,你究懷著什麼用心?老夫有何虧負於你?卻誤老夫至此!
(那時張佩綸已面如土色,仍硬著說道)
說 道:所有駐韓袁委員來電,統通是照原文譯出送來,並無一字改易。岳丈不要聽別人
的話,小婿實為感激。
(李相見他還矢口不認,便心生一計,即道)
即 道:已從朝鮮電局,查出原電底回來,與你送來的電,總不符合。你獨把日本調兵的
人數塗改了。你若不是受了日人賄賂,如何肯乾此事?你快些說個原故,或可原
諒。若是不然,便是老夫不殺你,朝廷還容得你麼?
(一頭說,一頭拍案大罵。)
AAA:(又將袁世凱呈出的原底電文,及張佩綸所屢次呈上的電文,擲至佩綸跟前,怒
(道)你且看袁委員的原底電報。同他不同,若不是你將原文竄改了,誰敢竄改
?你還好說!
(當下張佩綸聽得是由朝鮮電局檢回原底,額上已流著一把汗。)
22**時間: 地點:
(此時不免滿面驚慌,雙手打戰,拿著幾張電文,又遺失在地,故聽得李相所責
(罵,已不能對答。)
(李相越發大怒,要責他供出竄改電報的原因,隨又喚袁世凱出來。)
(張佩綸見了世凱,更不能置辯。)
(袁世凱念著前情,一來恐佩綸難以下場,二來又覺李相過不去,即道)
即 道:事已至此,中堂發怒亦是無用。兄弟且問張老哥,移改電文,究是何意?想老哥
是個廉潔自愛的人,斷不至受外人賄賂,務請細言其故,商量個辦法才是。
(在世凱,此言似是護衛佩綸,實則坐穩張佩綸,使他自承改電。)
AAA:(那張佩綸心亂之際,如何悟得?自然當袁世凱是好意,即歎道)我本來為國,
反弄成誤國矣。
(說罷不覺流淚。)
袁世凱:你甚(怎)麼為國弄成誤國呢?
張佩綸:兄弟自料己國不能取勝日人,不欲開仗,若把日人調兵實數報告,料李中堂必先
發大兵來與日兵相當,恐兩國各恃兵力,必至激成戰事。故先前竄改電文,實望
李相緩發軍兵,勉從和議。實不料此次戰端觸機即發也。
AAA:(李相一聽,真是無名孽火高千丈,拍案道)你這小孩子的見識,你道不派多兵
,便易成和議麼?正惟派兵不足,反受敵人挾制,諸多要索,反致和議不成是真
。虧你自福州敗仗回來,還敢說軍事!你聽著炮聲不走就好了,還學人籌度軍情
麼!老夫治兵數十年,被你牽陷至此,有何面目見人!且你誤國至此,百死不足
蔽辜。你快回去自處,老夫今日不能替你設法。
(張佩綸此時更沒得說,只使個眼色示意袁世凱,求他說句話,便滿面通紅,抱
(頭鼠竄去了。)
暗 忖:(袁世凱暗忖道)若自己力斥張佩綸,覺自己更為有功。但念著前日交情,意自
不忍。且李相又最愛親戚情面的,盡令李相過不去,於自己前程亦屬有礙。
李相道:(便向李相道)張老哥這會辦事真誤軍情不淺。但也不過沒見識,一時愚昧,與
受人賄賂的不同。以卑道愚見,只合責他擅自決事,貽誤軍機,終不能責他賣國
。他一點愚誠,實在可憫。中堂以為然否?
AAA:(李相歎道)他以一己的私心,致誤軍情,本罪在不赦。但老夫自問,亦失計太
甚。視人派兵多少,然後自己派兵多少,已是誤了;且老夫當初,以自己任大責
重,常恐他人誤我,故每事必委自己親人。今卻沒一人可用的,誤老夫至此。恐
明日紛以老夫任用私人,還有面目見人麼!
(說罷幾乎掉下淚來。)
自 忖:(袁世凱自忖道)俗話說,丈夫流血不流淚。看李相長成七十來歲的人,說話間
至眼皮通紅,真不忍見。
AAA:(即答道)勝敗兵家之常,中堂何便煩惱如此。卑道有一言,不知合否?因中堂
若置張佩綸於不言,便是自己獨任其過,外人聞之,反貽口實。不如輕輕參佩綸
一本:一來見中堂不袒私人,一來見戰前派兵不多,非自己之咎。不知中堂以為
然否?
李相道:佩綸不能不參,但責任在我,豈能徒委諸他人?老夫自此必聲名掃地矣。但一己
不足惜,恐國事亦自此益艱,則老夫之罪更重也。
(袁世凱惟再復勸慰問李相一會。)
(李相即留袁世凱住下。)
AAA:(自己退轉來,獨自尋思)自己從前卻錯責了袁世凱。今番若把張佩綸的事切實
彈參,那張佩綸自然不免。若是替他隱飾,不特自己的名聲越加壞了,更又對不
住袁世凱。
(想到此會,更為憤怒,便親自起稿,把張佩綸改易電文,混亂軍情的罪狀,切
(實參了一本。)
23**時間: 地點:
(當時朝廷看了李相那本奏章,十分大怒,發下軍機及刑部會議。)
(時軍機大臣明知張佩綸此次罪情非同小可,但他與李相是有個翁婿之情,且用
(人不當,實是李相之咎,盡要替他留個體面。)
(把原折細勘,覺得張佩綸竄改電文,不過不欲與日人開戰,恐多派兵時,易開
(戰禍,故以如此塗改,只是他的愚處,不是他的奸處。)
(就從這裡替他想出一條生路復奏。)
(過了次日,就有諭旨降下來,把張佩綸發往軍台效力。)
(這一場大案,就此了結。)
24**時間: 地點:
(且說當時自因水陸大敗,只派李相父子前往日本說和,賠款割地,方能了結。
()
(那時朝中文武,又紛紛把李相參劾。)
(朝廷雖念他是個勳臣,但人言嘖嘖,終不免有個處分。)
(前者已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黃馬褂,一個北洋大臣,已改令王文韶接充。)
(這會因參李相者仍絡繹不絕,便又降一道諭旨,責他用人不當,著他留京入閣
(辦事。)
(李相當此,覺「用人不當」四個字誠是不錯;但在袁世凱一人,也沒有什麼不
(當,若不替他設法,實在冤枉了他。)
(恰可和議成否,朝廷因北洋是個緊要的去處,不便委任他人,乃換榮祿繼任,
(即調王文韶入京。)
(那榮祿不是別人,乃皇太后的內姪子,由西安將軍轉任兵部尚書,並任副相,
(至此始出鎮北洋。)
(自從榮祿到任,看見各路軍營,於戰敗之後,實殘破不堪用,自須再練軍兵。
()
(且以水陸軍勢盡喪,水師實不易恢復,惟有從陸軍下手。)
(就把此意奏知朝廷。)
(朝廷亦覺得此意甚是,只惜戰事開時,已耗資不少,弄得庫款一空。)
(及後講和,又賠了二萬萬兩去了。)
(練兵之事,實不易言。)
(便批下來,著榮祿就地設法,籌款練兵。)
(當下榮祿接得這個諭旨,覺練兵之說,是自己發起,今不得不行,但籌款固難
(,靠人亦難。)
(況自經敗後,所有北洋統兵官員,統通有了處分,革的革,殺的殺,死的死。
()
(雖是練兵,亦沒人幫助。)
(因此便往訪李鴻章,商議有什麼人才可用。)
(李鴻章回想清、日戰事時,各員沒一個不誤了軍情,單是袁世凱還是留心一點
(,其情可憫,且其才亦可用。)
AAA:(便在榮祿之前,一力保薦袁世凱,井道)自年前軍興以來,沒一個不誤事的。
惟那姓袁的報告軍情,沒一點差漏。他平生亦有點本事,盡合用得著。
(榮祿聽得,不勝之喜。)
(回衙後,便即傳袁世凱到衙相見。)
(時袁世凱正得李相密報,知道把自己薦往榮祿處。)
(忽見榮祿傳見,暗忖)
暗 忖:自己在北洋差遣,今李相不在北洋,正該求榮祿賞識,趁此機會,便圖個升官。
(想罷,立進督署而去。)
(看官試想,袁世凱是什麼樣人?他巴結上台,用自己的才力,是很有手段的。
()
(當下與榮祿相見。)
(榮祿先把李相保薦他的話,說了一番,又切實問他練兵的事,從那處下手。)
(袁世凱聽罷,便壯著膽子,伸張三寸不爛之舌,說道)
說 道:卑道不才,自問從前無補於國家,今又辱蒙李中堂保薦,大帥又不恥下問,只怕
卑道才力薄弱,不足副大帥之期望。況練兵重事。早道資望亦輕,請大帥另委高
明,免誤軍政。
榮祿道:你不必過謙,便是李相不保薦時,我亦須用著你的了。因為練兵兩字是容易,只
就籌款,卻不易言。你在北洋有年,料必熟悉情形,盡可盡說,倘有可行之處,
無不彩行。他日成軍,功勞不少。
袁世凱:以卑道愚見,若重新召募軍人,耗資實巨。日前兵敗之故,不是軍兵不良,不過
訓練不得法,加以器械不精而已。且現在北洋,淮軍毅軍若盡行遣散,亦難安插
。不如在淮軍毅軍之中,汰弱留強。倘不足額,然後添募,合新舊勇盡行改練洋
操。從前所有的軍械,挑選精良的,一概用回。若朽敗的,把來沽去,以資津貼
,實一舉兩便,亦事半功倍。且卑道猶有一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於軍
營事情縱有些經驗,總不是從專門學過來的,故現在要練陸軍,盡聘一位外人,
充做顧問才好。
榮祿道:適聞高論,實開茅塞。但聘用外人,究聘那一國的才好呢?
袁世凱:以卑道愚見,方今陸軍強國,就算德、日二邦。鄙見猶主用日人,因彼此同種同
文,目下又言歸於好,且聘日人的薪水較廉。故不如用日人罷。
(榮祿聽了大喜,便把袁世凱的議論,奏知朝廷,依著行事。)
(復奏保袁世凱為練兵大臣。)
(正是:
( 不必才華能動眾,全憑知遇促升官。)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六回 談新政袁氏擢侍郎 發私謀榮相興黨禍)
25**時間: 地點:
(話說袁世凱既得榮相保舉為練兵大臣,便聘用日人兩名為顧問。)
(又將舊日北洋勇營汰弱留強,再募些新額,湊足六千人,名為新建陸軍,日日
(訓練,不必細表。)
26**時間: 地點:
(且說當時自戰事敗後,京中各大員頗知得外人的厲害,盡有些人知道日本維新
(後即能自強,就要說到「變法」兩字。)
(那時就有一人,姓康名無謂的,本籍廣東人氏,當初在本省講學授徒,召集生
(徒數十,替他鼓吹聲名,捱了千辛萬苦,才中得一名進士,點了工部主事,總
(不得志。)
(他從前因翁同龢在北京提倡公羊學說,他便看了年把《公羊春秋》。)
(豈知那翁同龠禾凡遇著說公羊的,就當他是有才幹的人物,所以翁同龢也看上
(他。)
(他就投拜在翁相門下。)
(康無謂這時,要圖翁相保薦,盡要弄些才學動他,才能得翁相信服。)
(故此接二連三上了幾次書,統不過是說築鐵路,開礦產,設郵政,廢科舉,興
(學堂,裁冗員這等話頭。)
(本是尋常之極,只就當日北京臣僚看起來,也當是有十分學問,故此,人人也
(識得他的名字。)
(他又想聯絡黨羽,一來好張聲勢,一來又可互相利用,因此也立了一個保國會
(。)
(先是入會的有十數人,各出來傳頌,都道這康先謂先生很有才學,又得各大臣
(吹噓,不久也執大權的了。)
(這風聲一播,你道京中各候補人員,那一個不是熱中的,只道所傳說的是真,
(倒願憑點勢力,好得升官,因此進保國會的人數漸漸多了,整整有數十人,鬧
(成一片。)
(一面又運動翁同龢,奏請降諭詔舉人才。)
(那時翁相方充軍機大臣,說話是易的。)
(果然不數日即降出一道諭旨,令大臣保薦人才。)
(那翁相自然把康無謂保薦。)
(同時又有一位梁希譽,是康無謂的門生,他有一個姻親,喚做李端芬,方任禮
(部侍郎的,也一同保薦康無謂師徒二人。)
(至於他們同鄉的張蔭桓,及一般說公羊的,如張之洞,如徐致靖、張百熙,也
(同時奏保。)
(康無謂又防自己獨力難以行事,自然要先布黨羽,所以當時保國會中人,如林
(旭、楊銳、劉光第,統得被舉充軍機章京。)
(康無謂又得了個總理衙門章京。)
(一連十數人,或是御史,或是部曹,倒把「新政」二字,掛在口頭上,好不得
(意。)
(那時朝家亦慮這班人,防生出什麼事,所以又派尚書孫家鼐做新政大臣,好把
(這班人管轄。)
(不料不出朝家所料,竟生出一件事出來,反令袁世凱升官,黨人亡命。)
(正是:
( 釀成黨錮彌天禍,催得軍門特地升。)
(你道康無謂等弄出什麼事?因為當時天子年紀還輕,因憤恨前此割地賠款,不
(免輕躁。)
(偏是當時老太后在宮,見著這般混鬧,空言變法,總不是路,所以暗令有權有
(勢的大臣,要覷察康無謂一班人的舉動。)
(那班人得知這點消息,最防老太后拿著自己痛腳,就暗中商議,要除去太后才
(得心安。)
(在那一般人,早知那老太后是不能容自己的。)
(卻是什麼原故呢?因為向例,京官凡是部員要條陳事件,若不是封章的,凡尚
(書侍郎,皆得拆閱,看他合格與否。)
27**時間: 地點:
(那日有個姓王名照的,都是康無謂一路的人,正充禮部主事,竟上一道條陳,
(也說是指陳新政的,並請皇上遊歷日本。)
(該部尚書許應馬癸、懷塔布把來看過,指出他有些不合,叫王照總要改轉。)
(那王照恃著當日說新政的是得勢的人,就咆哮起來,說道)
說 道:前者皇上早有諭旨,凡有屬員條陳不得阻擋的了。你們恃著是個上司,就要阻撓
新政麼?
(說罷,不由那許、懷兩尚書分說,就跑了出來,與康無謂商酌。)
(那時保國會中人,正因那少年皇帝聽信自己的時候,即紛紛把禮部各堂官彈參
(,說他守舊拘迂,阻撓新政。)
(只說王照欲遞條陳,被禮部堂官擲在地上,這等說。)
28**時間: 地點:
(當時朝廷大怒,即把禮部兩個尚書、四個侍郎一並革了。)
(這時禮部幾個堂官,真有冤無路訴。)
(但革了別人猶自可,革了那個懷塔布,正與老太后有點子瓜葛的。)
(他天天在老太后跟前訴冤,弄得老太后不得不怒,因此便要窺察康無謂的舉動
(。)
(就是這個原故,康無謂一班人,覺此時若不除了老太后,實於自己不便。)
(便與同道中人商議,要謀個除去太后的法子。)
AAA:(各人都道)昔要除去老太后,一定要靠些兵力,方能保得自己地位。但我們天
天談新政,只是空口白話,究從那裡尋得兵力出來呢?
康無謂:有人。俺看袁世凱那人,正是喜歡新政的,一定與我們共表同情。他現在有新建
陸軍六千人在他手裡,盡合用得著。
AAA:(各人都道)若是運動他,盡要小心一點。不要擅自泄漏我們宗旨,是緊要的去
處。
(康無謂口中雖說是極,惟心中早拿定袁世凱是可用的,故各人致囑之言,也不
(大為意。)
29**時間: 地點:
(那日便求見袁世凱。)
(那袁世凱接見之際,兩人即把新政談了一番。)
即 道:(康無謂即道)皇上是足以有為的,單是老太后百般阻撓,真是沒法。現在更聞
得老太后還要謀害皇上。這樣,若是我們做臣子的不能設法解救,還算得是人麼
?
(袁世凱聽了,心上反吃一驚,因問道)
便問道:足下究從那裡聽得老太后要謀害皇上呢?
(康無謂想了一想,才道)
才 道:是皇上說來的,並諭令我們要保護他。今弟想我們食君之謀(祿),忠君之事。
且見足下是個忠義之人,又是兵權在手,故特來商酌。
袁世凱:據足下之意,欲使小弟何為?
康無謂:自古道:先發制人。待至太后下手時,我們便救駕不及了。不如足下先提本部人
馬,先至頤和園執了太后,再請皇上發落便是。
(袁世凱聽到這裡,目定口呆,也說不得出聲,暗忖此人乃有如此舉動。)
AAA:(半晌方答道)足下之言甚是。但此事非同小可。細思兄弟身分,非得皇上明諭
,斷不敢行。
康無謂:此亦易事,弟當面見皇上,請他發諭足下便是。
(說罷便去。)
(袁世凱這時自然心上持上捋下。)
AAA:(不料康無謂回去,與林旭一班人計議,譚嗣同倉皇道)虧你把這些話來對袁世
凱說。此是何等事?豈輕易能對人說來的麼!
AAA:(康無謂此時不免悔恨,惟硬著撒謊道)此是袁世凱先說的,不過運動我們,求
皇上發個明諭給他而已。
AAA:(譚嗣同道)弟不信有此事。榮祿是太后的內姪子,袁世凱正靠榮祿做官,如何
肯幹這事?他幹得來,便是榮祿殺他;他乾不得來,又是太后要殺他。他做官正
安穩,何苦擔此煩難。今事情重大,總要說真話才好。
康無謂:終是譚兄多疑,我那有說謊的道理?
AAA:(林旭道)既是康兄親聽袁世凱說的,我們如何不信。
(便大家計議,先由林旭、楊銳等一班軍機章京,在皇上面前說太后要謀害皇上
(的事。)
30**時間: 地點:
(當時皇上聽了,不知真假,心上好不著驚。)
(且又一個少年無知,任人擺弄的,急向林旭等問計。)
AAA:(林旭道)請皇上獨問康無謂,他定然有點法子。
(皇上便令召見康無謂。)
(到那日康無謂召見時,更一力說太后的確要謀害皇上。)
(皇上當時聽了,更為心慌,問有何解救的法子。)
便 道:(康無謂便道)袁世凱是個忠義之人,盡合用著。請皇上獨召袁世凱,著他保護
皇上,自沒有不妥的了。
(皇上聽罷點首。)
(次日,即傳旨召見袁世凱。)
(時袁世凱只在直隸練兵,今一旦獨被召見,京中皆以為異事,無不注意。)
(那袁世凱亦不料為康無謂一班人運動,只得人京引見。)
(那皇上一見袁世凱,即令平身,立令傳賜點心。)
(袁世凱方訝得此異數,不知何故,心上好不思疑。)
說 道:(見皇上說道)朕素知你是忠義的,只因自下變政,或有些人反對,謀不利於朕
躬。到這時,你有兵權在手,休要袖手旁觀。
(袁世凱聽了,就知康無謂日前的話,有些來歷。)
即 道:到這個時候,臣自然要效力。但皇上不要聽一面之言,自起驚擾,反生出意外的
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