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  至  第七〇

61**時間: 地點:
    (未幾,特宥復職。)
    (時金問詞連溥等,遂相繼下獄。)
AAA:(有白事者曰)殿下知讒人乎?
AAA:(太子曰)吾不知,知為子耳。
    (十三年秋九月,直隸鹽城縣颶風,海水泛溢,傷民田二百一十五頃有奇。)
    (太子令蠲田租一千一百七十餘石。)
    (帝至京師。)
    (十二月,《歷代名臣奏議》書成。)
    (先是,上以璽書諭太子,命翰)
    (林院儒臣黃淮、楊士奇等,彩古名臣直言匯錄,以便觀覽。)
    (至是書進,上覽而嘉之,命刊印以賜皇太子、皇太孫及諸大臣。)
    (十五年春三月,上巡北京,命吏部尚書兼詹事蹇義、翰林學士)
    (兼諭德楊士奇、侍讀兼贊善梁潛輔太子監國。)
    (七月,賜皇太子《務本之訓》。)
AAA:(十六年春三月,太子手書賜贊善徐善述言)覽卿為予改詩甚善。但今卿年邁,
    恐輔餘為勞。似卿樸直苦口者,百無一二,面諛順顏者,比比有之。卿無憚勞,
    弼成餘業,惟望藥石之言日甚一日,毋生犯鱗觸諱之慮。餘今欲學作表,卿可一
    如詩題立例,具詩題與表題間日封進,以廣琢磨。春暖順時將息,以慰餘懷。
AAA:(書函曰)皇太子齎書贊善好古先生。
    (好古者,善述字也。)
    (太子視朝之暇,手不釋卷,被服寬博,大類儒者云。)
    (夏五月,上殺贊善梁潛、司諫周冕。)
    (時太子監國,上不時有疾。)
    (兩京距隔數千里,小人陰附漢府者,讒構百端。)
    (侍從監國之臣,朝夕惴惴,人不自保。)
    (會有陳千戶者,擅取民財,事覺,太子令謫交趾立功。)
    (數日,復念其軍功,宥之。)
上 曰:(有讠替於上曰)上所謫罪人,太子曲宥之矣。
    (遂逮陳千戶殺之。)
    (以潛、冕不諫止,並逮下獄,皆死。)
    (六月,上遣禮部左侍郎胡氵熒巡江、浙諸郡,陛辭,上諭曰)
上 諭:人言東宮多失,當至京師,可多留數日,試觀何如,密奏來。奏字須大,晚至即
    欲觀也。
    (氵熒至京師,日隨朝,凡見東宮所行之善,退即記之。)
    (勛臣某者語不謹,侍衛扌追之,仍當陛口奏,有旨不問。)
    (既退,亟宣侍衛者賞鈔若干錠。)
    (於是群臣皆言不顯責大臣,而旌禁衛,所以寬其罪而愧其心,見殿下之仁明也
    (。)
    (居稍久,楊士奇曰)
楊士奇:公命使也,宜亟行。
AAA:(氵熒權辭謝曰)方治冬衣未完爾。
    (至安慶始書奏,以所見皆誠敬孝謹七事,密疏以聞。)
    (上覽之大悅,自是不復疑皇太子。)
AAA:(十八年秋九月己巳,北京宮殿垂成,欽天監言)明年正月朔吉,宜御新殿。
    (命戶部尚書夏原吉召太子、太孫於京師,期十二月終至北京。)
    (太子赴北京,過滁州,登瑯琊山,指示楊士奇曰)
楊士奇:此醉翁亭故址也。
    (因歎歐陽修立朝正言不易得,今人知其文,鮮知其忠。)
AAA:(蓋太子為文章尤善修,每曰)三代以下,文人獨修有雍容和平氣象。
    (尤愛其奏議切直,嘗命刊修文以賜群臣,且諭之曰)
諭之曰:修之賢,非止於文,卿等當考其所以事君者而勉之。
    (十一月,太子過鳳陽,謁祭皇陵畢,周步陵傍,顧張本、楊士奇曰)
楊士奇:國家帝業所自也。
    (徘徊久之。)
    (耆老進謁,有知太祖時事者,從容與語,賜勞優厚。)
    (先是原吉自南京先馳奏,上復命迎之,且曰)
且 曰:東宮緩行。
    (至是,原吉迎見太子於鳳陽,道上旨。)
    (太子以不敢緩諭之,且手書付原吉與士奇,詢訪沿途軍民利病,政事得失,備
    (顧問。)
    (太子過鄒縣,見男女持筐,路拾草實者,駐馬問所用,民跪對曰)
對 曰:歲荒以為食。
    (太子惻然。)
    (稍前,下馬入民舍,視民皆衣百結,灶▉傾僕,歎曰)
歎 曰:民隱不上聞至此乎?
    (顧中官賜之鈔,而召鄉老問其疾苦,輟所食賜之。)
    (時山東布政石執中來迎,責之曰)
諭之曰:為民牧而民窮如此,亦動念乎!
AAA:(執中言)凡被災之處,皆已奏乞停止今年秋稅。
AAA:(皇太子曰)民餓且死,尚及徵稅耶?汝宜速發官粟賑之,事不可緩!
    (執中請人給三斗。)
    且與六斗,汝毋懼擅發倉廩,吾見上當自奏也。
    (十二月,太子及太孫將至北京,原吉先入奏。)
    (上問原吉東宮來何速,對曰)
對 曰:陛下慈注之深,東宮孝思之切。
    (上喜,賜鈔二百錠。)
    (命諸臣先期分官出候於良鄉。)
    (太子至北京,奏前過山東境內遇民饑,即令布政司發粟賑之。)
上 曰:昔范仲淹子猶舉麥舟濟父之故舊,況百姓吾之赤子乎!
AAA:(十九年,禮部尚書呂震語太子曰)殿下前在南京,數遣中使進案牘,每有事以
    殿下過失聞,上指其妄言。今宜疏此人。
AAA:(太子曰)過失,吾豈能無。今至尊既不信之,我又與人較耶?
    (二十年春三月,上北征,秋九月,還京師。)
    (二十一年夏五月,常山中護衛總旗王瑜上變,言)
上 言:常山中護衛指揮孟賢糾合羽林衛指揮彭旭等,舉兵將推趙王高燧為主,而謀不利
    於上及皇太子。
    (上命急捕。)
    (賊既悉得,遂召太子、趙王及文武大臣皆至。)
    (上御右順門親鞫之。)
    (先是,上以疾多不視朝,中外事悉啟太子處分。)
    (太子往往裁抑宦侍,宦官黃儼、江保尤見疏斥。)
    (儼等日讒之於上,且素厚高燧,常陰為之地。)
    (因偽造毀譽之言,傳播於外,謂上注意高燧,以紿外廷,由是賢等遂起邪心。
    ()
AAA:(欽天監官王射成與賢密,言於賢曰)觀天象,當有易主之變。
    (賢等邪謀益急,與其弟孟三,常山左護衛老軍馬恕、田子和,興州後屯衛老軍
    (高正,通州右衛鎮撫陳凱等,日夜潛謀,連結貴近,圖就宮中進毒藥於上。)
    (候上晏駕,即以兵劫內庫兵仗符寶,分兵執府部大臣。)
    (豫令高正偽撰遺詔,付中官楊慶養子。)
    
    
62**時間: 地點:
    (至期從禁中議以御寶領出,廢皇太子,而立趙王高燧為帝。)
AAA:(佈置已定,正密告其甥瑜,瑜曰)此舅氏滅族之計。
    (力止不從,瑜遂入告。)
AAA:(上覽偽讠巽遺詔,震怒,立捕楊慶養子誅之,顧高燧曰)爾為之耶?
    (高燧惴栗不能言,太子為之營解,曰)
    高燧必不與謀,此下人所為耳。
    (上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鞫治,群臣奏賢等所犯大逆,且有顯實,當並▉極典。
    ()
上 曰:且先籍其家。王射成以天象誘人,速誅之。賢等更加窮鞫,毋令遽死。
    (遂下錦衣衛嚴治,尋逮其黨悉誅之。)
    (八月,帝發京師北征,十一月,還京。)
    (二十二年春三月,上議北征。)
    (夏四月,詔太子監國,駕發京師。)
    (秋七月,庚寅,上崩於榆木川。)
    (大學士楊榮、少監海壽奉遺命馳訃太子。)
    (太子慟絕,強拜受,即遣太孫出居庸,赴開平迎梓宮。)
AAA:(瀕行,太孫啟曰)出外有封章白事,非印識無以防偽。
AAA:(太子曰)言良是,但行急,新制不及。
士奇曰:殿下未踐阼,有事自應行常用之寶。其東宮小圖書,可假之行。此出一時之權,
    歸即納上。
AAA:(太子即取付太孫曰)有啟事以此封識,不久當歸汝,汝可留之。
    (既行,太子顧士奇曰)
士奇曰:昔大行臨御,儲位久未定,浮議喧騰。今即以付之,浮議何從興!
    (壬子,太孫奉大行柩至郊,太子及親王以下文武群臣皆衰服哭迎。)
    (至大內,奉安於仁智殿,加斂奉納梓宮。)
    (八月十五日丁巳,皇太子即位,赦天下,以明年為洪熙元年。)
    (谷應泰曰:古之教太子者,慎選師傅,訓之德義。)
    (過龍樓而問寢,入虎闈而齒冑,蓋若是其毖也。)
    (及乎六師撻伐,有事行間,則從曰撫軍,守曰監國。)
    (非特重器所寄,亦以週知艱大,練察治忽,為嗣王之要務耳。)
    (方仁宗之未正青宮也,睿質仁明,天姿愷惻。)
    (然而如意類上,申生無寵。)
    (非黃淮進賈詡之謀,解縉效鄴侯之議,則鳥烏向背,羽翼無成,金▉偏▉,憂
    (方大矣。)
    (幸而皇祖親冊,嫡長分定。)
    (乘危履險,克正重輪。)
    (重耳之艱阻備嘗,楚王之朝嬰夕側。)
    (非特生於深宮之中,長於阿保之手者也。)
    (又若《儲君昭鑒》,傳自高皇,《聖學心法》,頒於成祖。)
    (比之始皇之教以法律,元帝之授以《韓非》。)
    (貽謀度越,抑何偉歟!而況金忠、蹇、夏輔導於前,黃淮、楊士奇糾繩於後,
    (則商山茹芝之佐也。)
    (學識特崇真氏,文章獨許歐公,則家丞秋實之彩也。)
    (賑潁川之饑而先發後聞,恤鄒縣之荒而賜鈔輟食,則《豳風》農事之規也。)
    (又考成祖巡幸順天,親征漠北,駕凡五出,年垂二紀。)
    (中間大官大邑,雖復啟聞,而庶政庶獄,咸就諮決。)
    (名為儲位,實則長君;名為監國,實則御宇。)
    (故人以仁宗之歷祚短,而予以仁宗之沛澤長也。)
    (若夫宮闈煽禍,國本瀕傾,管、蔡流言,備極讒構。)
    (一時並集,何以為懷。)
    (又且迎駕緩期,而逮捕官屬,則高煦贊之。)
    (偽撰遺詔,而陰行廢立,則高燧主之。)
    (蓋以突陣者自命黃鬚,樹功者侈談天策,而又加之敬禮之密推曹植,輔國之交
    (鬥兩宮,夫是以勢同孤孽,危如纍卵,救過而不暇也。)
    (自非胡氵熒密書七事,王瑜上變一言,則豫教之淑質壅於上聞,含沙之哆口交
    (亂四國,非蒙戾園之誅,必賜扶蘇之詔。)
    (而仁宗一載之郅理,又烏能時其盛耶!嗟乎!安慶復而後良鄉侯,孟賢敗而後
    (榆川崩,天祚人國,以有此也。)
    (卷二十七 高煦之叛(釋趙王高燧附)
    (成祖永樂二年,立郡王高煦為漢王,仁宗同母弟也。)
    (初,文皇起兵時,世子居守。)
    (高煦狙詐多智,以材武自負,善騎射,從征白)
    (溝、東昌有功。)
AAA:(江上之戰,文皇兵卻,高煦適引騎兵至,文皇撫其背曰)吾病矣,汝努力,世
    子多疾。
    (已而議建儲藩府,舊臣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皆善高煦,時時稱二殿下。)
AAA:(文皇曰)居守功高於扈從,儲貳分定於嫡長。且元子仁賢,又太祖所立,真社
    稷主,汝等勿復言。
    (至是,立世子東宮,封高煦漢王,國雲南;高燧趙王,國彰德。)
    (高煦怏怏不肯去,曰)
    我何罪,斥我萬里。
    (文皇不悅。)
    (太子力解,得暫留京師。)
    (又請得天策衛為護衛,曰)
    唐太宗天策上將,吾得之豈偶然。
    (又請益兩護衛,曰)
    我英武,豈不類秦王世民乎?
    (又嘗作詩,有「申生徒守死,王祥枉受凍」之語。)
    (上嘗命太子及漢王高煦、趙王高燧、皇太孫同謁孝陵。)
    (太子體肥重,且足疾,兩中使掖之行,恒失足。)
大言曰:(高煦從後言曰)前人失跌,後人知警。
厲聲曰:(皇太孫應聲曰)更有後人知警也。
    (高煦回顧色變。)
    (太孫,即宣宗也。)
    (東宮性仁厚,篤好經史,有人君之度。)
    (高煦不肯竟學,然英武頗類上。)
    (長七尺餘,輕▉,兩腋若龍鱗者數片。)
    (上每北征,令從左右。)
    (上嘗與諸大臣微語及儲宮事,大臣亦多謂東宮守成令主,上意頗釋。)
    
    
63**時間: 地點:
    (一日,上及後御便殿,東宮妃張氏親執庖▉,上御膳恭謹。)
    (上大喜,曰)
    新婦賢,他日吾家事多賴也。
    
    
64**時間: 地點:
    (自此無易儲意。)
    (然高煦時媒孽東宮事以聞。)
    (嘗讠替解縉泄上易儲語,縉坐貶交趾。)
    (又讠替之,逮係,死獄中。)
    (十二年八月,上北征還,東宮遣使迎上遲。)
    (高煦日夜謀奪嫡,復造飛語,動搖監國,並中傷黃淮等。)
    (於是坐淮等奉表不敬,逮下獄。)
    (十三年三月,改趙王高燧封國於彰德,漢王高煦於青州。)
    (時高)
    (煦奏願常侍左右,不欲之國。)
敕 曰:(復賜敕曰)既受藩封,豈可常在侍下。前封雲南,憚遠不行,與爾青州,今又
    托故。如果誠心留侍,去年在此,何以故欲南還?是時朕欲留爾長子,亦不可得
    。留侍之言,殆非實意。青州之命,更不可辭。
    (十四年九月,漢王高煦選各衛壯健藝能軍士隨侍。)
    (敕都督僉事歐陽青悉還原伍,不許稽留。)
    (十五年三月,漢王高煦有罪,居之山東樂安州。)
    (高煦所為不法)
    (上以其長史程棕、紀善周巽等不能匡正,皆斥交趾為吏。)
    (高煦猶不悛,府中有私募軍士三千餘人,不隸籍兵部;縱衛士於京城內外劫掠
    (,支解無罪人投之江;殺兵馬指揮徐野驢,及僭用乘輿器物。)
    (上頗聞之,還南京以問蹇義。)
    (義不敢對,固辭不知。)
    (又問楊士奇,對曰)
對 曰:漢王始封國雲南,不肯行,復改青州,又堅不行。今知朝廷將徙都北京,惟欲留
    守南京。此其心路人知之,惟陛下早善處置,使有定所,用全父子之恩,以貽永
    世之利。
    (上默然。)
    (後數日,上復得高煦私造兵器,陰養死士,招納亡命,及漆皮為船,教習水戰
    (等事。)
    (上大怒,召至面詰之,礻▉其衣冠,縶之西華門內。)
    (皇太子力為營救,乃免。)
厲聲曰:(上厲聲曰)吾為爾計大事,不得不割。汝欲養虎自貽患耶!今削兩護衛,處之
    山東樂安州。去北京甚邇,即聞變,朝發夕就擒矣。
    (比至樂安,怨望,異謀益熾,太子數以書戒之,竟不悛。)
    (二十二年,成祖崩,仁宗即位。)
    (八月己丑,召漢王高煦赴京。)
    (九月甲申,漢王高煦至京。)
    (仁宗洪熙元年夏四月,遣漢王高煦子瞻圻於鳳陽守陵。)
    (當文皇)
    (北征宴駕時,高煦子瞻圻在北京,凡朝廷事,潛遣人馳報,一晝夜六七行。)
    (高煦日亦遣數十人入京師潛伺,幸有變。)
    (上固知之,顧益厚遇,倍加歲祿,賜賚萬計。)
    (先是,瞻圻憾父殺其母,屢發父過惡。)
AAA:(文皇曰)爾父子何忍也。
    (至是,高煦悉上瞻圻前後覘報中朝事,又曰「廷議旦夕廢兵取樂安」。)
    (上召瞻圻示之,曰)
    汝處父子兄弟間,讒構至此乎?稚子不足誅,遣鳳陽守皇陵。
    (五月辛巳,仁宗崩。)
    (六月,太子自南京奔喪,高煦謀伏兵邀於路,倉卒不果。)
    (庚戌,太子即位,改明年宣德元年。)
    (七月,高煦陳奏利國安民四事。)
謂侍臣:(上顧侍臣曰)永樂中,皇祖常諭皇考及朕,謂此叔有異心,宜備之。然皇考待
    之極厚。如今日所言,果出於誠,則是舊心已革,不可不順從也。
    (命有司施行,仍復書謝之。)
    (宣宗宣德元年春正月,漢王高煦遣人獻元宵燈。)
上 曰:(有言於上曰)漢府所遣來者,多是窺瞰朝廷之事,特以進獻為名。
上 曰:吾惟推誠以待之耳。
    (復書報謝。)
    (秋八月,北京地震,漢王高煦反。)
    (初,高煦既之國樂安,反謀未嘗一日忘。)
    (及仁宗崩,帝即位,賜高煦視他府特厚。)
    (高煦日有請,及言朝政,上曲徇其意。)
    (索駝與之四十,索馬與之百二十,索袍服又與之。)
    (高煦益自肆,八月壬戌朔遂反。)
    (遣枚青潛來京,約英國公張輔內應,輔暮夜係青聞於朝。)
    (又約山東都指揮靳榮等反濟南為應。)
    (又散弓兵旗,令真定諸衛所,盡奪傍郡縣畜馬。)
    (立五軍都督府:指揮王斌領前軍,韋違左軍,千戶盛堅右軍,知州朱▉後軍。
    ()
    (諸子瞻{次土﹜、瞻域、瞻▉卒、瞻▉▉各監一軍。)
    (高煦率中軍,世子瞻垣居守。)
    (指揮韋賢、韋興,千戶王玉、李智領四哨。)
    (部署已定,偽授王斌、朱▉等大帥、都督等官。)
    (御史李濬,樂安人,棄其家,變姓名,間道詣京上變,言高煦刻日取濟南,然
    (後率兵犯闕。)
    (升濬行在左僉都御史,遣中官侯太賜書高煦,言)
上 言:昨枚青來,言叔督過朝廷,予誠不信。皇考至親唯二叔,子所賴亦唯二叔。小人
    離間,不得不敷露中懇。且傳播驚疑,或有乘間竊發者,不得不略為之備。唯叔
    鑒之。
    (太至樂安,高煦陳兵見太,傲倨不拜敕,南面坐,跪太大言曰)
大言曰:我何負朝廷哉!靖難之戰,非我死力,燕之為燕,未可知也。太宗信讒,削我護
    衛,徙我樂安。仁宗徒以金帛餌我。今又輒雲祖宗故事,我豈能鬱鬱無動作?汝
    循營視漢士馬,豈不可▉洋天下耶?速報上,縛奸臣來,徐議吾所欲。
    (太懼,唯唯歸。)
    (上問高煦何言,太對無所言。)
上 曰:太二心。
    (已而,錦衣官從太往者,具陳所見。)
AAA:(上大怒太曰)事定必治汝。
    (是月丁卯,高煦遣百戶陳剛進疏,言仁宗違洪武、永樂舊制,與文臣誥敕封贈
    (,今上修理南巡席殿等事,為朝廷罪過。)
    (又斥二三大臣夏原吉等為奸佞,並索誅之。)
    (又書與公侯大臣,驕言巧詆,污蔑乘輿。)
歎 曰:(上歎曰)高煦果反。
    (議遣陽武侯將兵討高煦,大學士楊榮力言不可,曰)
    皇上獨不見李景隆事乎?
    (上默然。)
    (顧原吉,原吉曰)
原吉曰:往事可鑒,不可失也。臣見煦命將而色變,退語臣等而泣,知其無能為也。且兵
    貴神速,宜卷甲韜戈以往,一鼓而平之,所謂先聲有奪人之心也。若命將出師,
    恐不濟。楊榮言是。
    (上意遂決。)
    (立召張輔諭親征,輔對曰)
對 曰:高煦鷙而寡謀,外▉中忄匡,今所擁非有能戰者。願假臣兵二萬,擒逆賊獻闕下
    。
上 曰:卿誠足辦賊,顧朕新即位,小人或懷二心,行決矣。
    (令大索樂安奸諜。)
    (乙丑,敕遣指揮黃謙,同總兵、平江伯陳▉防守淮安,勿令賊南走。)
    (令指揮芮勛守居庸關。)
    (令法司盡弛軍旗刑徒從征。)
    (戊辰,命定國公徐永昌、彭城伯張昶守皇城;安鄉侯張安、廣)
    (寧伯劉瑞、忻城伯張榮、建平伯高遠守京師。)
    (己巳,命豐城伯李賢、侍郎郭▉、郭敬、李昶督軍餉;鄭王瞻▉▉、襄王瞻▉
    (善留守北京;廣平侯袁容、武安侯鄭京、都督張升、山雲,尚書黃淮、黃福、
    (李友直協守;少師蹇義、少傅楊士奇、少保夏原吉、太子少傅楊榮、太子少保
    (吳中、尚書胡氵熒、張本、通政使顧佐扈行;陽武侯薛祿、清平伯吳成為先鋒
    (。)
    (辛未,以高煦之罪,告天地宗廟社稷山川百神,遂親征。)
    (發京師,率大營五軍將士以行。)
    (東南天鳴,聲如萬鼓。)
    (癸酉,駕過楊村,馬上顧問從臣曰)
臣 曰:試度高煦計安出?
對 曰:(或對曰)樂安城小,彼必先取濟南為巢窟。
對 曰:(或對曰)彼曩不肯離南京,今必引兵南去。
上 曰:不然。濟南雖近,未易攻;聞大軍至,亦不暇攻。護軍家在樂安,不肯棄此走南
    京。高煦外多誇詐,內實怯懦,臨事狐疑,展轉不斷。今敢反者,輕朕年少新立
    ,眾心未附。又謂朕不能親征,即遣將來,得以甘言厚利誘餌幸成事。今聞朕行
    ,已膽落,敢出戰乎!至即擒矣。
    (戊寅,獲樂安歸正人,益知賊中虛實。)
大言曰:賊初約靳榮取濟南,山東布、按二司官覺之,防榮不得發。又聞大軍至,不敢出
    。朱暄力言:『宜引精兵取南京,得南京大事成矣。』眾不從,曰:『南人謀家
    耳,奈我輩何!』
又 曰:高煦初聞陽武侯等將兵,攘臂喜曰:『此易與耳。』聞親征,始懼。
    (於是授歸正人官厚賞,給榜令還樂安諭眾。)
AAA:(上仍書諭高煦曰)人言王反,朕初不信。及得王奏,知王志在禍生靈,危宗社
    。朕興師問罪,不得已也。王太宗皇帝之子,仁宗皇帝之弟。朕嗣位以來,事以
    叔父,禮不少虧,何為而反耶?朕惟張敖失國,本之貫高;淮南受誅,成於伍被
    。自古小人事藩國,率因之以身圖富貴,而陷其主於不義。及事不成,則反噬主
    以圖苟安,若此者多矣。今六師壓境,王能悔禍,即擒獻倡謀者。朕與王削除前
    過,恩禮如初,善之善者也。王如執迷,或出兵拒敵,或嬰城固守,圖僥倖於萬
    一,當率大軍乘之,一戰成擒矣。又或麾下以王為奇貨,執以來獻,王以何面目
    見朕?雖欲保全,不可得也。王之轉禍為福,一反掌間耳!其審圖之。
    (上英暢神武,詞旨明壯。)
    (六軍氣盛,龍旗鉦鼓,千里不絕。)
    (庚辰,薛祿馳奏前鋒至樂安,約明日出戰。)
    (上令大軍蓐食兼行,文臣請慎重,武臣曰)
臣 曰:林莽間或設伏,百里趨利不可。
上 曰:兵貴神速,我抵城下營,彼阱中虎,爪牙安施!大軍至,烏合之眾方洶洶,何暇
    設伏!
    (遂行,夜分至陽信。)
    (時慶雲、陽信吏人皆入樂安城,無來朝者。)
    (辛巳,駐蹕樂安城北,城中黑氣黯黲,大軍壁其四門。)
    (賊乘城舉炮,大軍發神機銃箭,聲震如雷,城中人股栗。)
    (諸將請即攻城,上不許。)
    (敕諭高煦,不報。)
    (已,復遣敕諭之曰)
諭之曰:前敕諭爾備矣。朕言不再,爾其審圖之。
    (又以敕係矢射城中,諭黨逆者以禍福,於是城中人多欲執獻高煦者。)
    (高煦狼狽失據,密遣人詣御幄陳奏,願寬假,今夕與妻子別,明旦出歸罪。)
    (上許之。)
    (是夜,高煦盡取積歲所造兵器與凡謀議交通文書,盡毀之。)
    (城中通夕火光燭。)
    (天壬,午移蹕樂安城南。)
    (高煦將出,王斌等固止之,曰)
    寧一戰以死,就擒,辱矣。
AAA:(高煦曰)城小。
    (紿斌等復入宮,遂潛從間道,衣白席藁出見上,頓首自陳。)
    (群臣列奏其罪,請正典刑。)
上 曰:彼固不義,祖訓待親藩自有成法。
AAA:(群臣復言)《春秋》大義滅親。
    (上卻之,以群臣劾章示煦。)
AAA:(煦頓首言)臣罪萬死萬死,生殺惟陛下命。
    (上令煦為書,召諸子同歸京師。)
    (罪止倡謀數人,赦城中脅從者。)
    (遂執王斌等下行錦衣獄。)
    (癸未,令祿、本鎮撫樂安,改樂安為武定。)
    (乙酉班師,命中官頸係高煦父子赴北京,錦衣衛械係王斌、朱暄、盛堅、典仗
    (侯海、長史錢巽、教授錢常、百戶井授等以歸。)
    (庚寅,駐蹕獻縣之單橋,戶部尚書陳山迎駕。)
上 言:(山見上言)宜乘勝移師向彰德,襲執趙王,則朝廷永安矣。
    (上召楊榮以山言諭之。)
對 曰:(榮對曰)山言國之大計。
    (遂召蹇義、夏原吉諭之,兩人不敢異議。)
    (榮言請先遣敕趙王,詰其與高煦連謀之罪,而六師奄至,可擒也。)
    (從之。)
    (榮遂傳旨令楊士奇草詔,士奇曰)
士奇曰:事須有實,天地鬼神豈可欺哉!且敕旨以何為辭?
厲聲曰:(榮厲聲曰)此國家大事,庸可沮乎!令錦衣衛責所係漢府人狀,雲『與趙連謀
    』,即事之因,何患無辭?
士奇曰:錦衣衛責狀,何以服人心!
AAA:(士奇因往見蹇義、夏原吉,義曰)上意已定,眾意已定,公何能中阻!
原吉曰:萬一上從公言,今不行。趙後有變,如永樂中孟指揮之舉,誰任其咎?
士奇曰:今時勢與永樂中異。永樂中,趙擁三護衛,今已去其二。且昔孟指揮所為,王實
    不預聞。不然,趙王豈至今日乎?
AAA:(義曰)即如公言,今若何?
士奇曰:為今之計,朝廷重尊屬,厚待之。有疑,則嚴防之,亦必無虞,而於國體亦正矣
    。
    (義、原吉曰)
原吉曰:公言固當,然上特信楊榮言,不係吾二人可否也。
榮 曰:(士奇退與榮曰)太宗皇帝惟三子,今上親叔二人。一人有罪者不可恕,其無罪
    者當厚之,庶幾仰慰皇祖在天之靈。
    (榮不肯。)
AAA:(時楊溥亦與士奇意合,溥曰)吾二人請入見上,兵必不可移。
    (榮聞溥言,即趨入見,溥士奇亦踵其後,而門者止二人,不得入。)
    (已,有旨召蹇、夏。)
    (義以士奇言白,上不懌,然亦不復言移兵矣。)
    (車駕遂還京。)
    (九月,帝還京師,御奉天門。)
    (高煦父子家屬皆至京師,命工部築館室於西安門內,處高煦夫婦男女,其飲食
    (衣服之奉,悉仍舊無改。)
    (上出御制《東征記》,以示群臣,凡高煦之罪,及朝廷不得已用兵之故,皆詳
    (書之。)
    (逆黨王斌、朱暄等伏誅,同謀伏誅者六百四十餘人,其故縱與藏匿坐死戍邊者
    (一千五百餘人,實口外者七百二十七人。)
    (獨長史李默免。)
    (上至京,始思楊士奇言,不復及彰德事。)
    (然言者猶喋喋,請盡削趙護衛,且請拘趙王京師,上皆不聽。)
諭 曰:(乃召士奇諭曰)言者論趙王益多如何?
對 曰:今日宗室,惟趙王最親,當思保全之,毋惑群言。
上 曰:吾亦思之,皇考於趙王最友愛,且吾今惟一叔,奈何不愛。然當思所以保全之道
    。
    (乃封群臣言章,遣駙馬都尉廣平侯袁容、左都御史劉觀齎以示之,使自處。)
士奇曰:更得璽書親諭之尤善。
    (上從之。)
    (容等至,趙王大喜曰)
喜 曰:吾生矣。
    (即獻護衛,且上表謝恩,而言者始息。)
    (漢庶人高煦鎖縶之內逍遙城,一日,帝往,熟視久之。)
    (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踣地。)
    (上大怒,亟命力士舁銅缸覆之。)
    (缸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頂負缸起。)
    (積炭缸上如山,燃炭,逾時火熾銅▉,庶人死。)
    (諸子皆死。)
    (谷應泰曰:高煦為文皇第二子,強力善騎射。)
    (燕藩兵起,摧鋒陷敵,從征有功。)
    (而仁宗之在青宮也,性仁柔,體肥足▉,高煦輕之,以為可取而代也。)
    (於是潛謀奪長,飛語傾危,私造兵器,陰養死士,中傷東宮官屬,自比天策上
    (將。)
    (而駙馬王寧、淇國公丘福,亦復官府交通,陰圖翼戴。)
    (自非居守功高,嫡長分定,又且張妃執▉,陰教克修,則成師名子,如意類吾
    (,文皇之意亦未保其克終也。)
    (然而煦者,不過桀驁不臣,非有深圖遠算,特以成祖喜其猛鷙,昭帝曲加友愛
    (,於時父兄見驕,恃愛肆奸。)
    (封雲南,則恚怒不去,封青州,則托故不行。)
    (支解無罪,僭用乘輿,逆節所萌,有自來矣。)
    (然而煦之謀,非有湘東刻檀之狡也;煦之才,非有曹植自試之銘也;地不過樂
    (安,煦非有吳、楚七國之強也;人不過王斌、朱▉,煦非有貫高、伍被之佐也
    (。)
    (乃以宣宗初御,輕其年少,陳兵踞坐,聲罪朝廷。)
    (所幸神機內斷,親督六師。)
    (煦不先爭濟南,轉躪河北,而困守孤城,束身就縛,豈非外多誇詐,內實怯懦
    (,宣宗料敵真神算也。)
    (至若陳山迎駕,請襲趙藩,楊榮希旨,贊決大計,賴士奇一言,克保親親,獻
    (還護衛耳。)
    (昔袁盎勸▉淮南,田叔燒梁獄辭,即令罪狀果明,猶當曲全恩紀,而況齊王後
    (悔,背約城守,馬攸德望,舉朝共知,又安可借金吾片紙,使有殺叔父名乎?
    ()
    (其後逍遙城中,煦嬰鎖縶。)
    (檻猿未嘗不牢,縛虎未嘗不急,而忽伸一足,勾上踣地,以致銅缸燃炭,身首
    (為灰。)
    (彼豈真有閽戕戴吳,築擊秦庭之智哉!要不過桀驁不臣,適以殺其軀耳。)
    (雖然,高煦之後,▉钅番、宸濠,反者踵起,豈前車之鑒,不足懾以天誅,抑
    (靖難之風,若或貽以家法。)
    (蓋觀於漢庶人之變,而歎蜾蠃之類我也。)
    
    (卷二十八 仁宣致治)
    (成祖永樂二十二年秋七月,上北征,崩於榆木川。)
    (眾倉卒,莫知所措。)
榮 曰:(大學士楊榮曰)六師去京尚遠,不宜發喪,所至宜上食如常儀。
    (時有議欲借他事齎璽書馳訃者。)
榮 曰:大行皇帝在稱敕,今稱敕,是詐也。罪孰當之?
    (乃作啟先馳報,皇太子遣皇太孫往迎梓宮。)
    (時京兵皆隨征,城中空虛,浮議藉藉,慮趙王兵為變。)
AAA:(皇太孫辭行,啟曰)出外有封章白事,非印識無以防偽。
    (皇太子然之,急未有所與,以問大學士楊士奇。)
AAA:(士奇言)上所用東宮圖書,今暫假之,歸即進納。
    (太子悟,乃曰)
乃 曰:卿言誠是。昔大行臨御,儲位久未定。吾今即以付之,浮議何由興!
    (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楊士奇草詔,如下西洋寶船、雲南取寶石、交趾彩金珠、撒馬兒等處取馬,並
    (採辦燒鑄進供諸務,悉皆停罷。)
    (出戶部尚書夏原吉、刑部尚書吳中、侍郎楊勉、右春坊大學士)
    (黃淮、洗馬楊溥、正字金問於獄,復其官。)
    (以大學士楊榮為太常寺卿,金幼孜為戶部侍郎仍兼前職,左春坊大學士楊士奇
    (為禮部右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黃淮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
    (榮、幼孜、士奇、淮俱掌內制,備顧問,不預所升職務。)
    (洗馬楊溥為翰林院學士,正字金問為翰林院修撰。)
    (初,上嘗諭士奇曰)
士奇曰:自今朝廷事,仗蹇義與汝。
對 曰:(士奇對曰)漢文即位,首進宋昌,史以為貶。臣兩人侍陛下日久,雖聖恩不遺
    ,不應先及臣等。
    (上益重之。)
    (命減惜薪司賦棗之半。)
    (初,楊士奇入謝新命畢,聞惜薪司奏准歲例,賦北京、山東棗八十萬斤,為宮
    (禁香炭之用,將復入奏。)
AAA:(時蹇義、夏原吉奏事未退,上見士奇,顧義等曰)新華蓋學士來奏事,必有理
    ,試共聽之。
因 言:(士奇因言)詔下才兩日,今聞惜薪司傳旨,賦棗八十萬斤,得無過多?雖係歲
    例,然詔書所減除者,皆歲例也。
喜 曰:(上喜曰)吾固知學士言有理。吾數日來,宮中叢脞,此是急遽中答之,不暇致
    審。
    (即命減其半。)
AAA:(複語義等曰)卿三人朕所倚,宜盡言,匡朕不逮。
    (命吏部汰冗官。)
    (九月,上念山林川澤,皆與民共,命自居庸以東,與天壽山相接,禁樵彩,餘
    (俱弛禁。)
    (河南黃河溢,令右都御史王彰往撫軍民,免今年糧稅。)
    (工部奏修軍器,請征布漆於民。)
    (命給鈔市之。)
上 曰:古者土賦,隨地所產,不強其所無。比年如丹漆、石青之類,所司不究物產,概
    下郡縣征之。小民鳩斂金幣,博易輸納,而吏胥因以為奸。其一切禁止。
    (禮部尚書呂震請即吉,不從。)
    (時上喪服已▉俞二十七日,震請如太祖仿漢制,易吉服。)
    (上未答。)
    (震退,▉扁語群臣,令釋服。)
AAA:(楊士奇謂震曰)洪武中有遺詔,今未可援以為例。且仁孝皇后崩,太宗衰服後
    ,仍服素衣冠▉帶月數日。今可遽即吉乎?明旦,君臣宜素衣冠黑角帶。
    (遂以上聞,上亦未答。)
    (已而視朝,上素冠麻衣麻▉。)
    (文臣惟學士,武臣惟英國公如上所服。)
歎 曰:(上歎曰)張輔知禮,六卿乃反不及,士奇所執是也。
    (以靈壁縣丞田誠為州判官,仍佐靈壁縣事。)
    (誠居官廉能,撫字九年,考滿,父老詣闕留之,遂有是命。)
    (長沙府民自宮,求為內侍。)
    (上以其游惰不孝,發為卒戍邊。)
    (以太常寺卿周訥為交趾昇華府知府。)
    (訥永樂中為祠祭司郎中,請封禪,太宗不聽。)
    (後以方賓薦入太常。)
上 曰:諛佞之人,宜置遠徼,不可以玷朝行。
    (遂有是命。)
    (治水左通政樂福奏蘇、鬆、常、杭、嘉、湖六府水災,請俟來歲並征。)
    (命以鈔布代輸。)
    (直隸廣宗縣水溢,命賑給之。)
    (諭兵部尚書李慶,以太僕寺馬分給諸衛所,及沿邊戍卒牧養。)
    (上念民力,恐廢耕桑也。)
    (賜蹇義、楊士奇、楊榮、金幼孜「繩愆糾謬」圖書。)
    (冬十月,革戶部及南京戶部行用庫。)
    (初建行用庫,專市民間金銀,至是罷革之。)
    (賜衍聖公孔彥縉宅。)
    (初,彥縉來朝,館於民間。)
    (上聞之,顧近臣曰)
臣 曰:四裔來朝之使,至京皆有公館,先聖子孫,乃寓民家,何以稱崇儒重道之意。
    (命工部賜宅。)
    (山東登、萊諸郡水災,蠲逋租。)
    (蘇州、徐州水災,免今年稅。)
    (浙江於潛、樂清民饑,命發倉賑之。)
上 言:(大理寺卿虞謙上言七事)曰慎用人。用得其人則治道興,非其人則治道隳。曰
    興學校。教育之道,本於師範,不在於備而在得人。曰端風憲。都察院綱紀之職
    ,今俾端治獄,非設官本意。曰廣儲蓄。國用空乏,宜預為備。曰惜民力。畿南
    之兵,困於牧養,宜分給無馬郡縣。曰通貨財。鈔法不行,由於出多而入少。但
    多方收之而不輕出,則自能流通。曰治姦宄。畿民多盜賊,宜編裡甲相覺察,犯
    者坐。
    (命議行之。)
    (大理寺奏決囚。)
    (命同大學士審錄,召楊士奇等諭以欽恤至意。)
    (命翰林院嚴考歲貢生。)
上 諭:(上諭楊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匪人,由學校失教;自今宜
    嚴試之。五經四書義,不在文辭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或人材難得,即數百人
    中得一人亦可。蓋取之嚴,則不學者不敢萌僥倖之望。
    (十一月,宥建文諸臣家屬。)
臣 曰:(上嘗語廷臣曰)方孝孺輩皆忠臣。
    (遂及寬典。)
    (改大理寺卿楊時習交趾按察司,復虞謙為大理卿。)
    (先是,謙奏事,侍臣有言其當密請,不宜於朝中敷奏沽名者。)
    (又言其屬官楊時)
    (習導之密陳,而謙不納。)
    (上乃降謙,擢時習為卿。)
    (至,是楊士奇從容言之,且曰)
且 曰:謙歷三朝,得大臣體,今犯過極小。
上 曰:吾亦悔之。顧時習其人若何?
對 曰:雖起於吏,然明習法律,公正廉潔。
喜 曰:(上喜曰)吾有以處之。
    (遂有是命。)
    (召太監馬騏還京。)
    (騏還未幾,矯旨下內閣書敕,復往交趾辦金珠。)
AAA:(內閣復請,上正色曰)朕安得有此言!騏在交趾,荼毒軍民,卿等獨不聞乎?
    自騏召還,交人如解倒懸,豈可再遣。
    (然亦不誅騏也。)
    (遣監察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
    (進戶部尚書郭資太子太師,命致仕。)
    (蹇義、夏原吉言其偏執妨事,且多病。)
    (上問楊士奇,對曰)
對 曰:資強毅能守廉,人不得乾以私。但性偏執,甚至沮格恩澤,不得下究。
    (上問其故。)
對 曰:詔書數下蠲免災傷租稅。不聽開除,必令有司依額征納,此其過之大者。
    (遂有是命。)
    (賜戶部尚書夏原吉「繩愆糾謬」圖書。)
上 諭:(上諭夏原吉曰)古者寓兵於農,民無轉輸之勞,而兵食足。後世莫善於漢之屯
    田。先帝立屯種法甚善,但所司數以征傜擾之。自今天下衛所屯田軍士,毋擅役
    妨其農務,違者治之。
    (命都察院捕治湖廣副使舒仲成,以楊士奇言罷之。)
    (上監國時,仲成為御史,常奉旨理木植歲課之弊,忤旨。)
    (至是,因吏部奏仲成他事,命捕治之。)
疏 曰:(士奇上疏曰)向來小臣得罪者眾,陛下即位以來,皆已宥之,今復追理前事,
    則詔書不信。漢景帝為太子時,召衛綰,稱疾不赴,即位,進用綰,前史美之。
    (上覽疏喜,即有旨罷仲成,而降璽書褒士奇,賜鈔幣,面諭之曰)
諭之曰:卿盡心如此,朕復何憂。
    (上嘉群臣能言,謂楊士奇曰)
楊士奇:朕嘗處事有過,退朝思之,方自悔,而廷臣已有言者,甚愜朕意。
對 曰:(士奇對曰)宋臣富弼有言,願不以同異為喜怒,不以喜怒為用舍。
上 曰:然。《書》云:『有言逆於汝心,必求諸道。』群臣所言,有▉弗意者,朕退必
    自思。或朕實有失,亦未嘗不悔。
士奇曰:成湯改過不吝,所以為聖人。
上 曰:朕有不善,患未知耳。知之,不難於改。
    (十二月,諭吏部慎選師儒。)
    (令吏、兵二部書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官姓名於奉天門內西序。)
上 諭:(上諭蹇義等曰)庶官賢否,軍民休戚之所係也。昔唐太宗書各刺史於屏間,有
    善政,則各疏於下。皇考亦嘗書中外官姓名於武英殿,時復觀之。今五府、六部
    之臣,朕朝夕接見,詢察其賢否。而在外諸司官,既久不能不忘。為臣有善而上
    忘之,誰肯自勉;有不善而上忘之,誰復自戒。爾吏部、兵部具各司官姓名,揭
    諸西序,朕將考其行事而黜陟焉。
    (罷海子、西湖巡視官。)
上 謂:(上謂蹇義曰)朕之心,苟可推以利民,雖府庫之儲不吝,況山澤之利哉!!
    (命戶部,被災田土,分遣人馳諭各郡縣,停免催征糧稅。)
    (命刑部、都察院、通政司,自今內外官貪贓者,錄其姓名藏於官,以便稽閱。
    ()
    (仁宗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上御奉天殿,朝群臣,命禮部、鴻臚寺不作樂。
    ()
    (先是,禮部尚書呂震請於上,宜受賀作樂如朝儀,上不從。)
    (震固請之,大學士楊士奇、楊榮、黃淮、金幼孜皆言陛下言是。)
AAA:(震曰)四方萬國之人,遠朝新主,皆欲一觀天顏,固聖孝誠至,亦宜勉徇下情
    。
AAA:(上顧士奇等曰)禮過矣。
對 曰:誠如聖諭,必欲俯徇輿情,亦不宜備禮。
    (上從之。)
    
    
65**時間: 地點:
    (明日,召士奇等諭曰)
諭 曰:為君以受直言為明,為臣以能直言為忠。如昨日朝會從震言,今悔何及。自今朕
    行有未當,但直言之,母以不從為慮。
    (各賜鈔文幣。)
    (南京龍山產靈芝,禮部尚書呂震請賀,不許。)
    (建弘文閣於思善門,命翰林學士楊溥掌閣事。)
AAA:(上親舉印授溥曰)朕命卿等於左右,非止幫助學問,亦欲廣知民事。即有建白
    ,封識以進。
    (大祀天地於南郊。)
    (頒詔天下,罷山場、園林、湖池、坑冶,聽民採取,悉照洪武年間例辦納。)
    (罷給朝覲官孳牧馬。)
    (初,兵部尚書李慶言於上曰)
上 曰:民間牧馬蕃衍,已散之軍伍,尚餘數千。請令朝覲官領之,太僕苑馬,歲課其息
    。有虧,罰與民同。
    (楊士奇不可,慶忿不納。)
奏 曰:(士奇奏曰)朝廷求賢任官,今乃使養馬而課,責與民同。且所散不及三千,而
    朝廷負此名於天下,豈貴賢賤畜之意乎?
    (上許出內批罷之,已而不聞。)
    
    
66**時間: 地點:
    (明日,士奇又言之,上曰)
上 曰:偶忘之。
    (有頃,上御思善閣,召士奇諭曰)
諭 曰:內批豈真忘之!朕聞呂震、李慶等皆忿卿,朕念卿孤立,恐為眾所傷,不欲因卿
    言而罷,今有名矣。
    (出示章,則陝西按察使陳智言畜馬不便,命士奇據此草敕止之。)
AAA:(士奇頓首言)陛下知臣,臣不孤矣。
上 謂:(上謂士奇曰)繼今令有不便,惟密與朕言。李慶、呂震輩不識大體,不足語也
    。
    (二月,舞陽、清河、睢寧民饑,命發本縣倉粟賑之。)
    (大理寺少卿戈謙言事過激,呂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頗厭之。)
    (楊士奇以主聖臣直,從容為上言之,且曰)
且 曰:謙雖昧於大體,蓋亦感恩圖報耳。
    (上因免謙朝參而視事如故。)
AAA:(士奇復進曰)四方朝覲之臣咸在,豈能盡知謙過。傳之於遠,將謂朝廷不能容
    直言。
AAA:(上惕然曰)此呂震誤朕也。朕非惡言事,謙言自有過者。卿可以朕言諭眾人。
士奇曰:此非臣所能諭,當以璽書開喻之。
    (上遂命士奇書敕引過,而待謙如初,命百官毋以謙為戒。)
    (已而召謙為副都御史。)
    (時有中官採木四川擾民者,召謙諭曰)
諭 曰:爾素清直,其為朕窮治之,勿懷疑畏。
    (三月,諭三法司,自今誹謗者悉勿治。)
    (樂亭、連城、萊蕪、蓬萊、黃岩民饑,命發本縣倉賑之。)
    (夏四月,詔免山東、淮安、徐州今年夏稅之半。)
    (停罷一切官買)
    (物料。)
    (時有至自南京者,言徐、淮、山東民多乏食,而有司催科方急。)
    (上問蹇義,義對亦同。)
    (上命楊士奇草詔蠲恤。)
上 問:(士奇言)不可不令戶部、工部與聞。
上 曰:姑徐之,救民如拯溺,不可須臾緩。有司慮國用不足,必持不決。
    (因命中官給筆札,士奇就西角門草詔。)
    (上覽畢,即遣使齎行,顧士奇曰)
士奇曰:卿今可語部臣,朕悉免之矣。
    (左右或言宜有分別,庶不濫恩。)
上 曰:恤民寧過厚。為天下主,可與民較錙銖耶!
    (大名府民饑,命發長垣倉粟賑之。)
    (河南鎮、汝、鈞、許四州,延津、襄城等二十二縣,及山東昌邑,直隸邢台等
    (縣民饑,命所在發倉粟賑之。)
AAA:(時近臣有進言太平之政者,楊士奇進曰)流徙未歸,瘡痍未復,遠近猶有艱食
    之民,須休養數年,庶幾人得其所。
    (上嘉納之。)
AAA:(復諭蹇義等曰)曩與卿『繩愆糾謬』銀章,惟士奇封入五疏,餘皆無有,豈朝
    政果無闕,生民果皆安乎?
    (諸臣頓首謝。)
    (太常寺卿兼學士楊溥上言犧牲少,請遣官市。)
上 曰:愛人而後可以事神,其令有司監市,毋擾民。
    (五月,諭吏部慎選御史,以清風紀,咨訪可任都御史以聞。)
    (上)
    都御史,十三道之表,都御史廉,御史雖不才,亦知畏憚。今不才者無復畏憚矣
    。
    (時左都御史劉觀有貪名。)
    (上崩。)
    (洪武中,上隨文皇入侍,太祖令閱皇城衛卒。)
    (還奏遲。)
上 問:何後也?
對 曰:旦寒甚,衛士方食,俟食畢,乃閱以故遲。
太祖曰:善。孺子知恤下乎!
    (又令閱奏疏,多取言民瘼者上白,太祖曰)
太祖曰:兒生長深宮,乃知民間疾苦。
AAA:(嘗問)堯九年水,湯七年旱,百姓何所恃?
對 曰:恃聖人有恤民之政耳。
    (太祖大喜,稱善。)
    (文皇即位,為皇太子監國,多仁政。)
    (既即位,天下益歸心。)
AAA:(每邊將陛辭輒戒曰)民力罷矣,毋貪功。脫擾塞下,驅之而已。
AAA:(用法尚寬厚,然深惡贓吏,每戒法司曰)國家恤民,必自去贓吏始。
    (在位僅十月,而百政具舉云。)
    (六月,皇太子即皇帝位。)
    (罷浙江布政司參議王和、袁昱、陝西按察司僉事韓善為民。)
    (和)
    (等坐贓遇赦,吏部奏擬還職,上曰)
上 曰:士大夫當務廉恥,三人皆貪污,豈可復任方面。
    (河南新安知縣陶▉奏民饑,借驛糧千石賑救,秋成償還。)
    (上謂)
原吉曰:(夏原吉曰)有司拘文法,饑荒必申報賑濟,民饑死久矣。陶▉先給後聞,能稱
    任使,毋責其端擅。
    (定會試分南、北捲取士例。)
    (先是,仁宗嘗與侍臣論科舉之弊。)
楊士奇:科舉當兼取南、北士。
AAA:(仁宗曰)北人學問遠不逮南人。
士奇曰:長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雖有才華,多輕浮。
AAA:(仁宗曰)然則將何如?
士奇曰:試卷例緘其姓名,請於外書《南》、《北》二字,如當取百人,則南六十,北四
    十,南北人才,皆入彀矣。
AAA:(仁宗曰)然。往年北士無入格者,故怠惰成風。今如是,則北方學者亦感奮興
    起。
    (命與禮部議聞,未上而仁宗崩。)
    (上即位,遂行之。)
    (後復定南、北、中卷。)
    (北卷則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中卷則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及
    (鳳陽、廬州二府,徐、滁、和三州,餘皆南卷。)
AAA:(御史何文淵言)太祖令州縣設老人,以年高有德者為之。比年所用,多非其才
    ,或出自僕隸,憑藉官府,肆虐閭閻。
    (上命戶部申舊制,違者並有司置之法。)
    (冬十月,思州府通判檀凱九載考滿,其民詣闕乞留,令予正五品俸以優之。)
AAA:(十一月,工部尚書吳中言)製造御用器物不足,請買於民間。
上 曰:漢文服御帷帳無文繡,史稱其恭儉愛民。朕方以儉約率下。
    (命止之。)
    (宣宗宣德元年二月,禮部進《籍田儀注》,上觀之,謂侍臣曰)
謂侍臣:先王制籍田,率天下務農,天子公卿躬秉耒耜,貴有實心耳。不然,三推五推,
    何益於事!
AAA:(侍臣頓首曰)先王制禮有本有文,陛下言及此,蒼生之福也。
    (夏四月,戶部奏青州借官糧賑饑,乞復勘,然後給。)
上 曰:民饑無食,當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給。
    (五月,論三法司審錄係囚,務在平恕。)
    (御左順門,諭廷臣遵守)
    (皇祖舊典。)
上 曰:皇太祖肇建國家,皇祖考相承,謀慮深遠。子孫遵而行之,猶恐未至。世之作聰
    明,亂舊章,馴至敗亡,往事多有可鑒。古人云:『商周子孫,能守先王之法。
    』至今存可也。
    (秋七月,命六科給事中,凡內官傳旨,皆須復奏,然後行。)
    (朵顏衛朝貢不至,遼東總兵武進伯朱榮請掩擊之。)
上 曰:馭夷之道,毋令擾邊而已。
    (不許。)
    (八月,漢王高煦反,上親征,高煦降。)
    (尚書陳山請移師彰德襲趙王,楊士奇力止之。)
    (冬十月,復李時勉翰林侍讀。)
    (先是,洪熙中,時勉言事過激,仁宗怒,命武士撲以金瓜,斷脅不死,係獄。
    ()
    (時上面訊釋之,復召入翰林。)
    (二年二月,上御文華殿,賜輔臣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胡氵熒范銀圖
    (書。)
    (義曰「忠厚寬弘」,原吉曰「含弘貞靖」,士奇曰「清方貞靖」,榮曰「方正
    (剛直」,氵熒曰「清和恭靖」。)
    (上御左順門,夏原吉等侍。)
上 曰:讒慝小人,直能變白為黑。聽其言若忠,究其心則險。汲黯正直,奸邪寢謀,卿
    等所宜法也。
    (原吉等頓首受命。)
    (八月,禁有司沮格詔令。)
    (九月,命浙江按察使林碩復職。)
    (碩振舉憲法不稍貸,中官裴可立督事浙江,以沮格詔令誣之。)
    (上遣人逮碩至,親問之曰)
諭之曰:爾毋怖,但盡實對。
    (碩叩頭具言故,立命馳驛復任,而降敕切責可立。)
    (冬十月,上御文華殿,儒臣講《易觀大象》畢,上曰)
上 曰:古者帝王有巡狩之禮,後世何以不行?
對 曰:古之君臣,上下往來,以通禮意。至秦尊君抑臣,斯禮遂廢。
上 曰:亦時勢不同也。舜時五載一巡狩,《虞書》所載一年▉扁天下。後世人君一出,
    千乘萬騎,百姓騷驛。成周十二年一巡,已與虞時不同矣,況後世乎!予謂治貴
    實效。巡狩之禮,考制度,觀民風,明黜陟,此其大節也。誠能體帝王之心,選
    賢任良,不患不振。若以後世侍衛之眾,徵求之廣,欲行時巡之禮,難矣。
    (時征交趾屢失利,上密問英國公張輔,輔請益發兵誅之。)
    (楊士奇、楊榮力言棄交趾便。)
    (上從之,赦交趾罪。)
    (三年二月,易皇后胡氏,冊妃孫氏為皇后。)
    (先是,上嘗召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諭之曰)
諭之曰:朕年三十未有子,今幸貴妃生子,母從子貴,古亦有之。但中宮宜何如處置?
    (因舉中宮過失數事。)
榮 曰:舉此廢之可也。
上 曰:廢后有故事否?
AAA:(義曰)宋仁宗降郭后為仙妃。
    (上問輔、原吉、士奇何無言?士奇對曰)
上 問:臣於帝后,猶子事父母。今中宮母也,群臣子也,子豈當議廢母!
    (上問輔、原吉云何?二人依回其間,曰)
    此大事,容臣詳議以聞。
上 問:此舉得不貽外議否?
AAA:(義曰)自古所有,何得議之!
士奇曰:宋仁宗廢郭后,孔道輔、范仲淹率台諫十數人入諫被黜,至今史冊為貶,何謂無
    議!
    (既退,榮、義語原吉、士奇曰)
士奇曰:上有志久矣,非臣下所能止。
原吉曰:但當議處置中宮。
士奇曰:今日所聞中宮過失,皆非當廢之罪。
    (議不決。)
    (明旦,上召士奇、榮至西角門,問)
上 問:議云何?
    (榮懷中出一紙,列中宮過失二十事進,皆誣詆,曰)
    即此可廢也。
AAA:(上覽二三事,遽艴然變色曰)彼曷嘗有此,宮廟無神靈乎?
AAA:(顧士奇)爾何言?
對 曰:漢光武廢后,詔書曰:『異常之事,非國休福。』宋仁宗廢后,後來甚悔。願陛
    下慎之。
    (上不懌而罷。)
    (他日又詔問,士奇曰)
士奇曰:皇太后必有主張。
上 曰:與爾等語,太后意也。
    
    
67**時間: 地點:
    (一日,獨召士奇至文華殿,屏左右,諭曰)
諭 曰:若何處置為當?
AAA:(士奇因問)中宮與貴妃若何?
上 曰:甚和睦,相親愛。但朕重皇子,而中宮祿命不宜子,故欲正其母以別之。中宮今
    病▉俞月矣,貴妃日往視,慰藉甚勤也。
士奇曰:然則乘今有疾,而導之辭讓,則進退以禮,而恩眷不衰。
    (上頷之。)
    (數日,復召士奇曰)
士奇曰:爾前說甚善,中宮果欣然辭。貴妃堅不受,太后亦尚未聽辭。然中宮辭甚力。
士奇曰:若此,則願陛下待兩宮當均一。昔宋仁宗廢郭后,而待郭氏恩意加厚。
上 曰:然,吾不食言。
    (其議遂定。)
敕 曰:皇后胡氏,自惟多疾,不能承祭養,重以無子,固懷謙退,上表請閒。朕念夫婦
    之義,拒之不從。而陳詞再三,乃從所志,就閒別宮。其稱號、服食、侍從悉如
    舊。貴妃孫氏,皇祖太宗選嬪於朕。十有餘年,德義之茂,冠於後宮。實生長子
    ,已立為皇太子。群臣咸謂《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宜正位中宮。今允所請,
    冊妃孫氏為皇后。
    (上御文華殿,諭侍臣曰)
謂侍臣:治民有本末,制田裡,設學校,本也。不幸而有愚頑者,然後刑之。然觀肉刑,
    則過於慘。
謂侍臣:古人用肉刑,則人人自愛而重犯法。至漢文帝除之,自是人輕冒法。
上 曰:古人教民之道周備,故犯法者少,後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未必係肉刑
    之存否。舜法有流宥金贖,而四凶之罪止於流放竄殛,可見當時被肉刑者,必當
    重罪。況漢承秦敝,以不教之民而遽斷其支體,刻其肌膚,傷殘者多矣。隋、唐
    以後,以笞杖徒流死為五刑,亦良法也。
又 曰:漢文除肉刑,唐太宗觀《明堂針灸圖》,禁鞭背,皆後世仁政。漢、唐享國長久
    ,有以哉!
    (三月,召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等十有八人游萬歲山,命乘馬,中官導
    (引,登山周覽。)
AAA:(上指御舟曰)以操以濟,群卿之力也。
    (義等叩頭呼萬歲。)
    (上喜,特召士奇、榮諭曰)
諭 曰:天下無事,雖不可流於安逸,然古人遊豫之樂,不可廢也。
    (復命乘馬游小山。)
    (中官出酒饌,皆珍奇。)
    (及歸,醉,出西安門,天已暝。)
    (工部侍郎李新自河南還,言)
上 言:山西民饑,流徙至南陽諸郡,不下十餘萬。有司遣人捕逐,民死亡者多。
上 諭:(上諭夏原吉曰)民饑流亡,豈其得已。昔富弼知青州,飲食居處醫藥,皆為區
    畫,山林河泊之利,聽民取之,全活五十餘萬人。今乃驅逐使之失所,不仁甚矣
    。
    (乃遣官往山西、河南賑濟,禁捕治。)
    (夏四月,吏部尚書蹇義請裁內外冗員,從之。)
    (寧王權奏乞賜南昌土田。)
上 曰:王者食租衣稅,今有歲祿足矣。一鄉之田,民所衣食,不當奪以自養。
    (五月,巡撫大理卿胡▉請增設杭、嘉、湖管糧布政司官一員。)
上 曰:糧稅自有常賦,朕方裁抑冗濫。古語:『省事不如省官。』
    (不許。)
    (六月,出左都御史劉觀,以通政使顧佐為左都御史。)
AAA:(上罷朝,諭朝臣)貪濁奈何?
對 曰:(楊士奇對曰)貪風始永樂末,今更甚。
上 問:何如?
對 曰:太宗自十五六年,數疾不視朝,扈從之臣,請托賄賂,公行無忌。
榮 曰:(楊榮曰)當是時,惟方賓有貪名。
AAA:(上即顧榮問)今日貪者誰甚?
對 曰:莫甚劉觀。
士奇曰:風憲所以肅百僚。憲長如此,則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則不肖有司皆
    效之。
AAA:(上歎息曰)除惡務本,顧觀去,誰代觀者?
士奇曰:通政使顧佐廉公有威。
榮 曰:佐為京尹,能禁防下吏,政清弊革。
喜 曰:(上喜曰)顧佐乃能如是!
    (閱數月,乃命觀巡閱河道,而以佐代之。)
    (尋下觀獄。)
    (工部尚書吳中,以官木磚瓦私遺太監楊慶作私第,甚弘壯。)
    (上登皇城,遙望見之,詰左右,得其實,下中獄。)
    (尋釋之。)
    (上閱《皇明祖訓》,諭侍臣遵舊法。)
對 曰:(侍臣對曰)誠如聖諭。但躬蹈當自陛下始。
    (上嘉納之。)
    (秋七月,召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游東苑,賜宴於東廡。)
    (上與義等語良久,乃曰)
乃 曰:此中復有草舍,朕致齋之所。非敢比茅茨不剪之意,然庶幾不忘乎儉矣。卿等可
    ▉扁觀。
    (上臨河舉網取魚,令中官賜食。)
AAA:(青州民劉中等奏)自永樂中歲歉,流徙畿南棗強縣凡二百餘戶,居二十年,已
    成家業。今有司遣還山東,乞附籍棗強。
上 謂:(上謂夏原吉曰)彼此皆吾土,但得民安即已。唐宇文融括流民,過期不首者謫
    邊。州縣承風勞擾,百姓逃竄。爾其申飭有司,以此為戒。
    (八月,上御文華殿,與侍臣論歷代戶口盛衰。)
上 曰:戶口之盛衰,足以見國家之治忽。其盛也本於休養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
    漢武承文、景之餘,煬帝繼隋文之後,開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亂,豈非恃富庶不
    知儆戒乎?漢武末年乃悔輪台,煬帝遂以亡國,玄宗卒至播遷,皆足為世大戒。
    (車駕巡邊,發京師,英國公張輔、陽武侯薛祿帥師從。)
    (駐蹕虹橋,諭諸將曰)
諸將曰:朕深居九重,豈不自逸,但朝夕思念保民,故有此行。今渡河道路所經,皆水潦
    之後,秋田無獲,朕甚憫焉。其將士有擾民者,殺無赦!
    (九月庚戌朔,駐蹕薊州,進州官諭之曰)
諭之曰:此漢漁陽郡也。昔張堪為政,民有樂不可支之謠,爾曹勉之!
諭 曰:(又進耆老諭曰)今歲豐稔,無他虞,善訓厲子孫,務禮義廉恥,毋安溫飽自棄
    。
    (眾叩頭退。)
    (四年春正月,上御齋宮,召大學士楊溥諭曰)
諭 曰:朕每念創業難,守成不易,夙夜▉▉。今幸百姓稍安,顧禍亂生於不虞。邇來群
    臣好進諛辭,令人厭聞,卿宜勉輔朕。
AAA:(溥頓首謝)臣不敢忘報。
上 曰:直箴朕過,報朕多矣。
AAA:(溥又頓首謝曰)直言求之非難,受之為難。
上 曰:然。
    (二月,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獻騶虞二,出滁州來安縣石固山,禮部尚書吳氵熒
    (請上表賀。)
上 曰:朕嗣位四年,民生未能得所,騶虞之祥,於德弗類。
    (不許。)
AAA:(夏四月,上御便殿,問侍臣)漢、唐諸君在位孰久?
對 曰:漢之武帝,唐之玄宗。
上 曰:漢武好大喜功,海內虛耗,末年能懲前過。玄宗初政,有貞觀之風,久而縱欲,
    遂致禍亂。武帝猶為彼善於此。
又 曰:武帝以田千秋為賢,玄宗以李林甫為賢,此治亂所由異也。
AAA:(工部尚書吳中言)山西圓果寺,為國釐祝之所。舊塔損壞,乞役民為之。
上 曰:卿欲藉此求福乎?朕以安民為福。
    (不許。)
    (五月,諭六部、都察院戒濫差擾民,巡按御史及按察使不察舉)
    (者同罪。)
    (命工部尚書吳中申飭郡縣,務及時修築陂池堤堰,慢令者罪之。)
    (六月,裁湖廣採辦竹木。)
    (先是,命侍郎黃宗載往湖湘彩宮殿大材。)
AAA:(至是,上聞湖廣災,諭吳中曰)百姓艱難宜恤。比聞工部採辦竹木,動以萬計
    ,不為國家愛惜民力,而勞擾如此,其斟酌裁之。寬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
    (秋七月,戶部上戶口登耗之數,上曰)
上 曰:隋文帝戶口繁殖,自漢以來,皆莫能及。議者以當時必有良法,享國不永,故無
    傳焉。此未必然。夫法存乎人,理財國之大務,漢、唐初政,立法未嘗不善,而
    子孫力役繁興,費用無度,天下不能不凋弊。隋文克勤克儉,足致富庶,豈徒以
    其法哉。秦法多非先王之制,後世猶有存者,亦未嘗計其享國長短也。大抵人君
    恭儉,則生齒日繁,財賦自然充足。
    (廣東海陽縣進白烏二,胡氵熒請率群臣上表賀。)
    (不許。)
    (謫御史沈潤戍遼東。)
    (潤受金出死罪,事覺。)
上 曰:御史朝廷耳目,受重賂縱死罪,是耳目蔽矣。
    (時事在赦前,特命謫戍。)
    (九月,命戶部申明栽種桑棗舊令。)
    (自洪武來,栽種之令,多廢不講。)
上 曰:古人宅不毛者罰布,其申明之。務求成效,毋具文。
    (冬十月,上再幸文淵閣,命增直字,設飲饌器用。)
    (大學士楊士)
    (奇等上表謝。)
    (降璽書,賜詩褒答。)
    (改大學士張瑛南京禮部尚書,陳山專授小內史書。)
    (上御左順門)
    (望見山,謂楊士奇曰)
楊士奇:山為人何如?
對 曰:(士奇頓首對曰)君父有問,不敢不盡誠以對。山雖侍陛下久,其人寡學多欲,
    而昧大體,非君子也。
上 曰:然,趙王事幾為所誤。近聞於諸司徵求不厭,當不令圂內閣也。
    (數日,遂有是命。)
    (山、瑛俱東宮舊臣,瑛行事亦類山。)
    (朝士皆多上明決云。)
    (十一月,奸吏捃左都御史顧佐過,謂受皂隸賂放歸,訴通政司以聞。)
    (上密示楊士奇,且曰)
且 曰:爾不舉佐廉乎?
對 曰:所訴事,誠有非誣。蓋朝臣月俸,止給米一石,薪炭、馬芻,咸資於皂,不得不
    遣半歸,使備所用。而皂亦皆樂得歸耕,實官皂兩便。此京師臣僚皆然,臣亦不
    免。仁宗皇帝知之,增朝臣俸,蓋為此也。
上 曰:朝臣之艱如此。
    (因怒訴者,欲罪之。)
士奇曰:此末事,不足乾聖怒。但付佐自治,恩與法並行矣。
    (士奇退,上召佐以狀授之,諭之曰)
諭之曰:此京官皆然,不足為過。小人不樂檢束,誣陷正人,汝自治之。
    (佐頓首退,召吏示之狀。)
AAA:(吏惶恐請死,佐曰)汝但改行為善。
    (竟不治。)
    (上聞之,喜曰)
喜 曰:佐得大體矣。
    (時又有囚告佐枉法者,上怒,召楊士奇、楊榮諭曰)
諭 曰:此必有重囚教之陷佐。
    (因命法司窮治之。)
    (得千戶臧清,殺無罪三人,當死,教之誣告。)
上 曰:不誅之,佐何以行事!
    (立命磔清於市。)
    (上明決類如此。)
    (五年春正月,吏部奏選官。)
上 曰:省官,安民之道。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官倍,秦、漢以下,設官益多何也?
對 曰:(侍臣對曰)時不同也。
上 曰:唐、虞、三代,事簡民淳,不可比擬。唐太宗定內外官七百三十員,去古未遠,
    亦可為法。
對 曰:(侍臣對曰)然必君心清,則事簡;事簡,則官可省;官省,則民安矣。若政務
    龐雜,小人幸進,則冗食者多。
    (上嘉納之。)
    (二月,上御齋宮,召大學士楊士奇議寬恤。)
    (士奇首以蠲災傷田租進,因及寬馬畜、免薪芻、蠲彩買、恤刑獄、核工匠、清
    (糧運數事。)
    (詔下,民大悅。)
    (三月,上奉皇太后謁陵,命召張輔、蹇義、楊士奇、楊榮、金幼孜、楊溥六臣
    (。)
AAA:(太後曰)卿等先朝舊臣,勉輔嗣君。
上 曰:(太後退謂上曰)先帝曩在宮時,議諸臣優劣。輔武臣,達大義,厚重小心,但
    多思少斷。士奇能持正,不避忤意,每議事,先帝數不樂,後竟從士奇言。
    (帝還京師,道中見耕者,以數騎往視之。)
    (下馬從容詢稼穡事,因取所執耒三推。)
    (耕者初不知上也,中官語之,乃驚,羅拜。)
謂侍臣:(上顧侍臣曰)朕三舉耒,已不勝勞,況常事此乎!人恒言勞苦莫如農,信矣。
    (命耕者隨至營,人賜鈔六十錠。)
    (已而道路所經農家,悉賜鈔如之。)
    (既還京,因錄其語,作《耕夫記》以示蹇義、楊士奇等。)
    (夏四月,江西、淮安饑,吉水民胡有初、山陽民羅振出〔QDXD〕千餘石賑
    (濟。)
    (命行人齎璽書旌為義民,復其家。)
AAA:(工部尚書黃福請)濟寧以北,衛輝、真定以南,近河之地,役軍民十萬人,屯
    田積〔QDXD〕,以省漕粟。
    (下戶、兵部議。)
AAA:(尚書郭資、張本皆言)屯田便。鳳陽、淮安以北,及山東、河南、北直隸近河
    二百里內通舟楫處,擇荒閒地,以五萬頃為率,發附近軍民五萬人耕之,官給牛
    器。但山東邇年饑旱,流徙初復,宜遣官行視,以示開墾。
    (上從之,遣郎中趙新等經理,而以福總其事。)
AAA:(已而有言)軍民各有常業,恐分屯滋勞擾。
    (竟寢不行。)
    (五月,上以除郡守由資格,多不稱任。)
    (各部、院大臣各舉薦擢用之。)
    (禮部郎中況鍾以楊士奇薦,知蘇州,御史何文淵以顧佐薦,知溫州,皆有善政
    (,而鍾出吏員尤有聲。)
    (豹房勇士奏與民分居。)
上 曰:勇士在京師十年,安得今尚無居!此必民居寬好,欲舍而就民。民何罪!
    (命杖之,荷校示警。)
諭 曰:(召六科給事中諭曰)此曹敢犯法,恃中官為之救解也。自今中官傳朕言釋有罪
    人,須覆奏。
AAA:(六月,上御文華殿,召楊士奇,屏左右言)張瑛嘗言:『楊榮畜馬甚富。』今
    察之,皆邊將饋榮,榮大負朕。
對 曰:(士奇對曰)榮屢從文皇北征,典兵馬,以故接諸將。今內閣臣知邊將才否、▉
    阨塞險易遠近及寇情順逆,臣等皆不及榮遠甚。
笑 曰:(上笑曰)朕初即位,榮數短汝,非義、原吉,汝去內閣久矣。汝顧為榮地耶?
AAA:(士奇頓首曰)願陛下以曲容臣者容榮,使改過。
    (秋七月,諭吏部甄別郡縣守令。)
上 曰:郡縣守令,所使安民者,若賢否圂淆,無所激勸,則中才之士皆流而忘反。吏部
    以進退為職,未聞有所甄別,何也?
    (因降璽書申諭。)
    (八月,日食,陰雨不見。)
    (禮部尚書胡氵熒請率群臣賀。)
上 曰:日食,天變之大者。陰雨不見,得非朕昧於省過而然歟!古人云:『京師不見,
    四方必有見者。』其止勿賀。
AAA:(上罷朝,諭吏部尚書郭▉等曰)東漢初,竇融保河西,以孔奮為姑臧長。姑臧
    最富饒,而奮守甚潔。光武知之,擢奮武都郡丞。夫激濁揚清,為治之道,光武
    即位未幾,舉卓茂,又舉孔奮,故東漢多循吏。卿其甄別以聞。
    (上與學士楊溥論人才,溥對曰)
對 曰:嚴薦舉,精考課,不患不得。
上 曰:此恐非探本之論。若不素教預養,則人才已壞,猶濁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也。
    (溥頓首稱善。)
    (九月,初設巡撫。)
    (冬十月,車駕巡近郊,駐蹕雷家站,召楊士奇、楊榮、金幼孜、)
問 曰:(楊溥問曰)唐太宗過此,非征遼時乎?
對 曰:(眾對曰)然。
上 曰:太宗恃其英武而勤遠略,此行所喪不少,帝王之鑒戒也。
    (廣平、大名水災,命蠲其租。)
    (六年二月,逮江西巡按御史陳祚下錦衣衛獄。)
    (祚上疏勸上務帝王實學,退朝之暇,命儒臣講說真德秀《大學衍義》一書。)
怒 曰:(上覽疏怒曰)朕不讀書,《大學》且不識,豈堪作天下主乎!
    (命緹騎逮至京,並其家下錦衣獄,禁錮者五年。)
    (時上方以博綜經史自負,祚之措詞,若上未嘗學問者,故怒不可解。)
    (敕賜少師蹇義、少傅楊士奇、楊榮等御制《招隱歌》及《喜雨詩》。)
    (令北直隸地方,如洪武間山東、河南事例,民間新開荒田,不問多寡,永不起
    (科。)
    (秋七月,帝幸楊士奇宅。)
    (時上頗微行,夜半,從四騎至士奇家。)
    (比出迎,上已入門,立庭中。)
AAA:(士奇悚懼,俯伏地下言)陛下奈何以宗廟社稷之身自輕?
笑 曰:(上笑曰)思見卿一言,故來耳。
AAA:(明早,遣太監范弘問)車駕幸臨,曷不謝?
對 曰:至尊夜出,愚臣迨今中心惴栗未已,豈敢言謝!
AAA:(又數日,遣弘問)堯不微行乎?
對 曰:陛下恩澤豈能▉扁洽幽隱,萬一有怨夫冤卒窺伺竊發,誠不可無慮。
    (後旬餘,錦衛獲二盜,嘗殺人,捕急,遂私約候駕之玉泉寺,挾弓矢伏道旁林
    (叢中作亂。)
    (捕盜校尉變服如盜,入盜群,盜不疑,以謀告,遂為所獲。)
歎 曰:(上歎曰)士奇愛我。
    (遣弘賜金綺。)
    (賜蹇義、楊士奇、楊榮等御制《豳風圖詩》。)
    (圖,元趙孟▉所繪也。)
    (九月,宛平民以地施崇國寺,請蠲其稅。)
上 曰:民地衣食之資,乃以施僧,且求免稅,甚無謂。
    (令亟以還之民。)
    (十一月,敕賜蹇義、楊榮、楊士奇御制《喜雪歌》。)
    (太監袁琦假公務擅遣內使,事發伏誅。)
    (七年二月,上御文華殿,召大學士楊士奇諭曰)
諭 曰:憶五年二月,共爾齋宮論寬恤事,今兩閱歲矣,民事不更有可恤者乎?
對 曰:誠有之,即五年官田減租額一事,璽書已下,戶部格而不行。
怒 曰:(上怒曰)戶部可罪也。
對 曰:此永樂末年循習之弊,往年高煦反,以夏原吉為罪首,亦指此事。
    (上怒稍解,曰)
    今必舉此為第一事,如再格不行,朕必罪之。卿試言今日更當寬恤者。
對 曰:所在官司不能容逃民,則相結為非。宜令郡縣撫恤。不願歸者,聽附籍為民,亦
    弭患於未萌。
又 言:方面郡守,小民安危係焉。吏部往往循資格升受,不免賢愚雜進。請自今令京官
    三品以上及布政、按察使薦用,犯贓者坐。又乞極刑之家,有賢子弟勿棄。
    (上皆從之。)
    (士奇請更得一人論此事,上曰)
上 曰:胡氵熒謹厚,汝與之密議。
    (於是士奇等議增十數事以進。)
    (上悅。)
    (三月,賜大臣御制《猗蘭操》及《招隱詩》。)
    (五月,上御便殿觀《宋史》,曰)
    宋有國三百餘年,武事終於不振,何也?
對 曰:(侍臣對曰)宋太祖、太宗以兵定天下,其子孫率流於弱,致武備不飭。
上 曰:宋之君,誠失之弱。將帥雖才,亦不得展,蓋為小人所壞。大抵宋之亡,柄用小
    人之過也。
    (六月,巡按湖廣御史朱鑒上言)
上 言:洪武間,郡縣皆置東西南北四倉,以貯官▉,設富民守之,遇水旱饑饉,以貸貧
    民。今廒倉廢弛,贖▉罰金,有司皆掩為己有,深負朝廷仁民之意。
    (上從其言,命違者從按察使、監察御史劾奏。)
    (秋七月,賜大臣御制《祖德詩》九章。)
上 曰:朕與卿等當思祖宗創業之難,守成不易。國家安,卿等亦與有榮焉。
    (又賜《織婦詞》一篇。)
上 曰:朕非好為詞章,昔真西山有言:『農桑,衣食之本也。』朕作為詩歌,使人誦於
    前。又繪圖揭於宮掖戚裡,令皆知民事之艱,是以賦此。
    (上登萬歲山,坐廣寒殿。)
上 曰:此元之故都也。世祖知人善任使,故能成帝業。泰定以後,享祚不久。順帝荒淫
    ,紀綱蕩然。使長守祖宗之法,天下豈為我有!
AAA:(侍臣頓首曰)桀、紂之跡,殷、周之鑒也。
上 曰:然。
    (八月,釋故城縣丞陳銘復任。)
    (先是,上聞內官奉使者,多貪縱為民害。)
    (以太監劉寧清謹,命同御史馳▉生各郡,盡收所差內官資橐,並其人解京師。
    ()
    (既還,道經故城。)
    (縣丞陳銘聞有內官至,不問從來,輒奮前ㄏ寧,手擊之。)
    (御史奏丞無狀,逮至。)
上 曰:丞固可罪。朕以其一時偏於所惡,姑宥之。
AAA:(侍臣言)縱赦之,亦不可使復任。
上 曰:朕既釋之,彼當知所改過也。
    (冬十月,八百大甸宣慰司刁之雅貢方物,且云波勒來侵掠,乞發兵討之。)
上 曰:八百去雲南五千里,荒服之地也,豈能勞中國為遠人役乎!
    (不許。)
    (八年春正月,天下朝覲官在京,賜宴溫州知府何文淵等七人於廷,以《招隱詩
    (》賜之。)
    (命致仕大學士黃淮與張輔、蹇義、楊士奇等十人游西苑,賜宴萬歲山之麓。)
    (淮尋辭歸,上宴之於太液池,親灑宸翰送之。)
    (夏四月,畿內、河南、山東、山西旱,詔賑恤之。)
    (上作《閔旱詩》示群臣。)
    (八月,南海諸國獻麒麟四,景星見天門。)
    (少傅楊士奇等進頌,上謙不自居,降璽書推功天地宗廟,而勵群臣勿恃以驕。
    ()
    (十一月,命楊士奇、楊榮試吏部引進庶官六十八人,錄其優者:知縣孔友諒,
    (進士廖莊、胡莊禎、宋璉,教諭黃純、徐惟超,訓導晏升七人。)
    (命吏部改進士為庶吉士,知縣、教諭歷事六科備用。)
    (巡撫南直隸工部侍郎周忱奏定濟農倉之法,令諸縣各設倉,擇縣官之廉公有威
    (與民之賢者司其籍。)
    (每歲種蒔之際量給之,秋成還官。)
    (明年,江南大旱,諸郡發濟農米以賑貸,民不知饑。)
    (九年三月,廬陵民陳謙出〔QDXD〕一千二百石賑饑,遣行人齎敕旌為義民
    (。)
    (上御便殿,觀《晉史》,上曰)
上 曰:晉武開創之主,不為遠圖,托付非才。羌、胡、鮮卑雜處內郡,不能以時區處。
    國禍方殷,戎寇遽至。東晉僅能立國,而逆臣接跡,然猶延數世者,亦有賢人為
    之用也。
又 曰:帝王維持天下,以禮教為本。兩晉風俗淫僻,教化蕩然,豈久安之道!
    (九月,上臨朝諭曰)
諭 曰:天下雖安,不可忘武。今穡事既成,朕將親帥六師,以行邊塞,飭武備。
    (於是車駕發居庸關,駐蹕宣府洗馬林。)
    (晚御幄殿,楊士奇、楊榮侍,上曰)
上 曰:人君馭世之權孰重?
對 曰:(榮對曰)命德討罪。
上 曰:然,二者天下公器。舜舉十六相,誅四凶,而天下服,以天下之好惡為好惡也。
    齊威王烹阿,封即墨,不以左右之好惡為好惡也。
    (二臣頓首稱善。)
    (十二月,瓦剌順寧王脫歡使臣▉克等來朝貢,請並獻前元玉璽。)
諭 曰:(降敕褒諭曰)王克紹爾先王之志,遣使來朝進馬,具悉王意。所得玉璽,朕觀
    前代傳世之久,歷年之多,皆不在此。王既得之,可自留用,其毋獻。
    (時有僧自陳修寺祝延聖壽,上斥之,謂侍臣曰)
謂侍臣:人情莫不欲壽。古之人君,若商中宗、高宗、祖甲、周文王享國最久,其時豈有
    僧道神仙之說!秦皇、漢武求神仙。梁武帝、宋徽宗崇僧道,效驗可見。世人不
    悟,可歎也!
    (上御文華殿,召楊士奇等,出御書《洪範篇》及御制序文示之。)
上 曰:所論或未當,卿等當直言無隱。
對 曰:(士奇等對曰)聖論真得古人之精蘊。
上 曰:朕在宮中,雖寒暑不廢書冊。
對 曰:帝王學問,則宗社生民有賴矣,惟願陛下始終此心。
    (上嘉納之。)
    (宣德十年春正月,上崩。)
AAA:(皇太子即皇帝位,時太子方九歲,大學士楊溥復入內閣,首言)聖帝明王,莫
    不務學。先帝在時,屢諭臣等勸學東宮,遺音尚在。皇上肇登寶位,必明堯、舜
    之道,以圖唐、虞之治。乞早開經筵,擇老成識大體者輔之。太皇太后、皇太后
    ,為皇上慎選左右侍從之臣,涵養本源,輔成德性。
    (太皇太后喜。)
    (時中官王振,故青宮舊侍,上即位,命掌司禮監。)
    
    
68**時間: 地點:
    (一日,太皇太后坐便殿,上西面立,召三楊及國公輔、尚書氵熒諭曰)
諭 曰:卿等老臣,嗣君衝年,幸同心協力,共安社稷。
諭 曰:(又召溥前諭曰)先帝每念卿忠,屢形愁歎,不謂今日復得見卿。
    (溥伏地泣,太皇太后亦泣,左右皆悲愴。)
    (蓋先是永樂中,上巡幸北京,太子居守,以讒故,宮僚大臣輒下詔獄,陳善、
    (解縉等相繼死,而溥及黃淮一係十年。)
    (仁宗每與後言,輒慘然泣下,以故太皇太后為言。)
AAA:(又顧英宗曰)此五臣,三朝簡任貽皇帝者。非五人所言,不可行也。
    (又召王振至,欲▉之死。)
    (英宗跪請得免。)
    (▉俞年,太後崩。)
    (時蹇、夏皆先卒,而三楊相繼老,振漸居中用事,仁、宣之業衰焉。)
    (谷應泰曰: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庶幾三代之風焉。)
    (然高、成肇造,享國長久,六七十年之間,倉廩贍足,生齒繁殖,而兵革數起
    (,脫劍未祀。)
    (後之哲王,但當愉愉煦煦,撫摩瘡▉,斲雕為樸,廢觚為圓,是所尚矣。)
    (語有之,承平之主,與戡亂異。)
    (假令永樂以前,施仁、宣之政,則行軍而用鄉飲;洪熙以後,用高、成之治,
    (則無疾而食烏喙也。)
    (故餘以仁、宣之朝,專務德化,雖曰度量,蓋亦有時勢焉。)
    (乃仁宗之初御也,停罷彩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產,陂池與民同利,施▉
    (帶於常朝,錄外吏於西省,凡此皆善政也。)
    (而戈謙直言坐徙,馬騏矯旨不誅,李時勉廷諍被擊,毋亦外示止輦,內則▉規
    (,讓善即喜,翹君即怒耶?此則仁宗之失也。)
    (方宣宗之即位也,法祖重農,賑荒懲貪。)
    (文事則經史在御,武備則車駕待邊。)
    (又且卻騶虞之祥,禁白烏之瑞。)
    (《豳圖織婦》,訓誥同風。)
    (《招隱猗蘭》,四詩▉美。)
    (凡此皆善政也。)
    (而棄交趾於荒外,廢胡後於長門,係陳祚於犴狴。)
    (毋亦稽中之德,大醇小疵,克終之規,百里九十耶?此則宣宗之失也。)
    (雖然,創業固難,守成匪易。)
    (仁、宣之治,非高、成不開;而高、成之政,非仁、宣不粹也。)
    (嘗考仁宗一祀不永,而繼以宣之濟美,則久道化成。)
    (宣宗十載未多,而溯於仁之監國,則重熙累洽。)
    (故原其初造,則仁危於宣,席其已安,則宣光於仁。)
    (劉緒纘於元嘉,宋治盛於慶歷。)
    (王道無旦夕之效,禮樂必百年而興。)
    (嗚呼!此其時哉。)
    (然而三楊作相,夏、蹇同朝。)
    (所稱舟楫之才,股肱之用者,止士奇進封五疏,屢有獻替耳。)
    (其他則都俞之風,過於吁▉弗;將順之美,▉俞於匡救矣。)
    (假使齊桓樂善,管子勉之至王;孝公奮烈,商鞅進之於帝,則仁、宣之間,化
    (理郅隆,又能進賢退不肖,而數世之後,固可蒙業而安也。)
    (奈何章帝賓天,太後震怒,論誅王振,大臣緘口,坐令勃▉之禍伏於多魚,石
    (顯之專萌於病已。)
    (而仁、宣之業,則幾乎熄,朝廷尚為有人哉!)
    (卷二十九 王振用事)
    (宣宗宣德十年春正月甲戌,帝崩於乾清宮。)
    (時皇太子方九歲,即皇帝位,詔以明年為正統元年。)
    (秋七月,命司禮太監王振偕文武大臣閱武於將台。)
    (振矯旨以隆)
    (慶右衛指揮僉事紀廣為都督僉事。)
    (振,山西大同人。)
    (初侍上東宮,及即位,遂命掌司禮監,寵信之,呼為「先生」而不名,振遂擅
    (作威福。)
    (時輔臣方議開經筵,而振乃導上閱武將台。)
    (台在朝陽門外近郊,集京營及諸衛武職試騎射,殿最之。)
    (紀廣者,常以衛卒守居庸,往投振門,大見親▉,遂奏廣第一,超擢之。)
    (宦官專政自此始。)
    (太皇太后張氏嘗御便殿,英國公張輔,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尚書胡氵
    (熒被旨入朝。)
    (上東立,太皇太后顧上曰)
上 曰:此五人,先朝所簡貽皇帝者,有行必與之計。非五人贊成,不可行也。
    (上受命。)
    (有頃,宣太監王振。)
    (振至,俯伏,太皇太后顏色頓異,曰)
    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當賜汝死。
    (女官遂加刃振頸。)
    (英宗跪為之請,諸大臣皆跪。)
AAA:(太皇太后曰)皇帝年少,豈知此輩禍人家國。我聽皇帝暨諸大臣貸振,此後不
    可令幹國事也。
    (英宗正統元年冬十月,上閱武於將台,命諸將騎射,以三矢為率。)
    (受命者萬騎,惟駙馬都尉井源彎弓躍馬,三發三中。)
    (上大喜,撤上尊賜之。)
皆 曰:(觀者皆曰)往年王太監閱武,紀廣驟升。今天子自來,顧一杯酒耶?
    (然竟無殊擢。)
    (四年冬十月,福建按察僉事廖謨杖死驛丞。)
    (丞故楊溥鄉裡,僉事又士奇鄉裡也。)
    (溥怨謨,論死。)
    (士奇欲坐謨因公殺人。)
    (爭議不決,請裁太後。)
AAA:(振曰)二人皆挾鄉故,抵命太重,因公太輕,宜對品降調。
    (太後從之,降謨同知。)
    (振言既售,自是漸摭朝事。)
    (五年春二月,命侍講學士馬愉、侍講曹鼐並直內閣,預機務。)
    (先是,王振語楊士奇曰)
楊士奇:朝廷事賴三位老先生。然三公亦高年倦勤矣,後當何如?
士奇曰:老臣當盡瘁報國,死而後已。
榮 曰:先生安得為此言。吾輩老,無能效力,當以人事君耳。
    (振喜。)
    (越日,即薦曹鼐、苗衷、陳循、高〔QDXD〕等,遂次第擢用。)
    (士奇因尤榮,榮曰)
榮 曰:彼厭吾輩,吾輩縱自立,彼容能已乎?一旦內中出片紙,命某某入閣,則吾輩束
    手矣。今四人竟是我輩人,何傷也。
    (士奇是其言。)
    (六年夏四月,太監王振矯旨以工部郎中王佑為工部右侍郎。)
    (振既弄權,佑以諂媚超擢,與兵部侍郎徐▉希極意逢迎之。)
    (佑貌美而無須,善伺候振顏色。)
    
    
69**時間: 地點:
    (一日,振問曰)
問 曰:王侍郎何無須?
對 曰:老爺所無,兒安敢有。
    (聞者鄙之。)
    (五月,兵科給事中王永和劾掌錦衣衛事指揮馬順怙寵驕恣,欺罔不法。)
    (不報。)
    (順,王振黨也。)
    (八月,召山東提學僉事薛▉為大理寺左少卿。)
    (初,王振問楊士)
士奇曰:吾鄉人誰可大用者?
    (士奇薦▉,乃有是召。)
    (至京朝見,不謁振。)
    (振至閣下,問)
問 曰:何不見薛少卿?
    (二楊為謝。)
    (振知李賢素與▉厚,召至閣下,令致己意,且言振素問之。)
    (賢至朝房與▉言,▉曰)
    厚德亦為是言乎?拜爵公朝,謝恩私室,吾不為也。
    (久之,振知其意,亦不復問。)
    
    
70**時間: 地點:
    (一日,會議東閣,公卿見振皆拜,一人獨立。)
    (振知其為▉也,先揖之,且告罪。)
    (然自是益深銜之。)
    (十月,三殿工成,宴百官。)
    (故事,宦者雖寵,不得預王庭宴。)
    (是日,上使人視王先生何為。)
    (振方大怒,曰)
    周公輔成王,我獨不可一坐乎!
    (使以聞,上為蹙然,乃命東華開中門,聽振出入。)
    (振至問故,曰)
    詔命也。
    (至門外,百官皆望風拜,振悅。)
    (械戶部尚書劉中敷,侍郎吳璽、陳▉常於長安門。)
    (時以京城乏草,御用牛馬欲分牧民間。)
    (言官劾其紊制,王振命械之。)
    (閱十六日得釋,以侍郎王佐署部事。)
    (七年冬十月,太皇太后張氏崩。)
    (初,宣宗崩,上衝年踐祚,事皆白太後然後行。)
    (委用三楊,政歸台閣。)
    (每數日,太後必遣中官入閣,問施行何事,具以聞。)
    (或王振自斷不付閣議者,必立召振責之。)
    (太後既崩,振益無所憚矣。)
    (太監王振盜去太祖禁內臣碑。)
    (洪武中,太祖鑒前代宦官之失,置鐵碑高三尺,上鑄「內臣不得干預政事」八
    (字,在宮門內。)
    (宣德時尚存,至振,去之。)
    (十二月,太監王振矯旨以徐▉為兵部尚書。)
    (時振權日重,▉以諂見擢。)
    (於是府、部、院諸大臣及百執事,在外方面,俱攫金進見。)
    (每當朝覲日,進見者以百金為恒,千金者始得醉飽出。)
    (由是競趨苞苴,乃被容接,都御史陳鎰、王文俱跪門俯首焉。)
    (振姪千戶山,為錦衣衛指揮同知世襲,尋命侍經筵。)
    (八年夏四月,雷震奉天殿鴟吻,詔求直言。)
    (初,張太後既崩,王振遂無忌憚,作大第於皇城,又作智化寺於居東,以祝釐
    (,自撰碑,始弄威福。)
    (時楊榮先卒,楊士奇以子稷故,堅臥不出。)
    (惟楊溥在朝,年老勢孤。)
    (繼登庸者悉皆委靡,於是大權悉歸振矣。)
上 言:(侍講劉球上言十事)勤聖學以正心德,親政務以總幹綱,別賢否以清正士,選
    禮臣以隆祀典,嚴考核以篤吏治,慎刑罰以彰憲典,罷營作以蘇民勞,定法守以
    杜下移,息兵威以重民命,修武備以防外患。
    (疏入,下獄。)
    (初,王振憾球阻麓川之師。)
    (錦衣指揮彭德清,球鄉人也,往來王振門用事。)
    (公卿率趨謁,球獨不為禮,德清銜之。)
AAA:(會球疏上,乃激振曰)公知之乎?劉侍讀疏之三章,蓋詆公也。
    (振怒,欲置之死。)
    (會編修董▉自陳願為太常,而球疏有「太常不可用道士,宜易儒臣」語,乃逮
    (▉及球俱下獄。)
    (振即令其黨錦衣衛指揮馬順以計殺球。)
    (一夕五更,順獨攜一校,推獄門入,球與董▉同臥,小校前持球,球知不免,
    (大呼曰)
呼 曰:死訴太祖、太宗!
    (校持刀斷球頸,流血被體,屹立不動。)
    (順舉足倒之,曰)
    如此無禮!
    (遂支解之,裹以蒲,埋衛後隙地。)
    (董▉從旁匿球血裙。)
    (尋得釋,密歸球家,家人始知球死。)
    (子钅於、鉞求屍,僅得一臂,乃以血裙葬焉。)
    (小校,盧氏人,故與耿九疇鄰。)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