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  至  第四〇

31**時間: 地點:
    (再說張氏,自從丈夫去後,不覺年來年往,又早四個年頭。)
    (原兒已是六歲,一日忽地問著娘道)
方姨娘:人家有了娘,定有爹。我家爹怎的不見?
    (突然說出這話,張氏大是驚異。)
說 道:你這小廝,吃飯尚不知饑,曉得甚麼爹,甚麼娘,卻來問我。這是誰教你的?
AAA:(原兒道)難道我是沒有爹的?
張 氏:(張氏喝道)畜生,你沒有爹,身從何來?
AAA:(原兒道)既有爹,今在何處?
張 氏:(張氏道)兒,我便說與你,你也未必省得。你爹只為差役苦楚,遠避他方,今
    已四年不歸矣。
    (口中便說,那淚珠兒早又掉下幾點。)
又 問:(原兒又問)娘可知爹幾時歸來?
張 氏:(張氏道)我的兒,娘住在家裡,你爹在何處,何由曉得。
    (原兒把頭點一點,又道)
又 道:不知爹何時才歸。
    (張氏此際,又悲又喜。)
    (悲的是丈夫流落遠方,存亡未審;喜的是兒子小小年紀,卻有孝心,想著不識
    (面的父親,後日必能成立。)
    
    
32**時間: 地點:
    (自此之後,原兒不常念著爹怎地還不見歸。)
    (張氏聽了,便動一番感傷,添幾分惆悵。)
    (話休煩絮。)
    (原兒長成到八歲上,張氏要教他去讀書,湊巧鄰近有個白秀才,開館授徒。)
    (這白秀才原是飽學儒生,白道年逾五十,文字不時,遂告了衣巾,隱居訓蒙。
    ()
    (張氏親送兒子到館受業,白秀才要與他取個學名,張氏說)
張 氏:小犬乳名原兒,係拙夫所命,即此為名,以見不忘根本。
白秀才:(白秀才道)大娘高見最當。且原即本也,以今印昔,當日取義似有默契。
張 氏:(張氏道)小兒生時,拙夫曾夢見太原兩字,因此遂以為名。
白秀才:太原乃王姓郡名。太者大也,原者本也。論語上說『本立而道生』,以聖經合夢
    而言,賢胤他日必當昌大蕃盛。
      合宜名原,以應夢兆。表字本立,以符經旨。名義兼美,後來必有徵驗。
    (張氏聽他詳解出一番道理,雖不足信,也可暫解愁腸,說道)
張 氏:多謝先生指教,小犬苟能成立,使足勾了,何敢有他望。
    (從此到減了幾分煩惱,只巴兒子讀書上進。)
    (假如為母的這般辛勤,這般期望,若兒子不學好,不成器,也是枉然。)
    (喜得王原資性聰明,又肯讀書,舉止安詳,言笑不苟。)
    (先生或有事他出,任你眾學生跳躍頑嬉,他只是端坐不動,自開荒田。)
    (大學之道念起,不上三年,把四書讀完,已念到詩經小雅蓼莪篇,哀哀父母,
    (生我劬勞了。)
    (其年恰當紅鸞星照命,驀地有一個人,要聘他為婿。)
    (你道是何等樣人?這人姓段名子木,家住崇山村中,就是王珣甲下人戶。)
    (王珣去後,裡役是他承當。)
    
    
33**時間: 地點:
    (彼時原不多田地,因連年秋成大熟,家事日長。)
    (此人雖則莊家出身,粗知文理,大有材乾,為人卻又強硬。)
    (見官府說公事,件件出尖。)
    (同役的倒都懼他幾分,所以在役中還不吃虧。)
    (段子木既承了這里長,王珣本戶丁糧,少不得是他催辦。)
    (幾遍到來,看見王原年紀尚幼,卻是體貌端莊,禮度從容,不勝歎異。)
想 道:不道王珣卻生得這個好兒子,若我得有這一子,此生大事畢矣。
    (原來段子木家雖小康,人便伶俐。)
    (卻不會做人,掙不出個芽兒,只有一女,為此這般欣羨。)
    (又向妻子誇獎,商量要贅他為婿。)
    (央白秀才做媒,問起年紀,兩下正是同年,一發喜之不盡。)
    (白秀才將段子木之意,達知張氏,張氏道)
白秀才:家寒貧薄,何敢仰攀高門。既不棄嫌,有何不美。但只有此子,入贅卻是不能。
    若肯出嫁,無不從命。
    (白秀才把此言回復段子木。)
    (本是宿世姻緣,慨然許允。)
    (張氏也不學世俗合婚問卜,擇吉日行禮納聘,締結兩姓之好。)
    (可見:
    (  天緣有在毋煩卜,人事無愆不用疑。)
    
    
34**時間: 地點:
    (且說王原,資質既美,更兼白秀才訓導有方,一面教他誦讀,一面就與他粗粗
    (裡講些書義。)
    (此際還認做書館中功課,尚不著意。)
    (到了十三四歲,學做文字,那時便留心學問。)
    
    
35**時間: 地點:
AAA:(一日講到子游問孝、子夏問孝,乃問先生道)子游、子夏,是孔門高弟,列在
    四科。難道不曉得孝字的文理,卻又問於夫子?
AAA:(先生道)孝者,人生百行之本,人人曉得,卻人人行不得。何以見之?假如孝
    經上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乃有等庸愚之輩,不以父母遺體
    為重。嗜酒亡為,好勇鬥狠,或至忘身喪命,這是無賴之徒,不足為孝。又有一
    等,貪財好色,但知顧戀妻子,反把父母落後,這也不足為孝。又有一等,日常
    奉養,雖則有酒有肉,只當做應答故事,心上全無一毫恭敬之意,故譬諸犬馬,
    皆能有養,這也不足為孝。所以子游回這一端孝字。又有一等,飲食盡能供奉,
    心上也知恭敬,或小有他事關心,便露出幾分不和順的顏色,這也不足為孝。子
    夏所以問這一端孝字。又有一等,貪戀權位,不顧父母,生不能養,死不能葬,
    如吳起母死不奔喪之類,這也不足為孝。還有一等,早年家計貧薄,菽水藜藿,
    猶或不週,雖欲厚養,力不從心。及至後來一旦富貴,食則珍羞羅列,衣則玉帛
    贏餘,然而父母已喪,不能得享一絲一臠。所以說樹欲靜而風不寧,子欲養而親
    不在。故昔臯魚有感,至於自刎。孝之一字,其道甚大,如何解說得盡。
    (王原聽見先生講解孝字許多道理,心中體會一番,默然感悟,想道)
王 原:我今已一十四歲,吃飯也知饑飽,著衣也知寒暖。如何生身之父,尚未識面?母
    親雖言因避役他方,也不曾說個詳細。如今久不還家,未知是生是死,沒個著落
    。我為子的於心何安?且我今讀書,終日講論著孝弟忠信。怎的一個父親,卻生
    不識其面,死不知其處,與那母死不奔喪的吳起何異?還讀甚麼書,講甚麼孝?
    那日記故事上,載漢時朱壽昌棄官尋母,誓不見母不復還,卒得其母而歸。難道
    朱壽昌便尋得母,我王原卻尋不得父。須向母親問個明白,拚得窮遍天南地北,
    異域殊方,務要尋取回來,稍盡我為子的一點念頭。
    (定了主意,也不與先生說知,急忙還家。)
    (張氏見他踉踉蹌蹌的歸來,面帶不樂之色,忙問道)
張 氏:你為何這般光景,莫非與那個學生合氣嗎?
王 原:(王原道)兒子奉著母親言語,怎敢與人爭論。只為想著父親久不還家,不知當
    時的實為甚緣故出去,特回來請問母親,說個明白。
張 氏:(張氏道)我的兒,向來因你年幼,不曾與你細說。你爹只為有這個祖遺幾畝田
    地,報充裡役,輪當經催。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因是受苦不過,驀地孑身遠避
    。彼時只道他暫去便歸,那知竟成永別!
AAA:(王道)既為田產當役,何不將田來賣了,卻免受此分離之苦?
張 氏:(張氏道)初然也不料這役如此煩難,況沒了田產,如何過活。
王 原:(王原道)過活還是小事,天倫乃是大節。
張 氏:(張氏道)總是命合當然,如今說也無用,只索繇他罷了,你且安心去讀書。
王 原:母親怎說這話,天下沒有無父的兒子。我又不是海上東方朔,空桑中大禹聖人,
    如何教我不知父親生死下落。
張 氏:(張氏道)這是你爹短見,全不商量,拋了我出去,卻與你無乾。
王 原:(王原道)當年父親撇下母親,雖是短見,然自盤古開天,所重只得天地君親師
    五個字。我今蒙師長講得這孝字明白,若我為子的不去尋親,即是不孝,豈非天
    地間大罪人!兒意已決,明早別了母親就行。
張 氏:(張氏笑道)你到那裡去,且慢言你沒處去尋,就教當面遇見,你也認不出是生
    身老子。
王 原:(王原道)正要請問母親,我爹還是怎生個模樣?
張 氏:(張氏道)你爹身材不長不短,紫黑面皮,微微裡有幾莖鬍鬚。在顴骨上有痣,
    大如黑豆,有一寸長毫無兩三根。左手小指曲折如鉤,不能伸直。這便是你爹的
    模樣。但今出去許多年,海闊天空,知在何處,卻要去尋,可不是做夢?
王 原:(王原道)既有此記認,便容易物色。不論天涯海角,到處尋去,必有個著落,
    尋不見誓不還家。
張 氏:(張氏道)好孝心,好志氣。只是你既曉得有爹,可曉得有娘麼?
王 原:(王原道)母親十月懷胎之苦,三年乳哺之勞,以至今日,自頂及踵,無一非受
    之於母親,如何不曉得有娘?
張 氏:(張氏道)可又來。且莫說懷胎乳哺的勞苦,只你父親出門時,你才週歲,我一
    則要支持門戶,二來要照管你這冤家。雖然脫卸差役,還恐坐吃山空。為此不惜
    身命,日夜辛勤。那寒暑風霜,晏眠早起的苦楚,嘗了千千萬萬,才掙得住這些
    薄產,與你爹爭了個體面。你道容易就這般長大麼?你生來雖沒甚大疾病,那小
    災晦卻不時侵纏。做娘的常常戴著個愁帽兒,請醫問卜,賽願求神,不知費了多
    少錢鈔,擔了多少鬼胎。巴得到學中讀書,這束脩尚是小事,又怕師長訓責驚恐
    ,同窗學生欺負,那一刻不掛在肝腸。你且想,做娘的如此擔憂受苦,活孤孀守
    你到今。回頭一看,連影子只得四人,好不悽慘。你卻要棄我而去,只所情理上
    也說不過。還有一句話,父母總是一般。我現在此,還你未曾孝養一日,反想尋
    不識面的父親。這些道理,尚不明白,還讀甚麼書,講甚麼孝?尋父兩字,且須
    擱起,我自有主見在此。
    (王原聽娘說出許多苦楚,連忙跪下,眼中垂淚,說道)
王 原:兒子不孝,母親責備得極是。但父母等於天地,有母無父,便是缺陷。若父親一
    日不歸,兒子心上一日不安,望母親曲允則個。
張 氏:(張氏道)罷,罷!龍生龍,鳳生鳳。有那不思家乞丐天涯的父親,定然生這不
    顧母流落溝渠的兒子。你且起來,好歹待我與你娶妻圓娶。一則可完了我為母之
    事,二則我自有媳婦為伴。那時任憑你去,我也不來管你。
    (王原無可奈何,只得答應道)
王 原:謹依慈命,後日別當理會。
    (起身走入書房中,悶坐了一回。)
    (隨手取過一本書來,面上標著「漢書」二字,揭開看時,卻是漢高祖殺田橫,
    (三十里輓歌,五百人蹈海的故事。)
AAA:(大歎一聲)為臣的死不忘君,為子的生不尋父,卻不相反。
AAA:(掩卷而起,雙膝跪倒階前,對於發誓道)我王原若終身尋父不著,情願刎頸而
    死,漂沉海洋,與田橫五百人精魂杳杳冥冥,結為知己。
    (設誓已畢,走起來,把墨磨飽,握筆蘸飽,向壁上題詩一首,詩云:
    (  生來不識有靈椿,四海何方寄此身。)
    (只道有用堪度日,誰知無父反傷神。)
    (生憎吳起墳前草,死愛田橫海上魂。)
    (寄語段家新婦語,齊眉舉案暫相親。)
    (王原不過十三四歲,還是個兒童,何曾想到做親。)
    (只為張氏有完婚之後,任憑出去的話,所以詩中兩句結語如此。)
    (是時天色已暮,張氏點燈進來,與他讀書。)
    (抬頭看見壁上字跡淋漓,墨痕尚濕。)
    (即舉燈照看。)
    (教兒子逐句念過,逐句解說。)
    (王願念到結尾兩句,低聲不語,滿面通紅。)
張 氏:(張氏道)我養你的身,難道不識你的心。你只要新婦過門,與我作伴,方好去
    尋父,可是麼?但年紀還未,且耐心等到十六歲,出幼成丁,那時與你完親。便
    是出外,我也放心得下,如今且莫提起。
    (王原見母意如此,不敢再言,唯唯而已。)
    (心裡想,這兩年怎能得過。)
    (雖則如此說,畢竟光陰如白駒過隙,才看機柳舒芽,又看梧桐落葉。)
    (倏忽間,春秋兩度,王原已是十六歲。)
    (張氏果不失信,老早的央白先生到段家通達,吉期定於小春之月。)
    (段子木愛女愛婿,毫無阻難,備具妝奩嫁送。)
    (雖則田莊人家,依樣安排筵席,邀請親翁大媒,親族鄰舍,大吹大擂,花燭成
    (婚。)
    (若是別個做新郎的,偏會篦頭沐浴,剃髮修眉,渾身上下,色色俱新,遍體薰
    (香,打扮俏麗。)
    (見了新婦,眉花眼笑,妝出許多醜態。)
    (那王原雖則母親一般有衣服與他穿著,一來年紀小,二來有事在心,惟求姑媳
    (恩深,那在夫妻情重。)
    (當此喜事,只是眉頭不展,面帶憂容。)
    (酒席間全不照管,略無禮節。)
    (親戚們無不動念,都道這孩子,怎地好似木雕偶人。)
    (他時金榜掛名,尚不見得,今夜洞房花燭,恐還未必。)
    (連丈人也道女婿光景大弗如昔。)
    
    
36**時間: 地點:
    (須臾席終客散,王原進房寢息。)
    (張氏巴不得兒子就種個花下子,傳續後代。)
    (那知新人是黃花閨女,未便解衣。)
    (新郎又為孝心未盡,也只和衣而臥。)
    (雖然見得成雙捉對,卻還是月下籠燈,空掛虛明。)
    (三朝廟見之後,即便收拾出門尋父。)
    (張氏打疊起行囊,將出一大包散碎銀兩,與他作盤費,說道)
說 道:兒,我本不欲放你出去,恐負了你這點孝心,勉強依從。此去以一年為期,不論
    尋得著,尋不著,好歹回來。這盤纏也只夠你一年之用。你縱不記我十六年鞠養
    之苦,也須念媳婦三日夫婦之情,切莫學父親飄零在外。
王 原:(王原道)不瞞娘說,此行兒子尚顧不得母親,豈能念到妻子。
申屠娘:(回身吩咐段氏小娘子道)你年紀雖則幼小,卻是王家新婦。母親單生得我,別
    無姑娘小叔,白此婆婆把你當著女兒,你待婆當著母親。兩口兒同心合意,便好
    過日。我今出去尋父,若尋得著,歸期有日。倘若尋不著,願死天涯,決不歸來
    。千斤擔子,托付與你。好生替我侍奉,莫生怠慢,只此永訣,更無他話。
    (這小娘子才得三朝的媳婦,一些頭腦不知,卻做出別離的事來。)
    (比著趙五娘六十日夫妻,也還差五十來日。)
    (說又說不出,話又話不得。)
    (既承囑咐,只得把頭點了兩點。)
    (張氏聽了這些話,便啼哭起來說)
張 氏:你爹出去時,說著許多不吉利的話,以至如此。你今番也這般胡言,分明是他前
    身了。料必沒甚好處,兀的不痛殺我也!
王 原:(王原道)死生自有天數,母親不必悲傷。
    (一頭拜別,一頭背上行囊便走。)
張 氏:(可憐張氏牽衣悲慟)你爹出去,今年一十五年,即使與我覿面相逢,猶恐不似
    當年面目,何況你生來不認得他面長面短?向來常與你說,左顴有痣,大如黑豆
    ,上有毫毛,左手小指,曲折不伸。只有這兩樁,便是的據,不知你可記得?然
    而也是有影無形,何從索摸?
王 原:(王原道)此事時刻在念,豈敢有忘?母親放手,兒子去矣,保重保重。
    (毅然就別,若不是生成這片尋父心腸:
    (  險化做溫嶠絕裙,又安望吳起奔喪。)
    (王原出門,行了幾步,想著白先生是個師長,如何不與他說一聲。)
    (重複轉身到館,將心事告知,求他早晚照顧家中,又央及致意丈人段子木。)
    (別過先生,徜徉上路。)
    (離了文安地方,去到涿鹿,轉望東行。)
    (真正踏地不知高低,逢人不辯生熟。)
    (假如古人有趙岐,藏在孫蒿複壁之中,又有個復馥,亡命剪須變形,逃入林慮
    (山,都還有個著落。)
    (這王珣蹤跡無方,分明大海一針,何從撈摸?那王原只望東行,卻是何故?原
    (來他平日留心,買了一本天下路程圖,把東西南北的道路,都細細看熟,又博
    (訪了四方風土相宜。)
    (一來諒著父親是田莊出身,北去京師一路,地土苦寒,更兼近來時有風警,決
    (然不往;西去山西一路,道路間關,山川險阻,也未必到彼;惟東去山東一路
    (,風氣與故鄉相仿,人情也都樸厚,多分避到這個所在。)
    (二來心裡立個意見,以為東方日出,萬象昭明,普天幽沉闇昧之地,都蒙照鑒
    (,難道我一點思父的心跡,如昏如夢,沒有豁然的道理?)
    (所以只望東行。)
    (看官,你道這個念頭,叫不得真真孝子,實實癡人?直問到人盡天通,方得雲
    (開見日。)
    (後話慢題。)
    
    
37**時間: 地點:
    (且說王原隨地尋消問息,覓跡求蹤,不則一日,來到平原縣。)
    (正在城中訪問。)
    (忽聽得皂役吆呼,行人停步。)
    (王原也閃在旁邊觀看,只見儀仗鼓樂前導,中間抬著一座龍亭,幾位官員,都
    (是朝衣朝冠,乘馬後隨。)
    (馬步高低,搖動那佩聲叮叮噹當,如鐵馬戰風。)
    (王原向人詢問此是為何,有曉得說道)
王 原:是知縣相公,六年考滿,朝廷給賜誥命,封其父母。
王 原:(王原道)父母可還在麼?
AAA:(其人答言)那第一騎馬上的不是太老爺?太夫人也在衙中。
    (王原聽了,吹口氣道)
王 原:咳!孝經上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官人讀書
    成名,父母得受皇封,正與孝經之言相合,亦可無憾矣。像我王原,不要想有此
    一日,但求生見一面,也還不能,豈不痛哉!
    (傷感一番,又往他處。)
    (日曆一方,時履一地,自出門來,已經兩番寒暑,毫無蹤影。)
    (轉到山東省城濟南府,這區處左太行右滄海,乃南北都會,地方廣大,人民蕃
    (庶。)
    (王原先踏遍了城內,後至城外。)
    (行至城樂,見有一所廟宇,抬頭看時,牌額上標著「閔子騫祠」四個大字。)
暗 道:閔子乃聖門四科之首,大賢孝子。我今日尋父,正該拜求他一番。
    (遂步入祠中,叩了十數個頭,把胸中之事,默禱一遍,懇求父親早得相會。)
    (禱罷出祠,思想當年閔子為父御車,乃有「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之語,
    (著孝名於千載。)
    (我王原求為父御車而不可得,真好恨也!)
    
    
38**時間: 地點:
    (一日行至長清驛,只見驛前一簇轎馬車輛,驛中走出一個白胖老婦人來上轎。
    ()
    (隨從人也各上馬,簇擁而去。)
說 道:(驛人們互相說道)這老媽媽真好個福相,可知生下這個穿莽腰玉的兒子,今番
    接去好不受用哩。
AAA:(內中一個道)兒子拋別了三十多年,今方尋著,也不算做十分全福。
    (王原聽了這話,近前把手拱一拱,說道)
王 原:借問列位老爺,轎中是哪一位官員的太奶奶?
答 道:(驛子答道)小哥,俺們也不知他詳細。據他跟隨的說,是司禮監李太監的母親
    。李太監是福建人,自幼割掉了那活兒,選入宮中。至今已有三十餘年,做到司
    禮監秉筆太監,十分富貴。因想著母親,特地遣人到福建尋訪著了,迎接進京哩
    。
    (王原聽罷,便放聲號哭。)
王 原:(眾人齊問)你這人為甚啼哭,莫非與李太監也有甚瓜葛麼?
王 原:(王原含淚答道)小子與他並無瓜葛,只為心中有事,不覺悲痛。小子姓王名原
    ,父親名喚王珣,母親張氏,家住順天府文安縣城外廣化鄉中。父親當年生我才
    得週歲,因避役走出,一去不歸,小子特來尋訪。適來見說李太監母子隔絕三十
    餘年,正與王原事體相同。他的母親便尋著了,我的父親不知還在哪裡。觸類感
    傷,未免悽慘。我父親左顴骨上有痣,大如黑豆,有毫毛兩三根,右手小指曲折
    如鉤,不能伸直,只此便是色認。列位老爹中,可有知得些蹤影的麼?即或不知
    ,乞借金口,與我傳播,使吾父聞知,前來識認。若得父子相逢,生死銜感!
    (一頭說,還哭個不止。)
    (眾人聽了,有的便道)
便 道:好個孝子,難得,難得!只是我這裡不曾見這個人,你還往別處去尋。
便 道:(有的便道)自來流落在外的,定然沒結果。既出門年久不歸,多分不在了,不
    如回去奉養母親罷。
    (王原聞言,愈加悲泣,眾人勸住,又往他外。)
    (看官,你道這太監之母:是真是假?原來李監從幼被人拐騙到京師,賣與內宮
    (,便閹割了,教他讀書識字起來,直做到司禮監秉筆。)
    (身既富貴,沒個至親。)
    (想念其母,遣人到故鄉訪問,雖然尚在,卻是貧苦。)
    (使人接取入京,李監出迎,舉超一覷,見其母容顏憔悴,面目黧黑,形如餓莩
    (,相似貧婆,自己不勝羞慚,向左右道)
王 原:此非吾母,可另訪求。
    (其母將他生年月日,其身上有疤痕,都說出來,也只是不信。)
    (為子的既不認母,手下人有甚好意,即忙扶出,撇在長安街上。)
    (可憐這老婆婆,流落異鄉,沿門求乞,不久死於道途。)
AAA:(李監醉後,道出真言)我這般一個人,不信有恁樣個娘。
    (使人解意,復到福建,卻尋這白胖老婦人,取入京去。)
    (這婦人是誰?此婦當年原是娼妓,年長色衰,擇人從良。)
    (有人願娶,他卻不就。)
    (他若願了,人又不要。)
    (再弗能偶湊。)
    (因向一個起六壬數的術士,問取終身。)
    (那術土許他年至六十,當享富貴之養,彼時老娼如何肯信?不道蹉跎歲月,到
    (底從人不成,把昔年積攢下幾兩風流錢,慢慢的消磨將盡。)
    (其年恰好六十臨頭,遇巧李監所使,要覓個人材出眾的老婦人,假充其母,正
    (尋著了他。)
    (老娼想起術土之言有驗,欣然願往。)
    (行至杭州,有織造太監聞知,奉承李監,向軍門討個馬牌與來使,一路驛遞,
    (起拔夫馬相送,直至京都。)
便 道:(李監見了便道)這才是我的母親。
    (相向慟哭。)
    (奉養隆厚,十餘年而歿。)
    (李監喪葬哀痛,極盡人子之道。)
    (後李監身死,手下人方才傳說出來,遂做了笑話。)
    (有詩為證:
    (  美儀假母甘供養,衰陋親娘忍棄捐)
    (親生兒子猶如此,何怪旁人勢利看。)
    (按下散文。)
    
    
39**時間: 地點:
    (再說王原,行求到兗州曲阜縣,拜了孔陵,又尋至鄒縣。)
    (經過孟子廟前,一邊是子思作中庸處,有座碑石;一邊是孟母斷機處,有個扁
    (額,題著「三遷」兩字,與子思作中庸碑,兩相對峙。)
    (王原未免又轉個念頭,道)
王 原:孟母當年三遷教子,得成大儒之名。我娘教養我成人長立,豈非一般苦心。那書
    上說,孟子葬母,備極衣衾棺槨之美,則其平日孝養可知。吾母吃了千萬辛苦,
    為子的未曾奉養一日。為著尋父遠離,父又尋不得,母又不能養,可不兩頭不著
    !
    (思想到此,又是一場煩惱。)
    (從來孝思感動,天地可通。)
    (如古時丁公藤救父,井中老鼠得收母骨,皆歷歷有據。)
    (偏有王原,如此孝心尋父,卻終不能遇。)
    (在山東地面,盤旋轉折,經歷之處,卻也不少。)
    (怎見得?那山東乃:
    (  奎婁分野,虛危別區。)
    (本為薛郡,在春秋魯地之餘;既屬齊封,論土色少陽之下。)
    (滋陽曲阜,泗水夾鄒滕;巨野東平,魚台連汶上。)
    (固知河濟之間,山川環帶。)
    (若問青齊之境,地裡廣沃。)
    (博興高苑,昌樂壽光。)
    (蒙陰沂水及臨淄,朐益安諸過日照。)
    (東道諸雄,號稱富衍。)
    (說不盡南北東西,數得來春秋冬夏。)
    (百年光景幾多時,十載風塵霎地過。)
    (王原在齊魯地上,十年飄泊,井邑街衢,無不穿到,鄉村丘落,盡數搜尋。)
    (本來所帶零碎銀兩,早早用完。)
    (行囊也都賣訖,單單存得身上幾件衣服。)
    (況且才離書館,不要說農莊家鋤頭犁耙,本分生涯,全然不曉。)
    (就是醫卜星相,江湖上說真賣假,捏李藏謎,一切賺錢本事,色色皆無。)
    (到此流落在他州別縣,沒奈何日則沿門乞食,夜則古廟棲身,或借宿人家簷下
    (。)
    (不時對天禱告,求得見生父一見,即死填溝壑,亦所不惜。)
    (可憐這清清白白一個好後生,弄得烏不三,白不四,三分似人,七分像鬼。)
    (認得的,方信是孝子下稍;不認得的,只道是卑田院的宗支,真好苦也!又時
    (值上冬天氣,衣單食缺,夢寐不寧。)
    (朦朧合眼,恰像在家時書房中讀書光景。)
    (取過一本書來,照舊是本漢書,揭開一看,卻依先是田橫被殺,三十里輓歌,
    (五百人蹈海這段故事。)
想 道:(醒來思想道)回橫烈士,我何敢比他。難道不能像其生時富貴,只比他死時慘
    毒不成。且我又非謀王奪霸,強求富貴的人,定不到此結局。只是田橫二字,不
    得不放在心上。
    (何期事有湊巧,一日尋訪到即墨縣,這所在乃膠東樂土,三面距海。)
    (聞得人說,東北去百里,海中有一山,名曰田橫島,離岸止有二十五六里。)
    (王原聽了這話,一喜一懼。)
    (所喜者田橫二字,已符所夢,或者於此地遇著父親也未可知。)
    (所懼者資費已完,進退兩難,或該命盡於此。)
    (又想起昔年曾設誓道,尋父不著,情願自盡,漂沉海洋,與田橫五百人精魂相
    (結。)
    (今日來到此處,已與前誓暗事,多分是我命盡之地了。)
    (好歹渡過島去,訪求一番,做個結局。)
    (遂下山竟至海濱,渡過田橫島。)
    (原來隔岸看這山,覺得山勢大。)
    (及至其地,卻見奇峰秀麓,重重間出,頗是深邃。)
    (轉了幾處徑道,不覺落日銜山,颶風大作。)
    (又抹過一個林子,顯出一所神祠。)
    (就近觀之,廟宇傾頹,鬆楸荒莽,也無榜額,不知是何神道。)
    (想來身子疲倦,且權就廟中棲息一宵,再作道理。)
    (步將入去,向神道拜了兩拜。)
    (但見塵埃堆積,席地難容。)
    (無可奈何,只得將身臥在塵中,卻當不過腹內空虛,好生難忍。)
    (復掙起身,欲待往村落中求覓些飲食。)
    (遙空一望,煙火斷絕,鳥雀無聲,也不見一個男女老少影子。)
    (方在徬徨之際,忽然現出一輪紅日,正照當天,見殿庭廊下,一個頭陀炊飯將
    (熟。)
大喜道:(私喜道)不該命絕,天使這和尚在此煮飯。
    (便向前作揖,叫聲)
叫 聲:老師父!可憐我遠方人氏,行路饑餒,給我一碗半碗充饑。
AAA:(這和尚就把缽盂洗一洗,盛著飯遞過來說)這是莎米飯,味苦不堪入口。我與
    你澆上些肉汁調和,方好下咽。
    (王原接飯在手,慌忙舉箸。)
    (那和尚合掌念起咒來,高聲道)
王 原:如來如來,來得好,去得好。
    (忽地祠門軋的一聲響,撒然驚覺,卻是南柯一夢,天色已明。)
    (只見一個老人頭戴鶡冠,手攜竹杖,走將進來,問道)
問 道:你是何人,卻臥在此?
王 原:(王原道)小人遠方人,尋父到此。昨因天晚,權借一宿。
AAA:(老者道)遠方還是哪處,姓甚名誰,你父在外幾時了?
    (王原仍將姓名家鄉並訪父緣故,一一說與。)
    (老者聽了,點頭道)
王 原:好孝子,好孝子!但你父去向,沒些影響,卻從何處索摸。老漢善能詳夢,你可
    有甚夢兆,待我與你詳一詳,看可還尋得著。
王 原:(王原道)夜來剛得一夢,心里正是狐疑,望乞指教。
    (乃將所夢說出。)
AAA:(老者道)賀喜,賀喜。日午者南方火位,莎草根藥名附子,調以肉汁,肉汁者
    膾也,膾與會字,義分音葉,乃父子相會之兆。可急去南方山寺求之,不在此山
    也。
王 原:(王原下拜道)多謝指教!若果能應夢,決不忘大德。
AAA:(連叩了三四個頭,抬起眼來,不見了老者,驚異道)原來是神明可憐我王原,
    顯聖指迷。
    (復朝上叩了幾個頭,離卻土祠,仍還舊路。)
    
    
40**時間: 地點:
    (此時心裡有幾分喜歡,連饑餒都忘了。)
    (但想不知是何神明,如此靈感。)
    (行至村前.詢問土人。)
    (土人答言此乃昔日齊王田橫,漢王得了天下,齊王奔到此島,島中百姓深受其
    (惠,後被漢王逼去,自盡於屍鄉。)
    (島中人因感其德,就名這島為田橫島,奉為土神,極是靈應。)
王 原:(王原道)原來神明就是田橫。
    (暗想一發與前夢相合,此去父親必有著落。)
又 問:既如此靈應,怎的廟宇恁樣傾頹,地方上不為修茸?
捕人道:(土人道)客官有所不知。這廟宇當初原十分齊整,香火也最盛。連年為賦役煩
    重,人民四散避徙,地方上存不多幾戶。又皆窮苦,無力整理,所以日就敗壞。
    (王原聽罷,別了土人。)
王 原:(一頭走一頭歎道)只道止有我爹,避役遠出,不想此處亦然。若論四海之大,
    幅員之廣,不知可有不困於役的所在。噫!恐怕也未必。
    (自言自語,不顧腳步高低,奔出島口,依原渡過對岸。)
    (因認定向南方山寺求之的話,自此轉向南走,只問山岩寺院去跟尋。)
    (晝行夜禱,不覺又經月餘。)
    (卻由清源而上,渡過淇水。)
    (來到河南衛輝府輝縣境內,訪問得有個夢覺寺,是清淨叢林。)
    (急忙就往。)
    (時入隆冬,行到半途,大雪紛飛,呵氣成冰。)
    (王原衝寒冒雪,強捱前去。)
    (及趕至夢覺寺前,已過黃昏。)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