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  至  第三〇

21**時間: 地點:
    (此時已無心玩景,急便下船。)
    (將詩句寫出把玩,不忍釋手,直至欷歔涕泣。)
    (雖則出使官府,威儀顯赫,他心中卻是喪家之狗,無投無奔一般。)
    (順風相送,順水相催,不覺早到江西。)
    (抬頭望見,鹽船停泊河下不止數百。)
    (猛然想起,初入京師,那年二月十四夜,夢答鹽場積在揚州,鹽客多在江西。
    ()
    (今想詩中彭澤瀟湘豫章之語,我妻子多因流落在此。)
    (從中探問,或有道理。)
    (舟至碼頭灣泊,早有館驛差役,報知地方官。)
    (不多時,府縣、司道、撫按,俱來相拜請酒,好不熱鬧。)
    (最後一位官員來拜,乃是布政使徐某,其子卻與夢仙是同榜進士。)
    (年伯年姪,與別位官府不同。)
    (相見之時,分外另有一種親誼。)
AAA:(徐方伯道)老先生以劉向之才,子長之筆,定使汁簡有輝,石渠增色。
    (夢仙心事不寧,無有主意。)
    (因那徐方伯老成歷練,必有高見,何不謀之於彼。)
答 道:(乃答道)老年伯在上,實不敢瞞,年姪齊家有愧,報國未遑。
AAA:(徐方伯愕然道)老先生何出此言?
    (夢仙將頭一展,兩家從人會意,盡皆迴避。)
    (夢仙方伯,各把幾兒掇近,四膝相對,低低說,當年會試去後,如此如此。)
    (夢仙袖中取出詩來,呈與徐方伯觀看。)
    (徐方伯接詩在手,一頭點頭,一頭計較。)
答 道:據著此詩,尊閫保無他志,舊夢必有奇驗。但未知可在舟中,且以出使尊官,訪
    問嫁妻,既難於啟齒,總或尋著,聲名不雅。莫若用計取之。老夫門下有一干事
    蒼頭,極其巧黠,差他去探聽,定有著落。
AAA:(夢仙打恭道)全仗老年伯神力周全。
    (原來蒼頭是徐方伯貼身服事的,當下喚過來,將就裡與他說知。)
    (蒼頭將詩細細讀了幾遍,低首想了一想,稟道)
蒼 頭:小人有個道理在此了。
問 道:(夢仙欣然問道)有何計策?
蒼 頭:(蒼頭道)如今且慢說,待小人做出便見。
    (夢仙即喚家人先賞他三兩銀子。)
    (蒼頭遂叩謝而出,徐方伯也作別起身。)
    (這蒼頭真個是:
    (  古押衙復出人間,崑崙奴再生人世。)
    
    
22**時間: 地點:
    (且說蒼頭讀熟了這八句詩,駕了一隻小船,船中擺著幾個酒罈,搖向鹽船邊。
    ()
    (叫一聲賣酒,隨口就歌出這八句詩來,分明是唱山歌一般。)
    (在鹽船幫中搖來搖去,一連穿了三四日,並沒些動靜。)
    (那鹽船上人千人萬,見他日日在此叫賣酒,酒又不見,歌甚麼詩。)
笑 道:(都笑道)常言好曲子唱了三遍,也要口臭了。
蒼 頭:(蒼頭道)好曲子唱三遍,好詩唱三千遍何妨。
又 有:(又有一船上叫道)你賣甚麼酒?
蒼 頭:(蒼頭道)我賣狀元紅。
又 問:(船上又問)可賣菜?
蒼 頭:(蒼頭道)我正賣蔡狀元。
又 問:(船上又問道)如何蔡狀元?
蒼 頭:(蒼頭道)蔡狀元尋趙五娘。
笑 道:(船上又笑道)滿口胡柴。
蒼 頭:(蒼頭道)胡柴倒沒有,只有柴胡,換些紅娘子與我。
    (只此半真半假,似醉似癡。)
    (又轉船搖過一鹽船邊,叫了一聲賣酒,便停棹高歌這詩。)
又 有:(船上又有人問)賣甚麼酒?
蒼 頭:(蒼頭道)賣靠壁清。
AAA:(船上道)若是渾的,便不要。
蒼 頭:(蒼頭道)也不渾。揚州新進士盧夢仙,初選行人,沒有贓私,何渾之有。
    (這兩句話還未完,只見那邊一隻大船上,水窗開處,一個女人在艙門口,將手
    (一招。)
    (蒼頭望見,飛也似搖近船旁。)
    (這女人便是盧夢仙的妻房李妙惠。)
    (原來謝啟自前年回歸臨川,因酒色過度,得了個病症,在家中醫療,不能痊癒
    (。)
    (後來虧一個醫家與他炙了,養火半年,方得平復。)
    (這時才帶領婢妾到揚州盤帳。)
    (妙惠也欲回鄉訪問父親消息,隨著艾氏一齊同行,依舊母子各舟。)
    (路經省城,眾鹽船大半是謝啟的,為此也暫泊於此。)
    (不想湊巧,正遇盧夢仙到此尋覓。)
蒼 頭:(當下李妙惠低聲問蒼頭)你是何人,來此講這謎話?
蒼 頭:徐布政老爺差我打聽盧進士妻子李妙惠消息的。
AAA:(妙惠吃了一驚)盧夢仙已死京師久了,何得還在?
蒼 頭:(蒼頭應道)死的是商州盧夢仙,是舉人,不是進土。今是揚州盧夢仙,是盧南
    村的兒子,李月坡的女婿,是進士不是舉人。
妙惠道:如今盧進士在那裡?
蒼 頭:(蒼頭將手一指道)遠遠那只大座船,行人司牌額便是。
妙惠道:我便是盧夢仙原配李氏。昨日聽見你歌這首詩,只因船上耳目多,不得空隙問你
    。今幸商人入城,其母亦往鄰舟,事在今宵,萬勿遲誤。
    (將手一揮,蒼頭轉船,飛棹回報。)
    (盧夢仙又驚又喜,賞與酒飯。)
    (畢竟讀書人聰明,想起鹽船高大,蒼頭船小,上下懸絕,卻不好過船。)
    (自己座船移去相傍,必然驚動他船上人,俱是不妥。)
    (僱起一隻八槳快船,又選四個便捷水手,在船相幫。)
    (捱至夜靜更深,教蒼頭小船先行觀探,槳船隨後。)
    (蒼頭掉到船邊,妙惠已在艙口等候。)
    (兩下打個照會,槳船輕輕划近船旁,也還上下相懸。)
    (水手連忙搭上跳板,打起扶手。)
    (說時遲,那時快,妙惠一見船到,即跨出艙門,舉足登跳,搭著扶手,跑下船
    (中。)
    (水手收起跳板扶手,依舊輕輕蕩開。)
    (到了河心中,方才一齊著力,望著座船飛也似划來。)
    (那鹽船上人正當睡熟,更無一人知覺。)
    (這才是:
    (  拆破玉籠飛彩鳳,掣開金鎖走蛟龍。)
    (盧夢仙在座船中,秉燈以待。)
    (水手來報奶奶已到。)
    (夢仙大喜,即起身迎入艙中。)
    (夫妻相見,分明似夢裡一樣,悲喜交集,各訴衷情,自不消說起。)
    (夢仙賞蒼頭白金十兩,作書報謝徐方伯。)
    (方伯前來慰慶,這也不在話下。)
    (只有謝啟失了妙惠,差人訪察。)
    (才知他原夫未死,中了甲科,出差至此,令人尋探著了,暗地取去。)
    (方明白前日賣酒歌詩、詐癡不顛的老兒,正是他所差之人。)
AAA:(謝啟將這事述與艾氏)不道此婦後來還該是誥命夫人,看起來有福分的,骨氣
    自是不同。彼時他不以死生易念,患難喪節。到今歸去,白璧無瑕,好不與丈夫
    爭氣。
武氏道:(艾氏道)當日我見他言詞激烈,故此曲為保全。那時若是死了,你的是非至今
    還不得乾淨。
又 道:向來我托他管理這些財物帳目,臨去條分縷析,封識宛然,絲毫不苟,此亦常人
    所難。
AAA:(謝啟道)李氏在此已住三年,他自己說堅持節操,怕人還未信。兒子意欲去見
    盧進士,表白一番。一則顯他矢志貞烈;二則表母親保全恩義;三則也見兒子不
    壞他行止。再把當時伏侍的使女二送與,更見母親掛念之情,也博個仁厚之名。
    母親以為何如?
AAA:(艾氏點頭道)這也使得。
    (謝啟隨至盧夢仙船上來請見,從人將名帖送入艙中。)
    (夢仙看了,倒吃一驚,對妙惠道)
妙惠道:謝啟特來見我,是甚意思?
妙惠道:他是富商,你是進士,恐有芥蒡於心,故來修好。然此人亦有可敬之處,我初至
    其家,只見兩次。能後遵母命,未嘗再齒及於我。且廢他三年衣食,亦可稱仁孝
    矣。假使妙惠落於他人,安能得至今日。相見之間,莫把他怠慢。
    (夢仙聽了此話,即出相見,分賓主而坐。)
AAA:(謝啟歷敘妙惠矢志不辱,並其母保全這些原故)小子實陷於不知,望老大人矜
    恕。
    (這一篇話與妙惠自言一毫無二,愈見得金精百鍊。)
    (夢仙謝他母子厚德。)
    (謝啟又道其母憶念,送兩個使女表情。)
    (夢仙堅卻不受。)
    (謝啟不好相強,遂作別起身,仍舊領回。)
    (夢仙要去答拜,妙惠道)
妙惠道:當年公公曾得其百金禮幣,我既不從,受之無名。供我三年,亦宜補還。如此方
    見恩義分明,去來清白。
    (夢仙一如其言,備下禮物,妙惠又別具香帕玉花之類,寫書一封致謝艾氏。)
    (夢仙到謝啟船上,相見禮畢,略敘寒溫,即喚從人將禮物陳上,道其所以。)
    (謝啟如何肯受。)
    (夢仙不聽,教從人連盒子放下而別。)
    (謝啟又差人來,艾氏收受復書致謝,其餘盡皆璧還。)
    (夢仙又差人送去,如此往覆幾番。)
    (謝啟推辭不過,只得收了,將來舍與鐵樹宮中,修理廟宇。)
    (那時妙惠貞節之事,傳佈省城。)
    (撫按三司,都來拜問,欲要題請旌表。)
    (夢仙恐彰其父親逼嫁之短,再三阻止。)
    (話休煩絮。)
    (夢仙事完,起身復命。)
    (妙惠思念父親久羈遠館,船到南京,寫書差人到鳳陽迎接歸家。)
    
    
23**時間: 地點:
    (此時夢仙情懷舒暢,一路從容緩行,觀玩景致。)
    (非止一日,已至揚州,泊船河下。)
    (他是欽差官,驛館中自有執事轎車迎接。)
    (夢仙夫妻,一齊上轎。)
    (方欲起身,本府新任太守,卻是同年,驛中傳報了,即來相拜,已至船邊。)
    (夢仙吩咐家眷先回,自己復下船迎見。)
    
    
24**時間: 地點:
    (其時盧南村已知兒子回來。)
    (老父母都在門首觀望。)
    (只見隸役前呵,族擁一乘大轎,來至門首,鄰里並過往人都攢攏觀看。)
喝 道:(皂隸喝道)奶奶在裡邊,還不閃開!
    (南村聽了,不覺失驚,向駱媽媽說道)
說 道:兒子卻在江西娶親了,這事怎麼處?
    (原來盧南村因賣了媳婦,自覺惶愧。)
    (及雷秀才來說龔家姻事,夢仙未允。)
    (待到行後,也不管兒子肯不肯,竟自行聘,先娶來家。)
    (等兒子回來結婚,以贖昔年逼嫁媳婦之罪。)
    (那龔家巴不得招個進士女婿,所以一憑南村主張。)
    (今番見說轎內是奶奶,這件事可不又做錯了,為此驚訝起來。)
    (正沒做理會,只見轎中走出來的,不是新娶的奶奶,卻是當年賣去的媳婦,一
    (發驚訝不已。)
AAA:(妙惠拜見)媳婦不能奉侍,朝夕在念。不知公公婆婆,一向安樂麼?
AAA:(南村夫婦滿面羞慚,況兼心中有事,只說得一句)多謝你記掛,這一向也好。
    (更無暇問與兒子會合的事,連忙教人去尋雷秀才來商議。)
    (不多時,夢仙、雷鳴夏俱到。)
    (南村扯雷秀才到半邊,說如此如此,如今還是怎樣。)
白秀才:(雷鳴夏道)既李夫人已歸,龔家的做二夫人便了,何難之有。
    (隨對夢仙說知。)
    (夢仙因妙惠受了這番折挫,不忍負他,弗肯應承。)
AAA:(雷鳴夏道)如今縉紳,那一個不廣置姬妾。在兄長一妾不為之過,況李夫人是
    大賢,決無不容之事。還有一件,龔氏若未過門,還可解得。如今尊翁已先迎娶
    來家,可有送歸另嫁之理?
    (夢仙說不過,只得應允,擇日納婚。)
    (恰好李月坡也從中都到來。)
    (原來李月坡初時見了盧南村之字,說把女兒改嫁,心中漸憤,遂誓不還鄉,以
    (館為家。)
    (書中又說是方姨娘做媒,所以並他也怪了,絕無音信寄與。)
    (後來夢仙書去,知女婿未死,一發懊恨。)
    (此番得女兒手書,見說守節重歸,方才大喜,即與使人同歸。)
    (夢仙大開家宴,李龔兩位丈人,雷秀才媒人,連方姨娘都請來赴宴。)
    (內外兩席,真個合家歡慶。)
笑 道:(席間李月坡對南村笑道)如今小女有了五花官誥,賣不得了。
AAA:(南村老大羞愧)親家,我曾聞得人說: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老
    漢雖則當時不合強令愛改嫁,如今遠近都傳她貞節,也好算是老漢作成的,大家
    扯直罷。
AAA:(李月坡道)是便是,迎賓館裡去坐,只該朝北。
那人道:(眾人道)卻是為何?
AAA:(李月坡道)罰他不知禮!
    (眾人聽了,一笑而散。)
    (看官,這李妙惠完名全節,重歸盧夢仙,比著徐德言、黃昌半殘的義夫節婦,
    (可不勝似萬倍麼?後人有六句口號,嘲笑盧南村云:
    (  犁牛犁牛,南村養犢。)
    (伯騂夢仙,一雅一俗。)
    (迎賓館中,坐當朝北。)
    (又有人步李妙惠金山壁上元韻以頌其操,詩云:
    (  一自當年拆鳳凰,尋陽西畔水茫茫。)
    (題殘魚素先將父,泣罷菱花未死郎。)
    (▉)
    (異榜信傳同姓字,賣鹽人有淡心腸。)
    (方知完璧人間少,彤管增輝第幾章。)
    (第三回 王本立天涯求父)
    (浩浩如天孰與倫,生身萱草及靈椿。)
    (當思鞠育恩無極,還記劬勞苦更辛。)
    (跪乳羔羊知有母,反哺烏鳥不忘親。)
    (至天犬馬皆能養,人子緣何昧本因。)
    
    
25**時間: 地點:
    (說話人當以孝道為根本,餘下來都是小節。)
    (所以古昔聖賢,首先講個孝字。)
    (比如今人,讀得幾句書,識得幾個字,在人前賣弄,古人哪一個行孝,是好兒
    (子,哪一個敬哥,是好兄弟。)
    (將日記故事所載王祥臥冰、孟宗哭竹、姜家一條布被、田氏一樹荊花,長言短
    (句,流水般說出來,恰像鸚哥學念阿彌陀佛一般,好不入耳。)
    (及至輪到身上,偏生照管下來。)
    (可見能言的,盡不能行。)
    (反不如不識字的到明白得養育深恩,不敢把父母輕慢。)
    (總之孝不孝,皆出自天性,原不在於讀書不讀書。)
    
    
26**時間: 地點:
    (如今且先說一個忘根本的讀書人,權做人話頭。)
    (本朝洪武年間,錢塘人吳敬夫,有子吳慥,官至方面,遠任蜀中。)
    (父子睽違,又無音耗。)
    (敬夫心中縈掛,乃作詩一首,寄與兒子。)
    (其詩云:
    (  劍閣凌雲鳥道邊,路難聞說上青天。)
    (山川萬里身如寄,鴻雁三秋信不傳。)
    (落葉打窗風似雨,孤燈背壁夜如年。)
    (老懷一掬鍾情淚,幾度沾衣獨泫然。)
    (此詩後四名,寫出老年孤獨,無人奉侍。)
    (這段思念光景,何等淒切!便是土木偶人,看到此處,也當感動。)
    (誰知吳慥貪戀祿位,全不以老親為念,竟弗想歸養,致使其父日夕懸望,鬱鬱
    (而亡。)
    (慥始以丁憂還家,且作詩矜誇其妻之賢,並不念及於父。)
    (友人瞿祐聞之,正言誚責,羞得他置身無地,自此遂不齒於士林。)
    (此乃衣冠禽獸,名教罪人。)
    (奉勸為人子的,莫要學他。)
    (待在下另說一個生來不識父面的人,卻念著生身恩重,不憚萬里程途,十年辛
    (苦,到處訪錄,直至父子重逢,室家完聚。)
    (人只道是因緣未斷,正不知乃:
    (  孝心感恪神天助,好與人間做樣看。)
    (說這北直隸文安縣,有一人姓王名珣,妻子張氏。)
    (夫妻兩口,家住郭外廣化鄉中,守著祖父遺傳田地山場,總來有百十餘畝。)
    (這百畝田地,若在南方,自耕自種,也算做溫飽之家了。)
    (那北方地高土瘠,雨水又少,田中栽不得稻禾,只好種些菇菇、小米、豆麥之
    (類。)
    (山場陸地,也不過植些梨棗桃梅、桑麻蔬菜。)
    (此等人家,靠著天時,憑著人力,也盡好過活。)
    (怎奈文安縣地近帝京,差役煩重,戶口日漸貧耗。)
    (王珣因有這幾畝薄產,報充了裡役,民間從來喚做累窮病。)
    (何以謂之累窮病?假如常年管辦本甲錢糧,甲內或有板荒田地,逃亡人丁,或
    (有絕戶,產去糧存,俱要里長賠補,這常流苦尚可支持。)
    (若輪到見年,地方中或遇失火失盜,人命干連,開濬盤剝,做夫當夜,事件多
    (端,不勝數計,俱要煩累幾年。)
    (然而一時風水緊急,事過即休,這也只算做零星苦,還不打緊;惟挨著經催年
    (分,便是神仙,也要皺眉。)
    (這經催乃是催辦十甲錢糧,若十甲拖欠不完,責比經催,或存一甲未完,也還
    (責比經催。)
    (期間有那奸猾鄉霸,自己經催年分,逞凶肆惡,追逼各甲,依限輸納。)
    (及至別人經催,卻恃凶不完,連累比限。)
    (一年不完,累比一年,一月不完,累比一月。)
    (輕則止於杖責,重則加以枷杻。)
    (若或功令森嚴,上官督責,有司參罰,那時三日一比,或鎖押,或監追,分毫
    (不完,卻也不放。)
    (還有管糧衙官,要饋常例,縣總糧書,歇家小甲,押差人等,各有舊規。)
    (催徵牌票雪片交加,差人個個如狼似虎。)
    (莫說雞犬不留,那怕你賣男鬻女,總是有田產的人,少不得直弄得燈盡油乾,
    (依舊做逍遙百姓,所以喚做累窮病。)
    (要知里甲一役,立法之初,原要推擇老成富厚人戶充當,以為一鄉表率,替國
    (家催辦錢糧。)
    (鄉里敬重,遵依輸納,不敢後期。)
    (官府也優目委任,並不用差役下鄉騷擾。)
    (或有事到於公庭,必降顏傾聽,即有差誤處,亦不過正言戒諭。)
    (為此百姓不苦於裡役,官府不難於催科。)
    (那知相沿到後,日久弊生,將其祖宗良法美意,盡皆變壞。)
    (兼之吏胥為奸,生事科擾。)
    (一役未完,一役又興,差人疊至,索詐無窮。)
    (官府之視裡役,已如奴隸,動轉便加杖責。)
    (佃戶也日漸頑梗,輸納不肯向前。)
    (里甲之視當役,亦如坑阱,巴不能解脫。)
    
    
27**時間: 地點:
    (自此富貴大家,盡思規避,百計脫免。)
    (那下中戶無能營為的,卻僉報充當,若一人力量不及,就令兩人朋充。)
    (至於窮鄉下裡,嘗有十人朋合,願充者既少,奸徒遂得挨身就役。)
    (以致欺瞞良善,吞嚼鄉愚,串通吏胥侵漁、隱匿、拖欠,無所不至。)
    (為此百姓日漸貧窮,錢糧日漸逋欠。)
    (良善若被報充裡役,分明犯了不赦之罪。)
    (上受官府責撲,下受差役騷擾,若楚受累,千千萬萬,也說不盡。)
    (這王珣卻是老實頭,沒材乾的人。)
    (雖在壯年,只曉得巴巴結結,經營過活,世務一些不曉。)
    (如何當得起這個苦役?初服役時,心裡雖慌,並無門路擺脫,只得逆來順受,
    (卻不知甚麼頭腦。)
    (且喜甲下賠糧賠了不多,又遇連年成熟,錢糧易完,全不費力。)
    (及輪到見年,又喜得地方太平,官府省事,差役稀少。)
    (雖用了些錢鈔,卻不曾受其棒責,也弗見得苦處。)
    (他只道經催這役,也不過如此,遂不以為意。)
    (更有一件喜處,你道是甚喜?)
    (乃是娘子張氏,新生了一個兒子。)
    (分娩之先,王珣曾夢一人,手執黃紙一幅,上有太原兩個大字,送入家來。)
    (想起莫非是個讖兆,何不就將來喚個乳名?但太字是祖父之名,為此遂名原兒
    (。)
    (原來王珣子息宮見遲,在先招過幾個女胎,又都不育。)
    (其年已是三十八歲,張氏三十五歲,才生得這個兒子,真個喜從天降。)
    (親鄰鬥分作賀,到大大裡費了好些歡喜錢。)
    
    
28**時間: 地點:
    (一日三,三日九,這孩子頃刻便已七八個月了。)
    (恰值十月開徵之際,這經催役事已到。)
    (大抵賦役,四方各別。)
    (假如江南蘇、鬆、嘉、湖等府糧重,這徭役丁銀等頂便輕。)
    (其他糧少之地,徭役丁銀稍重。)
    (至於北直隸山陝等省糧少,又不起運,徭役丁銀等項最重。)
    (這文安縣正是糧少役重的地方。)
    (那知王珣造化低,其年正逢年歲少收。)
    (各甲里長,一來道他樸實可欺,二來藉口荒歉。)
    (不但糧米告求蠲免,連徭役丁銀等項,也希圖拖賴,俱不肯上納。)
    (官府只將經催嚴比,那糧官書役,催徵差人,都認王珣是可擾之家,各色常例
    (東道,無不勒詐雙倍。)
    (況兼王珣生來未吃刑杖,不免僱人代比,每打一板,要錢若干,皂隸行杖錢若
    (干。)
    (徵比不多數限,總計各項使用,已去了一大注銀錢僱替。)
    (王珣思算,這經催不知比到何時方才完結,怎得許多銀錢。)
    (事到期間,也惜不得身命了,且自去比幾限,再作區處。)
    (心中雖如此躊躇,還癡心望眾人或者良心發現,肯完也未可知。)
    (誰想都是鐵打的心腸,任你責比,毫不動念。)
    (可憐別人享了田產之利,卻害無辜人將爹娘皮肉,去捱那三寸闊半寸厚七八斤
    (重的毛竹爿,豈不罪過!王珣打了幾限,熬不得痛苦,仍舊僱人代比。)
    (前限才過,後限又至。)
    (囊中幾兩本錢用盡,只得典當衣飾。)
    (衣飾盡了,沒處出豁,未免變賣田產。)
    (費了若干錢財,這錢糧還完不及五分。)
    (徵比一日緊一日,別鄉里甲中,也有杻的、拶的、枷的、監禁的,這般不堪之
    (事。)
    (看看臨到頭上,好生著忙。)
    (左思右想,猛然動了一個念頭,自嗟自歎道)
也 有:常言有子萬事足,我雖則養得一個兒子,尚在襁褓,幹得甚事。又道是田者累之
    ,我有多少田地,卻當這般差役。況又不曾為非作歹,何辜受這般刑責,不如敝
    卻故鄉,別尋活計。只是割捨不得妻子,怎生是好?
AAA:(又轉一念頭)罷罷!拋妻棄子,也是命中注定。事已如此,也顧他不得了。但
    是娘子知道這個緣故,必不容我出門。也罷,只說有個糧戶,逃在京師,官差人
    同去捕緝,教行李收拾停當,明早起程。
    (張氏認做真話,急忙整理行囊,準備些乾糧小菜。)
    (王珣又吩咐凡所有寒暑衣服,並鞋襪之類,盡都打疊在內。)
張 氏:(張氏道)你打帳去幾時,卻要這般全備?
王珣道:出路的買賣,那裡論得定日子。萬一路上風雨不測,冷暖不時,若不帶得,將甚
    替換。寧可備而不用。
    (張氏見說得有理,就依著他,取出長衣短襖,冬服春衫,連著被褥等件,把一
    (個被囊子裝得滿滿的。)
    (次日早起做飯,王珣飽食一餐。)
    (將存下幾兩田價,分一大半做盤纏,把一小半遞與張氏,說道)
說 道:娘子,實對你說,我也不是去尋甚麼糧口。只因裡役苦楚難當,暫避他鄉,且去
    幾時。待別人頂替了這役,然後回來。存剩這幾畝田地,雖則不多,苦吃苦熬,
    還可將就過日。
婆子道:(又指著孩子道)我一生只有這點嫡血,你須著意看覷。若養得大,後來還有個
    指望。
    (張氏聽了,大驚失色道)
張 氏:這是那裡說起。常言出外一里,不如家裡。你從來不曾出路,又沒相識可以投奔
    ,冒冒失失的往那裡去?
王珣道:我豈不知,居家好似出外,肯捨了你,逃奔他方?一來受不過無窮官棒,二來也
    沒這許多銀錢使費。無可奈何,才想出這條路。
張 氏:(張氏道)據你說,錢糧已催完五分,那一半也易處了,如何生出來這個短見?
王珣道:娘子,你且想,催完這五分,打多少板子,用了多少東西。前邊尚如此煩難,後
    面怎能夠容易。況且比限日加嚴緊,那枷拶羈禁的,那一限沒有幾個。我還僥倖
    ,不曾輪著。然而也只在目前日後了。為此只得背井離鄉,方才身上輕鬆,眼前
    乾淨。
張 氏:(張氏道)你男子漢躲過,留下我女流之輩,拖著乳臭孩兒,反去撐立門房,當
    役承差,豈不是笑話?
王珣道:你不曉得大道理。自古家無男子漢,縱有子息,未到十六歲成丁,一應差傜俱免
    。況從來有例,若里長逃避,即拘甲首代役,這到不消過慮。只是早晚緊防門房
    ,小心火燭。你平生勤苦做家,自然省吃儉用。紡織是你本等,自不消吩咐。我
    此去本無著落,雖說東海裡船頭有相會之日,畢竟是虛帳。從此夫婦之情,一筆
    都勾,你也不須記掛著我。或者天可憐見,保佑兒子成人,娶妻完婚,生男育女
    ,接紹王門宗祀足矣。
    (又抱過兒子,遍體撫摩,說道)
說 道:我的兒,指望養大了你,幫做人家,老年有靠。那知今日孩赤無知,便與你分離
    。此後你的壽夭窮通,我都不能知了。就是我的死活存亡,你也無由曉得。
    (說到此傷心之處,肝腸寸斷,禁不住兩行珠淚,撲簌簌亂下。)
    (張氏見丈夫說這許多斷頭話,不覺放聲大慟,哭倒在地。)
    (王珣恐怕走漏了消息,急忙把那原兒放下,也不顧妻子,將行李背起。)
    (望外就走。)
    (張氏掙起身,隨後趕來扯他。)
    (王珣放開腳步,搶出大門,飛奔前往。)
    (離了文安縣,取路投東,望著青齊一帶而去。)
    (真個是:
    (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當下張氏,挽留不住丈夫,回身入內,哭得個不耐煩方止。)
    (想起丈夫一時恨氣出門,難道真個撇得下我母子,飄然長往,或者待經催役事
    (完後,仍復歸來,也未可知。)
    (但只一件,若比限不到,必定差人來拿,怎生對付他便好。)
    (躊躇了一回,乃道)
乃 道:丈夫原說里長逃避,甲首代役。差人來時,只把這話與他講說。拚得再打發個東
    道,攢在甲首身上便了。料想不是甚麼侵匿錢糧,要拿婦女到官。
    (過了兩日,果然差人來拘。)
    (張氏說起丈夫受比不過,遠避的緣故,袖中摸出個紙包遞與)
張 氏:些小酒錢送你當茶,有事只消去尋甲首,此後免勞下顧。這原是舊例,不是我家
    杜撰。你若不去,也弗干我事。
    (差人不見男子,女人出頭,又且會說會話,奈何他不得,只得自去回官。)
    (官府喚鄰舍來問,知道王珣果真在逃,即拿甲下人戶頂當,自此遂脫了這役。
    ()
    (親戚們聞得王珣遠出,都來問慰。)
    (張氏雖傷離別,卻是辛勤,日夜紡織不停。)
    (又僱人及時耕種,這幾畝田地,到盤運起好些錢財。)
    (更善懷中幼子災晦少,才見行走,又會說話。)
    (只是掛念丈夫,終日盼望他歸。)
    (那知絕無蹤影。)
    (音信杳然。)
想 道:看起這個光景,果然立意不還了。你好沒志氣,好沒見識,既要避役,何不早與
    我商量?索性把田產盡都賣了,挈家而去,可不依舊夫妻完聚,父子團圓。卻暗
    地裡單身獨往,不知飄零哪處,安否若何。死生難定,教我怎生放心得下。
    (言念至此,心內酸辛,眼中淚落,嗚嗚而泣。)
    (原兒見了,也啼哭起來。)
    (張氏愛惜兒子,便止悲收淚,捧在懷中撫慰。)
張 氏:(又轉一念道)幸得還生下此子,不然教我孤單獨自。到後有甚結果。
    (自寬自解,嗟歎不已。)
    (有詩為證,詩云:
    (  寒閨憔悴憶分離,惆帳風前黯自悲。)
    (芳草天涯空極目,浮雲夫婿沒歸期。)
    (話分兩頭。)
    
    
29**時間: 地點:
    (且說王珣當日驟然起這一念,棄了故鄉,奔投別地,原不曾定個處所。)
    (況避役不比逃罪,怕官府追捕,為此一路從容慢行。)
    (看不了山光水色,聽不盡漁唱樵歌,甚覺心胸開爽,目曠神怡。)
AAA:(暗自喜悅道)我枉度了許多年紀,終日忙忙碌碌,只在六尺地上回轉,何曾見
    外邊光景?今日卻因避役,反得觀玩一番,可不出於意外。
又 想:我今脫了這苦累,樂得散誕幾年,就死也做個逍遙鬼。難道不強似那苦戀妻子,
    混死在酒色財氣內的幾倍。
    (這點念頭一起,萬緣俱淡,哪裡還有個故鄉之想。)
    (因此隨意穿州撞縣,問著勝境,便留連兩日,逢僧問訊,遇佛拜瞻,毫不覺有
    (路途跋涉之苦。)
    (只有一件,興致雖高,那身畔盤纏,卻是有限。)
    (喜得斷酒蔬食,還多延了幾時,看看將竭,他也略不介意。)
    
    
30**時間: 地點:
    (一日行至一個地方,這地方屬衛輝府,名曰輝縣。)
    (此縣帶山映水.果是奇絕:
    (  送不迭萬井炊煙,觀不盡滿城闤闠。)
    (高陽裡,那數裴王,京兆阡,不分婁郭。)
    (鼕鼕三鼓,縣堂上政簡刑清,宰官身說法無量。)
    (井井四門,牌額中盤詰固守,異鄉客投繻重來。)
    (可知尊儒重道古來同,奉佛齋僧天下有。)
    (依縣治,傍山根,訪名園,尋古蹟。)
    (百千億兆,縣治下緊列著申明亭;十百阿羅,山根前高建起夢覺寺。)
    (這夢覺古剎,乃輝縣一個大叢林。)
    (寺中法林上人,道行清高,僧徒學者甚眾。)
    (王珣來到此地,寓在旅店,聞知有這勝境,即便到寺隨喜。)
    (正值法林和尚升座講經。)
    (你道所講何經?講的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王珣雖不能深解文理,卻原有些善根。)
    (這經正講到:寂靜常樂,故曰涅槃。)
    (不濁不漏,故曰清靜。)
    (不妄不變,故曰真如。)
    (離過絕非,故曰佛性。)
    (護善遮惡,故曰總持。)
    (隱覆舍攝,故曰如來藏。)
    (超越玄悶,故曰密嚴國。)
    (統眾德而大備,爍群昏而獨照,故曰圓覺。)
    (其實皆一心也。)
    (王珣聽到此處,心中若有所感,想道)
想 道:經中意味無窮,若道實皆一心,這句卻是顯明。我從中只簡出常樂清淨四字,便
    是修行之本。我出門時,原要尋個安身之處,即傭工下賤,若得安樂,便足收成
    結果。不道今日聽講經中之語,正合著我之初願。這是我的緣法,合當安身此地
    ,樂此清淨無疑矣。
    (遂倒身拜禮三寶,參見大和尚,及兩班首座。)
    (又到廚下,問管家是何人,要請來相見。)
    (又問都管是何人,庫房是何人,飯頭是何人,淨頭是何人。)
    (眾僧看見遠方人細問眾執事,必定是要到此出家的了。)
又 問:(俱走來問訊道)居士遠來何意?
答 道:(王珣答道)弟子情願到此出家。
AAA:(眾僧道)居士要出家,所執何務?
王珣道:我弟子是文安縣田莊小民,從不知佛法,不曉得所執事務。
AAA:(眾僧道)既不執務,你有多少田地,送入常住公用?
王珣道:寒家雖有薄田幾畝,田不過縣,不能送到上剎收租。
AAA:(眾僧道)然則隨身帶得幾多銀兩,好到本寺陪堂?
王珣道:弟子為官私差役,家業蕩盡,免勞和尚問及。
AAA:(眾僧道)既如此,只選定一日,備辦一頓素齋小食,好與眾師兄弟會面。
王珣道:弟子離家已久,手無半文,這也不能。
AAA:(眾僧齊道)呵喲,佛門雖則廣大,那有白白裡兩個肩頭,一雙空手,到此投師
    問道的理。
又 有:(內中又有一個道)只說做和尚的吃十方,看這人到是要吃廿四方的,莫要理他
    。
    (王珣本是質直的人,見話不投機,歎口氣道)
歎口氣:咳!從來人說炎涼起於僧道,果然不謬。大和尚在法堂上講圓覺經,眾沙彌只管
    在廚房下計論田產銀錢,齋襯饅頭,可不削了如來的面皮?
    (眾僧被王珣搶白,大家囉唣起來,扯他出去。)
    (王珣正與爭論間,只聽得法堂講畢,鐘鼓饒鈸,長幡寶蓋,接法林下座。)
AAA:(走到香積廚前,見王珣喧嚷,問知緣故,法林舉手搖一搖說)眾僧開口便俗,
    居士火性未除。饒舌的不須饒舌,皈依的且自還宗。
    (王珣當下自知慚愧,急便五體投地,叩首連連,說道)
說 道:弟子只因避役離家,到此求一清淨,並無他故。一時不知進退,語言唐突,望大
    和尚慈悲憐憫,寬恕姑容則個。
    (當林見他認罪悔過,將他來歷盤問一番,知是個老實莊家,乃道)
乃 道:你既真心皈依,老僧怎好堅拒不納,退人道心。但你一來不識文理,二來與大眾
    們鬧亂一番。若即列在師弟師兄,反不和睦。權且在寺暫執下役,打水燒火,待
    異日頓悟有門,另有剃度。佛門固無貴賤,悟道卻有後先。須自努力,勿錯念頭
    。
    (王珣領了老和尚法語,叩首而起。)
    (向旅店中取了行李,安身蘭若,日供樵汲。)
    (從此:
    (  割斷世緣勤念佛,滌除俗慮學看經。)
    (按下王珣。)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