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 至 第二〇
11**時間: 地點:
(明日奏下,允刑部之議。)
(吁!上之明燭人心,而強於從善如此。)
(上嘗召問天下衛所軍士何如,大夏對曰)
大夏對:與民一般窮,安得養其銳氣!
上 曰:在衛俱有月糧,征戍又有行糧,何以也窮?
大夏對:自江南衛所困於運糧,江北衛所困於京操。運糧有腳價、還債之費,京操有做工
、部料之費。此外浪費,猶有臣等不可知者,所以俱窮。
上 曰:朕在位許多年,不知天下軍民都這等窮。
(歎息久之。)
(越數日,詔令各衙門凡損於軍民弊政,俱備查奏。)
(第三卷)
AAA:(上召左都御史戴珊與劉大夏至榻前論)爾等各衙門,凡事都奏行巡按御史勘報
,豈以此官公道可托耶?
AAA:(珊顧大夏未敢對,大夏進曰)無他,以巡按御史一年一換,無久交,不制肘,
故事多責成之。
上 曰:責之固是,但權之所在,惟有識量者能不移其心。不然則恃權,好承奉,任喜怒
,將或以是為非,以賢為不肖,使民不被其澤。爾珊今後遇差巡按御史,務揀老
成有識量者,毋用輕躁新進之人。仍以此意,行與各巡按御史知道。
AAA:(珊承命叩頭謝罪,退與劉公俱歎曰)聖論諄諄,俱切中時病,明見萬里之外,
惜我輩猶不能悉記其詳耳。
(戴即通行以警各處巡按云云,欽遵。)
(嗚呼!聖言及此,其精練政體,豈尋常所能到哉!)
(江西寧府乞換殿宇琉璃瓦,奏准於引錢內支銀二萬兩。)
(時林見素俊以都御史巡視其地,具疏言該府初無琉璃之制,請止之。)
AAA:(且云)毋涉吳王幾杖之賜,毋成叔段京鄙之求。
(寧深銜之,乃以林出巡外郡為迂避聖節,不於省城慶賀,朦朧奏令回話,賴上
(洞知不究。)
AAA:(彼寧又向勘事邵郎中賁言說)林都堂指我是叔段,則以莊公待朝廷矣。
(其黠如此。)
(後果為反逆,林其有先機之見哉!)
(上一日召劉大夏、戴珊,諭曰)
諭 曰:聞今軍民都不得所,安得天下太平如古昔帝王之時?
大夏對:求治亦難太急,但每事都如近日與內閣近臣講議,必求其當,施行日久,天下自
然太平。
上 曰:內閣近臣如大學士劉健,亦盡可與計事,但他門下人太雜,他曾獨薦一人,甚不
合朕意。
(上不言其所薦之人姓名,大夏等亦不知。)
AAA:(既而向劉公等言曰)劉先生曾說見任副都御史劉宇才可大用,上不答。先生疑
上聽之未真,重舉其人言之,上竟未之答。或者是此人未可知。
(噫!宇之奸惡,聖明已知之。)
(正德初年,宇果大壞朝政。)
(天下益信堯舜之資,迥出尋常物表也。)
(彼薦之者,寧不愧死耶?)
(貴州普安土官隆暢妾米魯、米朵等,因其夫故,乃與奸人福佑等乘釁謀襲官職
(,因而糾集賊眾,攻劫城堡,拒敵官軍,將管糧右布政閭鉦及雲南進表布政梁
(方圍困安南城內不放。)
(鎮守太監楊友慮陷城池,乃與按察使劉福、都指揮李雄等領兵前去盤江地名寶
(鈿鋪屯札。)
(及取梁方、閭鉦到營,梁方次日即行。)
(眾議以寶鈿地方不可久住,請過盤江東岸下營,楊友等不從,又張宴設戲為樂
(。)
(米魯夤夜添合蠻賊阿方車等強兵萬餘劫營,當殺死閭鉦、劉福等並都指揮以下
(千百餘人,又將楊友虜去,送寨拘住。)
(時辛酉年四月也。)
(守臣以聞,兵部請命南京戶部尚書公安王軾提督軍務,合雲南、川、廣之兵夾
(攻。)
(至壬戌春,以捷聞。)
(地方雖獲平定,而官軍損傷者亦多矣。)
(況當時啟釁,不過一二夷婦耳。)
(守土者誠能先事預防,隨機應變,決不致狂獗如是。)
(卻乃貪功好勝,不恤人言,以致滋蔓,重貽地方之患,誰之罪耶?)
(上召劉尚書大夏與戴都御史珊議論人物。)
(大夏言及某一時人物。)
上 曰:內閣學士劉健屢舉此人,朕已熟察之矣。其人好作威福,好虛名,無誠心為國家
。在陝西巡撫時,與鎮守內臣同游秦王內苑,廝打墜水,遺國人之笑。及任戶部
侍郎,令他參贊北征官軍,惟以參奏總兵總官為事,不能畫一策以裨軍旅。因其
誤事,所以退他。這等何以稱為人物?
(大夏等叩頭,不復敢言。)
(司禮監太監陳寬等奉命揀選坐營近侍內官,上命劉尚書大夏往預其事。)
大夏對:國朝故典,外官不得干預此事。
(候久不退。)
AAA:(上笑曰)豈憂此曹他日害卿耶?有朕在上,何憂之有?
(竟令英國公張懋與大夏同往。)
(內有太監岑璋者,久恃寵眷,私乞不欲預選。)
AAA:(上已許之,既而諭大夏曰)若岑璋臨期不至,當據法處置。
對 曰:(大夏等對曰)既已有旨見容,難再別議。
上 曰:朕雖一時情不能已許伊,在未嘗傳出令爾曹補本,何謂有旨?
(及期,璋果不至,遂與陳寬等參伊方命。)
AAA:(頃刻即批出云)本當拿問,且饒這遭。
(璋聞之恐懼。)
(眾近侍皆自此檢束不敢肆。)
(都御史戴珊累以疾辭,不允。)
(上一日召劉大夏並戴同入,行間戴懇劉曰)
劉 曰:少頃進見,當捨己為我言之。
AAA:(及見,議論公事畢,上論曰)爾珊昨日何以又陳老疾求去?
AAA:(珊顧劉未敢對,遂進曰)都御史與各道係互相糾劾衙門,若堂上官以病不出,
恐為御史所劾,不得不奏。珊實有病,不敢假。
上 曰:賓客在人家告歸,主人懇留之,亦置家事而止。爾何忍咈朕意如是耶?
(珊感而流涕,上亦為之感動,上下相對,不能言者久之。)
上 曰:爾等姑退。
劉 曰:(珊退謂劉曰)自此以後,雖死不敢言去矣。
AAA:(甲子閏四月,上命大學士李東陽往闕裡祭告,其敕諭云)近因闕裡毀於回祿,
爰命有司重建,厥功既成,茲遣卿往彼祭告。夫先師道德,萬世之所宗;鼎新廟
庭,一代之盛典。以故禋告之禮,特委輔弼之臣。卿其精白一心,寅恭將事,務
期聖靈昭假,以副朕隆師重道之懷。事畢,星馳回京。欽哉!故敕。
AAA:(其祭文云)皇帝遣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李東陽致祭於先師大
成至聖文宣王曰:惟我先師,代天立教。禮嚴報祀,四海攸同。岳降在茲,廟貌
自古。頃罹災變,實警予衷。爰敕有司,命工重建。越既五載,厥功告陳。宇棟
鼎新,器物咸備。光昭儒道,用妥聖靈。特遣輔臣,遠將祭告。尚期歆格,來享
明禋。謹告。
(先是兗州知府龔弘一夕夢謁孔廟,宣聖對之泣下。)
(既寤,不知何祥。)
(次日適當謁廟,禮畢,弘升殿,命諸生揭幔瞻視,正見塑像龕傾損裂,殿瓦穿
(漏當其上,有水跡下被像面,帷幔亦且弊腐。)
(弘惕然,亟為整飭完好。)
12**時間: 地點:
(未幾廟災,時庚申七月八日也。)
(初,其日未申間,廟庭煙氣鬱勃,既而火起樹杪,延及廊廡室宇,焚蕩樹木甚
(多。)
(前代碑刻,咸在煨燼。)
13**時間: 地點:
(是年建寧書坊及廣信張天師家一時俱罹鬱攸之厄,亦可怪也。)
(上一日退朝,宣劉尚書大夏,議論國事久之,言及左右,大夏未及對。)
上 曰:爾趑趄不言者,豈尚疑我是聽左右人言語之皇帝耶?
(大夏叩頭謝。)
(癸亥正月郊,上以微恙不果行,有旨俟平復親舉,至二月中旬,始克行。)
(蓋上謂天子祭天地,不可假諸臣下,必俟疾愈方舉,此見義精也。)
(故鑾輿出郊,遠近快睹,皆呼萬歲。)
AAA:(李閣老東陽有詩云)聖躬已豫思蠲潔,願達平安上紫宸。
(紀其實也。)
(淮、揚大饑,巡撫等官累上疏告急。)
諭 曰:(上召劉大夏諭曰)淮、揚饑荒,十分狼狽。雖嘗令有司賑濟撫按,不知近來何
如,爾曾用心此事否?
大夏對:臣待罪兵部,才短憂亂,實嘗用心深訪,此時可無憂矣。
上 曰:何以無憂?
對 曰:臣聞淮民窮極思變間,偶遇聖旨文書行到,遂寢其謀。
上 曰:是何文書?
對 曰:即近日准各衙門所陳弊政行去的勘合。
上 曰:朝廷政事得失,若非各有陳奏,朕何以知之?今後爾等有所奏言,皆不可避諱。
(張學士元禎,南昌人,為日講官。)
(上命設低幾,就而聽之。)
(蓋張短小不及四尺,且貌寢,然聲音朗徹,聞者竦然,上亦起敬,故設此幾以
(便之。)
(張自七歲能屬文,稱為奇童。)
(嘗請上讀《太極圓》、《西銘》諸書。)
(上亟索之,內閣以圓本進。)
AAA:(上覽而歎之曰)天生斯人以開朕也。
(可謂不偶矣。)
(甘肅副總兵魯麟自先世歸附,居莊浪之西大同,部落甚眾。)
(至麟,有才智而性頗驕傲,結納嬖近,求為甘肅掛印總兵官不得,遂棄官西回
(大同,假托以子幼,奏願歸撫其部落,漸有不臣之風聞於京。)
(奏至,公卿私議,有欲俯令其掛印消其異心者,有欲召至京師處以散地者。)
諭 曰:(上召劉尚書大夏諭曰)若就令魯麟掛印,是遂彼要君之心,不可。召之何如?
大夏對:無遂彼要君之心,誠如聖諭。但使其不得遂願,即棄任走歸,則恐召之不至,難
於處置。莫若從彼撫部落之奏,不逆其心,而陰奪其副將兵權。
上 曰:朕意欲如此,惟恐彼恃其部落胡為。
大夏對:聞此人貪酷,失部落之心,若失失權,安能獨為?
14**時間: 地點:
(明日覆奏,遂降敕獎伊上世忠順,而從其請。)
(麟竟怏怏成病,不逾年而死。)
(公卿中有一人善能結納嬖近,每於上前譽其才能。)
15**時間: 地點:
AAA:(一日,上諭劉大夏曰)聞某極有才調。
(大夏未敢對。)
AAA:(上疑大夏聽之未真,復大聲曰)工部尚書李某,爾知之否?
(大夏仍未敢對。)
AAA:(上諭其意,遽笑曰)朕惟聞其人能幹辦耳,未暇知其為人也。
AAA:(大夏叩頭曰)誠如聖諭。
16**時間: 地點:
(一日早朝,通政司奏事無兵部事,劉尚書大夏止在大班中,未出班聽候。)
(上未及見,候朝退,召劉尚書諭曰)
諭 曰:今早意欲召爾,因不見而罷,恐為侍班御史劾爾故也。且爾同類中,亦有不樂爾
者,自今宜慎之。
(大夏叩頭謝罪而退。)
(蓋時大臣不平劉獨蒙眷顧。)
(有「偏聽生奸,獨任成亂」之語,因左右聞於上,故有此諭。)
(劉大夏承上眷顧,思欲薦才報國。)
(予同年王綸,陝西人,因王親除松江推官。)
(為人譎詐務名,自負兵歷醫卜諸事,無不精曉,欲求為京官。)
(乃托人延譽於朝,時考滿來京,劉真以綸為知兵,遂破例薦為職方主事。)
(命下吏部,馬鈞陽以為王親不得任京職,此祖宗舊例,似難輒改。)
AAA:(上意向劉,又批云)你每還會兵部議了來說。
(馬恐劉在上前有別詞,乃曲從其請。)
(綸得職方主事,其志洋洋矣。)
AAA:(劉常對人言)我非欲破例,但部中多事,得一知兵者在司屬,可以備緩急之用
。
(然綸實非知兵,徒能言耳。)
(楊都御史一清以其門人故,力薦之於劉,劉亦不察。)
(觀其後從宸濠反逆,為其行軍,一敗塗地,可見矣。)
(人之難知有如此。)
(各邊有警,守臣求增兵餉,戶部奏稱錢糧不給。)
諭 曰:(上召劉尚書大夏諭曰)永樂間頻年舉兵北征,況大興營造,費用無貲,當時未
聞告乏。今百凡俱從減省,何以反不足用?昔人云天下之財,不在官則在民,今
安在哉?
大夏對:祖宗時民出一文,公家得一文之用。今取諸民者數倍,而實入官者或僅二三。
上 曰:歸之何處?
(大夏乞退奏。)
上 曰:正欲與爾面論此事。
(詰之至再。)
(倉卒不能對,乃舉所知一事對曰)
對 曰:臣往年在兩廣時,曾通以省城中文武官俸給,與某官一二人歲用,計之猶不相當
。此亦以侵民財之一端也。
(蓋指鎮守內官。)
上 曰:曾有人說今天下應該裁革此官,熟思之,自祖宗來,設置已久,勢難遽革。況中
間如某某,亦盡有益於地方。莫若今後有缺,必求如某者用,不得其人則姑停止
之。
(上優禮大臣,無大故未嘗斥辱。)
(如尚書劉大夏、都御史戴珊輩,往往召至幄中,從容講論,天顏和悅,真如家
(人父子。)
(內閣諸臣,皆稱為先生。)
AAA:(李西涯有詩云)近臣嘗造膝,閣老不呼名。
(蓋實錄也。)
(第四卷)
(上一日召劉尚書大夏,諭曰)
諭 曰:朕嘗欲於附近東西地方,各操人馬一枝,以為京師左右掖,何如?
大夏對:保定止是一府地方,獨設一都司,統五衛在彼。仰思祖宗之心,恐亦是此意。
17**時間: 地點:
(未幾,一御史陳言,議欲發回各處輪班京操官軍,因擬將保定兩班一萬人回衛
(團操。)
(奏入,上可之,遂敕令京營都指揮戴儀往任其事。)
(人不知此出自上意,遂有造飛語者,揭帖子於宮門相誣。)
(上取帖子付太監苗逵,令出以示大夏。)
18**時間: 地點:
AAA:(明日上復召,面諭之曰)宮門前豈外人可到?必是忿不得私役此軍者所為。
(大夏叩頭謝。)
(時京東軍亦於密雲、薊州責成巡撫官,城堡已備,因兵力未集,其事竟廢。)
AAA:(《問刑條例》成於弘治庚申,先是有詔,謂)近例太多,人難遵守,三法司查
議停當刊布。
(於是尚書白昂,侍郎屠勛、何鑒,都御史閔珪、侶鍾,大理卿王軾等,會委御
(史王鼎、王恩,郎中楊茂仁等,查出會議,開例以上。)
(再命會同吏部等衙門覆議。)
(皆已停當,白刑書又題請刊行,永為遵守。)
19**時間: 地點:
(未幾,白去位,閔代之。)
(議者紛紛,給事中孫禎、葛嵩、徐昂等則謂「私役軍伴」、「立嗣擇立賢能及
(所親愛」、「典當田地已勾本利交還原主」等項是起爭端,而王府又奏郡王、
(將軍妾媵定數及冒支官糧之類,皆非所以待宗室,將示與庶民無異,要行革去
(。)
(奏下,多以為宜改。)
(而致仕閣老尹直復貽書當道,以為前日諸臣刑名欠精,率多窒礙,徒為誨淫長
(奸之地。)
(時諸司議亦不同。)
(予同年沈員外文華時管章奏,為閔所重。)
AAA:(予謂沈曰)今若改一條,其餘皆不可存矣。豈永為遵守之意哉?
(眾以為然。)
AAA:(乃質諸閔公,遂覆奏云)前例數條,委皆停當,但近年奉法者率多拘泥牽合,
以致有言。
(乃申明數語,稍加增潤上清,遂得俞允。)
(其覆「宗支繁衍,與國初不同。)
(與其犯之而後治以法,非惟無益於事,而傷恩亦多矣;固欲先事豫防,其保全
(敦睦,皆深意所存,是古先宮中府中一體之義」,尤為親切。)
(群議乃寢。)
(上一日宣內閣臣,諭曰)
諭 曰:遼東張天祥事,東廠緝事揭帖云:『當時御史王獻臣止憑一指揮告誘殺情詞,吳
一貫等亦不曾親到彼處,止憑參政甯舉等勘報,事多不實。』今欲一干人犯提解
來京,令錦衣衛於午門前會問,方見端的。
皆對曰:(大學士劉健等皆對曰)如此固好。
AAA:(上以揭帖付健曰)先生輩將去整理。
AAA:(健等退,具揭帖云)都察院本既已批出,東廠揭帖又不可批行,須待會勘,至
日再議。
(次日,上又召內閣、兵部來至門上。)
(兵部選鎮撫司理刑官畢健等人,至暖閣。)
AAA:(上盛氣曰)張天祥事秘密未行,先生輩昨所進揭帖,祗合親書密進,如何令書
辦官代寫?
AAA:(健等皆叩頭曰)東廠揭帖已封定,不曾令書辦官見之。
上 曰:閣下揭帖內乃有『提解來京』等語,此事尚未行,且欲解京者,正欲明白其事,
先生輩固以為不可行,何也?
對 曰:(健等對曰)臣等非敢陰解京,但無故傳旨,事體未便,故欲少待會勘耳。
上 曰:此事已兩番三次,何為非阻?
皆對曰:此事已經法司勘問,皆公卿士大夫,言足取信。
上 曰:先生輩且未可如此說,法司官若不停當,其身家尚未可保,又可信乎?
對 曰:(大學士李東陽對曰)士大夫未必可盡信,但可信者多,其負朝廷者不過十中一
二耳。
對 曰:(大學士謝遷對曰)事須從眾論,一二人之言恐未可深信。
上 曰:先生輩此言皆說不得,此事密切,令人到彼處體訪得來,誰敢欺也?
皆對曰:此事幹證皆在彼處,恐勞人動眾耳。
上 曰:此乃大獄,雖千人亦須來,若事不明白,邊將誰肯效死?
皆對曰:(健等皆對曰)賞罰朝廷大典,臣等愚見,正欲皇上明賞耳。
上 曰:賞罰事重,朕不敢私,但欲得其實情。若果係撲殺,貪功啟釁,豈可從之?若果
有功被誣,須為伸雪。
(語久,龍顏少霽,曰)
上 曰:須傳旨行之。
(皆應而出。)
(後又復召,上從容問曰)
問 曰:昨因張天祥事,先生輩言文職官不負朝廷,亦不應如此說,文官雖是讀書明理,
亦盡有不守法度者。
皆對曰:(健等皆對曰)臣等一時愚昧,干冒天威。
AAA:(東陽曰)臣等非敢謂其皆不負國,但負國者亦少。
AAA:(遷曰)文官負國者,臣等亦不敢庇護,必欲從公處置。
AAA:(上笑曰)亦非謂庇護,但言其皆能守法,則不可耳。
AAA:(因謂)此事當如何發?初欲傳旨,先生輩謂別無事由,猝然改命。猝者,暴疾
之意,此亦未為猝也。
(如是者再。)
AAA:(皆應聲曰)臣等見都察院本已批出無行,只欲事安穩耳。
上 曰:緝訪之事,祖宗以來,亦有舊規。今令東廠具所緝事,題本批行。
皆對曰:不如傳旨。
(上乃命擬旨,提解至京。)
(上新御午門城上,錦衣衛引囚至,上令三法司都御史戴珊等鞠問回奏。)
(大概謂前事乃以匿名文書而行。)
上遽曰:匿名文書,見者即當燒燬,此係律文。如何輒以施行?
(群臣皆懾伏,莫敢仰對。)
(遂決其獄,重輕有差,吳一貫等皆落職。)
(上銳意興革,一日召劉尚書大夏至幄中,諭曰)
諭 曰:各衙門應詔查出弊政,雖具准行,然未有及內府事者。朕聞在內弊政莫甚於御馬
監、光祿寺,且言官亦嘗論及,朕將親理焉。
大夏對:此皆干係內府,必須皇上見定而自主之。
(異日遣科道官同兵部侍郎各一員,奉敕往清其事。)
(既而二處減去浪費,每月以白金計之,各不下十餘萬兩。)
(上復慮天下有司多不得人,乃召戴都御史珊及劉尚書大夏同至幄中,諭曰)
諭 曰:爾等與各科道官觀朕圖治的說話,雖都准行去了,然使天下府州縣親民官非人,
未必不為文具,百姓安得被其恩澤?欲令吏部擇其賢否黜陟,然天下官多,難得
停留。細思之,莫若自今與爾等訪察各處巡按二司官,先當以此輩黜陟停留。爾
珊更慎擇各處巡按御史,然後責他們去揀擇府州縣衛所。官得其人,人受其福。
庶幾行去的說話,不為文具也。
AAA:(二人叩頭退,因與同列共歎曰)堯舜知人安民之德,不過如此。
(戶部主事李夢陽言事,語侵宮禁左右太迫,下錦衣獄。)
(越數日,上召劉尚書大夏議邊事,言畢,諭曰)
諭 曰:李夢陽後生無涵養,進言大戇,因令下獄。有告朕避罪諫官之名,免付法司議擬
,止欲杖而放之。爾以為何如?
(劉倉卒未及對,上遽曰)
上遽曰:此言豈真愛朝廷之好心,不過致彼於死以快私忿耳!
AAA:(大夏叩頭謝曰)聖明洞見人心如此,豈徒言事之臣之幸!
(既而即有旨釋放復職。)
(此乾坤包含之仁,今古鮮儷也。)
(夢陽初為戶曹,怏怏不樂。)
AAA:(考滿日,尚書侶公鍾署其考曰)一官不滿其心,三差不終其事。
(人以為然。)
(夢陽之疏,蓋有所激之耳。)
(然其負才使氣,習與性成。)
(後遷提學副使,乃挾制撫按,凌軋僚友,又與逆藩交通,蝟興大獄。)
(勘官參其士行有虧,亦不誣也。)
(乙丑五月,上不豫。)
(初六日早,司禮監太監戴義宣內閣臣直至御榻。)
(上著黃袍,便服坐榻中,南面。)
(大學士劉健等叩頭,上令近前者再。)
AAA:(既近榻,又曰)上來。
(於是直叩榻下。)
上 曰:朕承祖宗大統,在位十八年,今年三十六歲,乃得此疾,殆不能興,故與先生每
相見。
(時上玉色發赤,火聲盛氣。)
皆對曰:(健等皆對曰)陛下萬壽無疆,偶爾違和,暫須調攝,安得遽為此言?
上 曰:朕自知之。亦有天命,不可強也。
(因呼水嗽口,掌御藥事太監張愉取金盂盛水,以青布拭舌,勸上進藥,不答。
()
AAA:(愉曰)再進此一服,即無事矣。
上 曰:朕為祖宗守法度,不敢怠玩。凡天下事,先生每多費心,我知道。
(因執健手,若將永訣者。)
AAA:(上又曰)朕蒙皇考厚恩,選張氏為皇后,成化二十三年□月□日成婚。至弘治
四年九月二十四日生東宮,今十五歲矣,尚未選婚。社稷事重,可亟令禮部舉行
。
皆應曰:諾。
(時司禮監太監陳寬、李榮、蕭敬等以次畢至,皆羅跪榻外。)
上 曰:授遺旨。
(扶安、李璋捧筆硯,戴義就榻前書之。)
AAA:(上又曰)東宮聰明,但年幼好逸樂,先生每請他出來讀些書,輔導他做個好人
。
AAA:(健等皆叩頭仰奏曰)臣等敢不盡力。
(上復加慰諭而退。)
(乙丑冬,初建泰陵,時都下盛傳其地有水,吏部楊主事子器直言其事。)
(時督工太監李興素有殊寵,勢燄薰灼,遂下楊錦衣獄,莫敢救。)
AAA:(適有起復知縣丘泰,莆田人,到京上疏言)楊某此奏甚有益。蓋泰陵有水,通
京師皆云。使此時畏而不言,萬一梓宮葬後有言者,欲開則泄靈氣,不開則抱終
天。今開看無水,此疑遂釋。故云有益。
(靈遣司禮監押楊往,眾謂楊必遭興毒手。)
(及至,興率奴客罵詈,欲捶楊。)
AAA:(司禮監太監蕭敬則曰)水之有無,視之即見,李哥何必粗躁!
AAA:(取茶出曰)楊先生來換茶。
李 曰:(又顧李曰)他士大夫,可殺不可辱。
(遂得免。)
(回奏實無水。)
(楊榜甚重,眾又謂楊必至降謫,刑部擬奏。)
(太皇太后聞之,曰)
李 曰:他秀才官,說有水也是他的意,如今沒水便罷,如何只要擺佈他?
(遂得免罪。)
(可謂不偶然矣。)
(楊,慈谿人,好古而有文學,嘗三作縣,俱有異政,但性稍偏,雖數言事,鮮
(知大體,惟此奏為人所難也。)
(時擬上尊諡廟號,禮官集議,以上仁聖,近代罕比,難於模寫。)
(欲擬諡上「敬」字、廟上「孝」字,或以為未足。)
AAA:(內閣有云)孝為百行之首,敬為萬善之源,實不可易也。
(議遂定。)
(亦實錄云。)
(第五卷)
(建昌何公喬新,素有重名。)
(成化末蜀人杜銘欲求為刑書,萬閣老預薦何為南京刑書,恐妨銘耳。)
AAA:(及太監懷恩起自謫所,一日詣內閣言)新君即位,如何以何喬新升去南京?
AAA:(時尹閣老徐對云)初以其年深,暫且升去。今有此闕,又何難取?
上遽曰:(劉閣老遽曰)才到南部,如何可取?
尹 曰:取屠滽亦可。
(劉曰:「在廣東未歸」。)
尹 曰:昨具題本,已復南台矣。
劉 曰:年亦淺。
(蓋劉欲進一私人而不果。)
(遂空其位,乃薦彭韶為右侍郎。)
(戊申春,塚宰王公首舉何為司寇,士夫翕然稱快。)
AAA:(河南耿公裕為禮部尚書時,常曰)吾暮自部歸,必經過三原之門,見其老蒼頭
每持秤平油。吾自入仕,未嘗買油,故每過,輒面城而行。
(蓋愧之也。)
(後耿公代王公為吏書,常以此語人,其心服如此,可謂賢已。)
(又朝士嘗言公之子自三原來京省公,只如貧士,止騎一騾而已。)
(有司驛遞,何從奉承之?又公女適宋監生者,只乘市井所顧兩人小轎。)
(嘗以銀二兩托雲南張鳳儀知印買寶石,叮嚀切勿使公知之。)
(其刑於之化,非一日矣。)
(弘治改元,今上即位,例該頒詔外國。)
(江西劉景元戩以侍講使交南。)
(時交人吞占城、侵緬甸,頗難其行。)
(劉毅然上道,攜二僕由南寧直抵其境。)
AAA:(交人驚曰)昔之人皆航海來,颺檣蔽洋,留重易奇。今公豈天人耶?何其簡速
也!
(奉迎館候,視昔倍恭。)
(陪臣拜跪,劉據《大明集禮》之文受之,不與交一語。)
(至之曰頒詔,明日宴畢即行。)
AAA:(王大驚曰)一國生靈,命緣天使!
(致饋遺豐腆倍昔,金珠犀象,珍玩甚多。)
(劉一不顧即行,復遣陪臣要於路,期必致之。)
AAA:(劉復書示以初入關詩曰)咫尺天威誓肅將,寸心端不愧蒼蒼。歸裝若有關南物
,一任關神降百殃。
(交人益敬悚,遣陪臣入謝,表有「廷臣清白」之語云。)
(鄒智,蜀人,甫冠,中甲科,改庶吉士,即言事直斥內外執政,人多忌之。)
(己酉春,知州劉概、御史湯鼐妄言朝政,忌者遂指為妖言,並捕鄒下獄,若楚
(不可言。)
AAA:(鄒無所曲撓,供詞略云)智與今湯鼐等來往相會,或論經筵不宜以大寒大暑輟
講,或論午朝不宜以一事兩事塞責;或論紀綱廢馳,或論風俗浮薄,或論生靈憔
悴,無賑濟之策,或論邊境虛空,無儲蓄之具。
(議者欲處以死,彭侍郎韶辭疾不為判案。)
(乃得末減,左遷石城吏目。)
AAA:(鄒智嘗因三原公徵起至京師,往見之曰)三代而下,人臣不獲見君,所以事事
苟且。先生勿受官職,先請見君。凡時政之不善者,歷陳於上,庶其有濟。一受
官職,再無可見時矣。
(公雖善其言,而莫能從。)
(山東秦公紘以都御史總督漕運,以巡按御史事關巡撫者,多會案不肯徑呈,因
(會議言其非制。)
(王三原公深然之,議稱巡按、巡撫事有相關者,悉照行移體式而行。)
(已著為令,然遵行者亦鮮。)
(初巡撫官以六部卿佐奉敕以往,按察司以非統攝,文移偃蹇,不受約。)
(河南耿公九疇以侍郎鎮關中,特奏下之,至今遵行,以後巡撫官俱改都御史,
(正緣是耳。)
(然與御史自有堂屬體,何又偃蹇如是哉?)
(江西蕭子鵬偽道學,藩臬以其虛名,時往候之。)
(弘治初,應「懷材抱德」之詔,起赴京師。)
(塚宰三原公亦公禮遇之。)
(後循例撥工部辦事,上廳事直印。)
(堂官還第,子鵬則負印前馳。)
皆應曰:(京師人戲之曰)蕭先生於材未有所試,其抱負則有之矣。
(聞者為之絕倒。)
(瓊台丘公濬學博貌古,然心術不可知。)
(人謂陰主御醫劉文泰訐奏三原公令人作傳事,可見其概矣。)
AAA:(嘗與同寅劉閣老吉不協,劉作一對書之門曰)貌如盧杞心尤險,學比荊公性更
偏。
(時論頗以為然。)
(丘瓊台嘗以糯米淘淨,拌水粉之瀝乾,計粉二分,白面一分,搜和團為餅,其
(中餡隨用,熯熟為供,軟膩甚適口。)
(以此餅托中官進上,上食之嘉,命尚膳監效為之。)
(進食,不中式,司膳者俱被責,蓋不知兵之法制耳。)
(因請之,丘不告以故。)
AAA:(中官歎曰)以飲食服飾車馬器用進上取寵,此吾內臣供奉之職,非宰相事也。
(識者貴其言而鄙丘,由是京師傳為「閣老餅」。)
(又所進《衍義補》,中間並無斥及內臣一言。)
(說者謂其書必欲進,進必揣近侍喜斯刻之。)
(此其心術之微也。)
(劉閣老吉,博野人。)
(屢乾清議,言官論之,輒得溫旨。)
(人謂之劉綿花,以愈彈愈好也。)
(莆田彭公韶為吏部侍郎時,人不見其笑容,殆可比宋包拯。)
(及遷刑書,尤能執法。)
(嘗奏減百官柴薪皂隸之半,朝士為之一喧,以為今俸不實支,較前代已薄,所
(仰給者在此,而欲遞減,其何以養廉?事下,兵部尚書馬公奏不可減,遂如舊
(。)
(說者謂彭公老於治《書》,豈不識「既富方谷」之義?詢其由,蓋欲論內臣一
(二事,故先言此以示無偏也。)
(然大臣行其所無事,似不當容心如此。)
(天台夏鍭進士,放回違限,例當送刑部問罪。)
(鍭以為母不服,且以詩風貢郎中欽。)
(欽不懌,據法白於三原王公,欲送問。)
AAA:(鍭急,因言曰)必欲問,有死而已。
(鍭嘗以所作文獻三原公,公因停其事,命其屬官勸鍭。)
劉 曰:果不可免,則以進士還官,長歸養母而已。
AAA:(張主事志淳因解之曰)子節誠高矣,然以中進士,則不比隱者可行其志。今公
惜才好文乃如是,故遣某相告,果不服而長歸,任子歸矣。則據法行浙江巡按御
史,下縣提子,顧不驚令堂乎?
(夏遂語塞。)
(還以白公,公喜見顏色。)
(遣一辦事官,持手本引鍭送刑部,又叮嚀所遣官善慰諭之。)
(及官回,又召張引官而問曰)
問 曰:鍭去云何?
問 曰:送至刑部門外,鍭發歎而易衣以進。
AAA:(公微笑曰)汝在道,還使之衣冠乘馬否?
AAA:(官曰)然。
AAA:(又微笑謂張曰)此少年有文而不知法,故委曲成之。
(張公嘗與予言三原公於一進士猶愛惜保護之如此,而法則不少屈,可謂難矣。
()
(何司寇喬新精於吏事,文學尤長,屬官凜凜奉法。)
(先是,大理寺丞缺,率以刑科及御史為之。)
(適南京缺丞,何力薦其屬魏郎中紳補焉。)
(御史鄒魯在道年深,欲得此缺,心甚銜之。)
(會何外氏來京,主其家,與鄉人訐奏。)
(魯遂誣劾何受賄主使,何不辯乞歸,然實不與知也。)
(何在部聲望與彭鳳儀韶相埒,皆學有經緯。)
(彭先卒,諡惠安,士論不滿。)
(林見素俊巡撫江西,並論其事,何因得諡文肅。)
(亦奇遇也。)
(巡按御史與三司官相遇,憲綱所載明甚。)
(但近來御史張勢太過,諸司亦曲意奉承,心以為常。)
(李興者,河南人,性尤躁暴。)
AAA:(巡按陝西,凡三司官進見,令聽事吏在於大門高聲叫)三司官作揖!
AAA:(門子傳說)進來!
AAA:(皂隸齊聲喝說)進來!
(又打死平人數多,又與巡撫都御史新城韓文相忤。)
(文劾奏,差官勘實,寘於大辟。)
(三原王公恕疏解之,得免死。)
(自是三司官無報門之例,然威福尚猶然也。)
(嘗聞先年一老監生任左都掌院,群屬忽之,乃與二三新差巡按者相約入辭,且
(請教。)
AAA:(掌院者厲聲云)出去不可使人怕,回來不可使人笑。
(群屬凜然。)
(固名言也。)
(李興在陝,曾辯一獄,人亦稱之。)
(有楊二官人者,係大辟,久不決引,稱係冤不已。)
(查得本犯先年方十餘歲,與一女子通姦,因殺死巡檢夫婦。)
AAA:(連其父及其嫂錄之,嫂訴)舅姑及夫俱亡,止遺妾與夫妹同居。夫妹年方一十
六歲,一日與妾閒步後園,忽見牆外一少年騎馬過,此人貌美,妾不合稱之曰:
『姑若得此為配,一生足矣。』夫妹與妾曰:『斯何人也?』妾曰:『此即東門
楊二官人。』既還室,越月餘,有故翁舊識一巡檢任滿攜妻孥回,遇日暮來投宿
。妾以翁故留之,以夫妹並宿妾室,卻以姑室居巡檢,而以其子居於外。不意是
夕為人殺死巡檢夫婦。今蒙審,敢吐實以告。
(李審女,其語亦如嫂言。)
AAA:(李又審楊二官人)汝何彼時已伏,今又稱冤?
AAA:(楊二官人訴曰)某一時年幼,素亦未嘗桎梏,又不勝棰楚,含冤承認,實不知
情。
女 曰:(復問女曰)汝與彼相處月餘,何無暗識?
女 曰:貌固不能識,但曾捫其左膊上一肉瘤。
(李乃驗楊無有,叱眾且退。)
(乃囑有司集女家左右前後四鄰四十戶共取結狀,供楊有無通姦殺人情詞,連人
(解院。)
(有司即集眾鄰取供呈解,李覽俱證楊二因姦殺死人命。)
眾 曰:(李怒眾曰)汝等扶同,不詢源委。彼既行奸黑夜,豈由告報諸鄰?汝等何據而
知?
(既叱左右去眾之衣,面縛,令鞭其背。)
(密視之,見一屠者左膊有塊。)
AAA:(李遽呼之前曰)汝知死乎?殺人者汝也!
AAA:(屠知情真事實,泣曰)已知。
李 曰:汝何殺死巡檢?又何得而奸其女?
AAA:(屠曰)是日其姑嫂在園相戲時,我因盜彼園中筍,耳聞其聲,即潛伏於草莽中
。俟其既回,至夕,因假楊二官之名入以求奸,相處月餘。一夕復至其處,見二
人同宿於牀,某不勝忿怒,謂其又私他人,歸取屠刀殺之。初不知其為巡檢夫婦
也。
李 曰:何不當時自首?
AAA:(屠曰)固畏縮苟延耳。
(乃坐法,而出楊二。)
(此亦折獄龜鑑,故記其略,不以人廢之也。)
(第六卷)
(世家多蓄異姓為繼子,卒之視如土芥者多。)
(三原王公少育一子,命名承祚,後生五子,命名字中亦同。)
(幼子承裕公第進士,其《登科錄》書兄弟行,承祚居長,下注釋「義官」。)
(忠厚之風,於今僅見。)
(南京守備太監錢能與太監王賜皆好古物,收蓄甚多,且奇。)
(五日,令守事者舁書畫二櫃,至公堂展玩,畢,復循環而來。)
(中有王右軍親筆字,王維雪景,韓滉題扇,惠崇鬥牛,韓幹馬,黃筌醉錦卷,
(皆極天下之物。)
(又有小李、大李金碧卷,董、范、臣然等卷,不以為異。)
(蘇漢臣、周昉對鏡仕女,韓滉《班姬題扇》,李景《高宗瑞應圖》,壺道文會
(,黃筌聚禽卷,閻立本鎖諫卷,如牛腰書。)
(如顧寵諫鬆卷、偃鬆軸,蘇、黃、米、蔡各為卷者,不可勝計。)
(掛軸若山水名翰,俱多晉、唐、宋物,元氏不暇論矣。)
(皆神品之物,前後題識鈐記具多。)
(錢並收雲南沐都閫家物,次第得之,價迨七千餘兩,計所直四萬餘兩。)
(王家多內帑物,時南都縉紳多得觀之,以為極盛。)
(然皆尤物,不宜專於一處也。)
(甲寅,張秋堤決。)
(上命中官李榮、平江伯陳銳提督工役,祀神焚帛。)
(忽見火俄變人形,眼耳鼻口皆備。)
(後壽寧戚畹,生事害人,楊憲副茂元建言之,乃以此為陰盛所致。)
(乙卯,謝木齋遷以詹事入閣。)
(我朝狀元入閣者,自洪武開科,至今三十八科,惟六人。)
(若胡文穆廣、曹文忠鼐、陳芳洲循、商文毅、彭文憲與木齋而已。)
AAA:(時人有詩云)皇朝三十八龍首,身到黃扉已六人。
(後又增費文憲、顧未齋二人。)
AAA:(三原王公以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考滿,援例請授柱國階勛,時安陸孫公交時為
(屬司,受知王公最深,對人云)文官柱國以上,不許請授,制載諸司職掌甚明
。成化末,萬閣老安一品考滿,始封吏部靖給。尹公▉以太子太傅為吏書。將滿
,遂創為萬請而循之。今王公正人,必矯前弊。
(將伺間言之,見公已刻有柱國圖書,乃止。)
(後屠公滽以太子太傅為吏書,亦自請給。)
(時馬公文升以少傅兼太子太傅為兵書,考滿當給。)
(二公不協,因固執惟內閣與吏書有請給之例,兵部不當請,尤為無謂。)
(馬乃言之於內,給之。)
AAA:(張公志淳時為吏部郎中,嘗歎曰)此無法守矣。
(雍王之國,舟經岳陽。)
(土人傳陽樓自純陽降靈之後,往往多仙逸跡。)
(往年有仕者大作道曲,事畢徹筵場。)
(翌日,命從人再登樓灑掃。)
AAA:(忽見案上有大字兩行曰)岸嘴長,狀元出。城巢鸛,藩王過。
(字勢飛逸,不類人手,真神仙書也。)
(亟下報,郡邑咸往觀之,已不見矣。)
(因記其語,邦人盛傳之。)
(嘴在洞庭湖濱,久沒於洪波,至天順丙子,忽沙泥頓漲,岸嘴遂出湖中。)
(明年丁丑,華容黎尚書淳果魅天下。)
(又數年,忽有群寉作露巢於城顛,眾皆異之。)
(已而有王府建國於衡,道出城下焉。)
(至是始信呂翁降筆也。)
(馬公文升為兵書時,建言北嶽當祀於山西渾源州之恒山,今南祭於曲陽縣者,
(蓋始於李唐飛石之祠,而宋地不及北嶽所在,故《志》有恒山飛來之說。)
(今京師在北,恒山在境內,而顧南行以祀北嶽,非禮也,請改祀於恒山為允。
()
(事下禮部,時倪公岳為禮書,因執舊《志》,言不可,事遂寢。)
AAA:(馬公嘗語人)倪非以《志》必可信也。其父謙尚書公,初無子,因嘗遣祀曲陽
之北嶽,私禱於神求子。夜夢嶽神指旁侍一人與之,遂生倪公,因名曰岳,以是
渠固執不改祀。然舜巡狩所祀北嶽,見在渾源州南二十里,彼人猶知奉祀,而顧
可往曲陽縣西一百四十里祭乎?殊非禮矣。
(丙辰春,予會試至京師,聞喧傳今年狀元仍在蘇州。)
(蓋先是有一舉子夢蘇州城大街盛張鼓樂,兩人夾持二旗,上大書「狀元」二字
(,二人持竿,遍身流血。)
(先是癸丑,太倉毛公澄為狀元,亦夢蘇城迎狀元,今必驗矣。)
(後果崑山朱公希周為狀元。)
(方悟二人被血通紅,乃朱也。)
AAA:(朱初中會試,有人送《宋鑑》,云)司馬公五規不可不看。
(朱遂熟讀全文,後制策果有此段。)
(朱遂備書之,閣老徐、劉二公得其卷,稱為博學,薦為第一。)
(陸御史完丙辰巡按汴梁,一日行湯陰,偶見道傍間有石刻,書「盡忠報國」四
(大字。)
(陸意謂岳武穆所書,蓋湯陰武穆故鄉也。)
AAA:(是日駐節行台,夜寢,夢入岳祠瞻拜,王起延陸坐,語之曰)我解兵事時,在
杭之西湖甚得山水之樂,今棲於此,祠宇傾圮,甚不安之,願君為我料理。
AAA:(陸答曰)恐某力不能終工也。
王 曰:君毋固辭。
問 曰:(陸復問曰)素聞王為秦檜所害,有諸?
王 曰:間有是言,然終害者張希岳也。
AAA:(陸又曰)今有子孫存者否?
王 曰:惟雷兒有一子,其後竟絕矣,言之令人可悲。
(陸熟視王貌,蘭室間有四痣。)
(既覺,明日即謁王祠,瞻拜畢,見王貌與夢中不爽。)
(祠宇卑隘傾頹,王貌果為風雨所侵,鼻間剝落四處。)
(陸異之,即以本縣羨餘銀百兩命新之。)
(不半載,廟貌殿宇,煥然一新。)
(此亦陸公與王感遇之深。)
(陸後亦官太宰,乃為王瓊所害。)
(丙辰春,吏部缺尚書。)
(眾推兵部尚書馬公文升、左都御史屠公滽及一二侍郎堪補。)
(馬自以部次年勞當得之,不意竟歸於屠。)
(馬意不平,賦一近體云:「朝罷憑闌一黯然,獨將心事訴蒼天。)
(清朝有意推公道,白髮無心著錦鞭。)
(天下浮雲偏晻靄,地中陰氣已凝堅」云云。)
(屠既得吏部,當班於馬之上,固辭居下。)
(是雖謙讓,然亦其中有未安也。)
(丙辰進士未聞選時,忽傳要選十一人,同舊進士一人,分撥五府、錦衣衛修書
(,人皆不測其由。)
(復訪知乃一上科進士,以養病應外選,欲求內補,百謀未遂。)
(聞徐首相溥好古貨,可通。)
(其人素雄於貲,乃購古琴古畫並珍品投之。)
(首相遂許,乃與太宰屠公謀,令各衙門纂修會典。)
(緣府、衛皆武職,恐彩輯不備,不若於在部聽選進士內擇其有文學者,分撥前
(項衙門,俟成書皆准授京職。)
(屠以為然。)
(初,進士登科,不樂外選,多乾公差或養病回,因以為後圖。)
(至庚戌以後,執政建議,除丁憂外,凡養病公差回,或內外選,以下手一人為
(主。)
(其人下手,實外選者。)
(設謀如此,可謂巧宦者矣。)
(後得授禮部主事,累經彈劾,固不足深論。)
(但宰臣如此,可謂亦將焉用彼相者也。)
(予同年一人,南京人,精於文義。)
(中弘治壬子《書》魁,乙卯代貴官子入試浙場,貴官子高第,又與其人同中甲
(科。)
AAA:(時人有詩云)有錢買得鬼推磨,無力卻教人頂缸。某也位高身子厚,某也衣短
手兒長。
(其詩盛傳於時。)
(後二人皆不容於清議,一止浙僉,一止太僕丞。)
(今科場要令,批首立貢院門內,辨閱同試者面貌方入,蓋由此始。)
(聞其人入試日,亦甚秘密,惟有一人見其須不類,心頗疑之,始傳其事云。)
(予同年吳江字從岷,為刑部主事,差還復命。)
AAA:(鴻臚寺官語之曰)聲音要洪大,正選通政時也。起身不要背上。
(至日早,吳果努力高聲,亦無音節,又橫走下御街西。)
(上為之解顏。)
AAA:(時同僚楊郎中茂仁作一對句云)高叫數聲,驚動兩班文武;橫行幾步,笑回萬
乘君王。
(一時盛傳資謔云。)
(戊午夏,京師西直門熊入城,守衛者不知,間有被傷者。)
(大司馬鈞陽公謂野獸入城非宜,既參問守衛者,因乞嚴武事以備盜賊。)
AAA:(時郴陽何主事孟春在職方,謂同列曰)熊之為兆,既當備盜,亦須慎火。
(同列莫曉。)
20**時間: 地點:
(未幾,城內在處有火災,禮部毀焉。)
AAA:(或謂何)此於占出何書?
AAA:(何曰)餘不曉占書,曾記宋人紀紹興己酉永嘉災前數日,有熊自楠溪渡至城下
。高世則謂其倅趙允蹈曰:『熊於字能火,郡中宜慎火燭。』果延燒官民舍十七
八。予憶此事而雲,然不意其亦驗也。
(弘治中有回回入貢,道山西某地,經行山下,見居民男女,競汲山下一池。)
AAA:(回回往行,謂伴者)吾欲買此泉,可往與居人商評。
AAA:(伴者漫往語,民言)焉有此!買水何用?且何以攜去?
AAA:(回回言)汝毋計我事,第請言價。
(民笑,漫言須千金。)
回回曰:諾。
(即與之。)
AAA:(民曰)戲耳,焉有賣理?
(回回怒,將相擊。)
(民懼,乃聞於縣。)
AAA:(縣令亦紿之曰)是須三千金。
回回曰:諾。
(即益之。)
(令又反覆言之,以至五千。)
(回回亦益之。)
(令亦懼,以白於府守。)
AAA:(守、令語之曰)此直戲耳!
AAA:(回回大怒,言)此豈戲事!汝官府皆許我,我以此逗留數日。今悉以貢物充價
,汝尚拒我。我當與決戰。
(即挺兵相向,守不得已許之。)
(回回即取斧鑿,循泉破山入深冗,得泉源,乃天生一石,池水從中出。)
AAA:(即舁出將去,守、令問)事既成,無番變。試問此何物耶?
AAA:(回回言)若等知天下寶有幾?
眾 曰:不知。
回回曰:今具珠玉萬寶皆虛,天下惟二寶耳,水火是也。假令無二寶,人能活耶?二寶自
有之,火寶猶易,惟水寶不可得,此是也。凡用汲者,竭而復盈,雖三軍萬眾、
城邑國都,只用以給,終無竭時。
(語畢,欣持以往。)
AAA:(己未朝覲考察畢,科道建言)天下方面、知府等官,有治行表卓者,宜加褒異
,如古車服以庸之義。
(於是吏部訪舉數人宜獎。)
(疏上中止。)
(壬戌春,言者又舉故事,吏部亦訪舉六人,而布政周孟中、朱欽皆在優列,亦
(不果行。)
(意者或以所舉者未盡當而止,然此實風厲臣工之大要。)
(前代賜金,果皆盡其人乎?亦舉一勸百之典耳。)
(王古直,黃岩人,有奇氣,並不為人屈。)
(嘗與黃侍郎孔昭、謝侍郎鐸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