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至 第一〇

1**時間: 地點:
    (第一卷)
    (丁未歲,鳳陽、亳州並淮安等處,皆報黃河清一月。)
    (及秋,今上即位。)
    (先是,庚寅春甘露降於郊壇鬆,時憲廟親郊,御齋宮,取以賜百官。)
    (翰林院進《甘露頌》,然是瑞實兆今上之在娠。)
    (至秋孟朏,乃誕。)
    (自古聖帝明王之降生不偶,蓋必有禎祥兆於先,而非人所預知也。)
    (況今上實太平天子,天意固有在矣。)
    (內監蟲蟻房,蓄養四方所貢各色鳥獸甚多。)
    (弘治改元,首議放省,以減浪費。)
    (所司白虎豹之屬,放即害物,欲殺恐非諒暗新政。)
    (左右以為疑,上曰)
上 曰:但絕其食,令自斃可也。
    (戊申歲,縣丞徐頊上疏,請理皇妣薨逝之由,以復不共戴天之仇。)
    (疏下內閣擬旨,大學士萬安、劉吉、尹直俱在,萬、劉皆不欲行,只言請上自
    (處。)
AAA:(內臣將本去,尹復謂曰)非不准行,只請上示寬嚴輕重之意,庶好擬旨批示。
    (逾三日,詢知本在御前。)
    (尹語萬、劉曰)
劉 曰:此本不出,徐必再言,或有他人言,必來問所以不行,將何以對?今須請出擬行
    。
    (於是內臣將本來擬,尹擬「法司看了來說」。)
劉 曰:法司便要拿人,且著禮部。
尹 曰:禮部吉凶禮文煩擾不暇。
    (萬即依劉擬。)
    (禮部覆本,請拘萬家親戚內眷曾經出入宮闈者究問。)
    (萬家實與吉通好,懼甚,私謂尹曰)
尹 曰:我與萬家多不往來。
AAA:(尹慰之曰)此事只宜寬處,若興大獄,株蓮蔓引,豈先帝之意哉!
AAA:(劉喜曰)盛德之言也。
    (少頃,太監覃安等將禮部覆本來議擬旨。)
AAA:(萬曰)何如?
劉 曰:先帝存日。
    (云云。)
    (覃搖首不然,久之,目尹曰)
尹 曰:先生如何說?
    (尹徐應之云「宮闈往事,朕承皇太后洎母后宣尉明白,恁說的都是外面浮議,
    (難憑訪究,姑從輕處」云云。)
AAA:(覃曰)好!好!
    (初,成化中皇妣紀氏得倖,有娠。)
    (萬貴妃既覺,恚而苦楚之。)
    (憲廟乃密令托病,出之安樂堂,以痞報,而屬門官照管。)
    (既誕,密令內侍近臣,謹護視之。)
AAA:(及悼恭薨後,內庭漸傳西宮有一皇子,一二近臣,嘗請賜名付玉牒,或訪其外
    (家,略加表異,使外庭曉然知之,不然,他日何以信服於天下?而大學士彭時
    (又嘗托太監黃賜達云)漢高外婦之子,且明取入宮,今實金枝玉葉,何嫌而諱
    ?
    (又有太監張敏,固厚結貴妃主宮太監段英,乘間說之。)
AAA:(貴妃驚云)何獨不令我知!
    (遂具服進賀,厚賜紀氏母子,擇吉日請入宮。)
    (時乙未年五月也。)
    (即於十九日下敕定名,徒紀氏處西內永壽宮,禮數視貴妃。)
    (中外臣僚,喜懼交並。)
    (後紀妃有病,黃賜、張敏將院使方寶、治中吳衡往治。)
    (萬妃請以黃袍賜之,俾得生見。)
    (次日病少間,自是不復令診視。)
    (至六月二十八日卒,是日天色皆赤。)
    (以時享致齋,七月朔始發喪,追封淑妃。)
    (是歲,追尊皇妣紀為孝穆皇太后。)
AAA:(哀冊有云)睹漢家堯母之門,增宋室真皇之慟。
    (上常謂其語語左右。)
尹 曰:此尹直所撰。
上 曰:朕固知之矣。
    (致仕南京兵部尚書王恕,陝西三原人。)
    (上在東宮時,已聞其名。)
    (至是,首降敕召之,改吏部,加太子太保。)
    
    
2**時間: 地點:
    (未幾,言官劾各處巡撫及藩臬官,內批黜革。)
    (恕以為不得其職,力求去,不許。)
    (既而南台薦入內閣,上曰)
上 曰:朕用蹇義、王直故事,委恕吏部,若有謀議,亦無不聽。
AAA:(三原為吏書,署於門曰)宋人有言:受任於朝者以饋及門為恥,受任於外者以
    苞苴人都為羞。今動曰贄儀,而不羞於入,我寧不自恥哉!
    (一時帖然,無異議者。)
    (使非真誠積久而孚,亦自不敢書,書之適足以憎多口矣。)
    (戊申,陝西守臣奏天門開,人馬百萬自下。)
    (而浙江處州府亦報景寧縣北屏風山有白馬成群,首尾相銜,從牛首山迤邐騰空
    (而去。)
    (都御史馬文升奏令南京科道點閘大小教場操軍。)
    (御史張昺、給事中周紘往點,亡伍者十之三。)
    (主帥成國公朱儀及太監陳祖生、蔣琮恐甚,因摭拾掩飾。)
    (朝廷命二人回話,乃直述所以,其事之丑益暴白矣。)
    (事下兵部,覆奏解之。)
    (有命補外,王太宰恕上章救之,不允。)
    (科道復力諍之,乃得調京首領。)
    (己酉,西番貢獅子。)
    (其性勁險,一番人長與之相守,不暫離,夜則同宿於木籠中,欲其馴率故也。
    ()
    (少相離則獸眼異變,始作威矣。)
    (一人因近視之,其舌略黏,則面皮已去其半。)
    (又畜二小獸,名曰吼,形類兔,兩耳尖,長僅尺餘。)
    (獅作威時,即牽吼視之,獅畏伏不敢動。)
    (蓋吼作溺著其體,肉即腐爛。)
    (吼猖獗,又畏雄鴻。)
    (鴻引吭高鳴,吼亦畏伏。)
    (物類相制有如此。)
    (西域土魯番阿黑麻是年誘殺哈密國王罕慎,並虜王母,奪去金印,因求封,主
    (哈密。)
    (事下兵部,議稱初太宗朝以西域番夷入貢者多,乃即哈密地封元遺孽脫脫為忠
    (順王,賜金印,凡諸夷入貢,悉令譯文以聞。)
    (脫脫故,其子孛羅帖木兒襲封,故,無嗣,王母主國事。)
    (被吐魯番鎖檀阿力王虜王母金印以去,甘州守臣奏報。)
    (朝廷差官撫處,適鎖檀阿力王故,其子阿黑麻主事。)
    (守臣乘間奏以王母外甥畏兀兒種類都督罕慎襲封為王,後阿黑麻復以罕慎非貴
    (族,假以諸親殺之,遣使入貢求封,且乞大通使往和番。)
AAA:(尚書馬公文升謂)今迤北大虜,亦不遣使通好。阿黑麻自有分地,亦難封彼為
    王,彼若入貢,亦所不拒。
    (請降敕責諭之。)
    (後因王母故,本酋乃以金印、城池來歸。)
    (馬公奏請訪求貴族元遺孽安定王族姪陝巴襲封忠順王,主哈密。)
    
    
3**時間: 地點:
    (未幾,諸番夷以陝巴無所犒賜,阿黑麻復怒大頭目都督阿木郎嘗克其賞賜,又
    (嘗虜其部落頭畜,遂殺阿木郎,復虜陝巴、金印以去。)
    (報至,適阿黑麻先所遣大頭目寫亦滿速兒等四十餘人入貢,在京師。)
AAA:(大學士丘公濬謂馬公曰)哈密事重,煩公一行。
AAA:(馬曰)邊方有事,臣子豈可辭勞。但西域賈胡惟圖窺利,不善射騎,自古豈有
    西域為中國大患者?徐當靜之。
AAA:(丘曰)有讖言不可不慮。
    (因集議,請自往。)
眾 曰:哈密一方事耳,今虜在邊,四方多故。公往甘、涼,四方邊事付之何人?
    (乃議以兵部右侍郎張公海、都督僉事侯謙率寫亦滿速兒等往經略之。)
    (既抵甘州,議令寫亦滿速兒等數人,並遣在邊通事,先以敕諭阿黑麻順天道,
    (歸陝巴、金印。)
    (久未回報,阿黑麻愈肆驕橫,詐稱領夷兵一萬,用雲梯攻肅州城,並蹂甘州。
    ()
    (報至,朝野頗驚。)
    (馬公以為彼張虛聲以挾我耳。)
    (且土魯番至哈密十數程,中經黑風川,俱無水草,哈密至峪谷又數程,亦無水
    (草。)
    (入貢者往返,皆馱水而行。)
    (使我整兵以俟,謹烽火,明斥堠,使疋馬不返。)
    (夷使入貢至京者,亦以此意曉之,伐彼邪謀。)
    
    
4**時間: 地點:
    (自此阿黑麻不敢復言攻肅州矣。)
    (無何,阿黑麻復令頭目牙蘭率番兵二百餘,據哈密。)
    (馬公請用漢兵三千為後援,別選罕東番兵為前鋒,各持數日熟食,兼程襲之。
    ()
    (乃令分守肅州副總兵彭清統領,由南山取捷徑馳至罕東,急調番兵齊足,乘夜
    (兼道襲斬牙蘭。)
    (而守臣貪功,乃親率漢兵至肅州,又久駐嘉峪關外,候罕東兵不至。)
    (牙蘭預知之,皆遁去。)
    (洎兵至哈密,獲城,追剿之,僅斬首六百餘。)
    (然自是威震西域,阿黑麻以是悔過,遂遣使入貢,並以陝巴、金印來歸。)
    (且求寫亦滿速兒等,乃降。)
    (敕賜陝巴蟒衣、彩段、冠服,護入哈密。)
    (其三種大頭目都督寫赤薄仙係回回,奄克孛羅係畏兀兒,並迭力迷失係哈剌灰
    (種類,皆翼佐陝巴者。)
    (馬公又慮哈剌灰以獵生為生,各番頗懼,多不樂居哈密城,請量留其家室之半
    (居肅州,許其往來,以係其心。)
    (離散夷人大小共二千餘名口,咸給牛具種子、衣糧布疋,遣撫夷千戶數人,護
    (入哈密。)
    (自是阿黑麻甚感朝廷恩威,並黑樓國等處,咸遣使入貢。)
    (邊方底寧,九重無西顧之憂矣。)
    (庚戌三月,陝西慶陽府雨石無數,大者如鵝鴨卵,小者如雞頭實,皆作人言,
    (說長道短。)
    (奏詞云云。)
    (初,北虜進貢,三年一次。)
    (至庚戌,又欲一年兩次入貢,心雖貪利,奸或難測。)
    (番文自稱大元可汗,及稱「去年差了三千餘人進貢,止准一半,阻回一半,都
    (生歹心,有小王子死生定了。)
    (今再差四千人進貢,若都准了便罷,若只准一二千呵,也不進貢,都生起歹心
    (了。)
    (王子那時也主張不得,你也難怪我們」等語。)
    (事下兵部,時馬尚書文升查議,宜以容彼進貢為權,以飾我戰守為正。)
    (且近年例,止許一千五百人進貢,雖成化年間,亦不過一千七百人。)
    (於是止許照成化年間例,仍行大同鎮巡官,差人伴送一千五百名進京。)
    (其餘存留大同,聽候給賞。)
    (其謀稍沮。)
    (庚戌歲,南昌府城隍廟殿下庭中生一石,初出地四五寸,越日已長尺餘,以後
    (日日漸長,既數日,已三四尺。)
AAA:(其初生時,無人覺之是石,偶一人見曰)此處想生出山矣。
    (因此語遂不復長,其生者至今存焉。)
    (華亭錢福性敏甚,為文不屬草,是春舉會試第一。)
    (廷試第三千餘言,詞理精確,若宿構者。)
    (彌封官以無稿難之,眾謂科場必欲具稿者,防代作之弊,今殿陛間眾目所矚,
    (何嫌之避?時劉閣老得其策,嘖嘖不容口,乃請於上,賜第一。)
    (福幼時遘疾奇甚,殆。)
AAA:(其父夢一人語曰)乃子吳寬也。
    (時吳尚未第,後連第,舉省元、殿元。)
    (福亦果然。)
    (但為人落魄,不自珍重,卒以行檢不立,考察作有疾黜退。)
    (世多惜之。)
    (癸丑五月,京師大風,東廠地忽陷深三二丈,廣亦如之。)
    (明時坊白晝間,二人入巡警鋪,久不出。)
    (管鋪者疑之,推戶視,但見衣二領委壁下,衣傍各有積血而已,二人皆不知何
    (在。)
    
    
5**時間: 地點:
    (是年,薊州守臣奏:閏五月既望,辰巳之際,本州忽然晝晦,大雷迅烈,室廬
    (撼動,風勢狂猛,瓦石皆飛,電光交掣,紅紫奪目。)
    (見空中雷神無數,形狀不一,顏色難辨,皆披甲冑,各執後械,或劍斧鎚鑿,
    (或槍刀旗戟,或縲紲枷鎖。)
    (攝人起空中,稱時復擲下。)
    (其震死者,身手足分裂異處,凡九人。)
    (又震牛十九頭,亦皆身足分裂,復拔去舌。)
    (又在地震死者,人牛復有十數;攝上而復擲下者八九十人,皆無恙。)
    (皇天震怒,誅譴慘烈。)
    (州人戰慄駭隕,不知何以獲罪於天也。)
    (甲寅,蘇州府治西南太湖之濱,有山自移徒,初猶緩緩移動,漸次甚息,望太
    (湖而趨。)
AAA:(偶一村民過之,大驚疾呼曰)此山要走下湖也!
    (聞者皆愕然而呼。)
    (山隨呼即止,已離舊址數畝餘矣。)
    
    
6**時間: 地點:
    (是年,朝鮮之海南夷有輸米其國而覆舟於海者。)
    (夷賴浮板得半不死,隨漂至島嶼。)
    (值巡海官軍舟至,載入浙境。)
    (事聞,朝廷令給衣糧,館伴遼東,示以歸路。)
    (夷自陳本國米盡失,歸不能自明,罪必死。)
    (乃差通事二人送之,仍敕其國王憫其情,毋事苛責。)
    (此真柔遠之道也。)
    (岐府等王出閣,例該除輔導官。)
    (耿太宰裕一日除庚戌進士六人為檢討,俟出府,授長史。)
    (眾人不樂此選,共約詣部堂,嘩然辨論,不肯就職,極言偏私選推不當。)
    (耿安慰之,眾愈侵侮。)
    (耿復正色叱之,眾亦詆氏。)
AAA:(時吳少宰寬乃言曰)汝諸子務進取,常擬董生、賈傅,向二人亦曾為王傅,然
    後名高百世。而諸子縱傲,輒毀主司,厭棄斯職。使選舉從人自擇,可乎?不思
    汝輩皆某所取士也,所學何事?
    (眾方退。)
    (耿同吳遂奏諸人恣肆,甚傷治體,請以法處之。)
    
    
7**時間: 地點:
    (明日疏入,奉旨以為首者從軍,餘皆從吏,紀綱乃振。)
    (中官張後欲制珠袍,乘間語上曰)
上 曰:須差管寶藏庫太監王禮廣東珠池採取,則整齊可觀。
    (上不聽,乃宣禮及蕭敬同檢內帑所藏。)
    (蕭以太祖所蓄不敢動,太宗而下儲物悉取來觀,因擇其光澤明瑩者若干顆,制
    (為袍,餘復發回原藏貯之。)
AAA:(他日,顧禮責之曰)內帑盡有好珠,汝卻藉此欲往廣東,生事壞法,擾害百姓
    ,彼何以堪!這遭且將就罷,今後再敢來說,必剝皮示眾!
    (先是禮進銀數千兩,浼金夫人啟此釁端。)
    (禮聞上言,心甚驚怖,更不敢有失。)
    (上好寫沈字,蓋沈學士名度字民則,松江人,以善書名於先朝。)
AAA:(某筮仕時,自左顧門接出題本,竊觀硃批清逸豐潤,詢之先達,云)此御筆也
    。
    (實類沈體。)
    (又聞嘗命禮部徵其子姓,得度四世孫世隆,特授中書舍人。)
AAA:(且宣索其家,得其遺像卷,因撫而歎曰)沈先生出矣。
    (卷有楊文定溥所著傳,文貞士奇、文敏榮、金文肅幼孜、胡祭酒儼、曾學士棨
    (諸贊。)
    (並留內府,不復降出。)
    (上嘗遣中官至內閣,問龍生九子名目,皆莫能對。)
    (惟李閣老東陽記其略,倉卒不敢對,復出詢諸羅編修玘、劉稽勛績,乃備得其
    (詳,因據以聞:九子者,一曰囚牛,龍種,性好音樂,今胡琴額上刻獸,是其
    (遺像。)
    (一曰睚眥,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
    (一曰嘲風,好險,今殿閣上走獸是。)
    (一曰滿牢,好鳴,今鍾上紐是。)
    (一曰狻猊,好坐,今佛座獅子是。)
    (一曰狴犴,好訟,今獄門上獅子是。)
    (一曰負贔,好文,今石碑兩旁龍是。)
    (一曰蚩吻,好吞,今殿脊獸頭是。)
AAA:(上體稍不佳,即誦詩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若病時身亦病
    ,心生元是病生時。
    (其善於頤養如此。)
對 曰:(嘗因重陽出一對曰)今朝重九,九重又過一重陽。
    (命太監蕭敬等對之,皆不能應。)
    (至今亦未聞有能對者。)
    (第二卷)
    (丁巳三月,宣內閣臣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至文華殿。)
上 曰:近前。
    (於是直叩御榻,司禮監諸太監環跪於案側。)
上 曰:看文書。
    (諸太監取本付溥等,又分置朱硯筆,授片紙數幅。)
上 曰:與先生輩計較。
    (薄等看畢,相與議定批辭,以次陳奏,得允,乃錄於紙上以進。)
    (上覽畢,親批本,而或更三二字,或刪去二三句,皆應手疾書,宸翰清逸,略
    (無疑滯。)
AAA:(有山西巡撫官本,上顧曰)欲提問一副總兵,該提否?
對 曰:(溥等對曰)此事輕,副總兵恐不必提,止提都指揮以下三人可也。
上 曰:然。邊情事重,小官亦不可提耳。
    (又禮部本擬一「是」字,上曰)
上 曰:天下事亦大,還看本內事情,若止批一『是』字,恐有遺失。
AAA:(因取本閱之,則曰)是只須一字足矣。
AAA:(又一本,健奏曰)此本事多,臣等將下,細看擬奏。
上 曰:文書尚多,都要一看,下去也是閒,就此商量,豈不好?
皆應曰:諾。
AAA:(上指餘本,謂左右曰)此皆常行事,不過『該衙門知道』耳。
    (乃皆叩頭退。)
AAA:(上復顧左右曰)吃茶。
    (出文華門,尚膳官監捧茶以俟。)
AAA:(韋太監喜曰)茶已具矣。
    (蓋時出忽召,未有宿辦也。)
皆應曰:(東陽《燕對錄》曰)自天順至今四十年,先帝及今上之初,間嘗召內閣,不過
    一二語。是日經筵罷,有此召,因得以窺天質之明睿,廟算之周詳,聖心之仁厚
    ,有不可測量者如此。
    (戊午六月,南京並蘇、淞、常、鎮、嘉、湖、杭州、徽州諸處河港潭池井沼,
    (水急泛溢二三尺許。)
    (似潮非潮,天亦無雨。)
    (沿海去處,約有四尺,千里相應。)
    (豈蛟龍妖異所致,抑水為陰物,過多失常為災也?)
    (庚申六月,陝西西安府▉縣道安裡軍士毛志學於本裡趙綸村泥水河邊澡浴,得
    (古玉。)
AAA:(其色純白無瑕,光彩異常,厚一寸,背有螭紐,紐高二寸,方圓一尺四寸,稜
    (角完好,無損缺,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巡撫都御史熊翀等以獻於朝,議欲稱賀。)
    (郎中陳仁等建言此不足信,況亡秦之物不足為重。)
    (遂已之。)
    (庚申六月,召內閣諸臣至平台,上出諸營提督官辭任本,各議去留。)
    (大學士劉健請上裁決,上取英國公張懋本,令擬旨留之。)
    (及保國公朱暉、惠安伯張偉,皆然。)
    (至成山伯王鏞、寧晉伯劉福,皆准辭退。)
問 曰:何如?
皆應曰:(劉健等皆應曰)聖覽極當。
    (皆擬旨訖。)
AAA:(又問)新寧伯譚祐,較之劉福如何?
    (蓋祐時亦有言其短長者。)
對 曰:(李東陽對曰)譚祐在營管事,似勝劉福。
    (上意亦以為然,但止可令管神機營,提督團營須另選,可令鎮遠侯顧溥代之,
    (因問溥如何。)
皆應曰:(劉健等皆應曰)溥在湖廣甚好。
AAA:(李東陽曰)況新有貴州功。
上 曰:然則令管神機營。
AAA:(李東陽曰)譚祐掌神機營久,但係伯爵,若與薄同營,即當為副。溥雖侯爵,
    但新自外入。若令管五軍營,名在張懋次,而令張偉,似於事體稍便。
    (上從之,即令撰手敕稿。)
    (是日司禮惟二太監在侍,餘無一人在左右者。)
    (於是扶安、李璋舉小紅卓,具硃筆硯,李東陽錄稿以進。)
    (上親書手敕成,付司禮監官。)
AAA:(李東陽復奏曰)今邊方多事,皇上留意武臣,親賜黜陟,臣等不勝瞻仰。
    (皆叩頭出。)
    (時已召兵部尚書馬文升等候於左順門,候敕出行之。)
    (舊例通政司奏事,各衙門承旨,惟刑部、都察院同為一法司,並立聽候。)
    (如旨云「法司知道」,兩衙門俱跪而應。)
    (若止云「刑部知道」,惟刑部堂上官承旨。)
    (云「都察院知道」,惟都察院官承旨。)
    (玉音微低,不免混聽,則具本認罪。)
    (時白司寇昂每次不差,閔都御史珪屢差,俱蒙溫旨不究。)
AAA:(李閣老東陽與閔俱甲申進士,因會同年席上謂閔曰)今早年兄何以又差?
AAA:(閔答曰)某一時聽不真。
李 曰:白公只有一耳,何以聽真?年兄有兩耳,何聽不真?
    (眾皆愕然。)
AAA:(李徐笑曰)刑部字止一耳,都察院非兩耳而何?
    (一座輾然稱善。)
    (上厭閹豎專擅,將責任大臣。)
AAA:(乃御文華殿,召吏部尚書屠滽,謂曰)治國以禦邊為急,禦邊以糧餉為要。今
    各邊總督糧草官,若侍郎、參政、都指揮各一員,都是混管,不分勤惰,以致功
    罪賞罰,往往失當。老尚書與朕分派地方,使各有所總,而勤惰功罪,因有可考
    ,賞罰亦可施行。
    (即授簡與滽,滽慚赧,久不能對,閹豎皆掩口竊笑。)
AAA:(上復謂滽曰)汝畏人怨耶?朕將自定之。
    (即將戶部侍郎使統千里,參政、都指揮各統數百里。)
    (命自大同、宣府抵寧夏,溪山險阻,某處則搭木乘渡,某處則作梯飛挽,庶士
    (卒不疲,而糧餉易集。)
    (睿算井井,若目中事。)
    (而侍郎等皆悅服,領敕而去。)
    (滽亦賜茶,命還部。)
    (上既入內,以滽不副旨,怏怏終夕。)
    (至是召見大臣鮮矣。)
    (凡遇大事,上徑自裁之。)
    (辛酉冬,馬司馬文升轉太宰。)
    (御史張津、文森、曾大有論馬宜在兵部,且熟知邊事,吏部宜慎擇正人居之。
    ()
AAA:(奏上,奏旨)進退大臣,朝廷自有公道。這御史每如何輒擅銓衡?皆下獄送法
    司擬罪。
    (僉謂輒擅銓衡,准律文其罪不小,皆為危之。)
    (後得旨如擬,運炭還職。)
    (方知上意初未嘗怒言者,恐論列者眾,故先批如此。)
    (聖人之度,何嘗有所適莫哉!方太宰缺時,馬與刑部閔珪皆以資望相應,北人
    (主於馬,南人主閔。)
    (推者以馬為首,遂相嫌。)
    (馬在部,移怒於屬司,一年之間,刑部十三司無一轉官者,可謂隘矣。)
    (弘治末,為何御史天衢所劾,遂罷去。)
AAA:(京師好事者扶鸞,有降筆詩)江山何日許重來?白骨青林事可哀。吾黨莫言清
    夢返,海東東更有蓬萊。
AAA:(又云)斯文古今一堪哀,道學真傳已作灰。鴻雁未高羅網合,麒麟偶見信時猜
    。迅雷不啟金縢惑,紫電誰憐武庫才?於此可知同氣數,渾淪來往共盈虧。
    (莫知為何人作。)
AAA:(扣之,復書曰)予篁墩學士也。
    (是時程已沒久,其詩類其早年所為,蓋其拂鬱不平之氣,猶有未散焉者。)
    (先是,己未春,程敏政與李西涯同主考禮闈,其第三問策題程所出,以四子造
    (詣為問。)
    (許魯齋一段出劉靜修《退齋記》,士子多不通曉。)
    (程得一卷,甚異之,將以為魁。)
    (而京城內外盛傳其人先得題意,乃程有所私,為華給事中昶等所劾,謂私徐經
    (、唐寅等。)
    (上命李公覆閱,遲三日始揭曉。)
    (言路復論列,欲窮治之。)
    (上怒,下都給事中林延玉等於獄,落言官數人職。)
    (而程亦致仕以去,亦一時文運之玷云。)
    (太監李廣以左道見寵任,權傾中外,大臣多賄求之。)
    (戊午歲,建毓秀亭於萬歲山上,既成後,適一小公主患痘瘡,眾醫莫效。)
    (廣飲以符水,遂殤。)
    (宮中方歸咎於廣。)
    
    
8**時間: 地點:
    (未幾,清寧宮災,有謂亭之建,年月不利,犯坐殺向太歲,故有此災。)
AAA:(皇太后怒云)今日李廣,明日李廣,興工動土,致此災禍。累朝所積,一旦灰
    燼!
    (廣懼,飲鳩死。)
    (上意其藏必有奇方秘書,即令內侍搜索。)
    (奉命者遂封其外宅,搜得一帙納賄簿,首進之。)
    (簿中所載某送黃米幾百石,某送白米幾千石,通計數百萬石。)
    (黃米即金,白米即銀。)
    (上因悟廣贓濫如此,遂籍沒之。)
    (科道請出簿究問,凡與名者,惶懼危甚,各自星夜赴戚畹求救,不期而會者凡
    (十三人。)
    (月下見轎影重重,而一人獨乘女轎。)
    (事雖得寢不究,而納賄之名,一一盛傳於朝野。)
    (腆顏雖甚,久而亦安然無復羞愧矣。)
    (時若屠太宰滽、徐宗伯瓊、白司寇昂、沈通政祿、陳瑤諸人,為尤著。)
    (上英明,終漸去之。)
    (北虜火篩寇邊,勢甚猖獗。)
    (馬鈞陽文升以少傅兼太子太傅為兵書,朝廷特所倚重,命閱兵於教場,又命司
    (禮監太監李榮同閱。)
    (馬欲與李並坐,往返言再三,榮竟不允。)
    (遂各居一幕,而遞閱之。)
    (夫以保傅之官,掌本兵之柄,又值弘治之世,而宦官乃若此,其可駭也矣。)
    (太皇太后一日諭上,欲召崇王入朝。)
    (上意以太后注念,將從之。)
    (復以事體重大,乃令禮部會九卿科道等官集議。)
    (時議者不一,展轉久之。)
    (給事中屈伸援引故事,謂不宜擅離封守,遂已之。)
    (上勤政,每日清晨視朝,遇雨則免。)
    (仍令有事衙門堂上官,由廊廡升奉天門奏事。)
    (或因走急滑跌,上多不問。)
    (嘗以通政司、鴻臚寺官奉事繁難,若差錯一二字者,有旨不必糾奏。)
    (經筵諸講官失儀,尤加寬慰。)
    (閘朝有不到者,多從寬宥,不得已罰俸一月。)
    (其體念臣下之仁至矣。)
    (辛酉秋,華容劉大夏自兩廣召至京,升兵部尚書。)
    (既受職,一日上召至幄中,問曰)
問 曰:朕累召用爾,爾因何累以疾辭?
大夏對:臣待罪兩廣,委的年老多病。況見近年四方人窮財盡,易於生變,兵部掌朝廷機
    務,萬一變生,臣才不足以了此事,憂懼不敢來。
    (上默然久之,曰)
對 曰:爾乃盡心辦事。
    (大夏叩頭退。)
    (越數日,又召問曰)
問 曰:爾言天下民窮財盡,自祖宗以來,徵科賦斂,俱有常制,何以近年民窮財盡?
對 曰:(大廈對曰)近年徵斂,恐不止於常制。姑以臣巡撫地方言之,如廣西取鐸木,
    廣東取香料,費用錢糧,動以萬計。
上 曰:鐸木是軍中要用的急務,不得已取之。爾嘗奏來,已令停止了。今後但有分外的
    徵斂,便令該衙門來說,再斟酌定奪。
    (北虜驕橫,各邊俱有警報。)
    (時上以兵事屬意於太監苗逵,與逵謀欲舉兵出塞,劫虜營。)
    (謀已決,而英國公張懋、兵部尚書劉大夏俱不知。)
    (苗逵先與劉大夏在教場論兵事不合,心知二人不欲此舉,密告於上。)
AAA:(乃召大夏論曰)爾在兩廣,來時苗逵等於延綏河套陰劫虜營,由是虜不敢犯邊
    。爾知之否?
AAA:(不夏對云)嘗聞從徵將士言劫虜營時事,當時全仗朝廷威德,幸而逃脫,不然
    全軍覆沒於境外,未可以為善。
上 曰:永樂中頻年出塞破虜,今何不可?
大夏對:皇上神武,固同於太宗皇帝,奈今之將領、兵力,遠有所不逮。且在當時,如國
    公丘福,稍違節制,遂令數萬兵俱陷虜地,況今之將又在丘福之下。不若令各邊
    將料敵戰守,猶似得策。
    (時左都御史戴珊在側,極贊大夏言為是。)
上遽曰:微爾二人之言,朕幾為人所誤!
    (遂寢其謀。)
AAA:(大夏等歎曰)上之聽言從善,如轉環若。是前代英君誼主所不能及也。
    (上無日不視朝。)
AAA:(或三五日朝罷鞭響,上起立寶座上,高聲)兵部來!
    (於是尚書劉大夏跪承旨,由西陛以進。)
    (上退立寶座後,大夏逕造上前,語移時。)
    (群臣侍班觀望,人人欣戴。)
    (間或宣都察院,於是左都御史戴珊亦承旨由西陛而登,上立寶座後,或坐輦中
    (,與二臣相與商榷大事,多或移一二時方退。)
    (間亦召吏書馬文升與語,然比二公稍疏。)
    (其與劉公語,嘗令左右卻立,有欲盡削內官權柄。)
    
    
9**時間: 地點:
    (當時滅九門監門官,及禁革過取商稅,皆本於此。)
    (其朝臣無大小,皆樂趨朝,以仰承德意。)
    (間有語及早朝事,不能答者,就知其懶於朝矣。)
    (人自愧悔,蓋有不令而自不能安寢者也。)
    (刑部尚書閔珪讞獄不稱旨,上怒甚。)
    
    
10**時間: 地點:
    (一日與尚書劉大夏論及之。)
    (劉與閔同年交厚,且知其為人,欲解救之,而未敢言。)
    (俟上諭畢,對曰)
對 曰:法司執法,恩歸朝廷,似未可深怪。
上 曰:爾第雲古昔何人如此執法?
    (大夏見聖怒,莫知所對。)
    (上詰之,對曰)
對 曰:嘗聞孟子云:舜為天子,臯陶為士,執之而已。
    (上默然久之,怒意未解。)
    (大夏竊意所對欠避諱,心悔其失。)
AAA:(上徐曰)朕亦知閔珪是老成人物,欲求一人以易之,不可得。但此事執之太過
    耳。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