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  至  第七〇

61**時間: 地點:
    (一日上堂,大眾雲集。)
乃 曰:汝等諸人欲何所求。
南泉云:(因以棒趁散云)盡是吃酒糟漢。恁麼行腳,取笑於人。但見八百一千人處便去
    。不可只圖熱鬧也。老漢行腳時。或遇草根下有一個漢。便從頂上一錐看他。若
    知痛癢,可以布袋盛米供養。可中總似汝如此容易。何處更有今日事也。汝等既
    稱行腳。亦須著些精神好。還知道,大唐國內無禪師麼。
問 云:(時有一僧出問云)諸方尊宿盡聚眾開化。為什麼道無禪師。
師 云:不道無禪,只道無師。闍梨不見。馬大師下有八十四人坐道場。得馬師正眼者止
    三兩人。廬山和尚是其一人。夫出家人須有從上來事分。且如四祖下牛頭融大師
    。橫說豎說。猶未知向上關捩子。有此眼腦,方辨得邪正宗黨。且當人事宜不能
    體會得。但知學言語。念向皮袋裡安著。到處稱我會禪。還替得汝生死麼。輕忽
    老宿,入地獄如箭。我才見入門來。便識得汝了也。還知麼,急須努力。莫容易
    事持片衣口食空過一生。明眼人笑汝。久後總被俗漢算將去在。宜自看遠近是阿
    誰面上事。若會即便會,若不會即散去。
問 云:如何是西來意?
    (師便打。)
    (自餘施設,皆被上機。)
    (中下之流莫窺涯涘。)
    (唐大中年終於本山。)
    (敕諡斷際禪師,塔曰廣業。)
    (○卷九.大慈寰中)
    (杭州大慈山寰中禪師。)
    (蒲坂人也。)
    (姓盧氏。)
    (頂骨圓聳其聲如鐘。)
    (少丁母憂,盧於墓所。)
    (服闋,思報罔極。)
    (於並州童子寺出家。)
    (嵩嶽登戒習諸律學。)
    (後參百丈受心印。)
    (辭往南嶽常樂寺。)
    (結茅於山頂。)
    
    
62**時間: 地點:
師 云:(一日南泉至問)如何是庵中主。
師 云:蒼天蒼天。
南泉云:蒼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
師 云:會即便會莫忉忉。
    (南泉拂袖而出。)
    (後住浙江北大慈山。)
上堂云:山僧不解答話。只能識病。
    (時有一僧出師前立。)
    (師便下座歸方丈。)
法眼云:眾中喚作病在目前不識。
玄覺云:且道,大慈識病不識病。此僧出來,是病不是病。若言是病。每日行住不可總是
    病。若言不是病,出來又作麼生。
法眼云:(趙州問)般若以何為體。
師 云:般若以何為體。
    (趙州大笑而出。)
    (師明日見趙州掃地。)
問 云:般若以何為體。
    (趙州置帚拊掌大笑。)
    (師便歸方丈。)
師 云:(有僧辭師云)去什麼處。
僧 云:暫去江西。
師 云:我勞汝一段事得否。
僧 云:和尚有什麼事。
師 云:將取老僧去。
僧 云:更有過於和尚者。亦不能將得去。
    (師便休。)
    (其僧後舉似洞山。)
洞山云:闍梨爭合恁麼道。
僧 云:和尚作麼生。
洞山云:得。
法眼別:和尚若去,某甲提笠子。
又 問:(洞山又問其僧)大慈別有什麼言句。
僧 云:有時示眾云: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
洞山云:我不恁麼道。
僧 云:作麼生。
洞山云:說取行不得底。行取說不得底。
僧 云:(雲居云)行時無說路。說時無行路。不說不行時,合行什麼路。
洞山云:(樂普云)行說俱到即本事無。行說俱不到即本事在。
    (後屬唐武宗廢教。)
    (師短褐隱居。)
    (大中壬申歲重剃染。)
    (大揚宗旨。)
    (咸通三年二月十五日。)
    (不疾而逝。)
    (壽八十三臘五十四。)
    (僖宗諡性空大師定慧之塔。)
    (○卷九.平田普岸)
    (天台平田普岸禪師。)
    (洪州人也。)
    (於百丈門下得旨。)
    (後聞天台勝概,聖賢間出。)
    (思欲高蹈方外,遠追遐躅。)
    (乃結茅騫草,宴寂林下。)
    (日居月諸,為四眾所知。)
    (創建精藍,號平田禪院焉。)
謂眾曰:(有時謂眾曰)神光不昧,萬古徽猷。入此門來,莫存知解。
    (有僧到參,師打一拄杖。)
    (其僧近前把住拄杖。)
師 曰:老僧適來造次。
    (僧卻打師一拄杖。)
師 曰:作家作家。
    (僧禮拜。)
師 曰:(師把住曰)是闍梨造次。
    (僧大笑。)
師 曰:這個師僧今日大敗也。
示眾曰:(有偈示眾曰)大道虛曠,常一真心。善惡勿思,神清物表。隨緣飲啄,更復何
    為。
    (終於本院。)
    (今山門有遺塔存焉。)
    (皇朝重加修飾,賜額曰壽昌。)
    (岸禪師即壽昌開山和尚也。)
    (○卷九.五峰常觀)
    (筠州五峰常觀禪師。)
有僧問:如何是五峰境。
師 云:險。
僧 云:如何是境中人。
師 云:塞。
    (有僧辭。)
師 云:闍梨向什麼處去。
僧 云:台山去。
師 云:(師豎起一指云)若見文殊了,卻來這裡。與汝相見。
    (僧無對。)
師 問:(師問一僧)汝還見牛麼。
僧 云:見。
師 云:見左角,見右角。
    (僧無對。)
法眼代:(師自代云)見無左右。
法眼別:(仰山別云)還辨左右麼。
    (又有僧辭。)
師 云:汝去諸方。莫謗老僧在這裡。
僧 云:某甲不道和尚在這裡。
師 云:汝道,老僧在什麼處。
    (僧豎起一指。)
師 云:早是謗老僧也。
    (○卷九.石霜性空)
    (潭州石霜山性空禪師。)
僧 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 曰:若人在千尺井中。不假寸繩,你若出得此人。即答汝西來意。
僧 曰:近日湖南暢和尚出世。亦為人東語西話。
    (師喚沙彌,拽出死屍著。)
    (沙彌即仰山也。)
師 曰:(沙彌後舉問耽源)如何出得井中人。
僧 曰:(耽源曰)咄癡漢誰在井中。
師 曰:(仰山後問溈山)如何出得井中人。
    (溈山乃呼慧寂。)
    (寂應諾。)
仰山曰:(溈山曰)出也。
    (及住仰山,嘗舉前語謂眾曰)
謂眾曰:我在耽源處得名,溈山處得地。
    (○卷九.福州大安)
    (福州大安禪師者。)
    (本州人也。)
    (姓陳氏。)
    (幼於黃檗山受業。)
    (聽習律乘。)
謂眾曰:(嘗自念言)我雖勤苦,而未聞玄極之理。
    (乃孤錫遊方,將往洪井。)
    (路出上元,逢一老父。)
謂師曰:師往南昌當有所得。
    (師即造於百丈。)
問 曰:(禮而問曰)學人欲求識佛,何者即是。
謂師曰:(百丈曰)大似騎牛覓牛。
師 曰:識後如何?
謂師曰:(百丈曰)如人騎牛至家。
師 曰:未審始終如何保任。
謂師曰:(百丈曰)如牧牛人,執杖視之。不令犯人苗稼。
    (師自茲領旨,更不馳求。)
    (同參佑禪師創居溈山也。)
    (師躬耕助道。)
    (及佑禪師歸寂。)
    (眾請接踵住持。)
師上堂:汝諸人總來就安求覓什麼。若欲作佛,汝自是佛。而卻傍家走,忽忽如渴鹿趁陽
    燄。何時得相應去。阿你欲作佛。但無如許多顛倒攀緣妄想惡覺垢欲不淨眾生之
    心。則汝便是初心正覺。佛更向何處別討。所以安在溈山三十來年。吃溈山飯,
    屙溈山屎,不學溈山禪。只看一頭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牽出。若犯人苗稼,即
    鞭撻調伏。既久可憐生受人言語。如今變作個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終日露迥迥
    地,趁亦不去也。汝諸人各自有無價大寶。從眼門放光,照山河大地。耳門放光
    ,領覽一切善惡音響。六門晝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識取影在四大
    身中。內外扶持,不教傾側。如人負重簷從獨木橋上過。亦不教失腳。且是什麼
    物任持便得如是。汝若覓毫髮即不見。故志公和尚云:內外追尋覓總無。境上施
    為渾大有。
問 曰:一切施為是法身用。如何是法身。
師 云:一切施為是法身用。
僧 云:離卻五蘊如何是本來身。
師 云:地水火風受想行識。
僧 云:這個是五蘊。
師 云:這個異五蘊。
問 曰:此陰已謝彼陰未生時如何?
師 云:此陰未謝,那個是大德。
僧 云:不會。
師 云:若會此陰,便明彼陰。
問 曰:大用現前不存軌則時如何?
師 云:汝用得但用。
    (僧乃脫膊繞師三匝。)
師 云:向上事何不道取。
    (僧擬開口。)
師 云:(師便打云)這野狐精出去。
    (有僧上法堂,顧視東西不見師。)
乃 云:好個法堂,只是無人。
師 云:(師從門裡出云)作麼。
    (無對。)
    (雪峰和尚因入山。)
    (彩得一枝木,其形似蛇。)
師 云:(於背上題云)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寄來與師。
師 云:本色住山人,且無刀斧痕。
人 問:(人問師)佛在何處。
師 云:不離心。
又 云:雙峰上人有何所得。
師 云:法無所得。設有所得,得本無得。
有僧問:(有僧問云)黃巢軍來和尚向什麼處迴避。
師 云:五蘊山中。
僧 云:忽被他捉著時如何?
師 云:惱亂將軍。
    (師大化閩城二十餘載。)
    (唐中和三年十月二十二日。)
    (歸黃檗寺示疾而終。)
    (塔於楞伽山。)
    (敕諡圓智禪師證真之塔。)
    (○卷九.古靈神贊)
    (福州古靈神贊禪師。)
    (本州大中寺受業。)
    (後行腳,遇百丈開悟。)
    (卻回本寺。)
師 問:(受業師問曰)汝離吾在外,得何事業。
問 曰:並無事業。
    (遂遣執役。)
    
    
63**時間: 地點:
    (一日因澡浴命師去垢。)
問 曰:(師乃拊背曰)好所佛殿而佛不聖。
    (其師回首視之。)
師 曰:佛雖不聖,且能放光。
    (其師又一日在窗下看經。)
    (蜂子投窗紙求出。)
謂之曰:(師睹之曰)世界如許廣闊不肯出。鑽他故紙,驢年出得。
    (其師置經,問曰)
問 曰:汝行腳遇何人。吾前後見汝發言異常。
師 曰:某甲蒙百丈和尚指個歇處。今欲報慈德耳。
    (其師於是告眾致齋。)
    (請師說法。)
    (師登座舉唱百丈門風。)
乃 曰: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
    即如如佛。
師 曰:(其師於言下感悟曰)何期垂老得聞極則事。
    (師後住古靈,聚徒數載。)
    (臨遷化剃沐聲鐘,告眾曰)
告眾曰:汝等諸人還識無聲三昧否。
眾 曰:不識。
師 曰:汝等靜聽,莫別思惟。
    (眾皆側聆。)
    (師儼然順寂。)
    (塔存本山焉。)
    (○卷九.和安通)
    (廣州和安寺通禪師者。)
    (婺州雙林寺受業。)
    (自幼寡言,時人謂之不語通也。)
    (因禮佛,有禪者問云)
問 云:座主禮底是什麼。
師 云:是佛。
問 云:(禪者乃指像云)這個是何物。
    (師無對。)
問 云:(至夜具威儀禮問禪者云)今日所問,某甲未知意旨如何?
師 云:(禪者云)座主幾夏耶。
師 云:十夏。
問 云:(禪者云)還曾出家也末。
    (師轉茫然。)
問 云:(禪者云)若也不會,百夏奚為。
    (禪者乃命師同參馬祖。)
    (行至江西,馬祖已圓寂。)
    (乃謁百丈,頓釋疑情。)
有人問:師是禪師否。
師 云:貧道不曾學禪。
    (師良久,卻召其人。)
    (其人應諾。)
    (師指棕櫚樹子其人無對。)
    (師一日令仰山將牀子來。)
    (仰山將到,師云)
師 云:卻送本處。
    (仰山從之。)
師 云:牀子那邊是什麼物。
仰山云:無物。
師 云:這邊是什麼物。
仰山云:無物。
召 云:(師召云)慧寂。
仰山云:諾。
師 云:去。
    (○卷九.龍雲台)
    (江州龍雲台禪師。)
有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 云:老僧昨夜欄裡失卻牛。
    (○卷九.衛國道)
    (京兆衛國院道禪師。)
    (僧到參,師問)
師 問:何方來。
僧 云:湘南來。
師 云:黃河清未。
    (僧無對。)
法眼代:(溈山代云)小小狐兒。要過但知過用疑作什麼。
    (師因疾,有人來問疾,師不出。)
法眼代:(其人云)久聆和尚道德。忽承法體違和。請和尚相見。
    (師將缽鐼盛缽▉耆。)
    (令侍者擎出呈之。)
    (其人無對。)
    (○卷九.鎮州萬歲)
    (鎮州萬歲和尚。)
僧 問:大眾雲集,合譚何事。
師 云:序品第一。
法眼別:(歸宗柔別云)禮拜了去。
    (○卷九.東山慧)
    (洪州東山慧和尚。)
    (遊山見一岩。)
僧 問:(僧問云)此岩有主也無。
師 云:有。
僧 云:是什麼人。
師 云:三家村裡覓什麼。
又 問:(其僧又問)如何是岩中主。
師 云:還氣急麼。
    (有小師行腳回,師問)
師 問:汝離吾在外多少時耶。
師 云:(小師云)十年。
師 云:不用指東指西,直道將來。
師 云:(小師云)對和尚不敢謾語。
師 問:(師喝云)這打野木埋漢。
    (○卷九.清田和尚)
    (清田和尚。)
    
    
64**時間: 地點:
    (一日與瑫上座煎茶次。)
    (師敲繩牀三下,瑫亦敲三下。)
師 云:老僧敲有個善巧。上座敲有何道理。
師 問:(瑫曰)某甲敲有個方便。和尚敲作麼生。
    (師舉起盞子。)
師 問:(瑫云)善知識眼應須恁麼。
師 問:(煎茶了,瑫卻問)和尚適來舉起盞子意作麼生。
師 云:不可更別有也。
    (大於和尚與南用到茶堂。)
師 云:(見一僧近前不審,用云)我既不納汝,汝亦不見我。不審阿誰。
    (僧無語。)
師 云:不得平白地恁麼問伊。
師 問:(用云)大於亦無語。
僧 云:(師乃把其僧云)是你恁麼,累我亦然。
    (打一摑。)
僧 云:(用便笑曰)朗月與青天。
    (侍者到看,師問云)
師 問:金剛正定一切皆然。秋去冬來且作麼生。
僧 云:(侍者云)不妨和尚借問。
師 云:即今即得,去後作麼生。
僧 云:(侍者云)誰敢問著某甲。
師 云:大於還得麼。
僧 云:(侍者云)猶要別人點檢在。
師 云:輔弼宗師,不廢光彩。
    (侍者禮拜。)
    (前虔州西堂藏禪師法嗣齋)
    (○卷九.虔州處微)
    (虔州處微禪師。)
僧 問:三乘十二分教體理得妙。與祖師意為同為別。
師 云:恁麼即須向六句外鑒。不得隨他聲色轉。
僧 曰:如何是六句。
師 曰:語底,默底,不語,不默。總是,總不是。汝合作麼生。
    (僧無對。)
師 問:(師問仰山)汝名什麼。
對 曰:慧寂。
師 曰:那個是慧,那個是寂。
師 曰:只在目前。
師 曰:猶有前後在。
對 曰:(寂曰)前後且置,和尚見什麼。
師 曰:吃茶去。
    (前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法嗣齋)
    (○卷九.壽州良遂)
    (壽州良遂禪師。)
    (初參麻谷。)
召 曰:(麻谷召曰)良遂。
    (師應諾。)
    (如是三召,三應。)
召 曰:(麻谷曰)這鈍根阿師。
    (師方省悟,乃曰)
乃 曰:和尚莫謾。良遂若不來禮拜和尚。幾空過一生。
    (麻谷可之。)
    (前湖南東寺如會禪師法嗣主)
    (○卷九.薯山慧超)
    (吉州薯山慧超禪師。)
    (洞山來禮拜次。)
師 曰:汝已住一方。又來這裡作麼。
對 曰:良價無奈疑何。特來見和尚。
    (師召良價。)
    (價應諾。)
師 曰:是什麼。
    (價無語。)
師 曰:好個佛,只是無光燄。
    (京兆章敬寺懷暉禪師法嗣知)
    (○卷九.薦福弘辯)
    (京兆大薦福寺弘辯禪師。)
師 曰:(唐宣宗問)禪宗何有南北之名。
對 曰:(師對曰)禪門本無南北。昔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展轉相傳至二十八祖菩提
    達磨。來游此方為初祖。暨第五祖弘忍大師。在蘄州東山開法時,有二弟子。一
    名慧能。受衣法居嶺南,為六祖。一名神秀,在北揚化。其後神秀門人普寂。立
    本師為第六祖。而自稱七祖。其所得法雖一。而開導發悟,有頓漸之異。故曰南
    頓北漸。非禪宗本有南北之號也。
帝 曰:云何名戒。
對 曰:(師對曰)防非止惡謂之戒。
帝 曰:何為定。
對 曰: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
帝 曰:何為慧。
對 曰: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
帝 曰:何為方便。
對 曰:方便者,隱實覆相權巧之門也。被接中下,曲施誘迪,謂之方便。設為上根言舍
    方便。但說無上道者,斯亦方便之譚。乃至祖師玄言忘功絕謂。亦無出方便之跡
    。
帝 曰:何為佛心。
對 曰:佛者,西天之語,唐言覺。謂人有智慧覺照為佛心。心者,佛之別名。有百千異
    號,體唯其一。本無形狀。非青黃赤白男女等相。在天非天,在人非人。而現天
    現人,能男能女。非始非終,無生無滅。故號靈覺之性。如陛下日應萬機。即是
    陛下佛心。假使千佛共傳。而不念別有所得也。
帝 曰:如今有人念佛如何?
對 曰:如來出世為天人師善知識。隨根器而說法。為上根者開最上乘頓悟至理。中下者
    未能頓曉。是以佛為韋提希,權開十六觀門。令念佛生於極樂。故經云:是心是
    佛,是心作佛。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帝 曰:有人持經念佛持咒求佛如何?
對 曰:如來種種開贊。皆為最上一乘。如百川眾流,莫不朝宗於海。如是差別諸數,皆
    歸薩婆若海。
帝 曰:祖師既契會心印。《金剛經》云:無所得法如何?
對 曰:佛之一化,實無一法與人。但示眾人。各各自性同一法寶藏。當時然燈如來。但
    印釋迦本法而無所得。方契然燈本意。故經云: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是法平
    等,修一切善法不住於相。
帝 曰:禪師既會祖意。還禮佛轉經否。
對 曰:沙門釋子,禮佛轉經。蓋是住持常法,有四報焉。然依佛戒修身。參尋知識,漸
    修梵行。履踐如來所行之跡。
帝 曰:何為頓見,何為漸修。
對 曰:頓明自性與佛同儔。然有無始染習。故假漸修對治。令順性起用。如人吃飯,不
    一口便飽。
    (是日辯師對七刻。)
    (賜紫方袍,號圓智禪師。)
    (仍敕修天下祖塔,各令守護。)
    (○卷九.龜山智真)
    (福州龜山智真禪師者。)
    (楊州人也。)
    (姓柳氏。)
    (受業於本州華林寺。)
    (唐元和元年。)
    (潤州丹徒天香寺受戒。)
    (不習經論,唯慕禪那。)
    (初謁暉禪師。)
問 曰:(暉問曰)何所而至。
對 曰:(真曰)至無所至,來無所來。
    (暉雖默然,真亦自悟。)
    (尋抵婺州五泄山。)
    (會正原禪伯。)
    (長慶二年同游建陽。)
    (受郡人葉玢請居東禪。)
    (至開成元年,往福州長溪。)
    (邑人陳亮黃瑜。)
    (請於龜山開創。)
    
    
65**時間: 地點:
示眾曰:(一日示眾曰)動容眴目無出。當人一念淨心本來是佛。
偈 曰:(乃說偈曰)心本絕塵何用洗。身中無病豈求醫。欲知是佛非身處。明鑒高懸未
    照時。
    (後值武宗澄汰。)
    (有偈二首,示眾曰)
示眾曰:明月分形處處新。白衣寧墜解空人。誰言在俗妨修道。金粟曾為長者身。
偈 曰:(其二曰)忍仙林下坐禪時。曾被歌王割截支。況我聖朝無此事。只令休道亦何
    悲。
    (暨宣宗中興,乃不復披緇。)
    (咸通六年終於本山。)
    (壽八十四臘六十。)
    (敕諡歸寂禪師,塔曰秘真。)
    (○卷九.東邑懷政)
    (朗州東邑懷政禪師。)
    (仰山來參。)
師 問:汝何處人。
仰山曰:廣南人。
師 曰:我聞。廣南有鎮海明珠是否。
仰山曰:是。
師 曰:此珠何形狀。
仰山曰:白月即現。
師 曰:汝將得來否。
仰山曰:將得來。
師 曰:何不呈似老僧看。
仰山曰:昨到溈山。亦就慧寂索此珠。直得無言可對無理可宣。
師 曰:真師子兒大師子吼。
    (○卷九.金州操)
    (金州操禪師。)
    
    
66**時間: 地點:
    (一日請米和尚齋。)
    (不排座位。)
    (米到展坐具禮拜。)
    (師下禪牀,米乃就師位而坐。)
    (師卻席地而坐。)
    (訖米便去。)
尊者曰:(侍者曰)和尚受一切人欽仰。今日座位,被人奪卻。
師 曰:三日若來,即受救在。
尊者曰:(米果三日後來云)前日遭賊。
僧 問:(僧問鏡清)古人遭賊意如何?
尊者曰:(清云)只見錐頭利,不見鑿頭方。
    (○卷九.朗州古提)
    (朗州古提和尚。)
尊者曰:(尋常見僧來每云)去汝無佛性。
    (僧無對。)
    (或有對者,莫契其旨。)
    
    
67**時間: 地點:
    (一日仰山慧寂到參。)
師 云:去汝無佛性。
    (寂叉手近前,應諾。)
師 云:(師笑曰)子什麼處得此三昧。
尊者曰:(寂曰)我從溈山得。
問 曰:(寂問曰)和尚從誰得。
師 曰:我從章敬得。
    (○卷九.河中公畿)
    (河中公畿和尚。)
僧 問:如何是道,如何是禪。
師 云:有名非大道。是非俱不禪。欲識此中意。黃葉止啼錢。
    (卷十)
    (懷讓禪師第三世下卷六十一人。)
    (池州南泉普願禪師法嗣一十七人一十二人見錄。)
    (湖南長沙景岑禪師。)
    (荊南白馬曇照禪師。)
    (終南山雲際師祖禪師。)
    (鄧州香嚴下堂義端禪師。)
    (趙州東院從諗禪師。)
    (池州靈鷲閒禪師。)
    (鄂州茱萸山和尚。)
    (衢州子湖利蹤禪師。)
    (洛京嵩山和尚。)
    (日子和尚。)
    (蘇州西禪和尚。)
    (池州行者甘贄。)
    (資山存制禪師。)
    (江陵道弘禪師。)
    (宣州玄極禪師。)
    (新羅國道均禪師。)
    (宣州刺史陸亙。)
    (已上五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杭州鹽官齊安禪師法嗣八人三人見錄。)
    (襄州關南道常禪師。)
    (洪州雙嶺玄真禪師。)
    (杭州徑山鑒宗禪師。)
    (唐宣宗皇帝。)
    (白雲曇靖禪師。)
    (潞府淥水文舉禪師。)
    (新羅品日禪師。)
    (壽州建宗禪師。)
    (已上五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婺州五泄山靈默禪師法嗣四人一人見錄。)
    (福州龜山正原禪師。)
    (甘泉寺曉方禪師。)
    (甘泉寺元遂禪師。)
    (明州棲心寺藏奂禪師。)
    (已上三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洛京佛光寺如滿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杭州刺史白居易。)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法嗣三人二人見錄。)
    (新羅國迦智禪師。)
    (杭州天龍和尚。)
    (新羅國忠彥禪師。)
    (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荊州永泰寺靈湍禪師法嗣五人三人見錄。)
    (湖南上林戒靈禪師。)
    (五台山秘魔岩和尚。)
    (湖南敗林和尚。)
    (呂後山文質禪師。)
    (蘇州法河禪師。)
    (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法嗣二人一人見錄。)
    (鎮府普化和尚。)
    (鎮州上方和尚。)
    (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京兆興善寺惟寬禪師法嗣。)
    (京兆法智禪師。)
    (京兆慧建禪師。)
    (京兆無表禪師。)
    (京兆元淨禪師。)
    (京兆光禪師。)
    (京兆義宗禪師。)
    (已上六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雲水靖宗禪師法嗣。)
    (華州小馬神照禪師。)
    (華州道圓禪師。)
    (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潭州龍牙山圓暢禪師法嗣二人。)
    (嘉禾藏廙禪師▉一人見錄▉。)
    (羊腸藏樞禪師。)
    (▉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汾州無業國師法嗣。)
    (鎮州常貞禪師。)
    (鎮州奉禪師。)
    (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廬山歸宗寺法常禪師法嗣六人。)
    (福州芙蓉山靈訓禪師。)
    (漢南谷城縣高亭和尚。)
    (新羅大茅和尚。)
    (五台山智通禪師▉已上四人見錄▉。)
    (洪州高安大愚禪師。)
    (江州刺史李勃。)
    (▉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魯祖山寶雲禪師法嗣。)
    (雲水和尚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紫玉山道通禪師法嗣。)
    (唐襄州節度使於頔。)
    (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華嚴寺智岩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黃州齊安和尚。)
    (懷讓第三世。)
    (前池州南泉普願禪師法嗣知)
    (○卷十.長沙景岑)
    (湖南長沙景岑號招賢大師。)
    (初住鹿苑,為第一世。)
    (其後居無定所。)
    (但徇緣接物,隨請說法。)
    (故時眾謂之長沙和尚。)
上堂曰:我若一向舉揚宗教。法堂裡須草深一丈。我事不獲已。所以向汝諸人道。盡十方
    世界是沙門眼。盡十方世界是沙門全身。盡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盡十方世界在
    自己光明裡。盡十方世界無一人不是自己。我常向汝諸人道。三世諸佛共盡法界
    眾生。是摩訶般若光。光未發時,汝等諸人,向什麼處委。光未發時,尚無佛無
    眾生消息。何處得山河國土來。
時有僧:如何是沙門眼。
師 云:長長出不得。
又 云:成佛成祖出不得。六道輪迴出不得。
僧 云:未審出個什麼不得。
師 云:晝見日夜見星。
僧 云:學人不會。
師 云:妙高山色青又青。
僧 問:教中云:而常處此菩提坐,如何是坐。
師 云:老僧正坐,大德正立。
僧 問:如何是大道。
師 云:沒卻汝。
僧 問:諸佛師是誰。
師 云:從無始劫來承誰覆蔭。
僧 云:未有諸佛已前作麼生。
師 云:魯祖開堂,亦與師僧東道西說。
僧 問:學人不據地時如何?
師 云:汝向什麼處安身立命。
僧 云:卻據地時如何?
師 云:拖出死屍著。
僧 問:如何是異類。
師 云:尺短寸長。
僧 問:如何是諸佛師。
師 云:不可更拗直作曲邪。
僧 云:請和尚向上說。
師 云:闍梨眼瞎耳聾作麼。
僧 云:(師遣一僧去問同參會和尚云)和尚見南泉後如何?
    (會默然。)
僧 云:和尚未見南泉已前作麼生。
師 云:(會云)不可更別有也。
    (僧回舉似師。)
偈 曰:(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
    是全身。
僧 問:只如百丈竿頭如何進步。
師 云:朗州山澧州水。
僧 云:請師道。
師 云:四海五湖皇化裡。
    (有客來謁。)
召 曰:(師召曰)尚書。
    (其人應諾。)
師 曰:不是尚書本命。
對 曰:不可離卻即今。只對別有第二主人。
師 曰:喚尚書作至尊得麼。
對 曰:(彼云)恁麼總不只對時。莫是弟子主人否。
師 曰:非但只對與不只對時,無始劫來是個生死根本。
有偈曰: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身。
    (有秀才看佛名經,問曰)
問 曰:百千諸佛但見其名。未審居何國土,還化物也無。
師 曰:黃鶴樓崔顥題後。秀才還曾題未?
師 曰:未曾。
師 曰:得閒題一篇何妨。
僧 問:南泉還化向什麼處去。
師 云:東家作驢,西家作馬。
僧 云:此意如何?
師 云:要騎即騎,要下即下。
僧 云:(僧皓月問)天下善知識證三德涅槃未。
師 曰:大德問果上涅槃因中涅槃。
師 曰:問果上涅槃。
師 曰:天下善知識未證。
師 曰:為什麼未證。
師 曰:功未齊於諸聖。
師 曰:功未齊聖,何為善知識。
師 曰:明見佛性,亦得名為善知識。
師 曰:未審功齊何道名證大涅槃。
有偈曰:(師有偈曰)摩訶般若照。解脫甚深法。法身寂滅體。三一理圓常。欲識功齊處
    。此名常寂光。
又 曰:果上三德涅槃已蒙開示。如何是因中涅槃。
師 曰:大德是。
又 問:教中說幻意是有邪。
師 曰:大德是何言與。
師 云:恁麼,幻意是無邪。
師 曰:大德是何言與。
師 云:恁麼即幻意是不有不無邪。
師又曰:大德是何言與。
師 云:如某三明盡不契於幻意。未審和尚如何明教中幻意。
師 曰:大德信一切法不思議否。
師 云:佛之誠言,那敢不信。
師 曰:大德言信,二信之中是何信。
師 云:如某所明,二信之中是名緣信。
師 曰:依何教門得生緣信。
師 云:(大德云)據華嚴云:菩薩摩訶薩以無障無礙智慧。信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
    。又華嚴云:諸佛世尊悉知。世法及諸佛法性無差別決定無二。又華嚴云:佛法
    世間法若見其真實一切無差別。
師 曰:大德所舉緣信教門,甚有來處。聽老僧與大德明教中幻意。若人見幻本來真。是
    則名為見佛人。圓通法法無生滅。無滅無生是佛身。
又 問:蚯蚓斬為兩斷,兩頭俱動,佛性在阿那頭。
師 云:動與不動,是何境界。
師 云:言不乾典,非智者所談。只如和尚言,動與不動是何境界。出自何經。
師 曰:酌然言不乾典非智者所談。大德豈不見首楞嚴經云:當知十方無邊不動虛空。並
    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師 云:(師有偈云)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為眾色。悟時剎境是真
    心。身界二塵無實相。分明達此號知音。
又 問:如何是陀羅尼。
師 云:(師指禪牀右邊曰)這個師僧卻誦得。
又 問:別有人誦得否。
師 云:(又指禪牀左邊曰)這個師僧亦誦得。
師 云:某甲為什麼不聞。
師 曰:大德豈不知道。真誦無響真聽無聞。
師 云:恁麼則音聲不入法界性也。
師 曰:離色求觀非正見。離聲求聽是邪聞。
師 云:如何不離色是正見。不離聲是真聞。
有偈曰:(師乃有偈曰)滿眼本非色。滿耳本非聲。文殊常觸目。觀音塞耳根。會三元一
    體。達四本同真。堂堂法界性。無佛亦無人。
僧 問:(僧問南泉云)狸奴白牯卻知有。三世諸佛不知有。為什麼三世諸佛不知有。
師 曰:未入鹿苑時猶較些子。
僧 曰:狸奴白牯為什麼卻知有。
師 曰:汝爭怪得伊。
僧 問:和尚繼嗣何人。
師 曰:我無人得繼嗣。
僧 曰:還參學也無。
師 曰:我自參學。
僧 曰:師意如何?
有偈曰:(師有偈曰)虛空問萬象。萬象答虛空。誰人親得聞。木叉凹去上下留中間角童
    。
僧 問:如何是平常心。
師 云:要眠即眠,要坐即坐。
僧 云:學人不會。
師 云:熱即取涼,寒即向火。
僧 問:向上一路請師道。
師 云:一口針三尺線。
僧 云:如何領會。
師 云:益州布揚州絹。
僧 問:動是法王苗,寂是法王根。如何是法王。
師 云:(師指露柱曰)何不問大士。
    (因庭前向日。)
仰山云:人人盡有這個事。只是用不得。
師 云:恰是請汝用。
仰山云:作麼生用。
    (師乃踏倒仰山。)
仰山云:直下似個大蟲。
長慶云:前彼此作家。後彼此不作家。
法眼別:(乃別云)邪法難扶。
    
    
68**時間: 地點:
    (自此諸方謂為岑大蟲。)
僧 問:本來人還成佛也無。
師 云:汝見大唐天子還自種田割稻否。
僧 云:未審是何人成佛。
師 云:是汝成佛。
    (僧無語。)
師 云:會麼。
僧 云:不會。
師 云:如人因地而倒依地而起,地道什麼。
問 云:(三聖令秀上座問云)南泉遷化向什麼處去。
師 云:石頭作沙彌時參見六祖。
問 云:(秀云)不問石頭見六祖。南泉遷化向什麼處去。
師 云:教伊尋思去。
問 云:(秀云)和尚雖有千尺寒鬆。且無抽條石筍。
    (師默然。)
問 云:(秀云)謝和尚答話。
    (師亦默然。)
    (秀上座舉似三聖。)
問 云:(三聖云)若實恁麼,猶勝臨濟七步。然雖如此,待我更驗看。
問 云:(至明日三聖上問云)承聞和尚昨日答南泉遷化一則語。可謂光前絕後,今古罕
    聞。
    (師亦默然。)
僧 問:如何是文殊。
師 云:牆壁瓦礫是。
又 問:如何是觀音。
師 云:音聲語言是。
又 問:如何是普賢。
師 云:眾生心是。
又 問:如何是佛。
師 云:眾生色身是。
僧 曰:河沙諸佛體皆同。何故有種種名字。
師 云:從眼根返源名為文殊。耳根返源名為觀音。從心返源名為普賢。文殊是佛妙觀察
    智。觀音是佛無緣大慈。普賢是佛無為妙行。三聖是佛之妙用。佛是三聖之真體
    。用則有河沙假名。體則揔名一薄伽梵。
僧 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理如何?
偈 曰:(師偈曰)礙處非牆壁,通處勿虛空。若人如是解,心色本來同。
偈 曰:(又偈曰)佛性堂堂顯現,住性有情難見。若悟眾生無我,我面何殊佛面。
僧 問:第六第七識及第八識畢竟無體。云何得名轉第八為大圓鏡智。
有偈曰:(師有偈曰)七生依一滅,一滅持七生。一滅滅亦滅,六七永無遷。
有僧問:(又有僧問)蚯蚓斬為兩段,兩頭俱動。未審佛性在阿那頭。
師 云:妄想作麼。
僧 云:爭奈動何。
師 云:汝豈不知火風未散。
僧 問:如何轉得山河國土歸自己去。
師 云:如何轉得自己成山河國土去。
僧 云:不會。
師 云:湖南城下好養民。米賤柴多足四鄰。
    (其僧無語。)
有偈曰:(師有偈曰)誰問山河轉,山河轉向誰。圓通無兩畔,法性本無歸。
師 云:(講華嚴大德問)虛空為是定有為是定無。
師 曰:言有亦得,言無亦得。虛空有時但有假有。虛空無時但無假無。
師 云:如和尚所說,有何教文。
師 曰:大德豈不聞首楞嚴經云:十方虛空生汝心內。猶片雲點太清裡。豈不是虛空生時
    但生假名。
又 云:汝等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皆悉消殞。豈不是虛空滅時但滅假名。老僧所以道
    。有是假有無是假無。
又 問:經云:如淨琉璃中內現真金像,此意如何?
師 曰:以淨琉璃為法界體。以真金像為無漏智體。體能生智,智能達體。故云如淨琉璃
    中內現真金像。
又 問:如何是上上人行處。
師 曰:如死人眼。
又 云:上上人相見時如何?
師 曰:如死人手。
又 問:善財為什麼無量劫游普賢身中世界不遍。
師 曰:你從無量劫來還游得遍否。
又 云:如何是普賢身。
師 曰:含元殿裡更覓長安。
又 問:如何是學人心。
師 曰:盡十方世界是你心。
又 云:恁麼則學人無著身處也。
師 曰:是你著身處。
又 云:如何是著身處。
師 曰:大海水深又深。
又 云:學人不會。
師 曰:魚龍出入任升沈。
又 問:有人問。和尚即隨因緣答。揔無人問和尚如何?
師 曰:困即睡健即起。
又 云:教學人向什麼處會。
師 曰:夏天赤<骨乞﹥<骨歷﹥,冬寒須得被。
人 問:亡僧什麼處去也。
師 曰:(師有偈云)不識金剛體,卻喚作緣生。十方真寂滅。誰在復誰行。
人 問:(南泉有真贊云)堂堂南泉,三世之源。金剛常住。十方無邊。生佛無盡。現已
    卻還。
    (南泉久住投機偈。)
    (今日還鄉入大門。)
    (南泉親道遍乾坤。)
    (法法分明皆祖父。)
    (回頭慚愧好兒孫。)
答 曰:(師答曰)今日投機事莫論。南泉不道遍乾坤。還鄉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入
    門。
人 問:(師又有勸學偈云)萬丈竿頭未得休。堂堂有路少人游。禪師願達南泉去。滿目
    青山萬萬秋。
答 曰:(因臨濟和尚云)肉團上有無位真人。
人 問:(師乃有偈云)萬法一如不用揀。一如誰揀誰不揀。即今生死本菩提。三世如來
    同個眼。
答 曰:(師誡人斲松竹偈云)千年竹萬年鬆。枝枝葉葉盡皆同。為報四方玄學者。動手
    無非觸祖公。
    (○卷十.白馬曇照)
    (荊南白馬曇照禪師。)
答 曰:(常云)快活快活。及臨終時叫苦苦。
又 云:閻羅王來取我也。
問 曰:(院主問曰)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麼地。
又 云:(師舉枕子云)汝道當時是,如今是。
    (院主無對。)
法眼代:此時但掩耳出去。
    (○卷十.雲際師祖)
    (終南山雲際師祖禪師。)
問 云:(初在南泉時問云)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如何是藏。
南泉云:與汝來往者是藏。
師 云:不來往者如何?
南泉云:亦是藏。
又 問:如何是珠。
召 云:(南泉召云)師祖。
    (師應諾。)
南泉云:去汝不會我語。
    (師從此信入。)
    (○卷十.香嚴義端)
    (鄧州香嚴下堂義端禪師。)
示眾云:兄弟,彼此未了。有什麼事相共商量。我三五日即發去也。如今學者須了卻今時
    。莫愛他向上人無事。兄弟,縱學得種種差別義路。終不代得自己見解。畢竟著
    力始得。空記持他巧妙章句。即轉加煩亂去。汝若欲相應。但恭恭盡莫停留纖亳
    。直似虛空,方有少分。以虛空無鎖無壁落無形無心眼。
有僧問:古人相見時如何?
師 云:老僧不曾見他古人。
僧 云:今時血脈不斷處如何仰羨。
師 云:有什麼仰羨處。
僧 問:(僧問云)某甲不問閒事,請和尚答話。
師 云:更從我覓什麼。
僧 云:不為閒事。
師 云:汝教我道。
又 云:(師又云)兄弟,佛是塵法亦是塵。終日馳求有什麼休歇。但時中不用掛情,情
    不掛物。無善可取,無惡可棄。莫教被他籠罩著,始是學處。
僧 云:(有僧云)曾辭一老宿,示某甲云:去則親良朋附道友。未審老宿意旨如何?
    (才禮拜次,師云)
師 云:禮拜一任,不得認奴作郎。
僧 問:如何是直截根源。
    (師乃擲下拄杖入方丈。)
    
    
69**時間: 地點:
師謂眾:(一日師謂眾曰)語是謗寂是誑。寂語向上有路在。老僧口門窄,不能與汝說得
    。
    (便下堂。)
僧 問:一句子如何?
師 云:此間一句亦無。
僧 問:正因為什麼無事。
師 云:我不曾停留。
又 云:假饒重重剝得淨盡無停留。權時施設亦是方便接人。若是那邊事,無有是處。
    (○卷十.趙州從諗)
    (趙州觀音院亦曰東院。)
    (從諗禪師曹州郝鄉人也。)
    (姓郝氏。)
    (童稚於本州扈通院從師披剃。)
    (未納戒,便抵池陽參南泉。)
問 曰:(偃息而問曰)近離什麼處。
師 曰:近離瑞像。
師 曰:還見立瑞像麼。
師 曰:不見立瑞像,只見臥如來。
師 曰: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
師 曰:有主沙彌。
師 曰:主在什麼處。
師 曰:仲冬嚴寒,伏惟和尚尊體萬福。
    (南泉器之而許入室。)
問 曰:(異日問南泉)如何是道。
師 曰:(南泉曰)平常心是道。
師 曰:還可趣向否。
問 曰:(南泉曰)擬向即乖。
師 曰:不擬時如何知是道。
問 曰:(南泉曰)道不屬知不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是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
    廓然虛豁。豈可強是非耶。
    (師言下悟理。)
    (乃往嵩嶽琉璃壇納戒。)
    (卻返南泉。)
師 曰:(異日問南泉)知有底人向什麼處休歇。
南泉云:山下作牛去。
師 云:謝指示。
南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窗。
    (師作火頭。)
    
    
70**時間: 地點:
    (一日閉卻門燒滿屋煙。)
南泉云:(叫云)救火救火。
    (時大眾俱到。)
師 云:道得即開門。
    (眾皆無對。)
    (南泉將鎖於窗間過與師。)
    (師便開門。)
    (又到黃檗。)
    (黃檗見來,便閉方丈門。)
師 云:(師乃把火於法堂內叫云)救火救火。
南泉云:(黃檗開門捉住云)道道。
師 云:賊過後張弓。
    (又到寶壽。)
    (寶壽見來,即於禪牀上背面坐。)
    (師展坐具禮拜。)
    (寶壽下禪牀。)
    (師便出。)
    (又到鹽官,云)
師 云:看箭。
南泉云:(鹽官云)過也。
師 云:中也。
    (又到夾山,將拄杖入法堂。)
夾山曰:作麼。
夾山曰:沁水。
夾山曰:一滴也無,沁什麼。
    (師倚杖而出。)
夾山曰:(師將游五台山次,有大德作偈留云)何處青山不道場。何須策杖禮清涼。雲中
    縱有金毛現。正眼觀時非吉祥。
師 云:作麼生是正眼。
    (大德無對。)
法眼代:請上座領某甲卑情。
法眼代:(同安顯代云)是上座眼。
    (師自此道化被於北地。)
    (眾請住趙州觀音。)
示眾云:(上堂示眾云)如明珠在掌,胡來胡現漢來漢現。老僧把一枝草為丈六金身用。
    把丈六金身為一枝草用。佛是煩惱,煩惱是佛。
時有僧:未審佛是誰家煩惱。
師 云:與一切人煩惱。
僧 云:如何免得。
師 云:用免作麼。
    (師掃地,有人問云)
有人問:和尚是善知識,為什麼有塵。
師 曰:外來。
僧 問:(又僧問)清淨伽藍為什麼有塵。
師 曰:又一點也。
    (又有人與師遊園,見兔子驚走。)
問 云:和尚是大善知識。為什麼兔子見驚。
師 云:為老僧好殺。
僧 問:覺華未發時,如何辨貞實。
師 云:開也。
僧 云:是貞是實。
師 云:貞是實,實是貞。
僧 云:什麼人分上事。
師 云:老僧有分,闍梨有分。
僧 云:某甲不招納是如何?
    (師佯不聞。)
    (僧無語。)
師 云:去。
    (師院有石幢子被風吹折。)
僧 問:陀羅尼幢子作凡去作聖去。
師 云:也不作凡,亦不作聖。
僧 云:畢竟作什麼。
師 云:落地去也。
師 問:(師問一座主)講什麼經。
對 云:講涅槃經。
師 云:問一段義得否。
師 云:得。
對 云:(師以腳踢空吹一吹云)是什麼義。
師 云:(座主云)經中無此義。
師 云:五百力士揭石義,便道無。
    (大眾晚參,師云)
師 云: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來。
    (時有一僧便出禮拜。)
師 云: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墼子。
對 云:(保壽云)射虎不真,徒勞沒羽。
師 云:(長慶問覺上座云)那僧才出禮拜。為甚麼便收伊為墼子。
玄覺云:適來那邊亦有人恁麼問。
慶 云:向伊道什麼。
慶 云:也向伊恁麼道。
玄覺云:什麼處卻成墼子去。叢林中道才出來便成墼子。只如每日出入行住坐臥。不可總
    成墼子也。且道,這僧出來具眼不具眼。
玄覺云:(有僧游五台,問一婆子云)台山路向什麼處去。
慶 云:(婆子云)驀直去。
    (僧便去。)
慶 云:(婆子云)又恁麼去也。
    (其僧舉似師。)
師 云:待我去勘破這婆子。
慶 云:(師至明日便去問)台山路向什麼處去。
師 云:(婆子云)驀直去。
    (師便去。)
師 云:(婆子云)又恁麼去也。
僧 云:(師歸院謂僧云)我為汝勘破這婆子了也。
玄覺云:前來僧也恁麼道。趙州去也恁麼道。什麼處是勘破婆子。
又 云:非唯被趙州勘破,亦被這僧勘破。
僧 問:恁麼來底人師還接否。
師 云:接。
僧 云:不恁麼來底師還接否。
師 云:接。
僧 云:恁麼來者從師接。不恁麼來者如何接。
師 云: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
    (師出院路逢一婆子。)
僧 問:和尚住什麼處。
師 云:趙州東院西。
    (婆子無語。)
    (師歸院,問眾僧。)
    (合使那個西字。)
    (或言東西字,或言棲泊字。)
師 曰:汝等總作得鹽鐵判官。
僧 曰:和尚為什麼恁麼道。
師 曰:為汝總識字。
僧 云:(法燈別眾僧云)已知去處。
僧 問:如何是囊中寶。
師 云:合取口。
法燈別:莫說似人。
謂師曰:(有新到僧謂師曰)某甲從長安來。橫擔一條拄杖,不曾撥著一人。
師 曰:自是大德拄杖短。
法燈別:(同安顯別云)老僧這裡不曾見恁麼人。
    (僧無對。)
法眼代:呵呵。
法眼代:(同安顯代云)也不短。
    (有僧寫得師真呈師。)
師 曰:且道,似我不似我。若似我卻打殺老僧。不似我即燒卻真。
    (僧無對。)
法眼代:(玄覺代云)留取供養。
問 僧:(師敲火問僧云)老僧喚作火,汝喚作什麼。
    (僧無語。)
師 云: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法燈別:我不如汝。
    (新到僧參。)
師 問:什麼處來。
僧 云:南方來。
師 云:佛法盡在南方。汝來這裡作什麼。
僧 云:佛法豈有南北門。
師 云:饒汝從雪峰雲居來。只是個擔板漢。
法燈別:(崇壽稠別云)和尚是據客置主人。
僧 問:如何是佛。
師 云:殿裡底。
僧 云:殿裡者豈不是泥龕塑像。
師 云:是。
僧 云:如何是佛。
師 云:殿裡底。
僧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
師 云:吃粥了也未。
僧 云:吃粥也。
師 云:洗缽去。
    (其僧忽然省悟。)
師上堂:才有是非紛然失心。還有答話分也無。
    (樂普在眾扣齒。)
師上堂:(雲居云)何必。
師 云:今日大有人喪身失命。
僧 云:請和尚舉。
    (師便舉前語。)
僧 云:(僧指傍僧云)這僧作恁麼語話。
    (師乃休。)
僧 問:久向趙州石橋,到來只見掠彴。
師 云:汝只見掠彴,不見趙州橋。
僧 云:如何是趙州橋。
師 云:過來過來。
    (又有僧同前問。)
    (師亦如前答。)
僧 云:如何是趙州橋。
師 云:度驢度馬。
僧 云:如何是掠彴。
師 云:個個度人。
雲居錫:趙州為當扶石橋扶掠彴。
    (師聞沙彌喝參。)
雲居錫:(向侍者云)教伊去。
    (侍者乃教去。)
    (沙彌便珍重去。)
師 云:沙彌得入門,侍者在門外。
雲居錫:什麼處是沙彌入門,侍者在門外。這裡若會得,便見趙州。
    (師問新到僧,什麼處來。)
僧 云:從南來。
師 云:還知有趙州關否。
僧 云:須知有不涉關者。
師 云:這販私鹽漢。
僧 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下禪牀立。)
僧 云:莫即這個便是否。
師 云:老僧未有語在。
師 問:(師問菜頭)今日吃生菜熟菜。
    (菜頭拈起菜呈之。)
師 云:知恩者少,負恩者多。
僧 問:空劫中還有人修行也無。
師 云:汝喚什麼作空劫。
僧 云:無一物是。
師 云:這個始稱得修行。喚什麼作空劫。
    (僧無語。)
僧 問:如何是玄中玄。
師 云:汝玄來多少時耶。
僧 云:玄之久矣。
師 云:闍梨若不遇老僧,幾被玄殺。
僧 問:萬法歸一一歸何所。
師 云:老僧在青州作得一領布衫重七斤。
僧 問:夜生兜率,晝降閻浮。於其中間摩尼為什麼不現。
師 云:道什麼。
    (其僧再問。)
師 云:毗婆屍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師問院主,什麼處來。)
對 云:送生來。
師 云:鴉為什麼飛去。
對 云:(院主云)怕某甲。
師 云:是什麼語話。
對 云:(院主卻問)鴉子為什麼卻飛去。
法眼代:(師代云)某甲有殺心在。
對 云:(師托起缽云)三十年後若見老僧,留取供養。若不見,即撲破。
法眼代:(一僧出云)三十年後敢道見和尚。
    (師乃撲破。)
    (有僧辭。)
師 問:什麼處去。
僧 云:雪峰去。
師 云:雪峰忽若問汝雲和尚有何言句,汝作麼生只對。
僧 云:某甲道不得,請和尚道。
師 云:冬即言寒,夏即道熱。
又 云:雪峰更問汝,畢竟事作麼生。
又 云:(其僧又云)道不得。
師 云:但道親從趙州來,不是傳語人。
    (其僧到雪峰,一依前語舉似雪峰。)
峰 云:(雪峰云)也須是趙州始得。
師 云:(玄沙聞云)大小趙州敗闕也不知。
雲居錫:什麼處是趙州敗闕。若檢得出是上座眼。
僧 問:如何是趙州一句。
師 云:老僧半句也無。
僧 云:豈無和尚在。
師 云:老僧不是一句。
僧 問:如何是出家。
師 云:不履高名,不求苟得。
僧 問:澄澄絕點時如何?
師 云:這裡不著客作漢。
僧 問:如何是祖師意。
    (師乃敲牀腳。)
僧 云:只這莫便是否。
師 云:是即脫取去。
僧 問:如何是毗盧圓相。
師 云:老僧自幼出家,不曾眼花。
僧 云:豈不為人。
師 云:願汝常見毗盧圓相。
僧 問:和尚還入地獄否。
師 云:老僧末上入。
師 曰:大善知識為什麼入地獄。
師 云:若不入,阿誰教化汝。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