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 至 第五四
51**時間: 地點:
(且說斡離不自遣康王歸國後,心甚悔之。)
(既聞康王再使,遣數騎倍道催行。)
(康王單騎躲避,行路困乏,因憩於憩崔府廟,不覺困倦,依?砌假寐。)
52**時間: 地點:
謂帝曰:(少時,忽有人喝云)速起上馬,追兵將至矣!
帝 曰:(康王曰)無馬奈何?
謂帝曰:(其人曰)已備馬矣,幸大王疾速加鞭!
(康王豁然環顧,果有疋馬立於傍。)
(將身一跳上馬,一晝夜行七百餘里,但見馬僵立不進,下視之,則崔府君泥馬
(也。)
(康王遂徒步行至一莊,覺為饑渴所逼,奔入一村莊,略求漿飲。)
(有一老嫗出迎,延入莊中。)
謂帝曰:(老嫗逕出扉外,久而方返,因詣康王曰)官人何來?願聞其略!
帝 曰:(王曰)吾為商於磁、相間,因為金兵?擄,以至於此。
謂帝曰:(嫗曰)官人非商旅也,莫是官中親王否?前數日有胡騎迫趕,適有四騎來追,
問:『有康王由此過否?』吾已紿之曰:『已過此兩日矣,您追逐不及也。』追
吏舉鞭擊其鞍道:『可惜,可惜!』遂已回去矣。大王且安心,容進酒飯。
(康王問嫗姓氏,嫗但泣而不言。)
謂帝曰:(再三詰之,嫗曰)妾之子李若水者,仕宋朝,已死於虜軍。吾兒得為忠臣,妾
不恨矣。妾聞磁、相在邇,有宗澤留守在焉,食足兵強,天下事尚可為,幸不王
勉之!
(因出金銀數兩獻康王。)
(王受之,相向而泣,別嫗而去。)
(行一日,到磁州,宗澤謁,百姓遮道,留康王駐軍。)
(是時,元祐皇后居延福宮,張邦昌僣位。)
(至是三十三日,群臣復請元祐皇后垂簾聽政。)
(閏十一月,康王至相州,朝廷方議畫河,遣聶昌往河東路,耿南仲往河北路,
(為割地使。)
(聶昌侚虜至絳州,絳人殺之;南仲偕虜使王汭至?州,?人殺王汭,南仲遂奔
(相州見康王。)
(康王與耿南仲連銜揭榜,召兵勤王,人心思奮。)
謂帝曰:(康王一日謂幕屬曰)吾夜來夢皇帝脫所?御袍賜吾,吾解衣而服所賜袍。此何
祥也?
(次日報京師有使命來,問之,乃武學生秦仔齎蠟詔,命康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江伯彥、宗澤副元帥,速領入?。)
(康王捧詔嗚咽,軍民感動。)
(十二月壬戌,大元帥開府。)
(是時宗澤自磁州至,王齡自潞州至,梁揚祖自信德府至;張濬、王沂中皆已在
(麾下。)
(乙亥,侯章齎蠟書至,催發勤王兵。)
謂帝曰:(章言)陛辭日,皇帝謂臣曰:『康王辟中書舍人從行,可令便宜草詔,盡起河
北兵守臣,自將入援。』是夜,王命延禧草詔,曉頒諸郡。惟中山、慶源被圍不
得達。元帥府五軍總一萬人,又遣使招劇賊楊青、常景等皆降順,又得萬餘人也
。乙亥,康王離相州,使還馳報黃河未凍,眾軍相顧驚愕。康王密禱於天地河神
,行及於河渡,報河冰已合。丙子,大元帥統兵渡河。壬午,副元帥宗澤部兵二
千人自磁州來會,請康王進兵,直趨開德,解京師之圍。汪伯彥執講和之說,欲
阻其行,澤領兵至東平,許之。戊子,宗澤軍出南門,進屯開德,揚聲言大元帥
在中軍。
(靖康二年,康王至濟州,除兵馬大元帥。)
(宗澤乞進兵援京師。)
(二月,次濟州元帥府。)
(官軍及?盜來歸者,凡八萬人。)
(元祐皇后降手詔迎康王,略曰)
略 曰:漢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獻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茲為天意,夫豈
人謀。
(是時曹勉自河北攛歸,以蠟書來進,乃徽宗皇帝御札。)
略 曰:(蓋是三月初三日,徽宗行幸虜營,視書九字於衣領上云)便可即真,來救父母
。押。
(付宰相何?,召康王興兵,以圖恢復。)
(曹勉得御札於河東,至五月末旬方達康王。)
(康王閱書慟哭,哀不勝情。)
(次日,宗澤百官勸進,謂)
帝 謂:南京乃祖宗受命之地,取四方運漕尤易。大王宜早正位號,即皇帝位,然後號召
諸將,以圖恢復舊京,迎二聖車駕回宮。
(康王辭拒再三,不得已從臣寮之請,以是年五月庚寅朔,即皇帝位於南京,改
(元建炎,大赦天下。)
詔 云:誤國害民如蔡京、童貫、王黼、朱勔、孟昌齡、李彥、梁師成、譚稙及其子孫,
見流竄者,更不復?。
詔 云:(又詔云)民貸常平錢,悉與蠲赦。青苗錢罷去。祖宗上供,自有常數,後緣歲
增,不勝其弊,當裁損以舒民力。比來州縣受納租稅,務加概量,以規出剩,可
令禁止。應臨難死節之臣,許其家自陳。應違法贓斂,與民間疾苦,許臣庶具陳
。
(辛卯,尊元祐皇后為元祐太后。)
(詔改宣仁皇后謗史,播告中外;止貶蔡確、蔡子,邢恕。)
(冬十月,罷耿南仲。)
詔 云:(議者謂)陛下欲進兵京城,為南仲父子所阻。
高宗曰:南仲誤淵聖,天下共知,朕當欲手劍擊之。
(命南仲安置南雄州。)
(又論主和誤國之臣,如李邦彥、吳敏、蔡懋、李梲、宇文虛中、鄭望之、李鄴
(等,各竄嶺南軍州。)
(建炎二年,金虜陷河中府,守臣席益先去,權府郝休連力戰,死於虜。)
(十二月,虜分三道入寇:粘罕自云中拔河南,斡離不攻山東,婁宿攻陝西。)
(六月,李綱入見。)
高宗曰:(先是顏岐奏高宗曰)邦昌金人所喜,宜增其禮;李綱金人所惡,宜置閒地。
高宗曰:(綱既入見,奏曰)外廷之議,命相於金人喜怒之間,更望審處。
高宗曰:朕已告之,以朕之立,亦非金人所喜。
(岐自是語塞。)
(乃拜李綱為相,赴都堂治事。)
(綱首上十議:一、議國事,二、議巡幸,議赦令,四、議僣逆,五、議偽命,
(六、議戰,七、議守,八、議本政,九、議久任,十、議修德。)
(李綱又定中興規模,有先後之序,當修軍政,變土風,裕邦財,寬民力,改弊
(法,省冗費,誠號令,信賞罰,擇帥臣,監軍政。)
(內事已修,然後興師。)
(而所急者,當先理河北、河東。)
(今河北惟失真定等四郡,河東惟失太原等六郡,其餘皆在;且推其土豪為首,
(多者數萬,少者數千,不早遣使慰諭,即為金人有矣;宜於河北置招撫,河東
(置經制,以宣德。)
(有能保一郡者,寵以使名,如唐久藩鎮,則無北顧之憂矣。)
(因檠張所為河北招撫;王奕為河東經制使,傅亮副之。)
高宗曰:(學士趙子崧言京城士人籍,又謂)王時雍、徐秉哲、吳升、莫儔、范瓊、胡思
、王紹、王及之、顏傅文、徐大均皆左右賣國,逼太上皇,取皇太子,污辱六宮
,捕係宗室,盜竊禁中之物,公取嬪御,都城無小大指此十人為國賊。張邦昌未
有反正之心,此十人者,皆日夕締交,密謀勸以久假。乞正典刑,以為萬世臣子
之戒。
(竄張邦昌潭州居住,尋賜死。)
(論從偽罪,竄逐各有等差。)
(七月,右正言鄧肅請竄張邦昌偽命之臣。)
(潘良貴亦乞分三等定罪。)
(高宗以鄧肅在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實來奏發。)
高宗曰:(肅乃奏言)叛臣之上者,其惡有五:一、自侍役而為執政者,王時雍、徐秉哲
、吳升、莫儔、李回也;二、自庶官及宮觀而起為侍從者,胡思、朱宗之、周懿
文、盧襄、李權、張定尹是也;三、撰勸進文與撰赦書者,顏傅文、王紹是也;
四、事務者,金人已有立偽楚之語,朝士集議,恐不如禮,遂和結十友作事務官
,講冊主之議;五、因邦昌更名者,何昌言、昌辰是也;已上定為叛臣之上,寘
之嶺外。其次者,其惡有三:一曰諸執政侍從臺諫稱臣於偽楚及拜於庭下是也。
執政則馮澥、曹輔;侍從已行遣矣,獨有李會尚為舍人;臺諫則洪昌、黎確及舉
臺之臣是也。當日有為金人根括而被杖者四人,以病得免。二曰以庶官而升擢者
,不可勝數,乞委留守司按籍考之,則無有遺者。三曰願為奉使者,黎確、李?
、陳戩是也。已上定為叛臣之次,於遠小州軍編置?管。
(詔宗澤留守東京。)
(李綱薦之也。)
(先是虜使八人,以使偽楚為名,澤擒使者械繫之。)
(宗澤抗疏請高宗還京。)
(七月,詔取太廟神主赴行在,仍命移所拘虜使於別館。)
高宗曰:(宗澤又上疏曰)臣不意陛下再聽奸臣之語,浸漸望和,為退走計;遣官奉迎神
主,棄河東北淮南陝右七路生靈如糞壤;又令遷虜使於別館。不知一二大臣於賊
虜情款何其厚,而於國家吁謨何其薄也?
(八月,元祐皇后發京師。)
(都人始望車駕還內,及太后行,莫不垂淚。)
(九月,累表請上還京。)
(時宗澤募義士守京城,造決勝車二千餘乘,據形勢定二十四累壁於城外,駐兵
(數萬,結連兩河山水寨及陝西義士。)
上 曰:(乃表上曰)臣比聞遠近之驚傳,謂主上有東南之巡幸,此誠王室安危之所繫,
天下治亂之所關,增四海之疑心,置兩河於度外。
(表上不報。)
上 曰:(宗澤又抗疏極言)京師祖宗二百年基業,陛下奈何欲棄之以遺海陬一曰虜!
(高宗付中書省議。)
(汪伯彥、黃潛善相與乩笑,謂宗澤為狂。)
上 曰:(張?厲聲曰)如宗澤忠義,若得數人,天下定矣!何畏乎金賊哉?
(二人語塞。)
(十一月,粘罕欲並力圖汴,知宗澤有措置大,略未可力圖,遂遁而去。)
(十二月,虜再犯東京,宗澤敗之,虜果不得志而遁。)
(宗澤遣判官奉表請高宗還京,且曰)
且 曰:神京者,太祖、太宗一統之本根,願以二百基業為念!
(高宗下詔擇日還京。)
(建炎三年,宗澤招撫河南?盜,又募義士合百餘萬,糧可支半歲之食。)
(澤上二十餘疏請高宗還京,又上疏欲合諸將渡河。)
(汪伯彥、黃潛善立主遷幸東南之議,忌宗澤成功,屢沮撓之。)
(澤因憂鬱成病。)
(十月,宗澤疽發背死,臨終無一語及家事,但連呼「過河」者三。)
且 曰:(又厲聲高吟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遺表猶贊高宗還京。)
(以杜充為東京留守。)
(充反宗澤所為,由是兩河豪傑皆不為用,城下兵往往去為盜賊。)
(王倫使虜,與傳雱俱在粘罕軍前,為其所留。)
(建炎三年五月,洪皓充通問使,高宗遺粘罕書,願比藩臣。)
且 曰:(七月,胡寅請絕和議,乃上疏曰)臣聞和之所以可講者,謂內地用兵,勢力相
敵,可也;非強弱盛衰不相侔,所能成也。以使命之弊,為養兵之費,此乃晉惠
公徵繕立圉之策,漢高祖迎太公、呂后之謀也。以今觀之,彼強我弱,勢力不侔
,若納賂,則孰富於京室?納質,則孰重於二帝?飾子女,則孰多中原佳麗?遣
大臣,則孰加異意之宰執?以此議和,徒墮虜計中,而為其所紿也。為今之計,
莫若罷絕和議,一意自治,命將治兵,裕財足食,以圖恢復,庶不虛老歲月,為
虜所餌也。
(胡寅疏入,呂順浩惡其切直,罷之。)
且 曰:(高宗因宗澤累表還京之請,至是時李綱入相,月餘,邊防軍政已累就緒,高宗
(下詔修京城,乃曰)朕欲統督六軍,以撫京師及河東北路。已迎奉隆佑太后,
油遣六宮及?士家屬,置之東南。朕與群臣獨留中原。可繕修都城,擇日還京。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高宗雖下詔修京城,而還京之意終未決,車駕行幸未有定向。)
且 曰:(李綱諫曰)今六飛縱未入關,當適鄧、襄,以示不忘中原之意。近聞一二執政
,勸陛下遷幸東南,果爾,則中原非我有矣!
高宗曰:但奉六宮往東南爾,朕當與卿留中原。
(綱拜賀。)
(故降前詔。)
(汪伯彥、黃潛善從容言於上曰)
上 曰:上皇之子三十人,今所在者惟聖體耳,可不為避狄計?萬一京師不守,則大事去
矣!陛下試熟思之!
(高宗又降手詔,謂京師今未可往,當幸東南為避狄計。)
(李綱力爭,以為不可幸東南,請駐鄧、襄。)
(乃詔修鄧州城。)
上 曰:(舍人劉王▉巠亦抗疏言)當今之要,在審事機愛日力為急務。南陽密邇中原,
易以號召四方;又有長江天險,可以固守。
(士大夫多附其議。)
(九月,諜報金虜犯河陽,迫近東京。)
(乃下詔幸淮甸。)
(汪伯彥、黃潛善之請也。)
(建炎二年春正月,高宗幸揚州。)
(虜陷徐州,守臣王復?虜不屈。)
(粘罕聞韓世忠守淮陽,乃分兵萬人趨揚州,自以大兵近世忠。)
(世忠不能敵,遂陷淮陽。)
(劉光世領軍迎敵,未至淮而軍潰。)
(是時朝廷所用汪伯彥、黃潛善初無遠略,東京委之御史,南京委之留臺,泗州
(委之郡守,所報皆道聽途說之言。)
(虜諜知朝廷不戒,詐稱李成黨以款我師。)
(張濬率同列為執政言虜勢猖獗,盍為之備。)
(汪、黃二人笑而不答。)
53**時間: 地點:
(當時天長軍報金虜已至,高宗大驚,乃躬環甲冑,上馬南巡。)
(汪伯彥、黃潛善二相方會食中書堂,或告以虜至,二相以「不足慮」答之。)
上 曰:(堂吏呼曰)駕行矣!
(二相且驚愕,戎服鞭馬以逐,與軍民爭門而出,死者不可勝數。)
上 曰:(大理寺黃鍔至京口,軍人以為潛善,?之曰)誤國誤民,皆汝之罪!
(黃鍔方與辨其非是,而首已斷矣。)
(季陵取九廟神主奉之,及出門,甲騎塞路,行數里,回望揚州城,煙燄漲天矣
(。)
(後人有詩一首,詩曰:
( 門外飛塵諜未歸,安危大計類兒嬉。)
(君王馬上呼船渡,丞相堂中食未知。)
(是時呂頤浩、張濬聯馬追及高宗於瓜州,得小船乘之以渡江。)
(二月,至杭州,以州治為行宮。)
(四月,高宗如建康府。)
(時張濬與呂頤浩建議幸武昌,為趨陝之計。)
(右諫議膝康、中丞張守力持不可,且曰)
且 曰:今日根本也。
(張濬西行之議遂寢。)
(閏月,詔議駐蹕地。)
(始張濬建武昌之議,欲與秦、州首尾相應,呂頤浩是之。)
(濬行未幾,江、浙士大夫動搖,頤浩遂廢初議,以十五封進入,大率言岳鄂道
(遠,饋餉艱難;又慮上駕一動,江北?盜乘虛過江,則東南非我有矣。)
(高宗離建康,幸浙西,詔改杭州為臨安府,先令奉太廟藝祖以下九廟神御如臨
(安。)
(七月,命杜充留守建康。)
(十一月,虜犯彩石渡,遂趨馬家渡濟江,陷建康。)
且 曰:(杜充、李梲叛降之;惟通判楊邦義獨不降,刺血書其衣裾曰)寧作趙氏鬼,不
作他邦臣!
(十二月,高宗自明州航海。)
且 曰:(虜陷杭州,兀朮過獨松嶺曰)南朝可謂無人矣!若以羸兵數百人守獨松,吾怎
能遽渡哉?
(張濬與虜戰於明州,大捷。)
(建炎三年正月,兀朮再犯明州,與張濬戰數合,張恐兀朮增益生兵,是夜遁去
(。)
(虜屠明州,一城受禍最慘。)
(三月,虜過吳縣,統制陳思恭用舟師邀擊於太湖,幾乎生獲兀朮。)
且 曰:(四月,韓世忠邀虜於鎮江,世忠下令謂諸將曰)是間形勢,無如金山龍王廟者
,虜必登此,覘我軍虛實。
(伏兵邀擊,戰數合,詐敗,兀朮輕兵來追,伏兵四起,幾擒兀朮。)
(再戰數十合,虜累戰輒敗,不能得濟,願還所掠人民,益以名馬假道。)
(世忠不從,預先命鐵匠冶鐵為長綆,貫以大釣,每錘一綆,則曳一舟,兀朮竟
(不得渡。)
且 曰:(世忠出陣與兀朮道)但迎還兩宮,復還疆土,歸報明主,足相合也。
(兀朮鑿大渠,三十餘里,上接江口,在世忠之上。)
(世忠尾結之。)
(虜終不得濟,乃募所以破舟師之策者。)
(有賊臣告虜於舟中載土以平板鋪之,俟風息則出江,有風則勿出,海舟無風,
(不可動也。)
(以火箭射蓬蒻,可不攻而自破。)
(兀朮用其策,世忠棄舟奔還鎮江。)
(金虜犯江西者,自荊門北歸,牛?邀大破之,兀朮屯六合,棄其輜重宵遁。)
(岳飛時為淮南統制,以所部兵邀擊,兀朮大敗,兀朮僅與數騎遁去。)
(自張濬明州一捷之後,有太湖之捷,金山之捷,岳飛靜安之捷,牛?安豐之捷
(,吳玠和尚原之捷,殺金平之捷,彩石之捷,
十三戰功。)
(自是中國之兵勢復張矣。)
(紹與初,賊臣秦檜依撻辣入寇,用檜為參謀,挈家泛小舟抵漣水軍,自言殺虜
(人之監己者。)
(然全家同舟,婢僕亦如故,朝士多疑之;惟范宗尹、李回與檜厚善,力薦其忠
(。)
且 曰:(及引對,檜言)如欲天下無事,須南自南,北自北,則無事矣。
高宗曰:如此,則朕亦北人,將安歸乎?
(明年二月,用奏檜參政。)
54**時間: 地點:
(自此則復倡和議,以沮諸將恢復中原之氣。)
(遂定都臨安府。)
(一時士大夫甘心講和,酣絭於湖山歌舞之娛,而忘父兄不共戴天之仇矣。)
(世之儒者,謂高宗失恢復中原之機會者有二焉:建炎之禍,失其機者,潛善、
(伯彥偷安於目前誤之也;紹與之後,失其機者,秦檜為虜用間誤之也。)
(失此二機,而中原之境土未復,君父之大仇未報,國家之大恥不能雪。)
(此忠臣義士之所以扼腕,恨不食賊臣之肉而寢其皮也歟!故劉后村有詠史詩一
(首云:
( 炎紹諸賢慮未精,今追遺恨尚難平。)
(區區王謝營南渡,草草江淮議北征。)
(往日中丞甘結好,暮年都督始知兵。)
(可憐白髮宗留守,力請鑾輿幸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