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一 至 第三九〇
381**時間: 地點:
(自此李世民之名,四海盡知,英雄欽服。)
(李世民見天下大亂,盜賊滿前,已知隋室將亡,陰有安天下之志,輕財養士,
(結納賢豪。)
(有一謀士,姓劉名文靜,又一宮監,姓裴名寂,旨與世民相善,密議大事。)
李 淵:(劉文靜道)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圍逼東都,劉武周已據汾陽宮,群盜殆以萬
計。當此之際,有真主驅駕而用之,取天下如反掌耳!太原百姓,皆避盜入城,
劉某為令數年,盡知豪傑,一旦收集,可得十萬人。尊公所統之兵,復且數萬。
一令之下,誰敢不從!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半年間,帝業成矣。
(李世民大悅。)
李 淵:(對父李淵道)主上無道,百姓困窮,晉陽城外皆為戰場。大人若守小節,下有
盜寇,上有嚴刑,危亡無日。不若順民心,興義兵,轉禍為福,此天授之時也。
李 淵:(李淵大驚道)汝安得出此言?取滅族之禍也!
李 淵:(次日,李世民又道)目今盜賊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詔討賊,賊可盡乎?願
大人早定大計。
李 淵:(李淵笑道)吾夜間思汝之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喪軀亦由汝,化家為國亦由
汝!
(世民和裴寂設計,暗囑宮人張尹二妃設宴宮中側殿,待李淵酒酣,二妃擁抱,
(同臥龍床,取樂通宵。)
(次日,李淵怕事露,定計殺了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二將,遂作符飭內宮監庫物賞
(軍,改換旗幟,軍聲大振。)
(先據晉陽,又取長安,開倉庫賑濟貧乏,改立白旗,聚集文官武將,大小軍士
(,宰牛殺馬,祭賽天地諸神,誓眾于野,作檄文遍達各郡。)
(又差眾官迎接代王侑即皇帝位于天寶殿,改元義寧元年,大赦天下。)
(時隋煬帝駕在江都,遙尊為太上皇。)
(李淵自立為唐王,都督內外事。)
382**時間: 地點:
(此時宇文化及、宇文智、司馬德勘、裴虎、狐行達等,扈煬帝在江都,聞知長
(安李淵有變,自為唐王,心下不平,奸黨合謀,于大業十三年夏四月,弒煬帝
(于玄門之側,立秦王浩即皇帝位。)
(探馬報到長安,李淵大哭,聚眾官發喪掛孝,望江都遙祭。)
(當下諸大臣謀士,皆有尊李淵為帝之心,稟于李世民。)
(世民與劉文靜、裴寂、李靖謀定,差文武官員隨司農少卿裴之隱請詔。)
383**時間: 地點:
(此時恭帝年幼,即令蕭造草詔,願禪位于唐。)
(百官奉李淵即位,改元武德元年,改郡為州,改太守為刺史,立建成為太子,
(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傳檄諸郡,共起軍馬伐宇文化及。)
(化及敗績,被李世民斬之,傳首長安示眾,天下稍定。)
(消息傳入西蜀,杜伏威升殿,聚集文武商議。)
查 訥:(查訥當先奏道)老臣近聞唐王李淵禪了隋朝大位,目今又滅了宇文化及,其餘
諸國,或降或滅,已聚勇將千員,精兵數十萬,謀臣智士皆傾心事之,眼見得天
下十有七八矣。況兼太原分野,王氣正盛,紫微星光彩倍常,正應昔日林禪師之
言,主公亦須預備戰守之策。又聞李公子世民,仁明英武,識量過人,傾身下士
,豪傑景從,有帝王之表,主公不可輕視之也。
杜伏威:孟子云:『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亂極生治。自晉世祖受禪以來,五胡亂夏,繼
以五代,兵戈迭興,戰爭不息,群黎塗炭,四海凌夷。以今度之,將及五百年矣
,上天豈無好生之德,忍使生靈久困于水火哉。太原帝星朗朗,林太師常言此地
必有真人,即此推之,李世民非命至之主而何。孤弟兄三人,自十六歲起兵,屈
指五十餘年。感軍師神機妙筭,百戰百勝,初受齊後主之恩,次感隋文帝之德,
以一介儒生而位居王侯,食祿五十餘載,富貴久而且極,人生快活滋味,不過如
此。吾聞位高者責重,貴極者身危,戀戀于此,禍基不遠,意欲遨遊方外,寄跡
煙霞,辟穀延年,訪真修道,卿意以為何如?
查 訥:主公何出此言?大丈夫翹首雄飛,豈甘雌伏?太原雖有真人,大事猶未可必。主
公鼎足三國,戰將數百員,精兵二十萬,進則可以橫行天下,退則可以折守西蜀
。唐兵至此,三國互相救援,蜀地必能保全。設或天命在唐,不過奉其正朔,納
款歸命,如亡隋故事,則子孫可以永保富貴。主公何故思及方外之事,使英雄氣
短,謀士志消?人心一解,大事去矣!老臣切以為不可。
杜伏威:軍師之言雖善,但大數已定,非人力之所能為。今以天下事度之,世民應天順人
,仁義播于四海,大物必歸唐主。孤若秣馬厲兵與之抗衡,必蹈烏江之轍;如稱
臣納土,委身事之,又非忠臣不事二君之心,豈不貽笑後世!須待林太師西秦王
萬壽王相會,共議良策。
(君臣正商議間,忽近臣)
近 臣:萬壽爺有檄文。
(杜伏威拆開與查訥同看,上寫道:即今三月二十五日,乃林太師壽誕,屈王兄
(車駕蚤臨,同往山中奉祝。)
(耑候再拜。)
杜伏威:若非張三弟預達,則幾乎忘了師爺仙誕。
(隨差官備辦禮物,同軍師查訥,世子杜世廉,即杜應元之子,勝金姐所生,乃
(天定王之弟,時勝金姐已故,因夫人舜華只生一女無嗣,立為世子,老將尉遲
(仲賢,隨從杜伏威起駕到青州郡。)
384**時間: 地點:
(此時西秦王薛舉車駕已到,萬壽王率文武百官出郊迎接。)
(二王入城上殿行禮,設宴相聚,不勝之喜。)
(說及唐朝之事,皆無定議。)
張善相:天氣融和,萬花如繡,明日同二位王兄且去郊外遊樂一番何如?
(天定王西秦王同聲道好。)
(次日,張善相頒令旨,整備車駕,郊外遊玩。)
(杜伏威薛舉張善相三人,各駕龍車。)
(三位世子,杜世廉,勝金所生。)
(薛仁鄅,姩蜚僊所生。)
(張一奇,琳瑛所生。)
(軍師查訥,文武百官,俱騎駿馬,內侍儀從軍兵共千餘人,出西門遊玩。)
385**時間: 地點:
(此時暮春天氣,風日晴和,百花開放,山明水秀,柳綠桃紅。)
(君臣看之不足。)
(有詞為證,詞名瑞鶴仙:
( 悄郊原帶郭,芳草路,馬跡車塵漠漠。)
(垂楊蔽山角,蕩春風搖曳,珠簾翠箔。)
(鶯呼燕狎,顫巍巍,花枝重壓。)
(有山靈勸我,慢解繡鞍,且尋杯酌。)
(不計程途迢遞,遇酒逢花,高歌緩頰。)
(君臣共樂,扶酣醉,遶紅藥。)
(看前村漸覺,紅稀綠暗,東風何享又惡。)
(任流光過卻,猶喜春遊興劇。)
(看看日色近午,張善相問侍臣道)
張善相:此地有甚寺院可以暫息?
近 臣:前去不遠,有一個伏龍觀,極是高大寬敞,可歇車駕。觀後有牡丹園盛開,共數
十種,天下無賽。奉殿下令旨,御膳早已整備在觀,候駕宴賞。
(張善相即命往伏龍觀。)
(少頃到觀前,觀中道眾撞鐘擂鼓,俯伏山門接駕,一齊殿中坐定,道士獻茶。
()
俯 伏:(內侍奏)後園筵席完備,請三殿下赴宴。
(三王同入後園,看那牡丹,果然開得茂盛。)
(但見:
( 千葩吐艷,萬萼呈奇。)
(玉樓寶相,楊妃亭畔倚欄杆。)
(魏紫姚黃,飛燕掌中施妙技。)
(迎風向日,渾如帶酒新妝;側面傾心,儼若向人私語。)
(不隨桃杏妖嬈色,獨佔群芳卉裏王。)
(萬壽王分付內侍,摘黃白二種,插在古瓶之內,置于席上佐酒。)
(正宴樂間,只聽得隔牆浩歌之聲,甚是清亮。)
(王等側耳聽時,歌道:
( 丹砂九轉換成仙,在在為家處處天。)
(一粒粟中藏世界,三升鐺裏煮山川。)
(白鶴有情呼即至,黃金無色化非艱。)
(身中火裡誰人識,此藥原來便駐顏。)
(歌罷,鼓掌而笑。)
(又一人歌道:
( 何處是吾家?飢來食絳霞。)
(琴彈碧玉調,爐煉白硃砂。)
(曾經舟化米,親見棗如瓜。)
(一瓢藏太極,三尺斬妖邪。)
(寶鼎存金虎,元田養白鴉。)
(目前真閬苑,何必泛星槎。)
(歌罷,二人狂叫大笑。)
(薛舉聽畢大怒,喝令將官拿觀中老道士來見駕)
薛 舉:這賊道好大膽,孤兄弟在此飲酒,甚人在隔壁高歌狂笑!你輒敢留此等狂夫,放
肆攪擾!
(著軍校拿下,捆打一百。)
(道士俯伏地上,戰兢道)
殷道士:小……小道罪……罪該萬死,乞殿下天恩饒……饒恕,兩月前來……來……來這
遊方道人……
杜伏威:那道士不必慌張,慢慢說來。
殷道士:(道士又稟道)這兩個道人拿些銀兩,定要租牆裏那一間房煉丹。小道慮來歷不
明,再三推阻,二人抵死要住,只得暫許數日。小道暗裏窺他兩個道者,倒也安
靜,終日閉目危坐,端然不動,又不見他飲食,不知今日為何瘋癲起來,驚犯聖
駕,伏乞天恩。
杜伏威:放了這道士。
(就差內侍到房內好好叫那兩個道人來見,不可大驚小怪。)
(少頃,內侍官領著兩個道人到花園內來。)
(眾人舉眼看那道人,一個生得蒼顏鶴髮,瘦臉長髯。)
(一個生得長眉大耳,闊面重頤。)
(身上都穿著一樣的百衲道袍,頭上都戴一頂斑竹道冠,腰繫麻絛,足穿草履。
()
(飄飄然有出世之表,徐步向前,打個稽首)
稽 首:三位殿下稽首了。
薛 舉:(薛舉怒喝道)你是何處野道,見孤等不下拜,敢如此無禮,甚為可惡!
長 髯:(那長髯道人仰天大笑道)貧道乃方外野人,不習君臣之禮,那裏省得甚麼跪拜
?
杜伏威:這也罷了。孤問你二位道者,為何不去雲遊,卻在此長歌狂叫?
長 髯:(那闊臉道人笑道)貧道二人久聞西蜀名山勝景甚多,故雲遊至此,亦是暫寄蘧
廬耳,到此數月,欲覓一施主捨酒與貧道二人,喫個酩酊,未遇其人,適聞酒香
撲鼻,不覺興動,聊發長歌,以遣清興。
杜伏威:你二人既要化酒,何難之有?
(叫御膳官取一埕與二道者飲。)
張善相:你二人可用葷麼?
二 人:俱用素。
張善相:杜爺賜你酒,孤賜你一齋。
(分付內侍整一桌蔬齋,看兩個座兒與他飲酒。)
(二道人稽首謝了,傍邊坐下,自斟自酌。)
(瞬息間,一埕酒已喫完。)
杜伏威:汝二位還能飲麼?
二 人:蒙賜這一埕酒,只可與貧道潤喉而已,酒興二字,全未,全未!
(杜伏威大笑,分付內侍再取酒來。)
(管廚官又取一埕好酒與二人,霎時間又飲盡了。)
(頃刻喫盡了四埕美酒,兩個纔立起身來,呵呵笑道)
呵 呵:這四埕酒,略嘗滋味。
(向前稽首稱謝。)
杜伏威:不必謝了。今你二位乘著酒興,卻往何方去?
長 髯:俺們離此前去,到太原要見秦王李世民一面。
杜伏威:當今唐天子登基,全仗秦王,以成大業,汝二位去見他何用?
長 髯:(闊臉者道)如今秦王功蓋天下,四海揚名,英雄豪傑,莫不歸附,李淵得享天
位,皆秦王之力,群臣共議立秦王為太子,其兄建成,其弟元吉,暗妒造謀,每
欲殺之。貧道去見秦王,勸他棄職歸山,隨俺兩人雲遊天下,授以長生不死之術
,煞強似立身阬阱中,以罹大禍,故欲去走一遭,二來兼求一醉。
薛 舉:(薛舉大笑道)此狂夫之言,滿口胡柴。秦王自起義兵,衝鋒冒陣,出萬死一生
以得天下,正要混一區宇,享太平無疆之福,成子孫萬世不拔之業,豈肯隨汝遠
山雲遊,餐風宿露?言之太迂,深為可笑!
長 髯:(長髯者道)大王但知其樂,不知其苦。俺道人們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從唐高
祖即位以來,誅邪伐叛,六十四處煙塵,消除了大半。狠征惡戰,滅族亡軀,不
知喪了多少英雄。當今佔據城池,稱孤道寡的,尚存一二十家,數年之間,眼見
得亦罹此禍。貧道欲一一勸化,使眾諸侯急流勇退,避患潛蹤。其中肯棄功名,
撇富貴而明哲保身者,能有幾人!故此欲往太原見秦王,力勸他修行學道。秦王
斂手,則眾諸侯皆得高枕無憂,這不是貧道們的慈悲方便處?
薛 舉:這道人又胡說了!李世民天生英傑,俞世奇才,豈不知治世安民,撥亂反正之理
!乃一旦棄帝王之業,違仰望之心,而從汝修行學道乎?
長 髯:(道人道)俺二人雖方外野人,頗明天象。每見太原王氣鬱然,紫微星朗朗拱照
,豈不知李世民是一代真主?噫!但恐彼之得意處,即是三大王之失意處也。
薛 舉:(薛舉怒道)唐朝自得中原,孤等自守西蜀,土壤懸隔,有何憂哉?
長 髯:(道人道)大王試說古往今來命世之主,曾有不統一者乎?目下唐主內憂蕭牆之
變,外有群雄之角,蜀地險峻,路僻糧阻,故遲遲未進。而數年後,內難既靖,
群雄盡滅,唐之旌旗,不指西蜀而誰指哉!大王若與之抗,寡不敵眾,北面而事
之,又惹天下英雄恥笑,此際當如之何?
(說得薛舉閉口無言。)
杜伏威:二位仙長確有定見,孤弟兄每每慮及于此,未有成議。今蒙賜教,令人豁然頓悟
。孤慕玄修,夢想仙風甚渴,但恐俗骨凡胎,難到蓬萊弱水,若得仙長破迷指路
,豈惜區區富貴功名?
長 髯:(那道人道)大王,但恐你心不堅耳,學道何難,修真亦易,墮劫與飛昇,乖爭
方寸間。三位大王起兵以來,雖然殺戮生靈,只為濟民利物,身居富貴,行實清
廉,況夫薄名利,遠聲色,輕貨財,滅滋味,除嫉妒,屏邪妄,俠膽貞肝,靈臺
炯炯,比皆人之所難及也。若能委脫紅塵,逃出羅網,將大位傳與世子,割愛分
恩,清心寡欲,隨貧道遨遊四海,浪蕩煙霞,吸風飲露,嘯傲乾坤,數年間,必
悟玄機,定超塵劫,若非宿緣有在,三大王焉能與貧道一面乎。請即長往,不必
多疑。
(杜伏威三王皆低頭不答。)
杜伏威:(道人又道)天定王,天定王,記得隔塵渡頭,天主樓上賜酒受教,云五十三年
後,依然上玉樓,詩猶在耳,何遽忘之?
(杜伏威聽罷,猛然省悟,離席道)
杜伏威:二位仙長莫非就是褚一如姚真卿麼?
猛 然:(道人笑道)闊別久矣,此處重逢。
杜伏威:(杜伏威慌忙下拜道)弟子為塵俗所迷,不知大仙駕臨失迓,萬罪,萬罪!
猛 然:(道人答禮道)吾二人奉天主法旨,接引三位到蓬壺學道,以待行滿飛昇,無由
進見,故托酒狂歌,微言隱諷,莫罪莫罪!
(杜伏威拜罷,薛舉張善相查訥一齊上前行禮。)
張善相:此二位仙長與王兄何處曾相會來?何不早言,費了許多唇舌。
杜伏威:(杜伏威笑道)就是孤一向對林太師並二位賢弟所言,送公公骸骨還鄉時,路阻
大溪,得二仙長扁舟相渡,引入仙境,參見混一真人,傳授琴碁心法,又賜仙果
仙漿,住了兩日。拜臨之際,真人賜八句詩道:
遇喜不為喜,逢憂豈是憂。
囹圄百日患,舒抱莫含愁。
棧閣成基業,深淵解組休。
五十三年後,依然上玉樓。
至今珍佩不忘,歷歷應驗,獨有深淵一句不明,今思深淵者,李淵身為唐帝也,
適纔偶爾相逢,卻像曾交半面,顛倒尋思不起,不是仙長自言,幾乎當面錯過。
但孤等愚夫俗子,不識玄機,懇求仙長點化一二,三生大幸。
(三王躬身請二仙上坐飲酒,二仙)
二 仙:貧道不復飲矣。適間所賜美酒,仍在埕中,未曾飲去,借此以試大王耳。告別前
往成都府威鳳山下小庵內,專候三位駕臨,切莫羈誤。
杜伏威:謹遵仙旨,弟子等往峨嵋祝林恩師之壽事畢,即相會于成都矣。
(二仙點首,長嘯一聲,倏然不見。)
(萬壽王等,且驚且喜,一齊上車回朝,整頓禮物,率領三位世子查訥等,一同
(起馬來到峨嵋山。)
(天定王等下車馬,步行上山,進庵參見林澹然。)
(杜伏威薛舉張善相稱觴祝壽,次及杜世廉薛仁鄅張一奇查訥上壽了,然後進上
(禮物,即于草庵之內,次序坐下飲酒。)
(杜伏威將西郊遊玩,遇二仙點化,棄位學道之事說了)
杜伏威:不肖等三人已許之于成都威鳳山相會,未曾稟知師爺,不敢擅便,今見恩師之後
,即長往矣。
林澹然:汝三人功成名遂,皆具仙風道骨,今能同志棄家修道,必能蟬蛻塵寰,登紫府而
位上仙,可賀可賀!況三位世子,俱老成英偉,足繼大業,不墜家聲。今俺有一
樁大事,正欲與汝等商議,今幸俱會于此,亦係宿緣,使老僧無限歡喜。今晚三
王世子與近仁暫宿草庵,明日午時,老僧即當西歸作別。
(杜伏威等大驚,一同站起身來道)
杜伏威:師爺何出此言,使某等神魂欲絕,幸再留幾年。
林澹然:(林澹然笑道)明日午時,俺的大限已到,何能強留?今夜與諸君相敘一宵,便
當回首。
(杜伏威兄弟三人淚如泉湧,悲泣起來。)
林澹然:(林澹然勸道)三王不須悲切,老僧年已過百,受享踰分,復何憾焉。
杜伏威:(杜伏威掩淚道)師爺修煉既久,自當驂鸞駕鶴,羽化飛昇,為何又入這境界去
?
林澹然:釋玄二教,總屬虛無,古佛上仙,須離幻體,雖聖祖佛老,亦所不免。
薛 舉:師爺預知未來之事,此一去靈光歸于何處,不肖等復可相見否?
林澹然:脫此皮囊,即歸覺路,釋道殊途,一時未能遽會。
張善相:師爺西歸,乞留一言,遺世廉等終身佩服,以為著蔡。
林澹然:待三子自問,方可教之。
杜世廉:(杜世廉即起身敬問)守己待人之道何先?
林澹然:立身宜誠,待人宜恕。
杜世廉:事君治民之道何先?
林澹然:事君宜敬,莫以得失為榮辱。治民宜寬,莫以督責掩仁慈。
(薛仁鄅躬身問治國治家之道,林澹然)
林澹然:治國要知民情,辨忠佞,遠異端,重農務。治家恭儉好禮,勤職業,擇鄰居,遠
損友,勿使妻妾近尼釋而多悖亂,勿使子弟愛遊佚而無生計。
(張一奇整容問處變用兵之道,林澹然)
林澹然:處變貴于知機,貪者受禍。用兵明于賞罰,吝者遭殃。總之要重英豪,知進退,
察虛實,同甘苦。勿以敗惰,勿以勝驕。知此數者,為將之道,其庶幾乎!
(三子拱手受教,重斟美酒,再整佳餚,飲至更深。)
(林澹然令眾人安歇,杜伏威等道)
杜伏威:止有一宵之會,焉可酣睡?
(撤去杯盤,林澹然盤膝趺坐禪床之上,杜伏威等次序坐談,直至天曉,依依不
(捨。)
(早膳已罷,林澹然入房內,香湯沐浴畢,換了一身布服,對眾人一一合掌相別
(。)
(印月樵雲二人跪下,乞求修焚衣缽,林澹然但道靜養二字,再問時,林澹然又
(道無欺,二人言下省悟。)
(澹然即命抬出龕子,放在庵前,林澹然跨入龕,端坐于內,問印月道)
澹 然:有午時否?
印 月:將是午時。
(杜伏威一行人俱環立龕前,林澹然手持念珠,對眾道一聲)
林澹然:大眾保重,老僧告辭了。
(閉目垂眉,一霎時神光出舍,圓寂去了,只見鼻中垂下玉箸來。)
(杜伏威等跌足慟哭,大小官民人等,無不下淚。)
杜伏威:且住,有一樁要緊大事,倉猝間不曾問得,深為可惜。
(眾人問何事,杜伏威)
杜伏威:不知林師爺要何人下火,失于問及。
印 月:大爺已曾分付,不必他人下火,回首一晝夜,自有真火從足心而起,可以自焚本
相。
(杜伏威遂命燃香點燭,設祭修齋,出示曉諭三國官民人等,盡皆挂孝,遍處傳
(說林聖僧坐化,當有真火焚身。)
(遍處傳揚,次早上山來燒香的人,若男若女,何止千萬,近侍官禁喝不許近庵
(。)
杜伏威:不妨,今日林師爺坐化西歸,正要百姓觀看,以顯平昔道行清高,宦不許禁止。
(眾人皆捱近龕前,磕頭禮拜,誦佛之聲,振動山岳。)
(看看午時將至,忽見兩股青煙,從龕子底而起,漸漸有煙燒著龕子。)
(看的人翻江攪海。)
(良久,焰光大熾,焚著林禪師法身,只見一線金光,從崑崙頂上衝出,直上九
(霄,化成萬道霞光,輝煌燦爛,旋遶空中,恍惚是一金身長老,騎鶴冉冉從西
(而去。)
(杜伏威等俱各禮拜。)
(上自縉紳,下及士庶,無不頂禮合掌誦佛,直至天晚方散。)
(杜伏威一行人,就于庵中宿歇。)
(樵雲在禪床坐褥之下,檢出一張箋紙,乃是林禪師親筆寫的辭世頌子,送于天
(定王看。)
(杜伏威三人一同觀看,上寫道:
( 殺人如麻,立身似砥。)
(寵辱不驚,恬潛是菲。)
(酒吸百川,肉吞千冢。)
(醉臥中峰,羲皇自擬。)
(皓月清風,高山流水。)
(長嘯狂歌,何分角徵。)
(心證菩提,法舟相艤。)
(生彼蓮花,逍遙無己。)
(杜伏威將箋文交與世廉,令匠人裱成一軸,藏于宮中侍奉。)
(次早,三王親自拾骨,用玉匣盛貯,葬于中峰頂上,築成一塔,四圍種植樹木
(,中立碑亭,上鐫普靜正教禪師之塔。)
(側首建一禪院,命僧看守,名為普靜禪院。)
(皆衰絰重孝,哭泣祭祀畢,與印月等作別下山。)
386**時間: 地點:
(不說杜伏威等回鎮,且說草庵內黑豬名小賽者,自林澹然昇天之後,每日必來
(到塔前踴躍哀叫,不及半月,斷食死于塔側。)
(土民義之,即葬在草庵之後,積土成墳,名為義塚。)
(山下仕宦富民,皆感林澹然神靈,各出貲財,拆去草庵,大興工作,改成一寺
(,名為飛龍禪寺,中塑太空禪師法像,立印月樵雲為住持,撥山田百畝,以為
(供奉,四時焚香,與普靜禪院一前一後,香火不絕。)
(後印月年至八旬,一夕忽然坐化,樵雲後亦善終。)
(有詩為證:
( 巋然禪塔倚中峰,普靜松風送曉鐘。)
(造愛及民恩澤溥,至今香火遶飛龍。)
387**時間: 地點:
(再說萬壽王張善相等駕回晉州,換了吉服,文武官員朝見已罷。)
張善相:孤等三兄弟,幼蒙林太師教育之恩,皇天庇佑,十六歲起兵即成大業,至今享五
十餘年厚福,皆賴眾卿之力。回首功名,一場大夢,假饒活卻百年,孤等已過大
半,郊外二仙所言,使人夢中頓覺。昨送林太師歸西,即同二位王兄商議定了,
功名已逐,正當急流勇退,效范蠡之歸湖,學張良之辟穀,脫卻利鎖名韁,從師
雲遊學道,圖一個長生不老,羽化登仙。今後眾卿各宜盡忠輔佐世子即位,君臣
緝穆,上下齊心,愛民節儉,重賢尊德。或遇唐朝動軍,皆要遵依查軍師約束,
切莫負孤之言。
(杜伏威薛舉亦喚杜世廉薛仁鄅分付一場。)
張善相:(三箇世子一齊跪下,大哭道)父王年近古稀,正宜安享天年,豈可聽信邪道之
言,遠離鄉國。況路途風霜勞頓,惟慮有損無益。願父王以社稷為重,莫被邪道
之所惑也。
(三王含笑不言。)
俯 伏:(群臣一同俯伏)願主公聽千歲良言,還宜治國安民,以圖大業,再或主公厭繁
喜靜,將大位傳于世子,退居別宮,修真煉性,以娛老景,何必拋家棄國,隨二
道人遠遊方外,受千辛萬苦,有傷龍體。況修仙修道原屬荒唐,往古來今,有幾
人飛昇,幾人不死!三位主公素明理道,為何起這一點念頭。伏乞聖鑒,不可遠
行。
張善相:(三王笑道)孤等立意已決,眾卿毋得多言。
杜世廉:(杜世廉薛仁鄅同道)父王堅執雲遊,不肖不敢抗拒,但母親在宮懸望,群臣未
得一言,乞父王車駕暫回國都,一言而別,以免母親愁煩。
杜伏威:(杜伏威薛舉道)汝言差矣!孤等既已出家,復何恩愛作兒女之態?不必再言。
查 訥:(查訥向前道)三位主公出家已決,臣等不敢阻撓。但自創業以來,老臣感三主
公大恩,言聽計從,解衣推食,義實君臣,情同父子,從事五十餘年,恩寵過望
。今一旦君臣訣別,寧不銷魂,使老臣寸腸如割。
(言畢悲咽不勝。)
(三世子眾臣,俱各垂淚。)
查 訥:(查訥又拭淚道)老臣設一杯疏酒,為三位主公餞別,伏乞俯從。
張善相:近仁既有美情,孤等必領其意,立酌三杯,即此長別。
(各人飲酒畢,內侍官捧出衣服來,杜伏威薛舉張善相皆除下金冠,卸下錦袍玉
(帶,脫了朱履,頭上換了一條藍布包巾,身上穿一領黃布道袍,腰繫絲絛,足
(登草履。)
(三王隨即動身,三位世子查訥和眾文武群臣。)
(一齊步行送出郭外,眾臣掩淚而別。)
(三子大哭失聲,查訥等再三勸慰,一同回朝,慘然不樂。)
388**時間: 地點:
(此時王騏、王騋、朱儉、皇甫實、常泰、繆一麟、黃松等一班老臣,俱已謝世
(。)
查 訥:國不可一日無君。今日乃黃道吉日,請主公登位,以理萬機。
(張一奇允諾。)
(查訥率群臣奉世子即位,改號咸興元年,稱為武庚王。)
(眾臣奉賀已畢,當晚辦宴慶賀。)
(次日,查訥發付王驤曹汝豐二老將,帶領精兵一千,護送薛仁鄅回信州即位。
()
(查訥尉遲仲賢領精兵一千,衛送杜世廉回楚州即位,一齊起馬。)
(武庚王率群臣送至郊外相別。)
(杜世廉薛仁鄅同行了一日,次早分路,各投本國。)
(查訥奉杜世廉即位,稱為文德王,改號樂治元年。)
(王驤奉薛仁鄅即位,稱為義靜王,改號履泰元年。)
(三國俱厚賞群臣,赦獄免稅,禮賢敬土,操演軍兵,互相慶賀,百姓大悅。)
(有詩為證:
( 世子稱孤丕振家,先君遊跡遍天涯。)
(三王鼎立安西蜀,自此昇平樂歲華。)
(三國百姓感念天定王西秦王萬壽王恩德,各于本郡蓋造生祠,裝塑金身,延僧
(侍奉,春秋二祭,綿綿香火不絕。)
(三王之後,聞王出家修道,亦皆在宮中修焚持齋,皆八十餘而終。)
389**時間: 地點:
(再說杜伏威薛舉張善相三人迤
而行,不數日已到威鳳山下,遇著姚真卿褚一
(如二仙,授以內養密訣,長生妙術,遊遍天下名山勝境,四海五湖,無所不到
(。)
(又到獨峰山五花洞,重逢張我與令狐氏。)
(令狐氏又傳張善相吐納之法,數年之後,方引到蓬萊參見混一真人。)
(後來俱證上仙,飛昇面帝。)
(至唐太宗貞觀十三年,欽差薛仁鄅為大元帥,領軍馬十萬征討高麗,對陣之際
(,面中藥箭,昏迷墜馬,眾將救回寨內,其夜幾次發昏,將欲垂絕。)
(次早,忽有一全真,生得童顏鶴髮,相貌奇偉。)
查 訥:(逕入寨來,對將士道)山人聞知主帥有難,特來救他性命。
查 訥:(將士聽說,道)待小將通報請見。
張善相:(那全真道)不須相見,但將此藥送與主帥服之,其患即痊。若問我姓名,教他
看藥帖上字語,即知分曉。
(將士接了藥,再欲問時,全真化一道清風而去。)
(將士驚駭,將藥送與醫官細說此事。)
張善相:(醫官看了藥帖,計議道)既然仙人賜藥,必是還丹。
(即將藥調化灌入薛仁鄅口中,下得咽喉,便覺甦醒,方知人事,數日後金瘡全
(好。)
(醫官稟其事,薛仁鄅驚異,教取藥帖來看,上面寫道:
( 昔居王宮,今作山人。)
(為汝金瘡,遠離玉京。)
(盡忠報國,毋忘帝恩。)
(西秦王示。)
(薛仁鄅看罷淚下,眾官驚問其故。)
眾 官:(薛仁鄅道)那全真乃下官家尊也,向年從師學道,雲遊方外,三十餘年,不得
一面。今知下官有難,特來相救,已成仙道。全真即西秦王也。
(眾官慶賀。)
(此一段乃是後事,表過不題。)
390**時間: 地點:
(再說杜世廉薛仁鄅張一奇自即位之後,三國俱各承平,萬民樂業。)
(每每差人探聽三王消息,不知去向。)
(三小王只索焚香祝天,願賜重逢。)
(唐高祖武德七年,春三月,秦王世民遣軍師李靖、大將尉遲敬德、薛萬徹,帶
(領馬步軍兵八萬,征取蜀地。)
(大軍行至楚州界口,探馬報入蜀中,杜世廉和查訥商議拒敵之策。)
查 訥:目今唐天子已成一統,四海莫不歸心,正是王師無敵,主公若與之抗,是逆天也
。依老臣之見,不可使敵軍入境,先遣能言之士,奉玉璽,書輿圖降表,以見主
公知機明哲,唐天子必然重用,不失封侯之位。不然,非保全之策也。
杜世廉:父王臨別時,再三囑付降唐,今日事已至此,降之為上。但不知武康王義靜王所
見若何?
查 訥:萬壽王西秦王雲遊之際,也曾諄諄戒諭不可與唐王相持。主公速發檄文,通知二
國。
查 訥:(正議間,近侍官奏)義靜王差官至此,有事陳奏。
(杜世廉宣至殿上,拜舞畢,那官道)
杜世廉:臣護軍都尉呂彝是也。主公見唐兵犯境,思難與對敵,王軍師知天命有在,勸主
公降唐。未知殿下聖意若何,特遣臣拜求聖諭,共作良圖。
杜世廉:孤正為此事適與查相國計議未定,王兄既欲降唐,甚為合理,亦須達知武康王方
好。
查 訥:唐軍將入境,事不宜遲。主公一面速修表文,一面就煩呂都尉去見薛殿下,報知
降唐之事,庶不耽誤。
(杜世廉就差呂彝去了。)
(不數日,武康王義靜王車駕齊到青州,杜世廉迎接,設宴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