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 至 第三八〇

371**時間: 地點:
    (說話之間,不覺城市雞鳴,已是天曉。)
    (李諤身子困倦,就在花園書室中,憑几而睡。)
    (午後又整筵席相待。)
    (一連住了數日,李諤拜辭要行。)
    (林澹然等再三款留不住,只得置酒餞行。)
    (杜伏威薛舉張善相共修三道表章,稱臣貢獻,各進金銀二車,明珠十顆,白玉
    (屏風四架,珠簾二挂,蜀錦千端,壁玉圭一方,仙畫一幅。)
    (李諤又各各厚贈寶物仙畫。)
    (林澹然等直送至南陀驛分別。)
    (李諤帶了僕從,一路無話,直到京都,朝見隋文帝,舞蹈畢。)
李 諤:(文帝道)勞卿遠使西蜀,事體若何?
李 諤:托陛下洪福,入蜀不費辭說,西秦王薛舉天定王杜伏威萬壽王張善相接了聖諭,
    情願稱臣奉朔,歲歲貢獻不廢。但言西蜀蠻獠錯雜,朝更夕變,性若犬羊,不服
    王化。一自三王出鎮,蠻獠盡皆畏服;若一旦擅離,惟恐生變,百姓遭迍。懇乞
    天恩,賜以王爵,復鎮西蜀,誓不更變。朝廷有事,出軍相助。陛下不如將機就
    機,待以優禮,賜以王位,恩結其心,亦足為西北一帶地方之保障。還有一個老
    僧,年逾九十,德行清高,姓林,法名太空。一個軍師查訥,字近仁,上知天文
    ,深通韜略。二人皆精陰符變幻之術,他言上觀天象,陛下乃真命之主,所以舒
    誠納款,有表文進獻。外貢金銀珠玉仙畫等件。
    (將丹鳳圖陳說一遍。)
    (文帝看了大悅,分付內帑宦官,將寶貝金珠收貯,仙畫鎮庫。)
    (李諤又將夜間酌酒歌舞、桃酒、龍虎變幻之法,逐一陳奏。)
    (文帝即敕禮部鑄造天定王、西秦王、萬壽王金印三顆,造金冠三頂,玉帶三條
    (,蟒龍錦袍三襲,珠履三雙,寶劍三口,外又敕封林太空為通天護國普靜正教
    (禪師,賜一品服,差行人官魯丑為使,齎奉旨意御賜等物,往西蜀欽賜三王。
    ()
    (有詩為證:
    (  昔日三齊偽,今朝三俠真。)
    (不須親納陛,聲譽振神京。)
    
    
372**時間: 地點:
    (話說林澹然送李諤起程後,即要歸山,薛舉苦死留住,先送杜伏威張善相查訥
    (回鎮。)
    (撥宦官十人伏侍林澹然,在後宮花園內,晨昏問候,慇勤孝敬,曲盡定省之道
    (。)
    (過了數月,忽報朝廷差官來到。)
    (薛舉迎接入城,開讀聖旨。)
    (魯丑捧過西秦王金印和冠帶、錦袍、珠履、寶劍,薛舉謝恩已畢,請出林澹然
    (,拜受皇封御服,厚待天使。)
    (魯丑作別起行,到杜伏威張善相兩處去了。)
    (三處俱差官上表謝恩。)
    (林澹然在西秦王宮中將及一載,一日要回峨嵋山。)
    (薛舉只得送別,差內官將士數十餘人,直護送至青州張善相處。)
    (善相迎接入城,重賞人眾,發付回鎮。)
    (林澹然在張善相宮內又住了數日,要回山上。)
    (張善相命擺鑾輿鹵簿奉送,林澹然止住不用,只取山轎一乘,宦官人役,送至
    (峨嵋山而返。)
    (樵雲印月接入庵內,稽首問候起居。)
    (林澹然坐下,只見小賽擺耳前來,搖頭跳躍。)
林澹然:(林澹然問樵云)老蜜為何不見?
樵 雲:大爺去後不及一月,老蜜往山後澗中喫水,失腳跌下崖去,登時跌死,已埋在山
    凹之內。
林澹然:老鍾一向好麼?
樵 雲:老鍾向來愈加羸瘦,近有十餘日不食,每向太爺禪座前蹲踞瞻望,悲號長吼,似
    有望太爺不來之意,昨日午時,死于洞內。適纔和師兄正欲葬之,不期太爺回來
    了。
    (林澹然聽罷,兩目垂淚,長嘆道)
林澹然:老鍾雖墮畜道,俺一言點化,即能解悟,此去必歸正道。可惜臨死不曾與之一決
    ,可憐可憐!老僧這等命薄,數年已來,張太公、苗知碩、沈性成、胡性定相繼
    西歸,幸有老鍾相伴,亦為兩世之交,今又長逝,深可痛惜!
    (嘆罷,令印月樵雲抬虎放于庵前,四圍堆積柴薪,林澹然端坐于虎屍之側,先
    (念一卷消災解冤懺,又念一卷楞嚴上品經,後誦往生淨土咒,親自下火,口中
    (念動偈語云:
    (    虎虎虎,眼射金光威耀武,身披文彩斑斕,腹布刀鎗旗鼓。)
    (三生孽障相牽,兩世空來辛苦。)
    (一言點化之後,解悟皈依西祖。)
    (咦!從今脫卻臭皮囊,萬道霞光歸淨土。)
    (念罷,舉火點著四圍,火焰騰騰。)
    (林澹然向西合掌念佛,頃刻間,虎已焚化,只有心不燬爛。)
    (樵雲將柴棒去撥,林澹然止住道)
林澹然:不可!待其自化,方現靈光。
    
    
373**時間: 地點:
    (說話未畢,只聽熚爆之聲,心花分為六瓣,五道青煙從中而起,直透半空,結
    (為一處,盤旋半晌,往西漸漸而散。)
    (再看時,心已成灰。)
    (林澹然大喜,高誦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無量壽佛。)
印 月:老鍾之心久煉方開,中有青煙沖空旋繞,此是何意?
林澹然:此乃老鍾返本還元處。心開六瓣者,六根俱淨。煙分五道者,五蘊皆空。
    (印月樵雲一齊合掌,同聲念佛。)
    (次日將虎骨葬于石洞之前,疊土成墳,疊石為基,至今虎洞遺跡尚存。)
    (有詩為證:
    (  生前何事戀煙花?變畜須知一念差。)
    (幸悟良言持釋戒,靈歸西境樂無涯。)
    (話分兩頭。)
    
    
374**時間: 地點:
    (再說隋文帝得杜伏威等歸服,一統天下,風調雨順,四海清寧,倉庫充盈,萬
    (民樂業,國家全盛,太平無事。)
    (文帝有東宮太子名勇,為人柔懦,樸實無智。)
    (次子名廣,小字阿摩,為人資辨敏捷,貪虐荒淫。)
    (初封晉王,貪心不足,欲奪其兄之位,與總管宇文述商議謀害之策。)
杜伏威:(宇文述道)殿下欲謀東宮,何難之有?必須得這個人輔佐,事必成也。
    (廣問何人,宇文述薦右僕射楊素大有權謀,殿下何不求之?晉王召楊素密謀此
    (事。)
杜伏威:(楊素道)殿下欲謀兄位,只是承順父心,曲盡孝道,自然此位可得。
    
    
375**時間: 地點:
    (自此宇文述楊素每每見文帝,稱羨晉王仁孝恭儉,謙己下士,有人君之度。)
    (東宮懦弱無才,不足以承大統。)
    (文帝果然聽之。)
    (開皇二十年春,隋文帝下詔廢太子勇為藩王,立晉王廣為皇太子。)
    (晉王既立,未及數月,暗將太子勇毒死。)
    (至仁壽四年正月,晉王弒父文帝于大寶殿,自登大位,號為煬帝,改元大業元
    (年。)
    (煬帝登基之後,縱恣為樂,日夜歌舞,不理朝政。)
    (欽差舍人封德彝宇文愷二人營造洛陽顯仁宮,南接皂澗,北跨洛濱,起自大江
    (以南,五嶺以北,採取奇材異石,納於其中。)
    (又求海內琪花瑤草,珍禽異獸,充入苑囿。)
    (自長安至江都,造離宮四十餘所。)
    (又遣黃門侍郎王弘,往江南造龍舟數萬艘,官吏督促嚴緊,役丁日夜營造,死
    (者相望於道。)
    (開永濟之渠,引沁水南達黃河,北通涿郡,穿江南河道,起自京口,直至餘杭
    (,八百餘里。)
    (置洛口倉于鞏城,週圍二十里,內穿三千窖。)
    (造興洛倉路陌北城,週圍十里,內穿三百窖,每窖內皆藏米粟,以防急用。)
    (五月間築成西苑,週圍二百里,內開大海,方圓十餘里,造成方丈蓬萊諸山,
    (高百餘尺。)
    (臺觀宮殿,錯落山上。)
    (苑內亦種奇花異卉,四時遊玩。)
    (到秋冬樹木凋落,剪雜綵為花,綴在枝條之上。)
    (顏色被風吹壞,復加更換。)
    (池沼之中,亦剪綵為荷,晝夜笙歌不徹。)
    (每遇秋夜月明,縱宮女數千,跨駿馬遨遊西苑,作清夜遊曲,馬上歌舞。)
    (國政廢弛,無日不治宮殿苑囿,兩京至江都,苑囿亭殿,不知其數,久而亦厭
    (。)
    (總管字文愷揣知上意,選天下山川勝景之圖獻上。)
    (煬帝遍覽圖景,知汾州地勢坦平,可以蓋造宮殿,手詔工部官員,即于汾州地
    (界造成宮殿,瓊樓綺閣,極其光彩,煬帝竟在汾州快樂。)
    
    
376**時間: 地點:
    (此時朝廷重斂,有司官員更是貪酷不仁,百姓受苦,輾轉流離。)
    (胡曾先生有詩嘆曰:
    (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隋煬帝篡位,一統山河,海外四夷,年年朝貢,只有高麗國王,屢歲不來貢獻
    (。)
    (煬帝大怒,于大業六年春,下詔討高麗,差幽州總管元弘嗣,往東萊海口,造
    (大船三百隻。)
    (官吏督役甚嚴,民夫晝夜立在水中,不敢停息。)
    (腰腹之下,盡皆生蛆,死者數萬。)
    (調發天下軍兵,皆會于涿郡。)
    (江淮一帶船隻,首尾連接,千有餘里,來往人役不絕,死者相枕。)
    (正是:
    (  萬姓遭殃,黎民塗炭。)
    (有詞為證,詞名卜算子:
    (    煬帝急差徭,百姓遭塗炭。)
    (夫妻手足盡分離,父子不相見。)
    (未畢城郭工,又欲興宮殿。)
    (髑髏朽骨積如山,激動英雄變。)
    (隋煬帝調發天下精兵,征討高麗,詔書到西蜀,杜伏威薛舉張善相兄弟商議不
    (定。)
    (張善相車駕到草庵,參見林澹然,以求良策。)
林澹然:隋煬帝弒父之賊,加以荒淫無道,不理國政,上干天怒,下結民怨,眼見得喪亡
    無日,但不知鹿死誰手,如今又動兵遠出,是自取敗亡,爾等若助軍馬,徒送眾
    軍性命,如不遵調遣,又背前言,激逆賊之怒,高麗未征,旌旗先指西蜀矣。不
    如各鎮且助兵五千,糧米三千石,托言邊郡四散鎮守,一時難以畢集。三鎮共先
    進軍一萬五千,然後陸續進發,待彼征高麗敗妥之餘,自守不暇,豈能問罪于他
    人?連月來俺占雲氣,見太原分野,王氣極盛,帝星明朗,此地必有真人。十餘
    年後,天下大定,隋朝氣數只此而已。
    (張善相辭了林澹然回青州,發檄文知會天定王西秦王。)
    (三處厚賜天使,各助軍士五千,糧米三千石。)
    (天使帶領軍馬回朝,覆奏煬帝。)
    (煬帝御駕親征高麗,詔徵天下軍馬,皆會聚于平陵,共一百十二萬三千八百人
    (,車駕渡遼。)
    (高麗王見隋帝大兵聚集,不敢出戰,分兵堅守,暗遣沙壘、鄧五斗、武洞、駱
    (思德四將帶領精兵,四山焚劫隋軍糧草。)
    (隋軍乏糧,自相變亂,諸將皆無戰心,各思退步。)
    (高麗王大發軍馬追殺,隋軍大敗,眾將只護得隋煬帝而逃,全軍敗沒。)
    (大業八年,京城地震五番。)
    (六月朔日,有黑氣千餘丈,飛入太極殿中。)
    (七月,有虹光現于玉堂原,城外高山,盡皆崩裂。)
    (天下大亂,盜賊如林,各據一方,稱王道帝,共有六十四處煙塵。)
    
    
377**時間: 地點:
    (先說一人,姓竇名建德,員州人氏,軍官出身,聚集勇將孫安祖、張金稱、高
    (士達,招兵買馬,共得五萬餘人,打州劫縣,據地稱王。)
    (又有一人姓李名密,字玄邃,遼東襄平人,輔佐楊玄感為王。)
    (有大將翟讓、李世勣、王伯當,起兵黎陽,占據滎陽郡,所向皆捷。)
    (據興洛倉,復駐紮鞏城,聲勢大振。)
    (朱燦起兵南陽,稱為楚帝。)
    (郭子和起兵榆林,號永樂王。)
    (王須拔起兵恆定,號漫天王。)
    (又有劉武周、林士弘、李子通、邵江海、劉元進、汪華、徐圓朗、左才相、梁
    (師都,各各占據城池,互相征伐。)
    (遍處表章不絕到樞密院來。)
    (煬帝聞報,驚慌無措,御筆親寫詔書,欽差右驍衛將軍唐國公李淵為太原留守
    (,虎賁中郎將王威、虎牙中郎將高君雅二人為副留守,調遣關右十三郡軍馬征
    (討群賊。)
    
    
378**時間: 地點:
    (卻說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人氏。)
    (其祖李虎仕魏,封唐國公。)
    (父李昺襲封其爵,生淵于長安,胸生三乳,立性仁厚,襲封唐公。)
    (取竇毅之女為夫人,生四子,長名建成,次世民,三玄霸,四元吉。)
    (李世民年方四歲,有書生見而異之,嘆道)
李 淵:此子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及冠,必能濟世安民。
    (李淵厚待書生,既而辭去。)
    (李淵懼其語泄,使人分頭追殺,竟無蹤跡,因以為神。)
    (故採其語,名世民。)
    (有詩為證:
    (  龍姿鳳表自天成,首出能教海嶽清。)
    (濟世安民真帝主,行看四野息煙塵。)
    
    
379**時間: 地點:
    (再說李淵奉旨率領高君雅、王威二將,長子建成、次子世民,起馬步兵五萬,
    (征討眾賊。)
    (雖然屢戰屢勝,爭奈盜賊甚多,朝降暮反,只有山西、河南附近地方,略為平
    (靜。)
    (忽報邊城軍士結連胡虜作叛,勢甚猖獗,官兵屢敗,求兵救拔。)
    (吏部侍郎裴矩力勸煬帝親征,煬帝敕虞世基為總兵都督大元帥,帶領馬步軍兵
    (三萬為前隊,煬帝自統精兵七萬、戰將百員,御駕親征。)
    (大軍將到雁門,虜王突厥徹圍而走,誘隋煬帝軍馬入關,親督鐵騎四十萬,攻
    (打雁門劫駕。)
    (金鼓之聲,震動天地。)
    (正是:
    (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入平林被犬欺。)
    (不知煬帝如何退敵,且聽下回分解。)
    (本節完)
    (第四十回 禪師坐化證菩提 三主雲遊成大道)
    (詩曰:
    (  逝水滔滔不斷流,浮生寄跡似虛舟。)
    (垂髫童子霜堆鬢,矍鑠禪師雪滿頭。)
    (回首功名成大夢,俛思榮辱付浮鷗。)
    (釋歸極樂玄驂鶴,萬古傳揚姓字留。)
    
    
380**時間: 地點:
    (話說隋煬帝被突厥圍困于雁門關,眾皆危懼。)
    (帝遣元帥虞世基率精兵開關出戰,大敗而歸。)
    (煬帝大驚,詔天下募兵,前來勤王。)
    (當下屯衛將軍雲定興知天子有難,聚集豪傑,起軍發馬,赴邊塞救駕,驚動一
    (個年少英雄,年方十六,聰明勇決,識量過人,前來應募。)
    (卻是太原留守、大將軍李淵之子李世民,來見雲定興獻策道)
李 淵:突厥敢舉兵圍天子于雁門,必謂我等倉猝不能赴援。今白晝則引旌旗,左出右入
    ,東進西退,令數十里不絕。夜則金鼓之聲相應照會,吶喊之聲不息。猾虜必疑
    援兵大至,望風而遁矣。
    (雲定興依其計,果然突厥疑有大兵,漸漸散圍,不敢逼迫。)
    (不半月間,各郡救兵皆到。)
    (突厥聞知,解圍而去,煬帝方得還朝,大賞眾將。)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