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 至 第一八〇

171**時間: 地點:
    (卻說城內公卿士庶,見侯景兵至,個個驚駭,人人惶惑。)
    (臨賀王正德于晚間寫密書一封,拴在箭上射下城來。)
    (軍士拾得,獻與侯景。)
    (書上說:明日午時,可領軍攻打東南二門,自有內應。)
    (次日平明,侯景號令眾將)
侯 景:午時三刻,一齊併力攻打東南二門。先上城者為頭功;退後者斬!
    (平明吶喊攻打,看看午時將到,只聽得城裏一片聲喊,東南二門大開。)
    (侯景策馬先入,隨後諸將,一齊進城。)
    (滿城士女軍民,亂竄逃亡之聲,山搖地動。)
    (正殺之間,恰好到張侯橋邊,遠遠見橋左三五百軍士,簇擁一員大將,坐在馬
    (上。)
    (兩邊排列牙將,俱全身披挂,刀劍森森,甚是嚴整。)
    (侯景縱馬向前迎敵,那邊牙將高聲問道)
侯 景:來將莫非是侯總督麼?
侯 景:孤親身在此,前面大將是誰?
張 綰:(牙將道)三殿下臨賀王是也。既是侯將軍,何不下馬?
    (侯景聽得是臨賀王正德,慌忙跳下馬來,上前相見。)
    (臨賀王迎入府裏,朝見已畢,一面出榜安民,諸軍不許妄殺,禁止擄掠,謹守
    (城門。)
    (號令一出,安堵如故。)
    (一面擺列筵宴,款待侯景。)
    (當下臨賀王坐了上席,侯景側坐。)
    (二人酒至數巡,臨賀王)
臨賀王:孤才菲德薄,屢被主上之辱,久欲雪此冤忿,奈無羽翼。今得候將軍大材輔佐,
    是天以將軍賜孤也。今日之事,富貴共之。但主上軍馬尚多,錢糧廣大,孤與卿
    軍不滿數萬,將不過數十人,只慮大事難成,反招類犬之誚。賢卿有何高見?
侯 景:(侯景笑道)臣在東魏,聞殿下尊名,如雷貫耳,故不避斧鉞,冒死來歸,以輔
    真主。殿下今出此言,何太懦也。臣從壽陽起兵至此,兵不血刃,先聲到處,望
    風而降。所謂兵家勝敗,在主帥之謀略,不在士卒之多寡。此處至台城不過咫尺
    ,取天下只在旦夕。殿下早正大位,移詔各處,歷數武帝昏毦,以致天下大亂之
    罪,伐暴弔民,奠安四方。臣等分兵守住險要,不順者夷其三族。則反掌之間,
    天下定矣。
臨賀王:(臨賀王大喜道)孤之大事,全仗卿運籌決策,斷不負卿。
    (二人盡歡而散。)
    (次日即改造皇殿,大賞三軍。)
    (諸事完備,臨賀王就于丹陽城即皇帝位,建號龍平元年,眾臣朝賀。)
    (封侯景為太宰壽陽王,總督中外諸軍事。)
    (丁和為樞密院右僕射,王朝為左司農,其餘文武官僚,各各陞用。)
    (下詔旌表死節忠臣虞天敏夫婦,命建祠立祀,春秋二祭。)
    (諸事已畢,侯景)
侯 景:陛下已登大寶,梁主雖然年老無用,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須及早攻破台城,除
    卻外患,方保萬年天位,貴富無疆。倘再遲延,各鎮勤王兵至,豈能無慮?伏乞
    聖鑒。
正 德:卿言最當。有煩卿率領三軍前去,朕為後應,務要萬全必勝。
    (君臣二人商議已定,隨即起兵前進,一路殺奔建康。)
    (軍勢浩大,無人敢當,將城圍困。)
    
    
172**時間: 地點:
    (卻說梁武帝改元太清三年,壽已八十六歲。)
    
    
173**時間: 地點:
    (此時謝舉等一班老臣,俱已掛冠致仕去了,朝廷政務,盡委朱異張綰,自惟終
    (日念佛修行,持齋喫蔬而已。)
    (當初在妙相寺講經說法,自從被薛志義燒毀,復在同泰寺談經念佛。)
    (時值正月中旬,武帝在同泰寺和道眾拜懺誦經,只聽得隱隱金鼓之聲。)
    (問近臣何處喧聲不絕,近臣)
近 臣:萬歲爺不問,臣不敢奏。一向聞得侯景作反,與臨賀王正德同謀。臨賀王已僭稱
    帝號,這金鼓之聲,想必是侯景軍馬來也。
武 帝:(武帝怒道)何得妄言!若侯景為亂,如何鎮守官員無一通表章奏來?
近 臣:自從東魏高丞相差使移檄,與陛下連和之後,侯景就作亂起兵。河南至京都一帶
    地方,告急表章雪片也似到樞密院來,請發救兵,急如風火。張司空朱僕射二人
    ,只是隱匿不問,瞞昧陛下,以至如此。陛下急宜差官探聽消息。
武 帝:焉有此事?朕待侯景不薄,豈敢造反?況朱異張綰,朕之社稷臣,焉肯為欺君罔
    上之事?
    (正不信之間,又聽得方丈外人聲喧鬧,原來是司農卿傅岐見侯景圍城,飛馬到
    (寺,撞入方丈裏來,俯伏地下,連稱)
傅 岐:禍事!禍事!
武 帝:(武帝大驚道)有甚禍事?卿且平身說來。
傅 岐:日前臣曾諫陛下,東魏求和,是反間之計,陛下不聽,以至侯景逆賊作反。自河
    南起兵殺至丹陽,勢如破竹,無人阻擋。各鎮請救表章,皆被朱張二僕射隱匿不
    聞。臣雖聞得消息,恐皇上不信,未敢妄奏。今侯景輔臨賀王正德登了帝位,僭
    號龍平,軍馬不知其數,喊聲震天,已將京城圍得鐵桶,早晚城已將陷,陛下還
    在此念佛看經,如何是好!
    (說罷大哭。)
武 帝:事已至此,哭之何益?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
    (忙上鑾輿,與傅岐等還朝升殿,召文武百官商議戰守之策。)
    (眾官齊集殿庭,武帝宣朱異張綰,當面叱道)
武 帝:向日侯景歸降,是汝二人勸朕收納,後來東魏高澄求和通好,又是汝二人力主連
    和,以致侯景逆賊,心疑作亂。各處告急文書申院,二人又藏匿不聞。今日賊軍
    圍城,破在旦夕,你二人有何退敵之策,速宜裁處。不然不必見朕矣。
    (張綰朱異二人,滿面羞慚,頓首伏罪,半晌不敢回言。)
傅 岐:朱僕射張司空瞞蔽聖聰,招引叛賊,本宜問罪。但今賊寇臨城,勢若泰山,且理
    戰守之策。退賊之後,再行區處。
    (武帝怒氣不息,叱退二人。)
武 帝:(宣傅岐近御座前道)今日之事,全仗賢卿籌畫,救朕危急。
傅 岐:(傅岐俯伏道)臣才淺識薄,惟恐獨力難支。伏乞陛下速選大將,統領羽林軍士
    ,背城一戰,以決興亡,豈可束手受困。
武 帝:朕聞兵戈之聲。心膽皆碎,方寸亂矣,不能主持。擇軍選將,任卿為之,生死存
    亡,決于天命。
    (說罷,兩眼垂淚,口中念阿彌陀佛不輟。)
    (眾臣怏怏而散。)
    (傅岐辭了武帝出朝,逕到教場中,調遣軍將。)
    (選施大用為先鋒,樊武瑞陳勝為左右救應使,自為主將督軍,打點出戰。)
    (正是:
    (  馬臨險處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
    (畢竟此一陣勝負若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節完)
    (第十九回 司農忠憤大興師 梁武幽囚甘餓死)
    (詩曰:
    (  憤發捐軀報國恩,何期天不佑忠貞。)
    (山河指日歸他姓,社稷須臾沒虜塵。)
    (幽閉深宮愁莫語,節裁御膳渴難禁。)
    (最憐一代興邦主,至死方知佛不靈。)
    
    
174**時間: 地點:
    (話說傅司農奉旨,發兵出戰侯景。)
    (次日平明,全身披挂,手持長鎗,坐下烏騅馬,率領先鋒施大用等,馬步羽林
    (軍三萬,大開北門迎敵。)
    (侯景見城裏有兵出敵,即退一箭之地,排成陣勢,立馬于門旗之下。)
    (左首丁和,右首馬之俊,兩陣對圓。)
    (傅岐亦排成陣勢,爭先出馬。)
    (怎生打扮?有鷓鴣天詞為證:
    (    金甲金盔襯錦袍,烏雅馬上騁英豪。)
    (忠貞貫日三秋烈,壯氣如虹萬丈高。)
    (藏豹略,隱龍韜,赤心為主敢辭勞!只因不忍金匝壞,雙手擎還歸聖朝。)
傅 岐:(傅岐大喝)侯景逆賊何在?
侯 景:(侯景縱馬出陣)你是何人,大膽罵陣?
    (傅岐見侯景身軀魁偉,相貌堂堂,盔甲鮮明,聲音響亮,乃喝道)
傅 岐:看你一表非俗,受朝廷大恩,不思盡忠,反為叛賊。今日天兵在此,快下馬投降
    ,姑饒一死。
侯 景:(侯景大笑道)你等狂徒,不知天命。主上佞佛,煙塵四起,百姓受其塗炭,西
    北有倒懸之危。我今日應天順人,特來弔民伐罪,誅戮奸邪,神人共快。速宜倒
    戈卸甲,迎接大軍入城,不失封侯之位。倘或執迷,打破城池,玉石俱焚,悔之
    晚矣。
    (傅岐大怒,回顧道)
傅 岐:誰人與我擒此逆賊?
    (祇見鸞鈴響處,先鋒施大用舞刀躍馬出陣,大喝道)
施大用:小將誅此狂賊。
    (侯景更不打話,挺起長鎗,直取施大用。)
    (施大用將大杆刀劈面砍來。)
    (兩個一來一往,殺至三十餘合,不分勝敗。)
    (樊武瑞在陣前見施大用贏不得侯景,舞動渾鐵九節鋼鞭,拍馬夾攻。)
    (那邊丁和見了,手持大斧,喝一聲,躍馬接住樊武瑞廝殺。)
    (四員大將,奮勇鏖戰。)
    (只聽得金鼓之聲震地,施大用陣後大亂,軍士奔走,卻原來是臨賀王正德,率
    (領三萬餘軍,抄過城西。)
    (傅岐首尾受敵,不能救應,只得單騎奔入城內。)
    (臨賀王不追傅岐,催督三軍,抄施大用樊武瑞陣後殺來,殺得梁兵七斷八續。
    ()
    (施大用見陣勢已亂,不敢戀戰,敗陣而走。)
    (侯景不捨,奮勇趕來,施大用兜住馬,拈弓搭箭,覷侯景來得漸近,一箭射來
    (,正中侯景左腿。)
    (侯景大怒,帶箭驟馬趕來。)
    (施大用措手不及,被侯景一鎗,刺于馬下。)
    (樊武瑞見施大用敗走,也牽轉馬頭,奔回本陣。)
    (丁和背後緊緊追趕,卻好兩個馬尾相連,樊武瑞回身,將鞭照頭劈下,丁和躲
    (閃不迭,一鞭打傷左臂,丁和棄斧而走。)
    (樊武瑞見兵勢已敗,不敢追襲,鳴金收軍進城。)
    (背後侯景擁大軍壓來,勢如山倒。)
    (樊武瑞只領得一半軍馬入城,將城門閉上,其餘盡被殺散,降者不計其數。)
    (侯景大勝一陣,依舊將皇城四面困住,喊殺之聲,震動天地。)
    
    
175**時間: 地點:
    (卻說傅岐單騎進城入朝,到了金鑾殿上,喘息不定。)
武 帝:(武帝驚道)賢卿為何如此狼狽,莫非出兵不利麼?
傅 岐:(傅岐俯伏哭道)臣力竭矣!被逆賊侯景,叛臣正德,前後夾攻,因此大敗。施
    先鋒等不知下落。
武 帝:朕從早至今,日已過午,不退朝以待卿報捷,卻原來大敗而回。此天亡我也。
傅 岐:臣初督軍出戰,施大用與侯景捨命廝殺,未見勝負。樊武瑞奮勇助陣,那邊一少
    年將迎敵。正廝殺之際,不期臨賀王領生力軍,從城西抄路殺來,將臣軍馬衝作
    兩截,鋒不可當,因此抵敵不住,臣只得退回。施樊二將陷在陣內,不知生死若
    何。
武 帝:(武帝跌足道)早不聽賢卿之言,以致今日眾寡不敵,非卿之罪,實朕之過也。
    快打探施樊二將消息,速來覆朕。
    (只見飛騎來報,施大用陣亡,樊武瑞戰敗而回,俯伏午門待罪。)
    (武帝教快宣進殿。)
    (樊武瑞進得殿上,大哭道)
樊武瑞:施先鋒被侯景所殺,軍馬三萬,折其大半。非臣不肯盡力,奈彼眾我寡,勢不能
    當,以致大敗。
武 帝:(武帝嘆道)此乃天敗,非人力所能支也。朕今已年老,死不足惜,只是遺笑于
    後世,豈能無恨?目今賊勢猖獗,城內軍少,難以再戰。勤王之師,一時未集,
    傅司農與卿等用心督軍守護,待朕靜思良計,以破此賊。眾卿暫退。
    (傅岐樊武瑞和眾文武,俱辭帝出朝,分頭守城,不在話下。)
    
    
176**時間: 地點:
    (卻說侯景殺敗羽林官軍,刺死施大用,軍威大振。)
    (丁和打傷左臂,侯景著人抬入營中醫治,親督軍士晝夜攻城不息。)
    (守城軍士因賞罰不明,糧食不繼,漸漸逃亡去了。)
    (傅岐又在陣上喫了驚,回衙嘔血斗餘,臥床不起。)
    (梁武帝只在後殿彌陀閣上喫齋誦咒,看彌陀經消災懺,拜斗禳星,以求佛力護
    (祐,觀音菩薩救苦,止望暗退敵兵,保安社稷,再無他計。)
    
    
177**時間: 地點:
    (卻說朱異張綰被武帝面辱一番,心懷慚忿。)
    (當下見侯景布雲梯飛砲,攻城甚急,看來城已將陷,勢不可支,兩個私身計議
    (。)
朱 異:即今賊勢浩大,社稷顛危,城破只在旦夕。我兩個見機而作,守些甚麼?不如令
    人出城暗通消息,獻了城門,迎接軍馬入內,庶不失富貴。不然城破之日,不見
    得你我為侯景出力的好處,徒死無益。
張 綰:僕射主見極高,宜速為之。
    (連晚寫下降書,差一個心腹健兒,裝做賣柴村民,夜半弔下城去,被侯景軍士
    (捉住。)
    (送入寨裏來。)
一 個:(健兒道)小人是朱僕射差來見大王的,有機密大事相報。
    (侯景見說,即教去了繩索)
侯 景:朱僕射差你來,有甚話說?
    (健兒在頭髮裏取書獻上。)
    (侯景拆開看時,寫道:
    (    君侯起仁義之師,弔民伐罪,四海引領而望,孰不歸心?今城內兵糧
    (兩盡,惟賴傅岐籌畫守禦,又遭病劇不起。)
    (君侯可于明日辰時,驅兵大進,不佞開宣政門以迎大駕。)
    (非為身謀,特救滿城生靈之命耳。)
    (薰沐恭候,切勿失期,以誤大事。)
    (樞密院左司農朱異司空張綰再拜。)
    (侯景看罷大喜,重賞健兒。)
侯 景:(分付道)拜上你主人,明早攻城,不可失約。事成之後,不愁富貴。
    (健兒叩頭謝賞,出得寨門,到原弔處,已有人在彼伺候,復弔上城來。)
    (見了朱異張綰,將侯景言語說了,二人大喜。)
    (次日平明,侯景號令眾軍,搖旗吶喊,金鼓震天,攻打宣政門甚緊。)
    (只聽得城裏砲聲響處,城門大開,朱異張綰驅家僮並本院軍士助力,迎接侯景
    (軍馬入城。)
    (侯景縱軍擄掠,放火殺人,滿城百姓,盡遭荼毒。)
    (侯景率領猛士五百,逕入朝堂。)
    (正殿上不見武帝,急搜太極殿中。)
    
    
178**時間: 地點:
    (此時武帝盤膝坐于禪床上,合掌念佛,見侯景來到,安坐不動。)
    (侯景稽顙拜于殿下。)
武 帝:朕待卿不薄,何以至此?朕年已九十,視死如歸。卿欲篡位,何不斬朕首去?
    (侯景俯伏地上,不敢抬頭,汗流滿面。)
侯 景:(連聲道)臣該萬死。今日臣起軍馬,非敢為叛,欲斬不忠負國之臣以清殿陛,
    並無他意。
武 帝:賢卿如此忠孝,雖周公伊尹,何以加焉。朕年邁力衰,不能理政,得卿輔佐,實
    愜斯懷。
侯 景:臣暫告退,清理軍務。明日早朝,再見陛下。
    (說罷,叩頭退出朝門外來。)
    (正走之間,御道上遇著朱異,幞頭象簡,身著朝衣,足穿朱履,見侯景來到,
    (慌忙跪下道)
朱 異:小臣失迎大王龍駕,伏乞寬有。
    (侯景雙手扶起,笑道)
侯 景:朱僕射不須如此。孤與公總是朝廷大臣,何出此言,使孤含愧多矣。
    (將士簇擁侯景,同入樞密院中。)
    (堂上坐下,即出號令,救滅城中餘火,禁止軍士剽掠,犯令者斬。)
    (軍令遍示城中,稍得寧貼。)
    (侯景又聚集滿朝文武,如有一人不到,梟首示眾。)
    (文武官僚,畏懼侯景威勢,悉到樞密院中聽令。)
侯 景:(侯景在眾官中看了一遍)司農卿傅岐怎麼不見?
張 綰:傅司農不知進退,抵拒大王,戰敗受驚。今早大軍入城之際,病重身故。
侯 景:(侯景呵呵大笑道)卻便宜了這廝。先鋒樊武瑞何在?
朱 異:想已逃竄,乞大王遣軍追獲,明正其罪。
侯 景:這廝乃網中之魚,無能鼠輩,何足介意。你眾官在此,孤有一事和爾等商議,不
    知合眾論否。
眾 官:(眾官齊躬身道)願聽大王鈞旨。
侯 景:孤興兵到來,非有他意,只因主上重佛輕儒,朝政廢弛,境外干戈日競,盜賊蜂
    起,國家危在旦夕。孤故不遠千里,欲除君側首惡,選諸太子中有才高德尊者,
    早正大位。主上聽其修行自便。眾官以為何如?
朱 異:(朱異張綰當先諂佞道)大王之論極是,乃伊尹霍光之舉,名正言順,大合人心
    ,有何不可!
眾 官:(眾官也只得齊道)隨大王主裁,誰敢不服。
侯 景:(侯景又笑道)孤欲除君側之奸,汝等以為何人?
    (眾官面面相覷,不敢回答。)
侯 景:(侯景正色道)朱異張綰,背主忘君,濫叨爵祿,賣國市恩,苟圖富貴,天地間
    第一罪人也。此等奸臣,留之誤國。
    (喝軍士將二人綁出,梟首示眾。)
    (號令纔出,只聽得一聲喊,將朱異張綰簇下,綁出斬了。)
    
    
179**時間: 地點:
    (須臾間兩顆首級獻上,眾官驚得股栗不安,俱面如土色。)
侯 景:諸君不必驚惶。孤除此佞臣,以儆其餘,與眾官無預。
    (當下大小公卿,盡皆散訖。)
    (侯景暫于樞密院中住紮,聚集一班兒將官謀士商議。)
丁 和:(丁和向前道)主公今欲何如?
侯 景:孤自從征戰以來,千軍萬馬之中,鎗刀密布,劍戟如林,生死須臾,不以為懼。
    今見蕭公,使人自懾,不敢仰視,豈非天威難犯?自今以後,不可再見之矣。
丁 和:(丁和王僧貴一齊道)主公攻破京都,取天下已在反掌,何不殺了武帝,早正大
    位?
侯 景:孤有此心久矣。奈武帝牙爪未除,須索緩緩圖之。
丁 和:(眾人道)主公所見甚明,臣等不及。
    
    
180**時間: 地點:
    (自此之後,侯景將心腹親近之人,布滿諸路,據守各處緊要關隘。)
    (朝廷政務皆自掌管,故舊大臣黜退不用。)
    (從正月至五月,將武帝幽囚于靜居殿中,撥四名親隨牙將看守。)
    (凡富人侍衛,一概不許近前。)
    (飲食衣服之類,亦各裁節,不能應用。)
    (武帝每日暗暗垂淚,只是念佛以捱朝暮。)
    (侯景擁甲士橫行街市,每出外,家家閉戶,為之罷市;入朝,百官俯伏以待。
    ()
    (武帝受盡淒涼,苦楚萬狀。)
    (當下卻值太清三年五月十八丙辰日,武帝受餓數日了,早晚止喫得一碗糜粥,
    (並無他物。)
    (心下忿怒,只覺心膈飽脹,咳嗽不止,又無一個心腹之臣問候,亦無一個宮人
    (伏事。)
武 帝:(武帝嘆氣道)朕當初多少英雄,赤手打成天下,身登九五,威傾朝野。也只為
    孽海無邊,冤愆有報,故此皈依我佛,要圖圓寂後,徑歸西方淨土極樂世界,蓮
    花化生。誰想遭遇侯景逆賊,將朕幽閉在此,求衣不得衣,欲食不得食,歷盡艱
    難。昔日英雄何在?想必天地有所不容,佛教亦無益也。
    (說罷,淚如雨下,愈覺心頭飽悶,咳嗽喘息不止,倒在御床上。)
武 帝:(回頭問庖人道)朕口甚渴,有蜜水可將一碗來暫解。
丁 和:(庖人道)宮中止有血水,焉有蜜水!陛下要止渴,只有一杯濁水在此。
武 帝:就是濁水,聊且將來解渴。
    (庖人將半碗濁水,遞與武帝。)
    (武帝喝了一口。)
    (但覺穢氣觸鼻。)
    (仔細看時,卻是半碗渾泥漿,內有兩頭蟲盤跳。)
    (一時怒氣攻心,將碗擲于地上,憤怒道)
武 帝:一代帝王,卻被小人困辱!早知今日佛無靈,悔卻當初皈釋道。
武 帝:(再欲說時,神氣昏聵,口已含糊,舌頭短縮,不能言語,但道)荷……荷……
    荷……
    (遂氣絕而崩。)
    (可憐立國英雄,餓死于台城之靜居殿中。)
    (有詩證:
    (  梁君崇釋斥儒風。)
    (豈料身空國亦空。)
    (作俑已無君與父,又何執法責臣忠。)
    (後賢又有詩嘆曰:
    (  干戈四境尚談經,國破家亡佛不靈。)
    (覆轍滿前殊未警,浮屠猶自插青冥。)
    (當下庖人傳出外來,言聖駕已崩。)
    (侯景聞知,一面委官整理喪事,親率群臣入殿,奉太子世讚即位,是為太宗簡
    (文皇帝。)
    (改號大寶元年,加侯景為相國,封二十郡。)
    (侯景心下不足,自稱漢王。)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