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 至 第一七〇

161**時間: 地點:
    (一日見天色晴和,春光明媚,備辦了酒果素食,令道人提壺挈盒,和苗知碩帶
    (了薛舉,一同出城北踏青遊玩。)
    (但見士女往來,紛紛不絕。)
    (正是:
    (  香塵逐車馬,美酒醉笙歌。)
    (有詞為證:
    (    郊原春透,花壓垂堤柳。)
    (滿目繁華如舊,正是清明時候。)
    (轟轟寶馬雕輪,紛紛翠袖紅裙。)
    (一樣尋芳拾翠,何妨僧俗同倫。)
    (三人閑玩,沿溪信步而行,同進一座花園內石凳上坐了。)
    (舉目觀看,端的好景致也。)
    (但見:
    (    新篁池閣,花霧樓臺,幾多曲徑護幽欄,數處小橋通活水。)
    (假山高聳,下面有石洞玲瓏;亭榭精奇,中列著翠屏寶玩。)
    (色鋪錦繡,生香不斷。)
    (樹交花韻奏笙簧,樂意相關禽對語。)
    (轉過了桃花徑、杏花塢、梅花莊、李花弄,方走到雕檐鬥角百花亭;穿過這牡
    (丹臺、芍藥欄、薔薇屏、茶藥架,纔顯出淨幾明窗千佛閣。)
    (雙雙白鶴長鳴,兩兩鴛鴦交頸。)
    (荷花池內,魚翻玉尺戲清波;來鳳軒前,鸚吐人言稱佛號。)
    (爛柯嶺芻蕘寂靜,春宴堂金碧交輝。)
    (陰陰古木欲參天,灼灼嬌花齊向日。)
    (果然在在堪歌舞,正是人人可舉觴。)
    (林澹然等三人坐于石凳之上閑看,忽見一人,頭戴逍遙巾,身穿豸補鶴氅,隨
    (著十餘個家僮,騎著一匹白馬,吆吆喝喝,走入花園裏來。)
    (眾人見了,盡皆迴避。)
    (林澹然心裏已省得是個舊相識了,只是不動身,看他怎的。)
    (正是:
    (  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不知這人是老林甚麼相識,且聽下回分解。)
    (本節完)
    (第十八回 梁武帝愎諫納降 虞天敏感妻死節)
    (詩曰:
    (  忠言逆耳拂君機,暗裏藏姦國祚移。)
    (納土降書初上獻,漁陽鼙鼓即相欺。)
    (旌旗蔽野飛禽絕,殺氣橫空煙樹迷。)
    (抗守孤城弓矢竭,虞公大節感賢妻。)
    
    
162**時間: 地點:
    (話說林澹然北郊遊玩,偶于花園內遇一故人,對苗知碩道)
林澹然:這人來得蹺蹊,俺們偏坐著不動,看他如何施展。
苗知碩:弟子也看這人不得。
    (林澹然故意眼觀他處,只不動身。)
    (那漢走近石凳邊,見林澹然等三人端坐不動,發怒道)
那 漢:官長至此,誰不回避?汝兩個腌臢禿驢,恁般大膽,兀自坐著不動。
林澹然:你這官人,好生多事,俺們出家人雲遊至此花園一樂,與汝有何干涉,要迴避你
    ?甚不知趣。
    (那漢愈惱,喝家僮)
那 漢:打這禿廝。你還敢光著一雙賊眼看我,決是不良之輩,挖出他這一雙眼珠!
    (家僮正要動手,林澹然笑道)
林澹然:且住,有話講。俺出家人遨遊四海,那一個英雄豪傑貴戚朝紳,不欽敬俺來?誰
    似你這廝油嘴花子,反來呼喝人。
    (那漢大怒,喝教跟隨人)
喝 教:與我痛打這禿賊一頓,鎖了去。
    (家僮向前來打,被林澹然雙手架住。)
    (一個趕入來的,澹然飛起右腳踢中肩窩,倒在地上。)
    (又一個撞近身來,澹然將左手一點,翻觸斗又跌倒了,其餘人役不敢向前。)
    (那漢親自動手,伸拳攘臂,趕近前來,提拳便打。)
    (苗知碩見了,正要放對,林澹然呵呵大笑道)
苗知碩:侯大哥不須如此。你記得當初在太原高丞相府中相聚時麼?
    (那漢聽了,即忙住手,將林澹然仔細再看,拍手)
拍 手:足下莫非是林參爺麼?
林澹然:小僧便是,大哥久違顏範了。
    (那漢不是別人,乃高歡部下一員大將,姓侯名景。)
    (自幼習文,屢因不第,棄文就武,投于高歡麾下為謀士,最是貪婪兇暴,詭譎
    (多謀。)
    (習學得一身好武藝,屢立功勛,高歡用他為帳前管糧大使奮威將軍。)
    (因見林澹然英勇出眾,每每虛心交結。)
    (林澹然見侯景心術不端,惟有面交而已。)
    (侯景自從林澹然避難離魏之後,用錢賄賂朝中臣宰,不數年陞為尚書左僕射南
    (道行臺總督大將軍,與高歡品職止差一級,甚有權勢。)
    (以前高歡在朝時,侯景畏其材智,不敢妄行。)
    
    
163**時間: 地點:
    (當時高歡已死,無人制御,縱意橫行,位兼將相,勢傾朝野。)
    (高澄襲父之職,名行素虧,又且短于材略,欺侯景是他父親部下出身,屢屢侮
    (慢侯景。)
    (侯景又恃官高爵大,不以高澄為意,因此有隙,兩下結怨,不願同朝。)
    (侯景賄囑近臣蔣旌在魏主面前贊襄,奉旨差往河南鎮守,掌握兵權,以觀內變
    (。)
    (當日便道赴任,卻遇清明令節,乃穩住人馬,獨與家僮輩郊外尋春取樂,偶至
    (花園,遇著林澹然。)
    
    
164**時間: 地點:
    (此時候景炎炎之勢,把誰人放在心上?況酒後糊塗,林澹然又做了僧家,將言
    (語激惱著他,怎生認得?因澹然說出舊交,方省得是林時茂,不勝之喜,笑道
    ()
澹 然:林大哥許久不會,竟不相認了。別後心常感念,今得相會,實出偶然。向聞大哥
    雲遊梁國,何幸又得在此?
林澹然:一言難盡,從容細訴衷曲。久仰足下執掌兵權,名重東魏,今日為何閑暇,到此
    遊玩?
侯 景:小弟之事,亦容細剖。大哥如今寶剎在于何處?
林澹然:貧僧不居寺院,亦非庵廟,暫棲止在本縣城南張太公莊上。因見景物撩人,故往
    郊外踏青遣興,幸會吾兄。
侯 景:既然大哥寓處不遠,小弟畢竟要到貴莊奉謁。
林澹然:(林澹然不好推辭)尊駕枉顧,蓬蓽生輝。
    (二人攜手而行,同到莊上來。)
    (後面知碩佛兒家僮等眾,牽馬隨入莊裏。)
    (林澹然侯景重復敘禮,辦齋款待。)
    (侯景問及林澹然到梁朝出家事,林澹然將妙相寺為副住持,因正住持鍾守淨貪
    (淫忤諫,反生讒害,逃難至張太公莊上情由,細說一遍。)
    (侯景嘆息不已。)
林澹然:目今高丞相辭世,公子高澄比乃尊德政何如?
侯 景:(侯景搖頭道)大哥,不要提起,高澄那廝說起來令人切齒。他那已往的姦淫惡
    跡,大哥盡知,自從高丞相捐館之後,無人拘束,縱意妄行,把父親向日趕逐去
    的無賴棍徒,依舊招集部下,放僻邪侈,無所不為。有一個奸險膳奴,姓蘭名京
    ,原是衡州刺史蘭起之子,高澄待為心腹,生殺予奪之權,皆出其手。其弟高洋
    ,屢屢勸諫不聽。目今招軍買馬,積草屯糧,其意要篡魏以圖大業,只畏小弟一
    人,不敢輕發。況兼宰輔臺諫,各為身謀,朝廷大事,悉委高澄。見弟掌兵,心
    懷妒忌,暗暗勸主上削去小弟兵權。小弟諒來終須有禍,故此暗用賄賂,謀差出
    外,鎮守河南,離卻此人,以圖後舉。高澄這廝,度量淺狹,我雖出鎮外延,料
    他不久必然生情害我。小弟渴欲請教,不知大哥蹤跡何在。今日偶爾相逢,實乃
    天賜其便。今者梁武帝朝政何如?臣宰才能比東魏何如?
林澹然:梁魏之政,兄弟也。當時武帝初登大寶,勵精圖治,恩威兼著。朝中文武,各展
    其材,甚有可觀。自天監已來,皈依釋教,長齋斷葷,布衣蔬食,刑法太寬。文
    臣武將,俱從佛教。小人日親,君子日遠,四方變故漸生,據險為亂者,難以屈
    指。況兼歲歉國虛,民不聊生,梁國不日為他人所有矣。
    (侯景聽了,拍手大笑不止。)
林澹然:(林澹然心裏暗想)梁朝無道,此人鼓掌而笑,決非好意。
侯 景:(就問道)足下聞武帝政亂而喜,何也?
    (侯景四顧無人,低言道)
侯 景:小弟有一樁大事,存心久矣,因無機會,不敢妄行。今聞大哥談及梁主酷信佛教
    ,變亂日生,諒此事只在反掌間,故不覺喜形于色。弟之出鎮河南,本欲據地叛
    東魏以歸梁國,只慮武帝拒而不納,故一向猶豫。今聞梁主可以蒙蔽,正合我進
    身之機會。我魏主寵用高澄,不日必有內禍。小弟別兄而去,即差使獻土降梁,
    以圖大事。事成之後,發兵滅魏,勦除高澄,然後迎請大哥同享富貴,豈不美哉
    !
林澹然:足下此計雖妙,只是背主降讎,非大丈夫之所為也。既與高澄不和,不若棄職歸
    山,守田園之樂,恰養天年,清名垂于不朽。何必驅馳名利之場,以為不忠不孝
    之人也?
侯 景:大哥不知,當今之世,顧不得名節,說不起忠孝。桓溫道得好:『大丈夫不能流
    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若是膠柱鼓瑟,眼見得家破身亡。
    (林澹然暗想,這人平素奸巧,勸之無益,就隨口道)
林澹然:足下才猷素著,德譽日隆,況能駕馭群雄,保安黎庶,何慮大事不就?但俺與兄
    間別多年,今幸一會,只且開懷暢飲,重序舊情,不可言及世務,以混高興。
侯 景:(侯景笑道)大哥見教甚妙。且盡今宵之樂,另日求教。
    (二人說罷,稱觥舉爵,喫得酩酊,當夜就留侯景在莊宿了。)
    (次日侯景喫了早膳,辭別林澹然之任,早已車馬駢集。)
    (澹然送出應外,侯景附耳道)
澹 然:小弟昨晚所言之事,只可你知我知,切莫輕泄于外。
林澹然:(林澹然點頭道)不必叮囑,後會有期,再得請教。
    (二人分袂而別。)
    (侯景跨上雕鞍,帶領人眾,往河南蒞任,整理軍務,撫巡地方。)
    (甫及數月,忽探馬飛報朝廷有旨到來,天使已臨驛館,侯景忙排香案迎接。)
    (大使開讀聖旨,侯景聽讀到「念卿汗馬之功,更兼才堪鼎鼐,豈可出鎮邊隅?
    (旨意到日,馳驛回京,同理朝政大事」,心下已知是高澄之計,暗想)
心 下:我未蒞任之先,預料有此宣召,今果然矣。
    (謝恩畢,整備筵席,管待天使。)
    (飲宴之間,侯景)
侯 景:皇上差下官出鎮河南,纔及數月,為何又宣下官回朝?這是大臣薦舉,還是皇上
    聖意?
天 使:是高丞相推舉老大人回朝,同理國政,故特旨而來。老大人急整行鞭,趨朝面聖
    。
侯 景:邊關要害,不比尋常去處。軍糧未散,且無鎮撫代職之臣。待下官調停了此兩樁
    ,即便回京。
天 使:君命召,不俟駕而行。老大人就行纔是。
侯 景:(侯景高聲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裏是邊關緊要去處,不時敵人侵擾,
    若委托不得其人,必誤朝廷大事,豈可造次去得?天使先回,下官在各衙門考選
    有才能者,權掌本鎮,即便趨朝。
    (使臣不敢再言,告辭去了。)
    (侯景心下不安,請心腹謀士丁和商議。)
    (這丁和是一個辯士,極有膽量,亦通武藝,在侯景帳下為參謀官。)
丁 和:(向前見了道)主公喚小官,有何使令?
侯 景:我有一件大事不決,和汝商議。目今朝廷重用高澄,遣我出鎮邊地,未經數月,
    仍復召回。此是高澄那廝定計害我了。若回京,有兇無吉;若不回,又逆了君命
    。這事何以區處?
丁 和:先發者制人,後發者制于人。既是高爺要害主公,不如先下手為強。明日即矯詔
    ,稱說高澄有篡位之心,發本省軍馬殺奔京城,先除高澄,後滅魏帝。主公身登
    大寶,小官執掌兵權,誰敢抗拒?豈非一舉兩得之計?
侯 景:舉兵圖業,亦是一計。但魏朝人物還多,兵糧尚廣,只恐擁一鎮之兵,以敵通國
    之眾,猶如以卵擊石,豈能保全?此計不妙,再尋萬全之計方好。
丁 和:主公之言甚當,小官另有一計。除非是據守本境,遣一辯士到梁國獻土納降,梁
    武帝決然重用主公。那時從容定計,待時而舉,有何不可?
侯 景:(侯景大笑道)參謀此計,甚合吾機。事不宜遲,明日即煩卿齎降表輿圖,往梁
    朝納降,以避此禍。
    (次早寫下降書,收拾金珠寶貝並地圖,交與丁和,取路到梁國來。)
    (把關將認得是侯總督部下將官丁和,不敢攔阻。)
    (過了關隘,梁國守關將問了來歷,亦不阻擋。)
    (一路無話,直至京師。)
    (丁和一路打聽得武帝寵用的心腹大臣,卻是大司農朱異司空張綰,二人當權,
    (朝廷聽信。)
    (丁和藏了金珠等物,先闖入朱異府裏來見朱異。)
    (朱異問其來意,丁和)
丁 和:敝主是東魏總督大將軍候景。久仰老大人盛德,欲見無由。今因與本國高澄不睦
    ,特差小官獻上河南十三州地土,歸降大國。猶慮聖主不容,先差小官,懇乞老
    大人鼎贊,玉成其事,必效犬馬之報。無甚孝順,有些須薄禮獻上,望乞笑納。
    (即奉上金珠禮物。)
朱 異:(朱異見了大喜道)你主將既有美意歸順大梁,此是背暗投明,知機之士。明日
    早朝,待我先奏聖上,引你朝見。
    (丁和叩頭而退。)
    (又將了金珠到張綰府中來,同前一般獻了,說侯景納降一事。)
    (張綰也大喜收了,發付丁和,早朝伺候。)
    (丁和次日五更,齎了金珠寶物降表地理圖,到閣子門外等候。)
    (朱異。)
    (張綰會見,先議定了。)
    (少頃武帝臨朝,眾文武朝見已畢,朱異執簡當胸,俯伏金階,啟奏道)
朱 異:東魏鎮守河南尚書左僕射南道行臺總督大將軍候景,差使臣一員,獻土投降,未
    得聖旨,不敢擅便。以臣愚意,鄰國之臣,納土來歸,乃我朝一統之機也。伏乞
    聖鑒。
    (武帝令宣和入朝,至殿前山呼舞蹈,俯伏階下。)
武 帝:卿是何官?侯總督何故叛魏來降?未審真偽,難以准信。
丁 和:臣姓丁名和,職居侯總督部下參謀。主將因見魏主昏蔽,聽信丞相高澄讒言,屢
    屢殺戮大臣,主將慮禍及身,故有此舉。竊計良臣擇主而事。方今大梁皇帝聖武
    仁慈,德過堯舜,不歸何待?專遣微臣敬獻河南十三州地土,以為進身之階,伏
    乞聖仁容納。
武 帝:卿且暫退,待朕商議。
    (丁和謝恩而出。)
武 帝:(武帝與眾臣道)今東魏侯景獻土來降,朕意得景,則塞北可清,寰宇可定,此
    機會亦為難再。卿等以為何如?
謝 舉:(尚書左僕射謝舉出班奏道)近歲以來,與魏連和,兵甲不興,邊境無事。若納
    叛臣,又生舋端,非國家所宜也。
    (言未畢,大司農朱異上前奏道)
朱 異:皇上聖明御宇,南北歸心,今若拒而不納,後來賢路閉塞,裹足不入梁矣。今天
    下無不賓服,止有東魏跋扈不臣。彼國材兼文武者,惟有高歡侯景二人。幸高歡
    已死,侯景來降,魏國虛無人矣。得景,則彼國虛實,我盡知之,乘隙加兵,東
    魏之地,反掌可得,此正一統天下的大機括,豈可不納侯景之降?
謝 舉:(司徒蕭介連聲道)不可,不可。
武 帝:卿主意若何?
謝 舉:(蕭介奏道)臣素聞侯景為人,不忠不孝,奸佞讒謅。雖有微才,受高歡大恩而
    致重位;高歡初喪,墳土未乾,即懷叛心。假鎮關西,宇文泰不容,故復投身于
    我。此等奸佞之徒,不可使之人國,收用必生後患。
武 帝:也見得是。
    (正欲聽信,不受降表,又見左班中一員大臣踴躍而出,眾人視之,卻是司空張
    (綰,近前)
近 前:聖主馭世,惟以收攬人材為先。久聞侯景才優學富,智勇足備。東魏如重用之,
    非我國家之利也,邊境豈得安寧?今幸彼君臣不和,上下猜忌,侯景來降,天假
    其便,此是至難得之機會。古云:天與不取,反受其咎。能臣輸赤來歸,天下可
    指日一統。若不收其降表,不受其土地,彼必轉而投獻于他國。土地非我有,能
    臣為彼用,生起舋端,我國焉得太平?失算甚矣。陛下受其降表,任之大爵,景
    必盡心竭力,以報陛下。臣斷以納降為是。
武 帝:朱卿與張卿之言,其理最勝。若不納其降,是閉賢路也。
    (當下命收了降表、輿圖,御筆親書聖旨,封侯景為大將軍,爵河南王。)
    (又賜錦袍玉帶。)
    (宣丁和進朝,發付回河南,約日來降。)
    (丁和叩頭謝恩出朝,拜謝司空張綰大司農朱異,齎了聖旨欽賜袍帶,取路回到
    (河南。)
    (進府參見侯景,先將見朱異張綰之事說知)
侯 景:武帝欲待不受降表,甚虧朱張二人竭力贊襄,武帝方允,封主公為河南王。
    (細說一遍,即將錦袍玉帶呈上。)
    (侯景大喜。)
    (戴了金冠,穿了錦袍,繫了玉帶,拜謝天地祖先,升丁和為左軍耀威將軍。)
    (河南十三州地界,俱差心腹將士把守,不服魏朝統轄。)
    (話分兩頭。)
    
    
165**時間: 地點:
    (卻說高澄要害侯景,屢次在魏主駕前讒言說:侯景擁重兵在外,必有歹意,速
    (取回朝誅戮,以除大患。)
    (故魏主頒詔,召回京師。)
    
    
166**時間: 地點:
    (此時使臣已回,說侯景要給散軍糧,擇官交代,方得回朝。)
    (高澄心下疑惑,差人打聽消息,不數日,邊郡官表章雪片也似到來,奏陳侯景
    (據河南十三州叛魏歸梁,乞聖上早發兵擒勦。)
    
    
167**時間: 地點:
    (次後打聽的將士俱還,說侯景果實歸梁,早晚必興軍馬犯境。)
    (高澄心下驚惶,忙集眾文武同會都堂,商議此事。)
眾 官:既是侯景反叛,宜奏過主上,作急調遣人馬,征討叛逆,此為上計。
高 澄:發兵討逆,固不必說,但眾將之中,無侯景敵手。況連年飢饉,軍糧不足,何以
    處之?
眾 官:(使軍司杜弼離座道)吾有一計,管教東魏有泰山之安。不必興兵發馬,只消一
    紙書到梁,使梁主與侯景自生猜忌,邊境無足慮矣。
高 澄:先生有何妙計,離間梁國?
眾 官:(杜弼道)東魏西梁,兩相侵擾,因此結讎。近十餘年,梁武帝皈依佛教,以清
    淨慈悲為本,不樂征伐,故久不動刀兵,兩國無事。丞相莫若一面發兵,侵他邊
    境,一面遣人致檄于梁,以求通好。武帝若肯仍舊議和,則落我圈套中矣。
高 澄:兩國相和,莫非武帝便不受侯景之降了麼?
眾 官:(杜弼笑道)非也。丞相明燭天下,些須詭計,怎麼不知?侯景那逆賊,包藏禍
    心據守河南,意欲自圖大業,非真心降梁也。若武帝與我國連和,景意不安,必
    生變亂。彼時梁國與侯景自相攻殺,我這裏高枕而臥,坐觀成敗,以逸待勞,有
    何慮哉?
高 澄:先生高見甚明。
    (當下奏過魏帝,一面賫詔,命邊塞統兵官發軍攻梁;次後修書,差護軍都尉鄭
    (梓臣往梁國來。)
    
    
168**時間: 地點:
    (再說武帝當日臨朝,樞密院司農卿傅岐奏道)
武 帝:目今東魏發數萬之眾,侵犯邊界,攻打城池甚急。文書申呈本院,伏乞聖旨。
武 帝:既魏國有兵犯境,卿等檄本處官員謹守城池。若軍馬缺少,錢糧不敷,卿等斟酌
    調停,亦須添軍增餉,何必奏請。
    (傅岐領旨,正欲退朝,只見近臣奏:東魏丞相高澄,差官賫檄,午門外伺候。
    ()
    (武帝即傳旨宣魏使進朝。)
    (鄭梓臣到金鑾殿山呼舞蹈已畢,將高澄檄文獻上。)
    (近臣接了,展開御案之上。)
    (武帝看檄云:
    (    侯景自生猜忌,遠托關隴,憑依為奸,獻土偽降,狼子野心,終成難
    (養。)
    (今陛下乃授之以鈇鉞,假之以兵權,未有不忠于魏而盡忠于梁者也。)
    (時堪乘便,則必自據淮南,亦欲稱帝。)
    (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不若梁魏修和,使景無隙可乘,誠為兩利之術。)
    (願陛下察之。)
    (故檄。)
    (武帝看罷,對眾臣道)
武 帝:適纔傅司農奏說魏兵犯境,今高丞相復有檄來,以求和好,或戰或和,卿等以為
    何如?
傅 岐:高澄起兵,侵我疆土,軍強馬壯,兵未交而奉檄求和,必是離間之計。因陛下重
    任侯景,侯景必竭力以輔我朝,故發書連和,欲使侯景懷疑,必生禍亂。若許通
    好,正中其機。陛下斬其來使,傳檄侯景,令謹守邊城,何慮高澄入寇。
武 帝:卿言甚善。
    (喝軍士簇下鄭梓臣,斬首報來。)
    (武士正欲動手,朱異忙止住道)
朱 異:不可。
武 帝:(便奏道)臣聞兩國相爭,不斬來使。今高澄雖然侵邊,未曾損我一民寸土,又
    奉書求和,是以禮來講信修睦。我堂堂大國,反不能容物,使陛下失禮于小邦,
    召天下人非議,是何道理?自古靜寇息民,和好為上,何必靡費錢糧,驚擾百姓
    ,以興兵結怨哉?況兵家勝負難期,倘有挫失,反傷中國氣象。依臣愚見,連和
    者,久安常治之策也。伏乞聖鑒。
武 帝:(武帝躊躕了半晌道)卿言有理,豈有大國而反失禮于小邦?和之是也。
    (遂不聽傅岐之言,教光祿寺辦宴相待。)
    (修下國書,發付鄭梓臣回魏,於是兩下罷兵息戰不題。)
    
    
169**時間: 地點:
    (卻說侯景自從降梁之後,心下不安,不住使人打探梁魏兩國消息。)
    (當下有人報說東魏發兵十萬,攻打邊城緊急。)
    (侯景正欲調兵出關拒敵,不數日,又見探子報說,高澄有檄文連和中國,梁主
    (已許和好,魏國回軍,兩邊罷戰。)
    (侯景心中驚疑,忙請丁和商議道)
侯 景:我當初叛魏降梁,只指望梁主東征,我好于中取事,不期高澄那廝,移檄連和中
    國,武帝許諾,兩國和好,梁主必然生疑,不重用我了。倘奪我兵權,削我爵祿
    ,那時進退兩難,豈不坐受其斃?請君計議,何以處之?
丁 和:(丁和笑道)主公熟諳韜略,區區小事,何足為慮。當今之時,主公掌握兵權,
    擁數十萬之眾,扶魏則魏捷,助梁則梁勝,如韓信在齊之時,成敗之機,在此一
    舉。武帝重釋輕儒,賢人隱遁;承平日久,武備荒疏。主公乘此兵精糧足,武士
    樂用,猝起大軍,直搗建康,迅雷不及掩耳,勢如破竹,攻破京城,奪其大位。
    那時再除東魏,一統天下,乃帝王之業也。若遲延不決,梁魏同心,或左右夾攻
    ,則我進退無路,豈不束手待死!
侯 景:(侯景大笑道)先生陳說利害,使我頓開茅塞。事不宜遲,就此點兵前進。只有
    一件,前叛東魏,今又反梁,名分不正,難以服人。怎地設一個名號纔好?
丁 和:目今臨賀王正德,貪婪犯法,得罪于朝廷,武帝屢屢責罪,因此臨賀王憤恨,陰
    養死士,蓄積糧草,專待內變。主公何不修書一封,奉之為主,誘他同起軍馬,
    共伐武帝。事成之後,緩緩圖之。這是臨賀王為亂首,罪不在我,何慮人心不服
    ,大事不成?
    (侯景大喜。)
    (慌忙寫下雲箋,差丁和星夜去見臨賀王正德,分付如此如此。)
    (丁和領了言語,辭別侯景而行。)
    (不則一日,已到京師,日間不敢進見,捱至夜間,叩門請見。)
管門官:黑夜之間,大王飲宴,有事明早來罷。
丁 和:有機密重事,要見大王。煩乞通報。
    (管門官見說是報機密事的,只得通報。)
    (臨賀王即教丁和進密室裏相見。)
    (丁和參拜已畢,將侯景書雙手奉上。)
    (正德拆開細看,書云:
    (    臣河南王侯景,敬啟殿下:今天子年邁政荒,所為顛倒。)
    (大王屬居儲貳,仁政遠孚,四方景仰,執掌權衡,聲名赫奕。)
    (反被二三奸臣所譖,重遭廢黜,人心共憤,四海稱冤。)
    (大王何不乘此天與人歸之時,奮勇除奸,早正大寶,以副億兆之望。)
    (景雖不才,願效一臂之力,若有驅役,萬死不辭。)
    (誠千載一時之機會也,臣景執鞭以待。)
    (正德看罷,未能決斷,差內官連夜召長史華一經議事。)
    (華一經承召來見正德,禮畢,臨賀王請華一經至後殿,將侯景之書,與之觀看
    (。)
    (一經觀畢,臨賀王)
臨賀王:此事還是如何?
丁 和:(華一經道)殿下尊意若何?
正 德:孤屢被朝廷叱辱,此恨未消,患無羽翼,暫且隱忍。今得侯景相助,正孤揚眉吐
    氣之時,如何不允所請?
丁 和:(華一經道)殿下尊意,雖然如此,自臣觀之,乃是侯景誘殿下之術耳。
正 德:何以見之?
丁 和:(華一經道)侯景叛魏歸梁,非其本意,正欲使梁魏交兵,就中取事。不意魏與
    我國連和,侯景大失所望。事梁不屑,歸魏不能,手握兵權,焉肯俯首聽命于人
    之下?意欲大舉,又恐人心不服,故借大王之名,以自行其志。殿下不可為侯景
    所愚。
臨賀王:孤與侯景,素未相識,彼焉知孤心中之事,敢來愚惑?今孤正欲借侯景兵力,雪
    我心中之忿,長史不必多疑。
    (華一經見正德之意已決,不敢再諫,唯唯而退。)
    (正德不聽長史之言,出殿對丁和道)
正 德:孤有此心久矣,奈無隙可乘。今得侯將軍相助,深遂孤願。多拜上你主,早晚發
    兵,孤當內應。機事在速,不可遲誤。
    (教內庫官賞丁和銀五十兩,綵緞四疋,發付回去。)
    (丁和領賞,拜辭臨賀王,徑回河南。)
    (見了侯景,將上項事備說一遍。)
侯 景:(又道)臨賀王專等主公,早晚起軍,彼為內應。
    (侯景遂調選人馬,擇日起軍。)
    (馬步軍兵共三萬七千,戰將五十員,用丁和馬之俊二將為左右羽翼,浩浩蕩蕩
    (,殺奔建康城來。)
    (是時承平日久,民不習戰,聞得侯景起兵壽陽,軍馬驟至,遠近驚惶。)
    (一路守城官將,望風而逃。)
    (侯景兵不血刃,奪了二十餘處城池。)
    (當日丁和率領軍馬,殺到睢陽城下,只見城門緊閉,城上四圍,遍插旌旗。)
    (丁和回馬,至中軍報說)
丁 和:睢陽城有人把守,難以前進。
    (侯景大怒,號令眾軍,用力攻城。)
    (金鼓喧天,喊聲大振。)
    
    
170**時間: 地點:
    (卻說本郡刺史姓虞,雙名天敏,舉孝廉出身,為人廉能清正。)
    (已知侯景作反,殺進關來,一面急申朝廷,請兵教應,一面調撥軍兵,把守城
    (池。)
    (當日聞得侯景軍到,分付軍士四門謹守,自上城樓觀看。)
    (只見侯景騎著黃驃馬,穿繡錦戰袍,金盔金甲,耀日光明。)
    (領一班部將,在南門下耀武揚威攻打。)
    (其餘將士,分攻四門,團團圍住。)
    (真個是殺氣連天,旌旗蔽日。)
    (虞天敏見兵威甚銳,心下憂道)
心 下:我這城池,是緊要地方,若被他得了,到京都如破竹之勢。欲要出戰,兵微將募
    ,力弱難支;待要固守,奈何錢糧缺少,米穀不敷,又恐堅守不住。
    (心裏煩惱不決,只得回衙,和夫人史氏計議。)
心 下:(夫人道)相公主意,還是如何?
丁 和:(虞天敏道)拒敵不能。守城無力,不如棄城而走,再做區處。
心 下:(夫人大怒道)相公素讀聖賢之書,不知忠孝之道!朝廷大俸大祿,除你為一郡
    刺史,身享富貴,蔭子榮妻。今一朝賊至,即欲棄城而走,豈大丈夫之所為也!
    妾不忍見君為不忠不孝之人,請先死以報國恩。
    (虞天敏所夫人所說,滿面羞慚,謝道)
謝 舉:承夫人指教,下官豈敢背國忘君?無奈孤城難守,食君之祿,自當死君之事。
心 下:(夫人道)相公此言,纔是為臣之道。城中糧食尚可支半月,朝廷若知侯賊作亂
    ,早晚必發救兵。君當盡力守城,激勵軍民,或者可以保全,未可知也。
    (虞天敏大喜,親自巡城。)
    (督軍守護。)
    (城外軍士臨城攻打者,皆被擂木砲石打傷,因此不敢逼近,遠遠圍定,放砲吶
    (喊不息。)
    (虞天敏晝夜不得寢息,嚴督守城。)
    (侯景見數日攻城不下,遣一辯士,進城來說虞刺史投降,大封官職。)
    (虞天敏大怒,將辯士斬首,擲下城來。)
    (侯景見了大惱,號令將士奮力晝夜攻城,務要打破。)
    (虞天敏多方守護,一連又困了十餘日。)
    (城裏糧米已盡,百姓啼哭,忍餓守城,心堅不變。)
    (虞天敏指望救軍到來,終日懸懸而望,那裏見有一個軍卒。)
    (原來表章到樞密院,都被朱異張綰藏下,並不奏聞,因此無人救應。)
    (虞天敏見勢已危迫,百姓惶惶,盡皆餓倒,城池將陷,對夫人慟哭道)
朱 異:賊勢甚大,城內絕糧,軍民餓困,城必破矣。下官早尋自盡,豈可受辱于狂賊之
    手?奈何累及夫人,怎生是好?
張 綰:(夫人道)相公差矣,此時正是你我死節之秋。盡忠報國,成萬代之美名,有何
    慮哉!
    (夫婦兩個抱頭大哭一場,雙雙懸梁而死。)
    (本府跟隨人役,半日不見刺史出來料理,都到內衙看問。)
    (只見家僮丫鬟等哭做一處,說老爺夫人同縊而死。)
    (見者無不垂淚。)
    (外面軍士並百姓,聞本官和夫人已死,都棄鎗撇劍,各顧性命,城內一時鼎沸
    (。)
    (城外賊兵見城裏哭聲震天,已知有變,三軍一齊奮勇,攻破城門,殺入城來。
    ()
    (殺入如切腐草,放火焚燒,擄劫睢陽一空。)
    (軍威大振,遂殺奔丹陽郡來。)
    (前有橫江阻截去路,雖有舟船,俱小不能渡江。)
    (侯景著人從旱路抄過丹陽,見臨賀王正德,說無大船,難以過江。)
    (正德即發大船百餘艘,詐稱載荻渡江,來接侯景。)
    (侯景大喜,即時渡江,至採石歇馬。)
    (次日率領三軍,搖旗吶喊,殺奔丹陽,將城四面圍住。)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