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  至 第一〇〇

91**時間: 地點:
    (如今明朝又送文書來叫我們出軍到寬甸,我們義不容辭,分派一萬人馬,在富
    (察地方駐紮;我們原不知道和什麼人開戰,如今既是你們建州人馬,我們也不
    (敢冒犯上國。)
    (況且那一萬兵士,已蒙上國殺死,如今我們元帥願修兩國之好,立刻停戰。)
    (大貝勒聽了這番話,便和扈爾漢商議。)
    (四貝勒便立刻有了主意。)
    (打發通事官跟著來人到固拉庫崖朝鮮營裡去回話。)
劉 綎:(說)你們既有誠意投誠,便當把所有明朝人馬殺死,都元帥姜宏立,親自到我
    們營中來投降。我們看天有好生之德,才肯赦他的罪孽。
    (那姜宏立聽了這番話,無法可想,便把明朝游擊官捉住,連他的兵士都從山頂
    (上拋下去。)
    (可憐這五百多明兵,個個跌得斷腰折腿,腦破血流,死在山下;建州兵就山下
    (割了喬一琦的首級,帶著朝鮮國的都元帥和副元帥兩人,回到興京去。)
    (那姜宏立見了英明皇帝,嚇得只是爬在地下磕頭。)
    (英明皇帝叫人扶起,在偏殿裡賞賜酒肉;一面又備辦慶功酒席,請大小從征官
    (員,在御花園吃酒。)
    (英明皇帝又在官裡召集各妃子太子公主福晉們,開一個家庭筵宴。)
    (當附妃子們有富察氏、覺羅氏、和庶妃等。)
    (太子們有次子代善,三子阿拜,四子湯古岱,五子莽古爾泰,六子塔拜,七子
    (阿巴泰,八子皇太極,九子巴布泰,十子德格類,十一子巴布海,十二子阿濟
    (格,十三子賴慕布,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十六子費揚古。)
    (都團團圓圓陪著父皇坐在一桌。)
    (這時英明皇帝,一壁吃著酒,一壁聽大貝勒、三貝勒、四貝勒三人鋪敘戰功,
    (心中好不快樂。)
    (皇帝心中最歡喜的是十四子多爾袞,看他面貌又長得清秀,腦子又聰明,性情
    (又和順,宮中各妃子福晉們,沒有一個不喜歡他的。)
    (多爾袞在酒席上,也和穿花蛺蝶似的,跑來跑去。)
    (不是在這位妃子懷裡坐一回,便是在那位福晉膝前靠一回。)
    (皇帝吃到高興的時候,也把多爾袞拉過來,摟在懷裡;一手摸著他的脖子問道
    ()
皇 帝:這幾天可拉弓嗎?
多爾袞:(忙回說)這幾天,天天五更起來拉弓。師傅說孩兒有勁,明日打算添上一個力
    呢。
皇 帝:(微笑說道)不添也好,省得拉狠了,乏了力。
    (父子兩人正說著話,烏拉氏見他兒子得了光彩,心中也說不出的歡喜,忙離席
    (出來,擺著腰走到皇帝跟前,笑說道)
皇 帝:陛下莫看他一個十歲的小孩子,他已跟著師傅學上中國的詩了。
    (皇帝聽了,伸著一個大拇指,說一聲)
皇 帝:好兒子!
    (當下多爾袞要賣弄自己的才學,便討來筆硯來,上面先寫著「西郊試箭」四個
    (字,接著寫了一首七言絕句道)
    (繡旗隊隊出西林, 箭腰弓在柳蔭)
    (眾裡一支飛電過,誰能巧射比穿針?)
    (他略加思索的寫成了詩,忙捧著去獻給父皇。)
    (英明皇帝接紙在手,哈哈大笑。)
英明皇:(說道)你父親枉做了一朝天子,這中國字我卻一個不認識。好孩子,你快譯給
    我聽聽!
    (多爾痛便把詩裡的意思,仔仔細細的譯了出來。)
    (滿殿的人聽了說好。)
    (這時,獨有富察氏見烏拉氏太得意了,心中酸溜溜的,有說不出的一種難受,
    (便悄悄的向自己兩個兒子丟了一個眼色。)
    (那莽古爾泰因父親封他做了三貝勒,心中感激父親,卻不敢十分放肆。)
    (獨有德格類,因父皇不肯封他貝勒,心中久懷怨恨。)
    
    
92**時間: 地點:
    (如今見有母親壯他的膽,便想借此出出氣。)
    (但是,一個人也不敢說話,他一向知道四貝勒皇太極是不滿意多爾袞的,便暗
    (暗去拉著四貝勒的袖子,向他擠擠眼。)
    (皇太極心下明白。)
    (講到皇太極,是太妃的兒子,又是一身好武藝,面貌也長得英俊,但是總比不
    (上多爾袞長得秀美,因此宮裡的妃子,總是喜歡多爾袞的多。)
    (皇太極這一點醋氣,也捺在肚子里長久了,如今見他大要過面子去,便不覺心
    (中勃然大怒,明仗著自己新有戰功,父皇決不奈何他的,當下他便在鼻管中冷
    (笑一聲,說道)
不 覺:這些都是書呆子鬧著玩的事情!我大金國以馬上得天下,我們現在用不著這個!
    (這幾句話,雖然說得正大光明;但是聽在英明皇帝耳朵裡,明明知道他弟兄兩
    (人在那裡吃醋。)
    (心想,這弟兄嫉妒,不是好事體,很想說幾句話責備他,無奈這皇太極也是自
    (己十分寵愛的,文武百官又都各他好,他新近又立了戰功,便不好意思去說他
    (。)
    (誰知這裡皇太極才說完話,那邊德格類又發話了。)
勃 然:(冷笑著說道)這些句子,聽在耳朵裡怪熟的,我師父也曾教過我,莫不是在什
    麼書上直抄下來,哄著父皇的嗎?
    (這多爾袞到底是小孩子,聽兩個哥哥這樣奚落,他便把小嘴兒一扁,「哇」的
    (一聲哭了。)
    (烏拉氏忙上來拉過去,英明皇帝氣得雙眉倒豎,喝著德格類說道)
英明皇:你弟兄兩人欺侮他年紀小,這一點點小過節兒便氣他不過,將來會怎麼呢?
    (一句話罵得滿殿的太子啞口無言。)
    (英明皇帝便傳旨,把德格類逐出宮去,從此不奉宣召,不得進宮。)
    (旁的太子也覺得臉上沒有光彩,怏怏地退出宮來。)
    (獨有皇太極心中不服,卻暗暗的在外面買服文武百官,結黨營私。)
    (這且不在話下。)
    
    
93**時間: 地點:
    (卻說明經略使楊鎬,在沈陽城中,一次一次得到三路兵隊全軍覆沒的報告,嚇
    (得他神魂顛倒,手足無措。)
    (他一面寫奏章報與神宗皇帝,一面立刻傳出軍令去,令清河城一路總兵李如柏
    (的軍隊,趕速退回沈陽,保護城池。)
    (這次薩爾滸山戰役,明朝共陣亡兵士八萬八千五百九十餘名,將領陣亡三百十
    (餘名,燒死朝鮮兵士一萬餘名。)
    (楊鎬這時心中最掛念的,是他盟弟劉綎的屍首,便派了五十名兵士,悄悄地到
    (阿佈達裡岡下去,覓得劉將軍的屍首來,用香木雕刻一個人頭,裝在死人的頸
    (子上,又買了一具上等棺木,把他裝下了,親自送回北京去。)
    (劉綎的妻子見了丈夫的棺木,哭得死去活來。)
    (虧得楊夫人和她好,打疊起千言萬語安慰她。)
    (從此劉綎的兒子,便在楊府中養大。)
    (楊夫人便把女兒許配給劉公子,兩家便成了眷屬,劉夫人也得一個靠傍。)
    (明朝自從吃了這個大虧,便牢守關隘,不敢問關外的事。)
    (那建州皇帝,便趁此機會取了開源城,又打破鐵嶺城:打敗蒙古喀爾喀的軍隊
    (,活捉酋長宰賽。)
皇 帝:(扈爾漢又對英明皇帝說)那葉赫部主,從前賴我婚姻,如今又幫助明朝前來攻
    我,這個仇恨不可不報,願陛下下令征之。
英明皇:朕並非忘葉赫之仇,只因那葉赫部主和我四貝勒,有甥舅的名分,如今出兵打他
    ,怕於親戚面上不好看。
英明皇:(這時大貝勒站在一旁,跳起來說道)從來說的,大義滅親,俺們要成大事的人
    ,顧慮不得這許多。
點點頭:(英明皇帝聽了)這個話卻也不錯,
    (四貝勒便向父皇求得先鋒元帥,帶一萬人馬先行。)
    (英明皇帝親自帶了二萬人馬,隨後行去。)
    (諸貝勒大臣,也隨營聽用。)
    
    
94**時間: 地點:
    (卻說那葉赫部主弟兄兩人:一名金台石,住在東城,一名布揚古,住在西城。
    ()
    (他弟兄兩人,自從明兵大敗以後,便帶著兵馬逃回本部,刻刻防備建州兵來攻
    (打他。)
    (到這時建州兵果然來了,英明皇帝親自攻打東城,卻令貝勒攻打西城。)
    (英明皇帝攻到第三天上,打破了東城的外郭:心中還念郎舅之情,便令兵士大
    (呼道)
英明皇:金台石快快出降,饒爾一死!
金台石:(那站在城樓上說道)努爾哈赤,你莫說這個話,我不是明朝人可比。我和你在
    滿洲地方,一般是雄主,豈肯束手歸順?與其降汝,毋寧戰死也!
    (說罷城上飛石滾木一齊下來,打得建州兵頭破血流,倒在地下死去的卻也不少
    (。)
    (英明皇帝看著大怒,自己搖著令箭拍馬跳上去,後面軍士張著藤牌,冒死猛攻
    (。)
    (大喊一聲,城牆坍了。)
    (建州兵一齊搶進城來,葉赫兵在城裡,還是拼死抵敵,金台石一手拉著他的福
    (晉,一手抱著他的小兒子,在高台上躲避,建州兵四下裡把高台圍住,口中連
    (喊道:金台石快快投降!在上面說道)
金台石:你家四貝勒是我的外甥,若要我降,請你四貝勒上台來一見,我便下台投降。
    (當下英明皇帝聽了,便約退兵馬一箭之地,又差人到西城去把四貝勒皇太極喚
    (來。)
    (那四貝勒到了台下,口稱『舅父』。)
    (金台石招手,喚四貝勒上台去。)
    (四貝勒正要上去,一個侍衛站在一旁冷眼看出金台石的臉上露出兇惡的神氣,
    (忙去向四貝勒耳旁悄悄的說道)
金台石:貝勒莫上去,可看見他臉上的神氣麼?他心中一定不懷好意呢。
    (四貝勒給他一句話點醒了,忙站住了;對他舅父說道)
一 面:我已在此,舅父快快下台來!
金台石:(冷笑說道)你既不肯上來,我也不曾和你見過面;你是不是我那真的外甥,叫
    我也難信,我如何肯輕易下台來呢?
    (這時大臣費英東、額駙達爾哈在一旁)
大聲喝:你看平常人裡面可有像我見貝勒這樣英俊魁武的人嗎?你下來便下來,不下來時
    ,我們便放火燒台了。
金台石:我兒子德爾格勒,聽說他受傷在家,你何不喚他來,俺父子見一見面,再商量下
    台的事。
    (停了一會,德爾格勒上台來,見了他父親說道)
說了一:事到如今,守住在台上也無用了,俺父子兩人快快下台去,見了英明皇帝,或者
    他看在親戚面上,饒恕我們,也未可知。
    (金台石聽兒子勸他投降,不覺大怒,拔下佩刀來,向他兒子砍去。)
    (他福晉見了,忙上去抱住了。)
    (德爾格勒看他父親不肯投降,只得抹著眼淚,走下台來。)
    (他福晉見丈夫固執不肯下台,便也抱著幼子,走下台去。)
    (他母子三人,走到英明皇帝跟前,磕著頭,大哭起來。)
    (英明皇帝用好話勸慰著,又賞他母子酒飯,叫四貝勒陪著一塊兒吃。)
英明皇:(說道)他是你的哥哥弟弟和舅母,從此以後,你須好眼相看。
便 喝:(費英東看著金台石到底不肯下台)殺上去!
    (建州兵便一齊拿起斧子,砍那台柱子。)
    (金台石在台上,放起一把火來。)
    (頓時轟轟烈烈,燒得滿台通紅。)
    (建州兵在四下圍著看著,那台燒到一半,便震天階一聲響亮,台腳坍了,金台
    (石還不曾燒死,從台上直翻下來。)
    (建州兵上去捉住了,拿繩子把他活活勒死。)
    (報與英明皇帝那裡,聖旨下來了,好好的棺斂埋葬。)
    (這時西城正被建州兵圍得緊急。)
    (布揚古聽說東城已破,心中十分害怕,和他兄弟希爾杭古商量投降,又怕建州
    (皇帝不准。)
便 喝:(他母親聽得了)待我先出城去和大貝勒說妥了,你弟兄再投降未遲。
    (當下他母親出城來見大貝勒。)
    (大貝勒見他外祖母來了,便迎接進帳,十分恭敬。)
英明皇:(外祖母說)你兩個舅舅極願投降,又怕你父皇不許,特求俺來問你。
    (大貝勒聽了,立刻拿起桌上一杯酒來,喝下半杯,剩下的半杯,叫人送去給布
    (揚古吃下。)
拍著胸:我外甥保舅舅的性命如何?
    (布揚古吃下半杯酒,吩咐開城,把大貝勒迎進城來,擺上酒席,他兩人對酌起
    (來。)
    (說起親戚的情分,布揚古不住掉下眼淚來。)
    (大貝勒一面催促他快投降去。)
    (布揚古便站起身來,走到後院去,和他妻子告別。)
哭 著:(那福晉拉著布揚古的手)聽說金台石已被建州兵逼死,丈夫此去須得處處小心
    ;那努爾哈赤十分陰險,怕他不懷好意。
    (布揚古便揮淚而別,走到前院,和他弟弟布爾杭古一同跟著大貝勒到大營裡去
    (見英明皇帝。)
    (布揚古肚子裡記著他妻子囑咐的兩句話,刻刻提防。)
    (他跨著馬,走到營門口,不見有人出來迎接,心下便懷疑起來。)
    (勒定了馬,不敢下來。)
    (大貝勒見了忙搶上前來,拉住他的馬韁說道)
拍著胸:你不是一個好漢!話既說定,還有什麼疑心呢?
    (布揚古勉強下得馬來,走進帳去,見英明皇帝鐵板著臉兒,坐在上面,兩旁站
    (著許多侍衛,各掛上腰刀,眼睜睜的看定他,靜悄悄的,真是威風凜凜,殺氣
    (騰騰。)
    (布揚古心裡越發害怕,便屈著一條腿跪下去,心想他們倘要殺我,我一條腿不
    (曾跪下,也可以逃得快些。)
只聽得:(半晌上面吩咐)賞酒!
    (便有侍衛捧著金酒杯,滿滿的盛著一杯酒送到布揚古面前。)
    (布揚古看了這一杯酒,心頭止不住亂跳起來。)
拍著胸:(心想)這一定是杯毒酒,我可不能吃的。
    (他便接過酒來,送到唇邊去,一手擎起袖子來遮住,悄悄的把一杯酒倒在地下
    (,也不拜謝也不磕頭,便站了起來。)
    (只聽得英明皇帝冷笑一聲,吩咐大貝勒說道)
只聽得:領你哥哥回西城去!
    (布揚古、布爾杭古兩人急急退了出來,回到西城去。)
    (那布揚古的福晉正盼望著,見丈夫平安回來,便笑逐顏開。)
    (夫妻兩人在內院重整筵席,淺斟低酌起來。)
    (吃到更深時候,便雙雙攜手入幃上炕,做他的好夢去。)
    (正甜蜜的時候,忽然窗戶外面跳進兩個大漢來,手拿一條粗繩,上來套住布揚
    (古的頸子。)
    (見聽得布揚古大喊一聲,可憐活活的勒死了。)
    (他福晉從睡夢中驚醒過來,見了這情形,哭得死去活來。)
    (這時布揚古手下的侍衛已走得乾乾淨淨,還有誰來理會她呢?那兩個大漢看看
    (人已死了,便一縱身跳出窗檻去了。)
    (原來這兩個大漢是英明皇帝差遣來的,他見布揚古那種桀驁不馴的樣子,怕他
    (還有反意,因此打發這兩個刺客來勒死了他,為斬草除根之計。)
    (那布爾杭古和大貝勒有郎舅之親,便饒恕了他。)
    (這時葉赫全部,都投降了建州。)
    (英明皇帝在東城住了三天,便班師回國去。)
    (人馬趕到半路,探馬來報說)
忽 然:前面有一小隊兵馬,打著蒙古旗號,攔住去路。還有一位將軍,口口聲聲說,奉
    了林丹汗之命,捧有國書在此,要見你建州皇帝。
    (英明皇帝聽了,心想)
英明皇:蒙古是西北大國,林丹汗又是蒙古王部的盟主,今既有使臣到來,不可怠慢了他
    。
    (忙吩咐扎住人馬,傳來使進帳。)
    (當下見營門外走進一個大將來,手捧國書,口稱:林丹汗使臣康喀爾拜虎請英
    (明皇帝安。)
    (說著,行下禮去。)
    (這時大貝勒、四貝勒都站在一旁:四貝勒過去,接過國書來,送與他父皇。)
    (打開國書看時,見上面寫道:
    (  統四十萬蒙古國主巴圖魯成吉思汗,問水濱三萬人滿洲國主英明皇帝安寧
    (無恙耶?明與吾兩國,仇敵也,聞自戊午年來,汝數苦明國。)
    (今年夏,我已親往明之廣寧招撫其城,收其貢賦,倘汝兵往廣寧,吾將牽制汝
    (。)
    (吾二人非有釁端也,但以吾已服之城為汝所得,吾名安在?若不從吾言,則我
    (二人是非,天必鑒之。)
    (先是,二國使者,常相往來,因汝使臣謂不以禮相遇,抅吾兩人,遂不復聘問
    (。)
    (如以吾言為是,汝其令前使來,復至我國。)
    (英明皇帝看了國書一言不發,便把國書遞給大貝勒。)
    (許多貝勒大臣,一齊圍上來,一邊看著,一邊連說)
一 邊:豈有此理!
    (就中四貝勒忍耐不住,搶上前去,一把揪住了那拜虎,拔下佩刀來,要割去他
    (的鼻子。)
    (英明皇帝見了,忙搖著手止住他。)
    (一面喚人把拜虎領出去,拿酒肉好好看待;一面在帳中召集了一班貝勒大臣,
    (商量回答國書的事件。)
    (有的說把拜虎殺了,莫去理他;有的說,把蒙古營裡的兵都捉來,割去耳朵,
    (放他回去,也叫他們知道我們的厲害。)
    (英明皇帝聽了,搖著頭說)
連 連:不妥!不妥!
    (這時,十四皇子多爾袞,年紀雖小,也跟著他父親在營帳裡。)
一 邊:(下他卻站起來說道)蒙古有兵四十萬。我們如今正要奪明朝的天下,何妨暫時
    利用蒙古的兵力和他結盟,合力攻打明朝?得了明朝的天下,那時我們路近,他
    們路遠,不怕明朝的天下不歸我們掌握。
    (多爾袞說到這裡,拍著他的頸子)
英明皇:小孩子,主意倒不差!
    (到了第二天,把拜虎宜進帳來,便拿兩國結盟合力攻打明朝的話對他說了。)
一 邊:(拜虎連聲說)好,好!
    (當便斬倒一頭白馬,一頭烏牛,對天立誓道:
    (  今滿洲八旗執政貝勒與蒙古國王部落執政貝勒,蒙天地眷佑,俾合謀並力
    (與明修怨;如其與明釋舊憾,結和好,亦必合謀然後許之。)
    (若滿洲渝盟,不偕喀爾喀貝勒合謀,先與明和好,皇天后土,其降之罰;若明
    (欲與喀爾喀貝勒和好,密遣離間,貝勒等不以其言告我滿洲英明皇帝者,皇天
    (后土,亦降之罰。)
    (吾二國同踐盟言天地佑之。)
    (其飲是酒;食是肉。)
    (二國執政貝勒,尚克永命,子孫百世及千萬年。)
    (二國如一,共享太平。)
    (要知蒙古和滿洲兩國如何合力攻打明朝,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六回 翠華園神宗醉玉膚 慈慶宮妃子進紅丸)
    
    
95**時間: 地點:
    (卻說滿洲英明皇帝,一面與蒙古五部落貝勒訂定攻守同盟的誓約,一面打發人
    (進關去,探聽明朝的消息。)
    (自己班師回興京去,教練八旗兵士,預備早晚廝殺。)
    (有一天,正在西偏殿上和許多貝勒大臣講究如何併吞明朝天下的法子,忽宣承
    (官上殿來,奏稱:今有探馬探得明朝的消息,在殿門外守候陛下的旨意。)
    (英明皇帝聽了,忙傳聖旨宣探馬上殿。)
    (那探子走上殿來,跪倒在地,口稱:臣奉旨進關,探得明朝的消息,意欲一一
    (奏明皇上知道。)
英明皇:(便吩咐)快快奏來!
探 子:(便說道)如今明朝神宗皇帝,拜張居正做宰相,整理朝綱,大非昔比。
英明皇:(便問)如何整理法呢?
探 子:張宰相把在朝奸臣一齊革退,用了許多正人君子在朝輔政。又派人到江南江北調
    查戶口,測量田地,查出許多田稅上的弊端,每年朝廷可多收錢糧一百多萬兩銀
    子。又裁去關口糧船上沒用的官員一千多名。今年正月,又下令免無下欠租二百
    多萬銀子。百姓人人感激他皇上,忠心待他的皇上。張宰相又吩咐兵部尚書,多
    招兵馬,用心教練,準備和我們滿洲廝殺。他一面派戚繼光帶領大兵,駐紮在蒙
    古邊境,刻刻提防;一面多派得力兵士,在山海關用心把守。那神宗皇帝見張宰
    相忠心愛國,便也十分敬重他,卻也十分害怕他。
    (英明皇帝聽了,十分詫異。)
英明皇:(說道)敬重他也罷了,怎麼又害怕起來呢?
探 子:(那)陛下卻不知道,那張宰相對待神宗皇帝,真是十分嚴厲呢!聽說張宰相推
    薦了許多有才學的江南人,做皇帝的日講官,每日把皇帝的行住起坐和說笑,都
    要記在冊子上,給張宰相看過。倘然有不在道理的地方,張宰相便當面埋怨。因
    此神宗皇帝便不敢偷懶胡為。又叫許多大臣,天天陪著皇帝讀書,張宰相自己也
    陪著皇帝,每天在講壇上坐一個時辰。那張宰相坐在一塊兒的時候,把個神宗直
    急得背脊上淌下汗珠來。有一天神宗皇帝讀《論語》,讀到『色勃如也』一句,
    把個勃字錯讀做背字一樣的聲音,張宰相便板起面孔站起來,大聲大氣對皇帝說
    道:『這不是背字的聲音,是勃然大怒的勃字聲音!』這幾句話把個神宗皇帝嚇
    了一大跳。當時,許多日講官聽了,也個個臉上變了顏色。
    (英明皇帝聽到這裡,便不禁歎了一口氣)
英明皇:好宰相!明朝有這個張居正,看來我們一時還惹他不得。
    (一面忙把這個消息去報與林丹汗知道;一面吩咐探子,再進關打聽去。)
    (誰知明朝神宗皇帝,自從張宰相死去以後,卻十分不濟事,滿朝都站滿了奸臣
    (。)
    (神宗皇帝又懶管朝政,終日在深宮裡和妃子遊玩,朝廷大事,聽凴几個太監在
    (那裡作威作福。)
    (接著,甘肅寧夏地方的哱拜,反亂起來;那日本大將豐臣秀吉,又帶領十三萬
    (陸軍和九千二百名水師,來攻打朝鮮。)
    (打破了王城,朝鮮王李昭,逃到義州;一面到明朝來求救。)
    (那英明皇帝趁此機會,便把李昭兩個王子抓來,攻打朝鮮北面。)
    (這個消息傳到神宗皇帝耳朵裡,忙打發將軍祖承訓,帶領大隊人馬前去救援。
    ()
    (在路上遇到日本的先鋒隊小西行長,打了一仗,大敗逃回。)
    (那時李如鬆的兵隊,正駐紮在關外,他仗著兵強馬壯,帶著兵隊,和日本小早
    (川將軍在碧蹄驛惡戰一場。)
    (如鬆逃回平壤。)
    (明朝宰相石星,得了這個消息,十分害怕,便立刻打發沈惟敬前去講和。)
    (但是明朝此番在寧夏用兵,用去兵費一百八十七萬八千多兩銀子,在朝鮮用兵
    (七年,又用去兵費七百八十二萬二萬多兩銀子。)
    (弄得國庫空虛,人心大亂。)
    (神宗皇帝急得搔耳摸腮,無法可想。)
    (便有那親近的太監,趁此機會,勸說把全國的礦產開放了,許多百姓開採,朝
    (廷便從中取礦稅,那時國庫裡豈不是又多了一宗收入。)
    (神宗皇帝答應了,聖旨下去,凡是有礦脈的地方,許百姓隨時報告開採。)
    (那班太監,便借著這個名目,和地方官串通一氣,到處騷擾。)
    (凡是礦苗旺盛的地方,都被他們霸佔了去。)
    (還借著朝廷的勢力,硬逼著百姓替他開採,倘然彩不得礦苗,還要硬逼著百姓
    (賠償他的損失。)
    (百姓若稍不依順,他便硬說你田地房屋下面有礦脈,把你的田地也收沒了,房
    (屋又拉坍了。)
    (弄得百姓個個怨恨,人人切齒。)
    (那班太監還不知足,又哄著神宗皇帝下上諭,在天津地方收店舖稅;廣州地方
    (收採珠稅;兩淮地方收鹽稅;浙江、廣東、福建地方收市舶稅;成都地方收茶
    (鹽稅;重慶地方收名木稅,長江一帶收船稅;荊州地方收店稅;寶坻地方收魚
    (草稅。)
    (那班貪官污吏,便趁火打劫,百般敲詐。)
    (在平常人家,一隻雞,一頭豬,都要抽稅。)
    (鬧得民窮財盡,十室九空。)
    (可笑那神宗皇帝,天天在深宮裡和妃子美人玩得天昏地黑的,好似睡在鼓裡,
    (怎會知道百姓的痛苦和憤恨?那班太監,還怕皇帝一旦臨朝,查出他們的底細
    (來,便又買通宮裡總管魏太監,求他在皇帝跟前欺哄著。)
皇 帝:(說)國家大事,自有百官料理;天子玉食萬方,理應享受人間的極樂。從來說
    的人壽幾何?陛下倘不趁這年富力強的時候及時行樂,百年以後,和草木同腐,
    豈不可歎?
    (一句話觸動了皇帝的歪性,便越發連日連夜的尋起快活來了。)
    (從此金鑾殿上,永不設朝,冷冷清清的景陽鐘鼓,伴著荒荒涼涼的殿頭野草,
    (只有那成群結伴的狐鼠蝙蝠在裡面封王拜相便了。)
    (這裡魏太監見皇帝高興,便大興土木。)
    (仿著元朝的舊制,在大內建造德壽宮、翠華宮、連天樓、紅鑾殿、入霄殿、五
    (花殿。)
    (這時正值盛夏天氣,魏太監便在樹木茂盛的地方,造一座「清林閣」。)
    (四面圍著長鬆翠竹,南風吹著樹葉,蕭蕭的響著,好似吹彈絲竹。)
    (東面又有「鬆聲亭」,西面又有「竹風亭」。)
    (在清林閣的南面,萬壽山腳下,又造一座「春熙堂」,拿花椒滿涂著牆壁,四
    (面滿掛著錦繡簾幃,拿香桂做柱子,烏骨做屏風,孔雀毛做帳子,滿地鋪著又
    (軟又厚的繡毯。)
    (一走進屋子,真是溫柔香豔,鬧得神宗皇帝神魂顛倒,眼花繚亂。)
    (這些還不夠,魏太監又在江南地方,選了五七百個絕色的秀女,安頓在各處房
    (櫳宮闈裡,聽憑皇帝隨時遊幸。)
    (他又仿著元朝的名稱,在桃花盛開的時候,宮中便排下筵宴,稱做愛嬌之宴;
    (紅梅初開的時候,稱做澆紅宴;海棠花開的時侯,稱做暖妝宴;瑞香花開的時
    (候,稱做撥寒宴;牡丹花開的時候,稱做惜香宴;花落的時候,稱做戀春宴;
    (花未開的時候,稱做奪秀宴。)
    (此外還有落帽宴、清暑宴、清寒宴、迎春宴、佩蘭宴、彩蓮宴。)
    (沒有一事不宴,沒有一地不宴,天天鬧著筵宴,處處聽得笙歌,脂香粉膩,把
    (個風流天子鬧得昏昏沉沉。)
    (這裡面最得皇帝寵愛的,便是鄭貴妃。)
    (說起那鄭貴妃的美貌,真可抵得上「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兩句
    (詞兒。)
    (神宗皇帝行動坐臥,沒有鄭貴妃陪在一旁,他是不歡喜的。)
    (那鄭貴妃和魏太監打成一片,想出各種新奇玩意兒來哄著皇帝。)
    (魏太監又替鄭貴妃制一套霧帔雲裳,又輕又薄,暑天穿著,好似霧裡看花,一
    (肌一膚,都隱隱約約露在外面。)
    (皇帝看了,越發神思顛倒起來。)
    (一霎時宮裡的婦女,全都穿起這種輕薄衣裳來,走來走去,在日光下面映著,
    (好似精赤一般。)
    (這時正是炎天盛暑。)
    (到了夜間,還是熏蒸得叫人耐不住。)
    (幸而一輪皓月掛在空中。)
    (那夜,神宗皇帝到太液池中泛月去。)
    (魏太監得了這個號令,忙忙過去預備。)
    (這裡皇帝和鄭貴妃,拉著手走到太液池邊,上了畫舫,慢慢的蕩到水中央。)
    (只見月色射波,水光映月,綠荷含香,芳藻吐秀。)
    (回頭看畫舫四圍,都有彩蓮小艇夾持著,艇子上都載著女軍。)
    (左面領隊的一個宮女,倒也長得花容月貌,異常清秀,頭上戴著赤羽冠,披著
    (斑紋甲,手裡拿著泥金畫戟,船頭上插著鳳尾旗,風吹著,旗上露出「鳳隊」
    (兩字來。)
    (右面領隊的一個宮女,也出落得長眉秀眼,十分娬媚。)
    (她頭上戴著漆朱帽,穿著雪氅甲,手裡擎著瀝粉雕戈,船頭上插著鶴翼旗,月
    (光照著、旗上露出「鶴團」兩字來。)
    (此外,又有彩菱、彩蓮的小船,船上結著綠紗,滿載著宮女,輕快便捷,在水
    (面上往來如飛。)
    (這時候,看看月麗中天,彩雲四合。)
    (鄭貴妃便吩咐下去,開宴張樂。)
    (皇帝和貴妃並肩兒坐在中艙,四面窗槅子打開,月光射進船艙來,照在筵席上
    (,分外有光彩。)
    (那細樂吹打到中間,便有一隊披羅曳毅的宮女,在筵前作群仙之舞。)
    (月光射進羅裳裡去,照出她們雪也似的肢體來,婉轉輕盈,又嬌聲滴滴唱著「
    (賀新涼」的曲子。)
    (神宗皇帝看了,十分高興,對鄭貴妃說道)
笑 著:昔西王母宴穆天子在瑤池的地方,後人稱羨他,古往今來沒有比他再快活的了。
    但是,朕今天和卿等賞此月圓,共此良夜,液池之樂卻不減於瑤池。可惜沒有上
    元夫人在坐,不得聽她一曲步玄之聲。
    (貴妃聽了,便吩咐樂隊,奏《月照臨》之曲,自己出席來,當筵舞著、唱著道
    (:
    (  五華兮如織!照臨兮一色!)
    (麗正兮中城!同樂兮萬國!)
    (鄭貴妃唱罷,皇帝親自上去扶她入席,又賞貴妃八寶盤,玳瑁盞。)
    (貴妃又起來拜謝。)
    (船中宮女又都向貴妃道賀。)
    (這時神宗皇帝已吃得半醉,便靠著貴妃的肩頭,離席而起。)
    (船窗外面,彩菱船送來青菱來;彩蓮船送來蓮子來。)
    (貴妃坐在皇帝腳下,親自剝著菱肉蓮子給皇帝吃,皇帝一面吃著,一百望著船
    (艙外,只見月到中天,分外明淨,水面上照出萬道金光來。)
    (一隻一隻小艇子,在金光中蕩蕩著,一陣陣笙歌從水面吹來,悠幽悅耳。)
    (皇帝憑著船舷,傳旨下去)
皇 帝:教兩軍水戲。
    (只聽著一聲鼓響,那「鳳隊」和「鶴團」排成陣勢,來往旋轉,愈轉愈快,水
    (面上起了一層波瀾。)
    (兩隊宮女,有的拿戟打,有的用槍挑,弄得滿船是水。)
    (身上穿的紗衫,被水濕透了,黏住在身上,襯出雪也似的肌膚來,分外嬌豔。
    ()
    (皇帝看了,不禁大笑,那宮女們也一齊笑起來。)
    (一時裡,鶯嗔燕叱,水面上起了一陣繁噪。)
    (遊戲多時,皇帝下旨停戰。)
    (那兩隊水軍,便一字兒排在皇帝坐船跟前。)
    (皇帝吩咐賞下紗羅脂粉去,幾百個便一齊嬌聲喚道)
宮 女:皇帝萬歲!
    (神宗皇帝又把那個領隊的宮女宣上船來,帶回翠華宮臨幸去了。)
    (過了幾天,魏太監又請皇帝駕臨漾碧池去遊玩。)
    (那裡用綠石砌成,四面圍著綠色的羅幃,又種著綠葉的花草,池中滿儲清水,
    (望去好似碧玉盤一般。)
    (池上橫跨三個橋洞,橋上結著三座錦亭,排著三方匾額。)
    (左面是「凝霞」兩字,右面是「承霄」兩字,中央是「進鑾」兩字。)
    (皇帝和各院妃嬪,在亭中飲酒作樂。)
    (酒罷,一隊細樂,領著三十六院妃嬪,到香泉潭中去洗澡。)
    (皇帝便張著紫雲九華蓋,坐在潭邊觀看。)
    (只見那潭熱氣噴騰,芬香觸鼻,那班妃嬪,一個個跳下水去戲弄著。)
    (水中間立著一頭頭玉狻猊,水晶鹿,紅石馬。)
    (那班妃嬪戲弄一陣,各個騎上牲口背去。)
    (有斜依著的,有橫陳的,有抱著的,有撲著的,有騎著的,有坐著的。)
    (有的手拿著各種花枝的,有的彈著各種樂器的,有的在水面上打著彩球的,有
    (的在水裡對舞著的。)
    (鄭貴妃看了高興,便也卸下衣裙,跳進潭水裡去遊戲了一會,然後爬在一頭玉
    (馬背上騎著。)
    (皇帝看去,見貴妃長著一身雪也似的肌膚,心中十分歡喜。)
    (那許多妃嬪,見貴妃來了,便大家圍著她,在水裡跳著唱著。)
    (那水花飛舞起來,濺得皇帝也是一頭一臉。)
    (皇帝卻不惱怒,哈哈大笑起來,自己拿汗巾揩去水球,又從水裡把貴妃扶了出
    (來回宮,尋他的歡樂去了。)
    (神宗這樣荒淫無度,精神漸漸有點不濟起來。)
    (鄭貴妃暗暗的和魏太監商量,魏太監弄來鴉片煙來,勸皇帝吃。)
    (皇帝果然能振作精神,便又終日吞雲吐霧大吃起來。)
    (他這樣子在深宮裡昏天黑地鬧了二十年工夫,那朝廷大事,越發糟得不堪設想
    (。)
    (魏太監裡面打通鄭貴妃,外面結識了一班奸臣,大弄威權。)
    (神宗皇帝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名叫常洛,是王恭妃生的,次子名叫常詢,是
    (鄭貴妃生的。)
    (這常洵子以母貴,神宗十分寵愛他,三歲的時候,便封他做福王;那長子常洛
    (,卻落得無名無位,便有許多正直的大臣,出來幫助他,常常上奏章,請皇帝
    (立常洛為太子。)
    (無奈神宗聽了鄭貴妃的枕邊狀,便不許臣子議論太子的事體。)
    (那班大臣還不肯罷休,早上一本,晚上一本,都是說請皇上早立太子。)
    (那許多奏章,都被魏太監捺住了,神宗皇帝一眼也不曾瞧見。)
    (好在皇帝在二十六年裡面,不曾設過一次朝,那班臣子,也無從面奏。)
    (這裡面惱動了一位吏部郎中名叫顧憲成的,特別的又上了一本奏章,設法買通
    (小太監,送進宮去。)
    (神宗看了,大發雷霆,立刻下一道聖旨,把顧憲成革職。)
    (那時還有考功郎趙南星,左都御史鄒元標,和王家屏一班官員,一齊丟了功名
    (,回到家鄉地方,召集一班自命為清流的讀書人,在無錫地方立了一個東林書
    (院。)
    (他借著講學名義,天天聚在一塊兒,談論朝政,辱罵太監。)
    (內中有一個高攀龍最是厲害,他朋友又多,不多幾時,便到處有他們的同黨,
    (人人稱他們為東林黨。)
    (他們又結識了一班在朝做御史官的,常常上奏章彈劾那班私通太監的大官。)
    (有一個祭酒官湯賓尹,立了一個宣昆黨,在直隸、山東、湖南、湖北、江蘇、
    (浙江幾省地方,都有他的同黨。)
    (日子久了,那班大臣見了這兩黨的人,也有些害怕。)
    (這兩黨的人,口口聲聲要立常洛為太子。)
    (後來,越鬧越凶了,那班太監和大臣,都有性命之憂,他們沒有辦法,把二十
    (六年不坐朝的神宗皇帝請出來,上了一本奏章,說東林黨和宣昆黨的人,如何
    (凶橫。)
    (皇帝勃然大怒,連下幾道上諭,把兩黨的人革職的革職,捉拿的捉拿,一齊關
    (在監牢裡。)
    (一面便把常洛冊立為太子,又把福王調到河南去,造座高大的王府,化了三千
    (多萬兩銀子。)
    (這鄭貴妃心中還是十分不願意,暗暗的和魏太監商量,在萬曆四十三年上,忽
    (然有一個大漢,名叫張節的,手裡拿著木棍,慌慌張張的闖進皇太子住的慈慶
    (宮裡去。)
    (那看守宮門的侍衛,上去攔阻,也被他打傷了。)
    (一時裡宮裡太監聲張起來,跑來許多護兵,把張節捉住了,送到刑部衙門裡去
    (審問。)
    (那刺客供認:是鄭貴妃宮裡的太監馬三道,指使他來行刺太子的。)
    (這一句話傳出去,外面便沸沸揚揚,說是貴妃謀死太子。)
    (那鄭貴妃聽得了,便在神宗皇帝面前撒癡撒嬌的哭訴。)
    (神宗皇帝便把太子宣進宮去,一手拉著貴妃,一手拉著太子,替貴妃辯白。)
皇 帝:(說)這事貴妃完全不知情的。
    (太子看在父子情面上,也推說那張節是個瘋癲的。)
    (刑部郎中胡士相,便把張節定下了個殺頭的罪;又把馬三道充軍到三千里外去
    (。)
    (自從出了這個案件以後,這鄭貴妃忽然拿好心看待太子起來,常常做些針線活
    (送給太子,又弄些食物給太子吃。)
    (太子看她並無惡意,便也常常進宮朝見貴妃。)
    (因此太子和神宗父子的恩愛,又十分濃厚起來。)
    (鄭貴妃又怕太子不相信她,便和神宗說了,下一道聖旨給福王:以後不奉宣召
    (,不得擅自進宮。)
    (這一來又討好太子,又杜絕了他母子間的嫌疑。)
    (誰知這神宗皇帝在萬曆四十八年上死了,太子常洛即位,便是光宗皇帝。)
    (這光宗皇帝,因為鄭貴妃和他好,便把她留在宮裡,和母親一般看待。)
    (又誰知光宗即位不多幾天,便害起病來。)
    (光宗皇后卻沒有急壞,倒急壞了鄭貴妃。)
    (便傳命出去,叫大臣到處求醫問藥。)
    (這時有一個太監,名叫崔文升,獻了一味丹方,給皇帝吃了下去,那病勢越發
    (沉重了。)
    (這時又有一位大臣,名叫方從哲的,打發鴻臚寺丞李可灼,送進一粒紅丸來。
    ()
    (鄭貴妃勸光宗服下。)
    (那時鄭貴妃做媒給光宗做妃子的李選侍,也力勸皇帝服這一粒紅丸。)
    (光宗聽了兩位妃子的話,便把紅丸吞下肚去。)
    (誰知第二天,那藥性發作起來,這位做不上一年的光宗皇帝,便有些性命難保
    (了。)
    (要知光宗皇帝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七回 依翠偎紅將軍短氣 嬌妻雛兒天子托孤)
    
    
96**時間: 地點:
    (卻說光宗皇帝自從服了李可灼的紅丸,到第二天一命歸了天,宮裡便頓時慌亂
    (起來。)
    (李可灼進了紅丸,藥死了皇帝,非但沒有罪名,那方從哲反推說是皇帝的遺旨
    (,賞李可灼銀兩。)
    (外面有人疑心是鄭貴妃的指使,便有禮部尚書孫慎行,御史王安舜,給事中惠
    (世揚上奏章,說方從哲有弒逆的罪名。)
    (這時慕宗皇帝即了位,知道國事已糟到十分,不願追究家事。)
    (但是,明朝自從楊鎬兵敗,張宰相去世以後,神宗皇帝二十多年不問朝政,光
    (宗皇帝即位不到一年便即逝世,這裡邊再加上太監弄權,大臣貪贓,開礦加稅
    (的事體,鬧得天怒人怨,又是什麼東林黨、宣昆黨,鬧得昏天黑地。)
    (宮裡又鬧什麼梃擊紅丸的案件,全國的君臣和老百姓,終日在慘霧愁雲裡,還
    (有什麼工夫去管那關外的滿洲人!)
    (那滿洲的英明皇帝,卻趁機會,得步進步。)
    (他一方面勤修內政,一方面結好蒙古,一方面卻悄悄的買馬招兵。)
    (先鋒隊已到沈陽一帶,先攻取了沈陽東面的懿路、蒲河兩座城池。)
    (這軍情報到明朝京裡,那神宗皇帝正在宮裡遊玩,得了這個消息,便忙得手足
    (無措,立刻升殿,召集了大小臣子,商議禦敵之策。)
    
    
97**時間: 地點:
    (當時便有人保舉江夏人熊廷弼,「熟悉邊情,才堪大用」。)
    (神宗皇帝聽了,便接二連三的聖旨下去把熊廷弼召進京來,給他掛上遼東經略
    (使的印綬,又賜上方寶劍一口,准他先斬後奏。)
    (神宗皇帝打發熊廷弼去了以後,便又躲在宮裡不問外事了。)
    (他在二十六年裡面,只有這一回接見大臣。)
    (那熊經略奉了皇上的旨意,帶領十八萬大兵殺奔關外來。)
    (誰知他才出得山海關,探子報來,那鐵嶺又失守了。)
    (熊經略便催促兵士,晝夜兼程而進。)
    (到了沈陽地方,看看那沿路逃難的軍民,實在狼狽得可憐;又看那駐紮的兵隊
    (,實在腐敗得不成個樣子。)
    (便赫然大怒,捉住劉遇節、王捷、王文鼎三個逃將,綁在院子裡,審問明白,
    (砍下腦袋來,送到各營去示眾。)
    (那班軍士們看了,個個害怕,人人聽令。)
    (熊經略一面教練兵士,一面督造戰車火炮,堀壕修城,把十八萬精兵,分紮在
    (叆陽清河撫順柴河三岔兒鎮江幾個緊要隘口上。)
    (這時打聽得滿洲兵隊,已到了奉集堡,只離沈陽四五十里路。)
    (熊經略忙帶領大兵,乘雪夜趕到沈陽。)
    (一面安撫百姓,一面又進守撫順,和滿洲兵對壘。)
    (那英明皇帝打聽得熊廷弼是中原第一條好漢,也便不敢進去,傳令退守興京去
    (了。)
    (這裡熊經略正要整隊進兵,忽然北京接連來了幾道上諭,把熊廷弼革了職,又
    (派袁應泰接任遼東經略使。)
    (熊經略接了聖旨,不得不交卸了兵權,垂頭喪氣的回去;到得京裡,才知道朝
    (廷大捉東林黨人,因為熊廷弼也和東林黨人通聲氣,所以也把他革了職。)
    (這時神宗皇帝已死,朝廷裡正亂得不可開交。)
    (熊經略也只得歎了一口氣,回老家種地去了。)
    (這裡袁應泰接了經略的任,消息傳到英明皇帝耳朵裡,便拍手大笑道)
洪經略:我獨怕那個熊蠻子,如今他去了!這個袁蠻子卻是一個文官,懂得什麼兵法?
    (便又點起大兵,進駐奉集堡。)
    (明朝的守將李秉誠出城應敵;英明皇帝分左翼四旗兵去和他廝殺,卻分右翼四
    (旗兵去攻打黃山。)
    (四貝勒獨領一支精兵,殺向武靖營去。)
    (英明皇帝親統八旗大軍,進圍沈陽;一面約蒙古兵在西北角上夾攻,打了十三
    (天,便把沈陽城打破,急進兵至遼陽。)
    (那時,經略袁應泰統領大兵,在遼陽駐紮。)
    (一聽得沈陽失守的消息,便嚇得魂不附體,忙召集大小將領,商量守城之策。
    ()
    (巡按史張銓獻計,快快決太子河的水灌入城壕,沿壕排列槍炮,小心把守;另
    (派守道何廷魁,帶領五千人馬,在城外東北角上駐紮,成為犄角之勢。)
    (那東北角上,有一座馬鞍山,是進遼陽城的咽喉。)
    (何廷魁一貫有名的武將,袁應泰所以派他去當這個要隘。)
    (說起這位何將軍,雖十分有英雄氣,卻又很有兒女情;他有兩位如夫人,是他
    (心上的人兒。)
    (那兩位如夫人,原也長得標緻,一個能操琴,一個能作畫,日夜伴著何將軍,
    (寸步不離的。)
    (這兩位如夫人,又各生得一女;那面龐兒和她母親長得一模一樣,何將軍看了
    (,又是十分寵愛。)
    
    
98**時間: 地點:
    (如今聽得要調他去把守馬鞍山,叫他如何丟得下這四個寶貝?嘴裡雖答應著,
    (臉上早露出不快活的神色來。)
    (袁應泰深知道他的心病,便許他把家眷隨帶在營裡;這一來,把個何廷魁感激
    (得五體投地,便說了一句:末將以死報國!立刻出城去了。)
    (那邊英明皇帝打聽明白,便帶著炮車,渡過太子河,在東山上結一個大營,和
    (東門的明兵炮火交攻,明兵漸漸有些不支。)
    (英明皇帝親統八千步兵去攻打小西門,一面又約蒙古兵去當東門;又打發大貝
    (勒帶領左翼四旗,直取馬鞍山的明兵。)
    (那何將軍帶兵在馬鞍山駐紮,原要在山下紮營,又怕兩位如夫人受了驚慌,便
    (搬到山頂上一座娘娘廟中去住下來。)
    (卻派一二百名兵士,在山下做探子。)
    (誰知那大貝勒在深夜時候,踏雪進兵;這三百名探子兵,在睡夢中,被他們打
    (得一個不留。)
    (待到山頂上何將軍知道,要衝殺下去,早已被滿洲兵圍得鐵桶相似,休想下得
    (山來。)
    (眼看著滿洲大隊人馬,在山下走過,卻不曾攔得一個。)
    (到第三天上,忽見遼陽城中火光燭天,何將軍知道大勢已去,這時也顧不得他
    (的家眷,催逼人馬,衝殺下山去,卻被大貝勒的兵,殺死的殺死,活捉的活捉
    (,休想逃得一個。)
    (何將軍也被他們捉住了,便破口大罵,又被滿洲兵斬成肉泥。)
    (山上的兩位如夫人,聽說丈夫已死,便各個抱著她的女兒,向廟後井中一跳。
    ()
    (後人感動她們的烈性,便把這座廟改稱雙烈婦廟,供著兩位如夫人的神主。)
    (此是後話。)
    
    
99**時間: 地點:
    (卻說當時滿洲兵,打進遼陽城的小西門。)
    (放起一把火,城內大亂。)
    (袁應泰知事不可救,便跑上城樓去,意欲跳下城去盡忠。)
    (後面巡按史張銓,卻上來扯住了。)
洪經略:(袁應泰淌著眼淚,對張銓說道)我受了皇上的恩典,不能保守城池,原當以身
    殉國。但將軍有關外之寄,我死後還望將軍收集殘兵,為退守河西之計。
    (袁經略說罷,急拔下佩刀來,自勒而死。)
    (張銓捧著屍首哭了一陣,正要走下樓去,那滿洲兵已蜂擁似的上來,將他們捉
    (住。)
    (推到大營裡去,見了英明皇帝,頓足大罵,四貝勒聽了大怒,一刀砍下頭來。
    ()
    (這時遼河以東七十多城池,都投降了滿洲。)
    (英明皇帝便把京師搬到遼陽城中來。)
    (遼陽城失守的消息,報到北京城裡,把個熹宗皇帝急得搥胸頓足。)
    (第二天臨朝,便商議抵敵滿兵的計策。)
    
    
100**時間: 地點:
    (當時大臣劉一憬出班,奏請皇上仍起用熊廷弼;又薦王化貞巡撫遼東。)
    (皇帝一一依他奏章,立刻派人到鄉間去,把熊廷弼拉進京來。)
    (熹宗皇帝在偏殿賜宴,封他做遼東經略使,給他統領二十萬大兵;又向山東登
    (州、萊州地方調動海軍,歸他節制。)
    (大軍出發的時候,皇帝親送出城,賞一件麒麟戰袍,彩幣四箱;又在城外設宴
    (,命滿朝文武大臣,陪他餞行。)
    (熊經略打發王化臣帶領大兵先出關去,自己卻帶了四千名親兵,慢慢的向遼東
    (進發,沿路察看地勢,撫問民情。)
    (到了廣寧,便住在經略衙門裡。)
    (第二天,王化臣來見。)
    (熊經略問起兵隊的事。)
    (王化臣回稱:已把大軍分成六營,沿遼河西岸把守著。)
    (熊經略聽了,大不高興。)
洪經略:(說)遼河狹窄難守,堡小難容大兵;今日情形,只須牢守廣寧。如今駐兵河上
    ,分便無力;倘然敵兵以輕騎偷渡,專打一營,力必不敵。一營敗,那六營都敗
    ,便是廣寧,也守不住了。
    (熊經略再三開導,無奈王化臣生性倔強,依舊把守遼河去。)
    (這裡只留經略使的親兵四千人,把守廣寧城。)
    (熊經略看看王化臣不聽號令,他是一位巡撫官,又不好輕易得罪他,只得寫了
    (一本奏章,送回北京去。)
    (誰知滿洲英明皇帝,用兵神速,他統領八旗大軍,渡過遼河來,攻打鎮武、西
    (平、閭陽、鎮寧一路的明兵,卻十分勇猛。)
    (打一處,得一處;攻一城,破一城,王化臣在閭陽地方大敗。)
    (這戰報傳到廣寧,熊經略十分驚慌,急急帶了兵隊,從錦州趕到大凌河去;在
    (山僻小路上,遇到王化臣,赤腳蓬頭,只跟得兩個差役。)
    (他見了熊經略,不禁嚎啕大哭起來。)
洪經略:(熊歎了一口氣)早不聽我的話,致有今日之敗!如今大勢已去,我兩人只有拼
    命而已!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