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 至 第三八〇

371**時間: 地點:
    (自此諸將稍有奮志,乃定議先進者賞,後退者殺。)
    (即將各路人馬,又複分班,效李秀成取杭州之計,以一半剪除九江附近地方,
    (使九江孤立,並防敵兵外援;其餘一半即分四面圍定九江,以四路陸軍輪流攻
    (擊,使九江城內糧械盡絕,然後乘之。)
    (官文、曾國藩等,計畫既定,依次而行。)
    (不意又歷攻兩月,清兵若猛攻,則林啟榮用猛御;清兵若緩攻,林啟榮用綴拒
    (,終不能奈九江何?原來林啟榮最得人心:白鎮守九江以來,初則與地方縉紳
    (款洽,不計尊卑,不拘形跡;以次及於居民,如同一家,於貧民尤時有賙恤。
    ()
    (在九江數年,設立義學,以教貧家子弟;設保嬰局,以撫養無靠之孩童;又立
    (義倉,積穀防饑,隨時賑濟。)
    (並立善堂,以贈醫施藥,居民無不歌功頌德。)
    (又設宣講所,勸民以大義,人民多受感化。)
    (五六年來,無有構訟者。)
    (每月四次,在四城親自演說,居民皆呼為林侯爺,沒有一人喚及林啟榮名字者
    (,林啟榮又能敬老愛幼,每屆冬至前後,必預期佈告,置酒款宴鄉老。)
    (凡年六十以上者,皆得與會,故每次赴宴者,常至千或數百人。)
    (又設恤孀局,凡婦人夫死無依,一屆歲暮即按名賙給。)
    (以故九江城內,軍民人等,無不悅服,林啟榮又善於將將:所有部下諸將,皆
    (稱為兄弟;既不愛惜金錢,又好歸功部曲,將校多樂為用。)
    (且能與士卒同甘苦。)
    (慰問死傷,待如子弟。)
    (因此鎮守九江數年,最得人愛戴,每有戰事,莫不甘為效死。)
    (那林啟榮既優待一體軍民,自士卒以至居民皆共相守望。)
    (又知九江為重要之地,敵人在所必爭。)
    (於太平天國六年,增鑿四門河道,引水入城,以防斷絕水道;又闢墾荒地,令
    (軍士屯田,且與業戶稅田開耕,以裕糧草,務使九江城內,常有二三年的餉項
    (;復開闢鐵鍊局,製造器械,遂使九江一城,無物不備。)
    (種種計畫久為清將所知。)
    (以至曾國藩亦稱林啟榮為林先生,景仰極切。)
    (此次曾國藩會合五路來攻九江,前後數戰,損傷二萬餘人。)
    (於是從胡林翼之策,圍困九江,志在斷絕九江交通,以望九江糧械,當有斷絕
    (之日。)
    (不料林啟榮既籌備在先,防患未然,故雖被困日久,九江全無損害。)
    (官文一發納悶,又與諸將計議。)
李續宜:攻之不克,困之不能,惟有挑選死士,自為一軍,以與林啟榮決個生死耳!
    (官、曾、胡三人,至是亦無別法,急下令軍中,募死士二千人,分為四隊:每
    (隊五百人,欲冒死至城垣焚之。)
    (其願充此役者,死後恤銀二百;傷者恤銀五十;若不死不傷者,每人將銀十兩
    (,以資鼓勵。)
    (此令一下,約二日後,已募得二千人,準備行事,而以大軍為後繼。)
    (那林啟榮見清兵三日不出,料其必有異謀,急令軍士小心防備。)
    (時九江居民,見九江被困,多願出營助力。)
    (林啟榮大喜。)
    (乃令鄉民備任工役;將一切兵士,盡作防戰,增攜火器,以為對付。)
    (到次日果見清兵前隊人數不多,分四路而來,大軍則隨後擁護繼進。)
林啟榮:(見之謂左右道)彼前驅小隊,殆將冒險誓死以來矣。
    (即下令軍中,休令敵兵前隊近城:凡見火器可及,即擲火焚之。)
    (軍士得令,果見清兵前隊,每約五百人,並無長槍,各攜短火,另負小包而來
    (,至是已知清兵志在焚城。)
    (惟林啟榮已令軍士,先擲火器,從遠焚之。)
    (還虧林啟榮平日訓練軍士,卻另有兩法:一是令軍士由高跳下,或由下躍高,
    (初則由二三尺,或四五尺,漸至丈餘皆可跳躍;一是令軍士拋擲物件,使能及
    (遠,視所擲之物,重量若干,看擲得最遠者,即受上賞。)
    (軍中練習有素,故那時拋擲火器,皆能及遠。)
    (當清兵前隊猶未至城下,已多被林軍火器所焚。)
    (唯是時清兵前隊,亦能冒險,皆衝火林而進。)
    (把縱火之物,向城垣擲來。)
    (只一場算是火戰:兩軍煙火薰天,喊聲動地。)
    (清兵所擲火器,還是不多,因前隊各五百人,多已先為林軍燒斃。)
    (林啟榮令軍士一面擲火,一頁發槍發炮,清兵死傷極眾。)
    (鄂督官文見焚不著九江城垣,急令發炮攻擊。)
    
    
372**時間: 地點:
    (少時清兵火器亦盡,火煙散處,已見屍骸遍地。)
    (惟林啟榮一軍,仍不住拋擲火器,清兵死傷山積。)
    (胡林翼見勢不佳,急下令退軍。)
    (計是役清兵死傷萬餘。)
    (巡撫李續宜,亦被槍彈擊傷左腿,其餘各路部曲,亦死傷數十人;林啟榮軍中
    (亦死傷二千餘人。)
    (自辰至申,歷戰八句鐘,方始收軍。)
    (林啟榮知清軍損傷更眾,惟本軍亦死傷二千餘人。)
    (自念清兵在外,即死傷眾多,亦易催救;惟自己在城內,死一千,即少一千,
    (乃飛報各道,催取救兵。)
    (奈金陵被勝保等所擾,洪秀全不肯放李秀成離去金陵,陳玉成、李世賢又各被
    (牽制。)
    (李秀成乃飛報李世賢,力當各路,使抽出黃文金,往救九江而去。)
    (惟官文等敗後,覺迭次進攻,皆徒損人馬,未嘗攻得九江要害,乃大集諸將計
    (議)
胡林翼:鬥智鬥力,林啟榮皆足以拒吾。今惟有開地道,埋地雷,以炸之耳!
曾國藩:波拒御極能,安能埋藏地雷乎!
胡林翼:今當令三軍步步為營,節節而進,一面攻城,一面掘通地道,以炸之可也。
官 文:恐兵士損傷過多,不得不退,是地道反無成矣!
胡林翼:此易事耳。前軍宜結陣堅固,陽作攻城,以專從事於地道。四門皆用此法,林啟
    榮不能出而求戰,即不能傷我地道工兵矣。
    (諸將皆以為然。)
    (乃每日必派兵攻城,先固前陣,虛作進勢。)
    (林啟榮在城樓上觀望,不覺面為變色。)
林啟榮:(暗謂部將元戒道)敵人非真進攻,殆有預謀也。觀其後營塵頭大起,往為擠擁
    ,是從事於地道無疑。此次若無外援,九江危矣!
    (說罷欲就近飛催李世賢來救。)
    (怎奈四城被圍得鐵桶相似,不能殺出;又日望救兵不至,林啟榮悶極。)
    (猛思一計:急令三軍亦從城內開掘地道,以透出城外,直透城外長濠。)
    (在地道中排以鐵板,並壘以巨石,以阻清兵地道之策。)
    (畢竟清兵人馬多眾,自屢敗後,又復增兵以數十萬,從事四城地道。)
    (林啟榮又不知其著力何處?四城遼闊,反防不勝防,惟日日鼓勵三軍,以圖死
    (戰。)
謂諸將:(那一日大集語道)今清兵以數十萬眾,來撼九江;若外援不至,九江必有難守
    之日。林某受國重寄,當與城存亡。吾實不忍禍諸君。如諸君見事機難挽,請各
    自圖生,另立功名可也。
    (諸將聽得,無不垂淚。)
謂諸將:(皆道)某等斷不忍離將軍而去。若九江失守,則將軍死忠,吾等死義,亦分也
    !
    (說罷大哭,林啟榮亦哭。)
    
    
373**時間: 地點:
    (此時林啟榮早以死自誓。)
    (忽報敵兵已各率大隊,猛撲四門,林啟榮聽得,乃復卒兵登城抗守。)
    (管教:玉石俱焚,頓教土地成灰燼;虎龍會戰,又見霆軍奏凱歌。)
    (要知林啟榮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八回 龍虎戰大破陳玉成 官胡兵會收武昌府)
    
    
374**時間: 地點:
    (話說林啟榮在九江城內,知道清兵要開掘地道,定計亦從城內開掘以拒之。)
    (叵奈清兵人馬多眾,雖自攻圍九江之後,死傷不下四萬人;又復陸續增兵,竟
    (將九江東南西北,四面開掘。)
    (真令林啟榮防不勝防,阻不勝阻;林啟榮自知難破此策,奈救兵不至,只得以
    (死自誓。)
    
    
375**時間: 地點:
    (那日報到清兵大隊,分四面圍攻,林啟榮即引兵抵禦。)
    (還幸士卒用命,各願受聽指揮,並無分毫畏俱。)
    (城內居民亦出而相助:或從事工役;或為軍人炊爨,不辭勞苦。)
林啟榮:(見之慨然下淚道)有兵如此,有民如此,若吾不與城共存亡,非人也!
    
    
376**時間: 地點:
    (當時城外清兵槍炮交攻,林軍亦率兵槍炮還擊,兩軍喊殺連天。)
    (林軍憑高視下,死傷清兵極眾,幸城樓上各有躲身之所,故城內林軍還不大受
    (傷;奈清兵雖死傷枕藉,又陸續加增,並不退後。)
    (甫進一程,即紮營停止,不再攻擊。)
    (林啟榮見此情景,知道官文用意,視地道所至,為進攻之程。)
    (欲不住抵攻清兵,又恐槍彈不繼,心極焦急。)
    (椎督兵猛力開掘地穴,以阻清兵地道政策而已。)
    (是時城內守兵,已逐漸稀少;困死傷數千人,雖僅在清兵死傷十分之一,但一
    (來城內守兵,只約二萬人,除死傷外,只存萬餘人;二來城已被圍,凡死傷之
    (人,其屍首無法出城安葬,只埋諸城內地道。)
    (且屍首久停,遂成瘍疫,從前林啟榮所設贈醫局,皆應接不暇,或兵或民,日
    (中死者常數百人,病者不計其數;藥肆幾為之一空。)
    (從前只準備糧食,那有準備藥材,因是居民大為惶恐。)
    (林啟榮意殊不忍,欲圖自盡,任軍民獻城。)
    (惟一切軍民,皆不願見林啟榮自盡,於是病者多諱言疾病。)
    (奈死者眾伙,林啟榮無可如何。)
    (乃在城北購民房數十間,辟為空城,以葬死者於一隅。)
    (居民一聞此令,皆願獻屋,不願領價。)
    (惟林啟榮不忍,飭令給還價值,使另行覓地而居。)
    
    
377**時間: 地點:
    (自此另辟葬地,疫症似乎略減。)
    (但此時兵力不免稍疲,惟仍體諒林啟榮,各賈餘勇,以待救兵。)
    (是時李世賢亦得李秀成文報,著以援應九江。)
    (李世賢以苦被左宗棠牽制,不能抽出,乃力當各路;令黃文金馳救九江。)
    (那黃文金即引所部人馬,直向九江進發,以擊李續宜、曾國藩兩軍之後。)
    (清兵以九江救兵已到,心固惶急;又因各處開掘地道,已被林啟榮破了兩處,
    (清兵更有些灰心。)
    (都統舒保,乃請諸官文,以九江難克,宜約兵暫退。)
    (是時官文已無主宰,乃商諸胡林翼。)
林 翼:(大怒道)吾軍到此不易。若即行退兵,恐已死之數萬人,亦有怨聲也!
    (乃決議力攻。)
    (即令李續宜一軍抽出江忠義,曾國藩一軍抽出周風山,胡林翼一軍抽出江忠濟
    (,共三路合當黃文金。)
    (其餘諸軍,仍悉力攻城。)
    (時林啟榮盼得黃文金援兵已到,惟仍不能通進九江,心中已覺無望。)
    (又見子彈漸少,兵、民皆有倦色,不覺雙眼垂淚,惟過一日,守一日耳。)
    (時清兵所開地道,前後己被林啟榮破了數處,壓死清兵四五千人,仍從事開掘
    (不已。)
    (凡未經林啟榮所破之地道,尚有西北兩處,皆藏了炸藥。)
    
    
378**時間: 地點:
    (那日是六月初七日:官文、曾國藩、胡林翼、李續宜引兵齊進,並力環攻四門
    (。)
    (林軍在城上一齊發槍抵禦。)
    (清兵死在城下者,又如山積,兩軍方猛戰間,忽然轟天響震,西北城垣陷了百
    (餘丈,磚石與血肉騰飛空中,太平人馬在西北城者,俱已斃命,屍首擲至半空
    (。)
    (清兵死傷更眾。)
    (官文、胡林翼卒兵踐屍而進。)
    (四出放火,乘勢衝殺,太平兵猶抵死巷戰;城內人民亦怒清兵亂殺,皆同在街
    (巷相拒。)
    
    
379**時間: 地點:
    (此時煙燄蔽天,不見人影,但聞喊殺之聲。)
    (積屍流血,壅塞街衢。)
    (太平守將真天侯林啟榮,先已自盡,其部將李興隆、元戒、張輝、杜應時、陳
    (官義等二十親人,皆奮力抵殺,力盡而歿,至是九江遂陷。)
    (按林啟榮本翼王石達開部將,所向無敵。)
    (自奉令再守九江之後,數年間斬敵將不計其數。)
    (清兵以攻九江,致斃者不下七八萬人。)
    (德澤及於閭閻,名聞於敵國。)
    (至今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等,皆稱為林先生,不呼其名。)
    (又曾國藩曾與左宗棠討淪圍攻九江。)
左宗棠:吾敢以孤軍與百萬之眾,戰於沙場;不敢以本部與林啟榮決勝負於九江城外。
    (其令敵人敬畏如此!至是乃歿於九江之役。)
    (聞者莫不惜之!時人有詩贊道:
    (  智勇真無匹,將軍本絕倫。)
    (奇才摧大敵,遭愛及斯民。)
    (身與城俱碎,心同石不磷。)
    (古今誰似汝?惟有一張巡!)
    (林啟榮既歿,城中軍民初尚未知。)
    (及至西門,見林啟榮身首炸為兩段,身與四肢,已不知飛至何處,只存一顆頭
    (顱,已為藥氣薰蒸,惟雙目猶閃閃如生。)
    (其部兵乃取其首級,逃出城外,後以檀木配成全身,為之安葬。)
    (惟軍民知林啟榮既死,更奮勇與清兵格鬥;極至手無寸鐵者,猶以石相擲。)
    (計城破時,尚在午間,及至夜後,胡林翼首先下令招降:惟自軍人以至百姓,
    (無有一人言降者。)
    (城東菜傭張吉,懼其老父被害,詣胡林翼軍前稱降,城中軍民大怒,竟擊死張
    (吉。)
    (胡林翼見殺人太多,竟無一人降服,不禁下淚)
乃謂左:不意林先生結得人心,一至如此,古所未聞也!
    (乃請諸官文、曾國藩速行止殺。)
    (凡太平兵馬殺不盡的,及城中居民,願留者留城,不願留者聽其自便。)
    (於是城內舊日軍民人等,皆各檢細軟出城逃走。)
    (行時並將府庫軍械糧食,及田畝種植與房屋所存物業,一概盡行焚毀,並不留
    (分毫,以資敵人。)
    (官文大怒,欲迫而殺之。)
    (胡林翼與李續宜力止乃免。)
    (計是役九江被陷,太平兵馬死去萬餘人;城內居民死去八九千人。)
    (清兵前後死傷直逾五六萬,可謂一場凶戰。)
    (為歷來破城所未有。)
    (警報到了金陵,是時清將勝保及德興阿、都興阿等,各軍只頓兵金陵城外,並
    (不像向榮當時認真攻擊。)
    (故李秀成已知清兵之志,不在攻擊金陵,只圖牽制,料金陵萬無一失,已屢欲
    (往援九江。)
    (奈洪秀全不允。)
    (及聽得九江失守,林啟榮陣亡,君臣無不失色!進道)
李秀成:昔日之所以能阻敵人兵力者,以九江為數省咽喉,據之足以制敵死命也!今當失
    守,局面又大變動。自此清兵往來較易,而吾國於東南益多事矣!
洪秀全:今朕以重兵往爭九江何如?
李秀成:此時已無及矣!林啟榮佈置多年,今已被陷:陷要盡失,菁華俱毀;縱能復之,
    已難守禦。況清兵頻年屢窺九江,合前後損七八萬人馬,折數十員將官,而始得
    之,必以重兵駐守。且彼乘勝之威,攻之亦難也。吾恨不早以大兵救九江,致壞
    我名城,損我良將,白此一戰,關係不少也。
    (說罷大哭,洪秀全低頭不語,左右皆向秀成勸慰。)
秀 成:吾非徒哭九江,實重哭林啟榮也!昔林啟榮在翼王部下,與吾同事:臨事不苟,
    遇敵則先,待人則恩威並濟;所有餘貲,盡賞戰士,放軍士皆樂為用。因之無攻
    不克,無戰不勝。稍有暇日,即周覽地勢,繪為戰圖;或研讀兵書,手不釋卷。
    自守九江以來,皆守險不守地,斬敵將一二品者十餘人。今一旦歿了,此後國家
    失一長城,安得不哭?
洪秀全:(乃問道)然則現在計劃如何方可?
李秀成:敵人不啻以全國兵力,爭回九江。以為一得九江,諸事必易著手也。自此東南,
    必形多事。武昌、安慶,尤為吃緊。故猝然又難北上,必在東南再振軍威,庶乎
    可矣!
洪秀全:朕信卿,任卿圖之。
    (李秀成遂出。)
李秀成:(歎道)天王不從我言:以致九江失守,實為可惜。苟吾不回天京,九江未必便
    失也。
    (乃一面料理金陵軍務,並賞贈林啟榮,以勉人心;一面致書李世賢,使會同黃
    (文金,顧重贑、浙二省;復致書陳玉成,使進趨湖北,以襲官文、胡林翼之後
    (,然後再商行止。)
    
    
380**時間: 地點:
    (且說英王陳玉成大軍,既由皖入鄂,自龔得樹戰歿後,所有龔軍捻黨舊部,由
    (蘇老天管帶,隸在自己麾下:計大軍共四萬餘人。)
    (初未知九江遽陷,欲取道北行,遂由黃州進占麻城。)
    (那陳玉成本原籍麻城人氏,對於地勢更為熟識,先將軍情佈置一切,復招本籍
    (子弟數千人,使訓練成軍,以厚兵力。)
    (忽聽得清官多隆阿、鮑超兩軍,將由下游上進,乃大集諸將計議道)
陳玉成:多隆阿、鮑超二人在清兵中最為驍悍,屢敗不退,清兵號為多龍鮑虎,誠勁敵也
    。以為犄角,則敵人之勢力孤,而吾之佈置易矣。
    (於是發遣諸將,分道四出,盡收險要之地,以中軍駐紮麻城,設立堅壘五十八
    (座,安置大炮二百門於壘上,深溝固壁,以待敵軍。)
    (分撥既定,忽接得安慶守將張朝爵飛報:知道九江被陷,林啟榮陣亡。)
    (時陳玉成正與一班部將討論軍事。)
    (聽得只點消息,大驚道)
不 覺:不料林啟榮乃敗於清兵之手。林啟榮初守九江,已非常得力;及後出兵江右,九
    江復失,至第二次洪天王奪回九江,復以林啟榮守之。數年以來,屢破清兵,歷
    斬清將,遠近聞名。今一旦殉難,九江遂失,此後安慶必日形多事矣。哀哉啟榮
    !痛哉啟榮!
不 覺:(歎息一回,部將韋朝綱道)九江既失,自安慶而天京,皆失了屏障,吾等在此
    ,若能以一戰破多、鮑二人,尚可支東南半壁,否則大局漸危矣。英王勿徒自歎
    息,且商議大計為是。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