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 至 第三二〇

311**時間: 地點:
    (且說張國梁統兵萬人,行抵鎮江。)
楊輔清:(太平將謂部下道)張國梁此來,非欲得鎮江,欲牽制我耳!我若堅持,彼即將
    去。吾相機乘之,不亦可乎?
    (便令諸軍緊守。)
    (張國梁連攻二日,毫不得志,即與張敬修計議道)
張國梁:楊輔清驍勇好鬥,今獨不出,恐有他謀。
張敬修:某料向帥一軍,必難遽下金陵;我軍若在此,曠日持久,終非良計,不如棄之。
    分掠溧水而西,以應向帥,較為上策。
    (張國梁從之,便解鎮江之圍,改掠溧水。)
    (時吉志元既得李秀成之令,已於張國梁未到時,破黃馬,下大小關,張國梁大
    (力驚駭。)
謂諸將:我軍甫行,彼軍先出,是何神速乃爾!吾欲掠溧水亦難也。
張敬修:(馮子材道)若不攻溧水,必須速奔句容,某料吉志元即擊我矣。
    (不想說猶未了,吉軍已至城內。)
    (四門亦分兵突出。)
    (張敬修欲與會戰。)
張國梁:軍心驚惶,戰必失利。不如避之,速奔句容,以會向軍,尤為穩著。
    (便引軍至北,吉志元從後躡之,張國梁無心戀戰,只圖與向榮合。)
    (吉志元乃(聯合溧水各地人馬,將圖大舉。)
    (欲追迫甕橋,以要向榮之後。)
    (時向榮聞張國梁一軍失利,正欲援之,忽報張國梁兵至。)
向 榮:(謂眾將道)吾由揚州進此,以張國梁為前部,先制鎮江;國梁性本耐戰,今突
    然來此,正不知何故?
    (說罷張國梁已入,具道退兵原因。)
向 榮:既不能牽制鎮江,恐楊輔清、吉志元反合而攻我矣!更以李秀成軍一至,吾焉能
    擋數路之衝。今當速行佈置,以禦敵軍,反以緩攻金陵為上策矣!
    (即令將軍福興,引兵駐六合之南;以副都統德崇額,引兵駐句容之北;以張國
    (梁引馮子材、劉存厚為游擊之師,以防吉志元。)
    (以張敬修為前部,自統大軍居中策應。)
張國梁:高資一地,以為太平軍運糧要道,若斷彼糧道,則鎮江、溧水之敵人皆膽落矣。
    某攻鎮江時,未計及於此,大為失著。今請冒險一行。
    (向榮許之。)
    (張國梁便統兵赴高資:劉存厚欲爭首功,乃屯於附近高資之煙墩。)
    (不意楊輔清,已知張國梁回軍,乃親自統兵出城,直進高資。)
    (卻令副將陳宗勝領兵萬人先圍煙墩,自己單迎張國梁。)
    (時太平軍副將陳宗勝一軍先出,劉存厚以眾寡不敵,只令部下緊守。)
    (陳宗勝選勁卒為前隊,步步追擊,冒死而進。)
    (劉存厚不能抵禦,紛紛潰退。)
    (劉存厚先中彈而死。)
    (陳宗勝直進中軍:先後斬知縣事松壽及張翔國,揮兵直追,清兵大敗。)
    (時楊輔清方與張國梁大戰,輔清軍士極銳,張國梁亦奮戰不屈,兩軍喊殺連天
    (。)
    (不料張軍右軍已敗走,劉存厚陣亡,國梁軍中無不膽落。)
    (時太平將陳宗勝一軍亦到,國梁不能抗御,副將馮子材,急保張國梁殺出重圍
    (。)
    (楊輔清會合陳宗勝,乘勢追殺,國梁大敗。)
    (折兵五千餘人,遺失輜重器械無數,狼狽奔至句容。)
    (向榮知張國梁軍敗,乃令先踞六合、句容兩城,以為根據。)
    (果然兩城之內天國守兵棄城而遁。)
    (向榮以天國人馬不戰而遁,心正滋疑,忽報李秀成一軍大至:前部先鋒賴文鴻
    (、李昭壽已離此不遠。)
    (向榮即以張國梁、張敬修分為左右二軍,分迎賴文鴻、李昭壽。)
    (忽報句容、六合城內同時火起。)
    (原來這火實係太平軍所佈置。)
    (因太平軍深得人心,當棄城逃時,先留人馬雜住民間,待秀成到時,一齊放火
    (,故向軍大亂。)
向 榮:(急下令道)兩城同時火起,乃敵人縱火無疑,不必理他。可撤城內守兵而出,
    棄城以求一戰亦可也。
    (不料吉志元聯合溧水各道人馬,先已馳到,即陷句容,以邀擊向榮。)
    (向榮即令德崇額力御吉志元,而以大軍與秀成交戰。)
    (時李秀成軍已至,以六合、句客火起,知向軍已亂,乃令賴文鴻、李昭壽於軍
    (到之際,即行進攻;勿令向榮得以復行佈置。)
    (故賴文鴻、李昭壽甫與向軍相遇,即猛力進擊。)
    (向榮恐張國梁一軍轉戰鎮江、溧水,軍力已疲,急以福興一軍相助。)
    (惟賴文鴻、李昭壽性最勇悍,且戰且進。)
    (文鴻又工槍法,槍聲響處,張國梁坐下馬已被擊斃,把張國梁掀下地來。)
    (軍士只道張國梁中槍斃命,一時嘩潰。)
    (比及張國梁換馬督戰,軍中已全無隊伍。)
    (賴文鴻、李昭壽乘勢進攻,國梁一軍先已敗陣。)
李昭壽:(太平將即下令道)賴軍已勝矣。吾軍不可落後,速宜奮力,以圖立功。
    (於是軍士皆歡呼而進。)
    (清將張敬修亦不能支,同時敗潰。)
    (向榮正欲往援,忽見大營火起,卻是後軍知向榮必敗,欲降秀成,故縱火以亂
    (向軍。)
    (向榮此時已漫無主裁。)
    (李秀成、陳其芒復至,與賴文鴻、李昭壽分四路,併壓向軍。)
    (向榮料不能支持,適德崇額又為吉志元所敗,向軍即令退軍。)
    (忽見東北路塵土大起,一軍要截去路。)
探 子:來軍乃是天國大將楊輔清。
    (楊輔清知道向榮一敗,必回揚州,故引兵沿上流而下。)
    (向榮聽罷,急改向東南而逃。)
    (隨後太平軍分數路截擊向軍,或逃或降或死,不計其數。)
    (向榮回望後軍,見大營火猶未息,太平軍已卷地追來,軍中呼大叫地,互相奔
    (竄。)
    (正在危急之際,吉志元已率兵趕至,把向軍殺得七斷八續。)
    (吉志元正逼攻德崇額一軍,大呼降者免死,於是紛紛投降。)
    (向榮已無心回顧,不提防一顆彈子飛來,正中向榮左臂,幾乎墜馬。)
    (正是慌忙,見張敬修與福興狼狽奔至,倉猝言道)
向 榮:後軍皆覆矣!速圖駐紮之地可也。
    (向榮急問張國梁現在何處?)
張敬修:現伊軍尚足支持,故殿後以保前軍耳!惟敵軍勢大,恐亦難以久持也。
    (原來張國梁見向榮已逃,恐為敵人所獲,故死力拒住後軍,且戰且退。)
    (不想太平將楊輔清一軍,從東北掩至,取建瓴之勢,如從天而下,把張國梁一
    (軍衝破兩段,國梁此時人馬俱乏,無力支撐,亦惟有策馬而逃。)
    (太平軍士奮力追殺清兵,累屍數裡,太平軍皆踏屍而過。)
    (時張國梁與德崇額皆奔至向榮馬前,向榮此時已知全軍覆沒,便令急走丹陽。
    ()
    (李秀成與諸將率兵追殺十餘里,即傳令收兵。)
李昭壽:向榮窮蹙而奔,如鼠失穴,迫而殺之,直反掌耳。若待養回元氣,又多一勁故。
    不知大王何故收兵?
李秀成:不勞諸公虎威,向榮行即死矣!吾軍已疲,丹陽尚有清兵萬人,十可輕視。方今
    黃文金在浦口,為左宗棠、鮑超所扼;曾國藩以塔齊布、鼓玉麟等圍攻九江;勝
    保亦駐兵皖北。吾當留此一軍,以顧大局。
李昭壽:大王何以知向榮必幾乎?
李秀成:向榮性質最強,強則氣勝;今經數敗,必抑鬱成病,羞慣交集,能勿死乎?
    (說罷即令楊輔清暫回鎮江;吉志元暫回溧水,復令軍士掘土掩埋清兵屍首,一
    (面安撫被兵燹各地,自領兵回金陵。)
    
    
312**時間: 地點:
    (且說向榮與諸將走至丹陽,計點部下共四萬人馬,只剩五千餘人。)
謂諸將:(乃)吾自用兵以來,自問堅忍耐戰;今一旦狼狽至此,喪師辱國,固無以對朝
    廷,亦羞見江東父老。
    (言罷,咯出血來,不覺昏倒在地,左右急為救起,臂上傷勢又發,急覓醫治療
    (,將彈子取出,自覺昏沉不醒,不能理事。)
    (只令張國梁堅守丹陽,以防李秀成再至。)
    (惟向榮病勢,延醫調治,毫無起色,日重一日。)
    
    
313**時間: 地點:
    (那日,諸將方環集問安。)
    (忽報有人送書至,向榮即令呈上。)
    (就在病榻拆開一閱,乃太平大將李秀成書也。)
    (書道:
    (  太平天國七年,忠王都督江淮諸軍事,為檄告清將欽差大臣向榮曰:昔將
    (軍立功秦隴,視師廣西,擁旄萬里,此非將軍得志之時乎?秀成以隴畝匹夫,
    (瞻望旌旗,久深欽佩!以清國雖危,而保障東南,抗衡天國,當非將軍莫屬也
    (。)
    (何將軍先走永安,再走灌陽;既敗長沙,復敗武漢。)
    (奔走東南,倉皇吳會,今復為奔亡之虜,窮蹙丹陽,撫殘兵而椎胸,對同人而
    (灑淚,何今昔盛衰,一至如是乎?秀成一耕夫耳,忝膺大任,與將軍抗衡,方
    (以為螳臂擋車,且慚且懼。)
    (乃吾兵一舉,將軍已敗不旋踵,師徒數萬,殘留數千;屍累荒原,血流漂杵。
    ()
    (秀成性最慈懦,方慘不忍觀,而將軍獨忍為之者,故吾雖敬將軍報清廷以盡忠
    (,究惜將軍驅人民以就死也!夫以將軍久經戰陣,熟諳韜鈐,縱不奏功,何以
    (蹉跎至此!)
    (意者雨露無私,不育異類;皇漢舊邦,自有真主。)
    (故將軍雖人事已盡,而為天意所阻撓乎?抑將軍為識時之俊傑,知大事已去,
    (真命有歸,聊作潰敗以相讓乎?抑觀天心當居一於此。)
    (或以將軍窮蹙一隅,紛稱以吾軍乘勝之威,破丹陽擄將軍,有如反掌,而秀成
    (實不忍迫將軍也。)
    (以秀成遇將軍而大功成,方為將軍戴德,何忍恩將仇報?且將軍固名將也,久
    (著威望,性復堅強,必圖再舉;將軍又欽差大臣也,令旗一指,大軍即集,提
    (劍所及,諸將景從,以旬日而喪數萬精兵,斷不甘於終敗,勢必再集師徒,重
    (決勝負。)
    (則秀成雖愚,惟秣馬厲兵,準備而待。)
    (今與將軍約,以十日期,再於句容、六合,重與觀兵。)
    (英武能事如將軍,其或不以秀成為不肖,而不吝賜教乎?)
    (向榮看罷,大叫一聲道)
向 榮:氣死我也!
    (即復吐鮮血,不省人事。)
    (諸將不知其故,急為救起,細讀來書,知為李秀成所氣,無不憤怒:個個摩拳
    (擦掌,誓要與李秀成決個雌雄。)
    (正在憤怒間,只見向榮神氣略已回轉,揚目遍觀諸將,奄然下淚,徐徐歎道)
謂諸將:悍酋秀成好惡作劇也!
李秀成:(歎已又道)吾命亦不久矣。可惜視師數年,毫無寸功,塗炭生靈,吾負國家,
    又負斯民矣!
謂諸將:(又謂張國梁道)吾與你共走於患難之中,義同父子;吾必薦汝,然薦汝非私情
    也!汝實耐戰,臨陣不屈。此後宜努力國家,以圖名垂竹帛,勿如吾之無用矣!
    (說罷便令取筆墨來,口授遺折,書記繕寫之。)
    (折內力稱和春、張國梁,皆可大用。)
    (向榮是夜,即沒於丹陽城中。)
    (後人有詩歎道:
    (  秦隴稱良將,東南表戰功。)
    (英才為國用,甘苦與軍同。)
    (秉性能堅忍,居心獨誓忠。)
    (丹陽星隕處,遺恨泣西風。)
    (自向榮死後,清廷大為哀悼,特予溢忠武,並贈封男爵,又贈太子少保官銜。
    ()
    (即依他遺折:薦滿員和春及提督張國梁為欽差大臣,辦理江南軍務。)
    (即有消息報到洪天王那裡。)
洪天王:(大喜道)果不出吾忠王所料也!
洪天王:(便厚賞忠王,並向李秀成道)向榮雖屢敗之將,然好勇耐戰,在江南屢苦吾軍
    ,且屢扼金陵,使朕不能大進,實為心腹之患。今向榮已死,朕無憂矣。
    (遂開太平御宴,與諸臣共醉。)
    (不料正飲間,有武昌急報,飛報禍事:你鄂督官文,鄂撫胡林翼,及前鄂督楊
    (沛,會合各路大軍,共爭武昌。)
    (原來鄂督吳文熔,因戰被傷殞命,清廷乃以楊沛任鄂督。)
    (楊又失機革職,留辦軍務;乃以荊州將軍官文移督兩湖,於是與胡林翼共攻武
    (昌。)
    (洪大王聽得,欲叫秀成往救。)
李秀成:目下尚多能戰之人,臣弟非不欲救武昌,然東奔西走,反中敵人牽制之計。
    (天王聽罷,點頭不語。)
    (李秀成深知洪天王之意,遂再奏道)
李秀成:果不獲已,臣弟就提一旅之師,前往武昌,以釋大王厪慮。
    (洪天王立即允准。)
    (李秀成退後,歎道)
李秀成:今番出師,實不得已耳!
    (又以各事部署未定,且恐武昌已危,便令賴文鴻以五千精兵赴鄂,隨領大平繼
    (進。)
    
    
314**時間: 地點:
    (且說清將曾國藩,自被洪天王襲取九江之後,心甚憤激,便移文胡林翼欲先取
    (武昌。)
    (時胡林翼正取了黃州而回。)
    (忽得到曾國藩書信,便決意進攻武昌。)
    (即與鄂督官文、副都統多隆阿計議。)
多隆阿:方今天國人馬,只有譚紹恍在武昌,取之此其時矣!
胡林翼:前二次出師無功,皆由過於張揚,使敵人予作準備。今宜謹密行之,不憂武昌不
    下也。
    (官文深然其計。)
    (胡林翼一面回復曾國藩,請其會兵;一面令多隆阿取洪山;並請曾國藩調湘軍
    (水師進妙河。)
    (胡林翼自與官文領各路人馬攻武昌,分撥既定。)
    (那天國守將譚紹洸,不時打聽清兵舉動,並)
謂左右:吾以一人,鎮守武昌,而牽制曾、胡諸人於此地,實彼之失算也!彼時時志在窺
    復武昌,且胡林翼正自黃州而回,來攻此地必矣!
    (便令軍士於武昌城外,增置木柵;並於西南兩門,埋伏地雷火線。)
    (再飛報金陵告急;又函致九江請林啟榮令孫寅三,由九江進兵,以邀曾國藩之
    (後。)
    (不料分撥甫定,已報洪山為多隆阿所奪矣:官、胡兩軍,已直趨武昌城而來;
    (清國水師,亦由妙河而進;餘外各路都一齊進發。)
    (譚紹洸不意曾、胡兩軍驟至,倒防備不及。)
    (胡林翼前部,就是多隆阿、曾國葆。)
    (自湘省水師練成,即以楊載福、鼓玉麟兼理。)
    (餘外陸軍前部就是塔齊布,領五千人馬,先攻武昌南路。)
    (胡林翼一軍已至,妙河水師又喊吶助威。)
    (武昌城內,天國人馬驚懼。)
譚紹洸:(謂晏仲武道)清兵向不能得志者,以徒恃陸軍故也。今彼水師既成,勢力已與
    我共之矣。清兵既至,恐不易防守。兄弟究有何善策?
晏仲武:彼挾全力而來,我有守無攻,實為失著,不如避之。
譚紹洸:吾自起義以來,逢敵未常落後。今如此反示其怯也。
馮文炳:橫直武昌不能固守,不如全伏地雷,彼來我退,因而炸之,吾乘其敗,而復奪之
    ,有何不可?
譚紹洸:皆非長策也。
    (便命蘇招生、隆順德,各統水軍,堵塞妙河,以迎清國楊、鼓二將;卻令副將
    (洪春魁、晏仲武分守各路。)
    (自率大軍,晝夜巡視。)
    (誰想曾軍水將鼓玉麟,已派小艇十餘只,偷進南門濠口,志在水陸相應。)
    (時官、胡兩軍攻城甚急。)
    (譚紹洸督諸將竭力守禦。)
    
    
315**時間: 地點:
    (忽然馮文炳奔至,謂紹洸道)
馮文炳:兵力疲矣!清水師已偷進南門壕口,此時恐不能久守也。清兵眾多,故輪流攻擊
    ,吾軍實是疲於奔命。不如依某前計:棄此城以炸清軍,然後謀以復之可也。
    (譚紹洸此時覺得此言有理。)
    (乃命軍士各打衣包,盡做逃狀,胡林翼從高處望之,深信譚紹洸將逃,即令軍
    (士猛攻。)
並下令:譚酋將遁矣,休令彼逃脫也。
    (清兵聞令,加倍奮力,水陸並進,西南一帶城垣遂陷。)
    (太平人馬已紛紛逃出,清兵皆欲急進。)
    
    
316**時間: 地點:
    (忽然震地一聲,如轟天聲響,城垣遂陷了百餘丈,清兵被陷者不計其數。)
    (管教:妙計成功,先伏地雷摧大敵;小孩斬將,直叫天意奪湘儒。)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回 羅澤南走死興國州 羅大綱夜奪揚州府)
    
    
317**時間: 地點:
    (話說胡林翼統率大軍,直進武昌城,忽然火藥爆發,城牆傾陷百餘丈,登時壓
    (死清兵數千人。)
    (彭玉麟偷進南濠的水師,亦有多艘壓溺,清兵軍勢稍卻,各欲退後,胡林翼以
    (既中敵人之計,折兵數千人,若不能取一武昌,更無以見人矣。)
    (不覺大怒。)
    (立即下令退後者斬。)
    (時多隆阿及曾國葆,俱已受傷,然聞胡林翼之令,亦皆振奮,一齊督兵擁進。
    ()
    (當譚紹洸領兵逃出武昌時,猶在城外東北路盼望:只道清兵被焚,必然退卻,
    (正欲乘機再取武昌。)
    (忽聞喊聲動地,料知城陷,方欲回軍,突見清兵不特不退,仍冒煙突火而進,
    (不覺大怒。)
乃謂左:清兵屢戰,未見有如此強悍者,今何以忽然猛勇耶?
晏仲武:彼日前既憤於屢敗,目下又憤於軍中被焚,蓄怒已極,如癇馬走平原,無復知人
    性。當者必為所蹷,計不如避之。吾軍口前斷不能再入武昌矣。
譚紹洸:果如汝言,吾深悔棄武昌而走也。
晏仲武:是又不然。彼竭數路兵,合水陸之眾,不下數萬,以爭一武昌,志在必取。吾軍
    雖死守,終難於保全。若困憊已極,則逃亦難矣。今馮文炳之策,雖棄一武昌,
    不過早棄幾天耳,然猶能焚炸清兵。料此後清兵攻我城池,亦知所畏忌也。
譚紹洸:既不復爭武昌,則吾軍須入皖境。
晏仲武:必不可也。今只失一武昌,鄂省尚多退步;若即走安徽,是湖北全省皆失矣。吾
    軍勢力未損,何必遠逃。 以某愚見,不如先奔興國州城。以該州人心,素服吾
    國,故每次科舉,以該州人赴試為多。我既得人心,軍力又全,且與武昌相近,
    若金陵救兵一至,且能合力 以攻武昌矣。
    (譚紹洸以為然,乃與諸將領兵同望興國州而來。)
    
    
318**時間: 地點:
    (且說胡林翼既下武昌,一面奏報捷音,一面出榜安民。)
    (檢抬被焚的屍首,盡 行掘土埋之。)
    (立令將修復城垣,以圖固守。)
    (忽聽得譚紹洸已奔往興國州,官文便 欲提兵往取。)
胡林翼:我兵圍武昌,料譚紹洸必往金陵告急。恐金陵救兵不 久心至矣,吾須留守以待
    之。且興國州城小易破,無勞大兵,只令一將前往可 矣。
曾國藩:譚紹洸棄城而遁,兵力未損,恐未可輕視也。
羅澤南:某雖 不才,量取一興國州,實如反掌耳。且深受侍郎知遇,雖死亦復何憾。
    (曾國藩從之,便令羅澤南領兵萬人,並部將八員,望興國州進發;又令塔齊布
    (領本軍隨後 起程,倘有緩急,即行接應。)
    (羅、塔兩軍去後,又令楊載福、鼓玉麟,統水師沿漢 水而下,以壯聲援。)
    (分拔即定,曾國藩仍留鄂境,專候羅澤南好音。)
    
    
319**時間: 地點:
    (且說譚紹洸望興國州奔來,將抵金湖附近,仍恐清兵相逼,又欲東逃。)
馮文炳:官、胡即取武昌,必以兵力迫我;我若遠遁,不待湖北全境俱失,且清兵 亦必
    窮追。不如暫屯興國州城,量敵行事,果終不敵,則且戰且退,以待救乓。某 
    料既往金陵催請教兵,天王必有法以處之也。
譚紹洸:此言有理。
    (便令人 馬到興國州駐紮。)
    (洪春魁請領兵紮在城外,待敵兵追到時,乘其喘息未定而擊 之。)
    (譚紹洸亦從其計:即令洪春魁、晏仲武各領一軍駐紮興國州城外左右。)
    (時已 傍晚,譚紹洸慮清兵乘夜追到,吩咐軍士,夜裡輪流替守。)
    (將近黎明,未見清兵 到來,遂疑官、胡二人不再來追。)
馮文炳:清軍屢敗,一旦得了武昌,縱損失 數千人,然亦自以為得意之事,自然乘勢進
    兵,恐不久清兵至矣。
    
    
320**時間: 地點:
    (正說話間,紛 紛報到:羅澤南領兵追來。)
馮文炳:羅澤南乃浙江遺缺道,名位雖微,實湘中 儒將也。行軍最為緊慎,故緩緩而來
    。洪春魁欲乘其喘息未定而攻之,此策恐用 不著矣。
譚紹洸:然則以何策御之?
馮文炳:今本州城有義勇軍一隊,不下四千人,內中且有女兵,可見民氣實在可用。今請
    將軍固守州城;而令洪春 魁、晏仲武二軍迎敵,可偽敗以誘之。吾率義勇隊以
    抄出金湖,只如此如此。可 以捉羅澤南矣。
    (譚紹洸即依其言,馮文炳亦撫循義勇隊,自為統領以襲清兵。)
    (次日清晨,羅澤南率兵而進,晏、洪兩將,亦一齊準備接戰。)
    (時羅澤南亦分兵以一半駐紮金湖,以一半進攻州城,隨報塔齊布一軍亦至。)
    (並探悉太平將洪春魁、晏仲武分軍而出,羅澤南乃請塔齊布先攻洪、晏二軍,
    (自率乓圍攻州城。)
    (不想譚紹洸軍力未衰,羅澤南奮力猛攻,終不能得手。)
    (隨聽得塔軍已勝太平軍,洪春魁、晏仲武已望東而逃。)
羅澤南:(謂部下道)塔軍已成功矣,吾軍正宜奮力。
    (便令軍士悉銳進攻。)
    (譚紹洸在城上亦奮力抵禦,兩軍各有死傷。)
    (羅澤南正自焦灼,忽報興國州有義勇數千,已抄取金湖去了。)
    (澤南聽得,急撤兵而回。)
    (原來興國州的義勇隊最為奮勇:男者任戰攻,女者任工役,各司其事。)
    (馮文炳知其可用,乃領之往襲金湖。)
    (乃羅澤南回軍後,馮文炳即約退數裡,卻以村婦為前驅,另編一隊壯勇者,以
    (橫擊之。)
    (計拔己定,羅澤南已到金湖:見營伍尚無損害)
乃謂左:彼必非求戰,不過以我攻興國州,欲擾吾以救興國州耳。此義勇隊皆屬民兵,必
    不能戰,吾當先破之,彼自膽落矣。
    (言罷鼓噪而前:見洪軍義勇隊分為兩隊;澤南亦分一隊,光防橫擊一路,即自
    (領本軍與馮文炳接戰。)
    (不料馮文炳先已定計,於兩軍交綏時,令前驅村婦,盡行裸衣;羅澤南軍士不
    (知其計,惟停槍注目以視。)
    (馮文炳即率後軍突進。)
    (所有另編橫擊一軍,又同時進攻。)
    (羅澤南軍抵敵不住,望後潰退。)
    (馮文炳一馬當先,諸軍隨後猛迫,羅軍傷死甚重。)
    (馮文炳領一軍強壯親兵,直入羅軍中,要捉羅澤南。)
    (澤南此時已知無可挽回,惟策馬而逃。)
    (馮文炳追殺十餘里,羅軍死傷三千餘人,降者數千,餘外半多逃散。)
    (羅澤南所領一萬人馬,已化為烏有。)
    (馮文炳乃乘勝收軍,回取金湖。)
    (時塔齊布方攻晏仲武、洪春魁二軍,聽羅澤南軍敗,恐孤軍難支,亦引兵而還
    (。)
    (故洪、晏二人,又以塔軍即退,乘勢追之。)
    (塔軍亦敗,奔至金湖,已見金湖大營,亦為馮文炳所敗,更無心戀戰,領著敗
    (殘人馬,且戰且走,望武昌一路而回。)
    (洪、晏二將見塔齊布已經去遠,方始收軍。)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