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 至 第三〇〇

291**時間: 地點:
    (當時李開芳退至高唐。)
    (聽得林鳳翔被困,乃歎道)
林鳳翔:吾退軍只道林軍亦退矣。今如此,是不得不救也。
    (便領兵望北而來。)
    (大軍既抵平原,聽得勝保一軍,正從南皮而下,大驚道)
勝 保:勝保若來,是鳳翔一軍已敗矣!去恐無益,不如退兵。
謂左右:鳳翔尚擁數萬之眾,未必便敗。恐勝保知吾催取救兵,故先發制人耳。今若不救
    ,是林軍絕望矣!
    (李開芳亦以為然,催軍前進,兩軍會於吳橋。)
    (李開芳見只是勝保一軍,全不在意,令三軍鼓噪而進。)
    (勝保略戰一會,率兵望東北而逃。)
    (李開芳督軍追趕。)
    (約十餘里傳令紮下大營。)
    (但心上甚慮清軍有埋伏;又慮林鳳翔望救已急。)
    (滿意要殺退勝保,然後合力對付僧王,方是勝算。)
    (次日仍是進兵。)
    (勝保初意只道李開芳敗殘人馬,所存在限,今見他仍有萬餘之眾,故不敢輕視
    (。)
    (略戰一會,仍復敗走。)
    (李開芳正自追趕,忽吳橋上流,連窩地面大隊人馬殺到,乃僧格林沁軍也。)
    (李開芳大驚,暗忖林鳳翔若在,僧王何敢便來,可知鳳翔已死無疑矣。)
    (想到這裡,心膽俱落,傳令退軍。)
    (勝保與僧王會合,共分五路趕來。)
    (李開芳人困馬乏,正奔走間,忽前頭一條小河隔絕,李軍紛紛鳧水而逃。)
    (李開芳正要下馬,一顆流彈飛至中間肩窩,翻身倒在地下。)
    (軍士各自逃命,四分五散,首尾不能相顧。)
    (李開芳欲自刎,怎奈傷勢既重,動彈不得,恰部將胡龍奔至,恐李開芳被擒受
    (辱;又料他不能逃遁,急發槍向李開芳轟擊,志在把他轟斃,免至被擒。)
    (無奈連擊不中,勝保前部已到,胡龍急自逃遁。)
    (可憐李開芳,乃天國一員猛將。)
    (以傷重難脫,竟被搶去了。)
    (餘外軍士,除鳧水逃去的,勝保盡降之。)
    (即送李開芳回營,令軍醫調理;然後檻送北京,聽候發落。)
    (是夜李開芳,竟以傷重而卒。)
    (後人有詩贊道:
    (  慷慨興團練,功成佐太平。)
    (威名胡虜懼,義氣鬼神驚。)
    (百戰摧齊豫,孤軍定大名。)
    (高唐星殞處,萬姓有哀聲。)
    (天國北伐之軍,全部失事。)
    (曾立昌、黃隆才領敗殘人馬,奔回河南。)
    (把失事情形,一面飛報李秀成,一面飛報南京。)
    (那時李秀成在山東,正連戰皆捷。)
    (忽聽得北伐之軍大敗,林鳳翔、李開芳、吉文元先後殉難,跌足歎道)
林鳳翔:鳳翔世之虎將。不聽吾言,致遭此敗,挫動銳氣不少。今後國家自此多事矣!
林鳳翔:(說罷為之流涕,復對左右說道)北伐之軍既敗,清兵銳氣正盛;進亦無益,不
    如退兵:先固江南根本,徐圖進取可也。
    (遂表告洪天王以退軍緣由,傳令大軍,陸續南旋。)
    (時天王亦已接得曾立昌奏報,已知道林、李、吉三將敗死,大哭道)
不 覺:何天之不佑皇漢也!
    (左右急扶起,勸以籌畫大計。)
天 王:朕不特哭師出無功,實哭損朕三良將也。今番銳氣挫動,非朕親征,不足以壯軍
    心矣。
    (便一面徵集各軍,待李秀成回朝,然後定議出征。)
    
    
292**時間: 地點:
    (且說李秀成自山東奔回南京,所得山東郡縣,已俱為清人復有。)
    (到了江寧之後,天王出郭迎接,下馬伏地流涕道)
秀 成:敗軍之將,何勞天王遠接。
    (天王恐秀成意怯,乃慰道)
天 王:有賢弟在,何憂天下不定。且勝敗亦兵家之常耳,何必介意!
    (遂並馬入城。)
    (到殿上,天王問今後大計。)
秀 成:今北伐既挫,實難輕於再舉;宜先整頓兩湖皖贑各省,免時腋之患,待養回元氣
    。一面令翼王石達開,由川入陝、晉,以分彼北軍勢,然後可以北伐也。
天 王:賢弟算無遺策。可惜林鳳翔不聽賢弟之言,以孤軍獨進,貽誤非淺。朕今欲自親
    征,以鼓將士之心,賢弟以為何如?
秀 成:大王既欲親征,將從何處進兵?
天 王:陳玉成一軍,已到江西許久,互有勝敗;但月來仍未有消息。故朕欲直走江西去
    也。
李秀成:江西之地,其重要究不如安徽。以安徽左應湖北,右帶金陵,進兵可以由河南北
    伐。大王若欲援應陳玉成,自應先據九江府城。九江為各省咽喉之地,助陳玉成
    聲勢,然後乘勝入皖城;臣弟將遣兵出祁門。前以守將不得其人,故得而復失。
    今當取之,留良將把守,可以阻窒清兵,而又可以為大王聲援矣。
洪天王:然而賢弟將出何處?
李秀成:上海為外人居留地。吾向慮清人借力於外人,以為我敵;故宜先收上海,實力要
    著。吾前與人相約,為取上海之計,一日便見分曉。待上海一定,吾當見機而進
    。且今番出師,不同往日,必求萬全乃妥。
    (天王深以為然,便令李秀成、洪仁達,輔幼主洪福瑱監國,鎮守南京。)
    (以元帥林啟榮、陳芒其,為左右先鋒,天王領大軍三萬人沿池州,經東流望九
    (江進發。)
    (時清將曾國藩,正領兵進攻黃州。)
    (天國陳玉成,另分軍駐南康府。)
    (洪天王打聽得曾國藩往攻黃州,留幕員彭玉麟、李元度兩將,領三千人守九江
    (。)
    (洪天王聽得真切,決議暗襲九江之計。)
    (恰恰池州地面已由黃文金平定,天王便令池州守將,休要聲張;自領本軍,人
    (銜枚,馬勒口,直抵九江。)
    (彭玉麟、李元度看到天國兵猝至,雖然守護森嚴,卻未有通報曾國藩準備。)
    (當下天王兵至九江,離城只二十里。)
    (天王令部將汪永成領五千人,各暗藏短槍,並攜火藥,乘夜望九江先行。)
    (天王復令陳芒其、林啟榮,各領五百人隨行,天王也隨後令軍大進,汪永成先
    (抵九江城外,並無人知覺。)
    (可巧彭玉麟、李元度,俱領軍在城裡。)
    (汪永成乘勢發炸起來,城垣陷了數十丈,如天崩地裂。)
    (清國彭、李兩將大驚,急調軍來救時,陳芒其一人先到,彭玉麟一頭禦敵,一
    (頭接戰,城垣內外,彈如雨下。)
    (不多時洪天王大隊已到,俱用長槍轟進城裡。)
    (洪大王另分軍偷過後路攻城。)
    (清兵首尾不能相顧。)
    (城內人馬又少,不能抵禦。)
    (陳芒其、林啟榮,一擁進了城垣。)
    (血肉相搏,好一場惡戰。)
    (天國兵因天王親自領兵,膽氣愈壯,清國彭、李兩將,知不是頭路,急開了北
    (門,人馬望西北而逃。)
    (天王既奪了九江,安撫居民,既畢,即報知陳玉成道)
天 王:朕今不動聲息,已取了九江,為數省咽喉。得此可以助賢弟聲勢,賢弟可免後顧
    之憂矣。
    (陳玉成聽得,知天王之意,欲自己攻據南昌而已!便對左右說道)
陳玉成:今九江既下,已無後顧之憂;吾取南昌,此其時矣。
    (便決定明日進兵,攻取南昌。)
    (時陳玉成已復取了饒州府。)
    (因自李秀成由江西入武昌之後,被清將贑撫嚴樹森,贑泉李續宜,取回饒州一
    (帶。)
    (後經陳玉成再敗清兵,自南康至饒州一帶,已次第收復。)
    (這時玉成正駐饒州。)
    
    
293**時間: 地點:
    (自此與清兵相戰,互有勝敗;又因清將曾國藩,分兵駐九江,故陳玉成不敢大
    (進。)
    (今九江既下,如何不奮起雄心。)
    (便號令人馬,並調南康兵隊,分兩路望南昌進發。)
    (管教:天將神威,克復南昌省會;商民歸附,先收上海城池。)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七回 陳英王平定江西地 劉麗川計取上海城)
    
    
294**時間: 地點:
    (話說陳玉成在饒州,得天王既下九江之信,便會合南康各軍,來攻南昌。)
    (是時清國南昌守將巡撫嚴樹森,臬司李續宜,聽得陳玉成兵到,即會議籌御之
    (策。)
嚴樹森:城內湘、贑各軍,只有二萬,戰恐未必能勝。不如固守城池。一面飛報湘鄂各省
    ,催兵援救;再求曾帥回軍,攻九江,以邀陳玉成之後,彼不能不退矣。
李續宜:中丞此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陳王成之軍,旦暮薄城而進,此時求救,必無
    及矣。且九江為洪秀全駐紮,必為精銳所聚。以秀全親自領兵於九江,恐曾國藩
    攻之亦未必能勝。今陳玉成之攻南昌,並未勞及九江兵力。故攻九江,亦不足以
    邀陳玉成之後也。
嚴樹森:聞陳玉成軍約近四萬,眾寡既已不敵,戰必無功;若戰敗,南昌難以保守,厥罪
    非輕。
李續宜:此言雖是有理,但中丞之失機,全在事前不甚留意。今則戰守均難制勝矣!然與
    其均敗,則不如一戰:吾可以聲東擊西,以求其當。若坐守此城,則吾已無勝之
    之理;彼得勝則奪我南昌,不勝亦可從容而退,實於彼無損。昔彭玉麟、李元度
    ,以全軍集於城內而致失九江,此可為前車之鑒。願中丞思之!
嚴樹森:足下之言,實屬至理。但某所慮者:勢不敵耳。
李續宜:南昌城垣堅固,未必便破;不如領軍在外接戰,另留軍五千人守城,休令敵人近
    境,方是長策。
    (嚴樹森半信半疑,終以眾寡不敵為慮,沉思了一會)
嚴樹森:既足下如此同意,請足下領軍一萬,出城接戰,由某自行守城,以為犄角之勢;
    則敵人攻城,亦不能盡其力也。
    (李續宜大為不然,復爭道)
李續宜:以區區萬人接戰,而將士又不敷用,實置之死地耳。某以為欲戰則盡率精銳,以
    求一勝。否則當合力以固守南昌,較為穩便。若分軍一半出城屯紮,在於不戰不
    守之間,雖孫、吳不能為謀也。
    (嚴樹森聽罷,終不以此為然。)
    (只令李續宜領軍一萬名,使高城數裡駐紮,以候陳玉成之軍,嚴樹森卻領軍兵
    (守城。)
    (自己親自晝夜巡城督視。)
    (李續宜因嚴樹森是上司,不敢不從。)
    (只撥一萬人馬,斷不能與敵人對敵,便悻悻出城。)
    (先布了營寨,以本軍分為三隊,勢若長蛇,傳令如陳玉成軍到時,互相接戰,
    (不在話下。)
    
    
295**時間: 地點:
    (且說天國英王陳玉成,領大軍到南昌地面,聽得按察使李續宜駐軍城外,先令
    (人打聽他人馬多少,然後計算。)
李續宜:(忽見探子回報道)李續宜一軍共分三隊人馬,為長蛇之勢,志在首尾相援,計
    兵不過萬人上下。且右軍一隊,略欠整齊,可攻而破也。
    (陳玉成聽得,微服改裝,親往審看回來,即謂左右道)
陳玉成:李續宜亦頗能軍。可惜人馬不多,不敷分佈;右路統領失人,絕無能戰之狀。我
    如乘其懈而擊之,必獲全勝。李續宜一敗,南昌必為我有。可笑對嚴樹森無謀,
    以為擁兵在城,可以困守,此直呆子耳。
    (便令大將洪春魁、陳仁瑞,領軍一萬,攻南昌省城,以防嚴樹森衝出。)
    (又令部將指揮使韋昌祚領軍三千,偷過城後的小山,暗襲南昌城。)
    (各將得令既去,陳玉成自統兵來攻李續宜。)
    (續宜聽得陳軍已至,督兵而進。)
    (傳令軍中:攻左則右應,攻右則左應,攻中則左右皆應。)
    (一面堅嚴壁壘,以待玉成。)
    (當下玉成兵至,先令左翼統領大將孫寅三,領部將十員,轉攻清兵右路。)
並 囑:清兵右路殊欠整齊,必不能戰;如既勝之,休便追趕,即轉擊李續宜中軍。吾自
    有兵可以破之。
    (孫寅三領兵而去。)
    (又電部將指揮使張祖元,如此如此;又喚都檢使雷煥如此如此。)
    (分撥既定,孫寅三由左轉右先進。)
    (清兵右路統領、總兵何鳳林督兵接戰。)
    (自巳至午,正在酣戰之際,忽孫寅三率親軍直衝過來。)
    (何鳳林看看抵敵不住,李續宜忙調右路接應,忽陳玉成領大隊人馬衝來。)
李續宜:(急下令道)彼軍擊吾左右兩軍,欲使吾中軍受其牽制也。右軍既敗,由他進兵
    ;只奮勇前進,反攻陳玉成一軍。
    (不提防孫寅三領軍不趕何鳳林,反望李續宜擊來。)
    (李續宜左右不能相顧,忽流星馬飛報:天國指揮使張祖元,都檢使雷煥,已攻
    (後營去了。)
    (李續宜此時縱有七頭八臂,實無分身之術,只得撥軍而回。)
    (那時四面八方,皆是天國軍兵,把李續宜困在核心,不能得脫,但見槍彈如雨
    (而下。)
    (李續宜欲奮力殺出重圍,奈天國人馬紛向李續宜攻擊。)
    (續宜正在急危,忽一枝救兵殺入:乃左路統領官提督李雲林也。)
    (續宜乘勢與李雲林會合,望南昌城殺回。)
    
    
296**時間: 地點:
    (忽然陳玉成領軍趕到,將清兵截為兩段,右路何鳳林不能得脫;少時孫寅三亦
    (領軍追至。)
    (槍聲響處,何鳳林中槍落馬。)
    (孫寅三盡降其眾,與陳玉成合兵趕來,李續宜、李雲林,不能顧得後路,只顧
    (奔逃。)
    (誰想一支人馬攔住去路,左有雷煥,右有張祖元,分作兩路殺來。)
    (李續宜不能逃回南昌,只得領數百騎落荒而走。)
    (陳玉成便令雷煥迫李續宜;張祖元追趕李雲林;自與孫寅三領軍乘勝攻擊南昌
    (。)
    (是時南昌城內聽得李續宜兵敗,皆料南昌不能久守,人心惶惶。)
    (嚴樹森不分晝夜,親自督兵防守。)
    (無奈李續宜兵敗後,天國又加增陳玉成、孫寅三兩路分攻東西兩門,嚴樹森漸
    (漸不能抵禦。)
    (韋昌祚那支人馬,在南昌城後山上用炮轟擊城中,一連兩顆炮彈子,把那巡撫
    (衙門擊作粉碎。)
    (城內軍心一時嘩潰。)
    (陳玉成乘勢攻破北門。)
    (洪春魁一馬當先,領軍先衝進去。)
    (槍聲亂發,清兵不能當,望後而退。)
    (時城中紛紛傳說:天國人馬已進北門,皆無鬥志,左逃右竄。)
    (孫寅三、陳仁瑞,相繼攻進城來。)
    (嚴樹森無法,急喬裝雜在民房。)
    (還虧嚴樹森平日治民,頗無苛政,故民間亦樂收藏之,始得逃去。)
    (那玉成見南昌已破,傳令不再誅求,凡無論官民軍士人等,概令降者免殺,並
    (出示安慰人心。)
    (計點倉庫:得白銀八十餘萬兩;另倉米三千餘石,穀四千餘石。)
    (陳玉成以南昌附近,連日遭兵,農民失業,令撥倉中穀米,分賑農民,人心大
    (悅。)
    (一面使人打聽雷煥及張祖元兩路消息。)
    (原來李續宜已同李雲林領軍逃至瑞州。)
    (雷、張二將便收兵回來。)
    (陳玉成見南昌既定,大犒三軍,復傳檄招撫各郡縣。)
    (有不服的,都派兵征伐。)
    (以故附近州縣,都畏威懷德,紛紛降附,徐奏報洪天王。)
    (洪天王聽得南昌既下,即封陳玉成為英王。)
    (令以洪春魁、韋昌祚、雷煥、張祖元共守南昌,兼分撫各郡。)
    (使陳玉成、孫寅三回九江會同北上,按下慢表。)
    
    
297**時間: 地點:
    (且說當日上海地方,為中西人文會萃之地。)
    (無王屢欲用兵。)
    (惟李秀成之意,以為上海商務繁盛,半多西人經商;若一旦以大兵臨之,最易
    (震動商場,反被外人藉口。)
    (使清人更得以藉此為名,擁借外力,實為不便。)
    (故主計取,不主力敵。)
    (便分佈黨羽於上海,鼓動華商,從中舉事;若得上海,固不必說,即稍有失利
    (,亦無與天國人馬之事,西人亦不能責言。)
    (時奉令往上海:一為粵人劉麗川,一為閩人陳連。)
    (那兩人向在上海經商,情形熟悉。)
    (且當日上海華人經商的,尤以閩、粵為眾。)
    (那些人在租界地方,沾染歐人習氣,多知亡國的可恥,故這時聽得洪天王得了
    (金陵,自然日望天王兵至。)
    (偏這會來了那劉麗川及陳連兩人,說起謀襲上海,然後歸附天王的說話,自然
    (沒有不從。)
    (當下一傳十,十傳百,凡在上海經商的華人,都附和成一片,要謀襲上海城。
    ()
    (只那時洪天王正在當盛,凡是中國的人,都當攻城襲地,是一件得意的事,並
    (不畏懼,自然不至隱秘,紛紛傳說出來。)
    (因此事未成,倒被清官得知。)
    (爭奈那些人多在租界,清官實在捉他不得。)
    (況且西人亦知洪天王是個有法度的,與盜賊擾亂的不同,所以任華人在上海怎
    (麼說話,都不甚拘管,清官好不憂慮。)
    (沒奈何惟有出一張告示:勸人不得亂動而已。)
    (那張告示又出得十分利害,不是說殺,就是說拿,又說什麼如有聽信浮言,妄
    (行舉動,即從重嚴辦這等話。)
    (只道這些話,就能夠把人嚇退了。)
    (誰知那張告示一出,卻是兩江總督何桂清領銜的,當時華人正洋洋得意,那裡
    (識得個總督來?當下見了那張告示,就滿城門鬧起來,把他的告示紛紛將來扯
    (去;並有些人寫了一封密函,交過何桂清;又寫一封交過上海道吳建章,叫他
    (休要亂說。)
    (如再有這等告示,定然要取他的人頭。)
    (故江督何桂清,及上海道吳建章,見了兩通書函,反不勝憂懼,急的向劉麗川
    (及陳連兩人謝罪。)
    (這時劉、陳兩人越加得意。)
    (惟何桂清與吳建章雖然如此謝罪,究竟慮商人真正發作;便在暗地具一張照會
    (,送過上海西官,請西官彈壓商民。)
    (因此西官也循例出一張告示:勸商民休得在租界亂動。)
    (不想那張告示卻又提明,是接得清官照會的。)
    (所以劉麗川一干人,更加憤怒起來。)
    (又復具函,責罵何桂清以詐術欺人,對我們商家沒點信義。)
    (那時何桂清更加恐懼。)
    (因當時美國既與天國通商,且西人又見洪天王確有文明平等的制度,故循例出
    (過那張告示之後,卻實在不甚打理。)
    (劉麗川這時既受李秀成所囑之托,又憤怒清官,便立意舉事。)
    (可巧那年八月二十六日,城中孔廟正有祭典,劉麗川料得是日清官必聚集孔廟
    (,便約齊黨羽,到這時圍攻孔廟,要殺盡清官。)
    (統共約七八百人,各扮商人模樣,先一日暗運軍械在城裡密藏。)
    (將近夜分,就在城裡暗伏。)
    (次早天未黎明,清國各官確畏懼亂事,但究竟清廷向以祭祀為重典,何桂清等
    (卻不敢不往。)
    (先由上海縣袁梓材先到,其次陸續都到了。)
    (最後江督何桂清,約有清兵護送數百人,直至孔廟。)
    (劉麗川先分撥數百人對敵江督親兵,自與各人雜在孔廟中,作為觀禮的。)
    (正值行禮的時候,劉麗川用暗號傳示各人,一齊擁上。)
    (何桂清初時見人多擁塞孔廟,懷了疑心,故以上海道吳建章代主祭典。)
    (這會見人眾欲動,先自逃了去。)
    (上海縣袁梓材,見江督先自逃去,亦知有變,急的相繼逃遁。)
    (餘外各官都如喪家之狗。)
    (劉麗川黨人先攻未逃散的親兵。)
    (麗川即領數十人,上前拿住吳建章。)
    (建章知劉黨人眾,不敢與較,惟有俯首就縛。)
    (劉麗川見拿不得何桂清,隨領數百人,擁至上海縣衙門,迫令袁梓材獻印。)
何桂清:(袁梓材罵道)我十年窗下,乃得進身任這上海縣,實是不易。安能把印綬給與
    別人?
何桂清:(劉麗川聽罷大怒,便謂眾人道)快殺漢賊。
    (於是眾人一齊動手,取了袁梓材的首級,計得官家金銀無算。)
    (然後會議殺吳建章與否:或云殺,或云不殺,竟不能決。)
    (適美領事馬邏氏與吳建章有交誼,為之說情,使免其一死。)
    (劉麗川不許,馬遐氏便設法使人誘吳建章至西門,喬裝逃出城外,匿於馬邏氏
    (之住所。)
    (吳建章因此得保性命。)
    (這時劉麗川聽得此事,不覺大怒,有攻屠留地之勢,先馳書責美領事道)
不 覺:我們起事,皆遵守法則,未嘗損及居留地分毫。今忽然干涉我們戰事。我所拿獲
    之敵人,亦誘之逃去,與劫獄何異?且貴國自與我天國通商以來,實相和好,則
    貴國對天國與對清國,實不宜有所們倚也。祈即將吳建章交回,否則斷不能為貴
    領事原諒矣。
    (書內這等話,即馬遐氏領事看得這封書,亦覺得此言有理,便欲把吳建章交還
    (;因恐不交回時,怕動了劉而川之怒,居留地反有不妥,自不敢再庇吳建章。
    ()
    (時馬遐氏止與署內人員相議,被吳建章知道,即賄左右,私自逃去。)
    (馬遐氏無奈,只得照復劉麗川。)
    (劉麗川大怒,便欲攻取租界。)
    (西人大懼,嚴籌防備。)
    (恰好蘇州天國守將汪大成,馳書與劉麗川,勸他不可誤犯上海租界。)
    (劉麗川因此中止,便提眾先奪上海城。)
    (管教:義勇齊興,取上海易如反掌;雄兵再舉,降桐城共許歸心。)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八回 取桐城陳其芒鏖兵 奉朝旨左宗棠拜將)
    
    
298**時間: 地點:
不 覺:(話說劉麗川領兵來取上海城,這時吳建章已經逃脫,往見何桂清道)劉麗川拿
    獲卑職,而不據上海城,是彼等之意,不過欲得吾等而甘心耳。今忽領兵來取城
    池,必受洪黨所囑托可無疑矣。
何桂清:劉麗川本不足懼,但恐天國人馬相應,則難與為敵矣。
    (吳建章力請出兵與劉麗川一戰,何桂清深然其說,立即調兵城外,約共四五千
    (人馬,駐在租界西場之外,見劉麗川兵少,不以為意。)
    
    
299**時間: 地點:
    (此時,西人亦多出來觀戰。)
    (誰想清兵人不明公法,恨西人不來助攻,紛紛用磚石拋擲西人。)
    (西人大怒。)
    (各國領事會議:所有租界內巡警防兵,均請往西場防護。)
    (何桂清見西人調兵出來,只道要幫助劉麗川,急得向西人謝過。)
    (西人責何桂清:認真申飭軍人,免礙租界商務。)
    (何桂清都唯唯應諾,西人始收兵。)
    (是時,何桂清見西兵已退,便令吳建章攻劉麗川。)
    (不想劉麗川的黨羽在上海城內者尚有千餘人,這會見清兵紛紮城外,只剩數百
    (兵守城,便乘勢殺散守門軍士,分頭把住四門,舉起天國旗號。)
    (守備吳應珍、都司李鎮邦、副將何邦福,皆被劉黨殺死。)
    (劉黨千餘人,又引動城內居民,紛紛附從。)
    (陳連正在城內,與其黨羽乘著劉麗川攻城之際,便振臂大呼道)
何桂清:有志殺漢賊者當隨我來。
    (因此一時之間,聲勢洶湧,清官都彼斬斃,大開城門,迎劉麗川人馬進城。)
    (江督何桂清、滬道吳建章領兵在外,不能一戰,竟被劉麗川奪了上海縣,只得
    (退回僅徵駐紮。)
    (劉麗川把捷音報知蘇省汪大成並李秀成。)
    (秀成聽得上海已定,即重賞劉、陳二人。)
    (又因洪天王已拔了九江,陳玉成已定了江西,便奏請洪天王,直進安徽;又咨
    (請陳王成領兵入浙江,一面請楊輔清一路,由鎮江進兵儀徵,以拒向榮及何桂
    (清等。)
    (時向榮與天國人馬,前後大小不下數十戰,互有勝敗。)
    (故秀成再以楊輔清當向榮一路;並令秦日昌、洪仁達堅守金陵;李秀成親出安
    (徽,要與洪天王會合。)
    (令賴文鴻為先鋒,林彩新為副將。)
    (秀成自統大兵五萬,望安徽進來。)
    
    
300**時間: 地點:
    (且說洪天王在九江,即與李秀成訂約進兵,便商議留守九江之人。)
陳其芒:(進道)九江為數省咽喉之地,乃清國必爭之處。非有智勇之將,不能守也。
洪天王:吾欲在林、陳二將中擇一人,以守九江,將軍之意如何?
林啟榮:臣弟非不願守。留一人恐不足固守,若並留之,則前敵者更有何人?
    (洪天王躊躇未定,忽陳玉成令孫寅三到九江,呈報在南昌所得金銀倉庫款項,
    (洪天王就令林啟榮、孫寅三共守九江,仍令陳其芒為先鋒,大軍望安微進發。
    ()
    (到宿松離城約十餘里,已有百姓夾道相迎。)
    (洪天王下馬相見,安慰眾百姓道)
洪天王:朕自與眾兄弟舉義以來,累各處鄉老,慘遭兵燹,朕心實在過意不去。可恨敵人
    占我中國,於今二百年,不得不竭力謀個光復,實出於不得已也。
洪天王:(眾百姓有年紀稍高的,便上前說道)某等受暴君污吏需索,已非一日。今得大
    王起仁義之師,除水火之患,百姓得重見天日,皆大王之賜也。
    (說罷,紛以牛酒相獻。)
    (洪天王向百姓致謝時,附近有孫姓祠齊邀洪天王至祠中歇馬。)
    (左右恐有意外,勸洪天王勿往。)
天 王:朕以至誠待人,他人誰以詐偽相待?又何必以不肖待人?
    (遂令人馬紮下,帶數十人毅然而往。)
    (既至,鄉中男女紛紛擁至,皆以得識天王為榮,擁塞祠門之外。)
    (洪天王便親出祠前,對眾說道)
洪天王:爾等欲見朕那?亦猶人耳!望爾等為農者,勤於耕植;為士者,勤讀書,以大義
    相勸,毋助異族,自不難重見太平也。
    (各人聽罷,皆流涕道)
各 人:願大王早平大難,使吾民早享太平之福。
    (天王再轉入祠內,將滿州盤踞中國,及清官自殺同種的歷史演說一番,聽者無
    (不憤激,時村民多以一酒一肉相奉。)
    (天王見眾民出於誠心,不忍過卻。)
    (有名徐仁者,家中有一老母,貧甚,無以敬奉洪天王,回家對母而位。)
洪天王:(其母親至洪天王跟前說道)吾兒家貧,無以敬大王,心實不安,願以小兒隨大
    王左右,便得為國家效力。
    (洪天王詢悉其故,深憐徐仁之孝,命左右贈以白金三百兩,遣之歸。)
    (因此,百姓皆頌洪天王仁慈,歡呼萬歲。)
    (天王盤桓數時,才與百姓相別。)
天 王:(當下)朕以軍務緊急,不能久留,待事平之日,當與舉國臣民,同作太平宴。
    (說罷便行。)
    (百姓送至營前,天王撫之使回,即令人馬起程,百姓猶鵠立而送。)
天 王:(歎道)朕若不竭力掃除梟獍,何以對吾百姓也?
    (左右皆為感泣。)
    (大兵行近安慶,黃文金早派人馬迎接。)
    (天王進了安慶,先問敵情如何?)
黃文金:清將鮑超,不時窺伺;曾國藩擁巨兵往來於皖、鄂之間,因此不敢遠離安慶一步
    。現聞曾國藩己取黃州,胡林翼又據漢陽,分兵擾掠武昌附近州縣,武昌怕亦瀕
    危呢。
洪天王:湘、鄂亦多讀書之子,何以不明種族之界,不以亡國為羞,反助他族以殺同種也
    ?
    (言罷歎息。)
    (黃文金擺酒與洪天王接風,徐議進兵之計。)
黃文金:羅大綱駐兵河南,不如令他由懷慶而下,以壯湖北聲勢;某堅守此地以拒曾國藩
    ;天王舉兵北征,可無後顧矣。
洪天王:林鳳翔既敗,羅大綱一路,其勢已孤。使之回應湖北,亦是要著。但朕本軍之力
    ,亦非雄厚,不知發令秀成以軍相應,然後會同北行。朕先取桐城,以待秀成消
    息可也!
    (隨令羅大綱由懷慶趨湖北,以壯聲威;隨督大軍,望桐城進發。)
    (時清將張亮基的兄弟張亮業正在桐城本籍,興辦團練,約有二千之眾,與清總
    (兵虎嵩林共守桐城。)
    (虎嵩林聽得洪天王領兵親到,志在出戰;參將萬長清,志在守城,意見各不相
    (合。)
虎嵩林:(便與張亮業計議道)桐城一掌之城,戰守皆難。不如混戰一場,勝則有功,敗
    則退走河北,未為晚也。
    (張亮業不能決。)
虎嵩林:(歎道)何乃兄勇銳英姿,乃弟卻沒點志氣也!
    (迫得飛報鮑超,催請教兵;一面督兵緊守城池,不在話下。)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