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 至 第二八〇

271**時間: 地點:
    (卻說李秀成,統領大軍十萬,將近常州)
謂諸將:常州居蘇城上流,是個緊要的去處,非得此地,不足以定蘇州。若延時日,使波
    結連上海西人,及徵調淮、揚各路之兵,則我難為力矣!諸將有何妙策?先下此
    城。
洪天王:(部將許宗揚進道)聞藩司郝立宿,調守常州。這個人好斷送常州人民性命。
李秀成:足下何以知之?
許宗揚:某自幼隨父在京,聞郝立宿十六歲,不知戥秤,活是個書癡。祇以夤緣位至藩司
    。若以軍容示之,彼就將膽落。然後以兵攻之,常州可下矣。
    (李秀成從之。)
    (遂令大兵,離常州七八里下寨。)
    (那夜郝立宿,登城望秀成軍;只見燈火燭天,相連十餘里,計數不下十餘萬,
    (不覺心膽俱裂,呆若木偶,目定舌槁,不能說一話,知府李琨道)
秀 成:忠王人馬如此之眾,不如堅守城池,以待救兵。
    (郝立宿面色黃白如紙,不能對答,竟倒在城上。)
    (徐豐玉上前撫之,全體似冰。)
秀 成:(一時軍中傳道)忠王兵未到常州,嚇死藩司郝立宿。
    (清軍慌亂。)
清 軍:(虎嵩恩道)郝藩司無用之物,旱死數天,尚不至調到常州。今卻搖動軍心,如
    何是好?
秀 成:(李琨道)常州為蘇州屏蔽。常州若失,蘇亦難保。不如把消息通告何制軍,一
    面堅守此城可也。
    (各人皆以為然。)
    (虎嵩恩便分撥將士,把四門緊守。)
    (時李秀成已把常州城池四面圍定。)
    
    
272**時間: 地點:
    (那日前軍解送一人到來,搜查身上,卻是持文書往蘇州的。)
    (秀成一看,知郝立宿已死,大喜道)
秀 成:不出許宗揚所料也。
    (便率軍士,奮勇攻城。)
    (是時清軍軍心已怯。)
    (見秀成攻城已急,互相嘩潰,清將不能禁止。)
    (秀成絕不費力,得了常州。)
    (李琨、徐豐玉俱自刎而死。)
    (虎嵩恩、杜文瀾各領兵望蘇州而逃。)
    (秀成進了常州,即傳令兵不卸甲,造飯後直趨蘇州。)
許宗揚:兵力乏矣,不如休息,免中敵人以逸待勞之計。
秀 成:此非將軍所知也。兩軍相對,自不宜疲其兵力,以中彼以逸待勞之計。今蘇州清
    兵,寡不敵眾,必有守無戰。且郝立宿、何桂清、吉爾杭皆木偶耳!吾出其不意
    ,以勢示之,必得其志。
    (宗揚深服其論。)
    (李秀成又令許宗揚,撫妥常州之後,移兵江陰,堵塞清國上流救乓。)
    (分囑已定,卻移大軍直趨蘇州。)
    (將各軍一字兒擺開,直壓東南,兩路勢若長蛇。)
    (及暮軍中燈火緜連不絕。)
    (江督何桂清,在城樓了望,唬得魂不附體。)
    (將城中精銳盡移守西南兩路,候向榮救兵。)
    (時向榮軍駐丹陽,與天國兵大小數十戰,多有不利,已退駐儀征。)
    
    
273**時間: 地點:
    (當時聽得蘇州緊急,欲令張國梁領兵往救,忽聽得天國許宗揚,已拔江陰,大
    (驚道)
向 榮:彼領軍者,莫非李秀成乎?何其神速也!
    (欲以大軍往救,又恐淮、揚一帶空虛,天國大兵,乘機而至,因此猶豫不決。
    ()
    (是時何桂清,日望救兵,一籌莫展。)
    (巡撫吉爾杭又是個素不經事的,萬事只候何桂清裁決。)
    (只有提督餘萬清、參將杜文瀾先後到何督行轅請令,並請分兵出城,以為犄角
    (之勢。)
何桂清:城內軍兵,不足當彼軍之眾,又分其兵勢,非良策也。
    (便不准行。)
    (當下李秀成,聽得清兵不出,即顧渭楊輔清道)
李秀成:果不出吾之所料也。
    (說罷出營,親閱形勢:但見蘇州城上,西南兩路,鼓角森嚴;東門頗覺冷落。
    ()
李秀成:(即回營謂洪仁發道)何桂清無謀匹夫,以我大軍自西而下,必將銳攻西南兩門
    ,故堅守此地,以待救兵;卻好中吾計也。
    (便附耳囑咐如此如此。)
楊輔清:(洪仁發得令去後)恐彼虛者實之,以為誘敵之汁,又將奈何?
李秀成:桂清自帶兵以來,未嘗一戰,故知其無謀膽怯也。若遇胡、羅,吾已防之矣。
    (隨又囑咐賴文鴻,如此如此。)
    (分撥已定,即撥兵往攻西門;又令楊輔清攻南門。)
    (三軍一齊奮勇鼓噪而進。)
    (何桂清見李秀成,以重兵趨西門,急令提督餘萬清、副將虎嵩恩同守西路。)
    (卻令參將杜文瀾,引兵守南路,以拒楊輔清。)
    (時近黃昏時分,忽東門守將游擊李定邦,飛報緊急,有天國安王洪仁發攻城。
    ()
    (原來洪仁發已得令,搶過東門攻城。)
    (何桂清聽得大驚,便調虎嵩恩回守東門,以助李定邦。)
餘萬清:(爭道)本軍已不能當李秀成之眾,又轉調虎副將東去,西門奈何?
    (何桂清只是不聽。)
    (及到夜分,守力漸懈。)
    (在蘇省城垣堅固,本不易破。)
    (況又無地可逃,故何桂清只得竭力梁領軍趕來,入城助守。)
    (現到北門聽候大帥號令。)
    (何桂清聽有效兵,喜出望外。)
    (急登城一望,見賴文鴻一軍,紛紛望西而退。)
    (來的果是清兵旗號,便令開門放入。)
    (不想城門甫開,三軍一齊亂喊起來,清總兵李元浩,中槍落馬。)
    (天國人馬,一齊擁進。)
    (原來李秀成,早預備賺城之計,打著清軍旗號,軍士都穿清國號衣。)
    (卻令虛打自己旗號,在西門攻城。)
    (暗令賴文鴻,虛攻北門,轉雜在前軍,賺開前門,乘勢把李元浩擊於城下,因
    (此進了城門。)
    (當下何桂清聽得北門有失,仍令諸將力戰;卻令提督餘萬清保護自己與吉爾杭
    (,殺出東門先遁。)
    (洪仁發讓過何桂清等逃走,先進了東門。)
    (是時城中清國將官,聽得何桂清已遁,莫不憤怒。)
    (有降的,有逃走的,紛紛亂擾。)
    (副將虎嵩恩、參將杜文瀾都齊城微服而逃。)
    (李秀成急令軍士止殺。)
    (但大書旗上:降者免死。)
    (清軍降者大半。)
    (李秀成立即出榜安民,令以冠服葬李元浩屍首。)
    (大發倉庫,賑濟難民,莫不悅服。)
    (蘇州既定,楊輔清便欲進兵,取上海縣,擒捉何桂清。)
秀 成:上海多西人居留。稍一誤殺,即開外人交涉。我不宜以大兵臨之,然吾已定計矣
    !不消一月,不愁上海不為我有也。何桂清一無知子,縱之何害,得之何益。此
    土木偶人,吾所以令安王縱之也。
    (說罷各人皆服。)
    (秀成平定蘇州,由先奪北門,因表錄賴文鴻為頭功。)
    (捷報到金陵,天王大悅。)
    (秀成以北伐緊要,留許宗揚、洪容海安撫蘇州各郡縣,一面回金陵商議北征。
    ()
    (天王聽得忠王回到,親自出城迎接。)
秀 成:(急下馬道)何勞大王相接!
天 王:往返十餘日,即定江蘇省,軍威之速,古未嘗有也。
    (遂與秀成並馬入城。)
秀 成:(謂李秀成道)賢弟這回出師,何成功如是之速也?
秀 成:這條計,祇可弄何桂清,實不可為訓。且以北征緊要,不得不從速竣事耳。
    (天王然之,便在殿上擺酒慶功。)
    (錄賴文鴻為丞相,餘外各人,皆有賞贈。)
    (議休兵一月,便行北伐。)
    
    
274**時間: 地點:
    (且說老將林鳳翔,自從領三十六軍,大捷於揚州,清將琦善、勝保,皆退保山
    (東。)
    (林鳳翔便直進淮南。)
    (因前者聽得東王楊秀清被殺,因此緩兵不進。)
    (及聽得北王已死,忠王用事,正待進兵。)
    (忽又聽得忠王李秀成有文報到,顧謂左右道)
北 王:忠王想催吾進兵而已。果爾則英雄所見略同也。
    (及左右呈書上,拆閱後,乃大驚道)
謂左右:忠王緩吾進兵,果是何意?
謂左右:得毋忠王隨後迸兵,故留老將軍少待乎?
林鳳翔:言雖如是,然恐非忠王之本意也。
謂左右:(部將王大業進道)弟與忠王向在老萬營同事,其人忠厚而多智,待人以禮;斷
    非誑老將軍者,願老將軍少待之。
林鳳翔:吾以三十六軍,由揚州到此,攻城破壘,如摧枯折朽。勇如勝保,迄今窮蹙山東
    ,更有何顧慮,而必待忠王後繼乎?
謂左右:(副將溫大賀道)忠王自用兵以來,算無遺策,不如待之,較為穩著。
林鳳翔:(奮然道)諸兄弟何便輕吾!某將獨進幽燕,雙手取北京,單騎迎大王於都下,
    方稱本心。
    (說罷,便移文李開芳、吉文元、羅大綱約會於大名府;又以進山東,恐黃河難
    (渡,便移大軍而西,將由汴梁北進。)
    (下令軍中,明日五更造飯,平明起程,先取興化。)
    (臨行時,溫大賀復叩馬諫阻。)
林鳳翔:忠王待克江蘇,然後進兵;以江蘇城池堅固,恐忠王定蘇州時,某已在北京矣。
    且軍令既下,不可以兒戲止也。
    (諸將遂不復言。)
    (時清兵以林鳳翔日久不進,軍中多懈怠,忽鳳翔軍掩至,猝不及防,守令皆棄
    (城而遁,遂唾手拔了興化縣。)
    (傳檄鹽城、安東,次第降附。)
林鳳翔:(下令道)清官諱言兵敗,十不報五;某料清軍不易南下:令軍士休便解甲,宜
    裹糧趨安徽上游,即可與李開芳合軍矣。
    (大軍便沿洪澤湖而進,直抵盱眙城。)
    (忽流星馬報:清提督鮑超,會同江忠源,攻廬州甚急;羅大綱已回兵南下矣。
    ()
林鳳翔:大綱孤軍恐不能當其眾;黃文金駐安慶,又不易離城。廬州有失,安慶震動。我
    不如先取鳳陽,以奪清軍之氣,則廬州、安慶安矣。
    (諸將皆以為然。)
    (立即令軍土銜枚疾走,倍道逕趨鳳陽府。)
    (時清國守將總兵易良乾、參將楊虎臣、知府李文望,聞鳳翔兵大至,急飛報勝
    (保,求請救兵。)
    (林鳳翔離城十里下寨。)
林鳳翔:(與諸將計議道)風陽被困,必然求救於琦善、勝保二人;彼救兵若先守彰德、
    衛輝,以壓吾上流,我將大費籌畫;彼若躡吾之後,吾兵但顧前進,不必慮也。
    (左右皆壯之。)
    (時鳳陽城外,清兵建築木柵,以為固守。)
鳳 翔:彼如孩子戲,若把他木柵焚去,軍心膽落矣。
    (立即分兵為五道,先遺五百人分頭搶到木柵前縱火,木柵、房柵,一時皆著,
    (木柵守兵不戰自亂。)
    (城上又恐自擊其兵,不敢發炮。)
    (鳳翔督五路大兵,乘火勢而進,直迫城下。)
    (清軍大亂,皆齊槍而逃。)
    (清總兵易良乾,立殺數人,非但不止,反乘機嘩變。)
    (鳳翔令在城下發炸起來,城垣陷了數十丈。)
    (易良於早葬在火坑之內。)
    (溫大賀搶進城門,楊虎臣便棄城逃走;清知府李文望死於亂軍之中。)
    (風陽既定,林鳳翔安撫居民之後,便傳令諸將道)
林鳳翔:某此行將直抵燕京,與諸兄弟作太平宴,自應疾行北趨。但恐軍士連戰疲乏;且
    廬州勝負未知,不得不留兵以壯聲援。今特將三十六軍,分為兩班,輪流更替。
    頭班休兵兩天,便要起程。
    (這令一下,諸將皆請先行。)
    (這時清軍因鳳陽失守,恐林鳳翔大軍南下,鮑超已解圍而去。)
林鳳翔:(聽得大喜道)鼠輩果不出吾所料也。
    (便留溫大賀領兵,撫定附近各縣,然後繼進。)
    (果然數日間,鳳陽府屬各縣,已次第降附。)
    (統計旬日之間,平定十餘郡縣。)
    (林鳳翔即傳令領兵北行。)
並下令:(行時又)吾當先取彰德府,遲則勝保至矣。
    (即傳令督軍大進。)
    (管教:義若武侯,炎漢風雲摧北魏:勇如宗澤,渡河聲勢懾東胡。)
    (要知林鳳翔此去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四回 林鳳翔大破訥丞相 李開芳再奪衛輝城)
    
    
275**時間: 地點:
    (話說林鳳翔進了風陽府,旬日問屬下各州縣,多已降附,便進兵北行:以朱錫
    (琨為十八軍前部先鋒,兵次南平。)
    (清縣令朱祖祥,聽得林鳳翔大軍已到,自知不能抵敵,便出城迎降。)
    (林鳳翔督兵進城,秋毫無犯。)
    (留兵五百,仍令朱祖祥守南平。)
    (次日即進兵望永城進發。)
    (清廷聽得天國兵大舉北上,林鳳翔所向無敵,心甚憂慮。)
    (便調直隸總督、大學士訥爾經額,領軍三萬人,吉林馬隊八千人,並蒙古旗兵
    (七千人,共統四萬五千人馬,來拒林鳳翔。)
    (早有細作報知鳳翔。)
    (鳳翔即令軍士倍道而行,先取歸德府,以為駐兵之地;歸德知府王襄治、副都
    (統托明阿,聽得訥相已經起程,商議堅守城池,以待救兵。)
    (誰想訥相大軍方至保定,畏懼林軍,逡巡不進。)
    (歸德守將正造次間,忽報林鳳翔大軍已壓城下。)
    (托明阿登城一望:見天國軍兵,旌旗蔽野,連營二十餘里。)
    (托明阿大俱。)
    (時城中居民,紛紛亂遁。)
    (托明阿急令閉上城門,不准軍民離城,人心大憤。)
    (即與清軍交戰起來,有欲逃走的被捉回來,立時殺卻,人心俞憤,城中大亂。
    ()
    (林鳳翔乘勢攻城,旗上大書招降二字。)
    (人民遂擁至南門,殺散守門軍士,意圖開門迎敵。)
    (朱錫琨乘勢殺進去,托明阿欲援救時,已是無及。)
    (急喬裝雜在亂軍之中,落荒而逃。)
    (天國副丞相曾立昌,領百騎繞過北門,來捉托明阿。)
    (及知托明阿已離城而去,始調兵回轉來,正遇清知府王襄治。)
    (襄治自料逃不去,下馬向曾立昌請降。)
    (林鳳翔入了府衙,安撫居民才畢,就聞清將勝保,由徐州入河南,來爭歸德。
    ()
林鳳翔:(笑道)勝保此行,我早料及。
    (遂令曾立昌、朱錫錕,立刻領軍離城,分兩翼以待。)
曾立昌:(並傳令道)軍士已疲。勝保若來,休便與戰,吾自有計破之。
林鳳翔:(隨喚溫大賀道)兄弟可從間道回鳳陽,趨躡勝保之後,彼腹背受敵、必然退矣
    。
    (溫大賀得令去後,果然勝保領軍萬人,已到歸德。)
    (見林鳳翔調兩軍分屯城外,心內沉吟道)
溫大賀:林鳳翔十戰十捷,未嘗少挫;今忽然緩兵不進,而以軍候我,其中恐有計也。
    (便與左右商議。)
    (左右皆懼林鳳翔威勇,不敢進兵,皆以勝保所慮為是。)
    (且以大軍遠來疲乏,若一中伏,吃虧不淺。)
    (勝保便傳令暫紮大營,派人查探,有無伏兵。)
    (一面以小隊,向曾立昌挑戰。)
    (天國曾、朱兩軍,緊守不出,勝保不得一戰,心甚狐疑。)
    (次日探子回營稟報,並無伏兵。)
    (勝保立意進戰:傳令明日五更造飯,平明起兵,來爭歸德城。)
    (當下林鳳翔見勝保未退,即誡曾、朱兩將道)
林鳳翔:勝保來,必然大進;仍宜堅壁以待鳳陽之兵,則事半功倍。若不得已,吾亦統全
    城大軍,以為兩賢弟後繼也。
    (時勝保已督率人馬,分列而進。)
    (曾、朱兩將,先嚴陣相待。)
    (林鳳翔隨督大軍,從西門分隊而出。)
    (勝保正在分軍時,忽飛報天國大兵,已從鳳陽大進。)
勝 保:(大驚道)如此則前後受敵矣。
    (清軍聽得鳳陽軍至,只道中了林鳳翔之計,一齊嘩噪起來。)
    (林鳳翔見勝保軍心已亂,督兵直搗清營。)
    (恰值駐鳳陽的天國人馬亦到,勝保不欲戀戰,傳令退軍。)
    (不料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可憐勝保一員勇將,欲爭歸德,反吃了個大敗仗。)
    (統計這場惡戰:清軍死傷的,不下萬人,降者二千有餘。)
    (林鳳翔大獲全勝,收軍回城,便令朱錫琨、曾立昌,移兵往取衛輝府)
並 囑:衛輝為我軍必爭之地。若僧格林沁與訥爾經額先據,以與我相抗,實為阻礙,故
    宜先取之。老夫將引軍為汝後援也。
    (朱、曾二人,領兵便行。)
朱錫琨:(路上謂曾立昌道)旬日連下數十郡縣,頗不負此行矣。
曾立昌:兵有利鈍,戰無常勝。某所慮者,長勝則驕矣!
    (朱錫琨深以為然。)
    (即時將抵衛輝,令人打聽城中消息。)
    (原來城內總兵趙鎮元,與知府奇齡意見不合。)
    (奇齡力主出城迎敵;趙鎮元道)
朱錫琨:勝保、琦善以十萬之眾,不能當林鳳翔,況我們兵微將寡,堅守為上。
曾立昌:(奇齡道)我軍大敗之後,正宜一戰,以安人心。若示之以弱,人心益震動矣。
    (趙鎮元不聽。)
    (奇齡不服他,所統旗兵,向與趙軍有意見,加以主將不和,益生衝突。)
    (曾立昌把這點消息報知林鳳翔。)
鳳 翔:(大喜道)果爾,則衛輝城入吾軍中矣。
    (遂疾繼前軍。)
    (忽見城內塵頭大起,居民呼天叫地。)
    (原來奇齡的旗兵,與趙軍爭戰起來,居民各自逃避。)
    (趙鎮元見此情形,將來不免見罪,不如投降天國。)
    (遂將西門大開。)
林鳳翔:城內必有內變。今若不進,失此機會矣。
    (即領兵進城。)
    (見城內旗兵與趙軍互相毆鬥,林鳳翔乘勢殺了一陣,奇齡知不是頭路,逃出城
    (外。)
    (林鳳翔得知備細,便准趙鎮元投降,即令仍守衛輝。)
    (忽報李秀成書至。)
    (具言江蘇已經平定,不日北上。)
林鳳翔:(笑道)忠王下江蘇,可謂神速矣。然此處亦無須爾也。
朱錫琨:老將軍連戰皆捷,聲威已著;不如候忠王到時,一同大進,較為上策。
林鳳翔:(笑道)兄弟何過慮也!吾以十八軍,橫行數省;勇如勝保,只求得一敗,豈懼
    訥爾經額一孺子乎?
    (遂令大軍先進山西,取潞安城,然後轉進直隸。)
    (軍令一下,無敢諫阻;改令朱錫琨為前部先鋒。)
    (第二班大軍,望山西進發。)
    (軍行時,暗謂曾立昌道)
溫大賀:老將軍由勝生驕,吾甚慮之,公何不言也?
曾立昌:諫之於大勝之時,勢必不從。不如密函,催忠王速進為是。
溫大賀:忠王自江蘇回,必休兵而後進戰;且返在之期,即函催亦恐不及也。
    (二人說罷歎息,只得把戰事情形,詳報忠王:促其北上,不在話下。)
    
    
276**時間: 地點:
    (且說納爾經額,領大軍並吉林馬隊,共三萬餘人,駐紮正定。)
    
    
277**時間: 地點:
    (此時清廷慮納丞相,非林鳳翔敵手,急令刑部尚書桂良,領御林軍萬人,為後
    (援。)
    (桂良軍到保定,見納相逡巡不進,隨把情勢奏知朝廷。)
    (清廷大懼。)
    (急調蒙古郡王僧格林沁,領蒙兵二萬,回鎮順天;一面催納爾經額進戰。)
    (納相便欲趨駐順德府,部將永良道)
納 相:卑職知潞城、黎城之間,有一小路,循太行山東出;可由河南之武安,直趨直隸
    臨名關,往來甚捷。且中多險要,若以六百人守之,雖有大兵十萬,不能過也。
    再以奇兵截其後路,破林鳳翔必矣。
納 相:吾亦知之矣。今林鳳翔轉進山西,但這是山西巡撫的責任,吾馬上知照他,令其
    依計而行可也。
溫大賀:(永良道)轉折而待他人,不如先自守之,較為得力。
    (納相不從,便飛令山西巡撫,扼要駐守。)
    (傳令進兵臨名關,以迎林鳳翔。)
    (誰想納相軍令未發,林鳳翔已拔潞、黎兩城,聽得納相將進臨名關,便喚曾立
    (昌,囑咐如此如此;又傳令朱錫琨,囑咐如此如此,二人得令去了。)
    (便令溫大賀為先鋒,望臨名關而去。)
    
    
278**時間: 地點:
    (且說納相尚未動身到臨名關,附近州縣,早見納相大軍旗號,責令州縣供張。
    ()
    (那州縣見是納相旗號,自不敢不從,都應付糧草而去。)
    (到了次日,忽報納軍已到,州縣皆大驚道)
納 相:納軍方才過了,如何這會又有納軍到來?
    (急令人打聽,方知確實是納軍。)
    (州縣皆到營前問訊。)
納 相:(驚道)本帥並無遣派前驅,得毋敵人假冒乎?
    (遂遷怒州縣,一齊摘去頂戴。)
    (傳令到臨名關,把大營紮下。)
    (忽聞鼓角喧天,喊聲震地,左有曾立昌,右有朱錫琨,分兩路殺出。)
    (納相未曾準備,曾、朱兩軍,如生龍活虎,把納軍衝做兩段,清軍皆無鬥志,
    (納軍十分危急。)
    (林鳳翔又統大軍殺到,納相急領百騎,望廣平府而逃。)
    (忽一枝人馬攔阻去路,正是溫大賀。)
    (訥相不敢接戰,重又逃回。)
    (溫大賀直闖中軍來捉納相。)
    (納相策馬飛跑。)
    (回望四至八道,皆是洪軍。)
    (加以臨名四面,皆崎嶇小路,清兵苦難逃脫。)
    (猶望保定有兵來援。)
    (誰想林鳳翔已先派兵埋伏。)
    (故清將桂良在保定,並不知臨名關已經交戰,那裡還有救兵?當下林鳳翔知納
    (爾經額已經逃脫,降令軍中:降者免殺。)
    (於是軍士降者大半,餘外都四散逃走。)
    (統通三萬人馬,納爾經額僅存百餘人,逃入廣平府而去。)
    (林鳳翔大獲捷勝。)
    (一面調二班人馬來更替,欲乘機北上。)
    (忽報蒙古郡王憎格林沁,領大軍三萬,會合桂良,由保定而下。)
謂左右:(皆向林鳳翔道)北京為滿酋根據之地,必以全力臨我。我孤軍深入,非兵法所
    宜。且老將軍自淮上進兵,縱橫五省,威名已震華夏。倘有疏虞,非所以重國家
    之寄也。不如擇要自守,以待忠王兵到。
林鳳翔:若待忠王,恐日月蹉跎,老將至矣。諸兄弟果以孤軍為慮,姑待李開芳軍至可也
    。
    (左右聽了,皆無異言。)
    (林鳳翔便令分兵,權紮要地,分小隊收復各州縣。)
    (僧格林沁亦以林鳳翔軍勢甚銳,不敢遽進,因此兩面權且罷兵。)
    
    
279**時間: 地點:
    (且說李開芳,自接林鳳翔文報,即會合吉文元,起兵北上。)
    (忽聽得清廷拜鄂督官文任欽差大臣,督楚軍及旗兵,趨懷慶府。)
李開芳:(驚道)彼忽然統兵北上,志在躡林軍之後;吾不如先取懷慶,較為上策。
    (便兵望懷慶進發。)
    (恰恰吉文元軍亦到,謂吉文元道)
李開芳:官文現住河南府,此行必與我爭懷慶矣。我兩軍相合,力雖壯,而勢反孤。某素
    知河南府以北,有條小路,直通孟縣。孟縣為官文 文必經之路。將軍從小路疾
    趨孟縣以扼之,然後某取懷慶。官文知懷慶已失,必然膽落。將軍以兵乘之,可
    獲全勝也。
    (吉文元鼓掌稱善。)
    (遂領軍從小路先取孟縣。)
    (果然官文領軍已到,前部先鋒武中略來爭孟縣。)
    (吉文元分要駐守,全不出戰。)
    (武中略報知官文。)
官 文:敵人智在吾先,攻城恐亦無益。不如從小路偷過孟縣也。
謂左右:(諫道)不特小路,恐有埋伏;且敵人既以重軍駐孟具,我若偷過,反在敵軍之
    前,腹背受敵,又將奈何?
    (官文沉吟半晌,便令軍士先紮大營,一面打探敵軍如何,然後進發。)
    
    
280**時間: 地點:
    (卻說李開芳自吉文元去後,即領軍攻懷慶。)
    (清國守將提督善祿,副都統西而退。)
    (提督善祿,領軍趕來。)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