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 至 第二四〇

231**時間: 地點:
    (少時,劉狀元亦退。)
錢 江:(密為石達開道)吾觀韋昌輝色似有亦所舉動,足下當默伺之,毋令成大變也。
    (計議已定,不在話下。)
    
    
232**時間: 地點:
    (且說天國太平四年,林鳳翔領了東王之命,引軍北行。)
    (時鳳翔年六十三,生得精神矍爍,志氣恢宏;雖是東王黨羽,為人卻頗識大體
    (。)
    (瀕行時,獨自來見錢江問計。)
錢 江:將軍此行,責任甚重。江雖無用之輩,究願得將軍成其事,以竟餘志也。
鳳 翔:先生何出此言!某此來亦欲問計耳。
錢 江:將軍之志若何?
鳳 翔:某欲沿揚州渡淮,直趨山東;兵行神速,出其不意,以臨天津。先生以為何如?
錢 江:如此得之矣,將軍持重,不勞多囑。但謀國宜顧大體,此則將軍所知也。然孤軍
    深入難勝,倘天王不棄,吾將以大軍為後援矣。
    (林鳳翔大喜,即謝別錢江。)
    (而領大軍十萬,分為三十六軍,每軍二千五百人,餘外統歸中軍部下,以曾立
    (昌、朱錫琨為左右先鋒;自卒部將汪安均、周文佳、晏仲武等,浩浩蕩蕩,殺
    (奔揚州而來。)
    (是時清軍亦慮洪軍北上,故調大將軍勝保,以黑龍江馬隊駐紮淮南防守;直隸
    (總督陳金綬,亦飭總兵雙來領步軍一萬,會合琦善,以保揚州。)
    
    
233**時間: 地點:
    (那日正聽得林鳳翔北上的消息。)
    (琦善即與汁議,有主戰的、有主守的,紛紛其說。)
    (忽勝保自淮南趨至,力主會戰。)
    (琦善遂從勝保之議,分軍四紮城外,以待洪軍。)
    (原來林鳳翔大軍晝夜飛馳,已抵揚州城外,離城數裡,在紫徒廟下寨。)
    (另分軍一半:先紮廿四橋及法海寺地方,準備圍困揚州。)
並下令:(旋)清軍屢敗,懾吾軍威久矣!因其意而用之,吾當示之以威,彼軍膽寒,吾
    自勢如破竹也。
    (就令三軍整肅旌旗,夜分軍中燈火,相連十餘里,鼓角之聲不絕。)
    (清軍看見天國軍容甚盛,皆甚驚惶,逃匿者不計其數。)
    (管教:大旗高颺,又見揚州飛戰氣;雄軍直搗,頓叫老將建奇功。)
    (欲知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八回 林鳳翔夜奪揚州府 韋昌輝怒殺楊秀清)
    
    
234**時間: 地點:
    (話說林鳳翔兵至揚州城外,先將壁壘布得十分嚴整,旗幟遮夭,戈矛蔽日。)
    (清兵大懼。)
    (琦善恐軍心散亂,欲先立戰功,以鎮人心;時交初夏,大時酷熱,林鳳翔亦恐
    (攻城不利,將各軍依山傍木為營,以避暑氣:再從內河掘通水道,以備不虞。
    ()
    (一面聽候清軍來戰。)
    (忽聽得清廷再調漕督楊殿邦,領兵萬人;前來助戰。)
    (林鳳翔大喜。)
朱錫琨:(先鋒)今聞滿人加兵,元帥喜形於色者何也?
林鳳翔:揚州城內兵官,不是欽差,就是總督,必不用命。且兵符操於勝保,而琦善以相
    臣統兵,必不甘受令。不久自生意見矣。吾此時卻好用兵也。
    (三軍聽了,皆為忭舞。)
    (實則清國兵符,本在琦善。)
    (林鳳翔作為此言,不過恐軍心聞清國增兵,致生疑懼,故為此言耳。)
    (話休煩絮。)
    (到次日黎明,林鳳翔見軍移動,即對眾將道)
林鳳翔:清軍以時方酷熱,不便用兵去故清晨來戰,彼先攻紫徒廟無疑矣。
    
    
235**時間: 地點:
    (少時,又見清軍旗幟不多。)
林鳳翔:(對眾將道)清隊此來,必非大隊人馬,不過欲立小功,以定軍心耳。吾可讓之
    。待其小小立志,再興大隊前來,吾將可以二鼓再戰也。
    (遂傳令偃旗息鼓,不令出戰。)
    (說猶未了,只見清軍望紫徒廟擁進,約是三五千人馬,軍中打著雙來旗號,直
    (攻洪軍。)
    (這一路正是朱錫琨的營盤。)
    (清軍幾次衝突,不能得進;林鳳翔見了,果令朱營退二三里下寨。)
    (雙來見是不能得志,又見洪軍眾盛,恐防有失,即乘勢收軍。)
    (說稱擊退而回。)
    (琦善聽得勝仗,不勝之喜。)
    (次日續遣各軍出城:先令本部以馬隊先攻計四橋;以楊殿邦與雙來仍攻紫徒廟
    (。)
    (方調動間,適向榮令張國梁,以本部林鳳翔夜奪揚州府韋昌輝怒殺楊秀清兵五
    (千人到來會戰。)
    (琦善都令隨勝保而去。)
    (兩路人馬,以五更造飯,平明起兵。)
    (安排既定,早有細作,報到林鳳翔軍裡。)
鳳 翔:吾固知彼以為昨日小勝,必以全軍求一戰也。
    (遂令曾立昌伏兵於廿四橋西,待勝保過橋時,先折橋以斷彼後路;隨令朱錫琨
    (以大兵從林裡橋東深山,乘夜開地穴埋伏,待勝保過橋後,留軍一半,截擊清
    (兵,卻以一半直趨勝保大營;再以周文佳為前部,迎勝保接戰。)
    (分撥既定,自與諸將來戰楊毆邦。)
鳳 翔:(又下令道)清軍如攻紫徒廟,本營且勿理他。待我軍在廿四橋得勝,則彼全軍
    皆亂矣。吾因而攻之,可獲全勝。
    (三軍得令,都於四更造飯,以待清軍。)
    
    
236**時間: 地點:
    (且說勝保以本部人馬令張國梁為先鋒,直望廿四橋殺來。)
    (時天色初明,遠望洪軍不多,卻靠廿四橋駐紮。)
    (勝保以為洪軍精銳,必在紫徒廟大營,故不以廿四橋一軍為意。)
    (到時勝保拔隊攻進洪軍隊裡。)
    (周文佳略應一陣,都望橋西而退。)
    (張國梁不捨,直趨過橋來。)
    (勝保見洪軍敗得容易,且退時旗幟齊整,乃驚道)
勝 保:彼非真敗也,吾中計矣。
    (急令前軍休進,奈軍士進如蜂擁,令傳到時,已過了大半。)
勝 保:此時便不可退矣。不如齊進,或可並力支持也。
    (遂督親軍並渡過橋來:只見周文佳的人馬,在草地上亂走。)
    (張國梁依然趕過來。)
    (不上四五里,只見伏兵四面齊起,金鼓響天,喊聲震地。)
    (勝保太驚。)
    (回頭望時,又見東南角上伏兵,皆從林裡地道而出。)
    (而朱錫琨一支人馬,如自天而降。)
    (勝保與張國梁,只得合力混戰。)
    (爭奈洪軍人馬多眾,憑高看下,勢不能抵敵。)
    (清兵折傷大半。)
    (勝保知不是頭路,急傳令退過橋來。)
    (奈橋已折斷,不能得過。)
    (軍心益懼,更不敢回戰。)
    (曾立昌人馬銳氣倍增,逢者便殺。)
    (張國梁馬下早著一槍,急向左右換了一匹馬,奮力望北方殺來,並呼道)
張國梁:今不盡力,是死地矣。當於死裡求生。
    (清軍聽得,膽氣一振,就殺條血路,直出重圍。)
    (張國梁在前,勝保在後,且戰且走。)
    (是時洪軍又復大至,盡把清軍圍住。)
    (勝保傳令軍士:一頭混戰,一頭築造浮橋過河,無奈對岸的洪軍,把抬槍亂行
    (轟放過來。)
    (軍心愈慌,紛紛逃走。)
勝 保:(歎道)吾死於是矣。
    (張國梁聽得大怒,立刃數人。)
    (軍士畏懼張國梁,此時不敢逃遁。)
    (於是奮力復出重圍,迤北而遁。)
    (洪軍隨後趕來。)
    (降者死者,不計其數。)
    (勝保奔到上流,見追兵遠去,即令軍士填造浮橋,奔回大營。)
    (誰想營中,已換了旗幟。)
    (早被朱錫琨分軍奪了。)
    (勝保仰天長歎,欲拔劍自刎。)
    (張國梁急奪其劍搶救。)
張國梁:(隨勸道)勝敗兵家之常耳!何必學小丈大為短智哉?
勝 保:吾以精銳馬隊,一旦中了奸計,喪於敵人之手,還有何面目見人?
    (說罷放聲大哭。)
    (左右皆來相勸,方始收淚。)
    (張國梁便收拾殘兵,不過二三千人,自與勝保欲回揚州城。)
    (方欲行時,忽見前途喊聲大震,原來楊殿邦往攻紫徒廟之兵,因聽得廿四橋清
    (兵大敗,並相傳勝保不知下落,故人心惶恐,不戰自亂。)
    (林鳳翔統率各路人馬,如排山倒海趕過來,勢不可擋。)
    (楊殿邦正在危急,張國梁欲領殘兵相救;怎奈曾立昌、朱錫琨已追到了,只得
    (望後而逃。)
    (曾、朱二將就分軍,以曾立昌阻擊勝保,以朱錫琨截擊楊殿邦。)
    (因此楊殿邦不能得脫。)
    (雙來已死於亂軍之中,楊殿邦死命殺出重圍,軍士大半逃走。)
    (林鳳翔大殺一陣。)
    (正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清兵皆不敢回揚州城去。)
    (林鳳翔即傳令收軍。)
    (是役毀營壘六十九座,倒大旗十餘面,部將死者二十名。)
    (餘外清軍死傷,及所獲輜重,皆不計其數。)
    (這一場大戰,三尺小兒,也識得林鳳翔名字了。)
    (鳳翔遂大犒三軍。)
    (會議攻取揚州城。)
    (有說明攻的,有說暗攻的,不能勝記,奮然道)
鳳 翔:用兵全憑一股銳氣耳。今方乘勝,何患不得?
    (說罷,即點精壯軍上百餘人,皆身材矯健者,皆著隨自己而行。)
    (約定朱錫琨三鼓時分,帶兵到揚州城附近,吶喊助威。)
    (朱錫琨領諾。)
    (林鳳翔又令軍士,各帶堅固麻繩一條,繩約二丈,繩上各束鐵條一枝。)
    (二更時分,悄悄到了城外。)
    (是時揚州城裡,人心畏懼,不敢出觀。)
    (故鳳翔百人,直抵城外,用繩拋過城;大叫一聲,殺入城樓上。)
    (拔出短槍,所有清軍,聞風膽落,皆一哄而逃散。)
    (朱錫琨,又領大隊人馬直趕到揚州城外,金鼓亂嗚,吶喊助威。)
    (琦善聽得洪軍已進了城,急欲調兵時,林鳳翔百人,已被奪開城,朱錫琨大隊
    (擁入。)
    (原來琦善因勝保、楊殿邦兩軍俱敗,已如驚弓之鳥,只把重兵擁護衙之內外,
    (四城俱安守衛。)
    (不意被洪軍襲進去了。)
    (是時聽得揚州夫守,琦善全沒了主意,又不知洪軍人馬多少,只得棄城而逃。
    ()
    (林鳳翔既得揚州,出榜安民,秋毫無犯,傳檄各州縣,紛紛來附,聲威大震。
    ()
    (清軍皆望淮南奔逃。)
    (風信報到北軍城裡面,清軍大懼,憂慮不知所為。)
    (林鳳翔傳令,休兵數天,然後大進。)
    (先把捷音報到金陵。)
    (天王聽得,正要集諸臣慶賀,忽東王楊秀清上殿,面有德色。)
    (天王尚未開言,即說道)
秀 清:某固知林鳳翔雖老,乃能事之人也,故以重任付之。今揚州既定,滿人膽落矣。
    乘此北上,天下不難定也。
石達開:(天王未答)勝不必喜,敗不必憂,但求努力謹慎。若得一勝,便沾沾自足,恐
    非國家之福也。
秀 清:汝輩多侍舊臣。與大王出身共同患難,往往目無餘子。今觀林鳳翔幹如許大功,
    寧不羞煞耶?
    (石達開聽了,心中大怒。)
    (以在殿上,不宜爭辯,只得隱忍。)
    (東王並不請諸天王,直言令李開芳以大軍出河南。)
韋昌輝:爭伐乃國家大權,自有主者,未經眾議,又未奉天王之令,誰敢擅動於戈?故河
    南雖應出征,號令不應出東王之手也。
    (說罷,悻悻而退。)
    (天王此時默默不語。)
    (錢江亦不答。)
    (各便退出。)
    (及東王楊秀清回到府裡,蕭王妃蕭)
三 娘:日來見王爺心甚焦勞,精神恍惚,究有何事?
東 王:老將林鳳翔克揚州,軍聲大振,馳檄降服者十餘郡縣。指日北上。我明天即遣能
    將,沿徐州入開封,與鳳翔兵合,破北京如反掌矣。
蕭 妃:王癡耶?妾問王有甚焦勞,非間王軍務也。
東 王:某所憂勞者在此。除此之外,實無所懼。
蕭 妃:然則王遣將調兵,天王知否?諸將更有何言?
東 王:洪即楊,楊即洪耳。固無分別,亦無尊卑。今能員猛將,聚於楊氏,天與人歸,
    行見天王之讓位矣。
蕭 妃:(聽了大哭道)如此是滅族禍也!天下豈有大事未定,而行禪讓者乎?今日謂多
    得能將,請自問比錢江若何?
    (東王聽了不答。)
蕭 妃:王爺再自問比秀成若何?
東 王:秀成已為吾用矣。
蕭 妃:此恐未必。願王自愛,毋為人算。且諸將能勿有後言者乎?
東 王:石達開與吾論交於寒微,乃吾至交也,必不涉我事。餘只一韋昌輝耳。
蕭 妃:方今軍事得手,休生內變。願王速改前念。否則妾當出首,必不以夫妻情而誤國
    家事也。
    (東王聽了,甚不以王妃之意為然,只請王妃休得聲張而已。)
    (次日,即擬調將人河南。)
    (又欲留李開芳為護衛,遂令丞相吉文元以大軍六萬先自起程;留李開芳隨後遣
    (發。)
    (及吉軍起程之後,即獨自謁見天王。)
    (適天王有病,東王直入宮中,向天王說道)
天 王:現已令吉丞相起兵矣!
天 王:此事先曾有報告軍師府否?
東 王:此洪、楊二家之事,何與他人?
天 王:非也。兵符在軍師府,不可不告。
東 王:昔以為我得專征伐者何也?
    (天王不能對。)
隨 後:然則賢弟之意若何?
東 王:吾欲得稱萬歲耳!非有他耳。
天 王:如此何以稱我?且何以報告天下?待事成後,任弟自為。眼前請勿復爾。
    (楊秀清不歡而罷。)
    (隨即辭出,回轉府裡。)
    (心中甚怪天王,不從己志。)
    (遂令部下:稱自己為九千歲。)
    (因此互相傳述,都稱東王府為九千歲府矣。)
    
    
237**時間: 地點:
    (且說韋昌輝在桂平殺妻,救出洪秀全之後,及至岳州,遂娶了付丞相吉文元之
    (妹,為北王妃。)
    (那吉文元是楊秀清的心腹部將,故此北王吉妃與東王蕭妃常相往來。)
    (只吉文元雖為東王黨羽,東王心懷非望,他一點沒有知道,並也不信有此事,
    (看見韋昌輝仇視東王,心裡頗不為然。)
    (獨是東王蕭妃,人甚聰明,且有賢德。)
    (素知東王所作所為,諸將多有不服,必有伺其後者。)
    (去年九月十六,是東王千秋聖誕,大宴同僚,有許多歌頌東王者,韋昌輝聽得
    (,面帶怒容。)
韋昌輝:(便當眾罵道)方今天下未定,為臣子當各自勉勵,不宜互相阿諛。若如此恐非
    國家之福也。
    (蕭王妃在內聽得,便知北王大不滿意於東王。)
    (遂與北王吉妃來往更密,以探北王舉動。)
    
    
238**時間: 地點:
    (那日北王韋昌輝二更時分,方自朝上回府。)
    (吉妃問北王因甚事如此回遲?北王亦知吉妃,常與東王妃來往,故從不以機密
    (相告。)
北 王:(當下就糊塗答應)此國家大事,爾婦人何必多問?
    (吉妃愈疑。)
    (然吉妃素知北王性暴,此時亦不敢多言。)
    (也是合當有事,適東王有書送到北王府。)
    (北王看罷,因信中押名有九千歲字樣,怒道)
北 王:誰是九千歲?某卻不認得。
乃謂左:此東王府束書也。
昌 輝:(更怒道)東王者,天王之所封。九千歲者,誰人之所贈?此豎子殆欲為王莽也
    。奈北王尚在何?
    (說罷悻悻。)
    (吉妃聽得,遂托故歸寧。)
    (是時吉文元已領兵出征。)
    (其妻吉夫人,乃部雲官之姪女;其母乃第四十六天將伍文貴之姑。)
    (是時適同在府中。)
    (吉妃先謁其母。)
    (伍氏見吉妃回來,母女之間,自不免談及機密事。)
    (那伍氏本來識得大體的,在言語間忽然問道)
吉 妃:父母與丈夫孰親?
昌 輝:(伍氏道)未嫁時以父母為親;既嫁之後,當以丈夫為主。
    (吉妃聽得默然,旋即辭出。)
    (伍氏見他問得好生奇異,隨又見他往見吉文元之妻室吉夫人,那吉夫人迎吉妃
    (坐下。)
吉 妃:(又猝然問道)兄妹與夫妻孰親?
    (吉夫人聽得此言,料有些來歷,故意答道)
吉夫人:兄妹是同姓的,夫妻是不同姓的,又何勞多說?
吉 妃:吾兄非靠東王九千歲為生活者乎?
吉夫人:然。
吉 妃:若東王不在,吾兄究可自全否?
吉夫人:(口)恐不能也。
吉 妃:然則吾兄危矣!
    (說罷起辭而出。)
    (吉夫人聽到這裡,心內十分疑惑。)
    (奈吉丞相出征,無人商酌。)
    (正在納悶間,忽報東王蕭妃至。)
    (吉夫人忙請進裡面。)
    (寒暄後,就把吉妃所說的話,對東王妃細說出來。)
東 王:(妃道)此何必疑哉!蓋北王欲殺東王久矣。但東王有可殺之道。然請夫人早晚
    打探吉妃,為我偵悉北王舉動,吾自有計對之。但不宜泄漏,否則吉妃且不免矣
    !
    (吉夫人領諾。)
    (東王妃遂回。)
    
    
239**時間: 地點:
    (自此吉夫人每到吉妃處,或一二天往一次,或天天往一次不等,韋昌輝知有些
    (原故。)
    (就因知吉妃與吉夫人,平日最少來往,今一旦來往甚密,早動了思疑。)
    (故吉夫人到時,北王竊聽了多次,也常有談及東北兩王交惡的事。)
    (昌輝聽得大驚,暗忖事機不密,險些喪在兩夫人之手。)
    (此事若不速行,反為自禍耳。)
    (那一夜韋昌輝進房,就故意向吉妃搖頭歎息,吉妃急問何故?)
昌 輝:東王將殺我矣!
吉 妃:(驚道)此事妾不知。既有這點風聲,妾明日即往東王府,托名探候蕭妃,就偵
    探何如?然後報知王爺便是。
昌 輝:你好多心!夫人孰不愛其丈夫?誰似你這般愚拙,要把丈夫事泄出來,恐東王妃
    決不肯露出。
吉 妃:(不覺哭道)王瘋耶!誰曾把王爺事機泄漏?休枉屈妾也。
昌 輝:(怒道)韋某是顧國不顧家,重公義薄私情的人。殺一婆娘,只如兒戲爾。不聞
    桂平逃獄之事耶?速休瞞我。
吉 妃:吉夫人連天到我府裡,究因何事?
    (吉妃聽了,料知情事敗露了,即作色說道)
吉 妃:姑嫂往來,亦人情耳。況家兄與王爺尚屬同僚乎?
    (韋昌輝沉吟少頃,笑說道)
隨 後:日前不往來,近日乃如此密交,究是何意?
吉 妃:適因母病,妾不便多行,故往來問訊耳。
韋昌輝:(怒道)前言猶可,今直如此相欺耶?既是爾母有病,自可多使府役往來,何勞
    吉夫人跋涉?且爾之母,即吾之岳母也,有病胡不說及?也罷,明天你在這裡,
    待本藩親造吉府,謁見令堂,回來再說。
    (吉妃聽了,揮身抖戰,只是哀求恕罪。)
    (昌輝不答,一宿無話。)
    (次早,即將吉妃閉在一房,並囑守門的府裡人,不准出進。)
    (如有來謁的,一概擋駕。)
    (先將各門關鎖,再令其弟韋昌祚守頭門。)
    (昌輝自往吉府。)
    (到時伍太君,接進裡面,同以來意。)
昌 輝:特來問候。
    (伍大君聽罷,不以為意。)
    (韋昌輝見伍氏並無病容,料知有詐,坐不多時,即自辭出。)
    (昌輝回府,即向吉妃道)
昌 輝:本藩往謁令堂,令堂病得十分危殆,爾言果不謬也。
    (吉妃聽罷,面無人色,昌輝仍閉鎖房門,隨復轉出。)
    (打聽得東王正進朝去,先令刀斧槍手,埋伏正廳屏後。)
    (隨出府門,已是己排時分。)
    (東王正自朝裡回,恰與韋昌輝相遇。)
    (兩王即前來握手相見。)
秀 清:賢弟何來?
昌 輝:適才傳說老將軍林鳳翔在淮南兵敗,已潰走徐州府。兄那裡還聽得否?
東 王:(秀清道)某全然不知。且朝中還未有驛報。賢弟的消息,究從那裡得來?
昌 輝:說的是。江北來人現在敝府。王兄欲見其人否?
東 王:甚願見之。可否請此人到敝府一會?
昌 輝:此人必不肯出門。因在金陵有仇家,防被偵悉也。
東 王:然則何如?
昌 輝:不如屈駕到敝府裡,再問細底也好。因北伐之軍,關係甚大,小弟欲上朝見王兄
    者,正為此耳。
    (東王聽罷,點頭稱是。)
    (隨行有十餘人,都跟著東王、昌輝,同望北王府來。)
    (將進門時,東王見守衛甚嚴,心頗疑忌。)
    (北王知其意,即說道)
北 王:頭門諸壯士,皆是江北來者。
    (東王遂坦然不疑。)
    (直至大堂上,東王坐定,即問江北來人安在?)
北 王:尚在密室。待某傳他出來。
    (一面著人備酒,又令家人引東王的隨從,到外廂招待。)
    (時方盛暑,北王即請東王便衣。)
    (東王就卸去外套,把自衛的短槍,放在桌子上。)
    (少頃只見一人自後堂出。)
北 王:此即江北來人也。
    (原來那人姓溫名大賀,乃廣東勇士也。)
    (精於拳棒,與昌輝交最厚。)
    (昌輝預使他充認江北官兵。)
    (待他相見時,好近秀清左右,便易下手,這都是預先擺佈的,東王那裡知道。
    ()
    (見了溫大賀,即舉手令坐。)
    (北王也就座,一同舉杯飲酒。)
韋昌輝:(先向秀清問道)果如老,將軍兵敗,王兄可動心否?
秀 清:大兵北伐,誰不望勝。賢弟此言,究是何意?
昌 輝:(即離坐道)汝欲登大寶為操、莽事耶?奈何當昌輝未死。
    (秀清聽了,登時變色。)
隨 後:我無此心,賢弟何有此言?
昌 輝:九千歲是誰封你的?將置天王於何地耶!今大事未定,遽懷異心:多結黨羽,擅
    發號令,以危國家;屢阻天王親征,以圖功高篡位;又梗軍師號令,使不得行其
    志,汝罪大矣。某與汝分屬兄弟,決不能誤國家大事,而徇私情也。
秀 清:汝言及此,意欲何為?豈天王命汝殺東王耶!
昌 輝:吾非奉天王之命,乃奉全國人民之意也!
    (說罷,舉手一揮,屏後壯士齊出。)
    (東王方欲逃走,被溫大賀右手拿住,左手拔劍,向東王當胸一刺,東王大呼救
    (命。)
    (隨從人等,應聲奔上大堂,又呼道)
東 王:殺秀清者韋俊也!
    (那隨從人等即欲逕奔昌輝,都被一班壯士攔住。)
    
    
240**時間: 地點:
    (此時槍聲隆隆。)
    (昌輝先轉過後屏,溫大賀盡力刺了一劍,東王當時斃命。)
    (是時北王府的壯士,與東王府的隨護,互相鏖戰,溫大賀竟死於亂槍之中。)
    (東王的隨護,雖有十餘人,奈北王府的壯士人多,不能抵禦,都死在北府台階
    (上。)
    (統計北府死者三人,槍傷者五人,殺得屍橫階土,血染堂前。)
    (韋昌輝隨出來審視,見楊秀清已經氣絕,已不覺動起向來結義的交情,為之傷
    (感。)
韋昌輝:(遂歎道)吾殺東王者,不得已也。
    (遂令人將東王屍首,收拾妥當,再將台階上各屍,暫移別處。)
    (管教:兄弟鬩牆,頓令府堂成戰地;英雄刎劍,又叫天國失長城。)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九回 錢東平揮淚送翼王 林鳳翔定計取淮郡)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