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 至 第二二〇

211**時間: 地點:
    (當時天國兵聽得此言,未知是真是假,一時慌亂。)
    (李孟群、張運蘭乘勢猛攻,彈如雨下。)
    (楊輔清大驚,即令軍還槍混戰。)
    (奈全無隊伍,各軍士又聽得謠傳武昌失守之說,皆無心戀戰。)
    (楊輔清欲鼓勵三軍,便馳馬當下督戰,冒煙夫人,反撲胡林翼軍中。)
    (胡軍紛紛退後。)
    (部將曾國葆大怒,立殺數十人,並呼道)
曾國葆:前軍已得勝矣,中軍有退者俱斬。
    (軍士聽得,皆回頭奮戰,反把楊輔清困在垓心。)
    (那楊輔清全無懼怯,竟領親兵殺入重圍,望後路而走。)
    (部將春魁、汪有為,皆受重傷。)
    (及回至大營,原來已被胡林翼攻破了後路,曾國葆、張運蘭正迫得緊急。)
    (胡林翼一支軍從斜刺裡又殺入,把楊軍截做兩段。)
    (楊輔清不暇兼顧。)
    (又恐為清兵乘勢殺進,不敢奔回漢陽,只望武昌而逃。)
    (忽前路一彪人馬截住去路:乃曾國藩部將羅澤南。)
    (奉將令把守漢陽、武昌往來要路。)
    (楊輔清欲奪路而走。)
    (羅澤南把人馬一字幾排開,楊輔清不能得脫。)
    (兩軍混戰。)
    
    
212**時間: 地點:
    (少時李孟群亦到,楊輔清大敗。)
    (正在危急之際,忽李孟群後軍自亂,人馬紛紛亂竄。)
    (原來天國大將伍文貴,奉李秀成之令,正領軍由甫康趕到。)
    (出其不意,殺敗李孟群一陣,楊輔清乘勢殺出,幸得水師營將官蘇招生、吳定
    (彩,接過武昌去了。)
    
    
213**時間: 地點:
    (此時楊秀清已知輔清大敗,奈被吳文熔牽制漢陽,不能相救。)
    (不多時胡林翼亦迫到城下,炮火喧天,喊聲震地,都望漢陽攻來。)
    (楊秀清即奮然率督諸將,死力相持。)
    (奈清軍自屢敗之後,得此一勝,大為奮勇。)
    (秀清料不能固守,急飛調武昌守兵來救:秦日綱在武昌得知,即令馮雲山子馮
    (兆炳領兵六千,來救護漢陽。)
    (惟隔於羅澤南駐紮之路,不能過要道。)
    (楊秀清望救兵不至,挨到第三天,人馬困乏。)
    (清兵複分三路來攻。)
    (看看東南城角將陷,秀清即令大將李開芳、神將洪容海、蕭羽,一頭修理,一
    (頭抵禦。)
    (誰想槍聲響處,蕭羽已中彈倒在城上。)
    (血肉相薄,胡林翼與曾國藻,即督兵踏肉林而進。)
    (洪容海軍早退下來。)
    (胡軍直入,皆不能抵當。)
    (秀清聽得東南角陷,忙令人將倉庫器械盡行焚燒,一連燒了幾個火頭。)
    (然後領軍棄去漢陽,望武昌而去。)
    (管教:光復城池,轉瞬再變裘羶之地;莊嚴土地,瞥眼竟成瓦礫之場。)
    (要知後事如何?再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六回 攻岳州智劫胡林翼 入廬郡賺斬江忠源)
    
    
214**時間: 地點:
    (話說楊秀清先將糧草器械,縱火焚燒,隨領軍士棄城而遁。)
    (胡林翼遂進了漢陽。)
    (可憐一座莊嚴華麗的城他,成了一片焦土。)
    (那些居民,死的死,逃的逃。)
    (胡林翼到時,只是一座空城。)
    (先令軍士將各處火勢撲滅,整整三日夜,方才救息。)
    (立即出示:招回居民復業。)
    (復一面飛報各處,說稱克復漢陽。)
    (是時總督官文,都已進軍城裡,各自商議犒賞三軍,再行商議進攻武昌。)
    (那清廷又因琦善身擁重兵,駐紮汴梁,觀望不進,遂把琦善撤回;另用勝保繼
    (其後任,更添上吉林清兵五千人。)
    (那勝保亦是滿人,為人雖無甚機謀,卻是勇敢慣戰,向在吉林一帶,勘定內亂
    (,也立過多少戰功。)
    (故此特調來替琦善之任。)
    
    
215**時間: 地點:
    (當時聽胡林翼復了漢陽,遂大逞雄心,欲南下武昌以博功名。)
    (這時清國咸豐帝,又因洪天王以漢人謀復江山,故不敢用漢臣執掌大極。)
    (今日曾、胡各人,竟能竭力死戰,乃慨然道)
各 人: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如今而後知漢臣真可用也。
    (遂論功行賞,以胡林翼補授湖南巡撫;部將李續賓,升授按察;李盂群亦升授
    (道貝;曾國葆又以知府用。)
    (各人感恩歡喜,遂立意謀攻武昌。)
    (這點消息,飛報李秀成耳朵裡,即欲親攻岳州,以截胡林翼之後路,兼絕清軍
    (糧道。)
    (遂大叫諸將聽令。)
    (問誰願守南康?部將賴文鴻進道)
清 軍:某願當此任。但當定一期限,自必死力支持。如久,則不敢承命矣。
李秀成:往十天,開仗三天,休兵兩天,不過十五大足矣。
賴文鴻:如此某不敢辭也。
    (李秀成大喜。)
    (即交割三千人馬,令賴文鴻打著自己旗號,並令軍中每日更換旗號,以示兵多
    (。)
又 囑:倘有清兵來攻,宜守不宜戰。公但盡力:如十五天之外,失了城池,不干你事;
    若是十五天之內使南康失守,恐軍法所在,休得多怨。
    (賴文鴻唯唯領諾。)
    (李秀成為打點人馬,瀕行時)
謂諸將:某之責任,全在江西;今移兵入岳州,實一時權宜之計。因金陵既定,如大舉北
    伐,則棄武昌亦可也。若大兵未能北行,則武昌一失,必致江南震動。故吾必有
    以保之也。
    (諸將聽了,無不拜服。)
    (秀成遂傳令起程。)
    (果然夜行晝伏,人銜枚,馬勒口,不數日不動聲色,已抵岳州。)
    (時官、胡二軍,俱駐漢陽上流。)
    (曾國藩時亦遣塔齊布及參謀官李元度回援湖南。)
    (正到岳境,皆不料李秀成至,故全不以為意。)
    (且是時岳州地方,自清兵克復漢陽而後,直當太平無事,人民來往自如。)
    (那李秀成到時,早打聽的清楚,先把兵馬在山林四處埋伏。)
    (守到天明時分,傳令分三路暗襲岳州。)
    (時城門正當開放時候,城裡忽聞洪軍大至,如從天而下還不知秀成從那路到來
    (?清兵如夢初覺,人不及甲,馬不及鞍,個個顧頭失尾,不戰自亂。)
    (李秀成先分軍一半,在城外四門把守;另分一半入城,大呼降者免死。)
    (故清軍不曾走漏一個。)
    (副將張元龍聞警,方欲鏖戰,已死於亂軍之中。)
    (李秀成盡降清軍。)
    (急把四門復閉,城上仍留下清軍旗幟,傳令休得聲張。)
    (搜檢文報,不許走漏消息。)
    (一面撫慰三軍,守到夜分,留下部將吉雲尤守岳州城,親領大隊人馬起程。)
    (用本軍穿著降軍號衣在前。)
    (另以本軍一半,夾降軍一半在後,乘夜望漢陽進發。)
    (正是逢山開路,遇水迭橋。)
    (到了漢陽,詭稱岳州已被李秀成襲破,軍士逃出,特奔來漢陽。)
    (胡林翼聽得,急傳令將為首者引入;餘外軍士,皆留在城外。)
    (一面再傳令緊守城門,不提防正籌撥間,東南城垣一帶,轟天響的一聲,城垣
    (陷了數十丈。)
    (胡林翼大驚,即令分兵堵御。)
    (誰想李秀成人馬,已乘著一股銳氣殺入,勢不能阻擋。)
    (時漢陽城裡的人心,都因天國政治寬大,恩念洪家不已。)
    (今見秀成軍到,皆吶喊助威,反作內應。)
    (胡林翼情知人心有變,無法可施。)
    (淮秀成軍馬已到,先將曾國葆及李續賓兩支人馬攔阻,然後直搶胡林翼中軍。
    ()
    (部將清總兵吳坤修,中彈受傷,望後先退,清軍不戰自亂。)
    (李秀成乘勢猛攻,官文一軍已先倒退出城外。)
    (胡軍混戰一會,不能得勝,只得棄城而遁。)
    (秀成已殺了一陣,清軍分向東北兩門逃走。)
    (李秀成進到城裡,人民有見秀成的,皆呼萬歲,甚至有用香花恭迎者,李秀成
    (一一安慰。)
    (若見年老的人,反下馬握手為禮,因此人心大服。)
    (秀成出榜安民之後,立即飛報楊秀清,並囑竭力顧住北防,以免勝保南下;隨
    (又將克復漢陽的情形,奏報洪天王,並告以規漢陽為保全武昌,以免金陵震動
    (之意;又謝擅離江西之罪。)
    (洪天王聽得,以為李秀成勝錢江十倍也。)
    (實則錢江之意,全在即行北伐,故不甚注重武昌。)
    (在李秀成亦主張即行北伐,惟未經北伐之時,不願使武昌俱危,以致江南震動
    (。)
    (總而言之,錢江則坐而策萬全;李秀成則見急而治標。)
    (觀錢江興王策,有內固江南根本一語,即同此意,使錢江處李秀成地面,亦必
    (間道求復漢陽也。)
    (話休煩絮。)
    
    
216**時間: 地點:
    (且說官文與胡林翼,自棄了漢陽,官文已退至荊州;胡林翼紮金口,退與彭玉
    (麟水師為犄角,會同商議。)
胡林翼:彼乘我不備,從後進攻,若培齊布、李元度能慎謹將事,扼住東防一帶,秀成未
    必便能得志也。
李孟群:事至此矣,已屬難說。今漢陽復失,秀成軍勢正盛,此處非可以久居之地。不如
    請曾軍攻南康、九江,以牽制秀成;而吾軍再增湘勇,會合勝保、江忠源,先攻
    武昌。秀成雖勇,豈有七頭六臂,以應敵各路那?
    (胡林翼深以為然。)
    (一面知照曾國藩,督兵進南康、九江,並會合各路,議爭武昌去。)
    (話分兩頭。)
    
    
217**時間: 地點:
    (且說孿秀成既克漢陽,部署既定,隨報告楊秀清道)
秀 成:今雖幸復漢陽,然武昌此後益危矣。因清軍不先得回武昌,實無下手之地,彼將
    會合以謀我。不可不慎。
    (秀清聽得,自覺無主,惟心中益怒洪天王,不以武昌為意。)
    (只得把李秀成之議轉達天王去了。)
    (秀成自報告東王之後,因想起與賴文鴻有十五日之約,到此已是期限,就移請
    (譚紹洸領本軍駐紮漢陽,自己卻要回南康去。)
    (正要起程時,忽飛報加緊,傳到洪大王號令:已派陳玉成征伐江西,卻令楊秀
    (清回金陵,而以李秀成坐鎮武昌,兼保安慶,秀成得令,即渡江來見秀清。)
秀 清:以將軍駐此,可為得人矣。
    (便將兵符印信交割。)
    (秀成拜領之後,秀清已不得早回金陵,要窺朝中舉動。)
    (瀕行時,進道)
秀 成:今日偏安之局,不可長恃;為我致語天王,早定北伐之計可也。
秀 清:誠如足下之言,豎子不足謀事,某此行必有主意。
    (秀成聽了,默然不答。)
    (蓋深知秀清欲籠絡自己,言下已露出篡位之意矣。)
    (慢表秀清回金陵去。)
    
    
218**時間: 地點:
    (且說李秀成駐守武昌,另選五百機謀靈敏的軍士,為窺事隊,以探清軍動靜。
    ()
    
    
219**時間: 地點:
    (那日聽得胡林翼會爭武昌之計,即對秦日綱說道)
胡林翼:官、胡兩人敗走,元氣未易恢復。若能破廬州,先斬江忠源,則彼計敗矣。
    (便問現任廬州清國知府是何人?)
日 綱:聞是前任廣東韶州知州胡元煒,自改省調任到此。將軍問他有何緣故?
秀 成:若是此人,吾計成矣。不消二十日,管取江忠源首級也。
秦日綱:江忠源久經戰陣。錢軍師以十萬之眾,僅能破之,恐未可輕敵。
秀 成:錢軍師若在時,今日用軍安徽,已不知取了江忠源的首級幾時矣!
    (秦日綱不解其意,秀成亦不明說。)
    (次日秀成亦檢出錢江文札,摹其字跡,即用錢江名字,寫了一書,遣人密地送
    (到。)
    (胡元煒看過備細,只道錢江確往武昌。)
    (念起昔日交情,曾在韶州相約,今日有令,如何不行,先把來書發付去了。)
    (隨召從事徐彥議事。)
元 煒:(向徐彥問道)大丈夫生於亂世,為未世之先僚,與為開國之元勛孰勝?
徐 彥:自然為開國元勛勝的。
胡元煒:大丈夫貴於名留竹帛。若盡忠於異族,與致身於本國,孰勝?
徐 彥:自然是致身於本國勝的。
胡元煒:(拍案道)子胡說耶?試問足下能作此言,何以屈留於此?
徐 彥:(歎道)某不過委身於大人耳,並無官守,非盡忠於異族也。何獨責我那?
    (元煒聽罷大笑不止。)
隨 後:(徐彥已知其意)某在此間,實非本志。今洪氏已得天下之半。吾等如居危幕,
    終非長策。不如乘此時機為洪氏效一點微勞,投去明君,離了闇主,尚不失為好
    男兒。某蒙大人相待以心腹,倘有用處,願以死報。
元 煒:吾閱人多矣,惟足下是血性中人,且為心腹交,故以言相試。機會實不遠矣。
    (說罷,對徐彥說如此如此,徐彥大喜。)
元 煒:足下出入此間,曾見有人可以同謀者否?
徐 彥:此事非同小可。且明大義者,實不多見。若因其私憤而利用之,亦無不可。所見
    有守備陳村忠者,與弟莫逆,常對弟說:『他在將軍部下,百戰未曾落選,而絕
    無一次保舉。』故口出怨言。容某探之,且看如何!
    (胡元煒點頭稱是,遣人密招陳材忠到來。)
胡元煒:(詭稱)江忠源有密令到此,將攻安慶,要我們盡起廬州之眾為前部。我想廬州
    將寡兵微,自保不暇,安能出征?是直驅民於死地耳。某素知足下孰悉營伍,故
    特請來商議。
陳樹忠:豎子豈足與共事?
胡元煒:(那又故問道)足下果以某為不足共事。奈弟深願受教,幸勿過責。
陳樹忠:(奮然道)某所謂不能共事者,非敢冒犯太守,實為江氏耳。吾出入生死,身又
    經百戰,未蒙優保;今反使廬州軍出戰。敗則廬州人民受苦;勝則彼安坐享其成
    。天下那有此理?吾將掛冠而去,決不為鄙夫所賣也。
    (元煒聽罷,心裡暗喜,故作驚道)
元 煒:某知足下是個足備謀勇之人,若捨官而去,似亦未得。
陳樹忠:(接著元煒又道)據足下之言,直是欲投洪軍矣,如何使得?雖然,子豪傑士也
    ,吾必成子之志,子但放心。
    (陳樹忠便問計將安出?歎道)
胡元煒:吾之留住於此,亦有所謀耳。豈為屈膝於他人之下哉?夫抱亡國之恨,而甘為滿
    人牛馬,非丈夫也。
    (說罷,便把與錢江相約,及從前釋放錢江的事,一一說知。)
陳樹忠:(納頭拜道)大守所言是實,誓願以死相助。
元 煒:豈敢相瞞。若能回頭輔漢,其功不淺。
    (說到此處,才將李秀成摹錢江的文書,叫陳樹忠一看。)
    (陳樹忠看了,以手加額道)
陳樹忠:吾今日才脫出迷途耳。此事准可行也。
    (遂敵血為誓,共圖忠源。)
    (胡元煒立即發付來信。)
    (李秀成得了回書,不勝之喜。)
    (一面令秦日綱,督率諸將,鎮守武昌;再令譚紹洸鎮守漢陽,都不令出戰。)
    (自日即親自馳赴安慶,傳令起兵,進攻廬州;即將消息通報知府胡元煒。)
    (元煒即與陳樹忠計議停妥,即飛報江忠源,說稱廬州緊急,要親來救護,江忠
    (源聞報之後,即與諸將計議。)
鮑 超:廬州忽然告急,其情可疑,元帥不宜遽動。別遣將先到廬州,察看情形,然後報
    告元帥定奪,較為妥當。
江忠源:廬州官守受朝廷厚恩,豈有他虞?況洪軍遍地,征東伐西,行蹤飄忽,故廬州有
    此警信,亦未可定,似此不用思疑。且廬州居安慶上流,固敵人所必爭。若有差
    失,關係甚重。某當親走,足下可隨後進發。待廬州既定,即乘勢以下安慶,亦
    是一策。
    (鮑超不復多言,江忠源便決志起程。)
    (令族弟江忠義統兵三千先行,自領本軍直望廬州而來。)
    (早得諜報,知洪軍駐紮南城外之二十餘里。)
江忠源:果然敵軍至矣,幸我早來一步,不然則廬州危矣。
    (遂先報知廬州官兵,說救兵將至,然後鮑超趕來援應。)
    (時胡元煒及陳樹忠,知得江忠源已到,著人遠迎,報稱城內人心惶恐,速請進
    (城,以資鎮壓。)
    (時李秀成正作攻城之勢,江忠源聞報,乃火速進城。)
江忠源:(總兵傅本仁道)古未有救兵井同進城者,不特軍勢反孤,且恐事情多變。待某
    先進城裡,元帥自為後繼如何?
江忠源:(乃道)此言雖是,但城當危急之際,若不親冒矢石,恐軍心墮矣。此不可不戒
    也。
    (傅本仁不敢再語,江忠源遂督兵入城。)
    (胡元煒先令陳樹忠領大隊,把守城門外,元煒亦故作守城之勢。)
    (忠源進城後,胡元煒即迎到府衙坐定,先報告守禦情形。)
    (江忠源即領兵親自到城巡閱。)
    (卻因連日疲勞,不覺在城樓內伏幾假寐。)
    (適胡元偉巡至。)
    (見江忠源睡著,即假作掩袖而泣,左右問何故?搖首歎道)
元 煒:此何時耶!三軍方誓死,非為將者晝寢時也。
    (左右聽得,皆為憤恨。)
    (胡元煒自回衙之後,隨有哨弁多名到來求見。)
    (告稱吾輩親冒矢石,偏是江中丞如此安逸,吾等心實不甘,元煒問各弁屬於何
    (軍?原來俱是陳樹忠部下者。)
    (元煒會意,隨慫慂各弁哨,說稱)
說 稱:江帥如斯殘暴,如斯好殺。
    (軍心更憤,皆欲刺刀於江忠源之首。)
    (爾時江忠源仍不自知。)
    (睡醒時,只見守城兵士,交頭接耳,忠源大憤,責以違律。)
    (立拿兵士十餘名,各鞭數十。)
    (軍心愈憤。)
    (陳樹忠探得軍心大變,即與元煒商議。)
    (元煒一面遣密人回復李秀成;即授計陳樹忠如此如此。)
    (陳材忠聽罷,即回營對軍士說道)
元 煒:江忠源今將要我們出戰,許勝不許敗,敗者即斬。試想洪軍數十萬,如何能敵?
    吾等不知死所矣。
    (軍士聽得,登時嚷亂起來。)
    (胡元煒即奔至城樓,面謁江忠源:怨恨陳樹忠,恐累及元帥。)
    (請到府衙,然後議酌。)
    (江忠源聽得,深恐有他故,即與總兵傅本仁、布政司劉豫珍,同登城樓。)
    (誰想陳材忠已引本營兵來到。)
江忠源:(只見軍士紛叫道)不殺江忠源,不足以眼人心。且城破之日,性命難保,不如
    投洪軍去也。
    (說罷,軍士紛擁上追來。)
    (江忠源大駭,陳樹忠已自追到。)
忠 源:(大罵道)吾何負於汝,卻背我而從敵耶?
陳樹忠:(亦罵道)汝身為主帥,賞罰不明,徒好鞭撻士卒。如某大小數十戰,未常得一
    獎敘,今汝死期至矣,休復多言。
    (一時槍聲齊響,江忠源已著槍,欲即乃齧僕之耳及肩,僕痛甚,委忠源於地,
    (又中數彈。)
    (忠源不能行動,乃奮投於古塘之橋而死。)
    (樹忠即割江忠源首級,呼道)
陳樹忠:有不降者,皆以此為例。
    (於是軍士無敢異言。)
    (計同時為洪軍所戮者:藩司劉豫珍、李本仁,總兵傅本仁,池州知府陳源袞,
    (同知鄒漢勛,副將松安,參將戴文攔,馬良芬,皆忠源部將也。)
    (江忠義扮作軍士,奮力搶回忠源屍首而逃。)
    (元煒盡降其眾。)
    (即令開城,迎李秀成進去。)
    (管教:百戰將軍,死命難扶清社稷;五城重地,從頭再睹漢宮儀。)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七回 李秀成二奪漢陽城 林鳳翔大戰揚州府)
    
    
220**時間: 地點:
    (話說陳樹忠領了密汁,賺殺江忠源之後,胡元煒即開城接李秀成進去。)
    (秀成下馬,握手道)
元 煒:非子則此城不易進也。
    (一到府衙,立即出榜安民。)
    (重賞胡、陳二將。)
胡元煒:某道是錢軍師到此,原來是李丞相耶?
秀 成:(笑道)都為一國之事,何分彼此?吾必用錢先生名者,所以堅足下之信耳。
秀 成:(陳樹忠要屠江忠源之屍)不可。彼各為其主,亦能戰之忠臣也。吾甚敬之。
    (即令禮葬江忠源屍首。)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