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一 至 第二一〇

201**時間: 地點:
    (少時將軍都興阿,都統富明阿,提督餘萬清,藩司李本仁,先後奔至,各訴兵
    (敗之事。)
向 榮:為今之計,目下料不能恢復城池,不如暫退守丹陽駐屯。一面飛奏朝廷,請飭湖
    南、河南一齊進戰,使彼首尾不能相顧,則河東或可恢復耳。
富明阿:(李本仁道)向者之敗,皆由以一路孤軍對敵;而別路統兵大員,又觀望不進:
    如琦善、徐廣縉之徒,能以一師之兵,繞攻湖北,敵軍未必能安然直下江南也。
向 榮:此論甚是。但金陵城池堅固,實為十八省之冠,竟使洪軍唾手而得,某罪大矣。
    (說罷大哭,諸將無不下淚。)
    (陸建瀛只是低頭不語。)
    (向榮就立刻奏報清廷,傳令退入丹陽而去。)
    
    
202**時間: 地點:
    (且說洪軍自進了金陵城後,計獲洋槍二萬餘桿,白銀六十萬,糧食無數,降投
    (軍士三萬有餘,威信大振。)
    (附近州縣,皆來悅服。)
    (時天國太平三年,即清咸豐三年。)
    (洪天王即傳榜四處,告以光復大義,並安民心。)
    (一面加封官爵:以相國、軍師、靖國王錢江兼大司馬;以劉狀元為秘書總監。
    ()
    (令東王楊秀清、翼王石達開,假節鉞,得專征伐。)
    (又徵集賢良,凡不為滿清所用,有一才一藝者,皆聘為從事。)
    (以鑒於蕭王妃下鎮江之事,知才女不可輕棄,遂設立女官,以洪宣嬌、蕭三娘
    (為指揮使,更定制度。)
    (因江南連年苦於徵役,傳旨發爺,賑濟人民;並減免兩年糧稅,國內大悅。)
    (各事甫定,忽接武昌駐守官奏報,知地官丞相胡以晃病故。)
天 王:(哭道)胡丞相與朕奔馳於患難之中,今中道先殂,豈不哀哉!
    (即傳旨賜恤甚厚;遷李秀成為地官丞相,陳王成、李世賢皆為副丞相,餘外進
    (秩有差。)
    (於是修故明宮殿為王宮,首謁明大祖寢陵而祭之曰:
    (    不肖子孫洪秀全率領皇漢天國百官,謹祭於吾皇之靈曰:昔以漢族不
    (幸,皇綱復墜;亂臣賊子,皆引虎迎狼,以危中國。)
    (遂使大地陸沉,中原板蕩,朝堂之地,行省之間,非復吾有。)
    (異族因得以盤距。)
    (靈秀之冑,雜以腥羶;種族淪亡,二百年矣。)
    (不肖秀全,自維涼薄,不及早除異類,慰我先靈。)
    (今藉吾皇在天之靈,默為呵護,群臣用命,百姓歸心;東南各省,次第收復。
    ()
    (謹依吾皇遺烈,定鼎金陵,不肖秀全,何敢居功。)
    (自以體吾皇之用心,與天下付托之重,東南既定,指日北征,驅除異族;還我
    (神州。)
    (上慰吾皇在天之靈,下解百姓倒懸之急,秀全等不敢不勉也!敢告。)
    (祭罷再布中外,宣明復國之故。)
    (時外人有旅居上海者,見洪秀全政治,井井有條,甚為歎服。)
    (有美國人到南京謁見洪秀全,亦見其政治與西國暗合,乃歎道)
洪秀全:此自有中國以來,第一人也。
    (遂請秀全遣使入美國,共通和好。)
秀 全:此事甚合朕意,如貴國官民到此,吾當優禮相待。惟吾國旅居貴國者,亦請貴國
    一視同仁可也。
    (美人聽得此請,為之大驚,急唯唯應命。)
    (秀全便遣其弟洪仁玕,為出使美國大臣。)
    (茲把國書呈遞美總統觀看。)
    (那國書內云:
    (    大漢天國天王洪秀全,敬問大美國民主安好:敝國亡於滿人,二百年
    (矣。)
    (今我國民奮興,貴國獨立之義:謀復宗社。)
    (幸得人民響應,東南各省,次第戡定。)
    (建立太平天國。)
    (特派聯弟仁玕,出使貴國。)
    (此後貴國與敝國共敦和好,共保僑民。)
    (互相興商,造世界和平之福。)
    (朕有厚望焉!)
    (下書大國太平三年,並蓋御印。)
    (美民主見了洪秀全的舉動,深合文明政體,不勝驚異,亦遣使來報聘。)
    
    
203**時間: 地點:
    (自此兩國共通和好,以後宮殿落成,行升御禮,天王勤求政治,每大分辰午兩
    (次,君臣共議大事。)
    (議事時,諸臣皆有坐位,掃去一人獨尊的習氣。)
    (其有請見論事者,一體官民,皆免拜跪。)
    (內中左殿名求賢殿,右殿名勤政殿。)
    (右殿有聯文題云:
    (  虎賁三千,直掃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
    (左殿有聯文題云:
    (  撥妖霧而見青天,重整大明新氣象;掃蠻氛以光祖國,挽回漢室舊江山。
    ()
    (規模既定,即商議各路進兵。)
    (即日大集群臣會議,獨是錢江未至,天王深以為異。)
    (即使人往尋錢江。)
    (原來錢江不欲東王執掌重權,每欲除之;奈當時東王羽黨 日盛,一旦除之,
    (誠恐有變;且東王雖有異心,但反狀未明,即除之,亦不足服人心。)
    (況當日天下,尚未全定,若內亂自興,關係甚重,故隱忍不發。)
    (今見定了南京後,天王又予東王得專征伐,是時東王權柄愈重。)
    (錢江心中,益增憂慮。)
    (因此托病不出。)
    (當下天王使人往請錢江,所使的不是別人,正是北王韋昌輝,那韋昌輝既領天
    (王之命,正欲起行)
石達開:某下願與北王同往。
    (天王許之。)
    (石、韋兩人,一路行來。)
    (在石達開知錢江的用意,欲於路上探韋昌輝的意見,特用言試之)
石達開:公知錢江先生不出之意否?
韋昌輝:未也。想無別故。前者岳州改元時,亦是如此,料不是故意要君;或者適逢有病
    耳。
石達開:非也,他懼我兵權過重也。見天王予弟以得專征伐,彼因不滿意,或者有之。
韋昌輝:公休戲我。先生與足下,實為知心,豈有相疑。若疑公等兵權過重,恐所疑在東
    王,而不在足下也。
    (達開仍詐作不知。)
達 開:(復說道)東王乃是同體一事的人,軍師疑他則甚?
昌 輝:東王素性跋扈,懼難制耳。
達 開:若然,又將奈何?
韋昌輝:軍師非愚者;東王一日不去,後患一日不能免。既是如此,免貽後患。
達 開:自馮雲山、蕭朝貴歿後,天王所同事最早者就是東王。近以兄弟之情,更有翁婿
    之分,雖欲殺之,而天王不從,想亦難行也。
昌 輝:公好多心!為國家計,即不能為情面計。此事吾能任之。若機局不定,不由天王
    不從。
    (石達開聽罷,默然、不覺到了軍師府。)
    (先令守府的傳進裡面去。)
    (軍師在府堂,早知兩人來意,即令請。)
    (錢江見韋昌輝面色含怒意,即說道)
錢 江:兩位在顧,有何見諭?
昌 輝:承天王命,請軍師入朝議事。
錢 江:吾已知此,適有小恙,未能至此耳。
    (達開聽得,恐韋昌輝談及路上所議的事,以目止之。)
    (奈昌輝不顧。)
昌 輝:(即攘臂說道)軍師有何病?想為區區楊豎子耳!彼何足道?如有不善,當即圖
    之,毋使噬臍也。
錢 江:(大驚道)我無此心,將軍何出此言?
韋昌輝:(憤然道)彼才略有限,而妄自尊大,楊豎子誠不足與謀。今若不圖,後悔無及
    矣!
錢 江:耳目甚廣,請將軍低聲。
韋昌輝:除一豎子,一夫力耳,公何怯那!某當請令助守漢陽以謀之。將來必有以報命。
    (說罷悻悻而出。)
錢 江:(頓足為石達開道)東王誠可殺,但尚非其時。誰以吾意告他者,此人心誤我大
    事。
石達開:弟以言相試則有之;以情實告則未也。
錢 江:吾當與公趨進朝,以定大計。將軍為我曉以大勢,暫止北王可乎?
石達開:此事斷不辱命,願軍師放心。
    (錢江遂急整衣冠,與石達開並驅入朝。)
    (當下洪天王見錢江同石達開齊至,即離坐起迎。)
    (錢江上前,免冠奏道)
錢 江:大王勿如此相迎。恐千載下,以臣弟為要君矣。
    (洪天王方才坐下,隨又令各大臣坐下。)
天 王:一日不見先生,如失了左右手。今金陵己定,朕縱有不德,亦望以天下為重。
石達開:先生無怨望之心,大王不可作過情之語。恐宵小之離間,從此生矣。
劉狀元:翼王之言,深悉大體,願大王聽之。
天 王:朕言過矣。誠愛先生甚切,故不自覺也。
錢 江:(流涕道)臣以鄙陋,得言聽計從;外結君臣,內聯兄弟。方願始終一德,生死
    以之,故無日不以國家為念。適因小恙,故未趨朝耳,大王萬勿思疑。
天 王:朕並無疑心。正以京陵方定,國家大事,願先生有以教之耳。
錢 江:臣計已定,恐大王不能行耳。臣固注重北京,而緩視南部。昔日之留重兵以守漢
    陽者,不過懼清兵之繞吾後也,今當派人另守武昌,先撤漢陽之眾,使東王直趨
    汴梁;再撤回李秀成,以固金陵根本,而吾當傾國之眾,以趨山東,與東王會合
    ,以臨北京。趁向榮窮蹙之時,必勢如破竹;北京一定,不憂各行省不附也。大
    王若用此言,則中國之興,固在今日;著遲疑不決,則噬臍之患,亦在今日。唯
    大王決之。
    (天王不願輕捨武昌,沉吟未語。)
錢 江:(亦知天王之意)臣弟此言,大王究有何疑?
天 王:朕料琦善無用之輩,未必便下武昌;東王僅當湘軍一面,武昌未必便危。先生何
    為棄之?
錢 江:大王料琦善不進,豈能料清廷必不另易他人乎?且琦善之不進,懼不敵耳。若見
    湘軍稍為得手,彼將乘勢爭功,小人行事,往往如此。武昌四戰之地,必不能當
    四面之衝也。若江西一省,今不為吾有,久亦必為吾有。李秀成世之虎將,豈宜
    置之閒散之地?昔之使李秀成下九江者,不過以九江為數省通衢,拒之可兔清兵
    接應,我方好專事於金陵耳。
天 王:捨此之外,還有他策否?
錢 江:臣固知大王不能行也。大王合會已走之城池,而攻未得之地,以為不可;不知行
    軍之道,全在攻其不備,臣知北京守禦尚空,故力持此議。過此以往,則非臣所
    敢知也。天王若問別計,則方才所陳,自是上策;若增兵助漢陽之守,另分兵入
    汴梁,派一能事者以趨山東,則為中策;撫定江蘇、閩、浙,由江西再出湖南,
    以牽曾國藩、胡林翼之後,以固吾根本,此為下策。若遲疑不決,亡無日矣。
天 王:先生上計太速,下計又緩,不如依中計而行。朕今有主意矣。
    (於是各人一齊退朝。)
石達開:(密為錢江道)先生使東工進沛梁者何意?
錢 江:東王久後必懷異志,他亦守漢陽不住;不如使攻琦善,究易得手。若北京既定,
    彼雖欲反,亦無能為矣。彼若回金陵,實養虎為患。
    (石達開亦以為然。)
    (次日,天王即令譚紹洸移兵助守武昌,以代胡以晃;又領李開芳領兵二萬,前
    (往漢陽,以助楊秀清。)
    (一面令韋昌輝安撫江蘇各省;復拜林鳳翔老將為平北大都統,訓練人馬,以專
    (候北伐。)
    (錢江、劉狀元兩人,整理內政。)
    (並馳令李秀成進兵。)
錢 江:(聞而歎曰)林鳳翔雖一時名將,然臨時應變,萬不及李秀成。北伐之責任,其
    重大百倍於南征,何天王用人一旦如是顛倒耶!
    (不禁為之歎息。)
    
    
204**時間: 地點:
    (自此錢江已漸漸灰心,頗為抑鬱。)
    (話分兩頭。)
    
    
205**時間: 地點:
    (且說李秀成接到進兵南征之令,時正值用飯,恰吃一大驚,不覺投箸於地。)
    (左右見此情形,急問道)
謂左右:將軍於千軍萬馬之中,未曾驚恐,今聞進兵之令,卻如此失意何也?
李秀成:吾料錢江軍師令吾攻九江者,不過據此數省通衢,一來隔絕清人消息;二來兔被
    清兵由江西繞吾後也。今金陵既定,只望召回京,會同北伐,則天下不難定也。
    今忽然令本軍南下,實出吾意料之外矣。不知軍師何以如此失算。
    (左右聽後,都點頭稱是。)
秀 成:(忽又轉念道)難道軍師自有妙算,欲自行北伐,故使某力攻南部,以牽清軍耶
    ?
    (想罷,猶疑不決。)
    (只得傳令大小三軍,留林啟榮守九江,自拔隊起程,將近南康下寨。)
    (時知府李續宜,字希庵,乃湖南鄉湘人氏,為李續賓之弟。)
    (同為羅澤南弟子,向隸胡林翼軍中。)
    (因曾立戰功,林翼奏保獨當一面。)
    (適因事赴端州曾國藩大營,旋以九江告警,乃馳守南康。)
    (聞李秀成兵到,即與提督餘萬清商議。)
餘萬清:秀成一旅之師,何足畏俱,吾當親自取之。
李續宜:秀成梟雄也。彼人駐九江不進,今忽然至此,不動聲息,已抵城下。進如電,駐
    如山,此將才不可輕視。不如固守南康要道,然後赴端州報知曾營,合兵應敵,
    庶乎有濟。不然,南康一失,則東至饒州,西至武寧,非復國家所有。彼將下鄱
    陽湖,屯水師以臨省會,即南昌亦危矣。請軍門思之!
餘萬清:(笑道)吾軍當屢敗之後,正要收功,若偏師不能抵敵,安望敵被全軍那?
    (遂不聽李續宜之諫,自領軍出城而去。)
李續宜:公既要去,某願守城。倘有緩急,可為後應。
餘萬清:如此,則吾軍兵力轉單矣!君懷二心那,何故如此?
    (李續宜無奈,亦領兵隨後出城。)
    (李秀成見清兵已出,即傳令退十里下寨,左右不解其意。)
    (及兩陣對圓,即揮書使人馳報餘萬清道)
秀 成:今不用再戰,汝軍已敗,安有孤城出屯之兵法乎。
    (餘萬清看罷大怒,以為李秀成之戲己也,即傳令進兵。)
    (忽流星馬飛報禍事:說稱南康後路城池,已被敵人攻陷去了。)
    (原來李秀成未出軍之前,先令數十軍士,扮作土民,偵探小路;預伏一小隊於
    (城後。)
    (乘清軍俱出時,乘機用藥發城垣,因此攻入南康。)
    (當下餘萬清聽得這點消息,已魂不附體。)
    (方欲退時,李秀成督兵擁至,清兵無心戀戰。)
    (李秀成如入無人之境,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清兵直望南昌而逃。)
    (李秀成全不費力,已拔了南康城。)
    (那餘萬清、李續宜,既不能奔入南康,李秀成亦不能追趕。)
    (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復汝寧、饒州各郡具,飛報水師,請拔水師入鄱陽湖,
    (準備水陸並進,為攻南昌省城之計。)
    (忽接前途聞報,因漢陽緊急,南康之兵一去,要出繞岳州,以截曾、胡兩軍之
    (後。)
    (秀成聽得,暗忖漢陽兵力不弱,何以如此緊急。)
    (且下南康之兵,豈不前功盡棄?一面令部將伍員文,領兵五千人入岳州,以壯
    (漢陽聲勢;白領本軍,為窺取南昌之計,不在話下。)
    
    
206**時間: 地點:
    (且說楊秀清自從領了漢陽之命,奈心懷叵測,只恐錢江為天王所用,自己不能
    (獨行大志,故諸事多梗錢江之議。)
    (同僚進諫,每多不從。)
    (是以胡以晃在武昌時,因咯血病故。)
    
    
207**時間: 地點:
    (那日東王聽得譚紹洸領守武昌,不覺大怒。)
    (又以為天王只顧金陵,不顧漢陽,將陷自己於危地也。)
    (憤怒問每形於色。)
    (因思可以對敵錢江者,只有李秀成一人,遂欲羈縻之。)
    (乃力保為地官丞相,蓋欲結李秀成之心也。)
    (秀成亦知其意,並不向楊秀清致謝,因此秀清亦怒李秀成。)
    (但不敢明責之,殆亦慮秀成輔天王之意。)
    (楊秀清是時,只顧經營一身大事,對於漢陽軍情,不甚留意。)
    
    
208**時間: 地點:
    (當時清國咸豐帝,以先後所用之滿大臣,如賽尚阿、琦善等,皆不能得力;主
    (意專用漢臣:日前以江忠源為安徽巡撫,以胡林翼為湖北布政、兼署巡撫,又
    (恐漢臣或有異志,因復以官文調任鄂督,名為助手,實是監督一般。)
    
    
209**時間: 地點:
    (此時清國各軍,多以光復武昌為急務。)
    (內中曾國藩以湘團出境,先欲截九江要道,暫駐端州,兼援應湘鄂;官文駐軍
    (荊州;故林翼亦已到岳州地面。)
    (這三路人馬,至少亦有一萬八千。)
    (秀清到此,始有幾分害怕。)
    (只得把爭位之事,暫且按下,要商量應敵。)
    (故每日文書,如雪片飛到金陵,日盼救兵不至。)
    (只聽得譚紹洸帶兵到武昌助守,而漢陽急迫之際,尚無增兵消息,楊秀清大以
    (為慮。)
    (是時清兵已四面將抵漢陽。)
楊秀清:(部將汪有為進道)漢陽守兵有五六萬之眾,可以一戰,何必多懼?
秀 清:所慮者,秀清不能擋數面之眾耳。吾欲拔武昌守兵,前來助戰,尊意以為如何?
楊秀清:(汪有為道)琦善倘若乘機而襲武昌,則兩地俱危矣!不如固守為上。
楊輔清:(奮然道)擁五萬之眾,而不能一戰,是示人以弱也。不如你們固守城池,吾領
    兵獨當胡林翼之眾。戰如不勝,再退未晚。
    (楊秀清從之:遂使輔清領兵二萬,出南門駐守,專候清兵。)
    (楊秀清即自固守城池,不在話下。)
    
    
210**時間: 地點:
    (且說胡林翼,領清兵到漢陽城外,約二十里紮下大營。)
    (一面打聽官文何時進兵?志在會合齊進。)
    (誰想官文部下,皆是民丁,疲弱無用。)
    (雖有四五千之眾,不能濟事。)
    (故亦打聽胡林翼何如舉動,再定行止。)
    (時胡林翼方飛書知會官文進兵,自卻與楊輔清開戰。)
    (忽聽得楊輔清人馬二萬有餘,心上轉吃一驚。)
    (暗忖彼軍乃乘勝之師,清兵原屬屢敗之眾,深恐軍心有怯,因而不敵,不免委
    (決不下。)
    (隨接得官文回復,約定起兵時限。)
    (胡林翼即又知照曾國藩,將救江西之兵折回,遙為欲攻武昌之勢,以為聲援;
    (遂拔寨來攻楊輔清。)
    (當下楊輔清知胡軍已到,忙令準備接戰。)
楊秀清:(忽飛報專差道)清將官文一軍已直攻漢陽,曾國藩現欲攻武昌,李續賓亦有回
    武昌之說。因此已調譚紹洸新軍,堵御曾國藩矣。
    (並囑楊輔清勿得輕出。)
楊輔清:(那自忖道)曾國藩一路有譚紹洸抵禦,可以無優。若官文些小人馬,何足以下
    漢陽。我軍若能退得,胡林先令部將李孟群、張運蘭先進。
    (楊輔清急令人壓住陣角,一面調撥三軍成列。)
    (胡林翼望見楊輔清軍中,煙塵紛起,乃大笑道)
胡林翼:彼不料吾軍猝至,今直移兵成列也。彼真呆子,吾破之必矣。
    (說罷,即令軍士再進。)
胡林翼:(皆大呼道)汝武昌已被曾軍襲破矣,無家可歸,尚欲何為?今降者免死。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