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一 至 第一二四〇

1231**時間: 地點:
    (一日,牧聞軍山有毘盧僧,心疑即其人,試往謁,乃與畫上之像了無差別,蓋
    (已閱三世,百年矣。)
    (法天與盤山終始五十年)
    (法天師名雲恆,自號藏山,平谷人。)
    (九歲,薙髮於盤山萬松寺。)
    (年二十餘,修白業於西甘澗,遂不出山,與盤相終始者五十年,彼之徒以為固
    (,不顧也。)
    (貌枯貊,訥語言,其在山,木彊而已。)
    (然而妙性內明,行之以真,天獨童師,而師乃童諸一切,無容心焉。)
    (性喜詩,無事即微吟,藁成輒毀之,世無得而傳者。)
    (蓄琴一,明處士李孔昭之遺也。)
    (不甚工,嘗撫之以寄意。)
    (與廣座中言笑無間,默則睡相對,無一奇,而去輒令人思,以故無忤於物,而
    (古處者樂與之接。)
或問之:(人)師何以益人?
斥 之:損之乎,夫何益!吁,《易》所謂弗損益之之謂乎?
    (澗東有石屏,師愛之,為生藏其下。)
    (同好者襄厥事,而漢軍李鐵君鍇為之銘曰)
處 士:無身無患,損盡身全。藏真茲塔,享彼大年。物無成毀,草木在山。安所樂終,
    乃完其天。天不鑿師,師完自然。維屏之陽,日月其便。
    (紫石說偈辭眾)
    (紫石,不知何許人。)
    (康熙甲辰至遵義,不挂錫,不投舍,晝夜響板鳴聲,不息口,僅稱念佛二字,
    (隨意趺坐於街。)
    (人以其所持丐飯缽若紫石然,因號之曰紫石。)
    (後入北門淨土庵。)
    (城市食齋者奇之,群議輪供食。)
處 士:(近三載,忽告眾云)明旦作別。
    (至次日,入一居士家,坐中堂,說偈辭眾。)
處 士:(偈云)三十六年作客,清風無枝無葉。了了分明歸去,一任東西南北。
    (遂逝。)
    (眾火葬之。)
    (後有人遇之於桐梓三坡,寄聲致謝諸姓焉。)
    (遠峰走十日謁浮石)
    (行椉,字法音,號遠峰。)
    (嘗聞天童,浮石兩老人為宗門領袖,時當大雪,走十日謁浮石。)
    (及歸,主建隆寺。)
    (所著有《續指月錄》。)
    (半月為本色衲子)
    (常涵,字半月,四川鄰水張氏子。)
    (居遵義禹門寺,為丈雪禪師法嗣。)
    (丈雪自順治庚子歸昭覺寺,棒喝寂然。)
    (康熙己酉,乃遣半月自昭覺來禹門,復整法幢,月浦汀聲,又振廣長矣。)
其 語:(戎州宋肄樟序錄云)半月主席時,惟作本色衲子,受用實地風光,一粒一粟,
    取之耕雲,行住坐臥,不染纖垢,則誠丈雪止禮三拜者也。
    (退翁為浮屠中之逸民)
    (南嶽和尚退翁者,名宏緒,字繼起,興化人,俗姓李氏。)
    (早歲出家,師事三峰,為其高弟。)
    (其後,十坐道場,而於蘇之靈岩最久。)
    (其父嘉兆,志士也。)
    (明亡,寓書退翁曰)
其 父:吾始祖咎繇為理官,子孫固氏理。其後以音同,亦氏李。今先皇帝死社稷,而賊
    乃李氏,吾忍與賊同姓乎,吾子孫尚復姓理氏。
    (先是,中州李鬯和寒石恥與賊同姓,請改理氏,嘉兆未之知也,而適與之合,
    (天下傳為二理。)
    (退翁雖出家,然感嘉兆之大節,時時思所以繼之。)
    (順治丙戌以後,東南之士,濡首沒項於焦原者,相尋無已,而吳中為最衝,退
    (翁皆與相結納,從之者如市。)
    (退翁才厚重不洩,其為人,排大難最多,世不盡知也。)
    (辛卯,竟被連染,諸義士爭救之。)
    (久而得脫,好事如故。)
客 則:(或以前事戒之)吾苟自返無愧,即有意外風波,久當自定。
其 父:道人得力,正於不如意中求之。
客 則:使憂患得其宜,湯火亦樂國矣。
其 父:(吳中高士徐枋歎曰)彼真以忠孝作佛事者也。
    (枋所居草堂,適當靈岩之麓,生平少所可,寧耐飢寒,不肯納人一絲一粟之饋
    (,顧獨於退翁有深契,自稱白衣弟子。)
其 父:(退翁時其急而周之,無不受,嘗曰)退翁是竺國中所謂大人者也。
    (故儀部周之璵,亦吳之良也,臨終脫然,談笑而逝。)
沈 吟:(退翁獨)是恐非故國遺臣所宜。
    (聞者瞿然。)
    (禾人吳鉏雅有大志,一見退翁,歎曰)
瞿 然:軍持中有此老,吾輩寧不愧死!
    
    
1232**時間: 地點:
    (一日,登堂說法,忽發問曰)
一 日:今日山河大地,又是一度否?
    (眾莫敢對,退翁乃澘然而下。)
    (退翁既久居於吳,明發之慕,老而不衰,乃築報慈堂於堯峰,以祀嘉兆。)
    (同人為上私諡曰孝敏。)
    (晚以南嶽之請,主講福岩寺。)
    (吳人惟恐失之,復迎之以歸。)
    (康熙壬子卒,年六十九,其僧臘為四十。)
    (所著有《靈岩樹泉集》、《孝經箋說》。)
    (退翁之在沙門也,宏暢宗風,篤好人物,大類三峰,海內皆能道之。)
一 日:(而枋曰)是非退翁之精微,但觀其每年三月十九日,素服焚香,北面揮涕,二
    十八年如一日,是何為者?
    (退翁本明未亡以前之浮屠,而耿耿別有至性,遂為浮屠中之逸民,以收拾殘山
    (賸水之局,奇矣。)
    (赤松常趺坐誦經)
    (赤松,名道領,潼川人,貴陽黔靈山宏福寺開山第一祖也。)
    (深於淨業,能文章,四方名士多與之游。)
    (常趺坐誦經,有白鹿馴於榻側,花曉亭詩所謂「白鹿已隨僧老去」者是也。)
    (元志圓機慧辨)
    (元志為鹽城孫氏子,字碩揆,號借巢。)
    (其父陞,任俠,為惡少所害。)
    (手利劍數年,卒刃其仇。)
    (既祭告父墓,遂出家。)
    (依具德禮,參究禪理,有省,圓機慧辨,孤行側出,歷主禪智、寶輪、三峰、
    (徑山、靈隱、祖庭。)
    (聖祖駕幸靈隱,賜雲林寺額。)
    (既歿,賜諡淨慧。)
    (了幻闡提宗旨)
    (休休老人者,字了幻,一字師巖,綏陽周氏子。)
    (自少薙髮,能詩,善畫山水。)
    (常攜杖缽遊楚、蜀間,遍參名宿。)
    (四十年始歸,結庵綏陽之西山絕頂,榜曰親雲禪院,闡提宗旨,從者甚盛。)
    (後自刻一木像,造一塔成,入其中,趺坐而逝。)
    (陳中榮之尊人素與善,一日,夢休休來,入內室。)
    (往視之,已死,競言中榮為其後身焉。)
    (喻子更為顛僧)
    (喻全易,字子更,世聚族南昌。)
    (早歲失怙恃,倀倀無所依,因皈依乾竺,從之薙髮,稱弟子焉。)
    (然雖受具持戒,而獨磊落嶔崎,英發不可制。)
    (遇人紛難,力排解之,見有不平,輒怒髮揚眉,脫所衣方袍,以其身代犄角,
    (人皆呼為顛僧。)
    (蛤庵為小湖廣)
    (蛤庵禪師名本圜,自言無姓。)
    (年十六,謁戒行僧明然,削髮空門。)
    (久之,參報恩禪師。)
    (會報恩應朝廷召,攜之入京,從侍萬善殿。)
    (每問答,師微言承應,輒合帝意,日見親幸。)
    (時報恩之侍者多湖廣人,師年最少,世祖以小湖廣呼之,出入宮禁。)
    (康熙乙丑,聖祖幸柘潭,召見於玉泉,賜茶飯,並撤所薦含桃食之。)
    (及卒,命侍臣奠茶酒。)
聖 祖:(臨終偈云)屙了喫,喫了屙,百萬人天嗅不多。香臭十分原有價,莫教後代有
    淆訛。
    (于宋卓錫磐山)
    (明文文肅公有冢曾孫曰于宋者,名本光,生即茹齋。)
    (五歲,搦管作大士像。)
    (年二十,皈依靈巖繼起和尚。)
    (後游京師,卓錫磐山禪院,前後起建精舍數十楹。)
    (雪悟蒙聖祖賜金)
    (泰州僧上思,字雨山,號雪悟,嘗主天寧寺。)
    (聖祖南巡,駐蹕本山,從殿堂以至後苑,直入臥內,惟敝幃布被而已,大悅,
    (乃御書「蕭閑」二字扁其閣,復賜以金。)
    (借山晚節頹放)
    (元璟,字借山,號紅椒,又號晚香,平湖人,棲心寺僧。)
    (本農家子,性椎魯,乏記功,每稽首慈雲,默祈智慧。)
    
    
1233**時間: 地點:
    (一日,坐蒲團,假寐,夢大士以楊枝水灌其頂,遂覺五內空靈,一覽成誦。)
    (康熙癸未,聖祖南巡,詣吳門接駕,跪獻迎鑾詩十章,有旨來京供奉。)
    (及入都,詩名大噪,公卿皆與訂交。)
    (性故驕傲,為一鄉貴所扼,留滯蕭寺,逾年始得召見。)
    (敕賜棲心寺額,及砥石硯一方。)
    (晚節頹放,同里俞嶔崎秀才遺書規之,置不省。)
    (石庭蒙聖祖賜經)
    (元弘,字石庭,會稽人,姓姚氏。)
    (孝子曰崇明者,弘六世祖也。)
    (母嚴氏,夢服金伽衣僧而娠。)
    (十七,祝髮大善寺,為盟石息法嗣。)
    (越七年,遍參諸方,熟精內典,若為則範寒泉畫諸耆臘,皆自謂弗及也。)
    (康熙庚辰,孝子墓為勢家所占,弘杖錫上京師,力謀復之。)
    (安郡王及弟紅蘭主人延之主彌陀寺席。)
    (霽崙永法師薦入內廷,召對暢春園,賦《初春瑞雪應制》詩稱旨。)
    (丁亥,掛瓢天津之海光,與湘南衡鍵關結夏,箋疏《楞嚴》全部。)
    (乙酉,聖祖南巡,召對杭州之西湖行宮,賜御書《心經》。)
    (成衡蒙聖祖賜紫)
    (成衡,字湘南,嘉興錢氏子。)
    (幼耽禪悅,薙染後,力參上乘。)
    (康熙丙戌,天津總兵藍理建普陀寺於城南,延之為主席。)
    (己亥,謁聖祖於西淀,御書海光寺額給之,尋賜紫衣。)
    (王克章為僧)
    (康熙時,有大盜王克章者,慓迅有神力,往來荊楚,劫行客,而徒眾絕夥,縱
    (橫出伏無定所,故官府亦無從防範之。)
    (克章有膽略,善口辯,其行劫也,有三不取,一不取辛苦財,二不取獨身客,
    (三不取婦孺。)
    (故其所劫,半皆不義之財,且取亦不盡,必略餘財物,俾得為生。)
    (克章復不忌人,常至人家,流連終日,終不加害,人莫不識之,亦不能得其蹤
    (跡,如是者有年矣。)
    
    
1234**時間: 地點:
    (一日,有某大府過,囊銀纍纍,輜重十數車。)
    (懼克章之盜之也,特以兵百人為衛。)
    (宿某站,曉起,則百人者皆昏迷,行裝失泰半。)
    (大驚,知遇盜,偵騎四出,嚴檄地方官,務獲贓盜。)
    (數日,無所得。)
    (忽有人報近山某庵無故火燼。)
    (庵固荒廢,一月前,忽聞人聲,樵者往窺,則有老僧坐蒲團諷經。)
    (既大火,鄉人爭集觀,均竊竊為是僧危,顧終不見其出。)
    (比熄,撥灰尋視,亦無尸,始驚異報官,以為僧必與劫案有連,因懸賞募能得
    (僧者。)
    (不久,僧忽來,求見大府)
自 然:老僧非行劫者,以弟子王克章怙惡不悛,特來伏之。老朽世外人,塵事都非所問
    。今克章已悔過,吾事畢,今且永不與世人接矣。尊物在某谷中,可往取也。
    (言已而去,人亦莫敢留之。)
    (乃使人往某谷探視,則深潭萬丈,下隱隱似有物,終莫得取之。)
    (大府知無可為,乃怏怏去。)
    (然自是克章遂寂然無聞,人亦漸忘之矣。)
    (越數十年,黃櫱山某石洞忽有一衲,面目黧黑,默坐於枯枝敗葉上,不言不食
    (。)
    (人喧傳黑和尚之神異。)
    (數日,聚觀者無數,叩姓名,不答,予食,不食,兩眼下垂,沉沉然。)
    (有惡少某度其可欺,折稻草刺其鼻,忽張目曰)
和 尚:毋然。吾,王克章也,今且去。
    (言已,復閉其目,則玉筋雙垂,已圓寂矣。)
老 者:(旁有歎曰)是若耶?
    (因言其事,並謂)
並 謂:某大府遇盜時,吾年方十餘耳,今吾已八十餘,克章殆過百歲矣。
    (因募捐,欲為擇地而葬。)
    
    
1235**時間: 地點:
    (明日往視,則尸已不見,石壁上大書一「去」字,人以為尸解也。)
    (八喇嘛為年羹堯所殺)
    (撫遠大將軍年羹堯之平青海也,嘗駐軍於西寧塔爾寺,查首逆應戮者,有大喇
    (嘛十人,臨刑)
問 之:爾等號稱活佛,自與凡骨不同。聞佛教能知過去未來,信乎?
喇 嘛:(同聲應曰)然。
問 之:(年乃先問其一曰)然則汝知今日死乎?
喇 嘛:不知。
    (年笑,命殺之。)
其 一:(又問觳觫對曰)不死。
喇 嘛:(年曰)吾即今日死汝。
    (又殺之。)
其 一:(大呼曰)今日必死。
    (意以為彼言不死而見殺,我言必死或可生。)
其 一:(年笑曰)即送汝至西方。
    (又殺之。)
其 一:死則佛法不靈,不死則王法不行。
喇 嘛:(年叱曰)鼠子,佛法安敢與王法並論!
    (叱左右速殺之。)
其 一:死亦數,不死亦數。
喇 嘛:(年笑曰)汝之信佛必不誠,尚可僧可俗者也。
    (又二人惟稽首乞恩,無言可答,命駢戮之,其言數之一人亦與焉。)
    (已戮至七矣,其下之一忽仰視曰)
二 人:今日可以死,可以不死。
一 人:(年推案而起曰)汝真首鼠兩端者也。當羅卜藏丹津弄兵時,爾輩私議向背,汝
    必倡議,視大軍進止,大軍至則內附,大軍未至則從匪。眾人以汝之兩可而先降
    ,致罹今日斷頭之禍。
一 人:(訊之旁僧,果不謬)負國為不忠,負同族為不義,罪惡之尤,當寸磔。
    (拔劍手刃之。)
一 人:(指下所餘二人曰)逆種難留,速殺速殺!
    (二人惟引頸就刃,不敢置喙。)
二 人:(年忽問曰)汝等亦應有一言而死,汝意云何?
其 一:今日可以死,可以不死。
    (所語與第八人正同。)
其 一:(年愈怒曰)彼以是死,而汝猶是,賊徒不畏死耶?
二 人:死為將軍之法,不死為將軍之恩。
    (年大笑,擲劍,命停刑,其後一人遂置不問,因是而亦釋焉。)
    (迄今塔爾寺前有八塔屹然,即八僧之藏骨處也。)
    (而青海東科寺前亦有之,意者所戮八人之中,亦有東科寺之祖歟?)
    (了凡為世宗所誅)
    (康熙末,諸阿哥蓄謀爭位,各養死士,樹黨援,以智術材力相角逐,而以世宗
    (藩邸得人為最盛。)
    (相傳當時攀鱗附翼之豪傑以千數,其中首領凡十三人,而以陝僧了凡為巨擘。
    ()
    (了凡少時卓錫天童,其寺之主僧曰大化者,為密雲派下法藏宏忍之一支,稱三
    (峰宗派,徒黨甚眾。)
    (了凡思取而代之,以參研大乘奧義為名,設壇講演,互相辨駁。)
    (不能勝,改與角力。)
    (大化本非了凡敵,乃為其徒黨陰謀所中,乘醉中刔其一目,逃而免。)
    (世宗即位,了凡以翊戴功稱最,愬之世宗,必欲雪舊恨。)
    (乃為降諭,令各省督撫查明大化所在,削去支派,永不許復入祖庭。)
    (了凡後居嵩山,世宗一日以密旨寄田文鏡,中無一語,僅畫一幀,上畫高山一
    (座,古寺踞其巔,不得其解。)
幕 客:(某進曰)帝意所在,殆為此間嵩山某寺老僧乎?僧為著名大俠,非可以力致者
    ,如屈節求之,或有濟。
    (文鏡如其言,單騎往,匍匐階下。)
幕 客:(了凡張目曰)子來何故?
某 大:皇帝命文鏡為師起居。
幕 客:(了凡吁氣曰)吾知其如此也。子在外廂稍待,吾為子了之。
    (文鏡久候不得報,比入視,則了凡已自剄,留函於几,謂「可持吾首及後院鐵
    (柱中物還報皇帝」。)
    (文鏡發之,中皆帝手諭,類隱祕不可究詰之事也。)
    (文鏡悚然,亟奏報訖。)
    (不久,某幕客亦飾辭乞退矣。)
    (某僧一絲不掛)
    (世宗在潛邸時,與某寺僧有隙。)
    (既登極,令捕主僧及徒眾十餘人入大內,軟禁於一室。)
    (如是者年餘,僧固屢思遁,以徒眾多,度必不能脫,不忍舍去,遂亦留。)
    
    
1236**時間: 地點:
一 日:(語徒曰)吾今得一法,可逃矣。
    (眾問故,僧令諸徒各脫盡上下衣,赤體臥於地,隨地作滾。)
    (徒如其言,於是眾僧皆滾。)
世 宗:(內監急報世宗)可聽其去。
    (僧等遂脫。)
主 僧:(徒眾詢其故)我一絲不掛,五蘊皆空,表示吾等無礙之行動耳。
    (眾乃悟。)
    (老僧臨死留偈)
    (益都顏神鎮善慶庵,孫文定公嘉淦之香火院也。)
    (有住持老僧,年八十餘,一日晨起沐浴,既畢事,呼侍者曰)
一 日:好語主人,吾生矣。
    (遂升座而寂。)
一 日:(壁間留偈云)者個臭皮囊,撇下無罣礙。洪爐烈燄中,明月清風在。
    (緇流為高宗所禁敕)
高 宗:(諭旨嘗云)朕崇敬佛法,秉信夙深,參悟實功,仰蒙皇考嘉獎,許以當今法會
    中契超無上者,朕為第一。
    (然高宗自登極後,即禁敕緇流,凡有偶見天顏,借端誇耀,或造作言辭,招搖
    (不法,在國典為匪類,在佛教為罪人,必按國法佛法加倍治罪。)
    (又以披剃太眾,品類混淆,仍復給發度牒方准出家之例。)
    (去息憑几獨坐)
    (明蘇州王伯穀之孫有為僧者,法名居溟,字去息,出家墱尉,參靈巖儲禪師,
    (主祥符摩碣、保安寶華庵。)
高 宗:(後斷靈巖祖席,退居錫山,塔於梁溪開原之青山,嘗語學者曰)參禪要知靜坐
    。
一 日:空卻此心,譬諸器用,中空則能受物。
    (居常憑几獨坐,亦不閉目跏趺,人莫測其所為也。)
    (山茨為四眾所歸)
    (通際,字山茨,號鈍叟,通州人,俗姓李。)
    (受戒於密祖,得法於天童,後結茅於煙霞峰嶺,曰繼隱。)
    (熟精內典,為四眾所歸,著有《禪燈會刻》、《正法眼藏書》。)
謝 山:(全嘗曰)明亡後,有人問其俗姓者,答曰姓季,蓋自恨與李自成同姓也。
    (蒼雪貫穿教典)
    (蒼雪,名讀徹,呈貢趙氏子,長洲中峰僧。)
    (初從雞足水月道人為沙彌,年十九,受戒雲棲,參雪浪於望亭,復依一雨潤於
    (鐵山,與明河皆為入室弟子。)
謝 山:(嘗夜誦《楞嚴》,月明如水,忽語侍者曰)庭心有明萬曆大錢一枚,可往檢取
    。
    (視之,果然。)
    (平日貫穿教典,尤以詩名。)
    (古音精佛典)
    (古音,名祖琴,安東僧也。)
    (精佛典,兼通風雅。)
    (住山數十年,雲影江聲,與為晨夕,論者以為在遠公、皎然之間。)
    (汪扶蒼與之最契。)
    (石泉蒙高宗賜紫)
    (雍正乙卯,無錫惠山聽松庵之僧成瑩,嘗應詔,選入覺生寺參禪。)
    (乾隆辛未春,高宗南巡,迎鑾召對稱旨,賜紫袈裟。)
    (成瑩,字寶林,號石泉,梅基顧氏子也。)
    (嘯巖蒙高宗賜紫)
    (杭州西湖淨慈寺有僧曰明中號嘯巖者,俗姓施,桐鄉人。)
    (幼薙染於嘉興之楞嚴寺。)
    (雍正甲寅,就京師法源寺進具,詔入大內,了明本分,出住聖因寺。)
    (尋攝越中之乾峰,移上天竺,轉主淨慈寺。)
    (乾隆丁丑,高宗南巡,幸寺,蒙賜紫衣。)
    (烎虛蒙高宗賜紫賜詩)
    (明中字大恆,號烎虛,石門人。)
    (七歲投楞嚴寺。)
    (嘗侍世宗講禪學,雍正乙卯放還。)
    (久住揚州,晚居杭州淨慈寺。)
    (乾隆乙酉,高宗南巡,賜紫賜詩。)
    (普照寺僧為張鑑所窘)
    (張鑑,字明遠,華亭人。)
    (性迂怪。)
    (高宗南巡,以其為文敏公照之孫,得召見。)
    (詢出身,以監生對,高宗御製詩賜之,題為欽賜監生張鑑,蓋欽賜與監生張鑑
    (也。)
    (人以上四字連讀,例以欽賜舉人,以為欽賜監生也,輒呼之曰大頭監生。)
    (普照寺為茸城古剎,主僧玉林精通內典,高宗敬禮之,時召入都談禪,寺僧數
    (百人頗倚勢驕橫,鑑嫉之。)
    (某年夏,家有冥壽,特延僧諷經。)
    (僧衣夏布袈裟,無襯衣,膚肉隱隱可見。)
    (鑑詰以僧宜知禮,何褻體乃爾?僧言今誦《羅漢經》,例宜單衣。)
    (鑑大笑稱善,一一詢其法號,筆之於冊,且厚給懺資。)
    (及冬,風雪嚴寒,鑑又招僧諷經,蓋皆按前此所記法號以求之者,仍請誦《羅
    (漢經》,並謂宜衣夏布單袈裟。)
    (誦七晝夜,僧大窘,叩首求免始已,自是諸僧亦稍稍斂跡。)
    (御飛從其父為僧)
    (平湖獅吼庵僧宗龍,字御飛,以其父茂滋晚年薙髮於邑之獅吼庵,遂以父為師
    (,亦脫白焉。)
    (尋依雪川老人印證為嗣,興天台教觀第八世,開法於禾之白蓮寺。)
    (次移漏澤寺,晚居皋亭之崇光終焉。)
    (雪樵勞苦其身)
    (嘉興白蓮寺主僧際一,號雪樵,又號田衣生,海鹽人,俗姓印。)
    (初生時,其母就蓐,見老僧入戶,乃產。)
    (三歲,即能隨母誦藥師佛號。)
    (年十六,從南院大山師剃度。)
    (十九,詣杭州西湖之聖因寺烎虛和尚,受菩薩戒。)
    (二十,主白蓮、漏澤、皋亭、景光諸寺。)
    (又嘗汎海,謁洛伽聖跡;詣鄮山,瞻拜佛舍利;上天童,掃密祖塔,以勞苦其
    (身,傷氣患咳,及歸而卒。)
    (白藏老人究心章疏)
    (白藏老人者,法名一訥,字西能,號琴嘯頭陀。)
    (性恬淡,能詩詞,卓然名家。)
    (平生承事台宗,究心章疏。)
    (嘗擔簦徧歷諸方。)
    (會紫松禪師倡道於邗上之天寧寺,素稱孤峻,曾延白藏分座。)
    (首僧知其不可以落落座主同日而語也,優禮也。)
    (白藏久依東麓老人授天台教觀,開法於杭州之崇光。)
    (晚歲興漏澤寺,禾人目為願庵和尚再來,蓋以其能嗣和尚之振舉也。)
    (雪廬翛然自遠)
    (乾隆壬辰,蔣心餘太史士銓至揚州,聞建隆寺僧雪廬名,偕其同年生金棕亭教
    (授兆燕訪之。)
    (鐘魚佛語,吟聲滿林。)
    (雪廬方伏几,手披口授,以訓兩僧雛,讀書臨帖,呫嗶如學究,心餘竊異之。
    ()
心 餘:(棕亭曰)此靈山二童子者,曰巨超,曰道揆,其孫行也。詞氣既接,儒雅浸流
    ,以視動容於宰官富人者,翛然遠矣。
    (雪廬俗家為桐鄉張氏,名復顯,字夢因。)
    (納些有楊歧風穴之目)
    (一超,號納些。)
    (性孤僻,有楊歧風穴之目。)
    (為紫松章禪師法嗣,尋受天台宗崇光龍法師屬付,開法於邗江之天寧寺。)
    (以事引去,走京師,欲結茅匡廬,未果。)
    (晚歸,退居嘉興新篁里之太平寺,示寂焉。)
    (東悟長而祝髮)
    (明修,字可尚,號東悟,常熟高氏子。)
    (其生時,母夢神語,云有夙根。)
    (長而祝髮維摩寺,得戒於吳門超源中興五泉寺。)
    (歷遊峨嵋、普陀、五臺諸山。)
    (所著書為《鑒雲留跡》。)
    (練塘為懶僧)
    (達瑛,字慧超,號練塘。)
    (初主席棲霞,後習靜於萸灣精舍,罕與人接,洪稚存太史亮吉呼之為懶僧。)
    (語峰有語錄)
    (自禪門有不立語言文字之說,盲師邪種,得以飾其昏愚固陋,一切掃除。)
    (孰知佛祖之闡教也,以文字說法。)
    (慈氏之演瑜珈,龍樹之釋般若,其最初者。)
    (及大道東流,遁、遠濬發於南,什、肇弘演於北。)
    (隋、唐以來,天台清涼永明之文,如日麗天,如水行地。)
    (有宋之世,教廣而文字愈繁,不能悉數。)
    (其最著者,三家鐔津以孤亢崇教,其文裁而辨;石門以通敏扶宗,其文奧而麗
    (;徑山以弘廣應機,其文明而肆,是皆所謂語言文字者也。)
    (然則不立語言文字之說,非乎?曰,唯唯,否否。)
    (慨自剽竊之惡習流行,庸妄狂禪,勦襲數十則公案,開堂頌古,棒喝交馳,鋪
    (張於眉目脣吻之間,號善知識,此鳩摩羅什所云嚼飯與人,非徒失味,又令嘔
    (噦者也。)
    (如是而語言文字之不足立,固其宜矣。)
    (黎平南泉寺語峰禪師負穎慧之質,幼從空門,受付囑,有感於盲禪固陋之習,
    (遍參尊宿,歸而讀書賦詩,沈潛探索。)
    (如是者十餘年,人士欽崇,俾主南泉法席。)
    (胡奉衡曾閱其所刻《語峰語錄》,謂其幽閒恬淡,氣暢筆老也。)
    (小顛無些子蔬筍氣)
    (杭州西湖淨慈寺有著稱於時之主僧曰小顛者,名禪一,字心舟,桐鄉人。)
    (其出家處為杭州靈隱寺之萬峰房。)
    (喜飲酒,工偈莂,嘻嘻旭旭,遇人傲弄,無所屈。)
    (嘗言吾日遊杭城,惟糞擔與官,不能不避。)
    
    
1237**時間: 地點:
    (一日,遇梁山舟,退)
語 人:梁公何矜貴乃爾!伊恃能書耶?我亦能書,惟不若彼工耳。
    (又嘗與客共飲,逢縣尉來,方剝蟹,忘起立,尉作蛙怒,遽呼隸。)
    (幸吳旃園嘉照肘躡之使去,得免挫辱。)
    (識者皆謂其瀟灑無些子蔬筍氣也。)
    (潄冰行腳名山)
    (嘉善幽瀾禪院僧本白,字楚蘅,號漱冰。)
    (幼祝髮於幽瀾禪院,稍長,行腳名山,徧參叢席,晚歸幽瀾。)
    (圓寂時,屬其徒以放生念佛為務。)
    (啟其篋,衣缽外,僅存詩稿一冊。)
    (蓮筏解禪理)
    (京師萬壽寺僧蓮筏,長洲人。)
    (為住持十數年,白髮清臞,頗解禪理。)
    (與章嘉國師論經典,每至竟日,國師深服其博。)
謂 人:(蓮)章嘉經典雖諳熟,然未解阿羅漢道下乘學也。
    (詩饒有別趣,與韓旭亭、法時帆唱和,有虎溪三笑之風。)
謂 人:(其圓寂前數日,至鄭王邸盤桓)七寶池邊已促吾行,此後不復參謁王矣。
    (某氏子訪坐棚和尚)
    (浙之名山,率有枯坐之僧,以把茅蓋之,謂之坐柵。)
    (某氏子幼而孤,有厭世想,無昆季,母為聘名家女,以婚期將屆而遁。)
    (行一日夜,至一山,見有坐棚者,籐棘穿其身,瞑目不語,氣若絕。)
一 日:(曰)是吾師也。
    (跪而求為弟子。)
    (日將脯矣,坐棚者忽語曰)
跪 而:汝當速歸,否則雨且至。
跪 而:(訝其能言,益喜,跪求如故)某重繭至此,幸遇真師,安肯歸。
    (日已夕,果大雨如注。)
跪 而:(雨止,又語曰)汝當早去,否則虎且至。
    (某仍跪其旁不去。)
    (至夜半,忽聞大風起,兩虎咆哮至,拜舞畢,搖尾去。)
    (頃之,諸獼猻絡繹來拜。)
    (既盡,天且明,坐棚者語曰)
忽 聞:汝求出世,心頗誠,但仙佛要從忠孝做起。以世法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汝
    當速歸,完婚生子,以繼宗祧,再尋師未晚也。否則雖遇師,亦不能有所得。
忽 聞:(某乃拜受命)汝飢乎?
跪 而:飢。
忽 聞:棚後几磚下有麥飯,汝以壑中水吞之,可不飢。
    (某食畢,告辭下山。)
    (復行二日,乃抵家,腹猶果然,不思食者數日。)
    (既婚而生子,後葬其母,仍去,不知所之。)
    (闞和尚洗甕)
    (妙常寺闞和尚,一日,偶於寺前水次洗甕。)
戲 之:(鄰人某素相狎)師大辛苦,何不反而洗之?
忽 聞:(闞笑應曰)諾。
    (隨手舉之,如反布囊然。)
    (甫及半,某大驚詫,鄰人咸集。)
    (闞遽起入內,趺坐示寂。)
    (時有從嘉善歸者,遇闞於途)
謂 之:天將雨,可速歸。煩寄語弟子,余有敝鞋曝於屋簷,亟收之。
忽 聞:師何往?
謂 之:不遠耳。
    (其人抵家,果雨,急詣寺,而闞已先一時化去矣。)
    (僧以書畫博贐儀)
    (道光時,蘇州宋某在湖口,遇一僧,持顯者書,周行各郡縣。)
    (僧善書,書學黃山谷,工繪事,而好詼諧。)
    (泛扁舟,圖書滿載。)
    (然不蓄經卷,不茹素,且無隨行之侍者,惟攜俊童四人,明眸皓齒,髮委地,
    (趨蹌左右,雖善飾俊僕者不能及也。)
    (與人交,不作佛家募化語,但以書畫博贐儀而已。)
    (有詩集曰《口頭禪》。)
    (大空日參禪理)
    (大空之法名為隱覺,青縣人,卓錫於楊柳青之白衣庵。)
    (性明慧,髫年即落髮,日讀百行。)
    (通儒書,遍閱梵典,學為吟詠。)
    (自以文翰為僧家餘事,不肯炫飾。)
    (日參禪理,貧無妄求,人欽重之。)
    (聞法空出世心)
    (在內地之滿洲人,頗有披剃為僧者,道光時之聞法,其一也,卓錫於天津城南
    (之大悲庵。)
    (其未出家時,曰文捷,為繙譯舉人。)
    (工詩詞,有《庵中早秋》)
有 詩:自隱招提絕訪尋,松榆漸漸種成林。敢云已破浮生夢,暫覺能空出世心。古竹種
    秋添嫩翠,曉鐘過雨發清音。蒲團坐聽無餘事,花落蒼苔任淺深。
    (一朗以詭言惑縣令)
    (粵寇未起事前,洪秀全黨曾被捕,下桂平縣獄。)
    (有僧一朗者,於夜間潛謁賈令某,詭言此被捕六人中,其衣青襖者,後必王天
    (下,餘亦大貴,宜縱之為異日結恩地。)
    (賈初聞而色詫,翌晨,入報桂撫鄭夢白中丞祖琛,鄭躊躇不能決,尋以人命至
    (重為念,竟出之。)
    (鐵杵返初服)
    (寶山諸生蔣敦復,字劍人,嘗以事披剃為僧,法名曰鐵杵。)
    (然晨鐘梵唄之暇,時出冶游,頗多綺跡。)
    (故善詩詞,集中有「綠酒獻花」一聯,蓋紀實也。)
    (其友憐其才,惜其遇,僉曰隱於禪,非計也,乃從其勸,返初服。)
    (超恆戴鑊以行)
    (鐵鑊僧行腳遍天下,法號超恆,以首戴鐵鑊,得名。)
    (鐵鑊,其炊具也。)
    (所經蘭若,一言不合,即負氣出走,雖已食香積廚中飯,亦必哇而出之,然後
    (已。)
    (飢時,即於樹下支兩磚作灶,拾枯枝作柴,下鑊於首,解背上所負囊中米,汲
    (水煮之。)
    (飽食後,就石塊作枕,酣眠竟日。)
有 詩:(或從旁窺之,遽瞋目叱曰)咄,汝鼠子何不縮頭去,其亟歸家,汝妻方伴和尚
    宿。
    (或怒,奮拳毆之,如擊敗絮。)
    (僧亦暴吼,旋起與鬬,無不辟易者。)
    (夕或宿金剛腳下,寺僧有見而誚之者)
或問之:此非我寺中地耶?
    (則不答,徑趨出,僵臥風雪中,弗顧。)
    (嘗詣杭州之西湖,徧歷淨慈、靈隱、天竺、雲棲,無一僧與之立談。)
    (日過午,扶杖遊蘇、白兩堤間,行歌自答。)
    (有兩女子過僧前,叉手行禮,僧遽操杖擊其一曰)
一 僧:汝家自有菩薩,何不奉敬,乃來此地燒香耶?今晨與汝母作麼生?罪過,罪過!
    (蓋女忤其母,詰旦方詬而出也。)
    (時粵寇擾浙,有鐵眷生者,自富陽聞警,倉皇回杭。)
    (行倦,休樹下,僧)
見 之:唉,汝何時又長此煩惱絲耶?今何不歸,左抱虎而右擁豹,與藥叉相對,乃來此
    作楚囚泣耶?速去,猶可脫也。
且 行:(且笑曰)恐張騫天外飛槎,來盜支機靈石矣。
    (時出隱語,申申詈人,惟其人自知之,輒不敢言,隱忍而已,人以是呼為異僧
    (。)
    (後於途中遇寇,指為奸,搜其身,得一紙)
大 書:上元甲子,髮逆盡死。
大 書:(箠楚之,無一語,乃投之火,烈燄騰空,毛髮無損,久而忽曰)快哉!汝眾看
    一朵青蓮花升天矣。
    (了元和尚不言不語)
    (丁涇擁翠庵住持了元,茅氏子也。)
    (母柴氏,夢有持念珠狀如釋迦佛者,入寢室,驚而寤,遂產。)
    (了元少穎異,父母亡,投延祥寺,求出家。)
    (年十九,薙度受衣缽,誦持《法華》,習天台正觀。)
    (寺後故多樹,群鴉棲止其上。)
    
    
1238**時間: 地點:
    (一日,早起誦經,聞鴉聲,豁然有悟,因賦偈曰)
一 日:二十年前紙上尋,尋來尋去轉沈吟。忽然聽得慈鴉叫,始信從前錯用心。
    (遂廢經不誦,終日趺坐蒲團,不言不語,見人,則微啟其目。)
    (鐵羅漢渾渾噩噩)
    (章水之西,有一峰曰羅漢,多奇松怪石。)
    (中有廢寺,相傳有一僧住持於寺數十年,目不識字,常日勞於耕樵。)
    (游人至寺,輒奉茶一杯,即攜鉏出門。)
止 之:(游人)和尚何妨少坐一談。
一 日:不得閒,不得閒。
    (如是者有年。)
一 日:(忽以指畫石成四字)今日方閒。
    (寫畢,石為之開,遂於石中入定。)
    (少頃,石復合。)
    (居民咸敬是僧,名之曰鐵羅漢,號其石曰定石。)
    (古所謂至誠所感,金石為開者,固如是耶?)
    (僧渾渾噩噩,人或百計欺之,亦坦然,不以為忤。)
一 日:(久之,居民輒私相謂曰)和尚一味渾厚,我輩不宜再有所戲。
    (其後獵者驅虎過羅漢峰,虎見定石為之流涕再拜。)
    (獵者繼至,亦再拜。)
    (已而虎逕西去,不為物害。)
    (獵者歸有悟,遂改而力田,終身不復獵。)
    (修行四大皆空)
    (長沙地藏庵有一僧,名修行,年將四旬,不誦經,不參禪,不焚香禮佛。)
詢 之:(人)我修行。
    (性愛浮雲流水,與觀花玩月,尤喜觀劇。)
其 人:和尚何以喜觀劇?
詢 之:(亦答曰)我修行。
    (授以職事,辭不受,惟各處遊覽,時或與山門左右之兒童嬉戲。)
    (不著鞋襪,不畏寒暑,冬時雖滿天風雪,夏時雖烈日當空,獨能自在遊行,毫
    (無所苦。)
    (及暮年,或勸以何不收納弟子,仍答云)
顧左右:我自修行。
    (後年至八旬,一日,臥室門久不啟,眾知有異,開門視之,已端坐圓寂矣。)
一 日:(留一偈於紙云)既云做和尚,四大皆空相。一物一事不能空,此心依舊多魔障
    。
    (闊禪言椽子先爛)
    (光緒初,有闊禪和尚者,卓錫於揚州青蓮巷某庵,百餘歲矣,望之如六十許人
    (。)
    (平時一意坐禪。)
    (自言昔居終南山,山之峭壁有寺,不知何時所建,頹廢久矣,佛像猶存。)
    (每晨往,輒見有香一枚插石爐中,訝之。)
    (一夕,乘月明,攀葛而往。)
    (夜半,有草衣葛屨者攜燈來,就爐燃香禮佛訖,因起與問訊,時攜壺茗,即以
    (一杯奉之,草衣人亦舉手為禮,復挈燈自西山叢樹間去。)
    
    
1239**時間: 地點:
    (明日再往,又遇之,乃以壺茗相報,飲之,甚清芳。)
    (與之語,不甚酬答,顧舉止似有道者,燈影明滅,又從榛莽中沒,其行甚速,
    (後不復見。)
一 日:(又數年,闊禪居高郵某寺,人問以事)出頭椽子先爛。
    (三問三答,皆如是,人不詳其恉也。)
    (珠明寺和尚之癡)
    (光緒時,蘇州珠明寺有癡和尚者,蓬頭垢面,嬉笑無度,其狀類癡,人因以號
    (之。)
    (常數日不食,或一日而食數日之食。)
    (冬夏衣一短布衲,不易亦不敝。)
    (畜一黑犬,跬步不離。)
    (晨必出城,登楓橋,向西方呼吸,良久而返。)
    (市中果餌鮭菜,任意攫食。)
    (食畢,納其餘於袖。)
    (凡經其攫食者,是日利市三倍,故人皆樂之,不責直,和尚亦從不予直也。)
    (若強之食,則必如直而償。)
    (或卻之,則投其錢而去。)
    (好與兒童嬉,袖中物輒分給之,亦有索之而不與者,莫測其意也。)
    
    
1240**時間: 地點:
    (一日,至日昃不起,寺僧異之,窺其戶,異香滿室,入視,則圓寂矣。)
    (舁之,輕如蟬翼。)
    (其所畜黑犬尋亦死。)
    (慧辨為老法師)
    (天台僧慧辨者,人皆呼為老法師,相傳生於元末,五六百歲人也。)
    (終日面壁臥,不食不飲,冬夏一單布襖,不易亦不垢。)
    (有客至,願見者,有僧為之通報,老法師謂可見,則引入。)
    (客揖之,老法師亦和南,無多談,但示一二隱語,初不解所謂,至後始驗。)
    (貌如六七十歲,問其壽,亦不答,但云門前柏樹,為幼年所植。)
    (樹奇古,龍鱗斑駁,兩人圍之不能盡,則其年可想矣。)
    (粵寇擾浙後,東南幾無完土,而天台山獨無恙,各廟及茅篷僧眾,約有五百餘
    (人,漸至乏食,眾議若下山募化,恐攖鋒刃,否則餓且死,不知所從,謀請老
    (法師度之。)
一 日:(於是眾跪牀下問計,老法師起立曰)勿急,汝等尚有三日糧,至四日,自有施
    主至,可靜待之。
    (眾知其能前知也,皆大歡喜,各散。)
    (某鄉巨室張某之太夫人素好佛,夜夢金身羅漢向化糧米,問在何處)
太夫人:天台山。
    (驚醒,開目猶見金光一閃。)
    (因念山僧甚眾,今四野有烽煙,必大困乏,亟輦運米三百石濟之。)
    (適糧盡,眾大悅,知其能化身為菩薩也。)
    (有疾病者問吉凶,仍掉首不答。)
    (光緒戊寅秋,忽飲水數斗,端坐合掌,玉柱下垂,示寂而去。)
    (寺僧為浪蕩子所窘)
    (杭有浪蕩子二人,一日,約諸友游三潭印月。)
    (其地故有一寺,沙彌進茶、藕粉、果盒。)
    (眾啖畢,擲錢桌上去。)
    (沙彌收盒碗,嫌錢少,亟出索增,乃隨意與若干。)
二 人:(沙彌曰)照例,茶每碗當若干,藕粉每碗應若干,果盒又須若干,須照付。
    (諸人不與。)
二 人:(沙彌乃邀數僧出,爭索再四)寺鄰有彭大人與吾方丈至好,不愁汝等狡賴。
    (彭大人者,彭剛直也,居退省庵,與寺鄰。)
    (眾聞言,不答逕去。)
    (逾數日,忽有二人衣飾華麗,棹小舟至,便入客座。)
    (其一人踞坐炕床,若貴介狀,其一若僕人,侍側裝水煙。)
    (寺僧等覘知其狀,亟出珍食為獻,客忽睨僕言曰)
其 一:鳳林寺,大寺也,吾捐銀四百圓,似太寒儉。
    (僧聞言,潛去。)
    (頃之,主僧來,修禮甚恭,因持緣簿前曰)
主 僧:請大檀越發婆心施舍。
其 一:(客睨僕曰)亦四百圓,何如?
    (僕微頷之。)
    (客乃大書於簿,謂僧曰)
乃 大:吾頃以小舟來,大船艤湖心亭,能隨我往取乎?
    (僧欣然隨往,至則不見大船。)
    (客請與同登岸,忽出不意,按其首納置便桶中)
大 書:彭宮保與汝至好,汝何不請其來救?
    (語畢,急棹舟去。)
    (僧頭面盡溺,立湖心亭旁,狂呼久之,始有一瓜皮艇過,呼載回寺。)
    (詰僧眾,始知此二人即前浪蕩子也。)
    (寺僧為屠某所愚)
    (有士人屠某者,嘗寄居武昌某寺,其齋窗俯臨山下。)
    (嘗以小故恨僧。)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