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一 至 第一二三〇
1221**時間: 地點:
(一日,天寒微雪,偕過黑窯廠,置酒縱談,詠歌擊節,旁若無人。)
1222**時間: 地點:
(明日,盛傳都下。)
(既而王自雲南罷官旋里,朱為兩淮運使,聞姚歸,三人者相約復聚於揚州。)
(朱特築書院於梅花嶺側,一夕植梅五百株,延姚主講席,此即梅花書院之所自
(始也。)
(梁山舟交任禮堂)
(錢唐梁侍講同書,初字元穎,偶得元貫酸齋行楷「山舟」字,揭之軒中,士林
(遂稱山舟先生。)
(後陽羨任禮堂過雲間,於天馬山周氏見石刻「山舟」二字,跡類飛白,甚奇古
(,蓋趙承旨筆也,亟手拓一本,俾吳槎客騫攜至杭州贈侍講。)
(任、梁素未謀面,自此遂訂交,槎客賦長歌以紀之。)
(朱東臣與陳李契)
(朱東臣,名棟,與陳斗泉、李樂泉初未相識。)
1223**時間: 地點:
(一日,相遇於王雲谷齋中,則三人並生於乾隆丙寅,並號泉,於是甚相契。)
(自是,吳中廝養隸卒亦無不知楓橋有三泉矣。)
(黃仲則交洪稚存)
(黃仲則少尹景仁性落落難合,不廣交,以是始慕與交者,後皆稍稍避之,黃亦
(不置意,獨與洪稚存太史亮吉交十八年。)
(洪屢以事規黃,黃雖不之善,而亦不之絕也。)
(毛大瀛與國泰為異姓兄弟)
(毛大瀛,寶山諸生,善屬文,試輒不利。)
(年踰五十,以薦舉得官。)
(教匪起湖北,蹂躪陝、汴、川諸處,大府奏調毛隨營。)
(以功擢知縣,尋授簡州知州。)
(毛初在魯撫國泰幕,幾十年。)
(國泰者,毛在京時所識,約為兄弟者也,撫山東,即挾之以行。)
(國性暴戾,妻子僕隸皆若不可一日共居者,獨重毛,始終無纖毫芥蒂。)
(毛質直,嘗數其過,國受之不校也。)
(國盛怒時,或至扑妻子,刃僕隸,得毛數語即解。)
(以是署內外事毛如神明,國亦飭所親下人奉毛若己。)
(毛或赴試,則闔署人環以泣,阻其行,若勢不可留,則各囊金以贈之。)
(毛入試,所獲無算,亦隨手輒盡,不餘一錢也。)
(在幕府日,國四鼓即促毛起,然巨燭,與分案治官文書,日出,事始竣。)
(國讀書不甚分句讀,顧酷嗜作制舉文,日必拈一題,強毛共為之。)
(董小狂友湯貞愍何蕉衫)
(上元諸生董小狂,名進,好為詩,結茅野處,名曰窺園,與湯貞愍公貽汾結為
(異姓昆弟。)
(貞愍患疥,不時往,小狂怪之)
諸 生:恆欲得浴。
觀 察:窺園不可浴耶?
諸 生:無抑搔者。
(乃即劑藥燖湯以浴貞愍,躬抑搔之。)
(董所善又有何蕉衫,嘗客游,圖其形壁間,每飲酒,輒設桮勺,若勸酬。)
(何之子曰成兒者幼,小狂愛惜逾己子。)
(成兒夭,飲食坐臥及為詩,無非哭成兒。)
(花連布友洪稚存)
(提督花連布,滿洲鑲白旗人,以世職歷官貴州南籠鎮總兵。)
(洪稚存太史視黔學,始識之。)
(花性質直,與人交,有肝膽,嘗語洪曰)
太 史:少時讀書,曾習《論語》、《左傳》。襲職後,乃輟讀。
(學政例歲試武生童,必移文所轄總督,請派副將以下一員,監視騎射,蓋立法
(之始,恐文臣不諳弓馬也。)
(洪試南籠,所派適為花標下之參將。)
(洪按定制,正坐演武廳,而參將及充提調官之知府左右坐。)
(花聞之,不悅。)
(日晚,會讌於花之署齋,花慍見於色,洪笑曰)
聞 之:非妄自尊大也,例若此耳。公不嘗讀《左氏傳》乎?王人敘諸侯之上,左氏言之
矣。
(語未竟,花意頓釋,談甚洽,遂約為異姓兄弟。)
(洪之從弟顯吉留太守署中,一日,見花,以花之官稱之,花不悅曰)
一 日:吾與若兄交,汝何外我耶?
(因強之入內室,令妻子出見,歲時饋問若骨肉焉。)
(張東甫交四方名宿)
(張之杲,號東甫,錢塘人,幼隨其大父宦於湘,繼以家貧母老,思橐筆以游。
()
(會曾賓谷侍郎燠方在邗,乃往依之,命居題襟館。)
(時四方名宿若汪容甫、魏默深輩咸聚館中,遍交之。)
(侍郎或一月至,或數月至,至則談文藝,無一語及私。)
(東甫後官江蘇泰州知州。)
(高爽泉愛交游)
(高爽泉,名塏,錢塘人,以善書著於時,愛交游,如何上舍元錫、查刺史揆、
(陳司馬鴻壽、陳明府文述、郭明經麐、彭上舍兆蓀、陳侍郎嵩慶、朱漕督為弼
(、慶制軍保、胡中丞克家、陳中丞桂生,咸相與推襟送抱,跌宕文酒,蓋重其
(書,並器其人也。)
(蔡木龕愛客若命)
(錢塘布衣蔡焜,字木龕,居武林門內斜橋河下,家貧,而愛客若命。)
(室惟一老嫗給事,門懸竹梆一,客至,擊之,則嫗啟扃出。)
(門設題名簿,訪者先書姓氏焉。)
(登其堂,修潔無塵,茗碗熏鑪位置妥貼,酒談茶話,惟客之便。)
(蔡不作詩而善談論,腹笥極博,待人接物則煦煦作春氣也。)
(龔定庵交徧海內)
(仁和龔定庵,名自珍,為段懋堂外孫。)
(兩世禮曹,交徧海內,綺紈附驥,齒挂通人,道光時之名公子也。)
(劉孟塗為姚石甫好友)
(桐城姚石甫,少與劉孟塗為友。)
(後石甫成進士歸,里人招飲,兩人在座,孟塗直斥其文。)
(石甫幾不能堪,避席引去,至階,復入席坐,孟塗罵如故。)
(石甫避而返者三,終入坐)
泣 而:孟塗真吾好友,吾知過矣,請改之。
(孟塗罵始息。)
(道光末,石甫罷官居里,過其家,遇孟塗叔某,時年老目眩,問客誰,石甫自
(呼其名曰)
跪 而:某在斯。
泣 而:(其叔撫摩石甫之頂而言曰)姚三,汝歸來耶?何久別也!
(若不知其曾為廉訪也者。)
(曾文正友莫子偲)
(獨山莫子偲友芝少與鄭子尹珍齊名,精許書,工篆籀,詩亦古樸有味。)
(嘗與曾文正公國藩訂交於京師琉璃廠書肆中。)
文 正:(遺莫書云)閣下與鄭先生遊,六合之奇,覽之於一匊,千秋之業,信之於寸心
。
(其傾倒可謂至矣。)
(澄園八友十友)
(乾隆時,上齋內直諸臣嘗繪《澄園八友圖》,主之者漳浦蔡文恭公新,凡七人
(,則陳尚書悳華、程文恭公景伊、張文恪公泰開、觀總憲保、二周學士長發、
(玉章、梁少詹錫嶼也。)
(汪文端公由敦、秦文恭公蕙田作記,武進劉文定公綸作長歌,鉛山蔣侍御士銓
(代涂少空逢震作二律)
中 有:地鄰海淀兼三島,人異淮南正八公。
(至咸豐朝,倭文端公仁亦嘗繪《澄懷十友圖》,孫方伯衣言《遜學齋集》中有
(記,圖中姓名惜未全舉也。)
(林琴南友菜傭)
(林琴南早年貧甚,授徒奉母,時苦不給。)
1224**時間: 地點:
(一日,有賣菜傭弛擔息其門首,出見,與語。)
(菜傭自言家止一母,負販所得,以供甘旨外,無他求。)
文 正:(林歎曰)若然,我儕之友也。
文 正:(菜傭謝弗敢當,林曰)若無然。我儕操業不同,能孝母一也,我今友汝矣。
(郭午橋交譚復堂)
(同治癸亥,仁和譚復堂大令獻在閩,銅梁郭午橋偕南昌朱蓮峰訪之。)
(譚、郭相見於分水縣,僅再面耳,情誼懇摯,有如素交。)
(聞譚遇汀州之變,愴惋累月。)
(既而知其尚在人間,又不知蹤跡,與桐廬江退谷亂後相見,輒動色以告。)
(及至閩,訪求甚堅,得蓮峰,始知譚所在,以得見為歡幸。)
(高譚之交誼)
(同治己巳,仁和高古民卒,譚復堂大令哭之慟)
嘗 自:追懷癸丑以來,論交群紀之間,與昭伯結昆弟之好,又唱酬相得。仲瀛、白叔童
幼親密,予弟畜之。昭伯得心疾,沈緜不瘳。予南北奔走,與高氏蹤跡遂隔。亂
定言歸,昭伯歾於越州,有子歧嶷,而仲瀛好學深思,白叔才氣飈舉,皆可一日
千里。丈周甲之年,神明強固,猶跌宕文酒之場。家素封,遇亂,不能無折閱。
父子兄弟,怡悅家衖,授受文史。丁卯秋,白叔與予同舉於鄉,通家之誼,視予
加親。禮闈報罷,與丈猶數見。秋初嬰疾,奄忽閱歲,遂以不起。遺詩二三十卷
,尚未刊布,意趣在梅村、竹垞間。言念疇昔,愴懷老成,如何可言!
(譚樊定交於都門)
(同治甲戌春二月,譚復堂大令以計偕入都,與恩施樊雲門方伯增祥定交。)
(下第後贈言,以為古君子勿為今名士相勗,謂宜讀有用書,成偉人,斯為交游
(光寵耳。)
(高逋孫與陳石遺善)
(侯官高逋孫文學鍾泉之婦邵氏,幼隨父宦江南,嘗與逋孫談太湖山水,為之神
(往,以語其友陳石遺。)
(時陳亦蜷曲鄉井,往往出門寫憂,意行原野,則迴汀斷港,頹榭荒龕,與高相
(遻而笑,買山果菱芡之屬以充飢渴。)
(日既入,不忍舍去,有千百錢,則沽酒相從老屋中,談諧動鄰壁,蓋高與陳固
(相善也。)
(德宗有小友)
(德宗登極,方四齡,初入宮時,以乳姆未至,大哭。)
(故事,無官者不得入宮門。)
(孝欽后乃賞乳姆四品服,召之入,哭乃止。)
(翌晨又哭,孝欽問故,乳姆告之,蓋帝在醇邸時,邸有御者某之子,與帝年相
(若,朝夕嬉戲,極相得,因御者之子不至故哭也。)
(又賞御者之子四品服,召入宮,帝乃嬉戲如常。)
(譚復堂與莊中白為心交)
嘗 自:(譚復堂大令與莊中白至相善也,光緒戊寅,中白卒於揚州,大令哭之慟,復筆
(之於日記曰)月餘日出入寡歡,心志慘沮,覺非佳朕。忽得揚州書,乃莊中白
訃也。郢人逝矣,臣質已淪,茫茫六合,此身遂孤,懷寧一別,竟終古矣。二十
餘年,心交無第二人,素車之約,亦不能踐,夢魂搖搖,更無熟路。再展遺文,
遂有昨猶見佛,今日已稱我聞之歎。
(中白,名棫,丹徒人。)
(譚復堂引夏薪卿為小友)
(錢塘夏薪卿,名曾傳,為子儀農曹之子,紫笙中書之姪,從宦於京。)
(時當舞象之年,適譚復堂大令都,時以詩就質。)
(大令以其製題結調有成人風,引之為小友。)
(黃體芳友何金壽)
(光緒初,京朝官中有五虎之名,其最著稱者,則以何金壽、黃體芳為尤著。)
(二人本相友善,皆以抗直聞。)
1225**時間: 地點:
(未幾,何以忤朝貴謫官揚州府,黃適督學江南。)
嘗 自:(何到任後,卒於官,黃挽以聯云)清慎勤萬口成碑,即今宦橐蕭然,剩有西臺
留諫草;詩書畫一朝絕筆,令我征帆到此,不填東閣弔官梅。
(陳兆甲與扮黃天霸之武生締交)
(歸安陳兆甲,字友三,官戶部雲南司主事,素不諳事。)
1226**時間: 地點:
一 日:(忽大悟曰)今豈猶是閉門寂處時乎?正須廣求天下英雄豪傑而與之結交,斯可
矣。
(逾時,往觀四喜班所演戲劇,見扮黃天霸某武生,大喜曰)
拍 案:真英雄在此矣。
(觀戲畢,亟往求其人而與之締交,並結為異姓兄弟。)
(更求武生之友而徧與之交,飲食往還無虛日。)
(又時括家中金,或質貸得金而與之,緣是落拓殊甚。)
(其妻,粵東某方伯之妹也,與議曰)
方 伯:汝為京官,貧欲死。吾當至粵,向家兄貸金若干,與汝捐一直隸州,差堪自活。
(陳唯唯。)
(妻遂至粵,籌得數千金,攜至京與陳。)
(陳則不報捐,又不還債,而悉貸與武生及其諸友。)
(歲暮,債戶蝟集,陳惟視天無一語。)
(其妻微怨之,陳愧甚,遽吞鴉片煙而死。)
(金友筠與俞曲園神交)
(青浦有金友筠者,自號無礙翁,又號林陰仰雪翁,家園養晦,以著述自娛。)
(與德清俞曲園太史樾初未相見也,光緒丁亥、戊子間,忽上書於曲園,與訂神
(交,而不署真姓名,曲園謂其如漫郎聱叟之姓名未許人知也。)
(自是尺素往來,辭意肫摯,時而為文字之商量,時而為縞紵之投報,拳拳敬愛
(,久而不渝。)
(通問之明年,乃始以真姓名告曲園。)
(王蘭生寡交遊)
(侯官王蘭生孝廉景寡交遊,惟與陳琇瑩、陳衍、陳念祖、許貞幹諸人善,無三
(日不過從,多集念祖所。)
(念祖家近市,對門有酒樓,飲輒彌日,恆言詩,同飲者厭其酸,目笑之。)
(景性復不廣,遇生客則斂容不一語,人亦多弗之喜,故獨與琇瑩及衍之交為最
(親且久也。)
(王文敏謁客之名刺)
(福山王文敏公懿榮,光緒庚辰進士,蚤負博雅名。)
(居京師久,士子公車入都,咸以得一識面為榮。)
(王答拜之名刺有三種:僅工制舉文者,用楷書刺;稍知古今學不名一體者,用
(隸書;嫥精漢學旁通金石者,用小篆。)
或問之:(歙縣汪仲伊與王為同年)王與先生何如?
方 伯:用隸書,猶以其為同年也。
(因大笑。)
(俞筱甫友譚復堂)
(教人以事者曰師,然古之君子互相切磋,固兼師資友誼而言也。)
(光緒中葉,吳縣俞筱甫通守廷瑛官浙中時,譚復堂大令方自皖罷官,休於里門
(。)
(譚以經學文學負海內重望,俞與之友,每有撰著,輒攜以就正,奉以為師,風
(瀟雨晦,時相過從,不厭不倦也。)
方 伯:(譚曰)俞君非風塵中人,老而好學,固自有千秋也。
(丁徐久敬不衰)
(丁竹舟主政松生大令與徐印香舍人恩綬,皆錢塘人。)
(舍化家居時,里閈近接,數相過從。)
(別後,書札往還無虛月。)
(結契垂四十年,以道義文字相切磋,久敬不衰。)
(丁富而徐貧,徐不諂,丁亦不驕也。)
(徐朱沈廣交遊)
(光緒中葉,浙江京官有三人,皆以廣交遊名於時:一,仁和徐花農侍郎琪;一
(,海鹽朱桂卿講學福詵;一,秀水沈淇泉編修衛。)
(自在京之王公百官外,各省入都之官吏士子無不相與往還。)
(有葛雲垣者,嘗過其邸寓,謂輿人僕從填咽戶外,途為之塞,若權門焉。)
(三人皆負時望,而宮室、車馬、衣服之自奉,儗於素封,蓋亦以門閥之異於尋
(常耳。)
(其宴客也,且旬日而九。)
(有見其門籍者,謂一日間往謁之客,多者以百計,審其籍,則漢、滿、蒙及二
(十二行省之人幾已悉具,而徐為尤多。)
(三人皆相識,徐、朱且為姻婭也。)
(林暾谷交名流)
(侯官林暾谷京卿旭嘗遊武昌,徧識一時名流,若陳寶箴三立父子、梁鼎芬、蒯
(光典、屠寄之倫。)
(光緒癸巳,旋里,應童子試,三試冠其曹,為邑諸生。)
(旋領鄉薦第一,其闈作傳誦天下,年十有九耳。)
(入都,知名之士爭與交,乃遂交黃紹基、沈曾植、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諸人
(。)
(汪穰卿好客)
(汪穰卿舍人康年好客,出於天性,嘗分校兩湖書院,凡名士之客於張文襄者,
(無不結納。)
(光緒戊戌,設《時務報》於上海,則凡寓公之於政治、學術、藝能、商業負有
(聲譽與夫道滬者,無不踵門投刺。)
(穰卿聞其來,亦無不迎候訪問,夕則設讌以款之,相與談天下大計,或諮詢其
(所長,或徵求其所聞見,故於各省之人情風俗與夫其人性情品行之奚若,無不
(明瞭於胸。)
(嘗手輯一書,以平日所見之人分省記載,并詳著其所長,顏曰《曹倉人物志》
(。)
(穰卿好客之名既著,故四方人士無不求與一面。)
(日本人之能作華語者,亦與相周旋,某且舉其家藏之寶刀以為贈。)
(穰卿有弟曰仲閣者,則反是,以耳聾,須與人筆談,人恆厭之故也。)
(譚鑫培交李某)
(名伶譚鑫培好立崖岸,與之交者頗不久,惟內務府茶庫李某與狎,久而不衰,
(歲貸金錢不可勝數。)
(而李固不吝,以獲交偉伶為榮。)
(人家婚誕演劇,欲延譚而不得者,往往卑禮厚幣,介李以請,得李一諾,譚必
(至矣。)
(故李因譚,亦終歲受人餽遺讌飲無虛日,頗用是以自多,光寵交遊,此之謂矣
(。)
(方外類)
(高宗不欲沙汰僧道)
高 宗:(御製詩云)有以沙汰僧道為請者,朕謂沙汰何難,即盡去之,不過一紙之頒,
天下有不奉行者乎?但今之僧道,實不比昔日之橫恣,有賴於儒氏辭而闢之。蓋
彼教已式微,且藉以養民。分田授井之制,既不可行,將此數千百萬無衣無食、
游手好閒之人,置之何處?故為詩以見意云。頹波日下豈能迴,二氏於今亦可哀
,何必闢邪猶泥古,留資畫景與詩材。
(大冶為宗門獅象)
(虎邱禪師大冶,四川富順人。)
(受法於墊江龍蟠寺敏樹,敏樹受法於破山。)
(順治乙酉,大冶避亂至遵義,初住禹門側石頭山,旋受郡南西坪人所請。)
高 宗:(有丈雪者,與之書云)石頭山中,柴水方便,而又折蘆他往,開門破戶,恐難
安頓,是所慮耶?
(然竟往西坪,一住十有四年,茅就壞,四眾不聽其去,乃開土創剎,即虎邱寺
(也。)
(後終於寺。)
(丈雪常稱大冶為宗門獅象,鐵脊道人謂其言如牆壁,默若雷霆,山立風飛,無
(禪和氣,無如來氣,無祖師氣,淵源自合,逈異學人。)
(雪嶠不蓄一弟子)
(青獅翁者,法名圓信,字雪庭,更字雪嶠。)
(年二十九,棄家,縛茅雙髻峰。)
(自參龍池傳和尚,得法,後遷徑山千指庵,出居廬山開先,又移禾之東墖,晚
(主越中雲門寺。)
(於順治丁亥八月十九日染微疾,次日封鐘板,親書一紙示眾云)
和 尚:小兒曹,生死路上須逍遙。皎月冰霜曉,喫杯茶,坐脫了。
(二十六日酉時,果索茶飲,口唱「雪花飛」之句,奄然坐逝。)
(雪嶠造詣淵微,與天童悟禪師同為禹門法嗣。)
(悟禪師以巾拂付弟子十二人,再傳登獅座者多至六百七十八人,而在家居士不
(與焉。)
(雪嶠則不蓄一弟子。)
(尺木臨死留偈)
(尺木禪師,名性休,明宗室也。)
(受戒於崆峒天鼓,得法於漢陽,居沁州永慶寺。)
(順治癸巳正月二十三日,早齋罷,忽問院主曰)
十 三:十王殿前那塊地,是我底,捨底麼?
一 日:(院主曰)捨底。
(遂趺坐而逝。)
一 日:(夜半復醒,書偈云)莫笑尺老,師風大行,不得回來轉金經,方入三摩地。
一 日:(至二月二日出定,沐浴,削鬚髮,持杖,侍者扶至塔前,化老比邱相,說偈云
()思不來,想不來,自己打墓自己擡。也奇哉,也怪哉,臨濟兒孫善活埋。咄
者是什麼所在?說死說活。
(擲杖而化。)
一 日:(又嘗題《漁父圖》云)東西南北任遨遊,萬里長江一葉舟。夢裏不知身是客,
醒來天水一般秋。
(所著有《銅鞮語錄》。)
(本月蒙世祖賜聯)
(松江僧本月曾受知於世祖,特書「天上無雙月,人間祇一僧」十大字以賜之。
()
(玹水蒙世祖賜紫)
(玹水,名超杲。)
(主慈雲、廣濟,寂儀徵千佛寺。)
(其遊京師時,世祖聞其名而召之,遂蒙顧問,賜紫衣。)
(木陳之機緣奏對)
(順治己亥九月十七日,世祖命備車馬,迎臨濟僧木陳字道忞者入京,即宏覺國
(師也。)
(二十二日,召見於萬善殿,免禮賜坐。)
(慰勞畢,問以年臘得法元由,師詳敘始末。)
一 日:(上曰)最初開堂何處?
十 三:(師曰)繼席於浙江寧波之天童。
一 日:(上曰)得法弟子幾人?
十 三:(師曰)二十五人。
一 日:得法隨侍幾人?
十 三:(師曰)六人。
一 日:(上旋曰)朕敦請老和尚遠來,本為宏揚佛法,況天氣嚴寒,且結冬制,俟春日
還山何如?
十 三:(師曰)遵旨。
(上即諭以萬善、愍忠、廣濟三處結冬,仍諭上堂日,諸禪者皆進萬善殿聽法。
()
(二十三日辰時,世祖率當時之學士王文靖公熙、馮文毅公溥、曹本榮、狀元孫
(承恩、徐元文等至方丈,賜坐,命學士問)
世 祖:老和尚來自天童,如何是天童得力句?
十 三:(師曰)奉皇上敕書,特特到此。
世 祖:如何是正法眼藏?
十 三:(師豎拳曰)突出難辨。
世 祖:如何是觀自在?
十 三:(師鼓掌曰)還聞麼?
世 祖: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朱子云:『明,明之也。』如何是明之底道理?
十 三:(師曰)問取朱文公去。
(學士無語,上笑.上曰)
學 士:老和尚於何歲參見天童先和尚?
十 三:(師曰)三十一歲。
學 士:(上曰)初參何人?
十 三:(師曰)自初行腳,曾見黃檗,無念和尚。
學 士:(上曰)無念和尚,誰之法嗣?
十 三:(師曰)念師於七尖峰大休和尚言句下起疑得悟,實未見休也。
學 士:(上曰)是甚言句?
十 三:(師曰)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休云黃瓜茄子。
學 士:(上曰)老和尚因甚機緣悟道?
十 三:(師曰)長疑難產因緣,後來有個會處。
學 士:大慧也從此打失布袋者公案,畢竟作麼生?
十 三:(師曰)明破即不堪。
(又問女子出定公案,請老和尚下一轉語。)
十 三:(師曰)任從滄海變,終不為君通。
學 士:婆子請趙州轉藏經,只轉得半藏,那半藏作麼生轉?
十 三:(師曰)學士起身禮拜皇上。
學 士:發心參禪即是善,如何又說不思善,不思惡。既善惡都不思,當何處著力?
十 三:(師曰)善惡總從心生,心若不生,善惡何著?
十 三:(師震威一喝,上曰)纔涉思惟,總成意識邊事。
學 士:(師曰)大哉王言。
十 三:(上問)如何是悟後底事?
學 士:(師曰)待皇上悟後即知。
學 士:(進云)悟即不問。
十 三:(師曰)問即不悟。
(上首肯。)
十 三:(又問)有禪師教人參念佛底,是誰作麼生參?
學 士:(師曰)畢竟念佛底是誰,但恁麼看。
十 三:(上提起案頭數珠云)和尚喚者個作甚麼?
學 士:(師曰)請陛下放下著。
學 士:(上放下數珠,師曰)是甚麼?
十 三:(上問)參禪悟後,人還有喜怒哀樂否?
學 士:(師曰)逆之則怒,順之則歡。
欣 然:(上復曰)大都此事甚難。
學 士:(師曰)也不難。不見龐公云難難,千石油 樹上灘;龐婆云易易,百草頭上祖
師意。靈照云:『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喫飯困來睡。』
欣 然:(上曰)卻是靈照超過龐公。
學 士:(師曰)非父不生其子。
欣 然:(上問)壽昌無明和尚、雲門湛然和尚曾參見何人?果是真實悟道,善知識麼?
學 士:(師曰)二老悟不由師,特印心於曹洞宗人,而真知行卓,無可遺議者。
欣 然:(即舉壽昌偈云)冒雨衝風去,披星帶月歸。不知身是苦,惟慮行門虧。
學 士:至若湛師,則雲流天空,事過即忘,尤稱無心道人。
(上嘉羨不已,復諭學士不須更問公案,但請老和尚開示做工夫。)
學 士:做工夫只是多間斷。
欣 然:(師曰)間斷不間斷,總不要管。若是怕間斷,即加一番隔礙。但遇事來即應,
事後即單提正念,如王臨宇秉靈鋒寶劍,凜凜神威,一切魔外誰敢近旁。做工夫
須是恁麼始得。
學 士:做工夫還是看甚麼話頭。
欣 然:(師曰)話頭之說,無有定法,但是去不得處,便是話頭。古人於後學初機,無
處著力,不得已,教他看一無意味話,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之類。著令齩嚼不
破,橫不得,豎不得,如一座鐵壁銀山,頓在面前,孜孜汲汲,廢寢忘餐。有朝
一日,撞透銀山鐵壁,方是得力處。
學 士:如何得到廢寢忘餐田地?
欣 然:(師曰)廢寢忘餐,非是勉強。如學士有一急切事在心,不知不覺廢寢忘餐,蓋
欲罷自不能耳。
學 士:世情濃厚,如何得輕去?
欣 然:(師曰)道念若重,則世念自輕。譬如秤物一般,頭重則尾輕,頭輕則尾重矣。
學 士:(上笑曰)朕向亦曾如此過來,用心真切,則世緣不覺自輕。
學 士:我輩措大家多學文字,未免涉理障,恐難悟入。
欣 然:(師曰)文字亦須有個悟頭,方是超卓。如東坡是五祖戒後身,故下筆清空靈妙
,但轉過頭來,卻於己事生疏,然亦暫時歧路。
欣 然:(因舉溈山與寒山、拾得相見機緣,拾云)休,休,他三生曾做國王來,一總忘
卻了也。
學 士:古人多有隔陰之迷,惟皇上果位中人,雖現身為生民主,而念念不忘此事,誠過
古人遠矣。
欣 然:(上問)有個雪嶠和尚,聞渠真率不事事,末後示寂,甚超脫,老和尚可知其人
及曾親近否?
學 士:(師曰)先法叔住開先時,曾受西堂之職。及示寂雲門,遺命主其後事。
學 士:(乃述雪嶠於丁亥年八月十九日示微疾,次日封鐘版,即親書一紙以示眾云)小
兒曹,生死路上須逍遙。皎月冰霜曉,喫杯茶,坐脫了。
(至二十六日酉時,果索茶飲,口唱「雪華飛」之句,奄然坐逝。)
學 士:(曰)然近代如林皋和尚之陞堂告眾,箬菴和尚之預定逝期,其事詳載塔銘,皆
忞所撰,則又不止一雪嶠和尚也。
欣 然:(上曰)學道須是恁麼方好?
學 士:(師曰)此中亦有誵譌。如真點胸乃一代大知識,臨示寂,展轉痛苦。侍者云:
『和尚終日訶佛罵祖,而今卻恁般漏逗。』真云:『你作者般見解。』遂起身趺
坐而逝。古來尊宿如此不一,儘有人不識修行,不聞佛法,也能預知時至,無疾
而終。所以此事貴在眼明,眼若不明,即坐脫立亡,未足多也。
欣 然:(上問)先天童和尚示滅如何?
學 士:(師曰)示現微疾,臨期,按行工築,歸方丈,吉祥而逝。
欣 然:有個熊開元曾見老和尚否?
學 士:(師曰)曾見。
欣 然:(上曰)渠出家參禪,有悟處麼?
學 士:(師曰)覺得胸次未能灑然,但人品極是高卓,數為靈喦分衛供眾。
欣 然:(上問)靈喦何人?
學 士:(師曰)法姪宏儲,為漢月藏和尚之嗣。
(是日,上自辰至午,坐談十餘刻,始回宮。)
(庚子三月十五日,上駕至方丈。)
學 士:(上曰)幾日在宮,多看語錄,見有上堂、晚參、小參、示眾之不同,何也?
欣 然:(師曰)先德叢林,凡遇為國開堂及聖節、元旦,皆陞座拈香祝聖,其餘三八朔
望垂示,俱名上堂。所謂晚參者,古來學者,朝參暮請,善知識亦為之,暮而陞
堂,即上堂之異名也。小參者,所謂家教是也,與示眾均名,隨宜開導。雖立名
不同,要皆時時刻刻以此事提撕學者耳。
上 乃:(命王文靖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意旨如何?
欣 然:(師曰)有句無句且置,樹倒藤枯,畢竟句歸何處?
王西樵:求老和尚分明開導。
欣 然:(師曰)事不如此,欲求老僧分明開導,即誤賺居士了也。
上 乃: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如何是不傳底事?
良 久:(師問上曰)陛下會麼?
上 乃:不會。
良 久:(師曰)只者不會底,是個甚麼?是何境界?作何體段?皇上但恁麼翻覆自看,
看來看去,忽若桶子底脫,自然了辦。
上 乃:老和尚更下一語看。
良 久:(師曰)無毛鐵鷂過新羅。
上 乃:如何做工夫,始與此事相應?
良 久:(旁侍之茆溪云)皇上當謝絕諸緣,閉門靜坐,饑來喫飯,困來打眠,如大死人
相似始得。
上 乃:(師曰)此話在我禪和家即得,皇上日應萬幾,若一日稍不勵精,則諸務叢脞矣
。
上 乃:畢竟如何用心即得?
良 久:(師曰)先德有言,但能於心無事,於事無心,則虛而靈,寂而妙。皇上但遇大
小事務,不妨隨時支應,事後返觀,向來酬應底,畢竟從甚麼處起,從甚麼處滅
,刻刻提撕,念念不捨,自然打成一片,事事無礙。
上 乃:恐有間斷時如何?
良 久:(師曰)參禪無別訣,祇要生死切。皇上果生死切時,如孝子喪卻父母,即欲不
哀痛,不可得也。
上 乃:生死心切,誠如老和尚所說。但見聞覺知,昔人所訶,今欲用心參禪,未免落他
見聞覺知。
良 久:(師曰)譬如大火,聚觸之,即燎人,然道火何曾燒卻口。不見古人道,即此見
聞非見聞,無餘聲色可呈君,個中若了全無事,體用何妨分不分。
上 乃:參禪悟道後,還入輪迴麼?
良 久:(師曰)惟悟明生死底人,正可入他輪迴。譬如皇上尊居黃閣,忞與群臣何由得
望恩光?皇上惟屈尊就卑,故忞等乃得共天語,聞法要。所以八地菩薩當證真之
後,如夢斯覺,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即欲入般涅槃。十方諸佛同聲勸
請,善男子,爾雖證此法門,然而眾生沒在諸苦,我諸佛等不以證此,便為究竟
,不妨示如幻之法門,覺如夢之眾生。從此起大功行,較前所修,日劫相倍焉。
上 乃:老、莊悟處,與佛祖悟處,為同為別?
良 久:(師曰)此中大有誵譌。佛祖明心見性,老、莊所說,未免心外有法,所以古人
判他為無因,濫同外道。
上 乃:孔、孟之學,又且如何?
良 久:(師曰)《中庸》說心性,而歸之天命,與老、莊所見大段皆同。然佛祖隨機示
現,或為外道,或為天人。遠公有言,諸王君子,不知為誰。如陛下身為帝王,
乾乾留心此道,即不可以帝王定陛下品位也。非但帝王,即如來示現成佛,亦是
脫珍御服,著敝垢衣,佛亦不住佛位也。
(上歡然首肯。)
良 久:(師曰)忞望七之年,耳目昏重,不便常侍天顏。兼之近有執事僧從天童來,言
山中大眾望忞不回,俱有散去之意。恐叢林荒廢,乞皇上速賜還山。
上 乃:趨風日久,得承謦欬,何忍遽令老和尚別去。
(語畢潸然。)
上 乃:(師曰)忞受天恩,兼之皇情眷注,亦何忍遠離。但前所奏請,皆萬不得已。
上 乃:老和尚到處利生,京師禪道佛法寂然無聞者,百有餘年,須得老和尚久久闡揚,
始有向往之者。老和尚即不久留,亦須三年。
良 久:(師曰)忞道德涼儉,曷能副皇上之盛心?皇上以佛心天子,徵書四出,詔求四
海知識,此風徧聞天下,億兆蒼生,莫不知有參禪學道之事。皇上已為他下了般
若種子,即不能當下行持,譬如丈夫食少,金剛要尚穿皮而出,況般若正因乎?
上 乃:朕亦不敢強留,違老和尚意,畢竟寬住幾時,得以時時請益可也。
(是日,上自午至酉,始回宮。)
(四月初一日巳時,上率兩學士至方丈,命王文靖問)
一 日:如何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學 士:(師曰)一字兩頭垂。
上 乃:三教歸一,一歸何處?
學 士:(師曰)大家在者裏。
學 士:善知識師是佛祖,兒孫因甚卻要殺佛殺祖?
上 乃:(師曰)有了你,沒了我;有了我,沒了你。
學 士:(上以手指點而曰)《中庸》道天命之謂性,作麼生是性?
上 乃:(師曰)不離皇上舉手處。
學 士:(復問)僧問雪峰古澗寒泉話,與趙州所答,為同為別?
上 乃:(師曰)二俱作家,二俱瞎漢。忞時常出醜上前,今日拈則公案,亦請皇上下語
。
上 乃:(乃舉婆子燒庵因緣畢)設抱定皇上云,正恁麼時如何作麼生下一語,免得婆子
趨出燒卻庵。
上 乃:朕從來不曾留心,焉敢在老和尚面前指東道西。
學 士:(師曰)乞皇上畢竟下一語。
(上又推辭。)
學 士:(師曰)皇上既下不得,決須發起勇猛心,著實參究,究到無可究處,忽然(口
(力)地一聲,自然守通八達,得大自在。
(上極稱善。)
(是日,及暮回宮。)
(漏下三鼓,猶命內臣傳語抄錄婆子機緣入宮,詳加體究。)
上 乃:(五月某日)南泉斬貓,意旨如何?
學 士:(師曰)直逼生蛇立化龍。
上 乃:趙州當日頂草鞋出去,南泉許為救得貓兒,若問老和尚合作麼生下語?
學 士:(師曰)老凍膿為他閒事,長無明作麼?
(又一日,上手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拈以示師曰)
一 日:請老和尚下一轉語。
學 士:(師曰)日輪正卓午。
上 乃:(又一日)梁武帝見達摩,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摩云,廓然無聖。意旨如何?
學 士:(師曰)緜包特石。
上 乃:帝云,對朕者誰。摩云,不識。又作麼生?
學 士:(師曰)鐵裹泥團。
上 乃: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學 士:(師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上 乃:對朕者誰聻?
學 士:(師曰)即日恭惟皇上聖躬萬福。
(又一日,世祖展眎雪嶠和尚之自贊)
有 句:者漢奇怪。
學 士:(隨曰)請老和尚下轉語。
有 句:(師曰)賣弄不少。
(又一日,上慨歎場屋中士子,多有學寡而成名,才高而淹抑者。)
(如新狀元徐元文業師尤侗,極善作文字,僅以鄉貢選推官。)
(在九王攝政時,復為按臣參黜,豈非時命大謬之故耶?師曰)
一 日:忞聞之,君相能造命,士之有才,患皇上不知耳。上既知矣,何不擢之高位?
上 乃:亦有此念。
(因命侍臣取其文集來,內有「臨去秋波那一轉」時蓺,上與師共讀之,至篇末
(云)
其 文:更請諸公下一轉語看。
上 乃:(上忽掩卷曰)請老和尚下。
其 文:(師曰)不是山僧境界。
世 祖:(時昇首座在席)天岸何如?
其 文:(昇曰)不風流處也風流。
(上為之大笑。)
(世祖出亡為僧)
(玉琳禪師,與木陳上人齊名,皆順、康間具善知識者,二人均嘗承世祖召,談
(禪宮掖。)
(順治庚子秋冬間,玉琳復奉詔入都,蓋世祖秋獮熱河,馬上忽若有悟,因遣人
(馳驛召玉琳。)
(玉琳趨行在,世祖見之甚懽,參悟之際,機鋒契合。)
1227**時間: 地點:
(一日,忽謂玉琳曰)
世 祖:朕念釋迦、達摩皆以王子之尊出家求道,自時厥後,敻絕無繼。朕欲奮起,遠紹
前徽,師以為何如?
其 文:(玉琳皇恐對曰)釋迦、達摩,不過遐陬小國王子,豈足比我國之大,萬乘之主
!且陛下一念之堅,生生世世,為天下人主,護持佛法,其功德無量,尤不在成
佛作祖下也。
(世祖頷之。)
(翌年,而有出走之事,蓋其機已早動矣。)
(或曰,峨嵋山高峰,明季有老僧,結茅庵居焉。)
(終歲不下山,不食不飲,惟默坐蒲團,一小徒從之。)
(徒日下山,買米作炊,如是者十餘年。)
1228**時間: 地點:
一 日:(僧謂徒曰)汝善居此,我明日行矣。
(徒不忍師去,牽衣大哭。)
一 僧:汝勿然。
一 僧:(袖中出畫一軸,僧像也,口鼻耳目悉具,惟無眉)我去後,越十二年,汝下山
尋我,見人,輒出畫示之。有為汝畫眉者,我也。
(遂去。)
(既而張獻忠入川,殺戮殆盡,徒潛於山,得免。)
(厥後世祖入關,徒乃下山,遍覓天下不得,展轉十餘年,乞食都中。)
(會世祖出獵郊外,徒不知為帝,遽言所以。)
(侍衛欲執送有司,世祖止之,命出畫觀,詫曰)
侍 衛:此人何無眉?
(援筆添之。)
(徒痛哭,伏地稱師,具道僧囑。)
(世祖恍然悟,尋與徒遁之普陀深岩中云。)
(或曰,聖祖六巡江南,蓋探訪世祖蹤跡也。)
(或曰,世祖有妃,為冒辟疆之姬人董小宛。)
(世祖悼妃之薨,厭棄人世,誓入山學佛,因出亡至京西五十里之天台寺為僧,
(以吳梅村有清涼山讚佛詩,隱用雙成故事為證,【)
作 詩:我本西方一衲子,黃袍換卻紫袈裟。
(】且憤太后之下嫁攝政王也。)
(今寺有蠟製僧裝之世祖像,戴寶冠,披黃龍袍,大如人體,其面目骨格與大內
(所藏世祖畫像略同。)
(像左有碑,鐫「天地不朽」四字。)
(聖祖屢幸天台寺,或錫扁額,或錫金帛,可知此寺實為世祖遯跡之所也。)
(或曰,杭州西湖羅漢堂塑像中,有一黃蓋黃袍者,即世祖像,為聖祖南巡時所
(塑。)
(且世祖出家,王大臣亦皆知之。)
(當初出宮時,曾謂鼇拜曰)
王 大:他日新君踐祚,朕必歸而觀禮也。
(或曰,世祖出走之際,親書遺詔,以常御玉班指鎮於案。)
(遺詔以十事自罪,謂不足以君臨天下也。)
(或曰,世祖以順治辛丑正月初一日出走,而忌辰遲至初七日者,以初一日出走
(後,仍密令四出尋覓,至初七,卒不可得,乃發喪。)
(或曰,某家藏有欽天監刊刻之順治二十五六年時憲書。)
(殆以世祖出亡,頒布國中之時憲書雖用康熙年號,而宮中猶用順治年號者,示
(不忍改元之意也。)
(通琳心眼平等)
作 詩:(釋通琳嘗云)吾心眼頗平等,然因指見箕尾,甚喜;觀水中荇藻,亦喜;縱目
空碧,亦喜;獨對清狂不慧人,刀刁魚魯,殊不耐。
(浮山一缽蕭然)
(平湖雲林寺僧聖潛,字師林,號浮山,其母見紫衣僧入室而生。)
(幼即茹素,年十八,脫白。)
(旋受靈隱寺碩公戒,歸住鹿苑,竹溪聲光,頓出諸老上。)
(歷游雲門、天童諸名剎,繼參碧露和尚於金粟。)
(一夕如廁,有得,即呈一偈,碧露笑頷之。)
(歸而一缽蕭然,杜門養母。)
(年七十餘,示寂於德藏寺之妙嚴山房。)
(靜山宣經闡教)
(靜山,法名靜淵。)
(脫白於嘉興之石佛寺,受息乾禪師付法,為石車老人孫。)
(初為應付,撐持常住,得置飯僧田數十畝。)
(繼主楞嚴寺講席,宣經闡教,名振祗林。)
(又住金粟祖亭,與天岸和尚問答,頗警捷。)
(投老於海鹽之隱庵,粥魚茶版之餘,惟日以吟詠為事。)
(顛和尚蹤跡詭異)
(顛和尚者,長安人,蹤跡詭異。)
(蜀按察某迎之至成都,禮拜甚恭,然往往面斥之,無忌憚。)
(嘗食犬肉,帽簷插花一枝,引群丐行於市。)
(入昭覺寺,見丈雪禪師,詼嘲不已,禪師頗敬憚焉。)
(一旦,騎馬出城數里,語廄吏曰)
斥 之:吾歸矣。
(徑舍騎徒步去。)
(按察追贐之,不受。)
(往來秦、蜀棧中,所至輒畫達摩像以施人。)
(及歸長安,數日即坐化。)
(髡殘少時自剪其髮)
(髡殘,號石谿,又號白禿,亦自稱殘道者,武陵人。)
1229**時間: 地點:
(少時自剪其髮,投龍三三家庵。)
(旋游諸名山參悟。)
(後往金陵,受衣缽於浪杖人。)
(住牛首。)
(懸崖為牧雲和尚付法弟子)
(懸崖,法名行筏,嘉興人,俗姓陸,為牧雲和尚付法弟子。)
(選地於古南西北百武,築精舍,三面臨流,最為幽勝,牧雲名之曰觀瀾。)
(其後主古南院數年,退歸西溪之上,終焉。)
(羅漢僧雪中裸浴)
(王文簡嘗客海陵,曾見毘盧國僧羅漢,自言明英宗時土木之變始來華,能於風
(雪中裸體而浴。)
1230**時間: 地點:
(一日,會食,席上有胡桃,羅漢以齒碎之,凡數十枚。)
(舊住通州之軍山,以遷濱海界,徙居海陵。)
(高郵牧某之祖傳有小像一軸,有一老僧相向坐,自記此僧名羅漢,毘盧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