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七一 至 第一〇八〇

1071**時間: 地點:
一 日:(詭語李曰)今聯軍攻天津,京師危甚,老夫受國深恩,志在勤王,願以此席畀
    公何如?
憤 然:(李)僕有懷久矣。微公言,亦欲以一死報國。勤王之舉,僕身任之,無煩公也
    。
    (後數日,李率師北上,忠誠)
語 人:李公此行,社稷之福。
    (或問其故,笑而不答。)
    
    
1072**時間: 地點:
    (未幾,李戰敗死綏,而東南半壁遂賴以獨全。)
    (六月二十九日李至京,猶力言拳民之可用也。)
    (自立會)
    (光緒庚子七月,瀏陽拔貢唐才常等謀起事於漢口,蓋結合江湖會黨,設自立會
    (,散放富有票,議起自立軍也。)
    (事洩,被誅。)
    (當都司陳士恆往捕時,唐謂事既洩,有死而已,毋庸綑縛,當與爾偕往。)
    (時在旅館就擒者二十三人,有日本人甲斐靖,及華人改日本裝者二,一為天津
    (人,一為福建人。)
    (是夜,在淮鹽督銷局旁屋獲三人。)
    (在漢正法者二人,餘二十四人皆解省。)
    (並在旅館搜出後膛槍數十支、軍火數箱,及印信、旗幟、信函、冊籍多件。)
    (其印文曰「中國國會總統南部軍務之印」。)
    (又刻有檄文一道,大旨謂舊黨亂政,力扶皇上復辟,大伸民權云云。)
    (又刻有富有票多張。)
    (冊籍中載有一千八百餘人,約期二十八日舉事,先奪漢陽槍礮廠,然後渡江攻
    (武昌,並謀將統將張彪、吳元愷及督撫拘禁,惟嚴飭各人不得劫殺平民,驚動
    (市面。)
    (二十八日,司道府縣在營務處會訊,供認不諱,群呼速殺。)
    (二十八夜二更後,在大朝街溜陽湖畔,即明季賀文忠公殉節處行刑,延頸就戮
    (,毫無懼色。)
    (凡殺十一人。)
中一人:今日爾等殺吾黨,吾黨同志必繼起以殺爾等也。
    (其往來書函,廣東、湖南、上海、日本均有,多載外號,無真姓名。)
    (其同黨之先起事於湖北之新隄、安徽之大通者,亦先後敗死,在湘黨人亦多為
    (湘撫俞廉三所捕斬。)
    (自立會中有姚生范者,健者也。)
    (生范,字南滂,慈利人,原名淮茂,字小秦。)
    (庚子陷獄,慕漢范滂行事,遂易名。)
    (性豪邁,讀書為文,具銳力,通數學,尤喜究時務,不修小節,凡博簺、走馬
    (諸委瑣之事皆為之,故一邑之人無不狂生范者。)
    (甲午中日戰敗,內幕始揭,志士爭言強國,湘人尤熱心,南學會、時務學堂次
    (第成立。)
    (生范既聞其學說,驚為未有。)
    (及當事遴高才生資遣海外,生范遂亦被錄送日本。)
    (會戊戌政變,諸新政皆瓦解,學生亦不遣,則鬱鬱歸,而革命思潮遂於此胚胎
    (。)
    (田邦璿者,時務學堂學生,與生范同稱為慈利二狂生者也。)
    (至是,約同走日本,生范迂之,辭不往。)
    (十月,邦璿歸自東,密告革命本謀,及奪武昌、扼長江、割南圖北之大計,則
    (躍然曰)
生 范:此丈夫有為之時也,雖殺身所不惜。
乃 顧:財者,辦事之母,人才者,尤辦事理財母中之母。今日之事,有貝之財固乏,即
    無貝之才亦幾幾不可得,然則當奈何?
生 范:(邦璿曰)前一著,唐君才常已任接濟。惟號召人才,須亟顧後一著。
生 范:任事忌有倚賴性,矧遠在海外,脫有緩急,敗矣。一成一旅猶可為,安在臣里必
    無輕財好俠之人乎。
    (邦璿韙之。)
    (爰集李炳寰會商,陽假辦漢口大同分學為名,陰集資以策實行。)
    (當是時,知縣葛秀華、刑幕劉佐楫及富紳李德灼、朱先賜等,均允諾入黨,慈
    (利黨事之萌芽自此始。)
    (已而生范至武陵,林圭自漢口飛電告急需,邦璿計無出)
生 范:此責在我。
生 范:(則疾馳返縣,佯啟其父曰)頃偵武陵牛皮值廉,居之必獲重利。
    (父諾,如其議出金。)
    (生范以己亥除日歸,元旦又懷金首途,見者以生范常獨來獨往,亦不疑。)
    (至長沙,邦璿、炳寰及炳寰之兄柱寰並李彬士皆會,力主進行,相與附輪而東
    (。)
    (至洞庭,膠淺。)
生 范:(及至漢,圭捉生范臂謝曰)微子匯金,此局危矣。
    (蓋是時方聯合哥老會,其人非金錢不用命也。)
    (於是以漢報館為機關部,館主日本宗方小太郎、筱原邦威皆與密謀,定議暫用
    (哥老會,以利前驅。)
    (庚子二月初六日,大會於漢口,秦遯庵、生范、圭、邦璿暨哥老會首領數人皆
    (臨歃,以傾覆政府為誓辭。)
    (盟成,當之滬,遇日本大久保豐之彥,知為鄂督張文襄公之洞所聘練軍教習,
    (近以事請去,辭意之中,怨文襄甚。)
    (生范欲誘而用之,卑辭厚禮,與相款接。)
    (既抵滬,館之東文譯社。)
    (東文譯社者,才常所組織,以為往來之機關部者也。)
    (又別設大同客館,專招待哥老會人。)
    (至是,獲交張通典。)
    (通典極言生范才大心細,才常益禮重之。)
    (旋返漢,汲汲以延攬人才為務。)
    
    
1073**時間: 地點:
    (一日,與邦璿周覽武漢各地扼塞,訪有陳猶龍者,才常同學友也,謁之於鸚鵡
    (洲常德館。)
    (方留共酒,遇陳應軫,猶龍更介紹相見,均歃盟入黨。)
    (時圭去滬。)
    (留生范主漢事。)
    (漢故通商埠,五方雜處,事局繁複,而哥老會友至者又不皆有道德,羈縻絕不
    (易,儲金不豐,時支絀,要挾齟齬,往往而有,生范惟一以誠撫之。)
    (文襄雖時亦遣員密偵,而終不得證據。)
    (後生范去,而黨局遂覆敗。)
    (無何,圭返漢,以三合會名與孫文海上之會名同,遂改為富有。)
    (入黨者,給票證。)
    (票如尋常錢券,上方橫列二文,曰「富有」,中權單線,下行文曰「發錢一千
    (」,末鈐朱印曰「立大」,蓋飄布之變相,官書所稱為富有票案者是也。)
    (至是,圭乃區分本黨為五軍,軍專一路。)
    (圭統中軍,黃忠浩統前軍,邦璿統後軍,猶龍統左軍,沈藎統右軍,而生范總
    (統南路,專辦雲南、貴州、四川三省,大久保豐之彥、應軫等均隸焉。)
    (生范與大久保約,謂湖南風氣錮蔽,人民專意排外,恐有意外事,須易服裝。
    ()
    (大久保乃更名曰豐彥,字東海,而自更名曰澧岸。)
    (及行,過沙市,大久保偽辮忽脫,見者譁詈,幾釀變,生范力辯護之。)
    (直趨慈利,為之游說於邑人,謂大久保實以辦大同學校來,眾不之疑,乃出與
    (各紳接洽。)
    
    
1074**時間: 地點:
    (未幾,應軫以富有票三萬張賡續至)
生 范:官廳關節雖已通過,而縣紳之佔勢力者,不可不虛與委蛇。
    (既得縣紳之許可,票之發行始無礙,旬月間,散至萬餘張。)
    (康宗釗者,黠而負門地資望,生范誘其二孫曰業槂、曰業櫾者,俾入黨,以箝
    (制宗釗。)
生 范:(徐又餂之曰)日本人大久保來縣,公為一方之表,當有以優待之。
    (宗釗諾,設劇迎致大久保。)
    (其必鋪張爾爾者,一以歡迎大久保,一以俾眾周知宗釗且黨吾,而實以冀淆亂
    (一時之耳目耳。)
    (黨徒既眾,聲聞亦稍駭,殺生范、火生范宅之說日寖有聞。)
    (乃為釜底抽薪之法,姑遣大久保赴漢。)
    (時為六月,生范仍日促進行不稍懈。)
    (會吳瑑保由漢持保險證書回,保險證書者,當人之特別證據也,生范據以分別
    (調遣哥老會黨,遂分佈滇、黔、蜀皆徧。)
    (八月,至武陵,與蔡鍾浩詣德山,檢驗哥老會,頭目何來保、羅大維、趙月蓀
    (及其會首陳岐山、孫漢臣諸人均會。)
    (先是,炳寰有書自漢寄生范,附銀幣千圓,促迅往舉事。)
    (持者不慎,書為人所得,事日露。)
    (方相與旁皇,而漢之敗信聞,有電,府縣捕人,邏騎且四出。)
    (時方會飲,聞者皆色沮失措,生范獨豪飲若無事。)
生 范:(漢臣曰)事急矣,奈何?
    (仍豪飲不答。)
生 范:(又曰)漢敗,請即此速發。
生 范:(笑曰)可。
乃 顧:(鍾浩曰)人少,不可妄動。
則 必:誠如君言。頃之應曰可者,藉辦一死耳,成敗實未計。第既不速發,則宜速散,
    徒束手待捕何益。
    (其日,生范出金資漢臣,俾奔蜀。)
    
    
1075**時間: 地點:
    (明日,又往趣鍾浩及來保,亦教之奔蜀,且戒重慶日本領事館可託庇。)
    (蓋大久保慮事失敗,生范頰麻,有特徵,易捕,預介紹之,今來保面亦麻,故
    (生范導之往。)
    (方生范之在武陵也,同寓有密捕某語之曰)
巡 撫:君識姚小秦乎?獲之,可得千金犒,當與君分之。
生 范:(佯應曰)諾,必謀所以共分此金者。
    (後生范囚車過,某見之,深悔交臂之失矣。)
    (初,生范聞名捕日亟,鍾浩、來保又遷延不即決,乃撇之回慈利。)
    (途遌羅大維,猶相勉以各努力。)
    (及歸,匿於其師吳恭亨月岩山中。)
    (怨家某投牒攻之。)
    (知縣鄧錫元,猾吏也,陽不理,陰詗宗釗與有首尾,示以首悔免罪之官文書。
    ()
    (宗釗轉以餂生范父。)
    (會人言生范父亦入獄,生范乃決計詣官。)
    (既至家,置酒訣親友,母妻皆環泣,生范不顧,昂然出,詣宗釗,求脫其父。
    ()
生 范:(時聞宗釗竊語所親曰)此人到案,吾二孫其免乎。
    (宗釗長子祖蕃及恭亨等聞狀,猶力戒其不可造次。)
生 范:(歎曰)二君固愛我,雖然,今日之事,死耳,何畏!亂臣賊子之名,亦姑不與
    辨。
    (遂行。)
    (及入縣庭,列校皆擎槍實彈,挺立如對敵,笑曰)
生 范:保紅頂花翎之奇貨,今來矣,奚而為此態以眩駭婦稚?
    (遂受拲梏,繫縣獄。)
    
    
1076**時間: 地點:
    (明日,囚車就道。)
    (生范在途,繹宗釗之言,知與縣官必有特別關係,則以術賺閱其文書,略稱姚
    (小秦勾通日本人豐東海,龍陽縣廩生陳應軫在慈利放飄,且佽助錢文,實屬甘
    (心為匪。)
    (及憲札飭拿,聞其在縣頗得人心,恐激他變,乃商同宗釗誘拿到縣。)
    (又宗釗之孫業槂、業櫾亦為所誘入黨,早經宗釗查覺退悔,茲又自首,應請免
    (究云云。)
又 自:(乃徐忖曰)活我者,其茲牘乎!
    (及抵省,撫標中軍劉俊堂接以賓禮,謂若能拿陳讜、姚澧岸,不但可免罪,且
    (可保若官階。)
    (生范不答,遂發交長沙府。)
    (是夕,讞員龔開晉、陳濂、吳孝恪會鞫,金木交施,忍痛抗辨,扼定「在縣入
    (黨,聞拿自首」八字,而亦時牽及宗釗及其二孫業槂、業櫾,讞員無如何。)
    (開晉命據實錄供,濂及孝恪則互為誘嚇,刑求之下,旋即暈絕。)
    (及甦,已屆翼日亭午,稍聞開晉在旁小語曰)
其 二:務記此次口供。
    (及入長沙監,有攸縣劉劉伯棠者,文章士也,旋導一至)
少 年:此為唐才中。
    (相見握手流涕,謂小秦為國受辱,雖辱不辱。)
    (才中為才常之母弟,才常就刑,才中自武昌奔回,為知縣陳寶樹所捕,到案即
    (供實,猶加以桚刑,十指俱裂。)
    
    
1077**時間: 地點:
    (明日覆訊,讞員為毛隆章等,首訊澧岸與讜是否為同黨,答云不知。)
    (又問為何人拿獲,答云自首。)
少 年:(隆章命自具供詞)刑損指骨,何能握筆。
則 必:(怒曰)爾何糊塗若是!縣言誘拿,營又言兵拿,據若昨日之供,確係自首,今
    日亦供自首,爾不自書,孰為信讞?
    (生范即書數百言。)
生 范:(隆章曰)閱若供詞,是嘗致力於古文者,活若之命,即此供已。
    (開晉、隆章,官吏之有心人者也,欲活生范,故一云記供,一命繕供。)
    (蓋其時刑幕洪某慣與讞員捏造供詞,死黨人不知凡幾。)
    (自預此審之後,仍未定讞,或日一提審,或間日提審,或與鍾浩合供,或與來
    (保對質。)
    (每審一次,經時逾日,凍餓交迫。)
    (而孝恪所施為最慘虐,每讞至夜半,圈鐵練作堆,使生范膝著其上,背以木撐
    (拒之,俾不得屈曲。)
    (生范自言天陰雨濕,時氣總至,中酒傷風,體或欠適,傷痛猝發,往往經旬涉
    (月不省人事也。)
    (生范受鞫十八次,讞員偪供千百言,堅不吐同黨一人姓名。)
    (恭亨之逮省也,批牘曰)
巡 撫:提訊姚小泰。
巡 撫:(應軫之繫嫌疑獄於江南也,讞員合謀曰)研訊姚小秦。
    (而生范則一語之牽涉,一詞之游移,固始終屹屹無有焉。)
    
    
1078**時間: 地點:
    (一日方午,生范睡酣,或撼之曰)
一 日:將刑矣,尚高臥耶?
    (生范起,才中、伯棠均至,才中以言壯之曰)
生 范:君無懼,寧忍片刻痛苦,勿作兒女態。大丈夫在爭千秋,不爭一日。
生 范:(徐曰)前此供詞,自信無一失,茲為讞員撰供誣我無疑。誣我即誣黨,君當為
    我洗誣。設君亦不生,伯棠當為我任之。砍頭快事,況大義大節我豈不知。
    (言未訖,梆聲三起,獄卒手牌至,大呼唐才中提審。)
    (才中趨前執手,不能作一語)
生 范:我無他言,願以君頃贈我之言轉而贈君。
    (才中點頭,乃昂然出。)
    (才中死,生范日困獄中,自分必為才中之續,惟期速死而已。)
    (既定讞,長繫靖州,旋以應軫故,改繫醴陵縣獄。)
    (興中會及同盟會)
    (我國祕密會至多,然皆強梁不逞之徒一時嘯聚,其抱近世之政治思想以崛起者
    (,蓋以興中會為嚆矢。)
    (興中會之起,在光緒壬辰,倡首者為孫逸仙、陸皓東、楊飛鴻等數人。)
    (而世人於興中會,但知孫,一若興中會獨始於孫者,故欲敘興中會之歷史,不
    (得不先言孫也。)
    (孫,名文,廣東香山人。)
    (十七歲在香港,入博濟醫院,從英人硜德立習醫學。)
    (業成,設醫院於澳門,專注意療治貧民,人信任之。)
    (葡萄牙醫士嫉之甚,因慫恿澳門市政廳出禁令,凡醫士無歐洲修業證書者,不
    (得行醫。)
    (孫夙懷憂世志,於是糾合同志,鼓吹革命主義,卒棄醫業,返廣州,與陸、楊
    (創立興中會。)
    (其會章如下。)
    (中國積弱,至今極矣。)
    (上則因循苟且,粉飾虛張,下則蒙昧無知,鮮能遠慮。)
    (堂堂華國,不齒於列邦,濟濟衣冠,被輕於異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夫以
    (四百兆人民之眾,數萬里土地之饒,本可發奮為雄,無敵於天下。)
    (乃以政治不修,綱維敗壞,朝廷則鬻爵賣官,公行賄賂,官府則剝民刮地,暴
    (過虎狼,盜賊橫行,饑饉交集,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嗚呼慘哉!方今強鄰環
    (列,虎視鷹瞵,久垂涎我中華五金之富,物產之繁,蠶食鯨吞,已見之於已事
    (,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嗚呼危哉!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於水
    (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庶我子子孫孫,或免奴隸他族。)
    (用特集志士以興中,協賢豪而共濟,仰諸同志,盍自勉旃。)
    (謹訂章程,臚列如左。)
    (一,會名宜正也。)
    (本會名曰興中會,總會設在中國,分會散設各地。)
    (二,本旨宜明也。)
    (本會之設,專為聯絡中外有志華人,講求富強之學,以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
    (見。)
    (蓋中國今日,政治日非,綱維日壞,強鄰輕侮百姓,其原皆由眾心不一,祇圖
    (目前之私,不顧長久大局。)
    (不思中國一旦為人分裂,則子子孫孫世為奴隸,身家性命且不保乎?急莫急於
    (此,私莫私於此,而舉國憒憒,無人悟之,無人挽之,此禍豈能倖免。)
    (倘不及早維持,乘時發奮,則數千年聲名文物之邦,累世代冠裳禮義之族,從
    (以淪亡,由茲泯滅,是誰之咎,識時賢者能無責乎?故特聯結四方賢才志士,
    (切實講求當今富國強兵之學、化民成俗之經,力為推廣,曉諭愚蒙,務使舉國
    (之人皆能通曉,聯智愚為一心,合遐邇為一德,群策群力,投大遺艱,則中國
    (雖危,無難救挽,所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也。)
    (三,志向宜定也。)
    (本會擬辦之事,務須利國益民者方能行之。)
    (如設報館以開風氣,立學校以育人材,興大利以厚民生,除積弊以培國脈等事
    (,皆當惟力是視,逐漸舉行,以期上匡國家以臻隆治,下維黎庶以絕苛殘,必
    (使吾中國四百兆生民各得其所,方為滿志。)
    (倘有藉端舞弊,結黨行私,或畛域互分,彼此歧視,皆非本會志向,宜痛絕之
    (,以昭大公而杜流弊。)
    (四,人員宜得也。)
    (本會按年公舉辦理人員一次,務擇品學兼優才能通達者,推一人為總辦,一人
    (為幫辦,一人為管庫,一人為華文案,一人為洋文案,十人為董事,以司會中
    (事務。)
    (凡舉辦一事,必齊集會員五人、董事十人,公議妥善,然後施行。)
    (五,交友宜擇也。)
    (本會收接會友,務要由舊會友二人薦引,經董事察其心地光明,確具忠義,有
    (心愛戴中國,肯為其父母邦竭力,維持中國以臻強盛之地,然後由董事帶之入
    (會。)
    (必要當眾自承其甘願入會,一心一德,矢信矢忠,共挽中國危局,親填名冊,
    (並即繳會底銀五元,由總會發給憑照收執,以昭信守,是為會友。)
    (若各處支會,則由該處會員暫發收條,俟將會底銀繳報總會,取到憑照,然後
    (換交。)
    (六,支會宜廣也。)
    (四方有志之士,皆可仿照章程,隨處自行立會,惟不能在一處地方分立兩會,
    (無論會友多至幾何,皆須合而為一。)
    (又凡每處新立一會,至少須有會友十五人,方算成會。)
    (其成會之初,所有繳底、領照各事,必須託附近老會代為轉達總會,待總會給
    (照認妥,然後該支會方能與總會互通消息。)
    (七,人材宜集也。)
    (本會需材孔亟,會友散處四方,自當隨時隨地物色賢材,無論中外各國人士,
    (倘有心益世,肯為中國盡力,皆得收入會中,待將來用人,各會可修書薦至總
    (會,以資臂助。)
    (故今日廣為搜集,乃各會之職司也。)
    (八,款項宜籌也。)
    (本會所辦各事,事體重大,需款浩繁,故特設銀會以資聚集,用濟公家之急,
    (兼為股友生財捷徑,一舉兩得,誠善舉也。)
    (各會友好義急公,自能惟力是視,集腋成裘,以助一臂。)
    (茲將辦法節錄於後。)
    (每股科銀十圓,認一股至萬股,皆隨各便。)
    (所科股銀,由各處總辦管庫代收,發給收條為據,將銀暫存銀行。)
    (待總會收股時,即彙寄至總會收入,給發銀會股票,由各處總辦換交各友收存
    (。)
    (開會之日,每股可收回本利百圓。)
    (此於公私皆有裨益,各友咸具愛國之誠,當踴躍從事,比之捐頂子買翎枝,有
    (去無還,洵隔天壤。)
    (且十可報百,萬可圖億,利莫大焉,機不可失也。)
    (九,公所宜設也。)
    (各處支會,當設一公所,為會員辦公之處,及便各友時到敘談,講求興中良法
    (,討論當今時事,考究各國政治,各抒己見,互勉進益。)
    (不得在此博弈游戲,暨行一切無益之事。)
    (其經費由會友按數捐支。)
    (十,變通宜善也。)
    (以上各款,為本會開辦之大綱,各處支會自當仿照辦理。)
    (至於詳細節目,各有所宜,各處支會可隨地變通,別立規條,務臻妥善。)
    
    
1079**時間: 地點:
    (當時交通機關未甚發達,各省隔閡,其會員初以廣東一省為限。)
    (惟僑居布哇、美國及南洋群島之漢人,以廣東、福建兩省為多,且均係三合會
    (會員,孫於是連絡之,派同志募捐。)
    (適光緒甲午、乙未兩年中日戰爭起,因乘機密購兵器藥彈,募兵於汕頭、西河
    (、香港。)
    (既而官軍累戰累敗,李文忠公鴻章至日媾和,締結《馬關條約》,遂潛招諸地
    (兵入廣州,謀一舉奪粵。)
    (不幸於舉事前一夕謀洩,陸等數人就擒,孫遁澳門,因再至香港,赴日本。)
    (孫既抵橫濱,剪髮易服,經布哇以航美,轉而至倫敦。)
    
    
1080**時間: 地點:
    (一日,偶游市,途遇一華人,問以足下為中國人否,孫答曰)
一 日:然,我廣東人也。
其 人:我亦廣東人,願過我寓一談乎?
則 必:諾。
    (因偕入一大廈,孰知即我國駐英公使館,其人即偵探也。)
    (孫遂被囚禁。)
    (其師硜德立適歸倫敦,聞之,竭力援救,其事遂為中英國際之交涉。)
    (時英總理大臣薩利斯倍立屢向公使交涉,卒釋孫,於是孫為革命黨首領之名遂
    (盛傳於世。)
    (孫在倫敦著一書,歷敘囚禁顛末。)
    (光緒丁酉再至日本,會日本宮崎寅藏、可兒長一、平山周等,因犬養毅之推舉
    (,以調查民黨游我國,實則自有祕密運動,道經上海至香港,聞孫由利物浦往
    (日本也,因急歸,訪孫於橫濱逆旅,互訂祕密。)
    (時日本尚行租界制度,不許外人雜居內地,三人者以聘華語教習為名,得引孫
    (居租界外。)
    (復因犬養平岡之庇,孫得獨與平山居麴町,後遷早稻田。)
    (戊戌秋,宮崎、平山以欲連絡我國各省志士,再遊華,孫遷寓橫濱。)
    (宮崎遂道上海,以赴香港,平山航海而至京師。)
    (平山至煙臺,曾一登陸,適畢永年自上海至,同舟至天津,遂偕入都。)
    (平山復與山田良政相結識,訂後事。)
    (會八月政變起,康有為自京遁香港,梁啟超遁塘沽,投淀泊之某汽船,而平山
    (、山田及小村俊三郎、野口多內亦至。)
    (時負先覺之盛名者,孫與康、梁耳,然彼此不合,動輒相爭。)
    (平山欲居間調和之,偕梁至日本。)
    (後五日,宮崎亦偕康自香港至。)
    (日人因勸孫訪康、梁,而康、梁匿不見。)
    (既而畢至東京,唐才常以欲晤康,亦遂往。)
    (時康欲設法使哥老會起事,謀恢復政權,授意於唐,使返。)
    (唐瀕行,告平山曰)
既 而:湖南哥老會有起事之狀,因接急電,故歸。
    (初不言其實。)
    (平山以為革命軍欲起事,必四方同時起兵,令敵有應接不暇之勢。)
    (今各處未準備,獨舉兵於湖南一隅,必不利,因謀緩其事,遂偕畢至華。)
    (既抵上海,始悉其實,逕遡江赴湘。)
    (過漢口時,遇林述唐,三人遂偕游長沙、瀏陽、衡州,晤哥老會頭目李雲彪、
    (楊鴻鈞、張堯卿、李堃山諸人,即為備述孫之行事,冀孫得與哥老會相結也。
    ()
    (平山回日本,適菲立賓事起,孫因援助菲立賓獨立,卒無成。)
    (至己亥,畢偕湖南哥老會頭目七人抵香港,與三合會頭目及興中會領袖晤,相
    (約組織興漢會,推孫為首領。)
    (畢及哥老會之徒不和,適康自美至香港,知其有隙也,贈哥老會之徒各百金,
    (強而後納。)
既 而:(哥老會徒之言曰)康今富有資,意欲利用吾儕,吾儕正可利用其資以自為謀。
    (畢不忍為此,則飄然返國。)
    (其與平山書如下,惟託名為僧矣。)
    (書曰:
    (  平山仁兄足下。)
    (弟自得友仁兄,深佩仁兄義氣宏重,常思運雄力為敝國拯生靈,可謂天下之至
    (公者矣。)
    (第惜支那久成奴才世界,至愚至賤,蓋舉國之人無不欲肥身贍家以自利者。)
    (弟實不耐與斯世斯人共圖私利,故決意隱遁,歸命牟尼。)
    (昨一面倉猝,不克盡言,今將遠行,特留字告別。)
    (仁兄一片熱腸,弟決不敢妄相阻撓,願仁兄慎以圖之,勿輕信人也。)
    (弟於日內往浙江普陀山,大約華三月,由五臺、終南而入峨眉,從此萍蹤浪跡
    (,隨遇可安,不復再預世間事矣。)
    (臨穎依依,不盡欲白。)
    (龍華會上或再有相見時乎?宮崎仁兄晤時,乞為道意,恨此番未得敘別也,勞
    (思如何?釋悟玄和南上啟。)
    (畢既去,康復招平山,卒無成。)
    (庚子,康至新嘉坡,唐設東文社於上海。)
    (會義和團起事,各國聯軍入都,孫謀再起革會軍,同志日人亦竭力謀孫、唐之
    (連合,然康獨在港。)
    (孫乃致平山以書曰:
    (  平山兄足下。)
    (前託足下到香港所辦之件,今事略變,鄭兄不能行前所擬之法矣。)
    (如足下於說合之事無成,則已矣,由他自行其是,吾行吾人之事可也。)
    (茲福本君隨後到港,第聯終港中富商以資臂助。)
    (其行事之法,已盡授意楊兄衢雲。)
    (福本君到之日,望足下會同福本君、楊兄三人,照弟意妥策善法施行可也。)
    (此致即候大安不一。)
    (弟孫文謹啟。)
    (廣州劉學詢忽有書致孫,略謂兩廣總督李鴻章欲因足下謀廣東之獨立,惟所最
    (惡者為康有為,足下如得壯士暗殺之,大事即成,請速來廣東可也。)
    (孫明知其誘己,顧亦將計就計,先偕日本諸同志至香港。)
    (既至,文忠乃遣礮艦迎之。)
    (孫慮中其計,令宮崎輩至廣州,與劉議,而自赴西貢。)
    (時康在坡,劉乃先畀銀三萬圓,待宮崎及孫等至坡,更三萬。)
    (實則孫欲因以與康連合,無如橫濱之康黨知孫、劉交涉,而未究其實,以為孫
    (果欲殺康也,遂電康令豫防之。)
    (宮崎輩既至坡,求見康,康疑懼,匿不見,且告警察廳,謂日本至有刺客,宜
    (防之。)
    (廳派警兵捕二日人,投之獄。)
    (獄起而孫至,出二人,而孫、康之合併亦終不成。)
    (初,康之在廣東也,頗持共和主義,未幾,一變而組織強學會,提倡變法自強
    (。)
    (強學會被禁,復組織保國會,志在求達官助行新政。)
    (適德宗親政,被不次之擢,一躍而參預機密。)
    (八月事敗,仍感激恩遇,於是更設保皇會,謀恢復德宗政權,以行立憲政治。
    ()
    (孫始終反對之,專主共和主義,欲傾覆朝廷,實行革命。)
    (故兩派政見如冰炭之不相入,而兩黨人士亦遂如水火之不相容。)
    (既而孫輩自坡至港,港警察廳預接坡電,防範嚴密,孫不得上陸,於是即舟中
    (議,遣鄭弼臣起事於惠州,平山及日本諸同志輔之。)
    (時畢亦在港,改名普航,則令操縱哥老會。)
    (先是,畢有書致平山,略曰:「平山仁兄足下。)
    (應白事宜,條列於左。)
    (李鬍子已去肇慶、廣安水軍中,大約一二禮拜可回省城。)
    (李鴻章已出條教,大有先事預防之意,或納粵紳之請,其將允黃袍加身之舉乎
    (?然天命未可知也。)
    (日內又查察滿洲人之流寓戶口,未審有何施措?此公老手斲輪,如能一順作成
    (,亦蒼生之福。)
    (【下略。)
    (】」觀此,足知當時粵紳之議論矣。)
    (孫於舟中仍不忘此,故復致請願書於港督,其書曰)
    (中國南方志士謹上書香港總督大人臺前:竊士等十數人來,早慮滿政府庸懦失
    (政,既害本國,延及友邦,倘仍安厥故常,呆守小節,禍恐靡既。)
    (用是不憚勞悴,先事預籌,力謀變正,以杜後患,不期果有今日之禍。)
    (當此北方肇事,大局已搖,各省地方,勢將糜爛,受其害者,不特華人也。)
    (天下安危,匹夫有責,先知先覺,義豈容辭!士等睹此時艱,亟思挽救,竊恐
    (勢方微弱,奏效為難,政府冥頑,轉圜不易,疆臣重吏,觀望依違,定亂蘇民
    (,究將誰屬?深知貴國素敦友誼,保中為心,且商務教堂遍於內地,故士等不
    (嫌越分,呈請助力,以襄厥成,願借殊勳,改造中國,則內無反側,外固邦交
    (,受其利者,又不特華人已也。)
    (一害一利,相去如斯,望貴國其慎裁之。)
    (否則恐各省華人望治心切,過為失望,勢將自謀,禍變之來,殆難逆料,此固
    (非士等所願,當亦非貴國之所願也。)
    (時不可失,合則有成。)
    (如謂滿政府雖失政於先,或補過於後,則請將其平素之積弊,及現在之凶頑,
    (略為陳之。)
    (朝廷要務,決於滿臣,紊政弄權,惟以貴選,是謂任私人。)
    (文武兩途,專以賄進,能員循吏,轉在下僚,是謂屈俊傑。)
    (失勢則媚,得勢則驕,面從心違,交鄰慣技,是謂尚詐術。)
    (較量強弱,恩可為仇,朝得新懽,夕忘舊好,是謂瀆邦交。)
    (外和內很,慝怨計嫌,釀禍伏機,屢思報復,是謂嫉外人。)
    (上下交征,縱情濫耗,民膏民血,疊剝應需,是謂虐民庶。)
    (鍛鍊黨罪,殺戮忠臣,杜絕新機,閉塞言路,是謂仇志士。)
    (嚴刑取供,獄多瘐斃,寧枉毋縱,多殺示威,是謂尚殘刑。)
    (此積弊也。)
    (至於現在之凶頑,此後尚無涯涘,而就現在之已見者記之。)
    (則如妖言惑眾,煽亂危邦,釀禍奸民,褒以忠義,是謂誨民變。)
    (東亂既起,不即剿平,又借元兇,命為前導,是謂挑邊釁。)
    (教異理同,傳道何罪,唆聳民庶,屠戮遠心,是謂仇教士。)
    (通商有約,保護宜周,乃種禍根,蕩其物業,是謂害洋商。)
    (睦鄰遣使,國體攸關,移礮環攻,如待強敵,是謂戕使命。)
    (書未絕交,使猶滯境,圍困使署,囚禁外臣,是謂背公法。)
    (平匪全交,乃為至理,竟因忠諫,慘殺無辜,是謂戮忠臣。)
    (啟釁貪功,覬覦大位,不加誅伐,反授兵權,是謂用僨師。)
    (裂土瓜分,群雄眈視,暗受調護,漠不知恩,是謂忘大德。)
    (民教失歡,原易排解,偏為挑撥,遂啟禍端,是謂修小怨。)
    (凡此,皆滿政府之的確罪狀,苟不反正,為禍何極!我南人求治之忱,良為此
    (矣。)
    (士等深知今日為中外安危之所關,滿漢存亡之所繫,是用力陳利弊,曲慰同人
    (,南省亂萌,藉茲稍緩。)
    (事宜借力,謀戒輕心,上國遠圖,或蒙取錄。)
    (茲謹擬平治章程六則呈覽,懇貴國轉商同志之國,極力贊成,除去禍根,聿昭
    (新治,事無偏益,利溥大同。)
    (惟是局緊機危,時刻可慮,望早賜覆,以定人心,不勝翹企待命之至。)
    (一,遷都於適中之地。)
    (如南京、漢口等處,擇而都之,以便辦理交涉,及各省往來之程。)
    (二,於都內立一中央政府,以總其成。)
    (於各省立一自治政府,以資分理。)
    (所謂中央政府者,舉民望所歸之人為之首,統轄水陸各軍,宰理交涉事務,惟
    (其主權仍在憲法權限之內。)
    (設立議會,由各省貢士若干名,以充議員,以駐京公使為暫時顧問局員。)
    (所謂自治政府者,由中央政府選派駐省總督一人,以為一省之首。)
    (設立省議會,由各縣貢士若干名,以為議員。)
    (所有該省之一切政治、徵收、正供,皆有全權自理,不受中央政府遙制。)
    (惟於年中所入之款,按額撥解中政府,以為清洋債、供軍餉及宮中、府中費用
    (。)
    (省內之民兵隊及警察部,俱歸自治政府節制。)
    (以本省人為本省官,然必由省議會內公舉。)
    (至於會內之代議士,本由民間選定,惟新定之始,法未大備,暫由自治政府擇
    (之,俟至若干年,始歸民間選舉,以目前各國之總領事為暫時顧問局員。)
    (三,公權利於天下。)
    (關稅等類如有增改,必先與別國妥議而行。)
    (又如鐵路、礦產、船政、工商各業,均宜分沾利權。)
    (教士族居,一體保護。)
    (四,增添文武官俸。)
    (內外各官,廩祿從豐,自能廉潔持躬,公忠體國。)
    (其有及年致仕者,給以年俸,視在官之久暫,定恩額之多少。)
    (若為國捐軀,則撫養其身後。)
    (五,平其政刑。)
    (大小訟務,仿歐美之法,立陪審人員,許律師代理,務為平允。)
    (不以殘刑致死,不以拷打取供。)
    (六,變科舉為專門之學。)
    (如文學、科學、律學等,俱分門教授。)
    (學成之後,因材器使,毋雜毋濫。)
    (孫之上是書也,意欲因港督實行劉之前議,乃孫之友某忽傳港督意,謂)
略 謂:港督曾游說李鴻章,提議兩廣獨立,任足下以行新政。李頗韙其說,大有更新之
    志。惟此次義和團之亂,外交糾紛,朝廷促李北上,李不得已,定於即日啟行,
    港督現正擬止其行。設李竟幡然變計,或得與足下共聚一堂,未可知也。
    (其後李竟北上,孫即自港再往日本。)
    (無何,孫更至上海,居一日,適漢口事敗,容閎、容星橋等均逃至上海,此即
    (康、唐之所為也。)
    (康在香港時,謀復政,以巨資授唐。)
    (唐所設之東文社,實則陰創中國獨立協會,以康、梁為海外運動員,容任外交
    (,沈克誠任內政,狄平任財政,林述唐任漢口事件。)
    (哥老會李和生附益之,復與黃興謀連絡湖南哥老會之馬福益,更連絡鎮江之青
    (紅幫徐寶山,別有自港回華之哥老會李雲彪、楊鴻鈞,號令長江一帶為策應,
    (廣發富有票,昌言揚子江沿岸之哥老會將於漢口起事。)
    (然無實力,李、楊二人先與離異,辜鴻恩則發貴為票,李和生則發回天票,各
    (自為謀。)
    (及漢口謀洩,唐、林逮捕,同時被難者有傅良弼、黎科諸人。)
    (時容有英文宣告書,其大略如下。)
    (中國獨立協會有鑒於端王、榮祿、剛毅等之頑固守舊,煽動義和團以敗國是也
    (,決定不認滿政府有統治中國之權,將欲更始以謀人民之樂利,因以延樂利於
    (全世界,端在復起光緒帝,立二十世紀最文明之政治模範,以立憲自由之政治
    (權與之人民,藉以驅除排外篡奪之妄舉。)
    (惟此事須與各國聯絡,凡租界、教堂以及外人,並教會中之生命財產等,均須
    (力為保護,毋或侵害,又望諸君於起事時切勿驚惶。)
    (別有軍令八條。)
    (第一條,勿侵害國民之生命財產。)
    (第二條,勿侵害外人之生命財產。)
    (第三條,勿焚燬寺院,勿驚動教堂。)
    (第四條,保護租界。)
    (第五條,嚴禁姦淫竊盜及一切不法行為。)
    (第六條,待遇擒獲敵人,禁用慘酷極刑,須照文明交戰條規處治之。)
    (第七條,對敵時,用殘酷待遇及猛毒武器,均所不禁。)
    (第八條,所有中國專制法律,建設文明政府後一概棄去。)
    (及事敗,長江一帶戒嚴,孫在上海亦不能有所行動,遂再至日本,抵長崎,又
    (折回至臺灣,而謀臺灣、惠州之連絡,以便指揮。)
    (因與平山居臺北新起街,通電惠州革命軍,令向廈門進兵。)
    (越六七日,日本政府忽下驅逐革命黨之令,孫於是離臺灣而他適。)
    (初,鄭之起革命軍於惠州也,壯士群集大鵬灣附近之三州田山寨,靜以待命。
    ()
    (乃舉事之期,一再遷延,風傳至廣州,兩廣總督已派兵深圳、淡水以備之。)
    (已而官軍至沙灣,將攻三州田之山寨,於是革命軍乘夜襲擊,官軍二百潰走。
    ()
    (會孫有電命,因取道東北向廈門,戰勝於佛子坳,擒將杜鳳梧,奪獲洋槍七百
    (枝。)
    (是時投效者之多,幾及五千,然肩槍者僅千餘人,餘皆持竹槍戈矛以從。)
    (進至永湖,破官軍五千,提督劉萬負傷,奪獲洋槍五六百枝,子彈萬顆。)
    (復進攻白芒花,投效者益多,約萬餘人。)
    (再進至崩崗,與官軍七千隔河而陣,交戰徹夜,擊走之。)
    (方將向三多祝進攻,至梅林,孫忽自港傳電,謂形勢一變,外援難期,至廈門
    (恐無接濟之途,軍事乞司令自決進止。)
    (於是鄭留肩槍之兵千餘人,餘則解散,隱以休軍。)
    (官軍探知之,猛加追擊,遂至全軍潰散。)
    (方惠州革命軍之未潰散也,其同志史堅如謀牽制,潛入廣東省垣,炸粵督署,
    (斃官吏二十餘人,為巡捕所擒。)
    (粵督得之,大喜,欲以鞫問革命黨之內容及同志姓名。)
    (史堅不吐實,從容就戮。)
    (惠州軍既潰,粵督購拿首謀。)
    (翌年,鄭、陳皆病死,畢入羅浮山,亦化去,惟楊在港,為英文私塾教習。)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