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  至  第三八〇

371**時間: 地點:
    (當時雖奉嚴旨,未數月,石君輿夫闖入禁門毆傷守者,上切責之。)
嘗語人:周栻之言甚正,殊可嘉也。
    (歸安沈琨於江蘇生員之獄,巡撫宜興庇護屬員,信任家人,苞苴日進,特以非
    (刑訊告者,有小夾棍、頭箍諸名目,又於國喪中演劇,琨一一陳之,興罷職。
    ()
    (逾歲,上欲巡幸盛京,琨復上疏阻之。)
    (漢陽蕭芝久淹詞館,及用御史,年已七十餘。)
    (上疏言端正風俗,以天道人心為本,洋洋數千言,皆有關政治。)
    (山東王寧煒上疏言上之用人行政,宜習其素,不可因保舉遽加升用,金光悌、
    (黎兆登等非不有人薦用,然考覈其實,殊有未稱者。)
    (福建游光繹上疏言今大臣未盡和衷,武備未盡整飭,願效魏元成十思疏,以裨
    (治化,上獎之。)
上 大:(後滿洲某侍郎因公憤爭)游光繹之言,不為無見。
    (後以劾黃永沛罷職,人爭惜之。)
    (張進忠諫欹坐)
    (嘉慶初,有宮殿監督領侍張進忠者,馭下整肅,好批小內監之頰,人以嘴巴張
    (呼之。)
    (然性忠鯁,嘗奏事內廷,仁宗偶欹坐,張捧黃匣不入。)
謂 張:(詢之)焉有萬乘之主臥覽奏章者乎?
    (上即正襟危坐,張乃捧疏入。)
    (朱文正諫弛禁書)
    (康熙以來屢以文字興大獄,錢牧齋詩文亦在燬禁之列,長洲沈歸愚乃選以冠別
    (裁集,幾獲咎。)
    (嘉慶初,大興朱文正公珪奏言)
牧 齋:詩文之詆謗本朝者,正如桀犬狂吠。聖人大公無私,何所不容,禁之,則秘藏愈
    甚。
    (仁宗然之,禁始弛。)
    (明末遺書,遂復有刑行者。)
    (洪稚存以直諫戍伊犁)
    (洪稚稚名亮吉,長身火色,性超邁,歌呼飲酒,怡怡然。)
    (每興至,凡朋儕所為,皆掣亂之為笑樂。)
    (至論當世大事,則目直視,頸發赤,以氣加人,人不能堪。)
    (會有與稚存先後起官者,朱文正公珪並譽之,稚存大怒,以為輕己,遂悒悒不
    (樂,復乞病,行有日矣。)
    (時川陝賊未靖,頗欲有所獻替,顧編檢例不奏事,乃上書成親王暨當事大僚言
    (時事,冀轉奏。)
    (謂故貝子福康安所過繁費,州縣吏以供億致虛帑藏;故相和珅枋國時,達官清
    (選,多屈膝門下,列官中外者四十餘人。)
    (末復指斥乘輿,有群小熒惑視朝稍晏語。)
    (成親王以聞,有旨召問,軍機大臣即日覆奏,落職,交刑部治罪,就逮西華門
    (外部虞司。)
    (群議洶洶,謂且以大不敬伏法。)
    (趙懷玉見其縲絏藉藁坐,大哭,投於地,不能言,稚存笑謂懷玉曰)
有 旨:味辛,今見稚存死耶,何悲也。
    (頃之,承審大臣至,有旨,不用刑。)
    (稚存聞宣,感動大哭,自引罪。)
    (坐身列侍從用疑似語謗君父,大不敬,議斬立決。)
    (奏上,免死,戍伊犁。)
    (將軍某妄測聖意,奏請俟其至斃以法,先發後聞。)
    (得旨嚴飭,不行。)
    (稚存謫戍伊犁之明年,即奉旨釋回。)
    (赦下之次日,朱文正公珪入見,仁宗手洪書示朱,朱跽捧以觀,則見御筆署其
    (首四字)
仁 宗:座右良箴。
頓 首:(朱泣曰)臣所鬱結於中,久而不敢言者,至今日而皇上乃自行之,臣負皇上多
    矣,尚何言!
    (伏地久之始起。)
    (王麓園諫止番役授職)
    (北平王麓園,詩人平圃孫也。)
    (由翰林擢給諫,風節凜然。)
    (時步軍統領衙門番役,多因緝匪授以官職,王以官職有關流品,奏罷之,仁宗
    (遂有「持正可嘉」之旨。)
    (汪如淵疏救楊世英)
    (汪如淵,秀水人,嘗任御史。)
    (楊御史世英與滿御史某互劾,楊語頗直,仁宗兩黜之。)
    (汪上疏救楊,上以其蹈有明臺諫陋習,令改刑曹。)
    (海秀抗言廄馬事)
    (海秀官正紅旗參領,以廉能稱。)
    (時和珅議以官廄馬散兵丁飼養,會八旗大僚議,人皆應如響。)
頓 首:(海獨曰)國家不惜數百萬金錢為芻牧費,良以天閑重務,備緩急之用也。今若
    散給兵丁,雖稍濟其生計,儻一旦用之,恐侵冒者眾,徒繁刑害眾,無實濟。
仁 宗:(和岸然曰)汝是何齷齪官,乃敢抗論。
    (卒如和議。)
    (仁宗復命立廄飼養,而海卒已數年矣。)
嘗語人:(閬峰侍郎玉保夙與之善)使八旗參領皆如海君,安有疲玩兵卒哉!
    (將薦於朝,海力辭。)
    (吳熊光諫巡幸)
    (嘉慶辛未,仁宗返自關東,駐蹕夷齊廟,吳熊光方與戴文端、董文恭同召見。
    ()
上 乃:此行有言道路崎嶇風景略無可觀者,今則道路甚平,風景絕佳,人言可盡信哉!
嘗語人:(吳越次對曰)此非讀書人語也。皇上此行,欲面稽太祖、太宗創業艱難之跡,
    以為萬世子孫法,豈宜問道路風景耶?
嘗語人:(有頃,上目吳曰)朕少扈蹕過蘇州,風景誠無匹矣。
上 乃:(吳曰)皇上前所見,翦綵為花,一望之頃耳。蘇州城外惟虎邱稱名勝,實則一
    墳墓之大者。城中街皆臨河,河道隘,糞船坌集,午後輒臭不可耐,何足言風景
    。
上 乃:如若言,皇考何為六度至蘇耶?
嘗語人:(吳叩頭曰)臣前侍皇上謁太上皇帝,蒙諭曰:『朕臨御天下六十年,尚無失德
    ,惟六度南巡,勞民傷財,實為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如南巡,而汝不阻止,
    汝係朕特簡之大臣,必無以對朕。』仁聖之所悔,言猶在耳,皇上宜謹佩勿諼。
    (時同列皆為撟舌。)
    (綿億請仁宗回鑾)
    (榮恪郡王綿億,榮純親王子也。)
    (純王少聰邁,嫻習騎射滿言,高宗甚鍾愛之。)
    (純王早薨,而王孱弱,仁宗因令行走乾清門,以習勞勩,然其疾終不愈也。)
    (自幼喜讀書,朗通經史,如瓶瀉水,周秦諸子亦能背誦不遺。)
    (遇大節,尤侃侃。)
    (嘉慶癸酉天理教匪林清之變,王方扈從。)
泫 然:(聞變)上為吾輩何人,即論親誼,亦當代分其憂,況萬乘之尊乎?
    (因請獨對,勸上速回京師,以維人心。)
    (仁宗首肯,即日迴鑾,自此益重視王。)
嘗語人:朕諸姪中,惟綿億骨肉情尤篤也。
    (逾年,以勞瘵卒。)
    (董文恭請仁宗回鑾)
    (董文恭、曹文正皆為嘉、道大臣。)
    (嘉慶癸酉,林清遣其徒黨入宮為亂,時仁宗幸熱河,聞變,近臣請暫駐蹕,文
    (恭力請回鑾,繼以涕泣。)
    (而文正在京,鎮之以靜,幾甸遂安。)
文 正:(時人有聯云)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師。
    
    
372**時間: 地點:
    (其時文恭適加太子太師銜,對人笑曰)
文 恭:賤姓不佳之至。
    (王文簡諫圓明園增防事)
    (嘉慶癸酉,林清以七十七人入禁門,智勇親王放銃卻之。)
    (事既定,有議築圓明園宮牆高厚者,有議增圓明園兵額者,高郵王文簡公意不
    (謂然,乃具疏上言。)
    (仁宗大動容,召對良久,乃罷。)
仁 宗:(諭軍機大臣曰)王引之乃能言人之所不敢言。
    (夏修恕請釋無辜)
    (嘉慶癸酉,夏修恕官御史,時林清之亂已平,餘黨竄河南北,先後就誅。)
    (而州郡購捕疑似,牽引株連,多道死。)
    (夏因疏言,督限必獲,有司逮繫疏屬,蔓引無窮,請下明詔,釋省無辜。)
    (疏入,仁宗嘉納,即降諭鍰捕弛刑。)
    (當上疏時,同官怵以危語,夏艴然曰)
仁 宗:安有首鼠而居言者,遇聖主而不言,則終無言日矣。
    (修恕,字森圃,新建人。)
    (諫垣三直)
    (宣宗時諫垣三直之目,蓋即指晉江陳慶鏞、臨桂朱琦、高要蘇廷魁而言也。)
    (莫晉負氣辯論)
    (莫寶齋晉任倉場侍郎時,因常州武弁旗丁與州縣互控,牽涉多人,侍郎潤祥議
    (交刑部審訊,莫議咨交兩江總督就近鞫之。)
    (潤持不可,莫不為屈,遂各執奏陳辨上前,仁宗卒從莫議。)
    (通州倉場署,滿、漢兩寮各榜「和衷報國」四字,乃仁宗綸音,為莫立也。)
    (莫視學江蘇,劾署藩司鄙雲布玩公護短。)
    (道光壬午,以通場盤米事,與戶部互訐,連拜三疏,措詞峻激,至以胡塗昏憒
    (不通文義詆部臣,而以洞悉倉務無逾於臣自詡。)
    (時戶部滿、漢兩尚書皆軍機大臣,方嚮用,朝士皆為莫危。)
    (上竟不之罪,諭稱「莫晉所論皆屬因公,惟負氣辯論,失敬事之道」。)
    (僅令降一級,為內閣學士。)
學 士:(莫謝疏有云)主聖則臣自直,仰欽厲世摩鈍之精心;恩深而命轉輕,彌堅報國
    忘身之素志。
    (蘇廷魁劾穆彰阿)
    (道光癸卯春,御史高要蘇廷魁抗疏數千言,大旨以時政乖迕,歸過樞相穆彰阿
    (輩,立請罷黜,而勸宣宗下罪己之詔,開直諫之門。)
    (語切至,多所指斥。)
    (宣宗覽奏動容,特旨嘉獎。)
    (戴文節因諫不行而歸)
    (宣宗末年為樞相穆彰阿壅蔽,略不省事。)
    (時盜已萌芽,督撫承穆風旨,莫敢奏聞。)
    (戴文節公熙為廣東學政,期滿還朝,召見。)
宣 宗:(問)汝一路由江西、安徽、江蘇來,民情何如?
學 士:(文節遽對曰)盜賊蠭起,民不聊生。
宣 宗:(大駭曰)如汝言,尚復成何事體!
宣 宗:(怒詢穆,穆免冠謝曰)戴某見皇上春秋高,欲以此撼皇上,沽直名,非實也。
    (宣宗遂惡文節。)
    (舊例,年終賜南書房翰林福字,文節不與焉,乃遂以病告歸。)
    (陶文毅說正經話)
    (安化陶文毅公澍官臺諫日,錚錚有聲。)
宣 宗:(奉命巡視南漕,翼日請訓,甫入殿側門,即諭曰)放爾南漕矣!爾尚有良心,
    肯說幾句正經話也。
    (杜文正諫止廢后)
    (杜文正公受田為文宗師傅,文宗四歲時,即從之讀。)
    (登極後,敬禮弗衰,凡所敷陳,皆報可。)
    (歷朝積習均重滿輕漢,至咸豐朝獨信任曾、左諸人,削平大難,文正之力也。
    ()
    (文宗嬖孝欽后甚,欲廢孝貞后而立之。)
    (故事,凡冊封皇后,須六部尚書簽押。)
    (時文正為某部尚書,帝憚之,先事商焉。)
    (文正力諫,援古證今,申言寵妾滅嫡之禍,帝默然。)
    (由是得罪孝欽,遂拜查辦河工之命,蓋遠之也。)
    (文正陛辭時,抱帝膝,力陳廢后之不可,至泣下,帝為感動,議遂寢。)
    (文正抵東河,見河工廢弛,將具摺劾之,自河督以下皆不免,河督懼,欲賂不
    (得。)
    (適文正有疾,河督進醫診之,服藥後病遂亟,不三日而薨。)
    (遺疏入,帝大慟,詔令柩入國門,鋪御道,由正陽門入,親臨奠醊,三孫均賜
    (舉人。)
    (文宗崩,文正子翰為戶部侍郎,會端華、肅順亂作,孝欽以銜文正故,羅織翰
    (罪,籍其家。)
    (張鑅奏併大差)
    (凡恭上列聖列后冊寶,必齎送盛京太廟尊藏,實錄、玉牒修竟亦如之。)
    (其齎送也,除道千七百里,具警蹕如儀,餐宿皆建蘆殿,隨扈官校數千人,例
    (發帑金十四萬,下各州縣具供張。)
    (有司或陰以應領之帑賄上官,而自斂於民,數且倍蓗,上官為所餌,弗能禁也
    (。)
    (於是上下交征,視大差為利藪,民用重困。)
    (咸豐壬子,宣宗升祔禮成,有詔以明年三月恭迓冊寶入陪都,時南皮張太常鑅
    (方以奉天丞兼督學政,適歲饑,奉旨煮粥賑之,所見饑民,僅存皮骨,乃)
太 息:是尚能供大差耶!且實錄將告成,盍展典至秋,併為一次。
    (遂草疏約當道會奏,皆揜耳不樂聞,而筦尹事者且來力沮,憤甚。)
    (恐專疏多掣肘者,乃以摺稿寄門下士御史李鶴年,未兩旬,特旨改期秋八月,
    (與實錄同送。)
    (當事心知張所為,不敢爭也。)
    (後顯廟實錄成,亦援前案以行。)
    (尹杏農諫和)
    (咸豐戊午,英艦侵天津,舉朝倉惶,無所為計。)
    (桃源尹杏農侍御獨疏陳戰守機宜,先後八九上,謂萬不宜和,而樞臣主和甚力
    (,卒格不行。)
    (最後疏上,奉命隨同王大臣會議,尹侃侃與鄭親王端華抗辨,不稍詘,由是權
    (貴益側目,卒藉科場案去之。)
    (同治時再起,治軍河南,官河陝汝道,多惠政。)
    (歿後入祀名宦,治績宣付國史館,列循吏傳。)
    (某御史劾奪情)
    (咸豐中葉,某相丁艱,文宗詔令奪情,某未力辭,恐失宸眷也。)
御 史:(有某參奏云)朝廷舊例,除軍務緊急,在營丁憂不準回籍,防開規避之端;此
    外即備員樞密,曾經降旨留任守制者,亦必再三瀝陳大義,方可奪情。今某在京
    伴食,既未效力疆場,可以嫌於規避藉口;雖躬膺宰輔,亦非朝廷不可少之人,
    可以奪情順旨為名。在皇上眷念大臣,不過偶爾優容。而某阿意曲從,節哀順變
    ,公然居之不疑,是開不孝之端,啟名教之罪,何以表率群倫,昭示後世乎?應
    請交部議處。
    (王茂蔭袁甲三劾權要)
    (王侍郎茂蔭、袁端敏公甲三為言官時,皆侃侃論列,不避權要。)
    (端敏至劾及某邵王暨侍郎書元,雖文宗亦以為太甚,非所宜言,然猶抵某邵王
    (以罰。)
    (寶文靖諫止運銀承德)
    (寶文靖公鋆起家寒畯,知民間疾苦。)
    (當咸豐庚申之變,肅順導文宗為秋獮之舉,又惑文宗以土木音樂之玩。)
    (時度支存儲無幾,肅請悉數運至承德以備用,文宗從之。)
    (寶方為戶部侍郎,奉命守城,既得嚴旨,且專官守取,騾綱已繫於戶部之儀門
    (外,勢不可少緩。)
    (寶抗疏持之,力言)
戶 部:守城需餉,庫無存儲,是無京城也,臣敢以死爭。
    (事得中輟。)
    
    
373**時間: 地點:
    (未幾內務府失印,肅請降寶五品頂戴,開去守城之差。)
    (得旨時寶適在署,即手自免冠,易其帽頂,唶曰)
得 旨:冠下之物且不顧,冠上者又何足道!
    (李棠階劾勝保)
    (李棠階尚書正學名臣,存心極恕,嫉惡甚嚴。)
    (勝保以陝西軍敗逮問,中外大臣因發年歷年貪污實跡,將置重典,而政府頗欲
    (援議功之條,李無以難也。)
    
    
374**時間: 地點:
    (一日獨對,據河南原籍所見實陳之,特旨賜勝自盡。)
    (馬伯樂在武陟與李同主書院,偶宴集,座客新自皖、豫來者,敘及勝軍。)
    (因言捻由光州西趨,劫官家兩女,以老婦守之,禁勿犯,勒令具贖,議未及而
    (勝軍至,兩女卒皆歸勝。)
一 日:(李勃然曰)大臣乃盜賊之不若乎?
    (因中席不歡而散。)
    (左文襄劾李元度)
    (左文襄公奏議,語其戇直。)
    (如奏查李元度摺,左既為李辨戰敗不得為罪,而後復申之曰)
文 襄:惟李在湘不得意,復鑽營江西,得有優保,實為無恥。
    (左與李為至交,而入告之言,何切言也。)
    (余光倬劾何桂清)
    (武進余幼冰比部光倬,道光丁未進士,授主事,擢郎中,總辦秋審處,慮囚詳
    (慎,不輕麗人於法。)
    (同治壬戌,江督何桂清就逮至京,光倬實司審讞,據《大清律》,地方大吏逃
    (奔蹶事,比照守邊將帥失守城寨斬監候律,擬斬監候,情罪重則擬斬立決,仍
    (候上裁。)
    (時朝中大僚多為桂清故舊,謂不當加重,冀緩其死,而給事中郭祥瑞等復交章
    (論劾,請速正典刊。)
    (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議覆,刑部主稿。)
學 士:(光倬疏奏曰)已革兩江總督何桂清身膺疆寄,受國厚恩,豈不知軍旅之事,有
    進無退,守土之責,城存與存?況其時常州有兵有餉,並非不可固守,乃首先棄
    城逃避,致令全局潰散。望亭為無錫至蘇州要衝,業經奏明截留長龍船,紮營於
    此,乃並未身經一戰,命殺一賊,忽於蘇州失陷之前一日,率師船退駐福山海口
    ,是其撤兵遠遁,縱寇殃民,尤罪跡之昭著者。至刑部歷年審辦軍營失事成案,
    均視此為輕,惟余步雲係由斬候加至斬決,情罪相等。雖帶兵提督與統兵總督稍
    有不同,然論疆寄,則文臣視武臣為重;論軍法,則逃官與逃將同誅;論情節,
    則聞警屢逃,非被攻被圍變出不測者可比;論地方,則全省糜爛,非一城一寨偶
    致疏防屠可比。請仍照原擬,從重擬以斬立決。
    (六月十三日奏上,得旨,改為斬監候,秋後處決。)
    (十月,竟奉特旨立決。)
    (沈文肅抗疏三請)
    (沈文肅公督兩江時,嘗以水災奏請豁免錢糧,發帑賑濟。)
    (一請不得,再請之,乃奉嚴旨申飭,文肅仍抗疏三請,卒邀俞允。)
文 肅:(疏中警句有云)朝捧雷霆之詔,自省愆尤;夜聞風雨之聲,難安枕席。
    (廣安請立鐵券)
    (自擇立德宗之策定,朝臣紛紛竊議,有責李鴻藻之縮朒畏葸者,有責李鴻章阿
    (附取容者,顧事已至此,遂亦相忍不言。)
    (內閣侍讀學士廣安以為今日之舉,太后不立孫而立子,實開愛新覺羅氏未有之
    (奇,此後必有變局,乃抗疏言之。)
    (其略曰「大行皇帝沖齡御極,蒙兩宮垂簾勵治十有三載,天下底定。)
    (詎意皇嗣未舉,一旦龍馭上賓,幸賴兩宮擇繼咸宜,以皇上繼文宗顯皇帝為子
    (,俟嗣皇帝生子,即繼大行皇帝為嗣,計之萬全,未有過此者。)
    (惟嘗讀《宋史》,竊有感焉。)
    (昔太祖遵母后命,傳弟而不傳子,厥後太宗偶因趙普一言,傳子竟未傳姪,是
    (廢母后成命,遂啟無窮駁斥。)
    (使當當日后以詔命鑄成鐵券,趙普安得一言間之。)
    (我皇上將來生有聖子,自必承繼大行皇帝為嗣,第恐事久年湮,或有以普言引
    (用,請頒立鐵券作奕世良謨」云云。)
    (廷旨以其冒昧瀆陳,斥之。)
    (吳可讀尸諫)
    (吳柳堂侍御名可讀,甘肅人。)
    (道光戌進士,授主事,轉御史,以劾成祿言激,左遷吏部主事。)
    (操行清潔,不附權。)
    (光緒己卯,穆宗梓宮永遠奉安,吳乞派隨扈行禮。)
    (至薊州,遂密奏穆宗立後事,自盡於所居之寺中。)
    (摺上,后批云)
孝 欽:以死建言,孤忠可憫。
    (劉恩溥以敢言稱)
    (光緒初,吳橋劉博泉侍郎恩溥官御史,以敢言稱,與鄧鐵香鴻臚齊名。)
    (其奏疏好為滑稽之辭,辭意抑揚,若嘲若諷,與鄧之樸實無華者迥異。)
有 旨:(所參奉天將軍府尹一疏)將軍崇綺,除不貪賄外,別無所長;府尹松林,除貪
    賄外,亦別無所長。
    (時宗室某甲設賭局於皇成內,有旗人某乙者,亦世家子,以飲博傾其家,貧無
    (立錐。)
    
    
375**時間: 地點:
    (一日,博偶贏,往索博通,竟被毆死。)
    (其尸暴露城隅者二十餘日,無為收斂者,官亦畏某甲勢,不敢過問。)
    (劉乃上疏言其事,略謂)
劉 乃:某甲託體天家,勢焰熏灼,某乙何人,而敢貿然往犯重威,攢毆致死,固由自取
    。某甲以天潢貴冑,區區殺一平人,理勢應爾,臣亦不敢干預。惟念聖朝怙冒之
    仁,草木鳥獸,咸沾恩澤。而某乙尸骸暴露,日飽烏鳶,揆以先王澤及枯骨之義
    ,似非盛世所宜。合無飭下地方官檢視掩埋,似亦仁政之丁端也。
    (梁經先疏劾陝撫)
    (光緒丁丑秋,秦、豫、晉大旱,赤地數千里,死者枕藉。)
    (朝廷頒內帑,截留南漕米至百萬,以振晉、豫飢民,宜派大臣督辦。)
    (朝邑閻文介公督山西振事,尤峻整,至斬吞噬振款者吉州牧段鼎耀以警婪吏,
    (官紳肅然,無敢相比周以侵官帑,故全活甚眾,惟秦獨向隅。)
    (先是,丙子夏,渭北諸郡縣小麥已歉收,僅二三成,秋禾亦未種,民固苦已饑
    (矣。)
    (及秋而雨澤又甚歉,渭南諸郡縣亦被其害,麥皆草草下種,有甫茁苗而已槁者
    (。)
    (丁丑夏秋,遂不及二成,民有掘草根剝榆皮以餬口者。)
    (自四月至九月,未得點滴雨,禾麥悉未種,大祲遂成。)
    (時撫陝者為湘人某也,左文襄方銳意恢復新疆,轉餉庀械,日不暇給。)
    (李文忠獨深憂之,嘗貽書力爭,謂)
略 謂:西北連年荒歉,民食猶苦不足,何忍更奪之以充兵餉?萬一如明末造釀成流寇之
    變,惟尸其咎!
    (文襄得書,怫然不悅,遂惡人言陝災旱事。)
    (陝撫,其兩湖之鄉人也,則一意附和之,禁屬吏毋得以災情上聞。)
    (有旨詢陝旱情形,巡撫覆奏,猶言全省麥田僅有三成未播種者,餘皆連得透雨
    (,一律下種,雖有偏災,不至成巨祲也。)
    (陝人柏子俊、劉古愚約諸紳上書陝撫,請以災狀上聞,且設局省城,派官紳會
    (辦賑務,陝撫不省。)
    (眾始別議致書京中言路,乞援手。)
    (於時陝人官西臺者稱極盛,南鄭王炳、朝邑劉錫金、清澗王憲曾、平利余上華
    (、三原梁經先,凡五人。)
    (梁於咸豐時為禮部郎,庚申之變,棄官潛逃回籍,鄉人皆薄之,及是,公函遍
    (致四人而不及梁。)
    (上華者,其先固鄂人,與巡撫論鄉誼,交頗昵,得書則語諸人曰)
巡 撫:紳士與大吏訌,言官更劾大吏,是愈激之怒也。萬一擊之不中,彼將更肆虐,如
    之何?寧少緩焉,吾先以私書為之調停,苟彼知懼而悔,又何必深責乎。
    (眾韙其言,從之,而不知上華之別有陰謀也。)
    (上華既以言慰諸人,則亟馳書陝撫,並鈔寄陝紳原函。)
    (陝撫得書,疏參疏紳把持公事,脅制官吏,移熟作荒,陰圖冒賑。)
    (疏奏,陝民大譁,幾暴動。)
    (陝撫亦懼,檄防營兵三千衛撫署,夜二鼓,即禁署前行人往來,日伏居內室,
    (不敢出宅門一步,然梁經先參劾陝撫之摺已上矣。)
    (初,經先聞陝紳之遍貽書言路而不及己也,則大慚。)
    (自念為六十餘老人,而為鄉里所不齒,將來退歸林下,何以自安,乃謀所以晚
    (蓋者。)
    (因抗疏劾巡撫驕蹇暴戾狀,羅列多款,皆實有證據,且微及余上華事。)
    (疏上之次日,陝撫疏亦至,廷議以經先疏中有上華潛通消息語,而陝撫疏適與
    (符合,且微知陝災之鉅也。)
    (兩疏皆留中不下,廷寄詢災狀甚悉。)
    (會豐潤張幼樵庶子佩綸聞其事,勃然曰)
巡 撫:陝災如是,而巡撫尚沮紳民呼籲,是真欲勦絕陝民矣!
    (亟上疏,嚴劾陝撫,並詳及上華事。)
    (宮廷得此疏,始具知陝災,乃寄諭申飭陝,令明白回奏。)
    (陝撫奉諭大恐,立撤退環署衛兵,飭各州縣同時辦賑,且自知已不為陝人所容
    (也。)
    (賑事畢,旋移疾調他省以去。)
    (李文忠諫止征日)
    (光緒己卯,日本收琉球為縣。)
    (當事初起時,祭酒王先謙奏請征日。)
    (事下,李文忠公鴻章議覆,疏言)
文 忠:征日之志不可無,征日之事不必有。
    (張文襄陳寶琛諫誅護軍統領)
    (光緒庚辰、辛巳間,張文襄公之洞方官庶子,有中官率小閹兩人,奉旨擔食物
    (八盒,賜醇王。)
    (出午門之東左門,與護軍統領及門兵口角,遂毀棄食物,回宮,以毆搶告。)
    (德宗震怒,命褫護軍統領職,門兵交刑部,將置重典。)
    (樞臣莫能解,刑部不敢訊,乃與陳寶琛上疏切論之,護軍統領兵及門遂得免。
    ()
    (時又有兩御史言事瑣屑,不合政體,被責議處。)
    (恭王手張、陳兩疏示同列曰)
恭 王:兩御史摺真笑柄,若此,真可謂為奏疏矣。
    (光緒諸臣應詔直言)
    (光緒戊寅,晉、豫亢旱,下詔罪己,有「天降鞠凶,何不移於宮廷」之語,因
    (下詔求直言。)
    (侍講張佩綸請殺四川提督張有恒,又與司業寶廷、編修何金壽請訓責樞臣;學
    (士黃體芳參尚書董恂;洗馬廖壽恒參大學士李鴻章侈泰因循,左右無一正人。
    ()
    (朝臣臺諫,封奏聯翩,多所采納。)
    (其後,孝欽后亦厭倦之。)
    (比甲申之役,張佩綸等並得罪譴去,當時清流黨大受掊擊,幾於盡絕。)
    (朝臣皆以言事為戒,相與酒食徵逐,其上者為詩文金石之玩而已。)
    (延樹南爭謁陵禮)
    (光緒丙戌三月,孝欽后率德宗謁定東陵,蓋即孝皇后之陵也。)
    (鑾輿甫至,未行禮,先詣配殿小憩。)
    (所司以禮單呈進,孝欽不懌,擲之地,命別議以進。)
    (蓋照例拈香進酒,須跪拜也。)
    (時李文正鴻藻為漢尚書,聞命,戰栗不敢出一語。)
尚 書:(滿延樹南宗伯煦曰)此不能爭,國家何用禮臣?
尚 書:(肅衣冠入,跪殿門外,大言曰)太后今日至此,兩宮垂簾聽政之禮節,無所用
    之,唯當依顯皇帝在時儀注行之耳。
    (孝欽聞奏失色,命之起。)
孝 欽:(延對曰)太后不以臣不肖,使待罪禮曹,見太后失禮而不敢爭,臣死無以對祖
    宗,不得請,誓不敢起。
    (孝欽始允之,卒成禮而歸。)
    (屠仁守吳兆泰因諫去官)
    (光緒己丑,孝欽撤簾之令既下,御史屠仁守知孝欽后之必不遽釋政柄也,乃上
    (疏,謂)
御 史:皇上春秋方富,正宜專心典學,請太后勿遂撤簾,再訓政三年。
    (疏中且微及李蓮英事。)
    (后得疏,立褫仁守職,永不敘用。)
    (先一歲,御史吳兆泰抗疏請停條頤和園工,亦觸后怒,革職。)
    (時有湖北兩御史之稱,蓋仁守、兆泰皆鄂人也。)
    (朱一新劾醇王)
    (義烏朱鼎甫侍御一新,以劾李蓮英去官,主廣東端溪書院,旋移廣雅書院,卒
    (於院,年甫五十也。)
    (當醇王當國,初設海軍,盛用滿人之時,朱抗章極言非是,醇大怒,鈔摺寄示
    (李文忠。)
    (文忠就幕僚汪宗沂商之,(口矍)然大聲曰)
文 忠:寫白摺子作八股之翰林,乃亦參海軍,子謂亦可惡乎?
    (汪閱畢,置案上,默炙無語。)
文 忠:何如?
御 史:(汪曰)鄙見亦以朱言為是,故不敢遽答。
文 忠:醇王不答應,終須回復。
御 史:(汪曰)暫緩。醇王徐思之,其氣自平,中堂再為緩頰,朱可以免。
    (文忠如其言,事遂寢。)
    (寇連才直言被誅)
    (寇連才,直隸昌平州人。)
    (年十五,以閹入宮,事孝欽后,為梳頭房太監,頗得寵,遂掌會計。)
    (稍長,見孝欽淫縱,屢諫,孝欽雖呵斥之,亦不加罪。)
    (已而為奏事處太監,年餘,復為會計房太監。)
    (光緒乙未十月,孝欽杖瑾、珍二妃,蓄志廢立。)
    (迫德宗為樗蒱戲,勸吸鴉片,別令太監李蓮英及內務府人員在外造謠,誣德宗
    (失德,為廢立之地。)
    (又將修圓明園,寇憂之。)
    (丙申二月初十日晨起,孝欽方垂帳臥,寇流涕長跪,孝欽揭帳叱問。)
孝 欽:(寇哭曰)國危至此,老佛爺即不為祖宗天下計,獨不自為計乎?何忍更縱游樂
    ,生內變也。
    (孝欽以為狂,叱之去。)
    (寇乃請假五日歸,訣其父母兄弟,出其所記宮中事一冊,授之弟,還宮,則分
    (所蓄與小璫。)
    (至十五日,乃上疏,條陳十則:請歸政皇上;請勿修圓明園以幽皇上;請止演
    (戲;請廢頤和園;請罷修鐵路;請革李鴻章職;請續修戰備與日本戰。)
    (餘數條,亦人所不敢言者。)
    (其末一條,則言皇上今尚無子,請擇天下之賢者立為皇太子,效堯舜之事。)
    (奏上,孝欽疑有指使,旋見其文理不通,且多別體字,命之背誦,乃無甚舛,
    (始信之。)
孝 欽:(即親訊之曰)爾不知祖制,內監不准言政事乎?
御 史:知之。然事有緩急,不敢拘成例也。
孝 欽:爾知此有死罪乎?
御 史:知之,拚死而止也。
孝 欽:(太息曰)既如此,不怪我太忍心矣!
    (乃命囚於內務府慎刑司。)
    (十七日,移交刑部照例辦理。)
孝 欽:(至菜市,寇脫一碧玉搬指贈劊子曰)費心從速。
    (又以玉佩一、金表一贈同事內監之來文者。)
    (神色不變,從容就死,年甫十八也。)
    (王鵬運諫駐蹕頤和園)
    (孝欽后幸頤和園,駐蹕三日,而王鵬運之巰上。)
    (時恭王、李文正方同直,李謂恭曰)
恭 王:此事大臣不言而外廷小臣言之,吾曹滋愧矣!此人不可予處分,少遲人對,當保
    全之。
    (恭唯唯。)
    (及入對,德宗欲加嚴譴,恭婉切陳論。)
德 宗:寇連才何為而殺也?
恭 王:寇某內臣,不應干事,御史乃諫官,未可一例而論。
    (德宗意稍解,徐曰)
德 宗:朕亦何意督過言官,恐聖慈或不懌耳。汝曹好為之地,但此後不許再言此事可矣
    !
    (於是樞臣於原摺內片陳,略謂「該給事中冒昧瀆奏,亦屬忠愛微忱,臣等公同
    (閱看,尚無悖謬字樣,可否籲恩免究」云云。)
    (疏留中。)
    (旋聞車駕恭詣請安,面奉懿旨,御史職司言事,予何責焉。)
    (王大臣面奉諭旨,此後如再有人妄言,僥佯嘗試,即將王鵬運一併治罪,王大
    (臣欽遵傳諭知悉。)
    (自是以後,雖駐蹕頤和園,而慈駕還宮,亦較早矣。)
    (榮文忠諫止木瓜款)
    (榮文忠公祿嘗為內務府大臣,一日,德宗命提庫帑五百兩市木瓜。)
    (榮奏各宮陳設木瓜,所司悉已供進,即欲添購,何須如此巨款。)
上 乃:(怒曰)汝欲靳吾用錢耶?
頓 首:(榮)內府度支出入,毫釐皆須簿記,未便無名提撥也。
    (上為之霽顏,寢其命。)
    (奕誴譎諫孝欽后)
    (淳郡王奕誴為宣宗之子,喜滑稽。)
    (孝欽后訓政,王欲有所獻,而二內侍索賄,無則阻之。)
    (王怒,乃手持黃花魚一盤,獻諸孝欽。)
孝 欽:何自攜來?
王 大:二內侍索賄,臣無有,故手持以來耳。
    (孝欽大怒,乃罪二內侍。)
    (孝欽喜聽說書,說者語漸不馴雅,王惡之。)
    (乃袒背盤辮於頂,口唱《十不閑》而入,內侍大駭。)
    (《十不閑》,京師里巷小兒所歌之曲也。)
孝 欽:醉矣。
    (命人扶出,後遂輟聽。)
    (某學士劾徐用儀)
    (某學士有陳奏,摺皆封口。)
    (舊例,凡封口摺,雖軍機大臣亦不得私窺一字。)
    (學士偶捧章,匆匆入,為徐用儀所見。)
詰 之:(徐)汝今日又是封口摺,果劾誰?
學 士:(厲聲曰)汝不須問,總有汝在其中。
    
    
376**時間: 地點:
    (未幾,徐奉指出軍機,乃知學士前言,非虛語也。)
    (昌壽公主婉諫匡正)
    (恭王女昌壽公主,當孝欽后訓政時,恆出入禁闥,頗能以婉諫匡正。)
    
    
377**時間: 地點:
    (一日,公主偵知孝欽製一豔色衣)
從 容:曾在某處見一織品,材料顏色均絕佳,擬製衣進御,以非祖制而罷。
    (孝欽默然。)
    (德宗即位,恭王家人皆嫉之,公主力顧大局,時左右德宗。)
    (說者謂德宗不被廢,公主之力也。)
    (且以時與裕庚之女德齡游,故得稍習外事焉。)
    (劉趕三譎諫)
    (京伶趕三兒,劉姓也,善譎諫。)
    (光緒戊戌垂簾後,一日,飾皇帝,將據座,忽弔場而言曰)
一 日:汝看吾為假皇帝,尚得坐,彼為真皇帝者,長日侍立,又何嘗坐耶?
    (自是以後,德宗覲孝欽,不植立矣。)
    (宓昌墀奏陳毋忘在莒)
    (漢陽宓孑公,名昌墀,光緒丙子舉人。)
    (大挑知縣,分發山西,署某縣篆,直隸入山西境之第一站也。)
    (庚子拳匪之變,德宗奉孝欽后倉卒西巡,兩宮入境,宓僅以白飯黃雞進獻,孝
    (欽頗不悅。)
    (次日召見,將痛斥之,而宓先伏地大哭,歷言近年種種政治之不良,又信任亂
    (民,致釀巨變,以後求皇太后、皇上須勵精圖治,屏絕奢華,以示毋忘在莒之
    (意。)
    (后以其言戇直,怒甚,立命革職,將予以重懲,德宗婉言解之,乃驅逐回籍。
    ()
    (帝又潛賜白銀三百兩,始踉蹌逃歸。)
    (王先謙劾李蓮英)
    (王益吾祭酒先謙之督學江蘇也,名與黃漱蘭侍郎齊,外間傳其實賄李蓮英而得
    (此差。)
    (既瓜代,慮名為李污,乃疏劾之,並謂並非真閹,詞頗穢褻。)
    (孝欽后覽奏,震怒,解李衣而眾示之。)
    (遂以是罷歸,然王之直聲,動天下矣。)
    (既出京,李)
嘗語人:吾閱人多,從未見如王之狡者,昏暮而乞吾憐,明白而攻吾短,彼謂可以掩其過
    ,吾謂適以彰其醜耳。南人多詐,王其表表者乎!
一 日:(知之者則曰)李既銜王,故以是損其譽也。
    (趙爾巽尚欲有言)
    (川督趙爾巽為御史時,戇直敢言,後以石阡府知府外府,請訓。)
孝 欽:(后曰)汝今後尚欲有言否?
太 后:(趙對曰)奴才尚欲有言,當請都察院代奏。
    (臨行,果由都察院代呈封奏二件:一言時政;一諫孝欽。)
    (光緒辛丑回鑾,擢山西巡撫,入對)
孝 欽:此次之變,是我用人不當,皇上本欲殉社稷,亦因我牽累未決,如天之福,不意
    我君臣復得相見於此。
    (言罷大慟,趙亦叩頭嗚咽良久。)
孝 欽:此次到山西,當如何辦法?
太 后:(趙曰)奴才當先辦理交涉事件,使民教相安,一面練兵防匪,保衛地方。
    (孝欽稱善。)
孝 欽:(最後復問曰)汝從前屢次具奏參我,是受何人指使?
太 后:(趙對曰)奴才從前誤採風聞,不知我太后聖明如此。
    (孝欽大笑。)
    (安維峻劾李文忠)
    (御史安維峻在都,有殿上蒼鷹之目,嘗列款糾參李文忠公鴻章,留中不發。)
    (李久在天津,未嘗識安面,一日陛見,在朝房小憩,適安從容入,李私問蘇拉
    (曰)
一 日:此何人?
聞 之:(安遽曰)我即參君二十款之安維峻也。
    (李唯唯。)
    (邊寶泉劾李文忠)
    (光緒中,李文忠督直隸時,以麥秀兩歧入告,御史邊寶泉劾之,有「陽為歸美
    (於朝廷,陰實自譽其政績」之語,文忠致函謝過焉。)
    (徐致祥痛論時事)
    (德宗於臣工奏疏,有足為國家法者,輒置案頭,以時展玩。)
    (嘉定徐箖季和侍郎致祥言事頗戇直,孝欽后外優容而內忌之,德宗眷之獨厚。
    ()
    (當徐簡浙江學政時,瀕行陛辭,召對至三時之久,徐曰)
並 謂:爾所奏事,朕無日不展閱一過,真名言也。
    (及痛論時事,至府庫空虛、內外交迫等語,徐泣,德宗亦泣。)
德 宗:(徐曰)臣去後,願皇上珍重聖躬。
德 宗:卿亦須珍重。
    (蓋德宗時厄於孝欽,而徐為當道所忌,故君臣之際,彼此相喻於微言也。)
    (時軍機各大臣佇立門外,見徐久不出,恐被劾,莫不倉皇失色,及徐出而無事
    (,始各相安。)
    (七御史一日七奏)
    (光緒庚子西巡,孝欽后與德宗下詔罪己,實出榮祿之意,樊增祥為之起草者也
    (。)
    (朝臣稍稍趨行在,每召見,孝欽必哭,群臣條奏自強之計,多所采納。)
    (迨辛丑回鑾後,驚塵既定,陳大計者多束之閣矣。)
    (德宗賓天,醇天監國,虛懷采納,召見江春霖、趙炳麟兩侍御。)
    (諫垣入對,絕對跡已三十年,一旦復見之,臺諫風生,海內動色。)
    (嘗有七御史同日各遞封奏,稱極盛焉。)
    (其後陳事者摭拾膚詞,彈劾過多,亦未能悉當,封章遂十九留中。)
    (即有措詞激烈者,欲求步趙啟霖、江春霖之後,亦不可得矣。)
    (臺諫三霖)
    (當慶王奕劻柄國時,舉朝莫敢攖其鋒,時臺諫中有矯矯不阿之三霖焉。)
    (三霖者:湘趙啟霖,閩江春霖,桂趙炳麟是也。)
    (啟霖首揭其奸,革職;春霖繼之,回原衙門,未久,皆歸矣。)
    (惟炳麟未忤巨奸,幸而得保。)
    (時又有蔣侍御式瑆以劾慶貪穢,回原衙門。)
    (江春霖劾奕劻)
    (光、宣間,凡軍機處及海陸軍、財政、外交諸任,均以親貴掌之。)
    (諸王貝勒皆少年寡學,徧樹黨援,排斥異己,勾通閹寺,廣行賄賂。)
    (宣統初,閩縣江侍御春霖特疏糾參交劻,疏中所謂江蘇巡撫寶棻,陝西巡撫恩
    (壽,山東巡撫孫寶琦為其親家;山西布政使志森為其姪婿;浙江鹽運使衡吉為
    (其邸內舊人;直隸總督陳夔龍為其乾女婿;女徽巡撫朱家寶之子朱綸為其子載
    (振之乾兒,悉實事也。)
    (疏上,都下喧傳,爭為春霖危,謂恐蹈趙御史啟霖覆轍,緣趙亦以劾慶而削職
    (者,故群彥嘖嘖稱二霖也。)
    (果奉旨命其明白回奏。)
    (及覆奏,乃歷數諸故實,謂)
並 謂:人言藉藉,事非傳疑,本可按圖以索也。
德 宗:(末更謂)臣非不知趙啟霖劾奕劻罷官,仗馬一鳴,三品料去,祇以樞垣重地,
    汲引私人,恐或貽誤大局,激於忠悃,冒死直陳。
    (旋仍奉旨切責,命回原衙門行走。)
    (御史陳田、趙炳麟、胡思敬等先後籲請收回成收,均不省。)
    (於是全臺大憤,由御史忠廉領銜,連署者五十八人,公上「言路無所遵循,請
    (明降諭旨」一摺。)
    (自有御史臺以來,固未有眾情一致,爭尚風節如斯之甚者。)
    (春霖既被放,即奉母返閩,繪《梅陽歸隱圖》以見志。)
    (永輝絕粒上書)
    (頤和園八品苑副永輝,上書監國攝政王,痛陳四事,切中時弊。)
    (先六日絕粒,宣統己酉六月十六日,卒,書由《愛國報》宣布,見者無不墮淚
    (。)
    (後經趙炳麟、崇興兩侍御奏請褎嘉。)
    (永之漢姓為白,字竹君。)
    (張傳楷上書自戕)
    (張傳楷,順天人,字睿斌,本宗人府供事,積勞保至知州。)
    (其平居沈默寡言,任事勤懇,不辭勞怨。)
    (宣統辛亥九月,武昌革命事起,各省響應,舉朝震恐,上至宗室達官,下至郎
    (曹黎庶,均日以遷徙眷屬為事,無一人上封奏者。)
    (張獨草條陳千餘言,詣都察院,乞院長代奏。)
    (時院中人已星散,張悲憤填膺,伏也痛哭,不去者三日,遂懷刃自戕。)
    (役人亟扶送醫院,為之調治,卒以傷重斃命。)
    (箴規類)
    (鄒于先止趙砥之應試)
    (鄒于先、趙砥之並居吳江之西郊,明亡後,邑人多謝去子衿,俄學使按臨至郡
    (,遣人促其應試,言不出且遣戍。)
    (趙頗心動,鄒)
正 色:我輩但當論是非,不當計利害。
    (於是遂止。)
    (趙每為人言,微鄒君,幾喪吾守。)
    (汪鈍翁王西樵互規)
    (江鈍翁頗自患懶放,兼以此規王西樵。)
    (王莞爾,亦規之曰)
王西樵:長安車馬喧闐,若無吾黨一二孤寂者點綴其間,使作缺陷,君亦何必以懶放自患
    耶?
    (勸王文簡不賦詩)
    (王文簡公士禎在京師,將移居慈仁寺。)
王文簡:(某往規之曰)子寓慈仁,不得不賦雙松詩,然恐損子名。
王西樵:(王傲然曰)寓不可不移,詩那可便作。
    (王文簡盡言得失)
    (王文簡性和易寬簡,好獎引士類,然人以詩文投謁者,必盡言其得失,不稍寬
    (假。)
    (杜茶村作進一步語)
王西樵:(杜茶村書翰好作進一步語,簡蔣前民曰)足下與王于一詩,俱已過細,尚未過
    麄,過麄更微於過細,行當知之。
王文簡:(又答某書云)自古小人之禍,君子激之;君子之名,小人成之。至於成君子之
    名,即已受小人之禍,天下事因之敗壞者不少矣。
    (姜宸英規翁司寇)
    (國初有常熟翁司寇為姜宸英故交,愛姜之文而契之,後以攻雎州湯文正公斌驟
    (遷,據其位。)
    (姜發憤為文,謂「古者輔教太子,有太傅少傅之官,太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
    (之,少傅奉太子以觀太傅之德而審諭之。)
    (今詹事有正貳,即古太傅少傅之遺,翁君貳詹事,其正實雎州湯公。)
    (公治身當官立朝,斬然有法度,吾知翁君必能審諭湯公之德,以導太子矣」云
    (云。)
長 跪:(翁見之)某知罪矣,願子勿出也。
    (姜竟於越日刊布,翁用此操之尤急。)
    (蔡文勤言詭隨之弊)
    (陶太常初通籍,偕同年數輩謁漳浦蔡文勤公,蔡叩以《詩.民勞篇》,太常逡
    (巡未對。)
文 勤:(蔡曰)此詩重戒詭隨,八章中獨此句不變。
    (因極言詭隨之弊,聲色嚴厲,聞者悚然。)
    (後夫人病劇,蔡以太常知別脈,命之入視,衾帷粗敝,寒士所不堪,太常為之
    (踧踖自愧。)
    (施愚山規所親)
施愚山:(嘗規所親曰)我輩既知學道,自不至大戾名教。但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
    路,終日喜言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顧赤方願施愚山攻瑕索垢)
    (蘄州顧赤方嘗出其詩屬施愚山讎校,與之握手而笑曰)
其 詩:吾儕本相好,然攻瑕索垢,當猛鷙如寇讎,毋留纖塵為後人口實。
    (時歎為名言。)
    (汪鈍翁戒文與也率爾作畫)
    (文與也作畫,頗得待詔家法,然多率爾之筆。)
戒 之:(汪鈍翁)此事定須霞思雲起,刻意經營,奈何頹唐落墨,便布人間。
    (方望溪勉李文貞)
戒 之:(李文貞公光地以直撫入相,桐城方望溪侍郎苞叩之曰)國朝以科目起家躋茲位
    者,凡幾?
李蓮英:屈指得五十餘人。
侍 郎:甫六十年而已得五十餘人,則其不足重也明矣,願公更求其可重者。
    (阿文成言亭名不佳)
    (阿文成公桂年少時,飲於總督鄂某園中,園有古松一株,構亭其下,顏曰倚松
    (。)
    (酒半,謂鄂曰)
文 成:亭名不佳,松豈可倚者?大風折松,亭亦受其壓矣,可不懼乎!
    (蔣勵堂勸告屬僚)
    (蔣勵堂相國攸銛歷任封圻最久,待屬吏恩威並用,舉劾公明,尤善訪察細事。
    ()
    (任川督時,有大挑令數員,需次無事,輒聚為葉子戲,客過訪之,恆拒不見。
    ()
    
    
378**時間: 地點:
    (一日值常參,各員晉謁畢,相國獨留諸人令少待)
笑 語:諸君無案牘勞,以葉子偶爾坐遣,未嘗不可。然頻頻為之,則傷財失業,作無益
    害有益,且因此疏慢朋友,來輒拒之,似更不可。諸君行將握篆,與其為無益有
    損之事,曷不先將律行留心觀覽乎?今與諸君約,俟一二月後余將問焉,能對者
    方委以民社,否則未敢以地方公事漫為嘗試也,諸君以不佞之言為然否?
    (皆面如土,唯唯而退,自此不敢再作葉子戲矣。)
    (兩月後謁見,擇一二端以問,能對者即委缺以去,其茫然者,之曰)
又 諭:必能詳舉數條,方予委署,否則終身不用也。
    
    
379**時間: 地點:
    (自此咸講求例案,無敢嬉於博。)
    (袁子才箴友)
    (袁子才有友富而不仁,嘗作書規之)
其 詩:善用錢者,錢雖少,除自身享用外,仁粟義漿,皆錢為之;不善用錢者,錢雖多
    ,除妻子奴僕有怨言外,招尤惹禍,亦皆錢為之。
    (王惕甫呵睿王)
    (王惕甫芑孫短小精悍,善詩古文。)
    (乾隆戊申,召試舉人,然屢試未售,終江陰教諭。)
    (嘗館睿恭王邸,王契重之,嘗隨王之灤陽、木蘭等處,詩愈遒勁。)
    (王稍有過,惕甫輒厲色呵之,使冠帶謝過乃巳。)
嘗 謂:(又法時帆云)君有詩識無詩才,汪端光有詩筆無詩膽,其兼之者,故有人在。
    (蓋自謂也。)
    (孫氏勸夫莫作第二人)
    (全椒吳山尊學士鼒,孫淵如妹婿也。)
    (淵如以乾隆丁未榜眼及第,山尊仍上計車。)
太夫人:(孫氏贈行詩曰)小語臨歧記可真,回頭仍怕阿兄嗔。看花遲早尋常事,莫作蓬
    萊第二人。
    (遂以是科通籍入翰林。)
    (山尊不喜治舉子業,孫氏常規之。)
    (苗氏嫗勸禮王)
    (嘉慶戊午春,和珅妻死,出殯,王公大臣皆往送。)
    (禮親王從眾行,比至,車馬阻塞,因飯於農人苗姓家。)
語 之:(苗氏嫗)觀君容止,必非不智,今和相驕溢已極,禍不旋踵,奈何趨此勢利之
    途,以自傷其品也!
    (王赧顏退。)
    (不踰年,和果敗,賜死。)
    (吳春麓箴禮王)
    (吳春麓御史賡枚,桐城人,嘉慶己未進士,性忠愨,以理學自期。)
禮親王:(嘗與書曰)奮與僨,盛衰之本;勤與惰,成敗之原,貪與廉,得失之林;寬與
    虐,恩怨之府;靜與躁,壽夭之徵;忍與激,安危之券;謙與盈,禍福之門;敬
    與肆,存亡之界。
    (曾文正勉錢子密以操守)
    (秀水錢子密尚書應溥,嘗客曾文正公幕。)
    (某年,乞假應秋試,文正設筵餞之,酒闌)
語 之:足下名位,他日必出在諸君之上,惟操守二字,吾輩應共勉之。
    (錢後以小京官躋卿貳,入樞密。)
    (僅言名位,果如文正言矣。)
    (曾文正與李廣文互規)
    (曾文正官京師,時士大夫無不嗜煙者,水旱外,又有潮鼻大之稱。)
    (潮,謂潮州煙;鼻,謂以鼻吸者;大,則鴉片也。)
    
    
380**時間: 地點:
    (一日,有同鄉總角交李廣文至,以其吸鴉片也,規之。)
李蓮英:吾所吸者,一耳。公則水旱潮鼻,四者具焉,何也?
文 正:(瞿然曰)繼自今,請子戒其一,我戒其四,可乎?
    (李旋以事去。)
    (及文正辦軍務,屢招之不至,最後來謁,詢之,李赧然曰)
文 正:自與公約,聞公絕之久矣,而某沈溺如故,所不忍見公者,以此耳。
    (文正憫之,親為布榻,坐煙具旁,談話如平生,歎曰)
已 而:君老矣,不必官矣。
    (贈二千金使歸。)
    (曾文正規其戚)
    (曾文正駐軍安慶,有戚某自湘鄉田間來,行李蕭然,衣服敝素,對人沈默不能
    (言。)
    (蓋以家計寒儉,而投營謀事者。)
    (文正垂詢鄉里瑣事及戚友近況,其人靦顏作答,訥訥然若不能出諸口,然偶擇
    (要對一二語,頗中肯綮,文正殊賞之,將任之以事。)
    (文正每飯,必召幕客會食,幕客各依時赴餐,無敢或違。)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