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 至 第六〇
51**時間: 地點:
(未幾薨,諡曰端慧太子。)
(復以皇七子永琮亦為嫡出,隱有書名之意,而永琮又薨。)
(孝賢后傷悼過甚,不數年崩。)
(高宗有廢后)
(高宗繼后那拉氏隨侍孝聖后南巡,忽自翦髮,失其常度,中途送還京師。)
(滿俗最忌翦髮,高宗諭旨,謂本應廢立,以其繼位中宮,故優容之。)
(越數年薨,命以皇貴妃禮治喪,不得祔廟。)
(或謂后為尼於杭州,誤也。)
(高宗納銀妃)
(銀妃,山東青州人,乳名珠兒。)
(父某,諸生,年五十六,生銀妃。)
(未二年而父死,母以家貧,不及卒養,乃送與同里黃氏為義女,故笄後尚承黃
(姓。)
(黃故望族,加以珠兒有豔名,媒妁遂相屬於道,黃氏悉婉謝之。)
諸 生:(珠兒嘗語所親曰)所貴美女者,當屏絕男子耳。明珠白璧,豈可使有瑕玷哉!
(於是豔名益著。)
(乾隆某年,高宗南巡,經魯境,有繩珠兒之美者,默誌之。)
(及回鑾,手諭魯撫,命與黃婉商,欲迎珠兒入宮。)
(魯撫奉諭造黃,出手諭。)
(黃北向叩首應命,次日,輦珠兒入都。)
(高宗安置之於坤寧宮,復恐太后知,又匿之於四知書屋。)
(某夕,喧言珠兒承恩,敕封銀妃,佩符矣。)
52**時間: 地點:
(一日,黃夤緣某監入乾清宮,高宗偶見之,問何人,黃伏地不語。)
(內監奏為銀妃父黃某,親送銀妃入都者。)
詔 之:(高宗命回魯)已有密旨至濟南矣。
(黃返,則居宅一新,又有良田美池,簿錄萬數,文武官皆郊迎請聖安。)
(黃至是遂以富稱於鄉。)
(珠兒初入宮,禮節未諳,夜闌,輒背燈暗泣。)
(或以奏聞,特旨慰之。)
(某夜,偶以事忤,高宗大憤,徑出,宮人皆為之危。)
(少選,復來昵之。)
(越數年,征回部,獲香妃。)
(香妃初入,與銀妃同宮,居未久,香妃遷他宮,高宗時幸之,有所賜,亦優於
(銀妃。)
(香妃死,高宗大哭至病目,而棄銀妃若敝屣矣。)
(然此實道路傳聞之傅會,未可信也。)
(高宗斥秀女)
(高宗嘗選秀女,忽見地上現粉印若蓮花,推問。)
(有一女雕鞋底作蓮花形,中實以粉,故使地上蓮花隨步而生。)
(上怒,遽令內監逐之。)
(宣宗立文宗為太子)
(道光庚戌正月,宣宗違豫久,猶日至奉三無私,【四字別殿名。)
(】召見辦事。)
(十三日,召見慎德堂,【寢宮名。)
(】僅軍機大臣大學士祁寯藻,杜受田,尚書何汝霖,侍郎陳孚恩,季芙昌五人
(,語良久。)
(十四日卯初,諸臣甫入直,已傳旨召對,凡十人,蓋定郡王載銓,及軍機大臣
(五人,御前大臣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科爾沁王僧格林沁三人,暨內務府
(大臣步軍統領尚書文慶也。)
(宣宗冠服端坐,命至榻前,告以立文宗為皇太子。)
53**時間: 地點:
(須臾,文宗入,宣宗取緘匣硃旨傳示,并諭勉諸臣,畢,各退。)
(文宗命軍機大臣五人同閱章奏。)
(移時,甫還直廬,忽急宣趨入,驚聞大行皇帝龍馭上賓矣。)
(宣宗殺宮眷)
(道光中,某夜,宣宗在乾清宮,盛怒,厲聲呵斥,立召值班侍衛王某入宮門,
(授以寶刀,令一宮監帶至某宮第幾室,於牀上取一宮眷首覆命,不知其為何事
(也。)
(文宗傳位之異聞)
(恭王為宣宗第六子,天姿穎異,宣宗極鍾愛之,恩寵為皇子冠,幾奪嫡者數。
()
(宣宗將崩,忽命內侍宣六阿哥。)
(適文宗入宮,至寢門請安,聞命惶惑,疾入侍。)
(宣宗見之微歎,昏迷中,猶問)
宣 宗:六阿哥到否?
(迨王至,駕已崩矣。)
(文宗即位,恭王被嫌,命居圓明園讀書。)
(咸豐庚申,海氛日急,文宗幸熱河,王從扈,卒柄大政,蓋不預外事已十年矣
(。)
(文宗保全奕訢)
(宣宗倦勤時,以恭王奕訢最為成皇后所寵,嘗預書其名,置殿額內,有內監在
(階下窺伺,見末筆甚長,疑所書者為奕訢,故其事稍聞於外。)
(宣宗知而惡之,乃更立文宗。)
(成皇后後宣宗崩,病篤時,文宗侍側,后昏瞀,以為奕訢,乃執其手而謂之曰
()
宣 宗:阿媽【滿語呼父為阿媽,呼母為額尼。】本意立汝,今若此,命也。汝宜自愛。
(旋悟為文宗,窘極。)
(文宗乃叩頭自誓,必當保全奕訢。)
(及穆宗以沖幼嗣立,奕訢遂長軍機,秉政。)
(琳皇貴太妃留居禁中)
(醇賢親王母琳皇貴太妃烏雅氏,性賢明。)
(文宗即位,王分府於太平湖畔。)
(太妃例應歸府,文宗甚尊敬之,故仍居宮中。)
(文宗有五春之寵)
(文宗喜園居。)
(年例正初入園,冬至始還宮。)
(園中傳有五春之寵,所謂天地一家春者,乃孝欽后所居,其杏花春、武陵春、
(海棠春、牡丹春,皆漢女分居之。)
(文宗忌辰)
(七月十七日為文宗忌辰,十五日早,全宮移居西苑,以百僧誦經,超度孤魂。
()
(夜,孝欽后率宮眷乘船游湖,製荷花式燈,中插一燭,放於水面,意在放光明
(於夜間,使鬼魂得以來享也。)
(此月中,宮眷皆不得衣鮮衣,惟深藍、淺藍二色,孝欽則黑服,手巾同色。)
(每月朔望,例戲亦停,亦不奏樂。)
(十七日早,孝欽跪於文宗神座前,哭泣良久。)
(宮中皆禁葷,齋戒三日,以表誠敬。)
(穆宗憎洋貨)
(侍郎夏同善值毓慶宮,伴穆宗讀,嘗衷一計時表,私視之,為上所見,詢是何
(物,侍郎直對。)
穆 宗:(取而碎之)無是物,即不知時耶!
(殆以熱河之恥,痛切於心,藉以抒其積憤歟?)
(穆宗微行)
(穆宗嘗微服出游。)
(湖南舉人某以候試居會館,與曾國藩邸舍相望。)
54**時間: 地點:
(一日午睡,見有少年人,就案視其文,以筆塗抹殆遍,匆匆即去,怪而詢諸僕
()
其 僕:此曾大人之客也。曾大人出外未回,故信步至老爺處耳。
(曾歸,舉人白其狀。)
其 僕:(曾大驚曰)此今上也。
(舉人駭甚,不敢入春闈,即日束裝歸。)
(又嘗至琉璃廠購玉版宣,以瓜子金抵其值,肆夥辭不受,乃囑其隨往取銀。)
(至午門,不敢入,棄紙倉皇遁。)
(翌日,遣小監如數償之。)
(又嘗自稱江西拔貢陳某,與毛昶熙遇於酒肆,微笑點首。)
(毛趨出,亟告步軍統領,以勇士密隨左右。)
(相傳如此,不足信也。)
(穆宗賓天之異聞)
(穆宗為孝欽后所出,世皆知之。)
(或曰,實文宗後宮某氏產,時孝欽無子,乃育之,潛使人酖其母,而語文宗以
(產子月餘矣。)
(文宗聞之大喜,因命名曰載淳,封孝欽為貴妃。)
(其後文宗遺命,以載漪承大統。)
(時載垣等扈蹕熱河,膺顧命,知孝欽必專政,謀輔幼主,宣言上非孝欽所生。
()
(孝欽怒,與恭親王奕訢謀誅載垣,自是,遂無人敢言上之自出矣。)
(穆宗既長,微聞之,乃陰求其生母遺像。)
(孝欽大懼,以毒物密置食物中,遂暴崩,外廷不知,遂以為痘耳。)
(或曰,穆宗疾大漸,召軍機大臣李鴻藻。)
(鴻藻至,立命入。)
(時孝哲后侍,將引避,止之曰)
穆 宗:勿爾,師傅為先帝老臣,汝乃門生媳婦。吾方有要言,何用迴避耶?
(鴻藻免冠伏地,不敢仰視。)
穆 宗:師傅快起,此猶講禮時耶?
止 之:(因執其手曰)朕不起矣。
(鴻藻失聲哭,孝哲亦哭。)
止 之:(又)此非哭時。
穆 宗:(因顧孝哲曰)朕脫不諱,必立嗣子,卿意誰屬?盍速言之。
孝 哲:天下多故,國賴長君。實不願居太后之虛名,貽宗社以實禍也。
穆 宗:(莞爾曰)汝能知大義,吾無憂矣。
(乃與鴻藻謀,以貝勒載□最賢,令入承大統,口授遺詔,命鴻藻即御榻側書之
(,凡千餘言,所以防閑孝欽者甚至。)
(詔草成,穆宗閱之,謂鴻藻曰)
穆 宗:甚善,師傅可休息,明日或猶得一見也。
(鴻藻既出宮,戰慄無人色。)
(恐為孝欽知,將不利,復馳詣孝欽宮門,請急對。)
(孝欽召入,出詔草袖中以進。)
(孝欽閱畢大怒,碎其紙,擲之地,叱鴻藻出。)
(旋命斷御前醫藥飲膳,不得入乾清宮。)
(移時,報上崩矣。)
(或曰,穆宗患痘,孝哲怨愬孝欽於帝前,穆宗慰之曰)
或 謂:卿暫忍之,終有出頭日。
(時孝欽竊聽良久,遽入,捽孝哲髮,將杖之。)
(穆宗睹狀,驚暈去,及醒,痘潰,遂崩。)
(德宗自述)
德 宗:(嘗語宮眷德菱女士曰)西人對朕之評論若何,甚願聞之。知彼必視朕如小兒也
。
德 菱:外人咸信聖躬大安。
德 宗:外人有所誤會,皆是朝廷守舊之故。朕無機會宣布意旨,或有所作為,故皆不知
朕。朕惟作人之傀儡耳。以後如再詢及,儘可告以實情。朕有意振興我國,奈不
能自主,此固爾所知者。至於太后,即有本領改革,亦不願做。朕知離真正改革
之期甚遠,倘能如歐洲之皇帝,赴各處游歷,自是最好,然今日萬不能行耳。
德 菱:聞有某郡主,欲觀聖路易賽會,果往,亦可藉知外國各事,與我國異點之所在。
德 宗:此事向未允准,未必竟能實行。惟朕極願游歷歐洲,自為考察也。
(德宗繼統)
(同治甲戌十二月,穆宗大漸,孝貞、孝欽兩太后召惇親王奕誴、恭親王奕訢、
(醇親王奕譞、孚郡王奕譓、惠郡王奕詳等人。)
孝 欽:(后泣語諸王曰)帝疾不可為,繼統未定,誰其可者?
(或言溥倫長,當立。)
禮親王:(惇)溥倫疏屬不可。
孝 欽:溥字輩無當立者。奕譞長子,今四歲矣,且至親,予欲使之繼統。
(蓋醇親王嫡福晉,乃孝欽后妹也,孝欽利幼君可專政,儻為穆宗立後,則己為
(太皇太后,雖尊而疏,故欲以內親立德宗也。)
(諸王不敢抗,議遂定。)
(是日,穆宗崩,德宗入居宮中,遂即位。)
(兩太后旨,略謂皇帝龍馭上賓,未有儲貳,不得已,以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承
(繼文宗,入承大統,俟生育皇嗣,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
(改元光緒。)
禮親王:(醇疏言)臣侍從大行皇帝十有三年,時值天下多故,嘗以整軍經武,期睹中興
盛事,雖肝腦塗地,亦所甘心。何圖昊天不弔,龍馭上賓。臣前日瞻仰遺容,五
內崩裂,已覺氣體難支,猶思力濟艱難,盡事聽命。忽蒙懿旨,擇定嗣皇帝,倉
猝昏迷,罔知所措。迨舁回家,身戰心搖,如痴如夢,致觸犯舊有肝疾等病,委
頓成廢。惟有哀懇皇太后恩施格外,許乞骸骨,使臣受帡幪於此日,正邱首於他
年,則生生世世,感戴高厚鴻施於無既。
(旋諭令王公大學士六部九卿會議具奏,詔准醇開去各差,以親王世襲罔替,醇
(奏辭,不許。)
(兩太后遂垂簾聽政。)
(初,穆宗寢疾時,群疑弘德殿行走翰林院侍講王慶祺導帝冶游,致疾不起。)
(御史陳彝假他事劾之,並謂街談巷議無據之詞,未敢瀆陳,要亦其素行不孚之
(明證,若再留禁廷之側,為患不細,非獨有玷班行而已。)
(詔褫慶祺職,封穆宗皇后為嘉順皇后,即孝哲后也。)
(李鴻藻、徐桐、翁同龢、廣壽請開去弘德殿行走,許之。)
(罪總管太監張得喜等,戍黑龍江。)
(內閣侍讀學士廣安奏,略謂)
略 謂:大行皇帝沖齡御極,蒙兩宮皇太后垂簾勵治,十有三載,天下底定,海內臣民方
將享太平之福,詎意大行皇帝皇嗣未舉,一旦龍馭上賓,凡食毛踐土者,莫不籲
天呼地。幸賴兩宮皇太后坤維正位,擇繼咸宜,以我皇上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
並欽奉懿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仰見兩宮皇太后宸衷經
營,承家原為承國,聖算悠遠,立子即是立孫。不惟大行皇帝得有皇子,即大行
皇帝統緒,亦得相承勿替,計之萬全,無過於此。請飭下王公大學士六部九卿會
議,頒立鐵券,用作奕世良謀。
禮親王:(奉兩宮懿旨)前降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業經明白宣示
。茲據內閣侍讀學士廣安奏,請飭廷臣會議頒立鐵券等語,冒昧瀆陳,殊堪詫異
。廣安著傳旨申飭。
(孝哲后本失愛於孝欽,穆宗病,孝欽以其不能防護,掌責之;又以孝欽不為穆
(宗立後,以寡嫂居宮中,滋不適,乃仰藥殉焉。)
(光緒甲子四月,命翁同龢、夏同善授讀毓慶宮。)
(御史潘敦儼請表揚孝哲后,以光潛德。)
御 史:(詔稱)孝哲毅皇后已加諡號,豈可輕議更張。該御史率行奏請,已屬糊塗,并
敢以無據之詞登諸奏牘,尤為謬妄。
(下吏議奪職。)
(丙寅三月庚午,葬穆宗孝哲后於惠陵。)
(吏部主事吳可讀先以御史請誅烏魯木齊提督成祿,言過戇,落職,穆宗登極,
(起廢員,用主事。)
(可讀慮大統授受之間,類多變故,鑒宋太宗、明景帝之故事,思以尸諫,而堅
(為穆宗立後之信,乃請於吏部長官,隨赴惠陵襄禮。)
(還次薊州馬伸橋三義廟,於閏三月五日之夜,飲毒畢命,遺疏請吏部長官代奏
(,自稱罪臣以聞。)
(吏部以其疏上。)
詔 之: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降旨,嗣後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此次
吳可讀所奏,前降旨時,即是此意。著王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將吳可讀
原摺會同妥議具奏。
(可讀遺言葬薊州,謂出薊州一步,即非死所。)
(旋有徐桐、翁同龢、潘祖蔭連銜一疏,寶廷、黃體芳、張之洞、李端棻各一疏
(,均付王大臣併議。)
(四月,世鐸等奏)
禮親王:遵旨於本月初一日齊赴內閣,將可讀奏摺公同閱看。據奏內有仰乞我皇太后再降
諭旨,將來大統仍歸承繼大行皇帝嗣子等語,臣等恭查雍正七年上諭,有曰:『
建儲關係宗社民生,豈可易言。我朝聖聖相承,皆未有先正青宮而後踐天位,乃
開萬世無疆之基業,是我朝之國本有至深厚者,愚人固不能知也。欽此。』跪誦
之下,仰見我世宗憲皇帝貽謀之善,超亙古而訓來茲。聖諭森嚴,所宜永遠懍遵
。伏思繼統與建儲,文義似殊,而事體則一。建儲大典,非臣子所敢參議,則大
統所歸,豈臣下所得擅請。我皇上纘承大位,天眷誕膺,以文宗之統為重,自必
以穆宗之統為心,將來神器所歸,必能斟酌盡善,守列聖之成憲,奉天下以無私
。此固海內所共欽,而非此時所得預擬者也。況我皇太后鞠育恩深,宗社慮遠,
前者穆宗龍馭上賓時,業經明降諭旨,俟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
懿訓煌煌,周詳慎重。是穆宗毅皇帝將來繼統之義,已早賅於皇太后前降懿旨之
中,何待臣下奏請。吳可讀以大統所歸,請旨頒定,似於我朝家法未能深知,而
於皇太后前次所降之旨亦尚未能細心仰體。臣等公同酌議,應請毋庸置議。
詔 之:(旋奉兩宮懿旨)前於同治十三年初五日降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
皇帝為嗣,原以將來繼緒有人,可慰天下臣民之望。第我朝聖聖相承,皆未明定
儲位,彝訓昭垂,允宜萬世遵守,是以前降諭旨,未將繼統一節宣示,具有深意
。吳可讀所請頒定大統之歸,實與本朝家法不合。皇帝受穆宗毅皇帝付託之重,
將來誕生皇子,自能慎選賢良,纘承統緒,其繼大統者,為穆宗毅皇帝嗣子,守
祖宗之成憲,示天下以無私。皇帝亦必能善體此意也。所有吳可讀原奏,及王大
臣等會議摺,徐桐、翁同龢、潘祖蔭聯銜摺,寶廷、張之洞各一摺,並閏三月十
七日及本日諭旨,均著另錄一分,存毓慶宮。至吳可讀以死建言,孤忠可憫,著
交部照五品官例議卹。
(德宗習英文及與德菱女士之談話)
(宮眷德菱女士,於夏季,日以一小時教德宗英文。)
(德宗能強記,進步亦速,雖口音不甚清,而不久即能誦讀本中之短篇故事,且
(兼習古字花字。)
(孝欽后觀之,亦喜曰)
孝 欽:我也想學。
(但讀兩課後,即不耐煩矣。)
55**時間: 地點:
(一日,語德菱曰)
德 宗:汝勸太后行新政,朕未見如何有效。
德 菱:菱入宮已見多事,新建之殿,亦其一也。
(德宗聞之,皆以為不足道,曰)
德 宗:至正當之時,或有用汝處。
(言畢,有沈吟不定之狀。)
(德宗在瀛臺之起居)
(德宗幽居瀛臺,所居為涵元殿,僅三楹,每楹不過方丈。)
(其對面之扆香殿,為隆裕后所居,南北寬不過八尺。)
(德宗偶一登樓遠望,或有吁嘆聲,宮監即密報孝欽后。)
(其地四面皆水,水闊一丈五尺餘,有吊橋,日間放下,夜拽起。)
(光緒戊戌冬,某日大雪,孝欽在慈寧宮,命小內監某攜狐裘一襲,送瀛臺賜德
(宗)
上 諭:爾持以與帝,言為老佛爺所賜。衣料雖非緞類,鈕扣皆金所製,須連續言之。帝
有何語,歸即報我。
(內監領命去,以裘進帝,如孝欽旨。)
德 宗:吾知之。
德 宗:(某連言不絕,怒曰)吾知之矣,死未得其時與地耳!歸報太后可也。
(兩宮先後升遐)
(光緒戊申十月十九日,迎醇王載灃之子入宮。)
(時孝欽后已病篤,尚召至牀前。)
56**時間: 地點:
(明日,德宗賓天。)
(樞臣草遺詔,孝欽扶病披閱;又明日,孝欽上仙。)
(蓋兩宮升遐,相去僅二日耳。)
(宣統帝入嗣)
(光緒戊申,兩宮病篤。)
(十月某日午,召樞臣世續、張之洞、那桐入,奕劻適謁東陵,孝欽后詢諸臣擇
(近支王子入宮讀書事,諸臣莫敢言。)
諸 臣:(世續奏曰)太后擬選儲為社稷萬世計,此周文、武之用心,甚盛甚盛。惟今內
憂外患,交乘游至,奴才不敏,竊以為宜選擇年長者。
(【定制,親王以下滿員稱奴才,宣統初革除。)
孝 欽:(】拍牀怒詈曰)此何等重事,而若敢妄言!
諸 臣:(張之洞曰)世續承太后垂詢,臣亦據愚慮約言之。立儲自宜承宸斷。
(孝欽默然良久,徐言)
孝 欽:載灃子溥儀尚可,但年稚耳,須教之。爾等議所可者。
良 久:(之洞曰)載灃懿親賢智,使攝政,當無誤。
(引國初睿親王輔導事證之。)
孝 欽:得之矣。
(趣擬詔。)
(之洞謂奕劻東陵即旋,請翌晨進呈,孝欽促即下詔。)
(次晨,奕劻輕輿抵宮門,諸人達孝欽意,奕劻攢眉曰)
孝 欽:方今國家多難,選儲似宜年長者。
(諸人邀奕劻入對自陳之。)
孝 欽:(既見索閱草詔畢)趣下詔,布天下。
(奕劻卒未敢言。)
孝 欽:(宣統帝入宮時,醇王太福晉大哭,以為)殺我子,復戕我孫,雖擁皇帝虛名,
實等終身圈禁耳!
(抱宣統帝不釋手。)
(經諸臣婉勸,謂不可抗旨,始由侍衛及諸王公大臣擁之去。)
(美人述宮事)
(美醫古力架曾入宮,為宣統帝診疾,出而)
語 人:帝食燕窩太多,致不消化,喉吻奇渴,故頻頻飲茶。
(帝臥床極大,足容五六人,晨六時,即起而啖飯,然後往謁隆裕后。)
(日夜保抱者,為宮人張氏,年約四十餘歲,並教其寫字。)
(張為孝欽后生時所選用者,即臥帝床側。)
(帝室多置奇物古玩,以供娛賞。)
(孝貞后嫻禮法)
(孝貞后工文翰,嫻禮法,容色冠後宮。)
(先為貴妃,孝德后崩,遂正位。)
(文宗幾暇,偶以遊宴自娛,婉言規諫,未嘗不從。)
(外省軍報及廷臣奏疏之寢閣者,聞孝貞一言,無不立即省覽。)
(妃嬪偶遭譴責,皆為之調停,旋蒙恩眷。)
(咸豐庚申,英法聯軍入京,恭王留守,文宗倉皇攜后妃奔熱河,聖意不樂,因
(御書「且樂道人」四字,命張諸行殿。)
孝 貞:(執不可)天子一日二日萬幾,安有自求逸樂之理。今雖蒙塵,尤不宜有此。
(親督內侍去之。)
(次年秋崩。)
(是時穆宗生已六歲,孝欽后以子貴,已並位稱太后矣。)
(【坐朝,穆宗中位,孝貞、孝欽坐幙中,朝臣跪於地毯,內臣並稱曰東太后、
(西太后。)
(東后謂孝貞,蓋以坐位名之也。)
(】時孝貞二十七歲,少孝欽一年,而容貌如五十外人。)
(服御簡樸,一若寒素。)
(當孝欽初得幸時,文宗常晏起。)
(故事,帝宿某處,御某人,有冊籍報后,不合格者,杖斥。)
(內監之承伺者,屆時於寢門外誦祖訓,帝必披衣起而跪聽,出朝乃止。)
(丙辰春,文宗宿孝欽所,數日不視朝。)
(孝貞諗其故,乃頂祖訓至宮,正跪,命人請皇帝起,聽訓。)
文 宗:(亟止之)予即聽朝,勿誦訓。
(逮出朝,少時即退,問后何在。)
(或對御坤寧宮,坤寧宮者,皇后行大賞罰之所也。)
(文宗至,則孝貞坐於中,孝欽跪於下,孝貞歷數其過,將杖辱之。)
文 宗:(大呼曰)請皇后免責,渠已有娠矣。
孝 貞:(下座)帝胡不蚤言。吾之杖伊,遵祖制也。受杖墮娠,失祖訓矣。皇上春秋雖
盛,儲宮未備,吾安可守一訓,而失列祖列宗萬世之遺意哉!
(因涕泣久之。)
(及與孝欽后垂簾聽政,首簡恭王入軍機處,時國人稱孝貞優於德,而大誅賞大
(舉錯,實主之;孝欽優於才,而判閱奏章,裁決庶務,及召對時諮訪利弊,悉
(中窾會。)
(孝貞見大臣,吶吶如不出諸口,有奏牘,必孝欽為誦而講之,或竟月不決一事
(。)
(然至軍國大計所關,及用人之尤重大者,孝貞偶行一事,人皆額手稱頌。)
(同治初元,鑒曾文正公之賢,自兩江總督簡授協揆。)
(迨何桂清失陷封疆,厥罪甚重,刑部已論斬矣,潛乞同鄉同年及同官京朝者十
(七人上疏救之,朝廷幾為所惑。)
(孝貞后獨納太常寺卿李棠階之奏,命斬桂清以警逃將,全國為之震肅。)
(尋以李棠階碩望名儒,命為軍機大臣,一歲中遷至尚書,其後頗多獻替。)
(勝保以驕蹇貪淫,逮下刑部獄,亦用棠階言賜死。)
(蘇、浙之復也,曾、李、左錫封侯伯,實出孝貞意。)
(及太監安得海稍稍用事,潛出,過山東,巡撫丁寶楨劾奏之,孝貞問軍機大臣
(以祖制,大臣對言當斬,即命就地正法。)
(孝欽性警敏,銳於任事,孝貞悉以權讓之。)
(穆宗孝事孝貞,能先意承志,孝貞撫之,亦慈愛備至,故上亦終身孺慕不少衰
(,雖孝欽為上所自出,無以逾也。)
(孝哲后為穆宗所敬禮)
(孝哲后為承恩公崇綺女,同治壬申,與鳳秀之女同選入宮,時年十九,而鳳女
(年十四。)
(孝欽后欲立鳳女,孝貞后欲立孝哲,相持不決,召穆宗自定之,如孝貞旨,遂
(立之為中官,封鳳女為慧妃。)
(孝欽大不懌,諭穆宗曰)
孝 欽:慧妃賢明,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嫻禮節,皇上毋得輒至中宮,致妨政務。
(而陰使內監監視之。)
(穆宗意亦不懌。)
(然孝哲氣度端凝,不苟言笑,穆宗始終敬禮,宮中無事,恆舉唐人詩以試之,
(輒應口背誦。)
(穆宗益喜,伉儷綦篤,雖燕居,曾無褻容狎語。)
(孝貞尤甚鍾愛之。)
(而孝欽則大忿,孝哲入見,從不假以辭色。)
(既失歡,又遭穆宗賓天之變,獨處宮中,益鬱鬱。)
(孝貞時召與語,力撫慰之。)
(或曰,穆宗升遐時,孝哲力爭立嗣,孝欽意已定。)
(鴻藻方入內,孝哲向之泣告,且謂之曰)
孝 哲:此事他人可勿問,李大臣,先帝之師傅,當獨力維持。我今為此大事,給師傅磕
頭。
(鴻藻亟退避,卒緘默無言。)
(孝欽后自述)
孝 欽:(后嘗語人曰)我自幼受苦,父母不愛我,而愛我妹。入宮後,宮人以我美,咸
妒我,但皆為我所制。文宗專寵我,迨後皇子生,我之地位更鞏固矣,惟以後又
交否運。咸豐末年,文宗臥病,外兵入城,燒圓明園,我避難熱河。時予年尚輕
,文宗病危,皇子又小,東宮之姪,乃一壞人,謀奪大位,勢甚危急。予抱皇子
至文宗牀前,問大事如何辦理,文宗不答。予復告以兒子在此,文宗始張目答曰
:『自然是彼接位。』語畢,即賓天矣。予見大事已定,心始安。然彼時雖極悲
痛,以為猶有穆宗可倚。孰意穆宗至十九歲,遽又夭折。自此予之境遇大變,希
望皆絕。東宮又與予不和。越數年,東宮去世。今上初入宮時,方三歲,瘦弱多
病,其父母不敢給以食物。汝等知其父即醇王否?其母為我之妹,我妹之子,即
與我親生者無異,故決意立之也。
據李蓮英言,外國教士以藥給我國人服食,故我國人心變壞。在初入教時,
教士每假意令人細思,表面故作不強人入教之態度。我國小兒,輒被騙去挖眼睛
作藥。
汝等知義和團因何起事?蓋從教者恃教為護符,橫行鄉里,故義和團起而復
仇。但行為亦太過,在京縱火圖財,不問是否教民,概被亂劫。汝等要知從教者
乃極壞之人,每強奪他人田產,外國教士偏信袒護,不問事之是非情理,凡教徒
犯罪,見官不跪,放肆無禮,不服國法。外人信一面之辭,強迫官吏釋放罪人,
真是不平已極。我看我國上等好人,亦未必入教也。
康有為擬設法使皇帝歸教,然我在,總不能允。外國之海陸軍及機器,我亦
稱之,但文化禮俗,總是我國第一。外間多謂庚子年,政府與義和團通同一氣,
其實不然。我知以後必貽禍,故頒發上諭,飭兵勦拿,奈其時事已不可收拾矣。
我本決意不出宮,一老婦耳,生死何足介意,而端王、瀾公勸予即行,復以喬妝
相勸。予怒斥之。及還京,頗聞有人謂予出宮時,著僕婦服,坐破騾車,而僕婦
則偽飾予妝坐轎,其實安有此事。拳匪亂時,無一人願隨我行,且有先避者,否
則亦不肯事事。予因宣言曰:『汝等願隨者隨!』當時應者極少,計不過太監十
七人,僕婦二人,宮女小珠一人也。宮中原有太監三千,早已逃矣,且有面予而
將貴重花瓶擲碎於地者。我憤極大哭。既在途,某日大雨,轎夫數人逃去,騾亦
死數匹,大雨不止,其苦為生平所未受。某知縣辦差頗盡力,惜食物缺乏,有時
聞太監向知縣咆哮,知縣長揖以謝之。予怒責太監,謂我輩倉猝出行,凡辦差者
,自應體諒,不能苛求。行月餘始抵西安,病三月。住撫署內,屋舊而溼,皇帝
亦病。此行無異充軍。光緒二十八年返京,見宮中景象大變,貴重器皿,或毀或
失,西苑珍寶,無一存者。予每日禮拜之白玉觀音,被人斫斷手指,且有洋人曾
坐予寶座攝影者。迄今言之,不禁傷心至極也。
予最恨人言庚子事。予乃最聰明之人,嘗聞人言英王維多利亞事,彼於世界
關係,殆不及予之半。予事業尚未告成,亦無有能逆料者,或尚有可使外人震驚
之事,或尚有迥異於前之事,均未可知。英為世界最強國,然亦非維多利亞一人
之力。英多賢才,各事皆由巴力門議定,彼惟畫諾而已。我國大事,皆予獨裁,
雖有軍機大臣,亦惟贊襄於平時,皇帝更何知。庚子以前,予之名譽甚佳,海內
晏然,不料有拳匪之亂,為夢想所不及。綜稽生平,謬誤即此一舉。予本可隨時
諭禁拳匪,而端、瀾力言拳匪可信,為天所使驅逐洋人者,蓋即指教士而言。予
固最恨耶教,當時聞言默然,後亦知端瀾所行之太過。
57**時間: 地點:
一日,端王率領拳匪頭目至頤和園,召集太監,在殿前查驗頂際有無十字。既而
端王謂有二監信教,當如何辦理。予怒斥之曰:『未發詔旨,何故擅領彼等入宮
!』端王謂其權力甚大,可以殺盡洋人,有諸神保護,不畏鎗礮,曾經試驗,鎗
打並無傷痕。因擅將二監交與拳匪頭目辦理,予亦允之。旋聞二監被殺於園。次
日,端瀾又帶拳匪頭目入宮,令太監燒香為非教徒之證。
58**時間: 地點:
自此遂逐日進宮,授太監法術,謂京城人民大半已習拳矣。第三日,宮監皆作拳
裝,坎肩包巾皆紅色,褲獨黃,予之左右皆然,心甚不悅。瀾公復以拳衣進呈。
時軍機大臣榮祿方請一月病假,一日,忽報病愈,明日即須入宮,知其必有要言
也。及榮祿至,則謂拳民煽惑百姓,殺洋人,恐國家受害。余問應如何辦理,榮
祿謂須與端王商量。次日,端王入宮,謂昨與榮祿大爭,今京城已成義和拳之世
界矣,若與反對,彼必盡殺居人,大內亦難幸免,董福祥已允助攻使館。余至是
大懼,知大事已去,立召榮祿,並留端王在側。榮祿至,顏色憔悴。告以端言,
大驚,請立發一諭,聲明拳為祕密會黨,百姓不可信從,飭步軍統領悉逐其在京
者。端大怒,謂此諭果下,拳必入宮,大肆誅戮。余不得已而從端言。端去,榮
祿謂拳必為禍,端喪心病狂,必助其圍攻使館。拳民未嘗讀書,以為祇有在華之
些少洋人,殺之即為無事,不知各國如何強大,若將在華者殺之無遺,必將報仇
。洋兵即殺一百拳民,毫不費事。請余飭聶士成防守使館,余即允之。又令榮祿
就商於端瀾。
59**時間: 地點:
一日,端瀾進宮,請諭飭拳民先殺使館洋人,再殺其餘,余卻其請。端謂事急不
能再延,拳已備明日攻使館。余怒,令監逐出。端臨行,言:『我當代發諭旨,
不問爾之願否。』既出,即矯詔行事。於是遂死無數生靈。及後,端見拳不可恃
,洋兵將至,始勸余等離京。余之名譽,遂隳於一旦。此事由於前無主意,鑄此
大錯,誤信端王,皆為彼一人所害也。
(孝欽后起家貴人)
(孝欽后初入宮時,封蘭貴人,後封懿嬪,再進懿妃,咸豐辛酉,遂為天下母。
()
(孝欽后省親)
(穆宗誕生九月,時孝欽后猶為妃也,承文宗特恩,賜回家省親一次。)
(先有太監至其家,告以某時駕到。)
(屆時,太監及侍衛群擁黃轎而至,其母率家人親戚排立院中。)
(入內堂,太監請妃降輿,登堂升坐,除母及長輩外,皆跪地叩頭。)
(排筵宴,母陪坐於下,蓋以妃為皇子之母也。)
(孝欽后誅肅順之異聞)
(肅順之伏法,孝欽后欲以滅其口耳。)
(初,孝欽入宮,撥充宮苑女侍,地曰桐陰深處者,即其給役所也。)
(天性敏慧,喜歌,以少從其父惠敏宦南中久,善南曲。)
60**時間: 地點:
(一日,文宗微步至苑林,聞有曼聲度南歈者,尋聲而往,因得見,遂幸之。)
(有機智,遇事輒先意承旨,深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