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 至 第二三〇

221**時間: 地點:
    (當時丁燕龍帶兵十萬,韓昌為佐。)
    (此人韓天化次子。)
    (偏將十員,出東城拒敵。)
    (唐潤虎帶兵十萬,夏斌為佐,帶偏將十員,出西城拒敵。)
    (龐雲勇帶兵十萬,王唐為佐,帶偏將十員,出南城拒敵。)
    (潘紹帶兵十萬,韓鎮為佐,帶偏將十員,出北門拒敵。)
    (國丈將兵五萬,與婿振國將軍呂惠鄉保護家口,倘殺敗了即奔逃出西城,趕上
    (次兒雲雄到西夏國,會合國王興兵同取天下。)
    (是日分發已定。)
    
    
222**時間: 地點:
    (卻說潞花王打聽得各王分兵謹守四城,即傳令將四城大開,由得眾王帶兵殺入
    (。)
    
    
223**時間: 地點:
    (先說丁燕龍十萬兵一出東城,將軍馬一字排開長蛇陣。)
    (柴王、范爺也將大兵排成雁翅兩行。)
    (柴王一見丁燕龍耀武揚威,大怒喝罵)
大怒喝:奸賊黨羽,不思盡忠報國,拜在大奸權門下,真乃笑罵由他笑罵,好官自我為之
    輩。豈知萬載臭名難免。孤等興舉義兵回朝,還不下馬受縛,敢在孤馬前馳聘,
    還不知自愧?
元 帥:(丁燕龍曰)柴千歲乃國家屏藩之臣,如今天子王城之下豈得妄動干戈?實有不
    臣之心,挾慈云為名,欲攻天子,豈非大逆叛亂之臣?汝今提此烏合之眾,豈能
    殺害朝廷將士。汝乃叛臣臭名難免,還敢妄言本帥趨附權臣,豈非狂言惑眾。倘
    知事者,倒戈投降,助著本帥共擒慈雲、陸鳳陽,太后不加罪於汝,仍放回作一
    家王子;倘不聽好言,只憂死無葬身之地。
    (柴王、范爺大罵喝聲)
柴 王:利口匹夫!
鄧 青:(鄧青一馬飛出曰)王爺休得與無名小卒奸賊鬥口,待小將立斬死他狗命。
    (大斧當頭一下,丁燕龍大刀急架相還,二將衝鋒恰似二虎相爭一般,一連衝殺
    (四十合。)
    (柴王喝令眾兵殺上,兩軍對壘一片殺喊聲喧。)
    (包公子雙鞭一擺,將丁燕龍兵踩入。)
    (大殺一陣,紛紛落倒塵埃。)
    (須有偏將上前迎敵,包公子武勇強狠,將鞭發動,頃刻十員偏將打得東西四散
    (,只有了燕龍大刀捱住鄧公子雙斧,殺個平交。)
    (有包英衝入,雙鞭打去。)
    (丁燕龍豈能抵得兩位勇公子兵器?殺得氣喘吁吁,拍馬逃走。)
    (鄧公子放馬催追。)
    (眾兵一見主帥散走,人心慌亂,早已逃散得不成隊伍,被柴王兵追殺一陣,血
    (流滾滾鮮紅,屍骸遍地。)
    (有丁燕龍逃走,卻被鄧公子趕上,雙斧一下,顱頭劈開而死。)
    (東城得勝,柴王、范爺鳴金收軍,回歸大營。)
    
    
224**時間: 地點:
    (再說西城,唐潤虎帶兵十萬與夏斌殺出,正遇高王爺、陸國舅。)
    (兩相對敵,高王爺揮兵大殺一陣,敵兵死者不可勝數。)
    (唐潤虎敵不住高標,夏斌殺上幫助,又被侯拱攔阻,大刀砍為兩段。)
    (唐潤虎正要逃走,高標長槍飛至面門,閃躲不及死於馬下。)
    (軍中無主,逃走不及者命喪黃泉。)
    (高王爺收兵回營。)
    (又有南城龐雲勇、王唐帶兵殺出,悉遇呼、狄二王。)
    (大兵對壘,雲勇、王唐豈是張夢虎、李豹二將對手,雙雙被殺,眾兵敗陣四散
    (。)
    (呼、狄二王收兵回營。)
    (北城鄭、楊二王又值得勝而回,齊同敘會,喜色欣欣。)
    (是日大獲全勝,少不免大加犒賞三軍。)
    (不表潼關兵馬得勝,再說敗陣殘兵俱已奔回龐國丈府中,哭訴敗兵之由。)
    (國丈大驚,面如土色。)
    (只見四十萬精兵盡歿於沙場,上有數千殘兵逃回,即帶攜家口,與婚呂惠鄉慌
    (忙押出車輛,向西城而去。)
    (一眾夫人、家丁、親屬,共有五百餘口,並丁燕龍、夏斌、韓昌、王唐、潘紹
    (一眾家口、小小子女,又不下三百餘人,皆投國丈府中一同逃走出西城。)
    (未知逃脫得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五回 獲私書封臣會合 誅奸佞繼統團圓)
    (住語龐國丈一眾奸臣家口逃走出西城,要奔西夏國。)
    
    
225**時間: 地點:
    (先說潞花王父子,一聞眾藩王兵到,即修書知會過。)
    (此日帶兵四方城外百里埋伏數萬雄兵。)
    
    
226**時間: 地點:
    (當時龐國丈翁婿一程跑出西城,將將百里,悉遇趙和少王與岳全忠。)
    (帶兵三萬,埋伏於中嶽嵩山。)
    (遠遠只聞車輛之聲,發炮一響,將軍數萬排開陣勢。)
杜將軍:(少王與岳爺大喝)奸賊那裡逃走,速速下馬受縛。有軍兵報知國丈後隊。
國 丈:(國丈大驚曰)賢婿,不好了。前面有兵攔截,未知那方軍馬,怎能逃脫眾家口
    ?
杜將軍:(呂惠鄉曰)岳父勿憂。有小婿在此抵敵,殺退攔阻兵,好待跑走。
國 丈:(即出馬提槍大喝)何處茅賊,敢阻吾龐府國丈家口?莫非汝吃了大蟲心肝,好
    生膽子。還不速退!
    (趙王、岳爺大喝)
岳 爺:奸賊,如今休思逃脫,實乃罪盈滿貫也。不必多言,放馬過來。
    (岳爺大刀一起劈去,呂惠鄉舉槍架開,二將交手。)
    (岳爺乃久戰沙場英雄,呂惠鄉焉能抵敵?大刀將槍攔開,一刀打下槍,生擒過
    (馬。)
    (趙王揮兵殺上。)
    (龐家兵五萬四散奔逃,單剩得眾家口。)
    (趙王喝令將國丈一眾奸臣家屬數百,拿下捆縛,一路押出回西城而去。)
    
    
227**時間: 地點:
    (再說耀武侯種愕自從征鐵裘山復旨,聖上命他鎮守陝西延安府。)
    (今聞潼關六王帶兵保護太子,滿心大悅。)
    (此日帶領精兵五萬離卻延安府城,一連跑走程途一月,出了延安交界,至西嶽
    (華山,悉遇龐雲雄帶了家丁五十名,帶藏私書道經陝西往西夏王合兵,平分宋
    (朝天下。)
    (不意遇耀武侯於華山。)
種 爺:(種爺想來)龐雲雄奸相之子,來此何意?況今六王會兵回朝誅奸削佞,此子抑
    或逃脫?定然必有緣故,邊外借兵?不可放脫此賊,猶恐為患不淺。不免押制他
    回朝,方無逃匿之弊。
岳 爺:(即排開軍隊大呼)龐國舅休走,現國眾藩王誅滅群奸,本官奉命擒拿。速速下
    馬受縛。
    (眾家丁一見數萬兵馬,聞種爺之言,驚慌四散。)
    (單剩得龐雲雄一人,只得喝聲)
只 得:種諤,休得大言欺吾。某今奉旨往西夏國交納歲幣,休得違旨。
種 爺:(種爺冷笑曰)前月已經交納歲幣與西夏國,因何今又云交納歲幣?虛情見澈矣
    ,豈哄瞞得本官?料必與西夏私通。
    (喝令軍士拿下一搜,只搜出書一封,包涵密呼。)
    (龐國舅自知不好,面如土色,惶恐求情。)
種 爺:此事本官不多管理,且將書與汝回朝面見聖上,自有公論。
    
    
228**時間: 地點:
    (當時將龐雲雄拿下鎖押,交先鋒曹燦收管。)
    (一路回朝,按下慢表。)
    
    
229**時間: 地點:
    (卻說老王爺父子、岳爺,將國丈一眾奸黨拿下出西城外,與六位王爺會見。)
    (眾藩王聞報盡皆出營接進。)
    (慈雲一見,與老王父子拜見,敘了家禮,悲喜交集,一同下坐。)
一 見:(老王曰)上藉先帝之靈,又得眾王文武之力,王姪得上朝廷。大慰聖上念弟情
    深,又拿下眾奸佞。待明早奏知聖上,盡戮眾奸黨,以報國母、陸大師之仇。
太 子:(太子含淚作謝曰)得老王伯內弼扶持,故奸佞得以盡獲。姪兒深感老王伯、王
    兄不盡之恩也。
含 淚:(老王又曰)龐黨眾奸家屬俱已拿獲,緣何不見獲拿奸臣次子雲雄,何也?此人
    狡智多謀,倘一逃脫猶恐他為患不淺:他不往北狄契丹借兵,定然奔往西夏起釁
    矣。
劉 迪:老王爺智慮不差。此人詭謀多端,龐國丈倚此人為爪牙耳目。今見事情不妙,料
    然外國起釁生端。且待來天奏知聖上,發旨往北狄契丹、西夷夏王,核他將奸臣
    解回天朝,不可聽信此奸徒以敗前好,以失一邦體統,納奸信佞之過。西、北兩
    王定然不敢納信此奸徒,以失中夏之歡矣。
    (眾王文武多言有理。)
    (是日營中少不免大排筵宴,留款老王父子、岳爺、眾將等。)
    (君臣一堂暢敘樂飲,多犒眾軍不能統述。)
    (酒敘數巡,老王爺父子帶兵回府,將眾奸佞交太子、六工管押。)
    (待明早奏過聖上,開刀奠祭先靈。)
    (眾王送別而去。)
    (到次早,天子升座金鑾。)
老王爺:(老王爺父子入奏)將眾奸盡獲。現有慈雲殿下並眾藩王在午朝門候旨。
劉 迪:(哲宗聞言大悅)難得御弟還朝,又得眾王伯押制奸臣一網盡獲,又幸得先王顯
    聖,陰扶報夢。
老王爺:(降旨)速宣御弟、眾藩王,文武進殿。
    
    
230**時間: 地點:
    (當時殿下前行,柴王居二,依次紛紛入覲。)
    (殿下俯伏,眾王山呼下跪。)
    (外有一將押背刀捆縛下跪。)
    (天子一見御弟,親離下殿,先扶御弟後挽六王。)
天 子:(哲宗天子不覺龍目忍不住珠淚一行曰)使御弟漂蕩流離、歷盡顛沛,是朕之過
    也。御弟與眾王叔請起下坐。
    (眾王謝恩,一同告坐。)
    (眾文武侍立,只有一將押刀不起。)
天 子:御弟,背刀者何人?此是何故?
老王爺:(殿下曰)聖上,此人是陸鳳陽,臣弟母舅也。前因得罪先王。後來又太后各頒
    旨不赦前罪,故仍押背刀上朝,請聖上發落。
天 子:原來陸國舅。
    (傳旨左右侍御人解索除刀賜坐。)
    (陸公子謝恩下坐。)
    (當日范爺、寇爺哲宗已見在朝,惟各後代眾英雄文武,天子年幼時不知。)
    (當日一一奏上姓名,殿下代答那人有恩於己,那人入贅,一一陳明。)
哲宗王:(哲宗王大喜曰)此乃御弟有此福蔭,故得多賢佐粥。朕今得汝還朝,明早在太
    廟告稟先靈先帝,將大位告辭,待御弟繼統先王,以依先帝遺言之命也。
哲宗王:(慈雲殿下聞言一驚)臣豈敢當聖上之賜讓?不見罪於巨,已見聖上愛篤手足之
    恩情,豈敢當賜讓大位。況聖上承先帝冊立,為君十餘載,四海蒼生所仰望,臣
    弟識深矣。
天 子:(哲宗曰)此乃朕仰依先帝遺言。況汝乃東宮正嫡,理當冊立為君。前時只有御
    弟流離於外,不見還朝,故朕得以衝幼之年權登大寶。自登基以來十餘載,並無
    德政恩及於四海臣民,故立心推讓。於御弟非雲僭竊,御弟豈得過辭。
哲宗王:(有潞花老王曰)先帝托孤時果也吩咐:殿下一回朝,同掌江山。惟今聖上登基
    十餘載,冊立已定,也不容再更。倘殿下一回朝聖上即退位,似牽殿下陷了帶兵
    回朝爭立之跡,豈不於心不安?不免依著殿下之意,明表心跡,加封恩蔭,減去
    天子禮,一等同住江山。未知於禮有當否?
天 子:(眾藩王曰)老王爺公論甚善。論正嫡應當冊立,惟殿下自幼出亡在外。今聖上
    曾經先帝冊立,又為君十餘載,天下臣民仰藉日久,豈可一時退位於人臣之列?
    且待誅決奸臣之後,再行加恩封贈,同住江山。上則不遺先帝,下不於臣民批擬
    ,此乃大公無私不易之理。
哲宗王:(又有少王趙和奏上)眾奸家屬俱獲下,單不見了龐國丈次子雲雄。倘他逃脫,
    為患不淺。望祈聖上頒旨追拿,方免後患。
天 子:(哲宗曰)此賊聞風逃脫,未知逃匿那方,怎能一時捉獲,共同開刀?
天 子:(君臣正敘議擬間,忽報進)耀武侯在午朝門外候旨。
哲宗王:(哲宗王一想)種諤領鎮陝西延安,緣何無旨宣召,獨自回朝?有何緊急事情?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