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 至 第一九〇
181**時間: 地點:
(且說建寧王憤李輔國、張良姊二人表裡為惡,屢於肅宗前直言二人許多罪惡。
()
(二人乃互相讒譖,誣建寧王欲謀害廣平王,急奪儲位。)
(肅宗大怒,賜建寧王死。)
(李泌欲諫,已無及矣。)
(至德二年,肅宗駕至鳳翔,命廣平王與郭子儀等恢復兩京。)
(子儀以番人回紇兵馬精銳,請旨徵其助戰。)
(回紇可汗遣其子葉護,領兵一萬前來相助。)
(肅宗許以重賞,葉護請於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朝廷,金帛子女歸回紇。)
(肅宗急於成功,只得許諾。)
(遂聚兵馬與回紇西域之眾,共十五萬,刻日啟行。)
(李泌獻策,請先攻范陽搗其巢穴,使賊無所歸。)
(然後大兵合而攻之,賊必滅矣。)
肅 宗:朕定省久虛,急欲先恢復西京迎回上皇,不能待此矣。
(遂令兵馬望西京進發。)
(行至長安城西,陣於灃水之東,李嗣業領前軍,廣平王、郭子儀、李泌守中軍
(,王恩禮統後軍。)
(賊眾十萬陣於其北,賊將李歸仁出挑戰,官軍逐之,賊軍齊起,官軍少卻。)
(李嗣業肉袒執戈,身先士卒,大呼奮擊,立殺數十人。)
(官軍氣壯,各執長刀,如牆而進,賊眾不能抵擋。)
(又賊伏精騎於陣東,欲襲官軍之後。)
(子儀探知,急令僕固懷恩引回紇兵往擊之,斬殺殆盡。)
(嗣業又與回紇出賊陣後,與大軍夾攻,自午至酉,斬首六萬。)
(賊兵大潰,餘眾走入城中。)
(天明探馬來報,賊將歸仁等俱已遁去。)
(大軍遂入西京。)
(葉護欲如前約,掠取金帛子女。)
肅 宗:(廣平王下馬拜於葉護馬前道)今方得西京,若便俘掠,則東京之人皆為賊固守
,難以復取。請至東京,乃如約。
建寧王:(葉護驚躍下馬答拜道)當與殿下即往東京。
(遂與僕固懷恩引回紇西域之兵,自城南過,營於灃水之東。)
(百姓老幼見廣平王為民下拜,無不夾道歡呼。)
(廣平王駐西京三日,留兵鎮守,遂引大軍東出。)
(捷書至行在,肅宗即遣中使啖庭瑤赴蜀奏聞上皇,請回京復位。)
(一面遣官入西京,祭告宗廟,宣慰百姓;一面以快馬召回李泌。)
肅 宗:(李泌馳至鳳翔入見)朕已表情上皇。東歸復位,朕退居東宮,以盡子職何如?
李 泌:上皇不來矣。
(肅奉驚問何故。)
李 泌:陛下即位已歷二載,今忽奉此表,上皇心疑,且不自安,怎肯復歸。
(肅宗爽然自失,頓足道)
肅 宗:今將奈何?
李 泌:今可更為群臣賀表,言自馬嵬請留,靈武勸進,及今成功,聖上思戀晨昏,請速
還京,以盡孝養。
如此則上皇心安,東歸有日矣。
肅 宗:是。
(即命泌草表,立遣中使,星夜入蜀奏聞。)
(不則一日,中使還。)
(言上皇初得表章,彷彿不能食,欲不東歸。)
(及群臣表至,乃大喜,命食作樂,下詔定行日。)
(肅宗大悅,召李泌告之道)
肅 宗:皆卿力也。
(因命酒與共飲,至夜留宿,同榻而寢。)
李 泌:臣今略報聖恩,願請復為閒人。
肅 宗:朕與卿久同憂慮,今方同樂,奈何思去。
李 泌:臣有五不可留:臣遇陛下太早,陛下寵臣太深,任臣太重,臣功太大,亦太奇,
此所以不可留也。
肅 宗:(笑道)且睡,另日再議。
李 泌:陛下不許臣去,是欲殺臣也。
肅 宗:(驚訝道)卿何疑朕至此,朕豈是欲殺卿者。
李 泌:殺臣者非陛下,乃五不可也。陛下向日待臣如此之厚,臣於事猶有不敢言者。況
天下既安,臣敢言乎?
肅 宗:卿此言,必因朕不從卿先伐范陽之計乎?
李 泌:非也,乃建寧王之事耳。
肅 宗:建寧欲殺其兄,朕故除之。
李 泌:建寧若有此心,廣平王當恨之。今廣平王每與臣言其冤,為之流涕。況陛下昔欲
用建寧為元帥,臣請用廣平王。若建寧王果有害兄之意,必深恨臣,何當日以臣
為忠,愈加親信。此可察其心矣。
肅 宗:(淚下道)卿言是也,朕知誤矣,然既往不咎。
李 泌:臣非咎既往,只願陛下警戒將來。昔天后無故掩殺太子弘。其次子賢憂懼,作《
黃瓜辭》,其中兩句云:『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希』今陛下已一摘矣,幸無再
摘。
(李泌這話,因知張良姊忌廣平王之功也,常讒譖他,恐肅宗又為所惑,故言及
(此。)
(當下肅宗聞說,悚然道)
肅 宗:安有是事。卿之良言,朕當謹佩。
(李泌復懇求還山。)
肅 宗:且待東京報捷再議。
(又過了幾時,東京捷報說,賊將自西京敗後退走保、陝,安慶緒遣嚴莊引兵助
(之,郭子儀等與賊戰於新店,葉護引兵擊其後,腹背夾攻,賊兵敗走。)
(子儀遣兵分道追擊,慶緒率其黨走河北,臨行,殺前所獲唐將哥舒翰等三十餘
(人,獨許遠自刎而死。)
(廣平王入東京,出府庫中物與葉護,又令民間助羅錦萬匹與之,免於俘掠,百
(姓歡悅。)
(肅宗聞報大喜。)
(李泌即請還山,肅宗知不可留,乃許之。)
(泌辭朝而去。)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四回 達奚盈盈續舊好 江采蘋妃返故宮)
182**時間: 地點:
(卻說李泌辭朝隱居衡山,可惜肅宗不曾從其先伐范陽之策,以致兩京雖復,賊
(氣未殄。)
(安家父子亂後,又繼以史家父子之亂。)
(勞師動眾,久而後定,此是後話。)
183**時間: 地點:
(當時肅宗聞東京捷報,即遣韋見素、秦國模入蜀奏上皇,便請上皇駕回西京。
()
(又命秦國楨齎詔往東京褒賞將士,慰安百姓。)
(又命兵部員外郎羅采為之副,一同往東京,即日起行。)
(那羅采是羅成的後裔,與秦國楨原係中表舊戚。)
(二人作伴同行。)
羅 采:我有一位姑娘,小名素姑,嫁河南蘭陽縣白刺史家,無子而早寡,守志不再醮,
性喜修真學道,得遇仙師羅公遠,說與我羅氏是同宗,因敬素姑是節婦,贈與丹
藥一粒,服之卻病延年,今已六十餘歲,向在本地白雲山修真觀裡焚修,待公事
之暇,當往候之。
國 楨:他是兄的姑娘,就是弟的表姑娘,明日到那裡,與兄同往一候便了。
(不則一日,來到東京,各官迎接入城。)
(國楨開讀詔書,撫恤士庶,出府庫錢糧犒賞軍士,毋得搔擾百姓。)
184**時間: 地點:
(當時軍民人等聞詔,都歡呼萬歲。)
(秦國楨與羅采宣詔畢,退就公館。)
(過了兩日,便相約同往訪候素姑,遂起身至蘭陽縣,在館驛歇下。)
(至次日,二人各備禮物,換了便服,屏去僕從,只帶兩個家人,上馬來至白雲
(山前,策馬入山。)
(訪問至修真觀前下馬,見觀門掩閉。)
(家人叩了三下,走出一個白髮老婆婆,開門說道)
二 人:客官,我們觀主年老多病,閉門靜養,有失迎接,請回步罷。
羅 采:我們非別客,煩你通報,說我姓羅名采,長安居住,是觀主的姪兒,特來拜候姑
娘。
(那婆婆聽說是觀主的親戚,只得讓他們步入觀中,忙進內邊去通報。)
(少頃,鐘聲一響,只見素姑身穿白道袍,頭裹幅巾,足躡棕履,手持拂子,冉
(冉而出,面容和善,舉止輕便。)
(羅采與秦國楨上前拜見,素姑答禮,命坐看茶。)
(各自略敘寒喧。)
素 姑:(向國楨問道)此位何人?
羅 采:此即吾中表舊戚秦狀元名國楨的便是。
素 姑:原來就是秦家官人。
(說罷,只顧把那秦字來口中沉吟。)
(國楨與羅采各命從人將禮物獻上。)
素 姑:二位遠來相探,足見親情,何須禮物。
二 人:薄禮不足為敬,幸勿麾卻。
(素姑收了禮物,因問二位)
素 姑:為何事而來?
羅 采:我二人都奉欽差齎詔到此。請問姑娘,前日賊亂之時,此地不受驚恐嗎?
素 姑:此地極幽僻,昔年羅公遠仙師曾寄跡於此。他說此地可免兵火,因指點我來此住
的。我自住此,立下清規,並不使俗人來纏擾。今二位是我至戚,我也忝居長輩
。既承相顧,不妨隨喜隨喜。
(便叫女童擺上素齋來吃了。)
(隨引二人入內邊到處觀玩。)
(行過一層庭院,轉出一小徑,另有靜室三間,閉門封鎖,只留下一個關洞,也
(把板兒遮著。)
國 楨:(忽聞一陣撲鼻的梅花香)這裡有梅樹麼?
(素姑微笑,把手指那三間靜室道)
素 姑:梅花香自此室中來。卻不是樹上開的。
羅 采:這又奇了,不是樹上開的,卻是哪裡來的?
素 姑:說也話長,請到外面坐了,細述與二位賢姪聽。
(三人仍至堂中坐下。)
素 姑:這件事甚奇怪,我也從未對人說,不妨為二位言之。我當年初住此間,羅公遠曾
云,『日後有兩個女人來此,你可好生留著,二女俱非等閒之輩,後來正是有好
處。』及至祿山反叛,西京失守之時,忽然一個女人,年約三十以外,騎一匹白
驢跑進觀來。那時我起身迎住,扶她下驢,那驢兒即騰空而起,直至半天,向西
去了。我心中駭異,問那女人,他不肯明言來歷。但云:『我姓江,為李家婦,
因在西京遭難欲死,遇一個仙女相救,把這白驢與我乘坐。教我閉了眼,任它行
走。覺得此身如行空中,霎時落下地來,即到這裡。據那仙女說,你所到之處,
便且安身。身既到此,不知肯相容否?』我因記羅公遠的言語,遂留她住在這靜
室中,不使外人知道。那女人也足不出戶。過了幾時,又有個少年美貌的女子進
來要住,那女人是原任河南節度使達奚珣的族姪女,小字盈盈,向在西京已經適
人。因其夫客死於外,父母都亡,遂依達奚珣到任所。不想達奚珣降賊,此女知
有後禍,立意要出家。聞此間觀中幽僻,稟過達奚珣,逕來到此。我留他與那姓
江的人同住。兩月前羅公遠同一位道者,說是葉法善,到此間,那姓江的卻知二
師之神妙,乃與達奚女出關拜謁。葉法善向空中幻出梅花一枝,贈與江氏說道:
『你性愛此花,今可將這一枝供著,遂你四時常開,清香不絕,享完後福,與花
同謝。』羅公遠就取紙筆題詩八句,付與達奚女說道:『你將來的好事,都在這
詩中。你有遇合之時,連那江氏也得重歸故土了。』言訖二仙飄然而去。自此那
枝梅花供在室中瓶裡,直香到如今,你道奇也不奇。
(二人聽了,都驚訝道)
二 人:有這等奇事。
素 姑:那八句詩怎麼說?
素 姑:那詩句我卻記得,等我誦來,二位便可代詳解一詳解。
(其詩云:
( 避世非避秦,秦人偏是親。)
(江流可共轉,畫景卻成真。)
(但見羅中采,還看水上蘋。)
(主臣同遇合,舊好更從新。)
(二人聽罷,沉吟半晌。)
國 楨:(笑道)我姓秦,這起二句,像應在我身上。
素 姑:便是呢,我方才聽說是秦家官人,也想到此。當日達奚女見了這詩,私下對我說
,在京師時有個朝貴姓秦的,與她曾有婚姻之議。今觀仙師此詩,或者後日相遇
也未可知。今恰好表姪姓秦。
秦國楨:此女既有此言,敢求表姑去問她在京師住居何處,所言姓秦的是何名,官居何職
,就明白了。
素 姑:說得是。
(就走入去。)
素 姑:(少頃出來說道)我問他姓秦的果然是賢表姪。他說向住京師集慶坊,曾與狀元
秦國楨相會來。
(國楨聽了,欣然道)
國 楨:原我前所遇者乃達奚女。
(便欲請相見。)
素 姑:且住,我才說你在此,她還未信。且云:『我既出家,豈可復與相會。』
國 楨:等我題詩一首寄她。
(詩曰:
( 記得當年集慶坊,樓頭相約莫相忘。)
(舊緣今日應重續,好把仙師語意詳。)
(國楨題完,再求素姑拿與她看。)
(盈盈見了詩,沉吟不語。)
素 姑:你出家固好,但詳味仙師所言,只怕俗緣未斷,出家不了,不如依他舊好從新之
說為是。
(盈盈聞言,也就應允。)
(國楨聞知歡喜。)
(但念身為詔使,不便攜帶女眷同行。)
素 姑:(因與相商)且教盈盈仍住觀中,待我回朝復命了,然後遣人來迎。
(當日只在洞前與盈盈相見一面,含悲帶喜,雖不交一言,而情已難捨。)
(是晚,國楨、羅采在觀中止宿。)
(素姑挑燈煮茗,與二人談及這八句詩。)
(羅采低頭凝想,忽然說道)
羅 采:是了是了,我猜著了。這江氏說是江家女李家婦,莫非是上皇的妃子江采蘋麼?
你看詩句中明明有江采蘋三字。前日亂賊入宮,或者遇仙得救,避到這裡,日後
還可重歸宮禁,再侍上皇,也像達奚女與秦兄復續舊好的一般。不然,如何說『
主臣同遇合』呢。
國 楨:這一猜甚是有理。表兄姓羅名采,詩語云:『但見羅中采,還看水上萍。』卻像
要你送她歸朝的。
素 姑:若果是江貴妃,自然該奏報請旨。
羅 采:只要問明確實,然後好具表申秦。
素 姑:待明早我問達奚女,她必然曉得。
(到了次早,素姑至靜室中見了盈盈,私問那江氏畢竟是誰家的內眷?盈盈笑道
()
素 姑:她一向也不肯說,昨日方才說出,你莫小覷了她,她就是上皇舊日寵幸的梅妃江
采蘋哩。
素 姑:(聞言大喜道)我姪兒猜得不差。
(看官聽說,原來梅妃向居上陽宮,甘守寂寞。)
(後安祿山反叛,逼近京師;太子西狩,亂賊入城。)
(梅妃恐為賊所辱,大哭一場,將白綾一幅,就庭前梅樹上自縊。)
(忽有人解救,身子依然立地,睜開眼看時,卻是一個星冠雲披的美貌女人。)
(梅妃問是何人,那女人道)
梅 妃:我是韋氏之女,張果先生之妻也。特來相救,你日後還有再見至尊之時。今不當
便死,我送你到一處暫且安身,以待後遇。
(遂於袖中取出白紙,放在地上,吹口氣,登時變成一匹白驢,扶梅妃騎上,騰
(空而起,來到修真觀中。)
(因此得遇素姑,相留住下。)
185**時間: 地點:
(當時不敢實說來歷。)
(素姑又見白驢騰空而去,疑此女是天仙,不敢盤問。)
(梅妃忽聞詔使羅采姓名,與詩中相合。)
(盈盈又得與秦狀元相遇,詩中所言,漸多應驗。)
(又聞兩京克復,上皇將歸。)
(因把實情告知盈盈,要她轉告素姑,使羅采表奏朝廷。)
(恰好素姑來問,盈盈細述其事。)
(素姑驚喜,隨即請見梅妃,要行朝廷之禮。)
梅 妃:(扶住道)多蒙厚意,尚未酬報。還仗姑姑告知羅采詔使,為我奏請。
(素姑應諾,便與羅采說知。)
(羅采先上箋廣平王啟知其事,廣平王隨於東京宮中選幾個舊曾供御的內監宮女
(,到觀中參謁識認,確是梅妃,乃具表奏聞。)
(羅采亦飛疏上奏。)
(疏中並及秦國楨與達奚盈盈之事,意說盈盈是國楨向所定之副室,因亂阻隔,
(今亦於修真觀中相遇,雖係降賊官員達奚珣之族女,然能心惡珣之所為,甘作
(女冠,矢志自守,其節可嘉。)
(肅完覽奏,一面遣人報知上皇,一面差內監二人率領宮女數人,赴修真觀中迎
(請梅妃速回故宮。)
(又降詔達奚盈盈即歸秦國楨副室,給與封誥。)
(那時國楨起馬回朝,中途聞詔,即差家人至修真觀傳語盈盈,教她喚達奚珣家
(老僕、女僕隨侍,跟著梅妃的儀從,一齊進京。)
(當下梅妃與盈盈謝別素姑,一齊起程。)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五回 得畫像上皇題詩 遺錦襪老嫗獲錢)
186**時間: 地點:
(卻說上皇在蜀中,常常思念梅妃。)
(因有人傳說,賊人曾於梅妃宮邊獲一女屍,認是梅妃之屍。)
(上皇聞此言,只道梅妃已死,十分傷感,日日揮淚。)
(高力士見上皇悲思甚切,乃求得梅妃的畫真,進呈御覽。)
(上皇看了,歎道)
上 皇:畫像絕肖,惜不活耳。
(遂親題詩一首於上云:
( 憶昔嬌娃侍紫宸,鉛華懶御得天真。)
(霜綃雖似當年態,怎奈秋波不顧人。)
(後有人傳說梅妃不曾死,前所獲女屍不是梅妃。)
(上皇聞之,疑其散失民間,遂下詔:軍民士庶,有知妃子江采蘋所在者,即行
(奏報候賞;或有遇見奉送來京者,授六品官,賜錢百萬。)
(詔諭方下,恰好肅宗見羅采的表章,遣使來奏聞。)
(那時上皇已發駕起行,途次得奏,大喜。)
(傳旨羅采等候駕回京頒賞,江采蘋著回宮候見。)
187**時間: 地點:
(此時梅妃已至西京,承肅宗之意,仍入居上陽宮了。)
(上皇行近西京,肅宗率百官出都門奉迎,百姓遮道羅拜,俱呼萬歲。)
(肅宗俯伏上皇車前,涕泣不止,上皇亦涕泣撫慰。)
(肅宗奏請避位,上皇不允。)
(車駕即日至太廟告謁,因見太廟殘毀,仰天大哭。)
(臣民感傷。)
(告謁畢,車駕回朝,肅宗乘馬傍車而行。)
(上皇至朝,不御大殿,只就便殿暫住。)
上 皇:(上下詔)朕尊為太上皇,以興慶宮為娛老之所。朝廷政事不復與聞。
(遂退入興慶宮,即召梅妃入宮見駕。)
(梅妃朝拜悲啼,上皇甚不勝情,好言慰勞,即以所題畫真與看。)
梅 妃:(拜謝道)聖人之情,見乎辭矣。臣妾雖死,亦當銜感九泉。
梅 妃:(因又把當日投環遇救,避難逢仙之事,面奏一番道)妾若非張果先生使其妻遠
來相救,安能今日復見天顏。
(又將葉法善所贈梅花,呈與上皇觀覽。)
(上皇見花色晶瑩,清香襲人,駭異道)
不 勝:你得此仙梅,庶不愧梅妃之稱矣。
梅 妃:(又將羅公遠的詩句奏聞道)此詩雖贈達奚女,而妾因羅采方得奏報之事,已寓
於中。
上 皇:(嗟歎道)羅公遠昔曾寄書與朕,說,『安莫忘危』,這『安』字明明說安祿山
。又寄藥物,名蜀當歸,是說朕避亂於蜀,後來仍當歸京師。當時莫解其意,今
日思之,無一不驗。
(上皇傳命加羅采官三級,賜錢百萬。)
(封羅素姑為貞靜仙師,賜錢二百萬,增修觀宇。)
(命塑張果、葉法善、羅公遠三仙之像於觀中,虔誠供奉。)
(梅妃又念盈盈同處多時,互相敬愛,因請上皇以虢國夫人舊宅賜與住居。)
(這正是應羅公遠詩中「畫景卻成真」一句。)
(當初盈盈把虢國宅院的畫圖與國楨看了,隱過了自己的事。)
(誰想今日竟把畫圖中的宅院賜與她,卻不是弄假成真。)
(當下秦國楨接到盈盈,就於賜宅中相會,重講舊情,十分恩愛。)
(國楨夫人徐氏極是賢淑,因此妻妾相得,後來各生貴子。)
(那素姑壽至百有餘歲,坐化而終。)
(此是後話不提。)
(當日梅妃朝見上皇過了,便欲辭回上陽宮,上皇留她在興慶宮同處。)
188**時間: 地點:
(自此,上皇復得梅妃侍奉,甚可消遣暮年。)
(但常念及楊妃慘死,不勝悲痛。)
(前自蜀中回京,路過馬嵬,彼時欲以禮改葬。)
不 勝:(侍郎李揆奏道)昔日龍武將士,因誅楊國忠故累及妃子,今若改葬故侍,恐龍
武將士疑懼生變。
(上皇聞奏,暫止其事。)
(及回京後,密遣高力士潛往改葬。)
(且密諭:若有貴妃所遺物件,可以取來。)
(力士奉旨,即至馬嵬驛西道北坎下,潛起楊妃之屍,移葬他處。)
(其肌膚已朽,衣飾成灰,只有胸前紫羅香囊尚然完好。)
(那紫羅乃外國貢來,冰絲所織,囊中又放異香,故得不壞,力士收藏過了。)
(又聞得有遺下錦絝襪一支,在馬嵬山前錢媽媽處,遂以錢十千買之。)
(原來楊妃當日縊死於馬嵬驛中,匆匆瘞埋。)
(車駕既發,眾驛卒至驛中。)
(其中有一姓錢的驛卒,拾得錦絝襪一支。)
(知道宮中嬪妃所遺,遂暗暗藏過,回家把與母親看。)
(那母親錢媽媽見這絝襪上用五色錦線繡成一對並蒂蓮花,光彩眩目,餘香猶在
()
楊 妃:此必是那亡過的妃子所穿,這樣好的東西,不容易見的。
(忽有鄰居老媼過來,也看了一回,於是傳說開去。)
(就有人來借觀,這個看去了,那個也要來看。)
(後來要看的人多了,錢媽媽便索起錢鈔來。)
(越得錢多,越有人要看,直索至百文一看。)
(那媽媽獲錢數萬,好不快活。)
(高力士聞知,將錢來買,錢媽媽不敢不與。)
(力士將這錦絝襪與那紫羅香囊,一並獻與上皇。)
(上皇見了這二物,嗟悼不已。)
(即命宮人藏好,閒時念及,常取來觀看歎息。)
189**時間: 地點:
(一日,內侍傳到肅宗的表章,為請命赦宥兩個降賊的朝官。)
(未知是哪個,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六回 赦反賊君念臣恩 了前緣人同花謝)
190**時間: 地點:
(卻說上皇見肅宗有表章到,展開一覽,是為處分從賊官員的事。)
(原來肅宗迎上皇之後,蒙上皇傳旨云)
肅 宗:叛臣不可輕宥,當正其罪,以昭國法。
(肅宗乃分六等議處。)
(法司議得:達奚珣等一十八人應斬,家口沒入官;陳希烈等人,應赦令自盡;
(其餘或流,或貶,或杖,分別擬罪具奏。)
(肅宗俱依所議,只於斬犯中欲赦二人。)
(那二人即故相燕國公張說之子,原任刑部尚書張均,太常卿駙馬都慰張垍。)
(你道肅宗為何欲赦此二人?只因昔日上皇為太子時,太平公主心懷忌嫉,朝夕
(視察東宮過失,纖微之事,俱上聞於睿宗。)